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7篇)

2023-05-03 00:02:31

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易读错的音:“觑”读“qù”,不要读成“xū”或“qū”;“抿”字读三声,不能读成二声。

﹡易写错的字:“觑”字,书写时,左边的“虚”字下面的“业”字,最后一笔“横”改成“提”;“黠”字左边的“黑”字也有变化;“凯”字右边的“几”不要写成“凡”。

﹡理解字词:

二、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11):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上课。

第二部分(12——14):怀特森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四、默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3、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4、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

5、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6、“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

7、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

8、怀特森老师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9、“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你们喜欢他吗?简单谈谈理由。

2、他的学生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加深的,这其中对他的情感也发生过一些转变,你能从文中找到“我”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吗?

3、学生默读全文,找句子,之后交流。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满意和喜爱;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他不配做老师,更不是一个好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不满;[小精灵儿童网站]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佩。

4、怀特森先生做了什么,让“我们”那么气恼?后来怎么又由衷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呢?要解开心中的迷团,就需要我们去认真地读书,细细地琢磨。

二、深入学习,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1、假如你就是怀特森先生班中的一员,他的哪些做法让你觉得“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让你们大家那么气恼?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来回答——

“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开始老师的表现让我们都喜欢上了他,即使都得了零分也没对老师产生怀疑,可一切都是老师编造的,感觉老师是在捉弄我们。

2、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对大家进行解释的?从他的言谈话语中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文字,指读:

“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3、经历了怀特森先生不同寻常的科学课,不仅对老师的认识加深了,情感变化了,还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变化?——

“新怀疑主义”

循规蹈矩潜心探索

绝对相信书本和持有怀疑态度用事实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疑问,探索真理

4、这种变化是思想和意识上的巨大转变,它给带来的是什么?——

捍卫真理的勇气、探索真理的信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5、大家是从哪感受到的?回到课文当中,把带给我们这么多思考和启迪的语句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吧!——自读,指读,齐读。

6、当我们能够对所讲的内容产生怀疑,当我们能够正视着老师们的眼睛,说出自己怀疑的理由,当我们能够潜心钻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当我们探索中学习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时,我们一定会想起曾经“捉弄”过我们的怀特森先生,那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在回忆当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老师教学思想的独特。他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教育我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有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科学的怀疑精神,并要学会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7、因此,当我的邻居惊讶地说:“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时,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此时此刻,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对老师由衷的崇敬。

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说这句话。

8、学完这篇课文,不仅怀疑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怀特森先生——这样一位老师的高大形象,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价值。

三、小练笔:选择其一写出自己的感受。

1、《我看怀特森先生》

2、《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饲养”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

4、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理解“饲养”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

2、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中国的汉字有无穷的魅力,教师板书“囚”字,指名齐读,看着这个字,你产生什么联想?

板书“蚂蚁”,齐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为什么囚蚁?怎样囚蚁?囚蚁的结果如何?

3、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三、理清课文层次

为什么囚蚁

第一次囚蚁

第二次囚蚁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作者为什么囚蚁?自由读第一部分,指名回答。

1、童年时?所有的动物都可以有人来饲养。

理解“饲养”一词,从这个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导读出童心的天真,可爱。

2、对地上的蚂蚁特别有好感?

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作者还会看到蚂蚁的什么活动呢?把省略号的内容想象补充。

指导读出童年的天真,对蚂蚁的关注和喜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文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作者为什么囚蚁?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次囚蚁

默读2——4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第一次兄妹将蚂蚁养在哪里?师板书:玻璃瓶

2、课文的哪一个句子使你强烈的。感受到“囚”字?边读边勾画下来。

学生交流。

找了一个有盖子?在旋紧瓶盖。

旋紧瓶盖这个小动作对蚂蚁意味着什么?

你从文中那些描写可以体会到这对它们意味着死亡?

1、不停?急急忙忙?上下来回?(着急,害怕)

似乎在寻找什么?在寻找什么?

指导读,体会焦急,害怕。

2、毫无兴趣?惊惶不安?

