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优秀7篇

2023-10-20 06:50:15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整编的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知道它的制造设计的原理和用途。

2、过程方法:经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温度计的关注,并尝试着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温度计温度的认、读和写。

教学难点:准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准备:

温水、冷水、热水各一杯,各种温度计(体温计、高温计、棒式温度计、挂壁式温度计,数字温度计),自制的液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自制的放大的温度计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课题

1、请两位学生先后上台,分别把两只手的食指放入冰水和热水中片刻,然后再同时浸入温水中。实验后让他俩说说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

2、提问: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实验及感受,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

3、小结:刚才两位同学对浸在热水中的手指感觉温水凉,浸在冰水中的手指感觉温水暖和,这说明我们凭感觉是不能精确知道这三杯水冷热程度,要想科学而精确地测量物体冷热程度,就要用测量仪器——温度计。

板书课题:温度和温度计

(二)学会使用温度计

1、观察温度计

①各小组仔细观察温度计(体温计、棒式温度计、壁挂式温度计),它们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

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温度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③小结:温度是物体冷热的程度,温度单位—“摄氏度”(℃),温度计一般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数字等几部分组成。

2、探究温度计的原理

①观察比较液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和温度计有什么相同之处。

②实验:用手心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发现了什么?然后再把它放入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

③讨论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讲解温度的读和写

(1)介绍怎样读温度计的温度和℃的读法。

(2)用温度计的模型练习读数。

(3)介绍温度的写法

①“摄氏度”单位用℃表示。

②读数写在前,单位在后,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前面“-”号表示。

(4)练习:师口授,学生听写。

4、正确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实验:请三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从上向下看、从下往上看、视线与温度计持平)看同一支温度计的室内温度,然后读出温度。

(2)引导学生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

(3)小组分别读各自温度计的读数,并说说应该怎样手持温度计,怎样读出读数。

(4)小组间互相评价哪些读得正确,哪些不正确,为什么?

(5)教师示范,并概括出正确认、读温度计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三)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课后延伸:

1、收集各种温度计的资料,并了解其作用。

2、预测并观察明天的气温是多少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二

课题

§ 4.1 温 度

执教

郭敏

教学

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标规定,知道摄氏温度的表示和读法。

3. 了解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及识别方法。

4. 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读数。

重点

1. 温度概念

2. 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

1. 温度计的构造、原理。

2. 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

演示

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学生

常用液体温度计、体温计、烧杯(2)、冷水及热水若干。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用时

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 人类生活与热现象。

设问 刚才的课件说明了什么?

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物理现象--—热现象。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观看课件

思考与回答说明了气候的冷热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度的概念

点拨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引导请同学们体验把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热水中片刻后,一起放入温水中的不同感觉。

归纳 要准确测量物理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实验体验温度。

结论靠感觉无法区水的冷热度。

3分

(二)温度计

点拨 1.常见的温度计 2.作用

引导3.观察常用温度计并归纳:①构造 ②工作原理

播放课件 摄氏温度的定标

点拨 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练习 温度计的读数

观察温度计

交流 观察结果

质疑 ℃意思?

观看课件

练习 温度计的读数

15分

(三)温度计的使用

播放课件 温度计的使用

点拨 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估、放、读

练习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练习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10分

四、体温计及其他温度计

观察 1.测量氛围、最小刻度 2.特殊结构

点拨 使用时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练习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播放课件 展示其他温度计

练习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8分

小结(板书)

§ 4.1 温 度

一、温度的概念

1. 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2.作用: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3.常用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管:内径细而均匀

②构造 玻璃泡:水银、酒精、煤油等适量液体

刻度:零刻度、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0℃:冰水共存物的温度

①规定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1℃:在两者间均分100等份后的每一等份

②读法:5℃读作“5摄氏度”;

-5℃读作“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三、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

(1)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2)放:玻璃泡浸没于被测液体,不接触容器底、壁。

(3)读:玻璃泡不离被测液体片刻后读数,视线与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

1.测量范围:35℃-42℃最小刻度:0.1℃

2.特殊构造:

①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弯曲管道(可离开人体读数)

②玻璃泡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准确到0.1℃)

3.使用: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2分

回家作业

完成P19实验报告及练习1

估计时间

15分

课后小结:在本节教学设计中试图通过对教材的再处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实验和

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体现实验学科的基本特点。冀此探索老教材的新用法,为迎接二期课改的到来做一些铺垫和积累

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2__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__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100m=8.33 m/s 12s

10000m 万米冠军:=5.95 m/s 1680s 百米冠军: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

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生]v=s t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单位

[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演示

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百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红底代表过去。在物理学中,光谱的含义。蓝顶表示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的光谱特征。黄和绿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未来的信心。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代表和平、合作。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运用多媒体,结合物理学发展史谈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

(1)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

简单机械的发明与使用:――人类从手工劳动到机械操作

(2)代表蒸汽时代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图片、录像

热学的研究、蒸气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气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

(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

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

电磁学、电子――电子计算机

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

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112页。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2、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3、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法学法:

实验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学生天平(带砝码),小石块,水、烧杯,矿泉水瓶子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WWW.SHUBAOC.COM】、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个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

1. 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 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教具: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 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 进行新课

1.音调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筋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认识。

(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的图3-10,读后教师做简要解释,然后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觉察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拓展知识,活跃思维。)

2.响度

(1)演示: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动由慢到快,犹如从轻歌曼舞过渡到狂欢。引导学生分析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幅小,声音小。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教师板书)

(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的滴答声,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教师板书)

(3)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图3-12,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又多,又恰当。

3.音色

(1)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那么你们是凭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当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眼光望着老师时,教师及时指出: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教师板书)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出是谁的声音。

同一个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三、 小结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 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 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 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个特征?

四、 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名词,要注重理解。看一看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同学们可以三三两两的进行议论,还可以找教师探讨。

说明

新课引入时,如果没有恰当的合唱歌曲磁带,可请两位同学或老师跟一位同学一起同唱一首歌。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材料、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地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

本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课内教师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唇舌,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这些名词的解释,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将适得其反。

最新范文

《奇妙的克隆》人教八上【优秀7篇】10-20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优秀2篇10-19

光的直线传播(优秀7篇)10-19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优秀4篇)10-19

犯罪的含义(优秀4篇)10-19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6篇】10-19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10-18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10-17

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10-17

八年级《将进酒》教案【最新6篇】10-17

71 7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