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优秀9篇

2024-02-04 14:52:09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书包范文美丽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的《庐山云雾》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庐山云雾 篇一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                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                    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                    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那                       么最能反映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                    下的庐山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                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           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

附板书                                 15 庐山云雾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云海

(大天池) 壮观

斑斓

(浓雾)

登山路上       多变

形美

(雾气)

山间云                                                      牯岭       时间长

九江                                                                                        变化多              庐山赞

你,

是壮丽的庐山。

瀑布是你的胸怀;

云雾是你的风采。

你,

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你用纯洁的溪流,

滋养神奇的云雾。

你,

是令人心醉的云雾,

云雾中荡涤着尘埃,

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

九江的山间云,

壮观的云海;

好似万朵芙蓉,

竞相开放。

庐山之美景,庐山之神奇,

使人流连忘返。

这真是,

江山如此多娇!

马桥镇中心小学

六(1)班     顾佳慧

庐山云雾 篇二

------------------------------------------------------------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中学语文在线”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 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这句话,作者笔 下的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            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           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

庐山云雾 篇三

目标

关于朗读:(1)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展现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瞬息万变的特点

(2)个别学生能通过朗读的语气让听者感受文字表达的意思。

关于背诵:(1)半数学生能在课堂中概括提示背诵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学生能在选择背诵其中的几个句子。

关于运用:(1)将学习课文积累的语言运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够在教师提供的语境中填写书本中积累的语句。

教学重点:抓“神奇”研读全文,体味庐山云雾的神奇之美。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没有)我也没有,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庐山观赏一下风景。(出示课件)这里是巍峨耸立的龙首崖,这是美丽的三叠泉,秋天的植物园,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齐放的花茎,这里是幽静的石门涧,大天池,苍翠欲滴的山脚,……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宋代诗人苏轼以其豪迈激qing、生花妙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庐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给忘了,你们知道是什么景色吗?(庐山云雾)对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2、那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领略大自然赋予庐山的神奇云雾。(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初读 课文,整体感知观其概

1、朗读目标: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

3、读过课文之后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生发言)

4、庐山云雾特点可真多,这些特点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处最吸引你呢?(教师随机板书)

三、再读 提出问题共解疑

过渡:作者带我们领略过了这么美的云雾,我们赶快停下脚步认真、仔细地欣赏一会儿。

1、引出研读专题:请同学们用劲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你喜欢的云雾特点?为什么?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 。(课件出示)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师巡视指导。

四、精读 潜心会文领其意

五、展读 联系生活话感悟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1)、谁喜欢山间路上看到的云雾?为什么?(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师随机板书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间路上的云雾是瞬息万变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读一读吗?

(3)师指导朗读

(3)、刚才有那么多同学喜欢山间的云雾,你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觉得他有没有表达出你的心情?(说说理由)

(4)、生读,

师领读: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雾去时),生(飘飘悠悠)

师:男同学读雾来时这一句,女同学读雾去时这一句。

师:同学们,这云雾的变化简直太快了,让人有“风起浪涌”的感觉,有“飘飘悠悠”的感觉,有“像帷幕”一样的感觉,更像“轻纱”一样的感觉,现在请你自己再读一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雾。

3、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什么也看不见;雾稀时,淡淡的一层。以此句与文中原句作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让个别学生带着体会读。

5、有谁喜欢山镇牯岭的云雾?说说原因。(有感情)师板书

6、生读、组读、班读。

7、指导学生尝试用 “庐山云雾变幻无穷,时而 ,时而 。”的句 式说说云雾的变化。风娃娃喜怒无常,时而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时而___.

师: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在山间路上领略了云雾的瞬息万变,在山镇古岭感受了云雾的悠悠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通过怎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

生整理,师总结。

师: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归纳,非常好。我们也可以这样归纳刚才的学习过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其次是划出体现云雾特点的词;再次是品读用词的准确生动,最后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这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其中一种,如果你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更加好,现在请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己去读读庐山云雾中称为最壮观的云海,读完之后,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雨过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阳光照耀下的云海)。

师: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云海?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读并体会

师:雨过天晴的云海别有一番味道,瞧这万倾白云转眼汇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出示课件),看上去,无边无际,简直是太壮观了,所以课文中这样说,生读“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请把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读中去吧!齐读

生继续回答

生:读句子——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声的告诉我们,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板书:壮观)

师:谁知道这句在文中的作用(过渡),文中还有一句请你找一找?知道他的作用吗?