为什么没有兴趣?理解惊惶不安

读中体会蚂蚁的恐惧,害怕。

3、它们肯定会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喊叫○

发挥想象,如果你是小蚂蚁,会喊什么呢?

4、可惜我听不见蚂蚁的喊叫,齐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丛中你有感受到什么?

三、学习第二次囚蚁

1、他们认为蚂蚁是闷死的,又给蚂蚁找了一个什么新家?师板书:火柴盒

2、自由读5,6自然段,想想他们为什么相信蚂蚁们会喜欢这个家?

扎小洞眼,透气。

铺稻草,保暖。

放饼干屑,食物。

丛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兄妹俩对蚂蚁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 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兄妹俩对蚂蚁的关爱,读出这种感受。

贴夜深人静平心静气

从兄妹俩观察蚂蚁的动作,时间,神情体会天真可爱和对蚂蚁的喜爱。

3、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仿佛已看到?

这句话去掉仿佛行吗?为什么?

指导读出兄妹俩的美好心愿。

补充续写我仿佛看到

4、结果真的如他们期望的吗?小蚂蚁逃了。

5、读第七自然段,两次囚蚁的结果让作者明白了什么?

交流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四、回扣课题“囚蚁”,深入理解

作者明明是在养蚂蚁,为什么说是“囚”?

(站在蚂蚁的角度是囚,站在人的角度是养。这是作者长大后写的)

再读这个课题,又能体会到什么?

(作者的反思,愧疚,感悟)

五、总结,小练笔

1、对动物的关爱是尊重,尊重它们的生活方式,尊重的感受。

2、童年常把因幼稚天真,把幻想当成事实,做过许多的笨事,傻事。你们也有这样的经历吗?把它写下来,还要写写你的感悟。

板书设计:

玻璃药瓶死了

囚蚁自由更可贵

火柴盒逃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四

一、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阅读教材共24课,分7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另外,7个单元的“练习”中也安排了相应的阅读内容。本册教材亦如此前各册,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物化,“课标”的基本精神当然是我们品文的准绳。其次,编辑的预设思路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反馈,也是解读本册教材的重要依据。而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压卷之作,承上启下,在教材序列中自有其特殊地位和功用,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考量参数。当我们据此研读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会欣喜地发现,本册阅读教材均为难得的精品佳作。

二、课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坚持不懈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本套教材的一项主要目标,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套教材所安排的一系列习惯的培养,对学生们的一生都大有好处,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有着重要的责任。

目前,学生们已初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如预习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的习惯,但还需要引导学生们长期深入的去坚持还有一些习惯学生做的并不好,如读写的姿势。

本学期安排的习惯训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无疑会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培养新的习惯,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将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2、抓好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的基本功和训练引导语言积累和运用。

积累和运用是提高学生们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本套教材把引导学生们积累运用语言视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编选的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课后始终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训练;单元练习中常设读读背背说话熟记成语等练习。这些安排都是为了积累和运用。

难点:

1、作文教学:

本册的作文教材与课文配合巧妙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读写结合。

本册作文注意联系旧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延伸。

本册作文安排了多种类型的作文训练,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课本,其作文训练面广,有深度,是对全套教材的总结和概括。因此作文教学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

2、我班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因此说话为难点之一。

3、少数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有一定的难度,还应教给方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写好行楷字,学生初次学写行楷因此有着一定的难度。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近30%,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有等,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这五名同学是本学期的培养重点,希望从习惯到最终成绩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学习、领会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量减少无关紧要的话,提高效率。

3.更多更好地使用谈话讨论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相互启迪,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大信息量。

4.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笔记,使读写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灵活多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笔记。

5、加强日记的引导,定期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班内展出,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定时的评讲一些典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内容上不断创新,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踊跃投稿。

6.在课文教学中,切实做好“读写结合”。

7.改进习作教学,尝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在课堂上即时反馈、修改。

8.注重说话练习创造多种机会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9.利用好写字课,认真指导“行楷”字的书写。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负疚、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誊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同学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保护、鼓励,以和“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保护、鼓励,以和“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床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出示课件,板书:

唯一的(理解词语)听众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⑴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老教授)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的老妇人。

⑵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同学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样学习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来描写。)

2、今天我们学习通过语言、行动来了解人物性格:

同学默读,画批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四、学习通过语言反映人物性格

1、你找到那些句子?

