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最新8篇

2023-12-14 09:54:31

畜牧兽医是畜牧专业(工作)和兽医专业(工作)的合称,或是一个综合了畜牧和兽医专业(工作)的专业(工作)。书包范文为您分享了畜牧专业毕业论文最新8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范文 篇一

关键词: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93-02

实验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实验教学,在畜牧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今在畜牧专业实验教学项目的设立上,未能充分涉及相关学科知识,实验内容在不同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如何统筹安排实验内容,使其既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又能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已经成为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事业的地位、作用及其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30%,新世纪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将会超过50%。

进入21世纪,社会对高等农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专业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特点不突出,等等。此外,国外兽医教育的不断发展,也给国内畜牧兽医学界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习水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招生规棋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动物疾病发生机率的加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侣动物、宠物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水平、课程设置等则相对滞后。为此,为了适应新世纪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适应生命科学、人类健康、环境生态、社会发展和对畜牧兽医事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改革也已经刻不容缓。

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1.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要求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畜禽的养殖技能,动物的防病与治病的能力和经营能力,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2.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分析国外和我国建国以来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21世纪畜牧兽医事业发展趋势及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形成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新方案。按照“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特色目标,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把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既能从事畜牧兽医业务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又能进行动物疫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兽医卫生的复合型人才。

3.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新的职能要求,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为扎实的生命科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动物疾病的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并能进行免疫预防、诊断、治疗;

(3)掌握宠物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了解畜牧科学的基础知识;

(4)了解目前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趋势,掌握有关兽医预防检疫,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基础,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对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沟通及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将该专业与全校其它专业的公共裸、畜牧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打通,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较好掌握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又具有适应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3)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设前瞻性课程。如增加小动物外科学、小动物疾病学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课程。

(4)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医学类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好的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是在医学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不是在课堂和实验室培育出来的。因此,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多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临床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能不断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基本知识的能力。

三、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方案的特点

1.创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课+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科研能力。依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用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该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公共课和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相结合,淡化专业,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设前瞻性课程。

2.强化基本理论掌握和实践环节,形成了多环节的培养认识方法

基于我校多年来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特点,形成了“基础课+基础能力+专业基础”及“实践教学+课程实习+教学基地实践+毕业实习”的多环节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体系。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一直坚持在学校动物医院、畜牧科技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并配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和创新课题的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增加直观效果和学生感性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3.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利用职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以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走校企合作之路,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是职校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整合社会资源以构建校企互动双蠃合作,实现校企联合办学是关键,互动合作平台的构建将提职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每年可定期邀请有关企业的管理专家进校,为学生进行人生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让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与多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都对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完善培养方案。

4.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生团体、竞赛、课外科研活动、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和专家给学生作报告等,帮助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举办品牌活动,如“校风与我”辩论会,“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大赛”等,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意识,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行业,缩短了适应社会的时间。

总之,畜牧兽医专业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二

(一)招生途径受限

近年来,各省市设置的中职升高职的途径不少:有中职毕业生参加统一高考,有各省市教育部门组织面向中职等毕业生的对口招生考试(三校生考试),有中专生参加高等自学考试,有院校合作“3+2”“2+3”衔接培养等。但目前各高职院校生源主体仍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导致中职毕业生升学热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前三种升学途径主要采取对口考试方式,复制普通高考等学历教育考试模式,中职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一般学习基础差,对笔试考试有一种天然畏惧感;[2]二是院校合作“3+2”“2+3”衔接培养,多数合作院校招生时限制了必须完成五年学程等要求,甚至部分“2+3”衔接里中职的“2”变为基础课2年,学生感觉约束多、学程不灵活,动力不足,尤其是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条件有限,对不灵活的长学制忧虑多。

(二)培养定位不清晰

中职和高职培养目标区分不明显。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对应“养、繁、治”三个岗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同样以“养、繁、治”三个岗位为重点,中职、高职院校制定培养目标缺乏协调统一,部分衔接办学中职阶段成为“基础课”阶段,或高职阶段高层次性体现不足,吸引力不强。(三)课程体系衔接度不够中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不衔接,必然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上的雷同、重复等现象。另对中、高职培养特点掌握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例如技能要求高、理论素养要求一般的专业课程没有开设在中职阶段;技能要求一般,理论素养要求较高的专业课没有开设在高职阶段。[3]

