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8篇)

2024-03-21 09:31:14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该页是书包范文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一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7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走进了课堂,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初中阶段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的教学还处在初级阶段,教学模式、教学规律还未定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 分层教学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生活环境和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是不同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会使技能水平较弱的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而感到无所适从,技能较强的学生又因为已经掌握而感到无事可做,此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会与不会的学生都玩游戏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法。首先,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发展层三个层面。基础层的学生主要是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提高层的学生是基础能力与实践能力一般的学生;发展层是基础水平与实践能力较好的学生。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安排不同的任务。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设定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确定不同的要求。再次,课堂上要分层设计练习,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如教学“图表的制作”时,教学重点是把表格中的数据转为图表信息,难点是在Excel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处理数据,找出隐含的信息,顺利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会涉及到图表选项、图表排序等多种操作,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采用分层教学法:基础层的学生能把数据转为相应的图表就行;提高层的学生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发展层的学生在完成提高层的任务的基础上,找出其中隐含的信息,总结规律。

2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学过程中,要讲授的新知识隐藏在学习任务中,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分析、交流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既定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所学的新知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采用成果驱动、情感驱动、生活驱动等方法。成果驱动是优秀作品的展示,引导学生认知将要学习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驱动是用情境感染学生,依法学生的情感共鸣,自觉的掌握所学知识。生活驱动是立足于信息技术课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结合生活所需技能设定任务,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采用何种任务驱动方式,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都要注意实施步骤。首先兴趣导入,其次提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后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适当的任务,再将任务细分,在逐层深入中提高教学目标。第三,进行练习。根据设计的任务,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不同难度的练习,可以单独做,也可以和做完成,通过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第四交流学习。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教师的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第五课堂练习。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再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最后评价小姐。课堂中留出一些时间通过投影仪展示优秀作品,达到表扬与激励学生,使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务驱动法可以与常用的讲授法、演示法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提高学习任务的层次性、针对性,顺利开展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很有应用价值,能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 案例教学法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应用于信息技术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即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最为关键,首先,案例选择要有基础性。初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这对信息教学来说有很大便利。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是肤浅的。选择案例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如教学“计算机安全”时,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案例,如2010年19岁的上海黑客小远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攻击网站并勒索,触犯了法律。讲解案例时让学生了解病毒概念,认识病毒的危害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道德规范。其次,案例选择要体现探究性。信息技术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除了要有典型性,还要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现出探究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如教学Microsoft Word编排教学试卷时,除了必须的页面设置、字体、字号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分数、根号等内容的操作。这样案例教学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其中对齐操作,学生大部分会用空格表现,做法比较麻烦,同时字母、汉字混合的排版很难实现,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可以重点介绍TAB键的用法,简单、便捷的操作会让学生感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案例选择要体现综合性。案例教学除了配有学生的个体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因此教师选择案例时要体现综合性,如教学FrontPage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搜索一些精美的网页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制作班级主页,制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色彩搭配、文字链接、版块设置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现有的资源,制作出具有班级特色的网页。实践证明,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除了上面所述的还有很多如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初中信息技术课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强,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探索,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二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优化;策略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效率较低。如果要提高教学效率,就需要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

一、通过生动的课程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绪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好课程导入工作,用有趣的课程导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制作电子贺卡时,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先向学生进行演示,通过比较有趣的电子贺卡的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就能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入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产物,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尽管是学习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但是并不会有严格的方式方法需要遵守,因此,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寻找一些不同于教材的方法。例如,在学习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时,教材上给出的一些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去发现一些更加快捷简便的方法。通过这种探索的过程能够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并且让学生产生创新意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加深入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自己解决问题。比如,老师可以留一些简单的信息或关于某些知识点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查阅书籍资料或者上网搜索等方式寻找答案,但是一定要强调自己寻找答案。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为人类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但是要注意探究问题不能太难,应该由易至难,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的研究进步离不开团队合作,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就应该重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将一个有一定难度、较为复杂的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很直接地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更直接地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定位,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帮助学生学习比较复杂的知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真正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阶段,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未来的信息技术人才。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板式;

2、掌握PowerPoint输入图片的方法;

3、掌握使用板式进行排版。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PowerPoint输入图片的方法。

