面积教案 《面积》教学设计7篇

2024-02-07 03:30:30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整理的《面积》教学设计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面积》教学设计 篇一

在面积这课的教学实践之前,听了许多节课堂观摩课,有市级的优秀年轻教师,有省级教坛新秀,还有两位特级教师,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中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导入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都是把“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整体感知,理顺什么叫做物体表面,什么又是图形大小,无不利用课桌,橡皮,文具盒,黑板,身体某些部位等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让学生通过看,摸等亲身体验表面与图形,引出面积的定义,学生基本上能够对面积的概念有个深刻的认识,虽然看到在亲身体验学生做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漫不经心,但可以想象学生那时的活动体会是心理安全的,是对老师的课堂放心的,是纯真的,唯美的,但我在想,我们的教学大讲创新,讲与时俱进,培养时代特色的新一代,我们这节课难道就只能这种“模式”吗?

在此我做如下思考:到底是我们的课堂资源开发的差不多了,教室学生的生活资源开发完了,还是我们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的确教师内,我们能面对的就这么多,那么在此如何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这堂课上,我进行了 shubaoc.com 这样的尝试,我随手拿了三个本子,一个听写本,一个作业本,一个硬壳笔记本,先对学生展示听写本和作业本,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能马上说出作业本大,再请学生说说根据,学生能够得出因为它的表面大,所以作业本大,然后给学生出示正面大小一样的笔记本和听写本,学生能够马上说出笔记本大,因为厚,找动侧面这个表面,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明白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然后在组织学生自己到身边找面积,再根据学生的讨论,语文书的封面和数学书的封面作比较,得出数学书封面大,老师提出异议,语文书大,和学生进行辩论,引出因为语文书封面图案大,得出面积就是图形的大小,再让学生到身边去找找。

这样子,不仅让学生自主到生活中去感悟认识什么是面积,而且有效的形成参照物,感知形成面积的概念意识,并与学生设置悬念,一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自主学习,完成了小学的学习以培养认识世界为最终目标的目的。

圆的面积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课本例3,第115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圆的面积演示教具及平行四边形拼割教具;厚纸做的圆及剪刀与胶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已知圆的半径是2.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2米,宽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4.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我们已经学会的圆周长的有关计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新授。

1.圆的面积的含义。

问:面积所指的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以前学过长方形面积的含义是指长方形所围成平面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的是指什么?(圆所围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如果用面积单位直接去度量显然是行不通的。但我们可以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也就是割补法,把圆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怎样分割呢?教师拿出圆的面积教具进行演示:

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二份,再把每一个等份分成八等份,一共16份,每份是一个近似等腰三角形,并写上号数,然后把这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试操作,把学具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再把第1份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即原来的半份)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向学生说明:如果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教师边提问边完成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拼成的图形近似于什么图形?

原来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的长?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哪部分?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 ×

= ×

= ×

=

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可以写成:

3.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出示例1: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读题,问:要求圆的面积的条件是否具备?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14×

=3.14×16

=50.2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半径2分米。

直径10厘米。(先提问:题目只告诉圆的直径,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样算?)

2.练习二十七的第1~4题。

强调书写格式,运算顺序与单位名称。

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并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如果题目只告诉直径也就先求出半径再按公式 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5、6题。

圆的面积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从学习关于平面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学习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后面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可以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具,结合多媒体课件,在观察、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有关,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刚刚学习了圆的周长,学生容易把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混淆,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区分周长和面积,正确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2、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片、课件。

圆的面积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德育目标:

渗透极限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水彩笔、剪刀、附页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请看一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只要知道了圆的面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二、新授

1、什么是圆的面积?

(1)涂出一个圆的面积

(2)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圆的面积?

2、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什么方法推导的?

3、能不能用剪、拼的方法把圆转换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4、学生拿附页1进行剪拼,看能转换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5、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

6、得出结论:分的等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无限地分下去,最终拼出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7、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什么?宽相当于什么?

2) 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的公式吗?

8、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πr×r

=πr2

9、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r=5cm,求圆的面积

2)课始主体图中的问题

3)书P703.

