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3篇

2023-10-10 07:24:51

这是一篇选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写细致,中心突出,故事情节紧凑。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了《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真诚无私的友爱为贵,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

2、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学会分析记叙文的构架与思路,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分几个阶段叙说的?

本文记叙了“我”被迫把送了人的羚羊木雕要回来这件事。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16段)写妈妈追问起羚羊木雕的下落,“我”告诉她,已经送给好朋友万芳了。妈妈、爸爸一起要求“我”把它从万芳那儿要回来。第M部分(第17段至第23段)回忆“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第三部分(第24段至第25段)写奶奶出面干涉,反衬爸爸、妈妈只知东西名贵,却不顾尊重孩子的友谊。奶奶做不了主,妈妈还是逼着“我”去万芳家。第四部分(第26段至第38段)写“我”从万芳家要羚羊木雕的情形。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了“我”,并且谅解了“我”,“我”止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2、一般的记叙文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说,而本文却把发生在后的“查问木雕”放在前面说,把发生在前的“赠送木雕”放在后面说,作者这样“倒”一下有什么好处?

答:(1)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借回忆来反映“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交代赠送木雕的原因,既使故事完整,又显得集中紧凑。

(2)文章一开头就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

(3)让“我”一开始就处在尖锐的矛盾中——一边是父母逼迫,一边是极不情愿。这样使全篇叙事有波澜,有情味。

3、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答:课文选取家庭生活中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矛盾的焦点是“我”该不该将“羚羊木雕”转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我”父母的态度是“那么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他们逼“我”去要回来,而且说话的语气是“坚定”、“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两个“贵重”,有力地反映了父母对羚羊木雕的重视。“我”的态度是:爸爸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我”,而在“我”的心目中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把那只小羚羊送给了她,并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现在父母逼“我”反悔,“心里难过极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课文围绕“羚羊木雕”,通过人物各自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突出中心,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械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友谊。

4、本文运用了烘托的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烘托(或衬托),即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手法。可以用人物、也可以用景物来衬托。本文借用景物描写作为陪衬,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心清。当“我”的爸爸妈妈执意要让“我”从万芳手里取回羚羊木雕时,“我”只得违心地去做了这件事。文章写道:“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这冷冷的月亮,有力地烘托出“我”当时心情的悲凉。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速读测试。

计时快速整体阅读全文。然后不看原文笔答测试题。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后,计算出三个数据: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

计算公式是:

阅读速度一文章字数÷阅读用时(分),计算单位是“字/分钟”。

理解率一卷面得分×100%

阅读效率一阅读速度X理解率,计算单位是“字/分钟”。

1、本文题目是:

2、本文作者是:

3、本文出处是:

4、文中说的羚羊是什么?

5、我为什么要把“羚羊”送给万芳?

6、“我”把羚羊送给万芳时,万芳送给我什么礼物?7二爸妈为什么非让我把“羚羊”要回来?

A、他们认为小孩不该送东西。

B、因为这工艺品十分贵重。

C、因为“我”没预先告诉爸妈。

D、他们不知道万芳是我的好朋友。

8、当“我”从万芳那里要回羚羊后,万芳对我的态度怎样?答:

9、“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答:

(二)激疑质疑。

(参阅“难点重点分析”的4道题)

(三)精读导引。

1、读一篇记叙文,首先要理清其六要素。此题就是考查对本文情节脉络的把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对文章层次的划分。应当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作答。

2、体会倒叙引人入胜的作用。

3、这是写人的记叙文,提炼写人记叙文的文章中心,应当从分析人物入手,由“人”及“义”,要提炼出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所要表达的意义。

4、体会烘托手法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四)疑难讨论。

参阅“难点、重点分析”的1~4题答案。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篇二

一、课前播放《朋友》导语:听着这首情真意切的《朋友》,同学们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现在我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些金银珠宝,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有这样的选择呢?(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有什么不要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没有人认为金钱很重要,金钱是万能的吗?的确,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这足以表现友情无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羚羊木雕》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好,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找一同学读)

在了解作者情况后,我们看一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这是我们的目标,通过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会有所收益)

三、教学过程

1、轻读:(轻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思考:

⑴本文写了哪些人?