二、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服务于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为主旨,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重点专业为依托,利用阿勒泰地区充足的少数民族初中生源,探索与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联合举办专业“3+2”分段实施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强化专业内涵的有机衔接,搭建人才系统培养的“立交桥”,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一)改革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

畜牧兽医专业“3+2”五年制高职教育招生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负责宣传。招录学生必须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当年中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择优录取,并按要求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生办公室办理录取手续。毕业时年龄不得超过22周岁。学生实行学籍“双注册”制度。[4]新生报到后,按程序进行高职学籍预注册,并同步按现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注册及管理;学生转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时,按现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注册及管理。畜牧兽医专业“3+2”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不能转专业,不能中途转学。畜牧兽医专业“3+2”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行3学年中职和2学年高职分段制培养模式。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3+2”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工作,负责提出办学规划和专业招生计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指导、组织专业和课程建设等,会同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组织实施。前3学年教育由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负责,后2学年教育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直接升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颁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历文凭。学生在完成前3学年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课程,因特殊情况自愿放弃升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者,由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颁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文凭。

(二)基于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分段设计

中职与高职“校校”衔接培养,时间长、跨度大,如何保证衔接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层进而不重复;如何保证学生三年中职毕业可以选择升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如何保证中职阶段完成后学生具备就业能力;面对畜牧兽医类专业少数民族生源多的情况,如何衔接好培养;课题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分段设计,解决以上三个衔接中存在的首要问题。1.分清就业岗位层次课题将五年衔接畜牧兽医专业的工作岗位划分为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两类。初始岗位:兽医门诊助理兽医师、化验员;畜牧兽医部门技术指导人员、养殖场技术员;兽药厂、饲料厂营销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等。发展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一线连续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可以从初始岗位升迁到发展岗位。发展岗位包括:兽医门诊主治医师、化验师、动物医院管理;动物养殖场技术场长、场长,兽药厂或饲料厂区域经理或部门经理、公司总经理,畜牧兽医服务管理员等岗位。2.分清培养目标与规格层次课题组根据中职和高职阶段能力需求,分阶段设置培养目标与能力。中职教育阶段“3”,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畜禽养殖职业素质,掌握畜禽饲养管理、繁殖知识与技能、饲料配合技术。能够熟练运用畜禽饲养和繁殖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日常可预见性工作;在特定情况下完成较为复杂的技术难题;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高职教育阶段“2”,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动物疾病防治职业素质,掌握畜禽疾病临床诊断和防治技术,能熟练运用疾病防治知识与技术技能完成较为复杂工作;能独立处理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同时以畜禽养殖类拓展实践课程,强化养殖生产管理能力培养。3.分清职业资格要求层次在中职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中级畜禽饲养工、中级家畜繁殖工等专业资格证书之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达标;同时通过自治区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在高职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高级兽医防治员、高级动物防疫员等专业资格证书之一,学生可同时获取高职饲养工资格证书;少数民族学生取得MSK三级B证书;同时获取新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三)基于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课题根据现代畜牧业生产和中高职教育规律,在总结以往与职业中专学校联合办学“中高职一体,工学结合‘两段式’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专业按照中高职衔接,“工学交替,理论跟进,岗位教育,定向培养”的设计思路,对原有的“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构,设计了专业“两段六环节,三岗四领域”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即“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实现学生养殖基础能力、养殖综合能力、疫病防治基础能力、疫病防治综合能力四层次递进;通过在饲养、繁育、兽医三个职业岗位,养殖场、兽医站、宠物门诊、饲料厂四个领域校外实训基地生产和顶岗实践,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两段六环节,三岗四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特点:中职阶段,3年,1-6学期。第一至第三学期学生以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夯实专业基础为主要内容在校学习,参加专业基础单项技能训练;第四至第五学期学生一边学习专业课程,一边集中一定的时间在校内实训场参加生产实习,熟悉专业生产,掌握养殖基础能力;第六学期学生全部时间深入到养殖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将学生培养方向分为牛、羊、猪、鸡、马五个方向(少数民族学生牛、羊、鸡、马四个方向)和兽医、育种两大岗位,在学校和企业派出的“双导师”指导下,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入养殖企业,参加具体的畜禽饲养等一线岗位实践,掌握养殖综合能力,并获得一定的岗位工作经验。高职阶段,2年,7-10学期。第七、八学期开展动物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参加校内实训室(场)生产性见习,掌握疫病防治基础能力;第期是一个长达近半年(一个畜牧生产循环的最少时间)的大学期,学生在校外合作企业以兽医岗位为主协岗锻炼,重点在专兼职教师指导下一边完成畜禽疾病防治岗位综合技术学习,一边让学生习得技术岗位工作经验,培养疫病防治综合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在养殖岗位生产中碰到的问题,学院与企业派出“双导师”对学生开展养殖课程理论和实践指导,提升中职阶段形成的养殖综合能力。第十学期学生定向养殖场、兽医站、宠物门诊、饲料厂四个领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上岗,进行兽医、养殖、育种三大岗位顶岗锻炼,在由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班主任和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组成的“三导师”指导下独立承担技术岗位工作任务,实行绩效评价,从而完成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中高职接替,全学程五年,从素质教育到专业理论、技能学习,实现校内校外工学交替,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中高职紧密衔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实践教学不断线,职业素质养成与岗位能力稳步提升。

