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会 追悼会发言稿【7篇】

2024-01-05 11:07:26

为了对死者表示哀悼,时常需要准备一份悼词,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辞。我们应该怎么写悼词呢?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了追悼会发言稿【7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追悼会发言稿 篇一

----悼念人民警察甘在华逝世一周年

巴山无语悼英烈渝水长叹泣忠魂

2003年6月6日的棠城,开始飘起丝丝冷雨,整个大地笼罩在浓厚的悲伤气氛中。天刚蒙蒙亮,老百姓便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涌向街头,这一天,是他们送别英雄民警甘在华的日子。

不到上午8时,昌元城区已是万人空巷。数万群众肃立长街,鲜花如潮、挽幛如云,顷刻间,荣昌职中的操场变成了鲜花和泪水的海洋。一张张悲伤的面孔,一声声压抑的哭泣,人们在痛苦而安静地等待着人民的好儿子甘在华。

上午9时正,天空下起倾盆大雨,追悼大会准时开始。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朱明国将金灿灿的一等功奖章和3万元优抚金交给甘在华的家属,他紧紧握住英雄父母的手说,“老人家,请你们放心,英雄的血不会白流,犯罪分子一定会得到严惩!”

哀乐声中,市县领导与现场民警和群众一起排着肃穆的长队,依次从甘在华的遗体前缓缓走过,最后一次瞻仰甘在华的遗容。

在华啊,你关心过的老大娘扑上来,要用那颤抖不停的手最后一次抚摸你的脸;见证过你与歹徒作殊死搏斗的老大哥赶过来,要向你恭恭敬敬地鞠最后一个躬……

人们看着、哭着,哭着、看着,肝肠寸断。

此时,大雨如注,泪水,雨水,浇痛了人们的心。

在如潮的人流和纷飞的泪雨中,有着7个月身孕的小魏站在雨中泪流满面,“虽然我不认识他,但他真的是个好警察,今天就是下冰雹我也要来,我要让我肚子的孩子受受教育,以后好好做人。”

开副食品店的谢阿姨双眼红肿,那个工作一点儿不马虎、总是一脸笑容的民警走了。

菜农姜大婶放声大哭,那个笑眯眯的“保护神”、片警甘在华静静地躺下了。

瘦削的父亲甘业斌泣不成声,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个笑脸迎人的孝顺儿子牺牲了。

去年国庆刚当上新娘的张晓燕悲痛欲绝,那个发誓疼爱她一辈子的丈夫永远的去了。

前来悼念的民警们流泪了,为他们年轻的战友那么勇敢、那么壮烈。

雨依然下个不停……

雾依然不愿散去……

雨打湿了那低沉的哀乐,使音符显得更加沉重;雾裹着那难忍的悲痛,使棠城显得更加哀伤。

向烈士告别,为英雄送行。

顷刻间,追悼大会会场成了一片悲怆的海洋,多少人泪流满面,多少泣不成声,多少人抱头痛哭……

灵车缓缓地驶来,我们的英雄最后一次走过他走了千百遍的地方,走过他战斗过的地方,走过他倒下的地方。荣昌古城,万人空巷,十里大街,悲痛长河,夹道肃立的群众,黑压压的望不到边……

巴山巍巍,似乎也载不动这么多的哀思;渝水滔滔,似乎也流不尽这么多的伤悲。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歌声伴着哭声,悲痛激发壮志。

2004年5月26日,枪杀民警甘在华的元凶李寿强在重庆北碚落网,此时距离甘在华牺牲一周年还差7天,警方立下的在甘在华周年祭之前让所有疑凶归案的誓言得以实现。捷报告慰英灵,英雄终可瞑目。

追悼会发言稿 篇二

笔者从网上买到冯亦的《龙套集》,是三联书店1984年的旧版书,其中有《哭姚平》一文,丁聪配姚平肖像,文章后附姚女珠珠的《祭父文》。

《哭姚平》是1979年11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期间,冯亦代参加姚平追悼会后写下的纪念老友的文章。文章写道:“成年后我很少流泪……多半是由于历尽人世的艰辛,感情变得粗糙,便对悲欢离合,显得那么漠然。在这次姚平的追悼会上,听他女儿珠珠哽咽地念着《祭父文》,却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不能自已。”

冯亦代认识姚平是在1946年冬的上海,但在之前,他早就知道姚平的名字。对姚平的工作、人品,冯亦代是熟知的,他说,我流泪为的是悼念这位在平凡的生活里,给党做了许多许多工作,却含冤二十年,过早离开人世的朋友。

