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优秀10篇

2023-09-20 08:02:54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朋友们带来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优秀10篇,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通过本文初步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篇一

1、记叙(记述和叙述)、说明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2、记叙文,泛指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

3、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常常在一种文体中,几种表达方式穿插使用(不改变文章性质)。

例如本册《故乡》中在写到“狗气杀”时后面括号内的文字使用了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本文第三段第三句使用了表达方式,其表达作用是。第九段第三句主要用了表达方式,作用是

虽本文有很多的记叙描写的文字,它仍然是说明文的依据是。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篇二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懂得中国人民为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激励自己缅怀先烈心向党,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二、学习按照空间顺序、方位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照空间顺序、方位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

教学步骤:

一、引导观察,激发思考。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先看大屏幕,你能说出屏幕上的这座建筑物的名称吗?看到这座纪念碑,它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让你不看课本试着说明它的结构与造型,你准备怎么介绍?

(学生发表意见后激发学习欲望)

2、师:为什么我们今天对这座建筑物的结构、造型说不清楚呢?一是由于我们没有仔细观察过实物,照片上的题词、碑文、装饰等印得不清晰,二是由于我们还没有掌握按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去看看作者新华社记者周定舫是怎样介绍说明纪念碑的。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瞻仰  镏金  重幔  庑殿  上溯   挑衅 逾越 天堑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审视标题,分析作用

(1)齐读标题,分清主标和副标(2)介绍标题常见作用:暗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体现感情基调、点明行文线索(3)大家从今天的课文标题里了解到文章的那些信息呢?

(讨论明确: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副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对象。“瞻仰”一词则透露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2.,理清结构

(1)刚才同学们从标题中的“瞻仰”二字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那么文中哪些语句直接流露出作者对先烈们的敬意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生发言明确: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各有一句。)

(2)这两句都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意但背景不太一样,谁来说说有什么区别?(生发言明确:前者是瞻仰前的心情,后者是瞻仰后的深切感受。)追问:那中间第2—10小节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明确:具体介绍纪念碑)

三、抓住线索、探究顺序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了解,接下来我们重点要学习的是本文说明的顺序。作者要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准确地、有条不紊地告诉读者,必须讲究说明的顺序。

1、探究一:首先,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读者的面前来的?请同学们阅读第2至4自然段,划出表明作者行踪活动的关键词语。

(明确:从“东长安街”出发,先“进入广场”,再“越过广场”,进而“踏着石道”,然后“走到碑前”,接着“踏上台阶”,而后“到了平台”。 按照作者的活动顺序把纪念碑介绍到读者的面前。)

2、探究二: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作者来到了平台仔细瞻仰纪念碑,他会怎样向读者介绍纪念碑的雄姿呢?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和两位同学的合作朗读,按顺序找出第4、5自然段中体现纪念碑结构组成部分的词语。

(明确:由下而上: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题字)——碑身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碑顶)

3.质疑:请同学思考既然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小碑座”不放在“碑身”前说明呢?“大碑座”又为什么不紧接着“平台”“汉白玉栏杆”加以介绍呢?这样是否显得杂乱?

(讨论后明确:说明纪念碑的结构基本上按照由低而高、由下到上的顺序,但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把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四周的雕刻花纹集中起来写,阐发花纹的象征意义,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寄寓对先烈的崇敬。碑座总是在碑身的下面,这是众所周知的,不会引起误解。

大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开来进行说明,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

4.探究三:理清十幅浮雕的内容及所展示的历史事件。思考这十块浮雕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十块大浮雕是按照方位的顺序加以说明的,从碑身的东面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这个顺序正好与浮雕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吻合。)

五、感悟主旨

1.为什么在浮雕上反映这八个历史事件?

2.人们为什么要修建纪念碑?

六、布置作业

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建国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今天的日记上。

板书设计:

特征: 巍峨   雄伟 庄严

顺序:活动  空间  时间

艰苦道路   光辉业绩    巨大代价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2、学习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教学重点】① 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②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历程

【教学难点 】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学法指导】

1、关于说明文:

(1)说明文,是一种以        为基本表达方式,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的

一种文体。具体来说,即说明事物的     、    、    和     等;解说事理。

(2)阅读说明文,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第二:               第三:

(3)说明的顺序有:       、      、        .

