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 八年级《将进酒》教案【最新6篇】

2023-10-17 02:02:12

《将进酒》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书包范文为大家带来了八年级《将进酒》教案【最新6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高中《将进酒》优秀教案 篇一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

一、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有着爱诗喜酒的性情,他性格狂放不羁,他廉洁比寒霜,晶莹似清露,透明如朗月,猜猜他是谁?李白。对,今天我们就来学李白的经典名篇——《将 进 酒》。)

二、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三、学习过程

(一)诵读明节奏

1、自由大声朗读诗歌。提出把握不准的字音,词义。

要求:读准字音,学案(字音 字义)

读准节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根据诗意,根据结构)

读出情感,重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强调突出)

缓急,“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慢一点。(表达悲情)

语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用升调读,(读出气势)“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降调读。(读出悲情)

2、学生提出读中遇到的问题。

3、找同学试读,生读生评。

要求: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把握是否准确,感情抒发是否到位。

4、再找男生齐读。

(二)品读知情感

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酒是李白诗作的源泉与动力。下面让我们来细细的品读此诗,与李白共谋一醉。

问题串:何为“将进酒”?(劝酒歌)——谁劝谁酒?(劝别人,亦在劝自己)——他为什么劝自己?——为何而酒?为谁而歌?

课堂探究:李白为何想要痛饮狂歌?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课文,自主思考。

小组合作交流这个问题。请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诗句分析。

1、自主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评价。

饮酒原因:

1、 人生苦短:……来,……回: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韶光易逝啊(空间的夸张感);朝,暮:人生一世,俯仰之间(王羲之),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人生短促啊(时间得夸张感)——巨人式的感伤,大开大阖。

一悲时光流逝,光阴不再,

二悲人生短暂,功业无成。

一从空间上写宇宙,一从时间上写人生。黄河奔腾,一泻千里,气势雄浑,意境阔大。

读:前畅后涩,“黄河之水天上来”“不复回”,重,升。“朝如……”降涩读。悲字涩读。

2、 及时行乐:“须尽欢”(www.shubaoc.com),“且为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欢:一乐知己相逢,尽吐怀抱,一乐对未来充满自信,虽年过半百,仍豪情万丈。

读:畅,轻,结尾升读以示其豪情万丈,感情奔放。

悲要喝,欢也要喝,作者宁愿喝的长醉不复醒,是不是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你怎么理解?

悲:光阴似箭,功业无成,青丝成了白发!

乐:朋友相伴,倾诉衷肠,知己共谋一醉。

让我们带着这两种感情动情的朗读上半部分吧,读出李白的悲和欢!

3、怀才不遇:“古来圣贤皆寂寞”,被谁冷落?世人?朝廷。自己也如同他们一样,(联系背景:26岁出游以求仕,15年之后42岁入朝廷当个御用文人,尽管留下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故事,最终还是被权贵们挤出了朝廷,时间只有3年;再次开始漫游,11年之后56岁时参加永王幕府以讨伐安史之乱的叛贼,却不料反被视为叛军,获罪流放。62岁死)

诗人不仅说惟有饮者留其名,并且举了陈王曹植的例子,世上酒徒千千万,为何单举曹植的例子?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怀才不遇。

是不是流露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板书:愤。既然如此,那就得把这满腔的不平之气借酒抒发。这种饮酒不是花间小酌式的雅饮,而应该是?——豪饮,痛饮,狂饮。从哪里看出这种豪饮、痛饮、狂饮?

4、消愁。一醉解千愁?什么愁?他自己就写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他的愁、他的饮,和我们、何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大丈夫之愁,有别于小女子之愁。诗中大量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夸张手法和放达个性的和谐统一。)

5、个性使然:狂(天生我材……)、傲(钟鼓……)、豪(烹羊宰牛……)、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的狂放不羁、不阿权贵的性格。愤激是他此时心情的写照,狂放是他永久真实的品性。

6、生命之需要:酒对李白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生命、是朋友、是灵感、是依托、是推动器。是生命足以畅达恣意的要素。(须尽欢、恣欢谑)享受生命,享受生活,生命放达,生命力充沛,他不是那种“未饮心先醉”,更不是那种“酒不醉人人自醉”喝得坦荡,喝得豪气冲天。

——为自己而歌,为人生而歌。

总结:结合板书悲——欢——愤——狂

品读小结: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总之,借酒述一己之怀。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生命的体悟重读此诗吧!