姚平年轻时进步爱国。1937年抗战爆发后,姚平参加上海文化救亡协会 “八一三歌咏队”,宣传抗日。1938年10月,姚平来到广西,先后任柳州文化界救亡协会干事、范长江创办的战时新闻社记者、欧阳予倩领导的广西省立艺术馆话剧团团员。他还在共产党的杂志《青年生活》工作,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出版、印刷、发行事宜。1941年秋成立的新中国剧社是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进步文艺团体,聚集了田汉、欧阳予倩、洪深、朱琳、杜宣等一大批文化精英,姚平时任理事和前台主任,无论票房还是演员的餐食,他都要事必躬亲,来回奔忙,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1946年抗战胜利后,姚平一家随新中国剧社回到上海。翌年4月,曾在桂林出版的杂志《人世间》,在凤子、以群的筹划下,在上海复刊。凤子是姚平的姨子,她的丈夫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沙博理;姚平受邀任编辑秘书,统管编辑一切行政事务。冯亦代担负印刷、广告等杂务工作,丁聪负责版面设计和文章插图。冯亦代回忆说,姚平担任的职务,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字,事实上是个“跑腿”的,通讯联络、财会等

工作他是坐着做,但催稿、送审、发稿、

校对、发行、收广告费等杂差,就是他

跑出来的。而姚平每月收入菲薄,虽有

老母妻儿,但是从不计较得失。1948

年冬,形势渐变,凤子和《人世间》多

数编委撤离上海,杂志却没有停办,全

靠姚平一人支撑,直到出版了最后一期

《人世间》。在凤子看来,这“实在是

难为他了”。冯亦代说:“这种无畏的

境界是我所万万不及的。追悼会悼词中

说:‘和他共同工作过的同志,都忘不了

他不求名利,不顾安危,总是默默地承

担政治压力,积极去解决困难和不辞劳

苦终日奔波的工作精神。 ’这句话决非溢

美之辞。”

新中国成立后,姚平在中国青年出

版社工作,妻子陈慧芝在全国妇联干部

学校任教。他们曾一同就读于广西省立

艺术馆,姚在戏剧系,陈在音乐系,有共

同的理想和艺术追求,1941年结婚。陈

慧芝会弹一手钢琴,闲暇时家里总会响

起悦耳的琴声。丁聪、冯亦代等人常常

登门姚家,家中充盈着艺术和快乐、智

慧和博爱的气氛。在如此环境中,他们

的子女饱受熏陶,尤其是姚珠珠,献身

舞蹈,颇有成就。

姚平一生历尽坎坷,1961年2月,去

世在京郊清河农场管理处三分场。生命

悄然消逝,姚平并没有留下什么,但就

其精神本质确实属于中国文化人。

姚平原名姚思馨,1916年出生在湖

州双林镇。姚父在镇上的新街开有一家

裁缝店,和姚母生有五个孩子;姚平排

行老二,是唯一的儿子。姚平十八岁后,

曾先后进上海美亚丝绸厂和香港大中

华印染厂当学徒、技工。抗战开始,姚平

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姚母随姚平和

小女儿姚群在北京生活。儿子命运改变

后,姚母从来没有问过下落。直到1979

年姚平事平,家里也没敢告诉她真相。

册的《死亡情况表》,内中列有姚平的名字。因为姓名相似,姚小平便记住了姚平,并对之进行调查。姚小平先后采访了和姚平曾经共事过的杜宣、朱琳、李庚、王业康和王久安等知情人,撰文问世,终于让这位不该被遗忘的人又回到人们的记忆里。

同年姚母亡故。

笔者宁愿相信,家人的刻意一定有所流露,姚母不言,折射其中华品德的坚忍、坚韧;这也是姚平终生性格,在遗传继承中默默展示。

2002年3月,一位名叫姚小平的学者在北京潘家园淘到一本1963年7月造

姚平离世,找不到遗骨。1993年春,子女在故里莫蓉箍桶行政村的直河自然村的桑田里,象征性地将父亲和祖父母安坟一起,魂兮归来有所依。

追悼会发言稿 篇三

2008年6月25日凌晨,我从朋友处得知邵华阿姨去世的消息。噩耗如晴天霹雳,击打着毫无心理准备的我。午夜的黑暗与梦魇般的悲痛围绕着我,我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我怀着悲痛万分的心情,将家里的灯光全部熄灭,点燃了一支蜡烛,但眼前的烛光仍然不能驱逐笼罩在我身边的黑暗和哀痛。我看着烛光,噙着泪,一幕幕难忘的往事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和邵华阿姨初相识是在2007年3月毛岸青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由于当时参加悼念的人员较多和现场程序时间的要求,我不能和阿姨进行长时间的交谈,只能在握手时,对陷入巨大悲痛之中的她进行简单的安慰,请她节哀顺便,保重身体。虽然这只是初次相识,而且我和阿姨也只有寥寥数语,但她在失去亲人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在悲痛之中所展现出来的镇定,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深敬佩。

