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7篇】

2023-12-20 18:33:44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下面是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赠刘景文》教学设计【7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学习目标: 篇一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赠刘景文 篇二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书包范文★www.shubaoc.com)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赠刘景文 篇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情感目标: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教学过程 篇四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赠刘景文 篇五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好吗?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师:古代大诗人们也爱写诗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师帮助指正读中出现的问题。(赠与景是后鼻音,擎、残、犹、橙比较难读。)

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擎雨盖

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2)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3)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4)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秋季丰收图)

出示图片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3、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4、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5、孩子们,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吗?(引导:秋天橙黄橘绿,收获的季节,菊花的傲霜,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先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浮现出相似的画面,顺应诗境的朦胧,再根据诗句中词语的提示,按照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同时,学习这首古诗时节正好是秋季,我让孩子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从景中感悟作者的情。尊重了孩子的个性观点和见解,对于掌握诗意、感悟诗情有重要的意义。

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篇六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能正确工整书写生字。

2、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要

1、结合课文插图,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读古诗,看看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

3、认读生字。

二、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1、课件展示:秋末景象图。

2、仔细观察画面,指导看图:

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⑵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3、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诗《赠刘景文》。

4、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

5、指名读,正音。

6、要求人人都读正确,要求同桌互读。

三、学习生字

1、互助合作:课件出示生字,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⑴人人会认。

⑵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识字情况。

3、课件出示要书写的生字:

枝记刘

四、重点讲解

1、读文质疑:

师:读了好几遍,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你知道吗?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同学们交流交流。谈自己的初步感知。

哪些词、句你读不懂,画出来打个问号。

2、请你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估计:

擎雨盖傲霜枝残

4、我们想办法一起来解决。结合图片,引导理解。

5、讲诗意,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五、感受意境

1、通过诗中哪些词句可知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体会秋天特点。

2、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交流感受:

收获的季节,富有生机的季节。

3、师:谁能读出这种情感?自由练读,等会儿展示。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a)背诵积累

师:看谁能背诵这首诗。

六、课堂作业

完成《书写本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赠刘景文》

2、收集秋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赠刘景文》这课朗读感悟之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情况,再听教师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美。学生自己模仿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节奏,再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懂诗句。师生交换读,双向反馈。学生不断模仿教师读,教师可对学生不足指导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这两首古诗的大意。启发想象,感情朗读;反复朗读,感受意境;感情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

在朗读本诗时,有些句子较难读,所以这时就需要老师去领读。

最新范文

数学《比多少》教案【优秀7篇】12-21

爱护公物厉行节约主题班会教案(优秀9篇)12-20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精选2篇】12-20

学会做人5篇12-20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优秀8篇】12-20

平行四边形教案(优秀5篇)12-20

《逍遥游》优秀教案8篇12-20

《天上的街市》教案【优秀6篇】12-20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最新9篇12-20

轴对称图形教案(精选4篇)12-20

77 8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