(四)基于专业中职与高职不同培养层次,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中高职教育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不同要求,体现贯通一体化设计理念,科学设计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完善配套的课程标准,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交叉。1.根据民汉语言学生培养需要的组合式课程针对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教育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不同要求,体现贯通一体化设计理念,科学设计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完善配套的课程标准,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交叉,并根据民汉语言学生培养需要,对专业汉语、实用英语、养马、养猪等课程采用组合式灵活设置。2.根据中高职培养环境构建的三级实践体系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培养目标,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养殖技术和防治病能力。因此,本专业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平行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第一级,随课程进行的实训课和教学实习,主要开展单项技能训练;第二级,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生产实习,主要开展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第三级,在顶岗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与预就业见习,主要开展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三级能力递进、逐步复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三级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对新疆主要家畜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进行系统训练,突出阿勒泰地区畜牧生产特点,以便达到学生毕业后可以“零距离”直接进行岗位工作的教学目标。

(五)基于生源特点构建了五年学生素质教育设计

针对“3+2”初中起点生源综合素质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大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教育。针对区域特点,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定期开展社科类、艺术类、体育类和科技类社团(协会)活动;坚持支农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奶牛、肉鸡养殖创业基地实践;此外,学生参加国家或省部级各种知识、技能和文艺、体育等竞赛中受到的表彰和奖励,或在校内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成绩突出的,经认定,给予一定学分,提前毕业。(六)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1.建立师资“三交流”机制一是师资建设方法、措施交流。两校共同开展“教师个人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共同落实“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共同开展“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共同开展“集体备课”等,并定期开展师资建设方法、措施交流,每年至少一次;二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两校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双带头人和校企骨干教师定期交流,至少保证每学期1次,通过交流共同把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共同研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交流。通过互派支教教师(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派出高水平专业教师为主,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以派出汉哈双通教师为主),共同出资组织专业和课程职教培训等措施,加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交流。2.实训条件共享本着两校优势互补,围绕中高职衔接“3+2”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共享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形成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格局。3.提升合作层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的理事长单位,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是新疆第一产业职业教育园区成员单位。依托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平台,在阿勒泰建立了新疆草原畜牧业示范培训中心——阿勒泰基地,在基地大平台上两校共同深化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进一步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

三、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1.通过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区域产业发展储备了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前,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2011年毕业生351人,2012年167人,经调研学生中希望继续开展高职学习的人数比例达80%以上。但通过“直通车”入学升学的仅1人。通过培 www.fa55.net 养模式改革实施,2013、2014年招收畜牧兽医专业“3+2”高职学生87名,拓宽人才成长途径,畅通了中职学生继续升学提升就业层次的通道,为阿勒泰地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储备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专业整体性系统化设计,为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范例通过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改革的两年多实践,课题组以畜牧兽医专业为载体,以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先后又与奇台中等职业学校、阜康中等职业学校等5所中职学校签订“校校”衔接培养协议、共同申报五年衔接专业、联合开展学生培养。覆盖中高职学校多,受益学生面广,中职和高职院校系统化设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并优势互补衔接培养的实施效果明显,为学院其它专业和其他中高职学校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了范例。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 篇三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建设对策

乡镇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高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是乡镇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为畜牧养殖者提供动物疫病检测、预防的服务,保证乡镇畜牧业能够顺利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文章就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如何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行分析。