三、总结:

小结本课知识,提出要求,希望大家能运用我们今天的所学所得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更多问题。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剪、拼==》转化

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πr×r

=πr2

S圆=πr2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感知,理解圆的面积的具体含义。接着让学生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应用旧知类比迁移。这样,既实现了有意识地学法指导,又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剪拼的时间,也是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而尽管给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学生能够完成剪拼后转化成学过的其它图形的还是少数。因此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而加深对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采用转化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讨论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安排了坡度适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

什么是面积教案 篇五

《什么是面积》教学实录

深圳市石岩公学小学部

龚春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简单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和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简单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和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具: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各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两个。

学具: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硬币若干枚、透明方格纸一张、正方块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是面积》(板书课题)。想知道:“什么是面积吗?”

生:想。

师:请打开课本47页,自学1分钟。(生看课本自学) 师:时间到!谁来说说,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好,我把同学们的发现写在黑板上(板书)。一起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

二、新授

1、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那么,究竟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呢?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你身边的一个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生1:我找到了课本的表面。 生2:我找到了学具盒的表面。

师:我们找到的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那个物体表面的面积。认真观察这两个物体 的表面,哪个物体表面的面积比较大?

生:数学书的表面的面积比较大。 师:你说得真好,表扬你!(师生击掌)

师:同学们,当我们的手掌合在一起时,认真看看两只手掌面的大小,你想说什么? 生:老师手掌的面积比××手掌的面积大。 师:说得真好,谁能再说一遍。(指多名学生说) 2.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看来,物体的表面确实有大小之分。那么“封闭图形的大小”怎么理解呢?(出示封闭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图形是封闭图形码?

生:是。

师:谁上来摸摸这两个图形的面?(生上台摸)

师:你刚才摸到的面的大小,就是这两个封闭图形的面积。我们发现,这两个封闭图形,哪一个的面积比较大?

生:平行四边形。

师随手画一个不封闭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并让学生知道无法找到它的面积。 师:看来,不封闭的图形是找不到它的面积的。其实,封闭图形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还有很多。请看(课件出示圆形)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的面积,伸出小手掌摸一摸。

师(课件演示):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课件出示环形)这个图形叫环形。有只小蚂蚁不小心掉到这个环形迷宫里,它能找到出口爬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就是说环形也是个封闭图形,而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环形的面积。(出示做好的环形,让学生看到环形中间是空心的)。

3、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猜大小。

师: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现在,我们就来个“猜大小”的比赛好不好?老师这有两张长方形的卡纸,猜一猜,哪张卡纸的面积大?

生自由猜。

师:空口无凭!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们的猜想呢?

生1:用手掌比比。(上台演示) 生2:可以画格子。 „„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还有别的方法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条信息吧。

师将图形反过来,出示上面的文字“学数学用数学”、“学好数学用数学”,让学生齐读一遍。

师:认真观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为什么?

生:图2的面积大,因为图1上面可以写6个字,图2上面却写了7个字。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谁再来说一遍。 指多名学生说。

师小结:当字的大小一样,间距也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数字数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2)动手操作。

师:其实,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可多了,比如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同时,我也相信大家能找到更多比我更好的方法。愿意试一试吗?

生:愿意。

师:听清楚要求。在我们的作业纸上有这样的两个图形(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请同学们运用学具盒里的学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想办法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看看哪组合作得好,想出的方法多。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放音乐)师巡视,个别进行指导。

师:时间到!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逐一汇报,师随机板书:印章法、摆硬币法、数方格、摆方片 „„

师:同学们,这么多方法都是你们想出来的,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不过,我们学数学不仅要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学会选择最佳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呢?