师: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语言更美,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好吗?(师配乐范读)

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生:配乐齐读。

师:是的,这庐山之美景,庐山之神奇真让人留连忘返,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庐山云雾吧。有个要求,请同学们把看到景用课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来(播放课件)

学生边看课件边回答。

师:欣赏了这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此时此景,你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吧?请说一说(出示课件: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 )

师:这多变、多情、多彩的庐山云雾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无不赞叹,这《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习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轼、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庐山云雾 篇四

之五

作者:葛跃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习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导入  :

1、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

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

抓“变幻无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

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

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

作者流连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

三、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连在何处?(山上、山道、山腰)

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学第二节

(1)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中议

(2)还有什么姿态?

(3)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第三节

(1)它的第一句与其它几句也是总分结构,全节都是围绕“瞬息万变:”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万变:”

(4)还有什么变化?

4、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1、齐读最后一节。

2、作者忘记了回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庐山的云雾》 篇五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庐山,一同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

1、庐山的云雾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景色秀丽的庐山,有……

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多么秀丽啊!庐山都有什么景色?

师:是呀,庐山有高山,幽谷,瀑布,溪流,云雾。

2、谁愿意读这句话,读出庐山的景色秀丽。

3、在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云雾。从“尤其”可以知道。(回答完整)

师:是呀,一个“尤其”写出了作者对云雾的情有独钟。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变幻无常、神秘

师:是呀,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谁还想来读这句话,读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我们一起读。

4、同学们,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师: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呀,多么神奇、多么奇妙的感觉啊,谁想读好这两个词?谁想读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两句话的?

5、庐山的云雾举世闻名,正是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庐山才更有了神秘的色彩,这云雾多神奇美丽呀!(板书神奇美丽)

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自由地朗读课文2、3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神奇”:

师:那么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板书)

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庐山云雾这两个特点的?

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像这样能够概括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围绕一个中心去写,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板书)

三、品“千姿百态”:

1、(理解千姿百态)那同学们,你喜欢千姿百态的云雾吗?那我们赶紧睁大眼睛,去欣赏那美丽的云雾吧。

预设:1欣赏了云雾,你有什么感受?云雾真美啊!姿态真多啊!各种各样,各不相同。

预设:2欣赏了云雾,你又有什么感受?云雾千姿百态。云雾姿态各种各样,各不相同,这就是千姿百态,谁想读一读这个词语?你能给它找个孪生兄弟吗?——姿态万千(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

2、(借画品动词)

(1)师:那么书上写了哪几种姿态的云雾呢?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喜欢哪种姿态就多读读哪种!(课件出示四座山峰)

(2)师:共有哪几种?(4种)你最喜欢哪种?你呢?同学们各有所爱。老师想请四位同学上黑板画画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其他同学在下面自己画一画。

(3)同学们请看,台上的四位小画家已经画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吗?(师生共同评议画,学生指画说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4)师:作者描写云雾由山头写到山腰再到山谷最后到山峰,可见作者的观察是有序的!那么同学们,这儿有四个词,谁来读读看?笼罩、缠绕、弥漫、遮挡,你能帮它们贴到对应的图上吗?(指名贴)

(5)师:同学们贴对了吗!看来你们已经真正理解了这些词,那你能把这些词放入句中读好吗?

(指名读2人,评价:云雾的姿态真多,真神奇啊!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云雾笼罩山头、弥漫山谷的景象。)

(6)还有谁想读,举手的人一起读!

3、(品比喻)

师:同学们,庐山的云雾确实非常漂亮、神奇,但作者的语言文字更美!美在哪呢?请大家再读读这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全段】指名读——指名说(作者运用了比喻,把云雾写得更加形象更美了!)

过渡:是啊,4个比喻就将庐山的云雾写得千姿百态,让我们体会了它的美丽神奇!那你能美美的读读吗?

