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优秀5篇】

2023-03-04 04:42:49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优秀5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篇一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全新思维,创新性人才,而这种人才是靠教育培养的,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只是把学生作为"受体",强加地把所有东西都填装进去,这就难以开拓学生思维,挖掘他们的潜力,课改正是要改变这一点,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实践。所以本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三大特色:

1、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平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图形的,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牙膏盒、茶罐、魔方、墨水盒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对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建构数学

《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本案例片断二中,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三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如让学生汇报“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这一问题时,有的说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是用尺子量出来的、用绳子比出来的,还有的说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真是精采纷呈。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这三种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3、动手操作——活用数学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课正是实践这种理念的一个典范,如片断三“创设用塑料棒和图钉围成所学的平面图形”,教师提供长短不一的塑料棒和图钉,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选择学具围成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其间学生既能采用最简单的4根塑料棒来围成,还能采用6根、8根的塑料棒来围成,生4还能沟通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操作的成功不但反映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合理使用学具的能力,更体现了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能力,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安排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中的,通过实践,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从而立志学好数学,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篇二

一、课题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观察图片,听录音。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积极鼓励)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

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

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②已知25×25=625,则24×26=     (不要计算)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更一般地,若a×a=m,则(a+1)(a-1)=    。

(老师点评、表扬)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13页第4题。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第1节第2点《人类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布置作业 :

(1)谈一谈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

(2)习题1.1第2、4题。

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言。

2.回忆、交流。

3.观察、计算、思考、探索。

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解决。

学生1

学生2

学生拼图(略)

七、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A

B

C

D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

答案:A与B;  C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1-1-2,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

答案:

能力提高训练

18

19

答案:7个,边长从大到

小依次为11、8、

7、5、3

1、一个长方形,长19cm,宽18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

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 ,再加上班上学生的 ,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有多少学生?

答案:36

八、板书设计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一)知识回顾      (四)例题解析       (六)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例1、例2

(三)解方程        (五)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篇三

一、课题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观察图片,听录音。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积极鼓励)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

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

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②已知25×25=625,则24×26=     (不要计算)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更一般地,若a×a=m,则(a+1)(a-1)=    。

(老师点评、表扬)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13页第4题。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第1节第2点《人类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布置作业 :

(1)谈一谈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

(2)习题1.1第2、4题。

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言。

2.回忆、交流。

3.观察、计算、思考、探索。

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解决。

学生1

学生2

学生拼图(略)

七、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A

B

C

D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

答案:A与B;  C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1-1-2,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

答案:

能力提高训练

18

19

答案:7个,边长从大到

小依次为11、8、

7、5、3

1、一个长方形,长19cm,宽18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

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 ,再加上班上学生的 ,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有多少学生?

答案:36

八、板书设计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一)知识回顾      (四)例题解析       (六)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例1、例2

(三)解方程        (五)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篇四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p2~p4)

编者:刘玉琴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表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难点:用自已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一些几何图形的某些特征。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归纳法。

教学技术与教具:几何画板、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实物教具。

活动准备:1、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等。并展示实物教具和第3页下图,让学生系统回忆这些几何体的形状。

2、就是由这些基本图形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下面是一幅城市一角的

街景照片,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几何体?(实投)从而引出新课——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板书)

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一些建筑物照片和一些邮票(有建筑画面),让学生感受立体

几何图形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同时让学生观察每幅图中,能找到哪些熟悉的几何体(让学生上台说明,看谁能找到最多和最准确,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2、展示课本第2页各图(实投),让学生仔细观察回答又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

3、展示第3页上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分小组讨论,再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课件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台、球的几何透视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5、课件展示棱柱和圆柱,分组讨论这两个几何体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对棱柱比较全面的认识。

6、练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和球。

分组比赛,看哪一组举的例子多。(如:机器零件的六脚螺母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桶开头茶叶盒,茶杯的开头类似于圆柱,有些冰琪淋的开头类似于圆锥,蓝球,足球等的开头类似于球,台灯的灯罩的开头类似于圆台。

7、练习:将下列的几何休分类,并说明理由。

小    结: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你的周围都存在着数学吗?

作    业:

1.动手做一做,想一想:

①画一个半径为5cm的圆,从圆中剪下一个扇形,(扇形)书包范文○www.shubaoc.com(要大些才好)

②把扇形的两条半径对齐,卷成一个几何休。

③你能说出这个几何体是什么吗?

2.做一个边长为3cm的正方体。(注:做好后请保留)

教学后记:

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感兴趣,气氛极好,能认识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也能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物体哪些是属于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通过观察比较实物棱柱与圆柱,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但对于给几何体分类,却不会分,学生不知根据什么分,只有通过指点按平面与曲面分或按柱、椎、球分,则大部分同学会分。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篇五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2课时 (p5~p7)

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教学方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工具: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准备活动: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见的几种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做相应的课本上的练习议一议 )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课本p7第2题

小    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作    业:1   p7:1

2  为明天上课准备做课本上的几个平面图形。

教学后记:先让学生想你线线相交,面面相交会有什么结果?再通过示范,线线相交即得到点,面面相交则得到线,举点动成线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初步想像出某一个平面动会得到什么几何体。

最新范文

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优秀10篇】03-04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优秀8篇03-0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优秀9篇03-04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优秀4篇】03-04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7篇03-04

《斜塔上的实验》优秀7篇03-04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优秀5篇】03-04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最新10篇)03-04

《伟人细胞》优秀8篇03-03

感悟青春(精选4篇)03-03

70 35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