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且从名诗“听”妙曲——读《李凭箜篌引》【最新7篇】

2024-04-08 01:05:10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且从名诗“听”妙曲——读《李凭箜篌引》【最新7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且从名诗“听”妙曲——读《李凭箜篌引》 篇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赏析两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赏析两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授课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检查背诵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二、学习内容

(一)了解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仅做过几年奉礼郎(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物的丛九品小官),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逝世了。他早岁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他的诗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他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经历,他的诗中常有感伤、消沉情调。被人称为“诗鬼”。又《昌谷集》。

(二)阅读《李凭箜篌引》详析诗歌内容:

(1)“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

(2)二、三两句写乐声的效果:

前四句先写琴,写声,后写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3)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玉碎”写出了乐声的特点“凤凰叫”写出了乐声的特点。

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

“芙蓉泣露”写出了乐声的特点。“香兰笑”写出了乐声的特点。

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

(4)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

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分析“老鱼跳波瘦蛟舞”这句话的写作的妙处

具体分析音响效果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5)小结:这是一曲诗的音乐,一首音乐的诗。美丽的秋空,多情的云,悲啼的“江娥”,满面愁容的“素女”,出产美玉的“昆仑山”,充满神话色彩的“凤凰”,浸染着《楚辞》情调的“芙蓉”和“香兰”,救世的女娲,骤落的秋雨,闻弦起舞的神妪,闻声跳跃的瘦蛟和老鱼,无眠的吴质,露湿的寒兔都融入了李凭惊天地泣鬼神的箜篌的美妙音乐之中。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韩愈的诗歌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但是李贺这首诗的写作特色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

白居易的诗歌

韩愈的诗歌

李贺的诗歌

(三)学习《雁门太守行》

1、解题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2、学生朗诵课文、感知课文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3、问题探究

理解重点句子

首联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分析“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的妙处

4、此诗的思想感情

(四)、全文小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

三、精品作业

(一)课堂作业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二)课后练习《新课程》第27页李贺诗二首

且从名诗“听”妙曲——读《李凭箜篌引》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阅读全诗详析诗歌内容: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三、赏析该诗:

简析: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二、三两句写乐声: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前四句先写琴,写声,后写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困山”以声写声,“芙蓉”则以形写声。

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巧妙过渡,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且从名诗“听”妙曲——读《李凭箜篌引》 篇三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2、听《东风破》片断,谈谈听周杰伦歌曲的感受。

3、感受:

①、清瘦的旋音任倦鸟欢鸣,任海水起伏快意的心浪,任飞云驻足。

②、《东风破》一首歌像淙淙的清泉冲洗着人的心灵,叫人想起东风吹过的阵阵清凉。独特的曲调让我们深情怀古,带领我们从篱笆外的古道走过,重现荒烟弥漫的岁月,以及情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4、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三、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四、吟咏诗韵

1、播放朗读带。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齐读。

五、整体感知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写音乐开场。

第二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写音乐流程。

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写音乐效果。

六、体味鉴赏

1、鉴赏第一段:

①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既点明了演奏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环境。﹚

“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②“空山凝云颓不流”紧承上句,写音乐效果,空旷山野上的流云听到这夺人魂魄的乐声都为之凝神驻足,忘记了流动。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如此震撼人呢?

③“江娥啼竹素女愁”巧妙地点出了音乐表情:“愁”。如长堤决口的高潮过去之后,幽怨低回的情绪延展开来,仿佛湘夫人对竹挥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仿佛善鼓瑟的神仙素女愁容满面。

此时,音乐的节奏中才有了一个小小的间歇。

④诗人趁此机会交代了演奏者的情况:原来是李凭在国都长安城弹奏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⑤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2、鉴赏第二段:

①“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和表情。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鉴赏诗歌描摹音乐的艺术技巧。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借助在《琵琶行》中学到的诗歌艺术手法,鉴赏本诗描摹音乐美的特别之处。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朗诵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一段音乐)音乐是无形的,要用有形的文字把它描摹出来,难吗?我们学过哪一首描摹音乐的诗歌呢?你是否还有印象?(齐背《琵琶行》)