指名读(2人)评: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顶顶白色的小绒帽;这样的天气戴上小绒帽一定很漂亮!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真是广阔无垠的天幕!

a【出示课件,已去掉了像什么这部分内容】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你们想把它永远记住吗?同学们,那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了,这个你会填吗?自己先试试。

b【出示课件,已去掉了方位词、动词、比喻句】

师:真厉害,现在难度提高到十级!你还敢挑战吗?

指名填(评:背得正确流畅!你真是个小小记忆王!)

c【看图背,出示课件】

师:现在难度提高到五十级喽!还有谁敢挑战?哇!这么多人,我们一起背。

四、生自学“瞬息万变”: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读——画——品——背”的方法领略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神奇特点的,你能根据提示,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它的另一特点吗?同座位可以相互讨论讨论。

【出示自学小提示】:

1、读第三自然段。

2、画出中心句。

3、联系上下文理解“瞬息万变”,画出具体描写云雾瞬息万变的句子。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

【出示第3段】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师:你画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一段的构段方式同第二段一样同样是—总分(指板书)

2、谁理解了“瞬息万变”的意思?(生说,就是指云雾变化特别快)其实瞬息万变还可以通过拆字的方式来理解:你们看这个“瞬”字是“目”字旁,跟眼睛有关,一眨眼的时间,而“息”就是喘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眨眼,一喘气的功夫,云雾就万变了,快不快?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评:谁能读的更快点!)

3、那么文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呢?

生: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你觉得它变得——特别快,从哪些词看出?(刚刚,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是呀,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

云雾变化得既快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词?(刹那间、转瞬间、眨眼间、一转身)

你能通过朗读让我感受到云雾瞬息万变吗?

指名读2人评:你读出了一缕轻烟的缥缈;你读出了九天银河的壮观!

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云雾变化之神速!你可以被评为朗读小能手啦!

师:仅仅是文中提到的这些变化吗?你从哪儿看出来了?

生:还有很多!因为末尾还有个省略号!

师:你真会学语文,不仅关注了语言还关注了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请大家按这样的句式同座位互相练一练!

(1)刚刚还是……顷刻间就变成了……

(2)明明是……转瞬间就变成了……

(3)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课后把你们说得写下来,你们也将是一个出色的小作家!

五、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手指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真是神奇而美丽!难怪作者要发出这样的惊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板书)谁来说说看?谁能读好这个词?

生: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依依不舍、恋恋不舍、乐不思蜀

2、这么美的庐山,你舍得回去吗?(不舍)再读,读出你的不舍之情。

六、知识拓展

1、有了这云雾,庐山更美了,不仅作者喜欢庐山,古人也很喜欢庐山,还写了许多关于庐山的诗歌,被我们尊称为诗仙的大诗人——李白,就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宋代的大诗人苏轼写了一首《题西林壁》。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七、小练笔(当堂反馈,如时间不够,可先说一两句)

八、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齐领略了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还学会了一个新的构段方式—总分,试着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材简析与教学思路:

《庐山的云雾》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奇幻与神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理解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事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发现和体会“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作者抓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九、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庐山云雾 篇六

第2课时

执教:城郊中心小学 费燕萍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3、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趣(1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板书)。有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进庐山,去领略探究庐山云雾,去解开这个谜。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5分钟)

1、读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议一议,每个段落分别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雾。

2、交流: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间路上看云雾,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镇牯岭看云雾,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雾。板书(山间路:牯岭:大天池:)

3、师问:哪个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生:山间路;生:牯岭;生:大天池)

(1、生发表不同意见。师:我们现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为什么会令人心醉?)

三、体验庐山云海的美,教学第五自然段(12分钟)

现在让我们拿起照相机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来,你选哪些画面拍呢?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自己反复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同桌议一议。

1、自读体验美,同桌交流。

2、协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说照片(师: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拍了哪个画面的照片。生:……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生读。)

(2)出示照片(看照片,说照片)(师: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谁来说说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读照片文字(师:(如果学生说不清)照片真美,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咱们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验一下这种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张令人心醉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验一下这张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体验文字美(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学生谈体验(师:你划了哪个词,从这个词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学生说不出)师:大家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体验。

讲到哪一句随机出示句子。

(1)生: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应画面

b、画面上出示文字,读文字

c、自由反复读,划出感受最深的词,想想为什么划这个词,相互说说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海”这个词我感受最深,因为写出了云海的气势。

e、品读体验,理解词语:俯瞰(  ),转眼间(时间短)汇成(四面八方)万顷、一片、汪洋大海(面积大)

