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6篇

2023-09-26 03:22:31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了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山市》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①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 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想象力的开拓

[教学设想]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方法]

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入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多媒体出示“海市蜃楼”的图片激趣: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也许会用“仙境”“幻景”来形容,虽然它们似虚无飘渺,但它们却真实地出现过存在过。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和海市蜃楼一样美的“山市”里去吧,也许你会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山市

学习目标:a.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b.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2.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朗读识记。

3.自学课下注释。

4.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②读懂词句。侧重其义

a.识记生字词 a.分析理解词语

b.断清句节奏 b.省略补出翻译

c.朗读按标点 c.精读分析理解

d.难句找出来 d. 圈点勾画小结

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知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

三.自主学习

1.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比赛。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参看注释讲内容,直译意译均可。各小组同学互相听译,理解句子的含义。

3.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同学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四.探究想像

1.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相互问答)

① 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口头复述,用关键词句描述画面)

② 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③ 欣赏感受了神奇的山市,山市究竟是什么现象呢?

④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学生构想山市图景)

2.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归结让学生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文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鼓励绘画基础好的同学画出来,在班里展示欣赏。再次多媒体出示“郑州”海市蜃楼图片,学生想像与山市画面的异同,增强直观感受,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就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啊!

五.拓展练习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亲友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及图片。

③ 课外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山市》教案 篇二

一、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线索,学习根据时间变化来描写景物的特点。

2、锻炼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的能力。

3、联系上下文揣摩掌握重点词义。

二、重点难点

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请教老师或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2、搜集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资料。

五、教学内容:

活动一:读——初步感知

一、导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

二、介绍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他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个人自渎

①要求: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流畅、读出停顿、读出情感。

②理解以下字词:

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莽莽然 往来屑屑 或凭或立

2、小组竞读

要求:分组合作,设计美读方案,读齐、读响、读出滋味。

活动二:译——确认理解

1、个人自译

要求: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圈点疑难。

2、同桌对译

要求:互评互补,解决疑难。

3、全班共译

要求:提出疑难,互问互答。

活动三:演——对照转换

1、分组创设

要求:发挥想象,群策群力,编演话剧。

2、佳作展示

要求:选出最佳编演小组登台表演。

活动四:评——鉴赏延伸

要求:

1、自由品评最佳表演者。

2、自由评说以下问题:

①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词语并作解释。

明确: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山市的变化,词语是:“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未几”,不久。“忽”、忽然。“既而”,不久。“逾时”,过了一段时间。“倏忽”,突然。

②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根据这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复述山市的变化过程。

明确:三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复述内容略。

③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楼吗?城中街道怎样?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根据上述提示,以课文的描写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像,用白话文扩写山市变化的任何一个阶段。(只选一个)字数不少于300字。

④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作为问题提出,是为了防止学生以讹传讹,有正视听之意,对所要描述的现象有一定的认识。答题核心:这是种因光反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⑤请你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⑥请讲一则你所熟悉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

活动五:练——知识巩固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1)shèn( )景 (2)县邑( )

(3)青冥( ) (4)飞6ng( )

(5)高垣( ) 睥( )nì( )

(6)禅( )院 (7)ú( )时

(8)连gèn( ) (9)倏( )忽

2.下列已含通假字的句子是

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B.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C.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念/近中/无此禅院

B.然/数年恒/不一见

C.一行有五点/明处

D.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 )

(2)或凭或立,不一状( )( )

(3)层层指数( )

(4)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 )

5.填空

(1)《山市》一文选自________一书;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家。

(2)《山市》一文主要叙写了________的过程,是以________为序的。

参考答案

1.(l)蜃 (2)ì (3)éng(4)甍 (5)uán bì 睨 (6)chán(7)逾 (8)亘 (9)shū

2.C(裁通才)

3.A

4.(1)飞檐 才(2)有人,形状(3)指着数数(4)集市 店铺

5.(1)《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柳泉居士 清 小说

(2)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 时间

结束语: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山市”,与海市蜃楼一样,是大气层中的光线因折射而形成幻景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美丽而又奇特,难得一见。本文就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以时间为序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的生成到消失的过程,即山市的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山市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出现;山市的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结尾照应开头。整篇无论是大笔勾勒,还是工笔描摹,都曲尽甚妙,给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山市》教学反思: 篇三

《山市》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章,到今天为止,文言文教学一直没有什么重大的改变,这一次我设想还是要把文章的内容弄懂,我常用的整体阅读方法有学生自己看课文下的注解,朗读,老师的讲解,这么多种方法里,最常用的还是老师的讲解,我设想是先通过朗读,再通过学生自己看注解来解决一部分,然后老师再讲解一下,这样大部分的内容学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老师再询问是否还有存在的问题来扫清一些学生个别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虽然正音没问题,但朗读的节奏存在问题比较多,所以,我范读了一遍,然后学生读,读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对于课文下的注解,昨天已经让学生回家把课文下的注解和文言文的原句对号入座——之所以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平常有些学生经常直接抄录整句的翻译,学生反而没有很好地了解注解。对于课文的翻译,虽然学生已经预习,上课时翻译时遇到的困难似乎也不多,但是很让人恼火的是时间依然是不够的,还是用了一节多。

