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锐代答 《活板》优秀3篇

2023-10-06 19:25:09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活板》优秀3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微锐代答的相关知识。

《活板》 篇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由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智慧。(配以图片) 二、简介作者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代表作为《梦溪笔谈》,共30卷,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三、了解活板印刷1.      看资料片2.      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四、听范读,练诵读(听范读)(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 持/就火炀之         (4)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5) 每一字/皆有数印     (6)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7) 有奇字/素无备者     (8) 沾水/则高下不平

(9) 用讫/再火令药熔     (10)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五、疏通语义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 将文章译成白话文。2.一人一句逐句翻译。 六、分析课文1.逐段概括大意。2.重点分析第二自然段,抓住语言标志将本段分为三层。并结合课件归纳活版印刷的步骤。(详见课件)3.设计思考题,加深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第一段:刻板印刷发展情况。第二段:第一层——介绍活板发明的时间,发明时间,发明人的身份及姓名。(又:呼应上下文,说明活板是在印刷术上继刻板之后的“又”一大发明)    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其法:总领后文,引出活板的制作及下文活板的用法和功效等)第三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事项。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 七、整理文章结构(见课件) 八、探究与思考(一)“活板”的“活”字体现在哪里?(二)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九、课外扩展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按其在工艺技术发展上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源头、古代、近代、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其中:“源头”为印刷术的准备时期。内容包括印刷术的萌芽、雏形和成熟;织物、笔、墨、纸等印刷材料之具备;文字的产生、发展和规范。时间上从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末的隋朝,时跨三千余年。我们称其为“源头期”。“古代”为印刷术的手工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应用和发展。时间上处在公元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清朝,时跨一千二百余年。我们称其为“古代期”。“近代”是印刷术的机械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时间上恰处中国近代前后,大约在公元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称其为“近代期”。“现代”为印刷术以电子控制为主的自动化控制时期。内容包括电子排版、电子分色、电子雕版,辅以由电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装订自动化。时间上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现仍在蓬勃发展中。我们称其为“现代期”。 十、布置作业1.将重点词语整理出来。(1)通假字:已、板、止(2)一词多义:为、印、火、以、就 2.查资料,写一篇介绍造纸术的说明文。

上一篇:《活板》教案4

下一篇:《活板》资源

《活板》 篇二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布衣毕昇(  ) 以松脂、蜡和纸灰(  )就火炀之(  ) 更互用之(  )每韵为一帖(  ) 兼与药相粘(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五代始印五经(印:   )

其印自落(印:  )

密布字印(印:  )

②不以木为之者(以:  )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  )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冒之(以:  )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板印书籍  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4.朗读下面几句话,看在什么地方略加停顿才恰当。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③用讫再火令药熔。

④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说说下面加点字古今不同的意思。

①冒: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    今:

②自:一板自布字

古:    今:

③文:文理有疏密

古:    今:

6.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   ”说明字是活的;“    ”说明排版是活的;“    ”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说明捡字是活的;“    ”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读选文,回答问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7.这段文字选自沈括的《   》,介绍的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    。沈括的这部著作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      ”。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持就火炀之  就:

瞬息可  就:

②满铁范为一板  为:

不以木为之者  为:

9.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10.这段文字中介绍说:活板的排版共有下面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的字母按先后顺序写在横线上。

a.以火熔药  b.用药物蒙盖铁板  c.按平版面

d.设置铁板  e.排列字印

顺序应为:    。

11.选文在介绍了活版印刷出现的年代及其发明者后,又分别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活版印刷术?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拆板四大工序。

b.文段交代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是\'活\',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火炀\'。

13.如果向别人介绍活版印刷术的优越性,你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请你依次简要列出。

第二部分:

陨星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火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尽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14.解释下面两组一字多义的词。

①见:见于东南(   )

远近皆见(    )

②发:发其窍(   )

游人到则发视(   )

15.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字所指代的内容。

①重亦如之(   )

②州守郑伸得之(   )

③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

16.上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他所观察到的陨星?

17.你有手工、航模等制作的经历吗?选择其中一种手工或航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多角度说明其特征。

第三部分:

18.仿照例句,请写一个句子: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提示:可以把知识、友谊、青春等作为写的对象]

19.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这个人物是  。

②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个人物是  。

20.2003年7月31日《中国安全生产报》有一则新闻,标题和导语部分如下:

严明责任提高技能杜绝违章

中铝中州分公司实现零的突破

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按照“严明责任、提高技能、杜绝违章”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抓好班前会为突破口,以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为载体,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创建“三无”(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人员无违章)车间为目标,实现了“重伤以上事敌为零”的目标。