2、掌握使用板式进行排版。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用图片配合文字,展示元宵节观灯、赏灯的习俗,精彩而生动,同时现代化的花灯和冰灯,更展示了科技进步与历史习俗的完美结合。本节课,我们就试一试用图文结合的幻灯片来完成介绍元宵节的演示文稿吧。

(二)新课教学

一、规划幻灯片的布局。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素材文件夹的元宵节文件;

(2)在最后一张幻灯片的页面上,单击【板式】,就可以看到当前幻灯片板式的处于选中状态;

(3)单击office中的两栏内容选项。

二、在幻灯片页面上插入第一张图片

1、单击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2、找到本课素材选中“花灯”。jpg;

3、单击插入,增加图片工具选项卡。

三、在幻灯片页面上插入第二张图片

1、单击插入图片;

2、选中素材,单击插入;

3、第二张图片出现在幻灯片页面上;

4、分别拖动两张图片到合适位置,并适当调整大小,完成任务。

四、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本课在幻灯片页面插入图片使用了两种不同方法,你能说出二者的区别吗?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分析》是新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四章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中第2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工作表的建立,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在整个章节中本课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2)能运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需求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方法所能实现的分析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利用数据分析**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数据背后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情感和从数据中探求信息的意识。

3、教学重点

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4、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实现数据分析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是本节课顺利开展的前提,正因为如此教师更要提出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把学生的***吸引到本课知识点的学**来。同时不同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操作水平有差异,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

三、教学与学法指导:(重难点突破措施)

1、教法分析

在教材中有一个实践活动材料“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比较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于是我对这个材料进行加工,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炼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根据歌曲大赛的评分表确立某几个奖项的获奖名单,从而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对歌曲大赛评分表的数据分析为任务明线,数据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数据分析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据分析问题。

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创设丰富、真实的情境,为学生研究问题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环境,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成果进行交流,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评价、反思。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分析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还精心设计了学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我还采取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在前面新知识的学习中设计了每个小组必答的任务环节,并为完成得好的小组加分。

2、学法分析

采用多**互动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设计:

多**网络教室提供师生互动、交流,给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五、课堂设计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生活虽然紧张忙碌,但也充实有趣。尤其我们的课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参赛选手是大展才艺、各显身手啊!比赛结束后,要举行颁奖仪式。评委会设立了几个奖项,其中主要有这样几个:

最佳校园歌手奖

年级优秀歌手奖

优胜年级奖

引入分析任务:根据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的评分表来确立各个奖项的获奖同学名单。

假如现在评委会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咱们团结智慧的__,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呢?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来,为了圆满完成该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激起学生学习Excel数据分析方法的兴趣和动力。在开始学习前,也要把小组竞赛的规则讲清楚,即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指定完成的任务,由教师任意抽取一名小组成员**该组答题,完成的好则加分,否则其余各组作补充并赢得加分机会。通过此种竞赛方法,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2、数据分析任务的完成:

1、评选最佳校园歌手:

公布评选规则:按照得分高低对选手进行排序,得分最高者为最佳校园歌手。

在开始排序之前,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何用简捷的方法快速找到得分最高的那位选手,通过研究分析方法,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思考分析的方法和习惯。

针对这样一个相对来说很简单的任务,教材中针对排序按钮的使用有详细的实例步骤,并且学案中也有方法的提示,所以学生参考学案和课本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这个任务让学生学会了排序按钮的使用,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课本、学案等进行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然后教师抽选学生**演示即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成果,学生演示完成后,教师为其所在组加分以示奖励,也在暗示学生每个人的努力都会给本组赢得荣誉,时时刻刻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评选年级优秀歌手:

使用“数据/排序”菜单项完成。

在教材中有一个“试一试”的小栏目,这第2项任务就是我根据它而加工得来的。它其实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数据/排序”菜单的使用在教材中并没有详细涉及,但这是排序的一个重要方法,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同时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把“数据/排序”菜单的使用也当成了一个重点来讲解。由于这个任务涉及到两个关键字的复杂排序,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借助课本和学案展开组内合作探讨、以优促慢、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抽选学生**演示,在学生演示该任务的时候故意把活动单元格置于数据表之外,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定位活动单元格的印象。

3、筛选任务:

虽然筛选在这个任务链中并不能确立某个奖项的获奖名单,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分析的方法。于是通过查找各个年级优秀歌手信息的不便,引出筛选的意义:通过筛选,缩小数据的观察范围,有助于我们发现某一特定范围内的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