此后,我一直渴望能再次看到邵华阿姨,聆听她的教诲。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满足我的心愿。那是2007年7月,我与中国京剧院著名编剧邹忆青老师(她是电视剧《西游记》的编剧之一)共同创作完成了一部取名为《家园情深》的电影剧本,主要讲述青年时代在北大的工作学习和相关历史,我们特邀邵华阿姨做总顾问。当时,为了征求她对剧本的意见,我和邹老师一同前往位于北京西山的邵阿姨家里,进门时看到的阿姨虽是面容憔悴,但仍不失精神,她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她家里,邹老师一口气把剧本《家园情深》读完,而阿姨则一边喝药,一边耐心地听完,并提出了极其宝贵的修改意见。谈论过电影剧本后,我为她朗诵了青年时期所作的《沁园春长沙》。她听过后,若有所思地说:“是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此时,她的目光凝滞而深邃,似乎已进入词的意境,回到了青年所战斗的那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时代……

当天我与阿姨有很多交谈,阿姨对我的谆谆教诲至今犹在耳边。其间,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对我这位青年后生的真诚关怀、热情鼓励和殷切期望。而同时,阿姨对我的印象也加深了。记得当时我是多么地希望能在阿姨家里多停驻一刻,再向她请教一个问题,再听她一句教诲,但考虑阿姨需要安心休养,我们也只能在听完她的修改意见之后匆匆离开。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日离开阿姨家的场景,我和邹老师向邵阿姨告别,她带着病体送别我们……

一段时间之后,湖北省的有关单位正筹划拍摄一部反映1927年大革命时期在武汉的革命斗争生活的电影,片名定为《烟雨苍茫》。他们请邵华阿姨做总监制,在扮演的演员人选等问题上征求她的意见。阿姨从培养青年后生的考虑出发,特别推荐了当时年仅24岁的我,并向相关单位出示了我的材料和相片。后来为感激阿姨对我的力荐,我向她打了电话。她殷切叮嘱我,一定要把“八七”会议前后的史料弄熟、吃透,并希望我在“神韵”方面下工夫,争取在塑造一代伟人的事业上有新的突破。有了邵阿姨的推荐,我与《烟雨苍茫》影片剧组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剧组人员对我的了解加深了,我也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当时阿姨一直躺在病床上,却始终密切关注着剧组工作的进展情况。《烟雨苍茫》的筹拍工作现在得以顺利展开,也凝聚了邵华阿姨的一份心血和关怀!对剧组而言,影片摄制尚未完成,邵华将军即已驾鹤西去,这又是多么巨大的遗憾!

回忆起这一幕幕难忘的往事,早已陷入巨大悲痛中的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给邵华阿姨的家人发送了悼词:

忽闻噩耗如惊雷,肠已断,犹疑在梦中。燃烛为前辈,空中孤月轮。对烛光,音容笑貌历历在,思思双泪流。积薪叹后生,恩情西山重。泪添黄河九曲溢,痛压三峰华岳低。荧屏伟人今犹在,先生驾鹤何时还?海上瀛州无限路,一日杰作成,何可诣仙山?

写完悼词,已是25日凌晨3点半。这个可怕的夜晚,我一宿未睡。第二天上午,我又接到六位朋友的电话,都是向我通告这一不幸消息的。雪上加霜,我的心情已沉痛到了极点。随后,我与邵阿姨家人联系,方才得知追悼会定在26日上午10点在西山阿姨家里举行。当时我正在外地,但我一定要在这个时间之前赶到阿姨家里,首先以我个人的身份悼念邵阿姨。不想火车竟晚点三个小时,好像它也无比沉痛一样。下车时已过8点,因之前我已托全国纪念馆联谊会的秘书长代订了一个花圈,并约定于9点在南长街泽园酒家见面,所以我下车即直奔约定地点。但我赶到那里时,他们已离开不久,我只能打车前往西山。没想到,的士出乎意料的快,似乎它也要快速赶往现场吊唁阿姨,我居然先于他们之前赶到西山。