那么大面积的白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汇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这样的画面,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拍下来,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句式:词语:云海茫茫、波涛起伏、出没)

a、学生说拍了哪个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赏照片(你们看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们感觉怎么样?)

c、生欣赏照片

d、师出示文字。 “云海……小岛”

e、咬文嚼字,体验感悟。

师:把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f、齐读,感悟

(3)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感受云海的“色美”与“形美”)

a、生:我拍了太阳照耀下的云海这张照片……

b、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

c、学生初读

d、师出示照片欣赏照片(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谁来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心醉?)

e、生说

f、师出示文字(多媒体)

g、齐读

h、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i、生发表不同意见

j、理解斑斓、云絮翻飞、银涛雪浪、火球、燃烧、染

k、理解比喻句,展开联想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师:场面壮观,色彩绚丽动人

出示“庐山云海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师:用哪个词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壮观。师:加上最。

(三)师:说说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四)第五小节梳理(先讲时间地点,再讲云海的美景),作者写庐山云海就是先介绍了时间、地点,重点描述了云海壮观的画面,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去感受庐山云海的壮观吧!

(五)配乐读

三、体验雾美,学习第三自然段(8分钟)

过渡:庐山的云海确实壮观,令人心醉,刚才有同学对山间路上看到的雾印象很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雾的特点。

1、速读

2、交流(说特点: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理解“瞬息万变”

3、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划一划,同桌议一议。

4、交流

5、协作交流感悟美:

(1)生读,随机出示多媒体画面

(2)反复读,你读懂了什么?

a、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生:“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 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品读)

(3)学习“雾来时……去室时……浓时……稀时”

a、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b、师:整体感知: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c、交流:生说。“雾来时……去时……浓时……稀时……,比喻)

d、细读,品词品句

e、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感受。

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师:(出示画面)你感到浓雾的气势……生:风起浪涌,气势很大。师:读雾来时。

师:雾去时,你感觉到了什么?生:飘飘悠悠(理解体验)

依次体验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体验飘逸外衣

f、欣赏读(配乐)

四、体验雾气的美丽,学习第四小节(5分钟)

过渡:庐山的雾,真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那么山镇牯岭的雾气呢?

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雾气的令人心醉,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处” 随机出示--朝夕相处

1、交流读。

重点学习:a、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理解冉冉升起,终日,团团相衔,浮游荡漾)

b、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c、句式:时而……时而……

a生:我觉得…………

b师出示“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一半……一半……“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词句

d细读文字,小结:特别有感情,时间长

五、梳理

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来到庐山,在山间路上领略了庐山浓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又来到半山腰的山镇牯岭感受了庐山雾在牯岭的时间长,最后我们来到山顶的大天池,去领略了云海的壮观。

当我们体验到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后,也就回答了上节课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这个问题了。

六、整体感悟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5分钟)

1、让我们再去感悟一下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再读3、4、5自然段(音乐)

七、课堂小结(1分钟)

1、说感受: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真想……)

2、质疑:上一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了。那么在我们脑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问产生了呢?(生问:……)这样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的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庐山云雾是庐山的一绝,庐山象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上上庐山旅游网,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上中国旅游网,去领略一下祖国美好的河山。

附1:有关网址:

庐山旅游:/test/lvfu.htm

中国旅游网:http:www,

校校通:

附2:板书

庐山云雾

(令人心醉)

大天池:壮观:汪洋大海

绚丽动人

牯岭:朝夕相处 时而……时而……

一半……一半……

刚刚……转眼间……

山间路: 瞬息万变 雾来时……雾去时……

雾浓时……雾稀时……

《庐山的云雾》 篇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图,老师简介庐山。引入课题。

2、生闭眼想象,师创设情景,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庐山。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初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在庐山看到什么?

