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2023-07-19 03:39:20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小伙伴们整理了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并熟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六个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体特征: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理解并掌握相互平行的棱长度相等、相对面面积相等。

2、认识正方体特征: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理解并掌握12条棱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长方体棱长总长、正方体棱长总长。

2、对比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四、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20xx)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第一节的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知识,其中长方体含有例1、例2,正方体含有例3。

教材设计意图:重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五、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普遍对空间概念非常陌生,所以学生对新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可能会比较困难。因此唯有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由浅入深,逐一穿插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过程中来分析和比较,从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最终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相关知识导入。

1、回顾长方形及正方形。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体的空间概念。

(二)师用实物展示法和生交流,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量。

1、师分别展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生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

3、生可在桌间或小组内交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数量特征。

①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通常都是长方形,特殊2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

②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正方形)

(三)引导生通过操作、讨论,来理解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间的特征。

1、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

①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

②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棱长间的区别与联系。

(长、宽、高的定义;相互平行的棱长长度相等)

2、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二):

①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

②进一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棱长间的联系。

(所有棱长长度相等;统称棱长)

3、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间区别。

(四)激励生再操作、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面间特征。

1、生各自独立完成(活动三):

请学生课前剪下教材后的附页,备好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

①认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猜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面间的区别与联系。(有一些面面积相等)

②沿虚线折长方体和正方体,验证猜想。

③初步归纳长方体或正方体特征的异同。

(长方体:相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所有面面积相等)

(五)师生互动作课堂小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点:

①长方体:相互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相对面面积相等。

②正方体:12条棱长度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

(六)课外作业

一根绳子既可做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又可做一个棱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体宽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三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2—13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我会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我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3)自读课本第12页下面的一段话。

2.自学课本第13页例1。思考:

(1)1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有________个。

(2)18的最小因数是________,最大因数是________。它的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3.组内交流并讨论: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5.试试身手(第13页“做一做”)。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灵活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出质数、合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2.熟练记忆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请说一说20和5的因数各有哪些?

有的数的因数个数多,有的数因数个数少。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找一个数的因数,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初步让学生知道按因数的个数分类怎么分。

二、探究新知

1.找出1~10各数的因数。

1的因数有:1。

2的因数有:1,2。

3的因数有:1,3。

4的因数有:1,2,4。

5的因数有:1,5。

6的因数有:1,2,3,6。

7的因数有:1,7。

8的因数有:1,2,4,8。

9的因数有:1,3,9。

10的因数有:1,2,5,10。

2.按因数的个数分,你可以分成几类?

只有一个因数:1

只有两个因数:2、3、5、7

有两个以上个因数:4、6、8、9、10

3.明确概念: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4,6,15,49都是合数。

注意: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100以内的质数表。

5.100以内质数顺口溜。

2和3,5和7,11、13又17,

19、23、29、31,37和41,

43、47、53、59、61,67和71,

73、79、83、89、97.

【设计意图】

通过质数表和顺口溜让学生熟练记住100以内的质数。

6.想一想: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分别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3的所有倍数都是合数。

(4)一个合数,最少有3个因数。

(5)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将下面各数分别填入指定的圈里。

2737415861738395

11143347576287999

3.思维训练。

两个质数,和是9,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思考: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4、情感与态度:

(1)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2)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二、教材简析:

1、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6、8单元)

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领域(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到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

1、认识负数3课时

2、多边形面积计算9课时

3、认识小数8课时

4、小数加法和减法7课时

5、找规律2课时

6、小数乘法和除法(一)8课时

7、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8、小数乘法和除法(二)14课时

9、统计7课时

10、整理和复习5课时

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适当加强口算的练习。

2、合理安排,提高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

4、通过直观和操作教学概念和法则。

5、加强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班共有学生75人,学生基础较好。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习惯非常的差,其中孟天舒、李贺、昝耀祖、孟四维等男同学,脑子非常的聪明,但学习习惯较差。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长方体。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

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或正方形

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

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

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4条棱

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

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2、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三)、动手操作题

1、照书上后面附页的图样做一个正方体,

2、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联系于区别。

3、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做一做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1)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宽、高。

(2)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最新范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3篇)07-19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9篇】07-19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优秀407-19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优07-19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07-18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优秀10篇】07-18

5B Unit优秀9篇07-18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优秀10篇)07-18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6篇07-18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07-18

67 5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