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

2023-12-19 00:56:19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朋友们整理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欣赏图片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表演、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探究,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具: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

教学流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出示书中“倒影”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这些景色美吗?请大家再来看一遍,看看水上景物和水中景物的位置有什么关。

生1:反过来了。

生2:水上的山好象是往上长的,水下的山好象是往下长了。

生3:水中的景物和水上的景物一模一样,可是水中的景物是倒过来的。

师:所以,我们就把水中景物叫做水上景物的倒影,其实,平静的水面就是一面平放的大镜子。

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生:镜子里。)

师: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研究镜面对称。

2、提出学习目标

(1)照镜子,做各种动作(有关前后、上下、左右的动作,如往前走往后退、站立蹲下、刷牙等),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说说镜面对称的特点。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展示

(1)学生个人到大镜子前照一照,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归纳本组同学的发现。

2、全班展示

生1:我看到了镜子里也有一个我。

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可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的“像”。

生2:我看到我做什么动作,镜子里的像也做一模一样的动作。

生3:我发现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后退一步。

生4:我发现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像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像也把手放下去。

生5:我蹲下,镜中的像也蹲下,我站起来,镜中的像也站起来。

生6:我发现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也伸出左手。

生7: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伸出的是右手。

师: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7当镜外的人,生6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7边表演边向生6提问。)

生7: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生6:是右手。

生7:如果我伸出右手呢?

生6:我应该伸左手。

生7:现在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6:知道了。

三、模拟照镜子,体验特点,完成练习。

1、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

(1)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始表演吧。(学生站起来自由地表演。)

2、总结镜像的特点

(前后、上下——不变)(左右——变)。

3.完成练习

第69页做一做和第71页第5题。

四、拓展练习。

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欢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现特点。

全班交流反馈:

生1:我在纸上写了2、3、4这几个数字,在镜子里是反过来的。

生2:我写了“数学”两个字,在镜子里也是反过来的。

生3:我写了“b”,在镜子里变成了“d”;我写了“p”,在镜子里变成了“q”,也是反过来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比赛项目?

【说明: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本课教学目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尝试统计,发现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这样的统计表里(拿出课前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

反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统计表,如:

长跑

5只

6只

8只

跳高

长跑

一共

5只

2只

6只

5只

8只

13只

反馈:先请完成第一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统计了哪些动物的数量?是怎样想的?

提问:他统计的动物的数量对吗?这张表格有问题吗?(动物的数量是对的,但从他的统计结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反馈:我们再请完成第二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怎样想的?

提问:他统计的结果对吗?你认为他的这张表格怎么样?有没有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样统计是对的)

激疑:我们来看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动物吗?不对吧,我怎么觉得是26只呢?咱们一起算一算,好吗?(把统计表里的几个数都加起来,算出结果是26只)

学生会提出算动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数与跳高、长跑的动物只数相加,因为参加跳高和长跑比赛的动物中就有狗、兔、猴,这样加就加重了。

提问:想一想,怎样统计才比较合适呢?(把它们分开)

引导:是的。可以把它们分开统计,按什么标准来分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明确:可以按动物的种类分,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也可以按比赛项目分,统计参加各种比赛的动物有多少只。

【说明: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需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解决,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原有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方法的过程中来。】

2. 再次统计,解决问题。

谈话: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先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再统计参加各种比赛的动物有多少只,好吗?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列表统计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列表方案,出示相应的统计表。

要求:请小朋友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分类整理,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反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统计表拿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表格)

长跑

5只

2只

6只

13只

跳高

长跑

一共

5只

8只

13只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调整统计表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问:观察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是的,第一张表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第二张表是按运动项目统计的。怎样才能让人一眼就看清楚每张表格是按什么标准进行统计的呢?

学生交流后,小结:为了使统计表所表达的信息更清楚,要在表格的前面加上一栏,注明表中每个项目的意思(课件演示修改统计表的过程)。像这张表格,是按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的,第一行表示各种动物的名称,就写上动物种类,第二行是每种动物的只数,就写上只数,后面的每个数就不要再写单位了。这里的一共是指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习惯上放在数据的前面,用合计表示。

师生共同修改第二张表格。

3. 观察统计表。

提问:通过小朋友自己的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动物运动会的统计任务。看了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说明: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而是着眼于让学生经历从尝试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学生在不断探索并完善统计方法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分类统计的必要性和实际作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既能增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又能从整体上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 拓展应用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合作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两个统计表,并组织交流。

【说明:教材安排了丰富的统计活动,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需要灵活处理。】

四、 全课总结(略)

最新范文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篇)12-19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优秀5篇】12-18

《青松》练习【优秀7篇】12-18

《猜猜他是谁》优秀6篇12-18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精选12-18

《葡萄沟》说课稿【优秀4篇】12-18

评《雨后》一课优秀4篇12-18

二年级的教案优秀3篇12-18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篇】12-17

《 酸的和甜的 》教案(优秀5篇)12-16

64 8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