1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保障制度,防疫工作很难落实

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制度,并且在《动物防疫法》中规定,动物疫病预防,由县级以上政府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制定计划,导致乡镇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动状态,加之乡镇工作任务繁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被其他工作任务牵绊,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术工作中,对我国乡镇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2国家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投入不足

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收支来源单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备的更新,国家也没有对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引起重视,甚至很多乡镇兽医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制约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3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较低

首先,我国大部分乡镇条件较差、交通闭塞,很多高校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投身乡镇畜牧兽医的意愿。其次,由于畜牧兽医的社会地位不高,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都是初级技术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畜牧兽医技术和素养。

2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2.1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素质

乡镇畜牧兽医站应该积极吸纳高校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并且地方政府应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惠条件,加大乡镇牧兽医的吸引力。其次,要对原有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技术和综合素质,促使其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了解国家政策、制度,推进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1]。

2.2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推进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畜牧业的发展与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各级领导应意识到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如:社会信用资金、民营资本等,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体系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更新改进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设备,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2]。

2.3建立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我国乡镇人事、财务等都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协调管理,并且侧重于农业、水利等方面的发展和建设,没有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体制。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建设发展政策,积极展开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和分析,促进管理体制和政策计划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乡镇畜牧业和兽医服务事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为畜牧养殖者提供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检测、预防的服务,促进乡镇畜牧业顺利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素质;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建立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作者:程忠权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四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实用人才,其根本职能是面向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提供实用技术服务。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七年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经历了侧重兽医、畜牧兽医并重和以动物疾病防治为主线,兼顾畜禽养殖,突出饲料兽药营销三个阶段的变化。同时我们根据调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构建教学体系过程中力求做到:(1)把培养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2)以畜牧兽医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进行教学的基础,作为设计课程和相关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依据;(3)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学完规定课程之后可以获得国家主管当局认可的在劳务市场上从业的能力和资格证书;(4)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准备,又为学生自我发展做准备、还为学生将来履行公民职责做准备。

二、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课程改革中打破“小本科”的学科型教学课程体系,建立起新的、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课程结构体系。即围绕行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尽量地保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就业需要能力而进行课程结构体系的建设。根据市场的需求,淡化兽医与畜牧专业的学科界限、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先进实用的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畜禽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和畜禽良种选育与繁殖技术。

1.压缩、重组文化基础课。本着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我们压缩了文化基础课的门类及学时数,并对相近课程进行重组。如计算机类课程去掉了“VFP程序设计”,且“计算机基础”课缩减为68学时;英语由原来的三个学期变为两个学期,数学由两个学期压缩为一个学期;化学课程缩减了一半;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把“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组为一门课。这样,学生即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可获得较多的课外学29习时间。

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调整。为加强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调整了课程结构,更新部分教学内容。我们根据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需要,将专业理论教学时数适当削减,把一些相关课程缩减合并为综合性课程,并将那些应用不多的理论课程内容大幅削减为一些章节或部分,整合到相关课程中。环境卫生课缩减为30学时;增设中兽医课;动物普通病中的产科学抽出与繁殖学、遗传育种学重组;家畜传染病学学时数缩减;动物防疫与检疫与兽医法规合并;家禽生产与猪生产合并。在教学内容上,剔除陈旧和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本专业科学发展最新动态、最新成果等内容,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通过课程的综合和整合,实现课程结构的合理化。我们对原教学计划中的家畜遗传育种学、家畜繁殖学课程开设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从行业上讲,畜禽育种技术的工作岗位相对较少,即使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生,毕业后在本行业也多数从事的是畜禽生产技术、兽医临床技术的工作,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毕业生更是如此。从教学效果上看,原计划重在讲畜禽繁殖与育种理论,但高职学生基础差,听不懂,同时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强。经过分析,我们将两门课程合并,减少了原理和理论的内容,增加操作技术内容,并加入产科学部分内容,开设“动物繁育技术”课程,使教学效果大为改善。根据近年来养殖业中畜禽普通病的发病率相对比流行病、群发病的发病率低的特点,我们对畜禽疾病防治技术方向的课程进行了重新组合。将外科病、内科病和产科病的一部分内容调整为一门“动物普通病”课程,学时数缩减为120学时。随着有机畜牧业日益受到重视,使用中草药防治动物疾病将在行业内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开设了“中兽医基础”课程,并以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兽医临床知识为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宠物养殖数量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宠物保健业人才需求增加,为此我们新开设了“宠物保健与疾病防治”课程,以适应学生择业时的需要。