⑵围绕着什么线索来写的?

⑶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时间?

⑷结果如何?

解答:

⑴两组人物:“我”和万芳、奶奶

“我”的父母和万芳的妈妈

⑵围绕着羚羊木雕来写的。

⑶写了三件事:

万芳和“我”换裤子──上星期

“我”送羚羊木雕──昨天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今天

问:大家发现这三件事,本文是如何安排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件与之相关的事。目的是从开头妈妈追问木雕写起,制造紧张气氛,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再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节显得紧凑。

(用插叙可使场面集中起来,在写作中应该注意应用。)

⑷“我”被逼无奈,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我很伤心。

(出示人物情节图,让学生对号入座。)

2、美读:

⑴分角色朗读,评人物性格。

(请学生读开头至“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角色:一个叙述、一个妈妈、一个爸爸、一个“我”、一人万芳、一人万芳妈、一人奶奶

⑵学生评价:重音、语气、语速

⑶人物性格:以“──是一个──的人”说一句话

妈妈(爸爸)是重财轻义的人,“我”是一个重义轻财的人,奶奶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万芳仗义理解,妈妈固执、生硬,爸爸老成持重)等。

我们已经通过读了解人物性格,现在我们看文中哪些词语能反映这一点?

3、品读。抓住问句的特点,品味语言的魅力:

文章中哪些问句很“特别“?

⑴“名贵”、“贵重”、“逼”?父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只想着木雕刻本身的价值,没想到去了解女儿送木雕的原因,更不用说去理解女儿被逼反悔的心理感受了。为了有价的木雕,不惜以伤害女儿的纯真为代价,充分暴露了他们重财轻义、不懂得尊重孩子的错误思想。

⑵“篡”和“掏”好不好

好,表现了矛盾、不情愿。用词准确很准确、富有表现力。

⑶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有何妙处?

环境描写,巧妙地表现出当时令人伤感的气氛,烘托出人物悲伤的心理,有一石二鸟的作用。

⑷你拿着,咱们还是好朋友……

说明她不仅很快地理解了“我”的处境,而且马上用行动向“我”表示“她”对友谊的真诚,而“我”尽管没有失去友谊,失去万芳这个好朋友,但还是很伤心,从中可以看出“我”对友谊的珍惜。

⑸这能全怪我吗?写出了什么?

明写“我”无可奈何的伤心自责,暗写作者对“我”父母的责问,其感情倾向是不言而喻的。

小结: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很精彩,说明大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现代教学变被动为主动的最好表现。最后,让我们展开辩论,共同讨论两个问题。

4、拓展:

⑴礼物应该不应该送?(分甲、乙展开辩论)

⑵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

老师小结:

甲该送:情比物重要

乙不该送:父母送给自己的礼物怎么能回使友谊变得俗气。这对父母的不尊重。

答:“我”不是随便送,是送给好朋友,转送他人并不意味着“我”不珍惜父母的礼物。

而是万芳特别喜欢(她也不是因为名贵而喜欢,而是造型别致,美观)这并不庸俗。

(过渡)我不知道木雕贵重而把它送给朋友,现在我知道了“贵重”,却要向朋友讨回(当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着与朋友的情谊不如木雕贵重吗?

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到底是物重还是情重?