2、关于题目:

文章以                   作为正题,这是          的亲笔题词,提示了全文的主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是                       ,说明作者是由瞻仰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去赞颂人民英雄的,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这是全文说明的对象。(这是常见的副题的一个作用──限制规定表现主题的范围。)

【教学过程 】

一、1、初读课文,总结重点字词,写在下面。

2、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是                        。

于          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      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于  月  日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

从地面到杯顶高    米,用了     块花岗石和汉白玉。周围栏杆使用的材料是     。

纪念碑的碑心石重    吨,高     米。正面题词是                 ,是      写的;背面的碑文是      (谁)起草,      书写的。碑身两侧是            组成的花纹。

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由               组成的大花圈。碑顶是具有民族传统的        。

10块汉白玉大浮雕雕在纪念碑的        ,从东到北共长     米,高     米。

按时间顺序排列各浮雕。

二、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主要内容。

(一)(1)说明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心情和总的印象。

(二)(2-10)介绍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建碑的由来以及碑的构造、碑文、浮雕等。

¤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三)(11)总结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三、通过对文章结够的分析,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完成表格。

[说明顺序]

瞻仰路线                      观察内容 空间、方位 顺序

矗立的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整座碑的高度整座碑的质料

四周的汉白玉栏杆       正面:毛泽东同志的题字碑身   背面:周恩来同志亲手写的碑文两侧:装饰花纹碑座:四周的花圈碑顶:小庑殿顶

十块浮雕的高度、总长度、耐久性等二幅浮雕第三、四、五幅浮雕第六、七幅浮雕第八幅浮雕及九、十两块装饰性浮雕

1、全文采用边瞻仰、边介绍的形式,根据作者的观察所得,围绕纪念碑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        顺序为主,以纪念碑       顺序为辅组织材料的方法。这篇文章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还有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2、这篇文章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还有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文章按一定顺序说明的好处是                。

四、通过本文初步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1、记叙(记述和叙述)、说明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2、记叙文,泛指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

3、 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常常在一种文体中,几种表达方式穿插使用(不改变文章性质)。

例如本册《故乡》中在写到“狗气杀”时后面括号内的文字使用了      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本文第三段第三句使用了     表达方式,其表达作用是                 。第九段第三句主要用了      表达方式,作用是

。虽本文有很多的记叙描写的文字,它仍然是说明文的依据是                    。

五、本文的结构特点:文中的前后照应。

1、本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使用了         表达方式。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最后一段的三句话分别和前文哪一部分照应?

2、 照应的作用。

六、中心思想的表达。

说明文的中心与记叙文的中心的表达有所不同,它只要通过对事物或道理本身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来表现的。本文正是通过对纪念碑的特点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表达了明确的中心思想,那就是                                                                     。

七、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要点:准确、简明、形象)

(1) 找出第一段文字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并体会这些词在这里的作用。

(2)关于牡丹花、荷花、菊花的象征意义:

牡丹,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被视为             的象征。菊花,以其                     品格赢得了美誉。

荷花,又称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并作为                           的象征。

(3)找出描写“武昌起义”这幅浮雕的动词谓语,并用一二句话说明它的表达作用;找出揭示辛亥革命意义的句子。

(4)阅读第10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来突出“渡江”这幅浮雕的雄壮景象?找出并分析。

【布置作业 】1、自学另外三篇说明文,据自己的进度完成同步训练,做活动设计(包括作文)。

2、将期中考试卷上错题在作业 本上重做一遍。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一、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 引导学生从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真正含义,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教学设想

一、 本文篇事物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 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初一学生尚未系统学过,所以略讲,只作一般性了解。

三、 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四、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在学生能力上的培养。

五、 课前预习:

1.速读课文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查字、词典,解决生字、生词。

3.按说明文的结构特征,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六、 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安排: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明确体裁、解题 复习、思考、圈画

2 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字、词、结构等) 阅读、讨论、思考

3 创设问题情境: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组织学生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朗读、讨论、思考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分析课文第2—5节重点了解这一部分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阅读、勾画、思考

2 组织学生自己分析6—10节的说明顺序;完成表格 讨论、交流、思考、自由发言

3 学习评价:你认为文题中的“人民英雄”究竟包括哪些人? 思考、自由发言

4 组织交流: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畅所欲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来做导游“向您介绍我们的**中学”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参与活动:出示中学平面图 讨论、自由发言、个别发言

第四块:课后学习与作业 :

1. 到网上去收索更多有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小组交流,把收集的资料了出一期板报。