(三)悟读解风格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有波澜壮阔之势。,请找出能表达豪放诗风的诗句,大声的读出来。

壮阔:黄河之水天上来,比较秦观“天边丝雨细如愁”(缠绵悱恻、挥之不去)

豪气:“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比较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大气:“与尔同销万古愁”,比较: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川烟雨,几处闲愁”

四、总结

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可以读出庄子般潇洒飘逸,可以读出屈原那样的倔强不屈,他一生与酒如影相随,高兴时喝酒,彷徨中喝酒,失意中喝酒,但无论他如何高兴,怎样彷徨,多么失意,他始终没有放下“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这就是我们的李白,即便是被“赐金放还”八年之后,他绝没有沉溺于酒池,如同行尸走肉,也没有避世退隐,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更没有卑躬屈膝,充当权贵的走狗,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的坦荡,借酒挥洒才情,抒发愤懑,展现乐观自信,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将进酒》的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

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

板书:情感发展

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果不能,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拟出作者情感发展线索。(3分钟)

三、课文分析

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过渡: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的情感应该是?(关键词)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那么,这一小节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读出欢悦与洒脱劲)(齐读)

不经意中,哪一个句子被大家重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表现出诗人儒家的那种渴望积极用世的心情。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又为何不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举杯痛饮呢?即使破费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却又不被金钱所驱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将进酒》教案教案 篇三

李由富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指导诵读的要点如下: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象。“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人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请字上,突出拆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直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

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二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点有两个:

首先要看到“钟鼓”两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概括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他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其次,“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着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三鉴赏要点

1.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一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转)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 慰之辞。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进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将进酒》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歌的声韵特点;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和变化的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音韵,老师讲解点拨以明白诗人的情感变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胸襟。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复杂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嗜酒与狂放行为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探究合作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一、导入: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有酒。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亮在水里,他就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终。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了一生?他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看来,李白天生就是为诗为酒而来,为后人读这样优美的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介绍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初读出韵律:(老师背诗)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1.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点评后过渡)。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来听朗读,请你们来评一评。

过渡:感觉读得怎样?想不想读出这样的水平,甚至超过他。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变化。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再读明诗情

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

1、谁请谁喝酒?

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快的(找出对应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4、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联系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

A、“人生苦短之愁”(联系创作时间、人生经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怀才不遇之愁”(联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C“圣贤寂寞之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难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过渡:那么,此时的李白愁肠百结,那他该如何来排解内心的万千愁绪呢?

5、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那我们就跟随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品读课文,体悟诗人的酒兴!

五、品读出酒兴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

明确: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得尽兴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c、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愿长醉不愿醒。——喝得纵情

e、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放纵,

f、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专注,喝得任性。

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喝法,莫过于“狂饮”。

②分组讨论质疑手法,语言等鉴赏(先请同学们准备1—2分钟,后提问)

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让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确,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拓展探究: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

七、结语: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我们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动,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八、作业:课外写作训练

要求: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怀才不遇为事例,并点评事例;

2、引用一句名言;

3、联系现实。

4、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将进酒李白

愁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圣贤寂寞

感情变化:悲壮——欢乐——愤激——癫狂----深愁

教学后记: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诵读,学生表现积极大胆,在台上声情并茂,效果极好,通过老师讲解点拨,学生明白了李白嗜酒与狂放的行为,认识和理解了李白复杂思想的形成,更理解了在人生中不免有许多挫折与困难,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就一定能迎来人生的艳阳天。

将进酒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

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

板书:情感发展

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果不能,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拟出作者情感发展线索。(3分钟)

三、课文分析

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过渡: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的情感应该是?(关键词)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那么,这一小节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读出欢悦与洒脱劲)(齐读)

不经意中,哪一个句子被大家重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表现出诗人儒家的那种渴望积极用世的心情。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又为何不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举杯痛饮呢?即使破费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却又不被金钱所驱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最新范文

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10-17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9篇】10-17

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最新4篇)10-16

《芦花荡》导学案优秀3篇10-16

青春期教育【优秀10篇】10-16

《岳阳楼记》难点解析优秀3篇10-16

数学初二教案(优秀4篇)10-16

《对称图形》教案【精选4篇】10-16

多边形的内角和【优秀4篇】10-16

新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秀6篇10-15

71 7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