在进入追悼会现场之前,我碰到了的女儿李敏、李讷,也向她们表达了我的哀思。我们同行的有联谊会秘书长黄健新和当年在、身边工作过的人员,包括的卫士周福明、吴连登和的卫士朱金顺等。

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向邵阿姨敬献了花圈,此时现场已经成为一片花的海洋。来自各个团体和个人的上千个花圈,承载着人们对邵华阿姨的深切悼念和哀思,也留驻着阿姨伟大的人格魅力。在追悼会现场,我深深地三鞠躬,实在不能表达我的哀思于万一!我握着毛新宇大哥和刘滨嫂子的手,向他们表示慰问之情。当我缓缓地走出追悼会现场之后,心却始终停留在灵堂。我回头望去,看到现场悬挂着邵华阿姨慈祥仁爱的照片,她正在望着我微笑,这更让我不能接受邵华阿姨永远离去的现实。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西山,离开了这个我和邵阿姨多次会面、多次聆听她教诲的地方。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了邵阿姨对我的关爱和鼓励,更加悲痛万分。我铭记着他的教导,决心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努力地创作,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去塑造一代伟人的历史形象,以告慰邵阿姨的在天之灵,报答她的知遇之恩。

这天夜里,硕大的雨点击打着窗户,我全然不顾,任其侵龚进来。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窗外的凉风透过窗户不时袭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再也无法安睡的我坐了起来,走到窗前,望着午夜北京的万家灯火,望着屋外街道上的车水马龙,望着阴云密布、浩瀚无际的天空……倾盆大雨继续席卷着窗外的世界,雨点滑落在我的身上,早已浸透了我单薄的睡衣,阵阵凉风迎面拂过,让我倍感冰冷。我逆着风向望去,蓦地发现,那正是北京西山所在的方向啊,那是邵华阿姨生前居住的地方,也是我数次聆听阿姨教诲的人生课堂――想起第二天早晨就要举行邵阿姨的遗体告别仪式,我的心情更加冰凉而沉重……

第二天早上,一宿未睡的我去八宝山参加了邵华阿姨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午不到8时,当我赶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时,就看到阿姨殡仪馆前已经有不少前来吊唁的群众。其中既有邵华阿姨生前的亲朋好友(我碰到的有军科院徐根初中将,原中组部老干局局长王莉等),也有冒着酷暑专程从各地赶来的普通百姓。寄托哀思的、百合花散发着淡雅的清香,摆满仪馆外的花篮、花圈和花束,早已将现场装扮成为一片白色的海洋;留言处,吊唁群众更是纷纷以手中的笔写下他们对逝者的怀念……

经过大雨的洗礼,早晨的八宝山革命公墓更显庄严与肃穆。雨后的斜阳慷慨地将它宝贵的晨曦挥洒在眼前青灰色的东礼堂和礼堂前的广场上,她似乎也在用阳光向邵华阿姨作最后的告别,用温暖安慰着眼角充满哀伤和悲痛的吊唁者。阿姨去世,山川变色,草木含悲。头上的浩浩苍穹,远处的巍巍群山,道旁的株株垂柳,与眼前这座雄伟的礼堂相映衬,一同为逝去的阿姨举行最隆重的葬礼,为她追悼默哀。此情此景,正好与的诗句“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相契合――这可能也是阿姨平日最喜欢吟诵的名句,当年作词的意境既美且壮,但此时此刻的现场,其氛围则既悲且哀。连日来未从哀痛中解脱出来的我,已无暇亦无心欣赏这既悲且壮的画面,只能再次陷入更深的悲痛、更重的哀伤。

我在安静的人群中排着长队,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接近停放着邵华阿姨遗体的东礼堂。离礼堂越来越近了,一种莫可名状的压抑和难受不断朝我袭来。眼角早已湿润,我睁开朦胧的双眼,发现泪水像昨晚的大雨一样,已经浸透了我的衣服,洒满了吊唁队伍脚下徐徐接近阿姨遗体的路――那是谁的泪,我已经辨认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时已逐渐变得火辣的太阳――它也似乎在焦急地等待着瞻仰阿姨的遗容――却无法将这些落在地上的泪滴全部蒸发,就像它不能将现场的悲痛驱除殆尽一样。是泪珠,是吊唁群众的泪水,在徐移动的队伍脚下汇合、凝聚着,铺出了一条通向阿姨灵堂的路。