2. 课后请收集为国捐躯的顺德烈士的事迹,并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教学目标 篇五

1、初步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2、学习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篇六

一、综合题:

1.哪组拼音没有错误?请打“√”。

a.舫(fǎng) 瞻(zhān) 矗(chù)         ( )

b.砌( 镏(liù 溯(sǜ)( )

c.幔(màn) 嵌(qiǎn) 梭(suō)     ( )

d.髻(jì) 系(jì) 卅(sà)         ( )

e.逾(yú) 堑(qiàn) 镶(xāng)        ( )

2.给黑体字注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二、填空题:

1.本文说明方法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三、分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分析几个问题。

最后来到碑身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经登上敌岸的战士,指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

①这幅浮雕刻的内容是什么?

②说出这段文章的结构特点?

2.“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边”。

①“矗立”在这句话中应如何理解?

②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问答题:

本文的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五、列表题:

1.填写下列表格:

2.将下列形声字按表格要求进行归类:

钢 张 飘 期 花 望 裳 围

左形右声 上声下形

左声右形 外声内形

上形下声 内声外形

参考答案

一 答案:

1. 从略。

2. ①shù shǔ shù ②lǜ shuài shuà

③cháo zhāo。

3.①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景仰:佩服,尊敬。

②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 巍然:形容山那么高的样子。

③矗立:高而直立。 屹立:象山一样高而稳固。 耸立:高高地直立。

④隆重:盛大庄重。敬重:恭敬尊重。

精析:

2.①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读shù;列举过错读shǔ;几、几个读shù。

②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读lǜ;带领,读shuài;大概,大略时读shuài。

③皇帝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读chán;早晨,读zhāo。

二 答案:

1.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

2.①广场→广场→石道→碑前→台阶→平台

②远—近;低—高。四周 中间 台阶 碑身 碑座。

③正面题词 背后碑文 东西两侧花纹 碑顶建筑形式

④东 南 西 北。

三 答案:

1.①雕刻的是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②先总说后分说或由整体到局部。

2.①高高地立着。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挺拔的特征。

②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精析:

1.“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是十幅浮雕中的第八幅。作者介绍十幅浮雕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谈起。后四幅因距离写作本文的时间较近,其意义人们不难了解,所以只着重介绍画面。全文在写法上,同中有异,避免了行文的呆板,这是本文的特点。

2.使用夸张的手法更突出了它的巍峨、雄伟、庄严。

四 答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既是对人民英雄丰功伟绩的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又是对全国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遗志的庄严号召。这八个大字,概括了建立这座纪念碑的重大意义,也体现了这座纪念碑的主题,具体点明了文章的中民思想。

五 答案:

1 2.从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篇七

一、给加黑的字注音:

二、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____(屹立、矗立、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南部。

2.____(愤激、愤慨、愤怒、愤懑)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3.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_____(峻险、峻峭、陡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____(茂密、茂盛、浓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4.国民党认为不能_____(逾越、跨越、穿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5.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____(坚硬、坚固、坚实)的花岗石和____(银白、雪白、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6.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____(会集、齐集、集中、集结)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7.浮雕上_____(呈现、显现、显示、展示)出抗日战争的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

三、熟读课文后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在天安门____和____遥遥相对。它的兴建时间是____。

2.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____,是用____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方向朝____、__,碑心石重_____,高____,毛主席题字是_____。

4.人民英雄纪念碑共有_____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浮雕高______,合在一起共长____。每幅浮雕里有_____英雄人物。

四、判断下列句子正误,错误的予以改正。

1.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鸦片战争。

2.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3.“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武装的斗争。

4.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

5.纪念碑的碑文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和书写的。

五、作者写此文时,带有浓重的感情,阅读下面各段,做练习。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锹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1)

“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无前。(2)

(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段中哪些词语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并解释这些词语。

六、阅读下列各段文章,按要求答题。

(一)这件工艺品,高达一尺,宽约五寸。一只昂首仰视的雄狮横卧在一块峥嵘嶙峋的岩石上。狮的后腿略微蜷曲,前腿向前伸着,张开大口,怒目圆睁,一根钢鞭似的尾巴,曲蜷在臀部。狮子的整个身子都是白色的,眼里发出微微的光;下面的岩石是青绿色的,和白色的卧狮形成鲜明清晰的对照。

1.给加黑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嶙峋②蜷曲③清晰

2.这段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先写卧狮的____,再写狮的各个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狮及岩石的_____。

3.下列词素分别属于哪种组合方式?