2、大声朗读课文二自然段,想象画面。

3、说说看到了几幅画?分别是什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找到相应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5、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四个比喻,并相机指导朗读。

①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抽读、理解“笼罩”、指导朗读)

②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同桌读、指名读)

③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理解“茫茫”、师范读、自己练读、齐读)

④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理解“天幕”、齐读)

6、师版画几种姿态的云雾,让学生用“像”来说清楚什么位置的云雾像什么。

5、师总结,揭示中心句。理解“千姿百态”。

过渡: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倘若有风吹来,云雾便忽聚忽散,忽浓忽淡,更加神秘莫测。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理解“瞬息万变”。

2、再读课文,勾出描写庐山云雾变化快的词语。

3、学习书中的第一个变化。(抽读、指导读、男女生读)

4、学习书中的第二个变化。(自己边做动作边读、齐读)

5、课件出示各种各样云的图片,生想象云的样子,补充在段尾。

四、指导背诵二、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与二、三自然段相应的图片,生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二、三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理解“流连忘返”。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课后拓展

课件出示描写庐山风景的诗歌。(自读、齐读)

七、作业

老师推荐《黄山云海》《阿里山的云雾》两篇文章,请学生在网上找来读一读。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理解“千姿百态”“笼罩”“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词语。

2、认识中心句,学习用比喻句说话。

3、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庐山云雾 篇八

1、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通过品读,感受作者文笔的优美。

2、感受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品读文字,感受作者的文笔,感受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一、导语 揭题

1、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美。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尽情地讴歌,尽情地抒写,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你知道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这首诗(《题西林壁》)正是赞美了世界名山庐山的绮丽风景。你知道庐山吗?

3、  是啊,这正是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由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下奇观——(课件显示课题)请读课题,再读,有云雾的感觉。

正所谓瞬息万变万万变,胜似梦境之迷离。就让我们吟着大诗人苏轼的诗迈步于庐山的云雾里,做一回神仙吧。(欣赏的风光片)

4、  说说你此刻的感觉吧!

二、通读课文

1、  想看看描写它们的文字吗?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喜欢它,就用心把它读通。

2、  喜欢这篇课文吗?能读通它吗?

3、  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说那些是你喜欢的段落。

4、  把你喜欢的段落细细地反复地读读,把你的喜爱之情读进去。

5、  读一段好文字能让人心情愉快,而快乐是需要传递的。你再来品读你喜欢的段落,然后想办法让你的伙伴也来喜欢它。

1指名学生说说喜欢的段落和理由。

(1)写了来时去时浓时稀时的情景。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准确,一段美文浑然天成,让我们更加迷恋庐山的万种风情。(这个句子个别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看着录象配音读。)

2、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富有韵味,读来口齿生香。

3、音乐能让朗读更加灵动飘逸。(配乐读)

4、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更加多姿多彩,的确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啊(读总起句)

6、  连起来读这一段。

四、学习第四段

1、  雾多、时间长,总让人感觉如在人间仙境中。

2、  时而……时而,变幻莫测的庐山,正如一位仙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读出这种感觉。作者仅用“时而”两个分句就已写尽它的神韵。山与雾浑然一体,难分彼此。

3、  至此,我们忍不住还要感叹——的确,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4、  我们把两段连起来读,配乐读。

五、小结说幻想:

作者的那支笔真神奇呀,真是千姿百态。还有待我们再去读去品,去欣赏,去融入其中。望着美丽的,你能说出心中的无限遐想吗?

六、课外延伸

多么浪漫美好的愿望啊,那么你可以点击这些网址(提供几个网址),神游庐山,一览祖国好风景。

庐山云雾 篇九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二、初步感知美

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板书

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

(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出示黑板,指名读

4.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

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指名读

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1.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

2.生自由读

3.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

4.导说

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

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1`

(三)欣赏云海的多彩10`

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

1.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2`

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

第一幅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第二幅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

2.你喜欢哪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还不够美的。

3.讨论交流

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对比读两个片段

四、深化美1`

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配乐读诗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齐读

3.导读课题

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着迷的——————

最新范文

《西湖》【9篇】02-04

《找骆驼》第一课时优秀9篇02-04

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原文、教案及02-03

《金色的草地》教材简说(优秀4篇)02-03

第六册《练习3》教学设计(优秀5篇)02-03

三年级下册《父亲、树林和鸟》优质教学02-03

《孙中山破陋习》实录片断、发思、点评02-02

《给予树》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02-02

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精选4篇)02-0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02-02

65 8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