二、明确本堂课的任务目标(PPT展示)

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全班齐读,老师指导诵读,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诵读方法。详见课本39、40页。把相关概念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2、再次诵读。

四、品读探究,小组展示

作者是如何用有形的文字把无形的音乐描摹出来的?请结合诗句,谈谈诗人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要求:前后桌形成一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合作讨论交流3分钟,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

⑴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

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

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

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

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⑵在这句诗歌中,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

“昆山玉碎凤凰叫”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

⑶举出运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的例子(白居易的《琵琶行》)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⑷举出运用通感手法的例子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

③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按时看日出的人》王开岭

(5)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①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②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③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④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⑤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⑥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⑦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⑧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⑨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⑩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拓展: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手法: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分析说明: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五、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其余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六、知人论世,体悟情感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有人说,根据杨巨源诗歌的记载,李凭的乐曲应该以优美流畅为主,为什么在李贺的笔下传达出的音乐效果却是哀伤、凄冷的呢?

教师总结:李贺虽少年时就诗名远播,但天妒英才,却使他一生不得志,他的父亲名李晋,“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因避讳,李贺终身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他只能怀着一颗苦闷哀怨、甚至悲痛绝望的心成为科举考场外的“孤魂野鬼”,于是他将命运的捉弄,人生的失意,生活的痛苦,心情的苦闷一概写进诗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失魂落魄的“鬼才”诗人有时也想寻找生活点滴的温暖,当他听到皇家第一乐师李凭惊天动地的绝妙音乐时,他感受到了音乐热烈而强大的魅力,但当提起笔时,却鬼使神差地再一次撕裂了自己苦闷绝望的心,饱尝苦涩,饮尽辛酸,27岁时,李贺便离开了我们。

七、回顾目标,背诵全诗

1、个人示范背诵

2、男女生分开背诵

3、全班齐背

八、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说说它们的异同。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李贺的生平及诗歌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

2、能力目标。(1)鉴赏本诗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奇的语言特点。(2)鉴赏诗歌侧面描写音乐的方法。

3、情感目标。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本诗幽奇神秘的意境。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诗的内容,鉴赏诗歌侧面描写音乐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养成对同题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唐代诗坛上有五大高手,他们是“诗仙、诗圣、诗佛、诗鬼” 。“诗鬼”指的是谁呢?(李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

二、走进作者

1、不幸诗人李贺。

(1)苦命诗人:少年天才却与功名无缘,要怪只能怪他的父亲。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但是就是这三年,他把握了机遇:和当时乐师李凭结为知音,写出了李贺最得意的一首描写音乐的《李凭箜篌引》。(2)短命诗人:夭折的年轻诗人。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但是天妒英才,李贺27岁就与世长辞,英年早逝。

2、作品。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皆摹写声音之文。

三、解题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器,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引: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四、朗读诗歌,初步感知内容。

五、赏析诗歌(略)

六、写作手法探讨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来无踪,去无影。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果用文字将其再现出来,绝非易事。更何况要描写得神采飞扬呢?可是,李贺做到了,而且做得很精彩。那么诗人李贺是如何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书包范文 www.shubaoc.com*现出来呢?用了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衬托手法是从侧面落笔,通过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听众的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的音乐魅力。例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运用正面描写(以声写声或以形写声)。

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玉碎:箜篌声有时像昆仑山的美玉碰击声那样清脆;凤凰叫:有时又像凤凰鸣叫那样和缓;这是运用“以声类声”的方法直接描写音乐。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凄厉婉转;“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明快欢乐。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运用的是通感手法。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李凭箜篌引》。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

【课堂小结】

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写出箜篌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箜篌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就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

【教学反思】

1、《李凭箜篌引》是描写音乐的名篇。教学容量很大,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扎实的预习,否则一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2、作者介绍打破了传统的介绍生平的方式,而采取分类介绍的方式。