①昂首②雄狮③微微④鲜明⑤张开⑥身子

(二)这个地下印刷所是一九○三年在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下建立的。先由罗斯托玛乞维列出面买下这块地皮,向第比利斯市政府工务局领了营造住宅的执照,就雇工开一个地穴(一般的住宅都有地下室,盖房子先开地穴,没有什么叫人怀疑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地穴,宽五步,长十步。快开好的时候,罗斯托玛乞维列说钱不凑手,把工人辞退了,告诉他们等筹足了钱再来盖房子。这当儿,同志们就把印刷机拆开了,零零碎地运进地穴。又在地穴的一边凿一条横的隧道,凿了三米,又往下凿一条垂直隧道。隧道凿好了,就用厚木板把地穴的下半截封住,木板上铺上两米厚的泥土。这一切都做好了,罗斯托玛乞维列就另外招一批工人,在地穴上面盖地下室和两间正屋。又按着那条秘密隧道的位置,在旁边盖一间小屋,屋里开一口井。屋子盖好了,井也开好了,工人们也走了,再由同志们自己动手,在离井口十七米的 www.shubaoc.com 井壁上开一条隧道,离水面三米,跟原来凿的那条垂直的隧道沟通。──这个地下印刷所就是这么修成的。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文章这样写的好处有哪些?

2.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指出表示顺序线索的重点词句,并指出地下印刷所营造过程中的关键活动是什么?

(三)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比如太阳光或灯光,看起来似乎是白的,其实它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还包含我们看不见的红外光和紫外光。

激光的亮度非常高。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发出的光,有人形容它“比一千个太阳还亮”,而强的激光,竟比太阳亮一百亿倍以上。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2.这段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七、写作

题目: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雄伟的万里长城

(任选其一)

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将所描写景观、场面介绍清楚,注意情景交融。

字数:800字左右。

【例文】

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共和国四十二周岁 生日,是举国上下欢庆的日子。我早早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终于,我再也按捺不住我那激动的心情,在这天凌晨四时,便和妈妈顶着星星和月亮,一起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来到广场,天色灰蒙蒙的,还未放亮。但是我一眼看见旗杆旁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不少人为了观看这国庆之日的升旗仪式,特地从外地赶来,有的已在天安门广场静候一夜了。

六点钟左右,从天安门那边传来了嘹亮的军乐声,国旗班的战士们在军乐的伴奏下,分四路纵队精神抖擞地走出天安门城洞,战士们身着绿色军装,队伍整齐划一走到旗杆下。六点十分,鲜红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太阳冉冉升起。广场上成千上万的人们都肃立着瞻仰这五星红旗。有的行军礼;有的行队礼;还有的行注目礼。从人们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心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升旗仪式完毕,初升的太阳完全露出了它欢乐的笑容。这一天,它要把大地照得比往常更加亮堂,给花儿比往常还要多的温暖!

天安门广场上人如潮,花似海,鲜花组成的一个个大花坛,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不断映入眼帘,使我目不暇接,陶醉其中,妈妈说它象征着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广场中央是一个巨型花坛,一颗由几百盆一串红组成的闪闪的红星在花坛上光芒四射,五十六个彩色花环与它紧紧相连。我问妈妈这里面又有什么含义,妈妈笑着对我说:“这颗红星象征着党,五十六个花环代表各个民族,整体造型的含义是各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我听了连连点头。

在主花坛的周围有各具特色的百花园、月季园、菊花园……,它们独特的风韵和馨香扑鼻的气味给人以清新的美。另外,还有几组组字花坛,有“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社会主义好”等等,一个个明朗耀眼,振奋人心。

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花的海洋之中,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望着这一派美景,我也望到了祖国的锦绣前程!