小结: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试想连命都可以送,还有什么不可以送的啊?(江湖义气除外)当今社会有多少重情轻财,他们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为困难的下岗职工送去生活费,为失去父母的孩子资助学习费用,他们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过渡: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对文章的主题已经有了鲜明的认识,那就是羚羊有价情谊无价,但现实毕竟是现实,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人误解,内心很委屈的经历,说一说,听听

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人生活在这样世界里,不可避免的与人交往,理解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与子女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们之间都需要理解,理解是永恒的话题。(出示)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忧愁。

四、作文

课后请同学们“以_________(妈妈、爸爸、老师……),这话我爱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学会与父母、他人交流。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他人。

总结:羚羊木雕这篇文章围绕着木雕被送出又被讨回的过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美与温馨家庭生活是主旋律。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手脍炙人口的歌《我爱我家》作为我们本课的结束语吧。

(放歌曲)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勾通。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与父母交流思想。

教学设计:

本文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可采用讨论以至辩论的方法来拓展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学会与别人交流,特别是与父母的勾通。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见教学目标1.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对许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时可能与父母发生冲突,由于他们是大人,所以你只能委曲求全,你免不了伤心、落泪。那么如何与父母交流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或许对你有一定的启发。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准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抹(mò)攥(zuàn)逮(dǎi,不念dài)

怦怦(pēngpēng)树杈(chà)寒颤(zhàn)

2、默读。

3、畅谈读后感(在这个环节同学们畅所欲言,可能谈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4、再默读课文:(看同学的观点哪一种更符合作品内容,体会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分好角色

妈妈故事叙述者我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

3、分角色朗读

四、课文研读

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作者是同情“我”的。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自己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她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倾向是很明显的。倾向表现得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语气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是批评了“爸爸”的不是。再从对话时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地盯着”“十分严厉”“坚定地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小声地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3、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例如,“爸爸”送羚羊木雕给孩子的时候,应该介绍一点有关这件工艺品的知识,让孩子知道它的贵重,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间送东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见。如果像课文写的那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处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转一些,要注意保护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万芳妈妈暗示一下,万芳妈妈也不是贪占便宜的人,不会同意自己孩子收受这么贵重的东西的,重要的倒是叫万芳妈妈不要责怪孩子。)

五、课文小结

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心灵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她反悔,使她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她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同时作为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多商量,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安排辩论

分甲、乙、丙三个小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芳,就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并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30分钟)

三、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推而广之,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22羚羊木雕(B)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勾通。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与父母交流思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见教学目标1.2.3

一、查字典比赛(5分钟)。

用《新华字典》查下边加横线的字,注上音,并注明字典页数。

犄角()(第页)怦怦()(第页)逮着玩()(第页)

树杈()(第页)脸颊()(第页)攥着()(第页)

寒颤()(第页)妈妈变得十分严厉()(第页)

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第页)

说明:有条件的,最好使用投影幻灯。每个同学把自己查的结果写在投影胶片或玻上。每组可推选一名代表,在投影器上展示他查的结果,然后全班评议,根据正确率评出前三名。

二、写字词训练。

轻声读课文,在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下面画上横线,写几遍。

1、要做到课文所字词会读会写。

2、两人一组,互相听写。

3、教师抽查若干字词,全班听写。

三、用普通话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停顿恰当;吐字清楚,音量适当,速度合宜。

四、讨论下列问题。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要有理有据,有点分析。

1、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了好朋友。作者对“我”这样做抱什么态度?举文中一两处描写为例说明。

(对“我”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中,流露出作者的理解与同情。)

2、爸爸、妈妈坚持让我要回羚羊木雕,作者对他们这种做法抱什么态度?举文中一两处描写为例说明。

(写父母态度严厉,毫无商量余地;写“我”内心受到的打击与伤害,都流露出作者对这二位家长持批判的态度。)

3、你是怎样认识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这场矛盾的?

说明: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评价学生发言,主要看是否有理有据,是否有点分析。

4、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是怎样处理的?

思考几分钟,打好“腹稿”,然后说说你遇到的事情和处理过程,叙述中要表达出你的态度和认识。

最新范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题答案【精选7篇10-10

《索溪峪的野》阅读题的答案(优秀3篇)10-10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精选4篇】10-10

白杨礼赞语文教案优秀8篇10-10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幼儿园PPT【优秀10-10

《春》教案优秀5篇10-10

《背影》教案优秀3篇10-10

推广普通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9篇10-10

体育课教案【优秀4篇】10-10

月球之谜教案【优秀7篇】10-10

77 7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