教师演示筛选3年级选手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左边的行号,让学生明白筛选并不是删除不满足条件的记录,而只是暂时将之隐藏了。

教师演示了一个简单任务后,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筛选出3年级选手中得分在40以上的选手信息。这就用到了自定义筛选条件的命令,在教材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之所以在本堂课中提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利用筛选的方法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在实际的生活应用中必然有很多复杂的数据处理任务,也必然会用到自定义筛选。当然由于时间关系,在本堂课中把这项内容引入进来,但并没有针对筛选条件如何定义展开深入讨论,而是留给学生课下思考,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自我提升的问题,并且也为下节练习课做好了铺垫。

4、评选优胜年级:计算每个年级的平均得分,确定优胜年级。

由于分类汇总是这三个数据分析方法中的一个较难的方法,所以我先采用了教师讲解加演示的方法。首先讲解分类汇总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首先将数据分类(排序),然后再按类进行求和、求平均、计数等汇总统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该任务应该按照年级进行分类,并强调在分类汇总之前,必须先按分类项目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接着教师演示该任务如何进行分类汇总。为了让学生巩固练习分类汇总的方法,接着教师又为学生提出了一个分析任务:比较男选手和女选手的平均得分谁更高。并且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巡视检查,找到一个在分类汇总之前没有进行排序的学生的操作结果展示给全体学生,让学生们帮助分析和查找出现该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分类汇总之前进行排序的印象。

5、巩固练习:

通过对校园歌曲大赛评分表的分析后,学生也掌握了三种数据分析的方法,这个时候我及时让学生通过一组连线题对这三种数据分析方法的特点加以总结。

然后以某校运动会成绩表为材料,由教师广播对所需信息的要求,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给出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所需的信息要求有:

比较各班运动员的平均得分;(分类汇总、排序)

铁饼的最好预赛成绩多少米;(筛选、排序)

通过以上这些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及时全面地总结巩固,从而让学生在当堂课中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为下面的小组竞赛做好了准备。

6、小组竞赛

综合利用三种数据分析功能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处理某班跳绳成绩表和我国部分城市月平均气温表,并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开展小组竞赛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对当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和习惯,增强集体凝聚力。

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分别奖励相应分值。

7、利用排序对各组成绩进行总结评价,在这儿把本节课所学的排序方法立即应用到对小组竞赛成绩的分析中来,也在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体会。在这儿,可以让获胜小组谈他们成功的方法和体验,同时让落后的小组谈经验和不足。通过总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何学习。学生填写学案上的自我评价表,学会自我评价。

教师结束语: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学习了数据分析的几种方法: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但这只是我们学习数据分析的开始,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数据表格,要真正掌握其数据分析的用法,还需要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8、作业

思考并收集生活中哪些数据可以整理成表格形式,对于这些数据可能会用到哪些分析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会得到怎样的结论。

让学生把本节课所**系到生活实际中去,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一种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四、教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竞赛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的设计上很好的利用了教材中的内容,但并没有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尤其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在课的具体实施中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信息和文化素养、思维和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上。整个课的结构有情景导入、新课教授、总结巩固等环节,相对来说较为完整。但本课在具体实施后,我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主要有:

1、本课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以前所学没有很好地加以结合利用。本来打算在开始学习数据分析之前,让学生利用函数或公式计算出每位选手的总得分,并在中间的新授部分利用填充柄填充名次,但考虑到对学生的不了解,所以在设计时尽量避免涉及到以前所学内容的部分。

2、课的容量太大,以至似乎面面俱到,但每一个知识点处理的并不透彻。学生容易产生更多的疑问,同时在课的时间把握上不好**。

3、重点、难点不突出。三种数据分析方法在具体讲授时用力均匀,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重点和难点解决的过程来。

4、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对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应加强探究。

㈤巩固与提高

1、为自己的小论文增加页眉与页号。

2探索如何应用纸张类型自定义功能制作一份简历卡。

3、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印自己写作的文章。

4、为同学打印2页空白稿纸(推荐使用WPS软件)。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在Word的中的页面设置,通过教学发现,同学们对页面设置能够很好的掌握。

但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是页眉和页脚的设置,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因此也比较不容易掌握,因此在下个班级的教学中,要把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加重对页眉和页脚的设置上。对于这个班级,在下周的课节中要拿出一点时间来重点强调一下页眉和页脚的设置。

