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慧老师最新消息 学贵疑,疑而思,思则豁——《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例优秀3篇

2023-03-07 09:37:29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学贵疑,疑而思,思则豁——《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例优秀3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王晓慧老师最新消息的相关知识。

学贵疑,疑而思,思则豁——《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例 篇一

【山东省济南市师范学校 聂在富】

〖在教学中运用“文中提示语”的设想〗

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提示语”,还应当在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方面发挥提示语的作用。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奇怪的大石头》中的第二个提示语是:“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这个提示语体现了李四光的“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的名言。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提示语开展讨论,并辅以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疑问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将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曾彩雁】

〖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www.shubaoc.com\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山东省济南市师范学校 聂在富】

这一课写的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课文中出现的许多专业名词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学生以口语猜测之后,又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我以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主,先让其围绕是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的读书,在学生说了以后,让其抓住主要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进行角色朗读,表现出李四光的特点,让学生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已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最后通过他解决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已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在对比时最后两段的朗读指导有点少,有的学生读得不流利。

学贵疑,疑而思,思则豁——《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例 篇二

学贵疑,疑而思,思则豁——一、学贵疑——自学质疑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请同学范读课文。

(2)提出自学要求。

①仔细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马上提出来。

②有不理解的重点词语圈下来。

③想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④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呢?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理解词语

地质:

陨石:

突兀:

考察:

冰川:

长江流域:

遗迹:

②主要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并不断地追问石头的来源,长大以后,李四光经过不断考察,终于找到了答案。(分为两个阶段:小时候,长大以后)

③认识石头的“奇怪”。

a、读句子。

b、找特点:巨大、孤零零

二、疑而思——习文释疑

1、以“疑”为引。

①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一块“奇怪”的大石头,你会有什么想法?

②定疑“心”: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以“疑”为线。

①小时候,李四光是怎样寻找这个答案的呢?默读文章3——8自然段。

交流:从这件事,你看出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

体会:“好问”:问老师,追问,问爸爸。

“善思”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的吧”

师:如果是你听了老师的这句话,你会确信老师说的对吗?

生:体会“听说”、“也许”表达的意思。

师:李四光又是如何想的呢?把李四光的话读一读。你又发现了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

②长大后,李四光又是怎样去寻找这个答案的呢?默读文章9——10自然段,

交流:李四光怎样寻找答案

a、到英国学习地质学。

b、专门考察了石头。

c、进一步考察。

你认为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执着追求,永不放弃”

三、思则豁——拓展延伸

1、收获:

①李四光好问善于思,执着追求,永不放弃,从童年的一个疑问,竟然得出了一个震惊全世界的研究成果,你知道是什么研究成果吗?

解释:“冰川活动”与“古文明”关系。

②阅读资料袋:

体会: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2、启示: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吗?《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例

学贵疑,疑而思,思则豁——《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例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中的3个:藏、卧、旅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之间的关系。

3、体会李四光的好学好问、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揭题、谈话

1、板书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

齐读课题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觉得文章仅仅是在写大石头吗?

3、你了解李四光吗?出示资料简介

4、李四光和大石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对于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反馈:

老师把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你找对了吗?

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大坑、卧进土里、推动、旅行、考擦、遗迹、研究、震惊、长江流域  地质学家、陨石、冰川、秦岭、第四纪

先自由朗读

指名小老师带读,要求读音标准

齐读。

2、老师把最后一行词语变成了红色,因为它们是地质学上的专有名词,比较特殊。让我们一起读好它们。

3、指明分意义段读课文,思考:李四光和大石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过渡:原来,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是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发生的,这部分内容在课文的第几小节?请你仔细地读一读。

三、学习第2 小节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玩的时候,李四光发现这快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让学生体会有关句子。抓住“巨石、孤零零、遮得严严实实”

3、是啊,每次捉迷藏这块大石头都和他们一起玩,像朋友一样。在这里玩的时间久了,李四光就对这个朋友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4、和李四光一起玩的小朋友还有很多,为什么只有李四光觉得这块石头奇怪呢?

(会观察、会思考、会提问)

过渡:那么这块石头到底奇怪在什么地方?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把问题找出来读一读。用~~~~

四、学习3-9小节

1、学生交流李四光的问题,教师归纳: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问题,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

指名读,齐读。

3、李四光提的这些问题有没有依据呢?(会思考、会观察、会提问)

2、读了刚才这些问题,你觉得把他们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4、面对这一连串的疑问,他会想什么办法解决呢?请你继续读课文。

5、交流:

请教老师:在老师那里得到答案了吗?请你读读老师和他的对话。可以同桌互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问老师,老师也说不上来,那怎么办呢?

请教爸爸:说不清楚

有关这块巨石的疑惑,老师和父亲都没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那怎么办?

看来就只有自己想了。可谁又知道,童年时无意中的一个疑问一想就想了好多年啊!最后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生字书写

藏、卧、旅

三、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在教学时,设计的思路比较清楚:围绕“玩中产生疑问——请教老师、爸爸解决——自己想——去国外学习后猜测——回家乡专门考察,终于得出结果”这一线索展开。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1、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时候,我常常只考虑这堂课该怎么上,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说对全文的解读比较片面。所以往往造成课堂上总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够放开。对三年级的本体目标比较明确,但是年段特色不够明显。

2、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我过多地关注的是教材本身的内容。其实不仅要关注这些,更多地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提的问题要集中,抛出去的问题一定要有把手,能让学生获取“信息”,考虑要提升学生什么样的思维能力。

通过专家的指点,和各位老师的点评,我不仅对这堂课、这篇课文有了新的认识,而且相信在三年级其他课文的教学中有了新的教学理念。

最新范文

香港,璀璨的明珠精选5篇03-07

《找骆驼》综合资料(优秀6篇)03-07

《拉萨的天空》(优秀5篇)03-07

学会查“无字词典”【优秀5篇】03-07

夸父追日 教案(优秀7篇)03-06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6篇】03-06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优秀6篇】03-06

《军神》教学设计优秀7篇03-06

牛津小学英语教案(3B unit 1 Period 4【03-06

《给予树》【精选4篇】03-06

65 3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