我缓缓来到邵阿姨遗体面前,深深地三鞠躬。邵阿姨的遗容,仍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慈爱。但我还是可以想象到她被病魔缠绕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她与病魔斗争的坚强意志,她在病痛中仍然挺起脊梁的无限毅力,她数十年如一日为这个伟大而普通的家庭操劳打理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灵堂上方悬挂着这位慈祥仁爱的老人的遗像,正在向仰望她的人群微笑――她还是老样子。在这之前的几天,在位于西山的邵华阿姨家中,我已经参加过阿姨遗体的追悼会。那次,望着她的遗容,我已是哀伤欲绝,痛不欲生,原本以为今天再次向阿姨告别时会平静一些,但我现在真的做不到。新宇哥、刘滨嫂和所有吊唁群众脸上的愁容、眼底的哀伤,不能不让我继续延续着心理的痛苦;想起邵阿姨对我的一句句教导、一次次鼓励,以及我和她交往的一幕幕往事,更不能不让我的内心再起波澜……

大概一年前,在西山阿姨家里,我向她和新宇哥请教有关电影剧本的事宜,阿姨在为我耐心详细地作了讲解之后,深情地对新宇哥说:“新宇,光彩很年轻,才二十多岁,还是你的小兄弟……”随后,阿姨微笑着,凝视着我,眼里流露出对后生热情的鼓励和殷切的期望。此刻我才明白,阿姨不仅是我的朋友和老师,更是我永远的亲人。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阿姨当时的微笑;就像直到好多年之后,我还能记得今天灵堂上阿姨遗像里的微笑一样。

前一段时间,我们将要拍摄艺术文献摄影集《风华正茂》,讲述的是青年在北大的学习工作及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相关历史,特邀请邵阿姨做编委会的主任。当时我已将提案和编辑初稿交与阿姨,后来阿姨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复说:“(邵)部长现在身体不好,恐怕没精力看了,她让我谢谢你们……”在这之前,我已得到阿姨身体不太好的消息,当时听到回复,我更加担心,心里一直在默默地祝福她健康平安。万万没有想到之后仅仅一个多星期,我就听到了阿姨病逝的消息,如晴天霹雳……

当我两次排队瞻仰阿姨的遗容,心里却一次比一次痛苦,但我仍不愿离去。去年我在这里为毛岸青同志送行,今年邵华阿姨也走了,一个个沉痛的不幸现实,击打着我,我守候着。当看到一辆大车驶向阿姨的殡仪馆时,我几乎要瘫痪了,泪如泉涌,不知是什么莫名地堵塞了我的咽喉,我的心在呼喊:阿姨,阿姨,阿姨……

邵阿姨再也听不到我的呼唤,她已驾鹤西去!

追悼会发言稿 篇四

回顾母亲的一生,是勤劳朴实、善良热情、仁义至重的一生。在母亲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她尝尽了生活的甘苦。但母亲不论是在哪种情况下,她都以自己的美德孝顺老人,关爱亲朋,善待邻里,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追悼会的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追悼会的致辞120_年2月26日(星期一)傍晚六点五十五分,在青浦中山医院我们母亲因脑溢血突发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母亲生于1937年11月5日,享年80周岁。今天,我们全家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亲爱的母亲!

我们的母亲是一位性格坚强的女性,她从很小就自强自立,尝尽了生活的甘苦。在抗日战争时期,出身在青浦重固农村顾家,排行老九,顾家人现在还是叫她九妹,因家庭贫寒,从小就被送镇上周家生活,倍受周家关爱成长。与父亲相知相恋相爱,成家后相夫教子,陪伴终身,不离不弃。母亲一生生活简朴,勤俭持家,对自己苛求省吃俭用,但对于子女却无私奉献。虽然身体弱小,但是却坚定伸张出翅膀庇护着我们,哪怕三个儿子已都已年近6甲,孙辈也都参加工作开始自立生活,重孙辈的孩子也开始相继来到了这个世界。

我们母亲一生跟大多数中国妇女一样,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是在我们的眼里是伟大的,富有强大力量的。在多次闲聊中,我记得母亲说过在期间,父亲被打成_分子,被游街批斗。母亲怀中抱着一个幼小的我,手牵着两个哥哥,一头扎进游行队伍,坚定地陪伴我父亲身边。在半夜,砖头破窗而入,重重地砸在了床头,倍感恐惧,是妈妈您把我们围抱在您的怀里。妈妈呀,您含辛茹苦抚养我们3兄弟长大成人,还关心照顾了孙辈们,您把母爱都无私的奉献给了我们大家,为我们创建了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环境,且从不对我们提出任何的要求和回报。