也不知道别人通过大量的朗读之后,学生到底对翻译懂还是不懂?懂多还是懂少,因为我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提出翻译中还存在的问题的——应该说这样做,对词语积累更为全面,但总的说,用的时间超出了课时规定,也不知道别人到底是怎么教的?他们到底在时间和对课文理解方面怎么做出平衡?教学要求不要逐句翻译,面面俱到,但哪些内容可以省略呢?有些词语翻译存在问题,比如不理解和过于模糊的理解,会影响整篇文章的理解,就算稍微讲解一下,也要用去这么多的时间,不要说什么具体的语法。

今天本来想通过《山市》一文中的'七个时间词,把昨天教学目标巩固一下,但由于时间不足,我只让学生点出时间词,没时间和昨天学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这失去了一个比较好巩固的机会。

现在很棘手,文言文教学一直教似乎一直一个样,可能不知道具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改变就没有目标,最好是去看看别的学校的老师怎么教,可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教法上可能差距比较大,也不知道能得到是什么样的效用,何况我现在很少去听课,要去听听看。

首先,朗读前要预设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的放矢。在这一堂课中,我围绕文章重点预设了一些问题,例如“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句读错误,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每一段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情”等。

其次,要合理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我们老师不能轻意说学生的回答错误或不正确,否则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因此而遭扼杀。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文章表现了王羲之消极的人生观。我没有表示否定,而是赞扬他的观点。对于这样的问题,开放性比较大,我们老师应求同存异,不必拘泥于参考资料上的固有的见解。

再次,灵活多变的朗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例如“齐读”、“分小组朗读”、“学生个人演读”等。我在这堂课中就灵活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课堂不呆板,显得有变化,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力。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之间的矛盾,如何应对课堂上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学机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力。例如,有学生提出“所以”的意义和用法,还有学生回答“优秀”、“天朗气清”,或者提出一些其它的问题。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采取朗读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许多过去需要讲解的知识在朗读中就解决了。比如实词的意思,《兰亭集序》中,有学生不懂“俯察品类之盛”的“俯察”的意思,就另有学生告诉了他自己总结的规律:文言文句式整齐,通过和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中“仰观”二字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俯察”的意思。又如“所以”一词的意义和用法,学生在朗读中自己解决了。再比如虚词的用法,如果让教师来讲解“也、哉、夫”表达不同语气的知识,哪里比得上在诵读中感受“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三句话中的情感更自然呢?

可以说,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学生在朗读中就能够有所感知,增加积累,形成语感。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背诵活动,如果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够当堂背诵全文,那么,即使没有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是一节成功的朗读教学课。

当然,教无定法,朗读教学法也不是,因文因人施教才是最好的方法。

山市的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变化的过程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培养学生组织、想象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变化的过程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组织、想象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恰当导入

口述:今天来到这里是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到山东的深山老林里去走走。听说那里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海市蜃楼”的奇景,当地人称它为“山市”。怎么样,大家有没有兴趣与我合作,共同完成这个采访任务呢?那就让我们出发吧!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掌握字词读音。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谈谈对山市的初步印象。

三、分步品味

1、体会山市之“变”

⑴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时间都很短暂,看来山市是瞬息万变的!(板书“变”)

⑵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市呈现出怎样的景象?

⑶ 山市变化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2、想象山市之“奇”

⑴ 让学生分组分阶段谈所看到的山市奇观,派小记者下组进行采访。

要求:

① 小记者采访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列好采访提纲;采访时要及时总结,做好采访笔录。教师提供“采访提纲”,小记者按“采访提纲”进行采访。

② 目击者尽可能向小记者提供多的细节。

⑵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方式与小记者交谈,总结小记者所了解到的山市胜景,奇妙无穷。(板书“奇”)

3、品味山市之“美”

⑴ 学生朗读一段课文,教师有感情地描绘一段,师生共同回味所采访到的山市奇观(辅以图片欣赏)

⑵ 师生评说山市景色之美,探究由哪些词语、句子体现出来。(高插青冥、碧瓦飞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汉、暗然缥缈)山市胜景被这些语句描绘得美不胜收!(板书“美”)

四、深入研讨

1、欣赏烟花绽放情景的影片,然后思考:作者记录山市之景,如此变幻、奇特、美丽,在写作方法手法上有没有让我们借鉴的地方?

2、为什么那时侯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世界上真的有鬼吗?