3、通过设计几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来完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写作手法的教学任务。

4、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很自然。

且从名诗“听”妙曲——读《李凭箜篌引》 篇六

【教材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中唐诗人李贺的一首运用古乐府的体裁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歌。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极力描摹和渲染李凭弹奏箜篌惊天地、泣鬼神、动人心的音乐效果,创造出奇异而美丽的幻觉世界,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我们读李贺此诗,可采用精讲点拨法和鉴赏分析法,通过赏析诗的内容,领悟李贺怎样用妙手彩笔,描绘了千年前李凭箜篌发出的绝响;通过品味诗的意境,感受李贺怎样把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的。进一步体会李贺善于独辟蹊径的艺术特色。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诗的内容,领悟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品味诗的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把握意象,感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箜篌曲的特点与变化。

3.学习掌握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教学方法】

精讲点拨法鉴赏分析法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互评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或是在电视上,都见过那些乐器?(学生畅所欲言)你见过这样的乐器吗?(出示课件)(生摇头)这就是箜篌,现在这种乐器已很少见了,可在一千年前的唐朝,有一位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可见他技艺之精湛,身价之高,他就是李凭。一流的乐师李凭用最好的乐器,弹奏美妙的乐曲之时,巧遇了才华横溢的诗人李贺,高山流水心有灵犀,这位诗人浮想联翩,妙笔生辉,造就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千古不朽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贺的这首描摹音乐的著名诗篇,去聆听李凭演奏箜篌发出的千古绝唱。

二、听读感悟(出示课件)

三、自读赏析(出示课件)

1、结合你认为写得好的诗句,从意象入手,谈谈作者具体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李凭用箜篌演奏出来的乐曲怎样的特点?

2、整体上诗歌通过这一系列意象,表现了箜篌曲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意象乐曲特点及变化手法效果

总结提升品读巩固

师: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诗人却是如何描写箜篌演奏出来的音乐的?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教师引导分析:

吴丝蜀桐:“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

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张高秋: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像礼花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散到长空去。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教师引导分析: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它和上面的“空山”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面对这样出神入化的音乐,人们不仅要问,这是谁呀?能够弹奏也这么感人的音乐?原来这是李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篌。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师: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生朗读,思考)

生: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教师引导分析:

这两句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

A、“昆山”句是以声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B、“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师:“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生思考,讨论)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教师引导分析:

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师小结: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以下六句,诗人就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教师引导分析:

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师引导分析: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老、瘦: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教师引导分析:

舞蹈完成,乐曲结束。但是,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 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所用艺术手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都是侧面描写,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

四、听音乐,写句子(出示课件)

这音乐,让我仿佛听到;

这音乐,让我有如看到。

五、写一写,感受文学魅力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一首歌曲,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

请你用动情的语言抒写出来。

要求:

(1)要有侧面描写;

(2)至少要运用两种修辞方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六、课堂总结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仅仅活了二十七岁的李贺,竟然与白居易,韩愈相提并论,可见他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他们都描摹了一段美妙的音乐,都神奇地再现了一种艺术境界,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地、泣鬼神。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一次领悟李贺的妙手彩笔。(下课)

【板书设计】

李凭箜篌引

李贺

描摹乐声形象鲜明

演奏技艺高超

借乐想象新奇瑰丽

一抹红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三、欣赏流程

(一)朗读

调动多种朗读形式(略)

(二)阅读赏析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思考:“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段: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预习布置预习《长相思》。

最新范文

《沁园春雪》说课稿【最新5篇】04-08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11篇)04-07

语文 - 《蝙蝠和雷达》优秀4篇04-06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优秀3篇04-06

《再别康桥》教案(优秀9篇)04-05

《在家里》教学设计优秀7篇04-05

《师恩难忘》教案(优秀9篇)04-04

《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优秀6篇04-04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04-04

阿基米德原理【优秀5篇】04-04

72 9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