3.开设选修课。为体现人文社会科学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为了达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发展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我们在保证专业理论教学课时的前提下,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如应用写作、实用口才训练、网络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等,使学生适应多种就业渠道,在更大的范围内择业。如“创新能力”课程旨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意识,使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4.减少总课时。减少总学时数,给学生留出较多的自学时间,辅导学生自己阅读课外资料,自行参加校办牧场和周围农户养殖场的生产活动等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充实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技能。

(二)教材改革与建设

根据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新教材内容,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简化理论性过强、删减学科间交叉重复的内容,增添有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内容。积极开展教材评价,在教材编排上,尽量与面向21世纪教材和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相统一,突出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特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p#分页标题#e# (一)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目的,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长期任务。为改变原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比例偏低的现象,我们压缩了理论学时,增加了实践和技能操作学时,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的合理化。目前实践教学学时数占教学总学时数已达到46%。,教学实习与专业实践由7周增至l2周,第六学期2个月的毕业实习延长为6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实行“两个结合”。一是教学与畜牧生产结合。学生的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多数安排在实习基地进行。部分学生还利用假期自发到养殖场、兽医院等单位实习,他们既学习了技术,又为实习单位做了部分工作,在提高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认可。二是生产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我们将毕业生产实习由原来的两个月增加到半年,给学生提供较长时间的与企业相互了解和双向选择的机会,使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同时缩短了学生就业后对专业岗位的不适应期,使学生能够快速胜任本职工作。在实验内容上,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制定畜禽饲养繁育、饲料生产销售、畜禽疾病防治等主要环节的实践技能操作要点,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力度;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上,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加以实施,并注意加强指导,保证质量。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拓展专业技能,向双证书或多证书方向发展,使技能培养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加强了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把实验室建设成了融教学、科研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提高实验课开出率及实验质量,增加了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和专业兴趣。二是本着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原则,有效运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目前,已建立15个符合实习要求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严把毕业实习关和毕业论文关,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高度重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这是对学生在校三年来学习成果、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察的主要环节。系部每年都成立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和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并聘请实习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习期间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查阅资料,论文题目大多与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最后,学生还需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这也是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检阅。

(四)将“双证制”纳入教学计划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范文 篇五

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更新,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人才的培养上不能只是应付就业需要,更要注重创新精神等新的素质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工学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这要求职业学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去寻求企业的帮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起培养出适用的人才。我校把办学的方向统一到了面向企业需求上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创设新的专业培养急缺的技能型人才,真正达到了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目的。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办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就业市场,积极地寻求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起实习与就业、生产和教学、学习与工作等相互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即把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和育人单位的学校密切联合到一起,这样才能真正把职业学校做到企业化、市场化,以满足时展的迫切需要。

二、如何推进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

我校综合两年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下面几个有效的推进措施。

(一)为了保障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

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当今社会的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的关系密不可分,让企业直接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办学中是推进工学结合的最佳方式,也是进行技能型、素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能够使校企之间优势互补、共享资源,达到共同发展。为了使企业参与办学助推职业教育发展,2012年我校选取畜牧兽医专业与当地的食品厂、养殖场和饲料厂等相关企业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与企业合作的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了工学结合与产学研一体化,在制度建设上切合实际制定出了《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等制度,在组织机构上专门设立了针对工学结合的专业化教育团队,学校高层每学期就工学结合问题召开专题化会议,对培训计划进行修改和制定,并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在教改政策制定上要以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为重心

对于学校来讲教学的质量就是生命。我校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会专业的知识,也要学会实际操作的技能,使培育出的人才能够应用到一线的管理、服务和生产岗位中去,以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用,达不到这一目的。如今的职业教育模式需要切实推行模块实训和案例教学等更为先进的教育方法。一是要建立贴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课程,建议组设专门的专业课程建设委员会来指导专业课程的建设,促成“盯住紧俏产业建设专业、根据专业选择适宜产业、学科和产业相互链接、岗位和专业相互链接”的科学化办学模式;二是把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作为核心内容,在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上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联合企业建立课改指导机构,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把握好“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课程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职业活动为主线”的总体思想。

(三)推行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

1.如何理解顶岗实习模式

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在学生实践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也可以借此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顶岗实习模式的具体要求