说说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问题,然后加以修改。

《活板》 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为”、“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设想    1.本文文字比较浅易,文章也较简短,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加以归纳,并辅导学生掌握文言中单音节词的翻译方法。    2.学习按工作程序说明的顺序,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可以结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后再强调分析。行文的简洁,语言的准确也应作适当讲解。    3.准备《辞海》一部和若干铅字印模,备用。    4.安排两课时,连上最好。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介绍毕昇和他的活板印刷术,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2.疏通文意,朗读、背诵。教学过程  一、解题。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板书:活板(科技说明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的有关介绍。  板书: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二、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参照注释,注意字音。  板书下列汉字(或出示卡片),提问学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学生连同词一起读。  昇shēng、薄bó、唇chún、和huò、炀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韵yùn、贮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从zòng  旋xuàn。   三、学习课文第1段。    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印,动词,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07年;尚,还;盛,广泛的,大规模的;为,动词,使用;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时,时候;始,开始;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已后,以后;典,经典,例如“五经”;籍,一般书籍;皆,都;为,判断动词,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总结:(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1)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    请同学译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归纳: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加黑字板书)    学生齐读。   四、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加黑字板书)     1.学习第一层。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动词,发明。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印刷)。      提问: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     归纳: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     提问:这一句十二个字,介绍了什么?     归纳: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书)“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第一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     2.疏通第二层文意。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教师指导,看注释,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毕昇;胶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个)印模,省略量词;火,名词,在这里是“用火”义。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胶质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铜钱的边缘,每个文字制作一个印模,用火烧烤使(它)坚硬。——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学们注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的方法。     同学齐读这一句(“其法……火烧令坚”)。     (2)其,那,代铁板;以,介词,用;两个“之”用法不同,前一个,助词,可省去,后一个,代词,指铁板,可译为“它”。     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以下各句同)     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那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     同学齐读这一句(“先设……冒之”)。     (3)“置”后省略介词“于”(在)”;乃,于是;满,用作动词,排满;三个“则”字,都是顺承关系连词,可译作“就”。     译文:想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学齐读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为,认为,算做;神速,极快、快得惊人。    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却快得惊人了。——这句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    同学齐读这一句(“若止印……极为神速”)。    (5)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    译文: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铁板印刷,一块铁板另外排布字模,这一块印刷的刚刚印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这句介绍两板交替。     同学齐读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     3.疏通第三层文意。     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     (1)第一句译文:每一个文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文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复出现(这些字的时候用)     (2)第二句译文:(活字)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     (3)第三句译文: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     (4)第四句译文: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药物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好烧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    同学齐读第三层。  五、学习第3段。    指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介词,被;予,我。    学生翻译。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这段介绍了毕昇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这段说明是必要的。  六、朗读、背诵。    同学齐读全文。背诵第二段,教师可将每句起首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作为提示。布置作业    1.根据第2段第二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完成练习二。    2.根据第2段第三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的具体事项是什么,用四个短语归纳概括这一层的四句话,参照完成练习一。    3.反复朗读全文,争取能够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1.分析课文第二段。   2.处理课文后练习。教学过程一、分析第2段第二层。    1.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其法”既总括这一句,又总领这一层。因为“活字”是“活板”的关键环节。选“胶泥”为原料,因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烧坚;“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为一印”点出与雕板不同的特点。从选材到雕刻、烧制、毕昇一定经过多次实验,小小印模闪射着智慧、毅力和科学精神的光辉。现代铅合金印模、铅字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传示铅字字模)    提问归纳:这一句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真是言简意赅。    2.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冒”、“就”、“炀”、“烧”,用词准确。两句写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写得具体详尽,层次清楚,文字简洁。    提问: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骤?    归纳:包括:设铁板、冒药物、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六个步骤。其中,“密布”、“稍熔”、“字平如砥”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3.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术的先进;形容适度,未超出说明文语言平实的总体要求。两板交替,更灵活快速。试想雕板印刷就无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应“神速”,体现了活板印刷的先进。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活”。     二、分析第2段第三层。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或背诵这一层的四句话,要求同学具体分析各项工艺要求怎么体现“活”的特点的,并用短语归纳各句大意。    1.第一句。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    2.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    3.第三句。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昇也想出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    4.第四句。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    同学齐读第2段。  三、总结。    1.提问:本文写了什么?反映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归结: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n(www.shubaoc.com)bsp;   2.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1)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    (2)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    (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四、检查、解答上节课留的作业。    1.同学回答,教师归纳。    2.根据板书订正。    3.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1)印。“五代时始印五经”,孤立看这一句,解为“印刷”也可以了,但结合上下文,就觉得欠精确。上文“板印书籍……”,可推知这个“印”应是“板印”的略写,译为“用雕板印刷”。它在句中是谓语,动词。“其印自落”,印模。在句中是主语,名词。“密布字印”,印模。在句中是宾语,名词。    (2)火。“火烧令坚”,“火”本来是名词,在这里表明烧的方法,解为“用火”。“再火令药熔”,使药熔化的方法是“用火烧”,“火”,动词。    (3)以。“不以木为之者”,“以”和后面的“木”,构成介词短语,用来修饰动词“为”,“以”,介词,用。“以备一板内重复者”,上文是“……每字有二十余印”,两句是目的关系,“以”是表示目的的连词,解为“来、用来”。    (4)就。“瞬息可就”,动词,用来陈述活板印刷,译为“完成”。“持就火炀之”,动词,支配的宾语是“火”,译为“靠近”。    (5)为。“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动词,它的宾语“之”,代指“板印书籍”的方法,解为“使用、采用”。“满铁范为一板”,动词,它的宾语是“一板”,解为“算作、当作”。“右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前一个“为”,动词,宾语是“简易(简易之法)”,解为“算是、认为是”;后一个“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极神速”也讲得通,“为”在这里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补充,“为”之在本文中用法很丰富,多为动词,具体解释,以与宾语搭配为标准。此外,“其印为予群众所得”,“为”,介词,被,也应注意。    总结:由这题可以看出辨别一词多义需:(1)顾及上下文意(2)分析本句成分(3)注意搭配对象。布置作业1.在积累本上总结一词多义现象。  为、就、火、印、之、以、则2.完成练习四。

上一篇:向沙漠进军

下一篇:《活板》资源

最新范文

初二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10-07

《芦花荡》教学设计【优秀8篇】10-06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6篇】10-06

《公输》教案设计【优秀6篇】10-06

《吆喝》教案设计(优秀9篇)10-06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最新5篇)10-05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10-05

泥人张(3篇)10-05

《中国石拱桥》【优秀3篇】10-05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优秀3篇】10-04

71 7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