五、课堂练笔

让学生用笔有顺序、抓特征、运用美的语言描绘烟花绽放的全过程。师生共评。

六、作业布置

1、课外请教老师或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2、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优美词语。

【板书设计】

山市

蒲松龄

变 奇 美

忽 孤塔 高插青冥

无何 宫殿 开端 碧瓦飞甍

未几 城郭 发展 高垣睥睨

既而 危楼 高潮 风定天清

逾时 高舍 结局 直接霄汉

倏忽 拳豆 暗然缥缈

按时间顺序 抓特征 语言美

【采访提纲】

请你采访一下山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阶段目击者。

提出下列问题:

1、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2、它有变化吗?怎样的变化呢?

3、你觉得这些景象美吗?美在哪些细节?

初中七年级语文《山市》优质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熟练说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常识。 2、熟读课文,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熟练翻译课文大意。 能力目标:能够概括出山市的形成顺序,描绘其神奇壮丽的幻境。情感目标: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熟练翻译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 教学仪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 预期达效果 反思记

一、 布置预习

1、 查阅与作者蒲松龄相关的资料,简单了解《聊斋志异》

2、 读课文至少三遍,给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注音并抄写二、 导入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随着清代的著名作家蒲松龄来观赏一次山市的出现过程吧!

2、谁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你了解的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介绍作者、作品:

投影补充。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白居易在香山/欧阳修六一欢/李清照号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苏轼爬东坡/李白采青莲 记住这些号)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 整体感知,熟读课文1、 指几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他们读的哪些字的读音与你不同,断句与你不同?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huan 邑yi 冥ming 甍meng 垣yuan睥bi 睨ni 亘gen 莽mang 霄xiao扉fei 缥piao 缈miao 逾yu 倏shu2、学生两人一组,再将课文读给自己的前后桌听。

3、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四、 理通文意

1、 自己结合课下注解,翻译课文,并画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句子及词语。

2、 班中交流翻译解决难译的句子。

3、 比赛翻译课文五、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复习重点字的读音、意义。2、 翻译课文。(抄一句原文,翻译一句。)

3、 查阅相关材料,看山市、海市是怎样形成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巩固字词、句的意义,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一、 检测复习

1、 抽查学生的朗读1—3名,不会的中午到办公室读,读会为止。

2、 解释加点的字(1) 邑八景之一也(2) 数年恒不一见(3) 高插青冥(4) 念近中无此禅院(5) 无何,碧瓦飞甍(6) 未几,高垣睥睨(7) 连亘六七里(8) 尘气莽莽然(9) 裁如星点(10)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11) 倏忽如拳如豆

二、 分析课文

1、 全班齐读课文,同时思考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2、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

3、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脑海中的“山市”。

4、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山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自己演示)

三、 总结练习

四、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课外练习 学生预习学生调动生活中的积累, 检查预习学生介绍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学生朗读课文,并相互校正字音、断句。学生互读互听,熟练朗读课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检测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现时间的词语。“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遂”学生再读课文标画出描写山市变化的词语“孤塔耸起,高插青冥”“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城市依稀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小;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简单了解作者及作品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加强印象,其他学生能熟练说出文学常识准确、熟练的朗读课文加强学生的复习意识巩固基础知识巩固运用标注法学习文章探索山市形成的原因,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案设计 山市 蒲松龄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山市形成原因:折光反射而形成 课后记

《山市》教案 篇六

知识目标:

1、能够熟练说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常识。

2、熟读课文,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熟练翻译课文大意。 能力目标:能够概括出山市的形成顺序,描绘其神奇壮丽的幻境。情感目标: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熟练翻译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 教学仪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 预期达效果 反思记

一、 布置预习

1、 查阅与作者蒲松龄相关的资料,简单了解《聊斋志异》

2、 读课文至少三遍,给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注音并抄写

二、 导入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随着清代的著名作家蒲松龄来观赏一次山市的出现过程吧!

2、谁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你了解的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介绍作者、作品:

投影补充.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白居易在香山/欧阳修六一欢/李清照号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苏轼爬东坡/李白采青莲 记住这些号)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 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1、 指几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他们读的哪些字的读音与你不同,断句与你不同?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huan 邑yi 冥ming 甍meng 垣yuan睥bi 睨ni 亘gen 莽mang 霄xiao扉fei 缥piao 缈miao 逾yu 倏shu2、学生两人一组,再将课文读给自己的前后桌听。

3、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四、 理通文意

1、 自己结合课下注解,翻译课文,并画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句子及词语。

2、 班中交流翻译解决难译的句子。

3、 比赛翻译课文

五、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复习重点字的读音、意义。

2、 翻译课文。(抄一句原文,翻译一句。)

3、 查阅相关材料,看山市、海市是怎样形成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巩固字词、句的意义,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最新范文

七年级音乐教案(优秀3篇)09-26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4篇】09-24

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优秀4篇)09-24

七年级体育《立定跳远》教案(优秀3篇)09-24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的教案优09-23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09-22

《丑小鸭》教案(优秀5篇)09-22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优秀3篇】09-21

人生多彩【优秀6篇】09-21

初中七年级下册《实数》教案优质【最新09-21

70 67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