顶岗实习需要学生通过企业专家和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所负责岗位的全部工作,并据此提报顶岗实习的报告。

3.推行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成效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 篇六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落地人才

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我省首先启动了“村村大学生”计划。2003年12月2日,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黑教联「20043号文件《关于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的意见》,决定从2004年到2008年,共培养近10000村村大学生(每村至少1名),毕业后回到所在乡村为民服务。近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教委的具体部署下,经过各培养院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村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村村大学生”培养牵头学校之一,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村村大学生”培养期间,共招收四个专业350名来自省内各乡村的学生,按照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落地人才,也就是要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 、会经营、善管理、通市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采取了诸多有力措施,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和强化。本文就我院“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问题进行阐述。

一、工学结合“15+5”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背景

针对村村大学生的学制较短,生源基础总体偏低,文化水平良莠不齐,年龄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已成家立业等现实问题,我院知难而进,认真研究和探索,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村村大学生”培养能否立足龙江、面向乡村、服务“三农”,为农村畜牧生产一线培养适用、实用的落地人才,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1.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面向“三农”,培养落地人才

黑龙江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已经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2003年,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主辅换位”,2010年以后,畜牧业产值要达到农业经济70%以上。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人才支撑至关重要。据统计,全省1100个乡镇现有畜牧科技人员4384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仅占1.33%,平均每个乡镇不足0.5人。由此可见,我省乡镇畜牧行业生产第一线极其缺乏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确定“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既要立足本土,结合当前农村基层养殖业的现状,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使学生掌握常规技术外,熟悉规模化、现代化、工厂化、自动化畜牧业的生产技术。

2.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关键技术环节

畜牧兽医专业面向比较宽泛,涉及行业的养、繁、防、治、管、加、销等技术环节,涵概了畜牧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及服务体系,在有限的二年时间内,学生不可能每个技术都能做到精通,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握好特殊与一般、基础与应用、宽泛与突显的关系,增加针对性,淡化或删除繁琐、无应用意义的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根据学生的意愿,提供若干个专业方向,在实践中加以强化。

3.体验基层生产环境,强化服务意识

村村大学生毕业后均回乡工作,在校期间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达到统一和共识。通过加开必要的与农村工作相关的课程外,每学期安排5周的专业生产实践,使学生熟悉养殖一线工作场景,从事专门专业工作,练达专业技能。假期内安排2周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任务中了解农村畜牧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及改进措施,对其学习、工作大有益处。

二、工学结合“15+5”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村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行业现状和发展态势,从“村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出发,在总结和借鉴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

“15+5”意为每学期20周的教学进程中,15周为校内教学,其中包含必要的理论、课堂实习、教学实习。每学期安排5周的专业生产实践,学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专门的实践活动或顶岗实习。

在校学习期间,在教学方案的指导下,按着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练达必备的专业技能,融“教、学、做”为一体,专业能力螺旋式递进,从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应用能力逐渐上升。

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期间,实行现场技术人员导师制,学生在生产岗位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第一、二学期,学生在畜禽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防治、繁殖育种、饲料加工调制等岗位进行轮换实训;第三、四学期,根据学生的意愿,结合本乡工作特点进行定向培养和顶岗训练,达到胜任岗位工作之目的。

三、科学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村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围绕“养、繁、防、治、管、加、销”七大要素,打破原学科制教学体系框架,对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专业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体现实用、适用、应用的理念,课程内容删繁就简,及时补充行业新知识和新技术。

1.增设部分课程 结合毕业生工作场景的需要,增设农村社会学、农村发展规划、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学生熟悉农村发展的现状,把握农村发展动态,具有适应乡村工作环境能力,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献身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心尽力。

2.整合部分课程,使之与生产环节相吻合将牛羊饲养管理技术、猪饲养管理技术、鸡饲养管理技术、动物内科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动物外产科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动物传染病防制技术、动物寄生虫病防制技术等7门课整合为牛羊生产、猪生产、禽生产三门课;将解剖生理、药理、病理、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整合为兽医基础;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整合为应用化学。整合后的课程更具有岗位针对性,内容设置与生产一线关键技术和环节相融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

3.教学组织灵活多样根据畜禽生产周期,结合行业生产特点,依照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科学有序地组织教学。有些内容和课程可先讲后练,亦可先练后讲或边讲边练,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结合现场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突出重点,其它课程与之相匹配、有机穿插教学,达到时间、空间多维利用,信度、效度相统一。