生自由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进行小结,优化出“数方格”的方法。

三、巩固与提高

师:既然数方格的方法最好,现在我们就用它来帮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吧。 出示练习一:下面的图形有几个方格?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看来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你们愿不愿意画一个这样的图形?请打

开课本48页,完成“画一画”。

请学生齐读题目要求,然后开始独立完成。师巡视,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画得真不错,看来未来的画家、设计师将从这里诞生了。淘气也画了一个图形,你知道它的面积有多大吗?(课件出示练习二)

师:笑笑不甘示弱也画出了两个漂亮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出示练习三)这两个图形分别画得是什么?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自由猜。

师:让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一下吧。

请学生上台用方格贴出这两个图形(小猫、小树),边贴边数。得出结果:小猫图的面积比较大。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想出了许多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还用数方格的方法解决了那么多数学问题。智慧老人也想考考大家,有信心接收挑战码?

课件出示练习四:淘气和笑笑都画了一个有6个方格那么大的长方形。可是,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生:我知道,一定是他们的方格大小不一样。

师:看来方格的大小也就是测量的标准要一样。如果所有的图形使用的方格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统一测量标准,那咱们比大小时多方便啊!国际上是统一了方格的大小的,想知道吗?下节数学课我们再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自学一下这个内容。

什么是面积教案 篇六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1.面积概念的形成。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小黑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硬币,学具袋,彩色笔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你会计算它的什么?

生:周长 师:什么是周长?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它的面。

二、探索感知面积大小

1.摸一摸。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自己手的面、数学书的面、课桌„„摸一摸你身边物体的“面”。(生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能摸到的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有些“表面”是平平的,有些“表面”是弯曲的,有的大,有的小。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你们能用数学语言给取个名字吗?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

小”就叫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小组活动:把手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的轮廓描到纸上,将描好的图形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小组涂的图形中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

师:刚才你们涂的都是什么图形啊?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你们涂的这些都叫平面图形。通过描轮廓和涂色,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平面图形有大有小。

师:那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

生:面积。

3.小结“面积”的含义。

师: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什么是面积)同桌用简练语言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生归纳小结。)

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数学专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你们说的和专家说的很接近,同学们的概括能力真强。

4.面积与周长区别。

师:通过刚才的涂和画,想想周长和面积是一回事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生:周长是物体表面边线的总长,而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三、比一比,探究方法

1.出示一组图形。

师:现在请大家看这两个图形,谁能用上“面积”这个词语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你认为它们谁的面积比较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呢?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用眼睛看,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2.动手探究。

师:请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你们先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根据需要用身边的工具证实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出的方法多。(生活动。)

师:现在这两个图形用眼睛看,看得出来谁大,谁小吗?

生:不能。

师:那么该怎么办呢?请动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大家一起商量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请你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用剪拼、数方格、摆正方形、摆硬币等方法,并汇报。)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有的小组说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重叠法”。(板书:重叠法)有的说把它们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来,拼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剪拼法”。(板书:剪拼法)有的说用同样的硬币摆一摆,看哪个图形摆的硬币多,哪个图形就比较大,这叫“拼摆法”。(板书:拼摆法)还有的小组通过讨论,认为只要把这两个图形画上同样大小的方格,数一数方格数就能知道谁大谁小了,这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板书:数方格。)

师:大家想的方法可真多。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关于“拼摆”的方法。刚才那位同学说用硬币摆,你们还能用什么图形来摆。师:现在我要请你们用行动来证明你们的观点。请同学们用学具袋里提供的材料,动手摆一摆,看究竟哪个图形面积大?要求:4人合作,摆一摆、贴一贴。张贴时,一个图形紧挨着另一个图形。两张图形贴完后,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师:拼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通过拼摆的活动,你们观察这几个小组的作品,比一比,用哪个图形来摆是比较科学,比较准确?为什么?

生:用正方形来摆是最好的,没有剩,也没有空隙„„

3.小结。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用正方形来摆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法。那么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就可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多想一些办法,还要考虑哪种办法更科学就选用哪种办法。

四、实践应用,巩固延伸

师:现在请大家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完成课后的第1~3题。

2.完成书中的“画一画”。

五、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

《什么是面积》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整个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第一层次通过比较手掌、硬币、树叶、数学课本与语文课本等实物面积的大小,说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层次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即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因此,教学中采用观察、操作、估测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逐步感知,逐步体验。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互动来实施完成。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理解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上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良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

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学习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活学生思维

课一开始,我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能引起学生对面积的思考。初步感知图形的“面积”。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借助实物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在看看黑板的表面,比较一下哪个面比较大?再对比一下桌子的表面和地面,你想说什么?