母亲您在无微不至关心我们的生活的同时,对我们也严格要求。您经常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是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了勤俭与诚实。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有一点成绩,就一定能看见你宽慰的笑容。一旦我们遇到挫折打击,总能感受到您的关怀和安慰鼓励。

母亲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因此得到了周边邻居的信任。记忆中,母亲从未与人计较争吵。您一生克己复礼,但不轻易向艰难困苦低头。

母亲,如今您走了,走的那么突然,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报答您;您虽然走了,却带不走我们无尽的思念,您把良好的品质,坚韧的性格和无私的母爱留给了我们,这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

母亲,您勤劳、善良,劳碌操劳地走过了一生,您真的太幸苦了,我们深深地希望您抛开尘世间的所有病痛和磨难,自由地奔向天堂。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声声把您呼唤,从此我们再也听不到你的应答声。您走得这么匆忙,还没享尽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就撒手而去,这叫做儿女的怎么不心碎肠断,无限悲痛!母亲,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悼念您,今后,我们也会经常聚在一起去看您。现在您虽然走了,但是,您的音容笑貌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当我们回忆那些和您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的时候,相信您也会含笑九泉的。母亲,您一路走好!愿您在另外一个世界幸福安康。下辈子,我们还想做你的儿女。

追悼会的致辞2各位来宾,各位亲朋:

年月日,漫天飞雪,冰天冻地,疼我们爱我们的父亲——郝天元在与病魔抗争了几日之后,离开了他无限眷恋的土地,离开了挚爱他的亲人,平静且安详地走了。生离死别,物是人非,全家人痛彻心扉,心如刀绞。

父亲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是永远进取的一生,他为人勤恳,朴实无华,他追求真理,勤奋好学;他志存高远,为人真直;他生活节俭,宽厚待人;他一生坎坷,历尽劫难,既是在“期间,他仍然矢志不渝,孜孜以求;他毕生致力于医学事业,多次获得各种奖励;他的学生有的已经成为各科室的栋梁。多少次奔波忙碌,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掩卷沉思,他用自己一颗火热的心为病患者驱魔解患,即使在病魔缠身,视力极差时也手拿放大镜孜孜不倦的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诺言。

丧事期间承蒙局领导,院领导,同事及社会各界人士和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向前来吊唁和参加追悼会的所有亲朋表示衷心的感谢。

千言万语道不尽亲重如山,千呼万唤哭不会父亲英灵回归。如今的我们,多想给您再端一碗饭,想陪您再多说一会话;想和您再说说工作中的事;想再向您请教一回医学知识时都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怎不让人类如滂沱,痛断肝肠。

往事如昨,历历在目,音容宛在,精神永存。父亲是我们做人的楷模,父亲是我们的榜样。父亲您放心吧,我们会孝敬好母亲,培育好后代,努力工作,清白做人,让您能含笑九泉!

大雪纷飞,苍天也知我们无限的哀思,哀乐声声,寄托着我们永远的怀念!

父亲大人,安息吧!

慈爱的父亲,一路走好!

追悼会的致辞3各位来宾、亲朋好友,大家好!

感谢大家来参加_x老人的告别仪式!

_年7月6日7时25分,这是个悲伤的时刻,有一位慈祥而坚强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她的亲人和朋友们,走完了平凡而又坎坷的人生,享年62岁。

让我们沉痛悼念刘最荣老人。

老人生于1946年6月28日,祖籍山西省繁峙县,因家境贫寒,少年丧父,锻炼了她坚韧的性格。成家后因为爱人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凭着坚强的毅力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带领儿女们春耕秋收,勤劳治家。在儿女们的眼中,母亲俨然是一棵参天大树,树荫下没有分,没有雨,只有温暖和爱。家庭住址的每一次变迁都伴随着家境的一次次好转,直到去年全家在上海定居,儿女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园,这也了却了老人多年的夙愿。因为常年的操劳病痛时常伴随着老人,_年最终被确诊为脑萎缩,老人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并积极配合治疗,但情况不是很好,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_年6月26日不幸再次降临到老人的身上,老人因感冒发烧引起肺炎反复高烧不退并引发浓毒症等住进医院,经医院多方努力最终救治无效,于7月6日辞世。

老人的一生是勤劳简朴的一生,不为自己只为他人着想,以坚强的毅力迈过了人生的沟沟坎坎。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她的家人。

让我们以真诚的心为她老人家送行,让她顺顺利利地走完通往天国的阶梯。一路好走!