第3节制作图表

(1)教材分析。

利用图表直观地呈现数据,不仅仅只是数据的一种形象描述,更重要的是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总体的结构特征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是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制作图表是电子表格软件一项重要的功能,它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本章的重点。但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究制作图表的技术方法的同时,应该最终落脚到技术价值的体现上。作为本节课的技术价值,就是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因为我们制作图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发现数据中的价值和规律。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对Excel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备了运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编辑、数据的统计计算等操作能力。另外对学生来说,用图表描述数据的方法是不陌生的,在地理、数学课上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图表知识,对用图表表达数据的优势也有了一定的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利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数据;了解各种图表的作用和适用环境;能够根据问题需要,选用合适的图表开展分析和研究。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从分析气候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利用电子表格制作图表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各种图表特点与作用的分析比较,增强学生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本节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配合使用演、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利用EXCLE实现数据图形化表达的便捷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恰当的运用数据呈现形式,从分析数据到发现、探寻事物本质、规律的洞察能力和客观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用信息技术高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所带来的喜悦。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两组数据分析龙口市气候特征,引出图表分析数据的优势,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初步探索,了解主题

通过比赛使学生意识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效性。采用自学法,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三:学以致用实验主题

学以致用,开阔学生思路。结合地理学科中的知识解释结论,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学生学科整合能力,加强了知识的联系。

环节四: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结合事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直观的图表有利于发现数据间隐含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精彩片段

片段一:在初步探索,了解主题环节: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和地理课上都画过统计图表。我和学生做比赛,看谁制作的折线图又快又准确又美观。我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表。结果当然是我胜了,我趁机说明将我们学到的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现实生活用中,可以**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开始设计时,在此处我直接用电子教室演示用EXCEL制作图表的过程,但在上课时我发现很多同学在我用电子教室广播时意见很大,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参照课本的步骤试着自己制作图表,结果表明学生的自学效果很好。于是我找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其他同学评价。学生制作的图表往往不是很完整,我趁机在此处设置一个探究问题:“如何修改和完善图表?”通过问题的探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发现、探索并总结操作规律。并要记住这个右键快捷菜单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便捷的操作命令。

通过这次实例,我深刻了解到,在课堂上一定要放手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去总结、探索,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素质。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自我反思

⑴、本课主要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理念,课堂设计主要整合地理学科、数学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整合。

⑵、导入部分运用对比的方法,体现图表表达数据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⑶、本节课以“分析龙口气候特征”为主线,让学生在用图表分析龙口气候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掌握制作图表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信息,提升学生分析、运用图表的能力。

⑷、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拓展练习环节,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合理运用Excel图表表达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分析图表数据,挖掘图表中隐含的信息。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现实生活,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第四节应用图表

导引

1、在文章中应用图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文章的。

2、在文章中应用图表还有哪些优越性?

第一环节依据图表

分析问题

1、如果在文章中插入的是柱形图,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从事物的数量多少关系进行分析,如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在文章中插入的是折线图,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事物发展的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在某个时期内上升(或下降)了多少,为什么?。

3、如果在文章中插入的是饼图,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谁占的比例最大,谁占的比例最小,占的比例大的有哪些,原因何在?。

第二环节插入图表

1、插入图表时,要执行“ ”菜单项。

2、如果要插入已有的图表,需在“对象”对话框中选择“ ”选项卡。

3、当图表插入到文档中后,拖动图表周围的编辑点,可以调整图表的。

4、如何设置图表的版式?

5、如何修改已插入的图表中的数据?

6、探究:嵌入式图表与链接式图表的区别是什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五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有效应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愈加突出。阅读教学向来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心之一。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向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通过阅读教学实践扎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更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关键。