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1.以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构建由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三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室与校内生产基地相结合、基地与行业企业相融合。

2.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教学始终。学生入校后即接触专业生产实际,营造专业学习氛围,达到早实践、多实践,整个学程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的目的。

3.遵循从简到繁、从专项到综合的原则,与畜禽生产周期和主要环节密切结合安排教学,通过紧密结合实际的螺旋式周期循环,使学生掌握综合专业技能。

4.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积极与省内、外行业生产企业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5.实行双证制,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认定有机融合。在毕业前,按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每名同学毕业前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都能获得高级动物疾病防治员、高级家畜饲养工、高级家禽饲养工、高级畜禽繁殖工等2个以上畜牧兽医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五、特色及效果

1.随着我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畜牧业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现在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新的经济生长点。借鉴以往的办学经验,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畜牧兽医岗位(群)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行“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体系的全新设计。

2.以适应农村发展需要及畜牧兽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与养成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3.调整课程设置,对原有学科体系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行业新知识和新技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即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由片面加强单项实习向畜牧兽医生产综合应用转化,基层畜牧业生产定位由分散型、粗放型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化。

5.根据培养模式的要求,认真编写与教学计划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村村大学生”实用教材、教学讲义,形成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料。

6.注重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每门主干专业课制作CAI课件,专业核心课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创建试题库、技能考核方案,教学资源库丰富完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合理选用专业教室、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及省内外生产企业等教学场景,融“教、学、做”为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接轨。

7.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科学,运行良好,各教学环节严谨,实施得当,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达到了预定培养目标,得到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认可。目前已有近200名畜牧兽医专业“村村大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这些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强,现场工作适应快,吃苦在前,勇挑重担。在本土畜牧业发展建设中做到了“技术能指导、生产能示范、致富能带头”,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信赖。

参考文献

[1] 杨树国 李春霞 董继学等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2006.1

[2] 李庆章 于广建 梁云福 林洪金 新农村建设适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 2007.7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 篇七

[关键词] 畜牧兽医 防疫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265-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革,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畜牧业运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兽医服务领域逐渐变小,再加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出现障碍,影响了畜牧兽医服务质量的提高。

一、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我国畜牧兽医站的综合技术水平落后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养殖不断增加,散养户逐渐减少,传统的养殖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规模养殖户面前,畜牧兽医人员受到自身服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制约,无法更好地满足规模养殖的需求。再加上规模养殖一般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我国畜牧人员的业务收入大幅度降低。另外,大部分员工来自系统内部的员工,这些员工的业务知识不牢固,无法有效满足新科学技术的需求。并且我国兽医人员很少有机会学习,监管不到位,在服务群众以及纪律性上都存在很大问题。

2.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体制转变与职能发生矛盾

上个世纪开始,我国畜牧兽医兽医站进行了全面改革,由传统的集体组织转化成为事业单位,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工作中心仍然是畜禽防疫检疫及兽医卫生工作、随着《动物防疫法》等相关制度的出台,导致我国畜牧兽医的职能与收费转变发生矛盾。

3.考核机制与观念落后

我国畜牧兽医队伍的组成比较特殊、比较复杂,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各项事务的开展过程中,部分畜牧兽医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无法摆布好关系。在畜牧兽医人员考核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经济指标方式,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无法有效调动兽医人员的服务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我国畜牧兽医工作的主要解决对策

1.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工作的现代化

首先,进一步明晰新形势下我国畜牧兽医服务队伍的具体职责,进一步解决其职责混乱的现状,进而实现服务性职能与公益性职能的分离。加强监督体系与防疫体系的建设力度,实现防疫监督工作的标准化与专业化。政府部门应该加强防疫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建立现代化的防疫监督系统,加强财政供给以及专业人员分配工作。有效解决专业职能分工不清、工作人员不足的工作现状,将我国村级防疫员工作经费落到到实处,进一步调动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加强我国牧业推广技术的建设力度,强化落实我国序幕技术的推广工作。每个乡镇应配备1-3名工作人员,承担起畜禽品种选择、引进畜牧新技术、积极深入生产一线的工作,进而全面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落实,整体提高畜牧业效益。

