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的教案实例优秀3篇

2023-10-17 20:42:16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苏州园林的教案实例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苏州园林》教案 篇一

教学重点

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 结构 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

二、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说明文知识

2、作者简介及写作缘由

3、字词

4、朗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

5、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

教学重点:

1、找出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并分析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突出这几个特点的。

2、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3、以课文第4、5节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重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苏州园林》,那么请大家先看两段影片,请你们猜一猜哪段影片是苏州园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你认为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下面,我们共同学习 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

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二、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

明确: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苏州园林》教案 篇二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二、配乐朗读

欣赏园林美景,整体感知文意 1、听完介绍,你对苏州园林有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整体感知

1、能否选用文中的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来概括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生1:我想选用“标本”一词,人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见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一词,在这里形象地概括出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里的典范意义。

生2:我选用“图画”一词。

生3:我以为“配合”更能恰切地体现出苏州园林的特征。

生4 :我认为“自然”一词最好。

2、精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_____”说话。

3、苏州园林这幅图画的完美,除了表现在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它还注意了细节之处的美,是哪些呢?(明确:“各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美”等。)

四、《苏州园林》语言卡片

1、比喻式地说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排比式地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比较式地说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4、评价式地说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5、议论式地说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6、描绘式地说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7、阐释式地说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8、举例式地说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9、赞美式地说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10、烘托式地说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五、交流分享:

问题:从文中你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方法有:注意园林内容方面布局是否适宜和谐,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不呆板等。

六、研读课文

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多媒体显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7、“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七、拓展

1、根据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

2、请你来当小导游。 假设你面对一个没有游览过苏州园林,也没有读过本文的人,请你指着课本上苏州园林的彩图,给他说说苏州园林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尽量用课文的原话介绍这张图片所体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指导学生看封面插图说话,按 “总—分—总”的顺序面对全班说,师生给予评价。)

八、改换句子

1、“结尾句质疑”,同学们认为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表达得不够好,是可以改写的。怎么改写才好?

改写:苏州园林是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只有当你深入其中,才会了解它的艺术之美。 好了,不多写了,看看摄影集吧,你会发现更具体更生动的苏州园林。

2、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 一学生回答:

从作者思路看,作者是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来写的。我想,如果作者再继续写下去的话,一定是越写越细,有可能写到园中的小径、小品和盆景上去了。

九、小结本文美点

说明结构 :层次很清楚;从多角度说

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分类别 说明语言 :概括性强;精练形象;准确严密; 紧扣中心 表达方式: 综合运用(说明中适当运用描写和议论)

十、回顾总结 谈收获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不仅赏美景,而且品美文,感受了 “优秀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的语言魅力,那么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设计解说:帮助学生养成随时回顾总结反思的习惯。)

《苏州园林》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设计者与建筑者别出心裁,因此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归纳文章中心

2、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分析本文,如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3、欣赏品味,可背诵,可画画,可写导游词、可编歌曲等

4、主题阅读: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资料、图片等

5、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事物特征,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及作用

四、课前准备:

师生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昨天,我们预篇课文,今天我们将根据预  (二)展示过程

第一步:抢答展示目标1和2:

(各小组抢答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特征说明苏州园林、本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本文的中心等)

第二步:目标3开展对抗赛:

3组:“我们组根据课文内容改编了一首歌,套用《好一朵茉莉花》的曲子。下面我们与大家共享。”然后四人齐唱:“好一个苏州园林,园林再美也美不过它。亭台轩榭不对称,假山池沼互配合,花草树木来映衬,近景远景分层次;角落、门窗、色彩都是图画美。好一个苏州园林,好一幅美丽的图画。”

教师简评: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就是对3组同学展示内容的最好评价了。用优美的歌声来展示课文内容,三组的同学真是多才多艺!

10组:“我们组的丹青小能手给大家带来了三幅画,请大家欣赏。看,第一幅亭台轩榭,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第二幅是苏州园林的假山。有的重峦叠嶂,有的配合周围景物,让你觉得身临山间,突出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第三幅是‘鱼戏莲叶间’。夏秋季节荷花开放,各种鱼在莲叶间嬉戏,这是多么入画的一景啊!”

教师简评:10组同学的这三幅画真的把我们领进了苏州园林,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谢谢10组的同学让我们免费参观。

1组:“下面由我们组陪同大家继续游览。请闭上眼睛,根据我们组的导游词发挥你的想像。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身置各种树木之间,又清凉又舒心。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繁花绿树。苏州游览修剪树木注重自然之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你们看,我们眼前的这棵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杆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让游览者流连忘返。”

(一学生还即景写诗一首朗诵)

教师简评:1组的导游和诗歌太精彩了,老师简直不想从美梦中醒来。哪个组来继续我们的旅游?

9组:我们组是配乐朗诵,相信老师和同学们会更喜欢的。(朗诵了课文第二段)

教师简评:美景美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仙境一般。刚才同学们展示的不仅是苏州园林,更是你们才华的流露。同学们的水平不亚于专业的歌星、画家、导游。相信同学们将来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

第三步:交流  (小组间互相交流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大屏幕投影教师网上搜集的苏州园林的图片和文章,因论文字数限制,只选了一篇文章。)

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州园林,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沧浪亭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中,历史最为悠在现存苏州园林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园内还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五百余人像石刻,运刀细腻,颇值观赏

(三)、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叶圣陶先生先是总的概括苏州园林是一副完美的图画,接着从主要的方面1、亭台轩榭的布局2、假山池沼的配合3、花草树木的映衬4、近景远景的层次和小的方面1、角落2、门窗3、色彩来给我们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美。

六、教后反思:

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原则。因此,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探究,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自己小组的答案和展示形式。在结合课文分析说明文知识点上,只要准确,不求形式创新。但“欣赏品味”这一环节上,就得靠多种形式来展现各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种理解和展示中,学生的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最新范文

诗经教案(最新3篇)10-17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6篇)10-17

《乌鸦喝水》教案(优秀6篇)10-17

五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10-17

二氧化硫教案优秀8篇10-17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8篇10-17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优秀6篇)10-17

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优秀9篇10-17

音乐教育(优秀4篇)10-17

课本剧《跟踪台风的卫星》优秀9篇10-17

77 7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