初中时期语文学习任务相对于高中是比较轻松的,因此,也是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厚积薄发的好时期。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限制,以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和有益的阅读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强他们的知识储量,丰富人生阅历和见识,还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在开拓眼界的同时,对世界和人生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在阅读和生活中思考人生,升华自我,增强个人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可以为初中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和感知渠道,有别于传统、局限于文本阅读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多信息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或者办公软件来丰富阅读教学的媒介和形式,学生可以使用更多的阅读学习模式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讲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1.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互补的阅读环境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文本阅读为主,而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文本阅读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渠道,以影像等形式补充文本阅读在塑造意境方面的不足,并且和文字相互辅助,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丰富阅读层次感。比如说,教师在教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自身阅历有限,难以从文字描述中体会到济南的冬天究竟有怎样的“美”在深深地吸引着作者,因此对文章处于似懂未懂的境地。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欣赏济南的冬季美景,起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和喜爱。又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的《乡愁》,也容易因为学生人生阅历有限而无法通过浅显的阅读,了解诗歌背后的深厚情感。教师也可以播放它们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在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朗诵声中感受作者一片赤子之心和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之情。

2.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人文教育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和人文教育也是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广泛搜集相关的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上阅读教学的情感盛宴,以区别于“说教”的旧形式向学生宣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其他语文知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到《论语》十则的时候,会对学生普及相关的语文常识,包括孔子的生平、《论语》的由来以及其中著名的传世名言,而类似诸葛亮的《出师表》等文学名著也是教学重点,那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颇有口碑的教育类节目,如《百家讲坛》等节目,选择其中相关的教育评鉴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当地学者对古代文学家的解读和评述,如,于丹对孔子、庄子和孟子等人物及其作品的解说便深受观众喜爱,而学生也能够从新的形式来获得新时代对古文化一种新的心得与体验。

3.综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广泛应用办公教学软件,如,制作精良的教学PPT,其中融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阅读教学素材。又或者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地使用学案导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初中阅读教学中,鲁迅的文章是一大难点,教师综合信息技术与学案导读教学模式的优势,精选并编写相关文章,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阅读学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相应步骤完善学案导读的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信息化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化趋势,并且通过有效运用使得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和弊端,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阅读教学信息化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互补的阅读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情感人文教育以及综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兼顾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荀国胜。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李沂。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支撑环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姜宇飞。初中语文阅读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六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推进,人类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但就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喜恶不同,成绩不均,层次明显,分化严重。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通过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即在学案导学的模式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成绩会出现一定波动,但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下面将就针对实施分层教学前后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之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适合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虽然实施过程道路曲折,但前途依然光明。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以前教师上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相同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存在差别的学生,造成课堂教学对于好学生来说“吃不饱”,不利于其拔高,对于中间学生来说“不爱吃”,缺乏兴趣,对于学困生来说“吃不了”,产生厌学情绪;有时候即使教师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但由于教学进度、时间的限制以及班级整体需求等各种原因而分身无术,力不从心,最终导致大部分学生丧失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热情。

经过分层教学的实践后,欣喜地看到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讲解,能够有效地把课堂的时间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小组,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同步提高。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能够更理智的教学和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锤炼,有了明显地提高,适应了新世纪新课改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二、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分层教学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通过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也较之前活跃,分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重新找到了自信,课堂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教师通过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操作训练,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操作训练始终使教师和学生紧密结合,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和师生的关系。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小组里自主探究,讨论合作,既满足了学习要求,又能在不知不觉的操作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三、分层教学法实施之后学生成绩比较分析

任何一个课题的实验论证以及最后的推广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之分层教学法的研究同样需要时间的验证和考验,本文仅给出实验过程中的首尾两次成绩分析(如表1、表2),虽然成绩还存在起伏不稳定性,但从长远来看对促进整体成绩的提高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

从表面上看,两次的成绩差别并不是很明显,甚至个别班级的成绩反而下降。但从总体来看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后的成绩要好于之前,优秀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大,说明大部分班级的A层和B层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还是比较稳定的,个别班级或个人的成绩下降也是必然的,在分层教学法实施之后部分班级的及格率有了明显地提高,并且出现了4个班级的及格率是百分之百的情况,这是特别值得庆贺的地方,这说明很多学困生已经开始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并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个别几次的成绩并不能说明问题,课题的论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笔者将会在接下来的实践教学中继续跟踪学生的成绩变化,包括个别学生和整个班级的变化,力争达到一个理想的曲线效果图。

四、小结

初中的分层教学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在一阶段后的教学实践结果也表明在学案导学的模式下实施分层教学非常适合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卓有成效地实施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能有效地改变初中信息技术目前面临的学生喜恶不同,成绩不均,层次明显,分化严重的困境。学案导学之分层教学法不仅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还有效地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之分层教学法一定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孙文明。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策略探究。中小学电教(下), 2013,(8).