答案:

一、1.bá buō 2.sù shù 3.xìn pàn 4.suō jùn 5.kǎi gài 6.xiào xiāo 7.yán zhān shàn 8.tú dǒu xǐ

二、1.矗立 2.愤激 3.峻峭 茂密 4.逾越 5.坚硬 洁白 6.齐集 7.显现

三、1.广场南部 天安门 一九五一年八月一日 2.三十七点九四米 一千七百块 3.北 六十吨 十四点七米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4.十块 二米 四十点六八米 二十个左右

四、1.误 应将“鸦片战争”改为“太平天国运动”。2.正 3.正4.误 应将“抗日敌后游击战”改为“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5.误 应将“毛主席亲自起草和书写的”改为“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

五、(1)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通过这段介绍,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的无限敬仰和对人民领袖的无限爱戴之情。

(2)极大愤慨:极大地气愤难平。

坚强不屈:坚定,不动摇,不妥协。

成千上万:比喻数量很多。

冲 破:向前闯,打碎障碍物。

英勇前进:非常勇敢地向前迈进。

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奋勇向前进。

六、(一)1.①lín xún 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 ②quán 弯曲身体。 ③xī 清楚。 2.形态 后腿 前腿 口 目 尾 臀部 颜色 3.①支配式 ②偏正式 ③重叠式 ④偏正式 ⑤补充式 ⑥附加式 (二)1.说明了地下印刷所的营造过程。这样写既能使文章眉目清楚,简明易懂,又能显示地下印刷所营造计划的周详缜密,从而深刻地反映了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按照时间顺序写的。重点词句是:先→快开好的时候→在一切都做好了……就→屋子盖好了,井也开好了……再……。关键活动是:雇工→自己动手→另外雇工→再自己动手。凡属一般的正常建筑都雇工进行;凡是涉及地下印刷所秘密的建筑和设施,都由革命者自己动手。(三)1.引用。 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举实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我们平常看见的太阳光和电灯光是各种颜色混合起来的光,而激光则是单纯光。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激光的亮度很高,比原子弹爆炸时的光和太阳光都亮。

七、见例文。

教学过程 篇八

一、1、初读课文,总结重点字词,写在下面。

2、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是。

于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于月日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

从地面到杯顶高米,用了块花岗石和汉白玉。周围栏杆使用的材料是。

纪念碑的碑心石重吨,高米。正面题词是,是写的;背面的碑文是(谁)起草,书写的。碑身两侧是组成的花纹。

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由组成的大花圈。碑顶是具有民族传统的。

10块汉白玉大浮雕雕在纪念碑的,从东到北共长米,高米。

按时间顺序排列各浮雕。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篇九

一、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天堑 上溯 镏金 逾越 巍峨 挑衅

a.qiàn shuò liū yú wēi pàn

b.qàn sù liú yù wěi xùn

c.qiàn shuò líu yú wéi xùn

d.qiàn sù liú yú wēi xìn

二、按拼音写汉字 。

1.zhān___仰 2.chù___立。

3.镶qiàn___ 4.重màn___。

5.diāo____刻 6.cháo___穴。

7.五sà___ 8.diàn___基。

9.qì___墙 10.周定fǎng___。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万年长存 高尚 纯洁 怀念 敬仰 丰功伟绩 民族 风格 新时代精神

1.纪念碑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象征着烈士们的( ),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 )。

2.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精神( )。

3.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组成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 )、( ),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 )。

4.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 ),又有鲜明的( )。

四、调整句子顺序,并说明这样安排的依据。

①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②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③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④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顺序:______依据:______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_____(建成、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_____(参观、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_____(直立、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

2.“巍峨”的词性是_____,在句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瞻仰”___________。

3.文中准确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特点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是按照________的空间顺序写的。

参考答案

一、d

二、1.瞻 2.矗3.嵌4.幔5.雕6.巢7.卅8.奠9.砌10.舫

三、1.丰功伟绩、怀念。

2.万年长存。

3.高尚、纯洁、敬仰。

4.民族风格、新时代精神。

四、④③①② 空间顺序

五、1.落成、瞻仰、矗立。

2.形容词 突出纪念碑的雄伟高大;恭敬地看(瞻,往上或者往前看)。

3.巍峨、雄伟、庄严。

4.打比方,形象地写出了纪念碑的高大雄伟。

5.纪念碑 由远到近

中心思想的表达。 篇十

说明文的中心与记叙文的中心的表达有所不同,它只要通过对事物或道理本身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来表现的。本文正是通过对纪念碑的特点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表达了明确的中心思想,那就是。

最新范文

八年级上美术教学计划及教案优秀7篇09-21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优秀4篇】09-19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6篇09-19

“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优秀10篇)09-19

《桥之美》人教八上优秀10篇09-1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优秀5篇)09-18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8篇】09-18

初二物理教案优秀8篇09-18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09-17

《海燕》教案设计(最新5篇)09-16

71 6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