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优秀3篇)

2023-04-07 16:19:31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教学案例(优秀3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教育教学案例的相关知识。

教学案例 篇一

课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彩笔、贴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我们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气在分苹果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

笑笑说:“现在有两个苹果,要分给我们两个人,可以每人分到一个苹果,这样比较公平、合理,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  平均分的知识。淘气,你同意吗?”

淘气:“两个苹果每人分到一个,是平均分,即公平又合理,我同意。”

他们是怎样分的呢?(他们是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的,每人分到一个。)(板书:平均分)

那你们都同意他们的分法吗?(边说边演示)

你们可真是一群讲求公平、合理的好孩子。

二、新授

1、认识“一半”的表示方法

(课件:笑笑和淘气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笑笑和淘气好象遇到困难了。我们看看他们怎么了?(课件:淘气:现在只有一个苹果,我和笑笑有两个人。该怎样分呢?)现在只有一个苹果笑笑和淘气不知道该怎样分了,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现在请你和你同桌两人,分别扮演淘气和笑笑分这个苹果。

(开始动手分苹果)

现在谁能给笑笑和淘气出主意了,告诉他们该怎样分这个苹果?汇报:我们要公平、合理。我和我同桌平均分这个苹果,把苹果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评: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是啊,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老师同意你的观点,要平均分。

那“一半”该怎样来表示呢?(小组讨论)

(0.5、 1/2)(课件:演示1/2)

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那1/2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不一样)

它叫什么数呢?(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动手分一分,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分数是数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1/2就是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的到一半,也就是1/2。

2、读、写,认识各部分名称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2这个新朋友,你想学会写它吗?(首先,我们写一条“——”,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再在“——”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最后在“——”的上面写“1”,表示每人分到这个苹果的一半。读作:二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分之一)(齐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分数怎么读,怎么写了。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都是什么吗?

(中间的“——”,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2”,叫做分母。              (同时板书)

上面的“1”,叫做分子。)

现在你是不是和1/2更熟悉了?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53页,看涂一涂。想一想,怎样才能涂出这些图形的1/2?(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确定对称轴,然后就可以涂出它的1/2了。)

请同学们迅速涂出它们的1/2。

汇报:(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把第一幅图涂出来了。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片叶子的1/2。)

谁来汇报第二幅图?(把一件衣服平均分成两份,(课件:画对称轴)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件衣服的1/2。)(课件演示)

(把一个六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六边形的1/2。)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圆的1/2。)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1/2。)评: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让老师佩服了,说的和做的都这么好。

3、认识几分之几

现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和1/2成为好朋友了。

请看大屏幕:(判断下面图形能不能用1/2来表示)

(圆,是。

三角形,不是。因为它不是平均分成2份。

正方形,不是。因为这个正方形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课件1/4的图片,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评:你可真聪明,不但和1/2成为了好朋友,还由1/2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1/4。

你能把这个新朋友1/4写在黑板上吗?(生板书:1/4)

(课件1/4的图片)看到了这个图形,你还想到了什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师板书:3/4)

那,怎么能把这个图形用2/4来表示呢?(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课件演示),其中涂色部分就占整个图形的2/4。)(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2/4。)

(老师,我有补充,其中没涂色部分也占整个图形的2/4。)(课件演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2/4。)(师板书:2/4)

如果全涂上颜色呢?(课件演示)(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4/4。)(师板书:4/4)

4、分数定义

你们能通过一幅图,找到这么多知识,真是棒极了。

(师指着黑板说)像1/2,1/4,3/4,2/4,4/4,   都是分数。(板书)

你还能再说几个分数吗?

能说完吗?分数这么多,说也说不完。(补充板书“……”)

三、练习:54页说一说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54页,看说一说。请同学们先自己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分数。然后再想一想。他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 表示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1/3。

2、表示把一个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五角星的是3/5。

3、方框里有6个大小一样的圆,其中5个涂上了颜色,表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5/6,没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1/6

四、拓展延伸

1、动手折分数

我们已经和这么多的分数成为了好朋友,你还想有更多的分数朋友吗?

你想和哪个分数成为好朋友,就请你折一折或涂一涂的办法,把这个分数朋友找到了。找到了就请把你的分数朋友贴到黑板上,向全班朋友展示。

(找分数)

(贴分数)

(汇报:自己找的是那个分数)

2、说生活中的分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分数朋友,你找到了吗?

(我们班有48名同学,加上老师,我们这个集体里一共有49个人,其中老师就占总人数的1/49。)

评:你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可真强,这么快就在生活中又找到了这么多的分数朋友。

五、总结

同学们,老师觉得你们这节课表现很精彩。特别的棒。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你这节课的表现。

这节课我们初步相识了分数朋友,以后我们还会接触更多的分数朋友,了解它们更多的秘密。希望你还能象这节课一样精彩。

反思:

本节课我是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习和理解分数的。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知识,要建立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本节课的教学,我还充分利用了实物操作、图形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造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充分认识了分数。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但对学生精彩的回答,没有及时的给予评价。评价语言比较简单,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是应该注意的。而且对于1/2的意义没有给学生多说的机会,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如果这里能更好的处理,孩子就能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了。

教学案例 篇二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数学教材在一年级下册的编写中,也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有了取之于生活的教材,和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学生,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就编织成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