[2] 李宁。利用学案导学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 (下),2012,(11).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电子标签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电子标签的应用。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习电子标签,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激发对科技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难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播放汽车过收费站时通过ETC自动扣费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扣费系统是如何锁定目前通过的车辆信息,是否他们也有“身份证”可以被识别?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电子标签。

(二)新课讲授

教师通过多**呈现常见的含有电子标签的物品(珠宝电子标签、门禁卡等)图片,并采用教授法介绍电子标签的用途,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总结电子标签的用途:电子标签主要附着在被识别物体上,存储与物体相关的信息,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非接触读写存储器上的信息。在物联网中,电子标签如同物体的“身份证”一样。

在得出用途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被拆解的电子芯片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电子标签是由哪些部件决定他有这样的用途呢?【天线】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出学生鼓励、正面的评价,如:观察仔细,总结到位等。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电子标签的内部主要由芯片、天线(线圈)等部件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图片中有无电源对电子标签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同桌两人进行讨论,得出其分类和其主要特点,【可分为有源电子标签(主动标签)和无源电子标签(被动标签)两大类。无源电子标签是最常见的电子标签,当读写器检测到电子标签时发出电磁波,在电子标签周围形成电磁场,电子标签从电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中的芯片,芯片产生电磁波发送给读写器。有源电子标签工作的能量则由自带的电池提供】教师并给出积极的评价,如:阅读仔细,归纳概括能力强等。

之后教师介绍电子标签不仅可以根据有无电源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所得到的分类结果也不同。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分类的表格,之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5分钟,尝试根据读写方式、频率高低对其进行分类并填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涉及频率高低时,可以从频率、感应距离、读取速度和穿透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请小组**进行分析和陈述,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按照读写方式,可以分为只读电子标签和读写电子标签。只读电子标签只可阅读,不可写入,成本较低;读写电子标签,可读可写,成本较高。按照频率高低,可以将其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和超高频电子标签。低频电子标签的频率范围为100-500kHz,以125kHz为主,感应距离较短,读取速度较慢,但穿透能力好;高频电子标签,频率范围为10-15MHz,以13.56MHz为主,感应距离较长,读取速度较快,但穿透能力一般;超高频电子标签,频率范围为850-950MHz以及2.45GHz,感应距离最长,读取速度最快,但穿透能力差】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进行鼓励,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总结,从而得出不同的电子标签的分类所得到的结果表格。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之后,教师**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学习的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电子标签,指出其组成部件的名称;观察身边的各类卡,观察它们是否属于电子标签吗?为什么?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点评同学们听课很认真,记忆力真强。

作业: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的物品哪些使用了电子标签,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电子标签,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复习word基础知识。

2、复习word基本操作。

3、打字练习。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学习过程

方法设计

利用中考考试系统进行模拟考试练习,检测学生对word这部分的掌握情况。

时间30分钟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操作、应用

总分:100分

一、学生登录考试端,输入准考证号,点击登录,比对信息是不是正确,进入考试,待数据读入完成后,开始考试。

二、注意事项:

1、进入系统后,不要随意退出系统。

2、等数据读入完成后,再开始考试。

3、应用题部分有时间限制,提醒学生注意倒计时。

4、应用题部分输入法的切换,Ctrl+ Shift或Alt+Shift键。部分特殊符号的输入。

5、操作题部分,直接点击前面的图标即可,做过后,注意保存,并关闭题目。

6、考试时间到,系统自动收卷。

三、考试评分

考试结束后,进行系统评分。

四、试卷评析

当堂分析学生成绩,对题目进行评析。

介绍题目要求

巡视指导学生正确进入方法

利用屏幕广播进行成绩。

将学生成绩导出,交班**。

教后反思

1、客观题部分题目过多,学生掌握不熟练,这部分时间用时过多。

2、操作题部分不注意保存,做了没得分。

3、应用题部分,输入法的切换不熟练。

4、成绩很不理想,每个班利用课外活动再加一节课进行练习

最新范文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优秀5篇03-21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最新8篇03-21

初中语文隆中对教案(优秀7篇)03-20

初中英语教案(优秀3篇)03-19

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教案【优秀8篇】03-19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精选7篇】03-18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精选4篇)03-15

初中历史教案【最新3篇】03-13

初中语文刻舟记教案(优秀6篇)03-12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8篇】03-12

69 9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