让我们记住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将永远活我们的心中!

追悼会的致辞4首先,谨让我代表我的母亲,代表我的兄弟姐妹,代表我们全家,向今天参加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向我的父亲作最后的告别。

在_年12月13日九时32分,父亲离我们而去了,享年92岁,父亲的不幸辞世,带给我们深深的怀念。父亲原瑞安四中教师。作为女儿,我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去总结父亲的一生,因为他不仅是我慈爱的父亲,也是教育系统的元老,他曾用自己辛勤的耕耘,改变了许多人一生的命运。父亲的人生准则是“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而这恰恰是他一生的写照。在他长达4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真是桃李满天下!父亲的一生,是勤恳踏实、严谨治学的一生;父亲的一生,是稳健坦诚、无私奉献的一生;父亲的一生,同时也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光彩四射的一生。无论对于事业还是对于家庭,父亲总是把自己看得很轻。他不仅是学生们的好老师,同时也是儿孙们最慈爱的好长辈。他不但抚养我们成长,而且秉承了良好的家风,言传身教,培养我们成人,我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骄傲,同时为失去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万分悲痛。

现在,敬爱的父亲永远地走了,我们再也无法亲耳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再也无法亲眼面对他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缅怀敬爱的父亲,怎能不感到极度的哀痛和绵绵的思念?!父亲,您就放心的走吧,我们自当竭尽全力孝顺好健在的母亲,让她老人家的晚年更加幸福、身体更加安康;我们自当牢记父亲的遗训,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像他那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自当继承父亲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良品德,一定会善待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把他们培养成出色的人才,像您所希望的那样,一定不让您失望。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您在天之灵的最大告慰!并以此来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回报社会,回报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和各位亲朋好友。

忆往事,历历在目,悼亲人,倍觉思念……敬爱的父亲,今天,您最疼爱的儿孙们来送您了,您的生前好友们都来送您了。你知道吗?此时此刻,我们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诗为您送行: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亲爱的父亲,您安息吧!

最后,我代表我的母亲和家人,再次向出席告别仪式的各位领导、同事、学生以及所有的亲朋好友,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追悼会的致辞5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朋好友:

“惊雷狂风从天作,千树万木泪眼低”。公元二零一零年二月五日上午十时十五分,我的爱妻朱燕青走完了她极其短暂的一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从此与我们人尘永隔。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告别仪式,寄托我们无限的哀思。

首先,谨让我代表我们全家,向今天参加我妻子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向我妻子作最后的告别。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朱燕青病情的深切关心,对我们全家那么多真诚的关怀和无私帮助,让我们有信心和力量与病魔作斗争,感谢你们给予我们伤痛和低落的心境注入了缕缕阳光。

回首十四年前,我和朱燕青在岳麓山下相遇、相知、相爱,最终牵手进入婚姻的殿堂,并生下可爱的儿子龙珠。我们曾许下诺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后,我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正当我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生活的时候,苍天给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于_年5月让无情的病魔悄悄地降临到你的头上。在你工作单位上海锅炉厂领导和同事以及亲朋好友的关心和帮助下,你幸运地逃过了这一劫。然而,好景不长,_年4月病魔再次降临,这一次,你没能那么幸运,在上海锅炉厂和我工作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领导和同事以及那么多亲朋好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竭尽全力,但你最终未能摆脱疾病的魔掌,在这个本应是人生最灿烂的年华里匆匆而去,这是何等的令人惋惜,这是何等的哀悼者和悲痛者!最让我感动的是在生病期间,你一直是那么乐观,始终以顽强的意志想方设法与病魔抗争,甚至是在生命最后的几天里,也一直渴望能战胜病魔。我知道这是因为你那么热爱生活,那么舍不得离开我们,那么地眷念这个家,那么的不希望辜负这么多领导、同事、亲朋和好友的关爱和帮助,因为你还有那么多的梦想没有实现,因为还有我们曾经许下的诺言没有实现!你那战胜病魔的顽强意志让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些年来,你以柔弱的双肩承担了家庭大部分的责任,让我能顺利地完成在交大的硕博连读学业,让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我知道你在我身上倾注了无限的奉献和寄托,我深深地感谢你为我所付出的一切,我深深地感谢你对我的爱。我一直内疚的是这些年来我对你的照顾不够,这将是我一生的痛。这些天来,我的心一直在哭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充满泪水,因为我爱你爱得那样深沉。此时此刻,我借用曹植的《慰子赋》来表达我的心情:“入室空而独依,对床尾而切叹。痛人亡而物在,心何忍而复观?日晼晚而既没,月代照而舒光,仰列星以至晨,方沽露而含霜。为逝者之日远,怆伤心而绝肠。”