2、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 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每个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这个它们的面积,想想这个它们指的是什么?(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那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如果有人反过来问你桌子表面的面积就是(桌子表面的大小),教室地面的面积是指(教室地面的大小),加大难度,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也来说一句这样的话吗?(

(三)、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画图板出示一个长方形,那这个长方形的大小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谁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请生上台操作)再演示给不封闭图形涂色,说说这是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不跑出来,引导学生在数学里只有封闭图形才能确定面积。我们把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四)、探索面积接近的两个图形大小比较方法

在此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由于从直观观察的很难判断出谁的面积大,学生一定会争执不下,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合作探究,比较出两个面积差不多的图形的大小。

①学生拿出剪好的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透明方格纸,小方块,硬币,剪刀。 ②小组活动。

③学生汇报。剪拼法 摆小正方形 摆硬币 数方格等 (投影显示活动结果,并配合课件演示几种比较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既学会了知识,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轻松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五)、练习巩固 第一关:

1、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图形面积最小?(直接观察法)

2、比一比,面积较大的图形画√ 第二关:

1、下组的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2、数格子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两个半格移成一格) 第三关:这两个图案的面积各占几格,哪个面积大?

这三个练习设计主要体现层次性,实用性,生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总结拓展

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又有创意。用蓝色笔描出图形的边线,用红色涂出它们的面积。展示学生作品。师:图形上一周蓝线的长度就是这

个图形的什么?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为主,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这三个方面来体现: 1.在紧密联系生活的基础上学习数学

教学伊始,带动学生比赛的情绪,寻找身边的物体和图形,摸一摸,比一比, 学生都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在交往合作中学习数学

小组合作,面积比较方法的探究,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形式比较丰富,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3、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在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环节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选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导,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使探究学习落到实处。

“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

很荣幸能参加本次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听了任喜红的评议之后,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自己有所启发。反思这次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智慧碰撞。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学校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 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二、拓宽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拓宽视野。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 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 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动我和任老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

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 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铁王学区中心校

宁 娅

《面积》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

上课铃响了,教师戴着厨师帽进教室,并设下悬念:做这样一顶厨师帽需要准备多少面料?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合作探究,发现方法。

1、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面积?

2、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1)大家猜测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来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2)学生想办法亲自验证。

(学生通过动手剪、拆课前准备的圆柱体,发现侧面展开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文形、有的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可能是不规则图形。)

师问:①剪、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②长方形的长当于什么,宽相当于什么?

③你能把展开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变成长方形吗?不规则图形呢?

(3)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明确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展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图,问:现在你会求圆柱的表面积吗?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三、实际应用

现在你能求出做这样一顶厨师帽需要多少面料吗?

出示例4:一顶圆柱形的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1、引导:①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

②这个帽子的表面积 的是什么?

2、学生同桌讨论,列式计算,师巡视指导。

3、汇报计算情况。

板书: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cm2)

帽子的底面积:3.14(20÷2)2=314(cm2)

需要用面料:   1758.4+314=2072.4

≈2080(cm2)

答:需用2080cm2的面料。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14页“做一做”。

五、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自己的表现。

六、作业:课内:练习二第5、7题;课外:练习二第6、8题。

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例4:一顶圆柱形的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cm2)

帽子的底面积:3.14(20÷2)2=314(cm2)

需要用面料:   1758.4+314=2072.4

≈2080(cm2)答:需用2080cm2的面料。

最新范文

22齐天大圣(优秀8篇)02-07

丝绸之路【优秀7篇】02-06

评王崧舟之《二泉映月》【精选10篇】02-06

万里长城(最新3篇)02-06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精选3篇)02-06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优秀5篇】02-05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优秀6篇】02-05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优秀7篇)02-05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02-04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3篇)02-03

67 8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