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2-06-12 01:57:43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优秀5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曹冲称象的相关知识。

《曹冲称象》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通过老师阅读,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幼儿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劝准备:

相关的故事书、图片,了解在古代量具比较落后,科学不发达。

活动过程

1、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多想想,多猜猜还有哪些办法?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2、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3、如果你是曹冲,你会用什么更好的主法来称大象呢?

4、观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5、看后问,你们看了录像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曹冲怎么样?为什么?

6、小结:

曹冲真聪明,想到了用石头来称大象。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办法就能想出来。

活动结束:

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发明了地磅秤、灌包秤、还有汽车衡和地上衡等,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提醒小朋友在今后要多用脑。

《曹冲称象》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能较合理的想象,分析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感受中国的历史故事,并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画大象引出本次活动内容。(画个大圆做身子,画个小圆做脑袋,画两根粗的树干做大腿,画一根长的树干做鼻子,画两张树叶做耳朵,画两根尖尖的树枝做牙齿,最后画上尾巴。)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边听边猜边议曹冲称象的方法

1、讲故事,从开头至“我有办法。”

问题:“曹冲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2、教师继续讲故事至“在船帮上齐水面上画一道记号。”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在船帮齐水面的地方画一道记号?曹冲接下来会做什么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头一担一担地挑下来。”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往船上倒石头?”

4、教师讲故事至结尾。

(1)讨论:“为什么说曹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2)给故事取题目。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延伸活动: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一个智慧故事。这个故事在我们幼儿园的楼梯上也有图片,其实在幼儿园还有很多关于民间的故事,小朋友也可以叫你爸爸妈妈讲给你听听。你们还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讲讲你自己的聪明故事,好吗?

课后反思: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在走廊、楼梯都张贴了我们老师自己画的民间故事连环画,加深幼儿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曹冲称象》这是个智力故事,在设计的时候困惑很多,因为问题很难提炼,称象的方法怎样才能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但在上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一个问题抛下去幼儿马上就回答出来了,所以就没有了猜测的机会。整节课用时较短,而且我只用了视频,在分段理解故事时还是用PPT比较好,最后完整欣赏时用视频。虽然课堂效果没有预计的那么好,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选材——设计——试教中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

《曹冲称象》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和复述一件事的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过程和道理,使学生明白:爱动脑筋能成为聪明的人。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本课的教学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书写板书:6、曹冲称象。

(二)讲读课文。范读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

思考: 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 体会到了曹操什么样的心情?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并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2、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能知道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

3、理解“议论”在课文中的意思。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呢?读出议论的语气。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能够说出两句的不同之处。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播放多媒体课件)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做实验突破难点。(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称象过程。

然后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例如: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七)、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

(学生回答:七岁。)(播放多媒体课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说明曹冲刚刚七岁,年纪很小。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曹冲才七岁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么好的称象方法,如果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同学们,曹冲只有七岁。按理说,大人们的经验应该比他丰富,可偏偏是他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一说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八)、总结全文。

1、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岁的曹冲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曹冲那样遇事多动脑筋,要勇于创新,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见附页。

(十)、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称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曹冲称象》教案 篇五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的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么能称象呢?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3.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五、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最新范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06-12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3篇】06-11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篇)06-11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最新906-11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06-10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06-10

2021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506-10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精选4篇)06-10

二年级语文《水乡歌 》教案(7篇)06-0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06-09

64 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