2、指名朗读。

3、分组讨论:从这些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4、指名交流:

⑴相机出示课件: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假如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理解词语)介意。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的老妇人。

再读老妇人的话。

⑵出示课件: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引导同学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锲而不舍地练琴,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⑶你还找到了哪句?

出示课件:“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同学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时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时努力,继续练下去。)

5、小结:

我“唯一的听众”,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这节课,我们从她的话语中,知道了她是一个真诚、无私、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妇人。

五、作业

1、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在老人真诚的鼓励下,“我”的心理、行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誊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在老人真诚的鼓励下,“我”的心理、行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大吃一惊。

⑵有一次,她竟说──引说:

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同学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⑶(出示课件)为什么我会忘记老人是一个聋子?为什么我会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2、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

()的老妇人。

3、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

假如你是小伙子,你会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什么?

同学交流。

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激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5、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三、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

“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胜利,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胜利。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协助,懂得关爱。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妇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出示课件)

(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

3、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誊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六

《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及解答作业

1、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以第3-7段为例,让学生了解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并以第7段中“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一句为例,你认为这样比喻恰当吗?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时美丽的样子(进一步明确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景美”及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选点读析

1、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大花园,无疑是“我”的乐土,小结上一节课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等词来概括。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重点欣赏感悟:

先引入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感知到“我”的童年乐趣的来之不易,更加凸显祖父对我的爱和我对祖父的依恋。然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9、30段,找出大花园里花草虫碟等的共同特点。

学生找出:“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怎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将感知升华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4、拓展延伸:品读文章第1、2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为什么重复介绍祖父的年龄?),通过全班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合作探究,老师总结释疑。(偌大的呼兰河,祖父是我的亲人、的依恋、的温暖;童年里,祖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原来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道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设计说明]:大花园里的美景时祖父创造的,大花园里所有食物的随意自由是“我”赋予的,而“我”的快乐从何而来?通过质疑让学生思考。原来祖父给我的不止是爱,更给了我一颗享受快乐、向往自由的心。

四、作业

1、写一篇寄情于景的小文章,例如:通过对校园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你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热爱(300字左右)。

2、现在的孩子童年生活也可谓丰富,学弹琴、学画画……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比,你更愿意选择拥有怎样的童年生活?为什么?

(以上两题选做一题。)

3、自查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章背景,写一篇关于萧红的人物介绍(200字左右)。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

[设计说明]: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1、巩固学生对文章中写景手法的掌握;2、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知;3、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鲁宾孙漂流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3、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了解外国名著。

4、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名著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阅读准备:

学生带好《鲁宾孙漂流记》。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我们除了学好课本外还要多读课外书。谁能说说自己对名著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其中的一部名著,先请大家自读课文《鲁宾孙漂流记》。

(二)汇报了解,整体感知

1、书主要内容是什么?《鲁宾孙漂流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2、说说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或情节。

3、生交流,师适当引导个别学生介绍精彩故事的部分情节,引起阅读兴趣。

(三)欣赏品味,交流体会

1、指导读精彩片段,抓题眼产生疑问读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

2、交流精彩描写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彩。

3、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4、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情节描写精彩的特点。

四、课后作业

1、课后继续阅读《鲁宾孙漂流记》,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2、写写自己的读后感,评选优秀作文。

最新范文

矛与盾(优秀3篇)05-03

山中访友 教学设计(优秀3篇)05-02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优秀6篇05-02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片段(优秀8篇)05-02

《鹬蚌相争》教案优秀4篇05-02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05-02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05-01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05-01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精选7篇)05-01

《泉水》教学设计(优秀8篇)04-30

68 4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