再次,在整体上抓好防疫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做好我国畜禽防疫任务,是有效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化我国防疫队伍的建设力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诊疗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以及防疫监督人员整体纳入到整体防疫团队中去,责任到人、分片包干。政府部门将防疫经费正式纳入预算流程,结合防疫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工作量进行下拨。将防疫经费真正用到疫苗购入、防疫器械、工作人员补贴等行动中去,促进畜禽防疫队伍的常态化与程序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畜牧兽医的服务质量。

2.积极打造专业的畜牧兽医工作队伍

从整体上强化畜牧兽医队伍的教育与管理力度,积极为畜牧兽医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加强在职工作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力度,并积极引进相关专家开展技术研讨会、座谈会,全面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彻底解决我国畜牧兽医薪资待遇问题,从多方面努力,加强政府财政补贴,更好地解决村级防疫人员的待遇问题。与此同时,积极引入高校优秀毕业生,通过完善的薪资制度与考核体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畜牧兽医团队积极注入新鲜血液,预防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加强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环境的改善,为工作人员积极营造舒适、健康的氛为。全面加强畜牧兽医团队的继续教育力度,加强科技项目的推广,并以此为手段,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加强我国畜牧兽医团队的社会监督力度,通过养殖户、广大群众的评议方式,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自律意识,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更好的做好畜牧兽医服务工作。

3.转变我国畜牧兽医人员的服务观念

通过教育、宣传与指导的方式,尽快转变我国畜牧兽医团队的服务观念,尽快从散养户的服务转向“规模化养殖为主,散养服务为辅”的服务观念。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是现阶段畜牧业发展的目标,因此,必须将我国服务观念转向规模养殖方向中来。并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从传统的被动进行技术指导、引种、销售等工作,积极转向综合为主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发挥畜牧兽医系统的人力资源优势以及设备力量,积极拓宽服务范围,加强畜牧业服务的产前、产后等综合,进一步提高我国畜牧兽医队伍的服务质量。

三、结语

本文针对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始入手分析,从加强畜牧兽医工作的现代化,积极打畜牧兽医工作队伍,转变我国畜牧兽医人员的服务观念,论述了我国畜牧兽医工作的完善对策,希望有效推动畜牧兽医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杜友敏。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报。2009(19).

[2]马光选。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的检视与反思[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9(04).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范文 篇八

关键词:畜牧兽医;农业;畜牧业;管理;技术;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接近7亿人,“三农”问题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1,2]。近些年以来,伴随农业现代化,我国畜牧业发展较快,但是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技术管理进行优化、改革以及创新,进而为畜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是从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理论知识,专业素质较差、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畜牧兽医技术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管理机制也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基层群主对于动物疫情缺乏理性认识,缺乏疫情防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相关机构存在严重的配置缺失,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相互交叉,导致技术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分工不明确,不但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而且降低了工作的效率[1,2]。

2对策

2.1提高重视程度

很多养殖户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对动物疫情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对动物疫情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下基层走访调查,深入了解地方畜牧相关的动物疫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讲,提高基层群众的养殖水平和防范意识,千万不能在疫情发生之后,再采取防范措施,到时为时已晚,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大动物疫情的宣传力度,例如每个村镇建立微信、QQ交流群,技术管理人员时常畜牧、疫情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基层群众对于动物疫情的重视程度。

2.2提升专业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打造符合现代畜牧兽医发展的人才队伍,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聘用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下基层去给技术人员和基层群众培训畜牧兽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方法,针对当地经常发生的各种动物疫病,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化人才,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给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尽可能地留住人才。

2.3完善管理体制

要想提高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效率,必须对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且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落实负责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范围,对各种工作进行划分,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然后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即:“谁出现,谁负责”[1,2]。其次,落实监督制度,如果发现有人违纪违规,必须及时进行纠正,并且追究其责任。最后,落实质量审评制度,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标准,对相应的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并且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4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已有的法律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建一套符合本地区的科学、完善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使基层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建立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应该注意三点:一是法律法规要内容全面,覆盖畜牧兽医相关的各个方面,例如从业资格的准入、检验检疫、药品管理等;二是法律法规要清晰、明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订;三是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应该包含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监管力度。

最新范文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通用10篇12-14

物业管理毕业论文优秀2篇12-14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精选8篇)12-14

体育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最新5篇)12-14

函授大专毕业论文【最新6篇】12-13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7篇12-13

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精选5篇】12-13

网站设计毕业论文精选2篇12-13

毕业论文-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人12-13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通用3篇】12-13

140 27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