如P31(7)选取了"妈妈买衣服"的生活实例,学生对买衣服不仅熟悉,而且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先导入  :同学们喜欢新衣服吗?新年时妈妈有没有给你们买新衣服?学生都很兴奋,纷纷告诉我,妈妈给他买了几件衣服。我及时引入正题:"这里有5件衣服,它们的价格分别为46元、52元、34元、53元、41元。现在,假设妈妈有100元钱,要买一套衣服,可以怎么买?应付多少钱?"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告诉我,他们准备怎样买。(1)有的说要买①和④两件,因为衣服46元+裤子53元=99元,还剩1元钱。当我表扬他,并叫他坐下时,他又补充了一句话:"老师,我要买这件衣服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上衣是深蓝色的,裤子也是深蓝色的,这样看起来像套装,很漂亮。"(2)有的说要买③和⑤,因为衣服34元+裤子41元=75元,这两件是这5件衣服中最便宜的,这样可以剩下最多钱,妈妈就可以省下很多钱,给我买书……

看,学生想得多周到,不仅要看钱是否带够,还要注意颜色搭配,更要懂得给妈妈省钱。

这时,我班心怡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你穿的这套衣服那么漂亮,能告诉我们要多少钱吗?"一开始,我被这位学生这一问给惊呆了,怎么会把这道题目联系到我身上来呢;可又想,这不是很典型地运用于生活吗!于是,我对学生说:"这套衣服上衣60元,裙子40元,你们说,妈妈的100元钱,够买吗?"学生兴致都很高,很快地回答出:刚刚好。

接下来,我又把这道题巧妙地延伸到学生身上,请了几位同学来介绍他们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需要多少钱,100元够买吗?学生都很活跃,气氛很好,效果特佳。

总而言之,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就会充满兴趣地去学、去想、去表达,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掀起一个又一个的课堂小高潮。

教学案例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的,不仅因为它好看,更因为他不怕寒冷的品质。

3、通过朗读和观看图片、录像感受和学习在大自然中顽强生长的菊花勇敢、坚强的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找有关菊花的图片和知识,初步了解菊花的特点。

2、老师制作好《看菊花》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菊花有叫黄花、秋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从古到今,有很多人都喜爱菊花,还写了许许多多赞美菊花的诗词文章呢!昨天我们和小作者一起去公园看菊花,我们还拍了许多照片回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菊花图片)

理解“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1.这张照片挺好看的,你们看。好多种颜色啊!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2.是呀,颜色可真多, 菊花的颜色可真神奇啊!你愿意夸夸它们吗?(菊花真美啊!……)(板书:美)

3.小作者也不惊发出感叹: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段)

4.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它们。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评价:你们读得真美!)

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1.公园里的菊花可真不少,我们做个游戏吧,数数一共有多少朵菊花?

2.(打开书看菊花图)

谁会一朵一朵地数?谁会一丛一丛地数?谁会一片一片地数?(在四人小组中练习)这几种数法,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菊花多不多啊?(板书:多)

3.老师听到我们小朋友数菊花的声音是一次比一次激动,眼睛也是一次比一次瞪得大!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理解“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1.天冷了,许多花儿都谢了,你们看,菊花还是开得那么美丽。

2.老师看到我们小朋友现在笑得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愿意当一回菊花吗?

3.站起来,做一朵美丽的菊花!(手在下巴下做花状)

4.啊呀,刮风了,好冷啊!菊花们,深秋的寒风吹来了,你们怕吗?(不怕)

5.我看到了这朵菊花抬起了头,那朵菊花也挺起了胸,你们为什么不躲起来呢?(要勇敢,不怕冷……)

6.你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一起告诉人们―――我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7.看到你们这么美丽的姿态,听到你们这么自豪的声音,老师要请大家都来欣赏菊花(师范读: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8.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老师也希望你们像菊花那样不怕冷,做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理解“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1.来看菊花的人越来越多,看到这么美丽的菊花,这么多的菊花,这么勇敢的菊花,你们会说些什么呢?

2.你们舍得走吗?(不舍得)大家和你们一样,都舍不得离去。

3、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情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人们就边看边走,边走边看,听听爸爸会说什么呢?(课件出示第三段)你们听―――(放第三自然段的录音)

2.爸爸为什么喜欢菊花呀?(别的花都谢了,只有菊花不怕冷。)(板书:不怕冷)

3.学学爸爸的语气,把第三自然段读给你同桌听。

4.指名读,注意“一点儿”儿化音。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快要离开公园了,我们再回头看一看这美丽的菊花吧!(课件展示录像)

2.师给录像配音:菊花的种类非常多,颜色也十分艳丽,姿态多变,在百花凋零的深秋迎着寒风开放,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菊花还可以作药用,对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菊花还可以酿酒,制茶作为饮料,菊苗可以当菜吃,所以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

3.让我们再一起夸夸这美丽的菊花,一起读读课文。

四。介绍相关诗歌进行拓展

不光是我们觉得菊花好看,很多人都喜欢菊花,他们还写了好多诗来赞美菊花勇敢呢!让我们来看看陈毅爷爷写的一首诗。

秋    菊

陈毅

秋 菊 能 傲 霜,

风 霜 重 重 恶。

本 性 能 耐 寒,

风 霜 其 奈 何。

1、领读

2、简介含义

板书:

8.看菊花

↗   美

菊花→   多

↘ 不怕冷

最新范文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最新2篇】04-08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10篇04-0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3篇】04-05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最04-04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优秀5篇04-04

初中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优选教案04-04

《在山的那边》教案【优秀9篇】04-04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3篇】04-04

初中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材教案(最新504-04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04-04

70 4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