亲爱的,你安心地走吧,我会化悲痛为力量,竭尽全力照料好老母亲,让她能安度晚年;我也会尽最大的力量,将儿子抚养成人,让他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让他感激你的养育之恩,让他继承你身上优良的品质;我自己也会更加热爱生活,勤恳工作,踏实做人,长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那么多曾经关心过和正在关心着我们的人。我知道,在另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里,您会一直注视我们、陪伴我们、影响我们、祝福我们,我们也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一定会让你的灵魂宁静、安详!

亲爱的,今天,朝夕相守的夫君来送你了,你最疼爱的儿子来送你了,你放心不下的老母亲来送你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公公婆婆及兄弟来送你了,你的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们都来送你了。你知道吗?此时此刻,我们用泰戈尔的一句诗为你送行: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落叶之静美。愿你一路走好!愿你安息!

最后,我代表我的家人,再次向出席告别仪式的各位领导、来宾以及所有的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追悼会发言稿 篇五

关键词: 纳兰词 王次回 性灵品格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有《侧帽词》、《饮水词》,刊有《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文赋、诗词、杂识等。另编有《通志堂经解》、《今词初集》等。纳兰性德之所以能在词史取得“清词大家”的地位及深受后世词评家和读者青睐,与其吸收历代词家优长和着意创新的态度密不可分。后代评论家对纳兰词接受“花间”、李煜、晏几道等风格的影响已有诸多论述,然对于在纳兰词中多有显露且意义重大的明末诗人王次回却鲜有论及。以下将就纳兰性德对王诗的推重藉以探讨其“舒写性灵”的词作风格。

一、从引用方式看王次回《疑雨集》对纳兰词的影响

《疑雨集》的作者是明末词人王次回(1593―1642),名彦泓,以字行,明末江苏金坛人。一生落拓,流离多舛,博学好古,善作艳情诗,有《疑雨集》存世。其“以香奁体盛传吴下”,“见者沁入肝脾,其里习俗为之一变”,成为继李商隐、韩之后艳体诗的集大成者。

明代王氏是金坛望族。王次回祖上十分显赫,王臬、王樵、王肯堂祖孙三代进士皆为博学鸿儒,在仕途政绩方面也有显著成绩和名望。王次回的祖父王启疆,是王樵的长子,王肯堂的长兄,曾任平湖训导、漳州教授,后升涉县知县。其父王锟,字伯|,曾任福建南安知县。王次回娶妻贺氏,生有一女王朗,是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王次回可谓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但到他这一代,家道已逐渐衰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父王锟在任时因秉公执法,触动权贵,“为科道纠拾,坐藏至万余金”,“遂摭他事”而“其家竟用是毁”。到王次回,已经要为偿还债务而四处奔波。

王次回诗作多存于《疑雨集》中,共4卷,包括诗861首,残诗2篇,词2首。就其诗歌创作的特色,概而言之有以下两点:重“情”和尚“狂”。

王次回在诗歌中对“情”不作遮拦,每每有大胆的坦露。这主要体现在他的艳体诗和悼亡诗中:《题赠陈元亮别业》诗曰“自是幽怀清比玉,《闲情》一赋不为瑕。”对文学史上关于陶潜《闲情赋》的争论给出自己的见解,进以反驳萧统“白璧微瑕,唯在《闲情》一赋”的保守观点。在《残岁即事》、《即事》、《个人》等诗中屡有诸如“觅个柔乡寄此生”、“逢新偏忆旧缠绵”等坦露心扉的诗句。其中也有《效元相体》、《赠所欢》等诸多艳体篇目。同时,集中悼亡之作也颇多,其中有妻子长期卧病在床的痛苦写照,亦有妻子病逝后的追忆。如《悲遣十三章》、《死别》、《遗恨》等作,情感缠绵深挚,有悲亦有悔。在学习继承前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的基础上,又多有创新之处。

“狂”是王次回的生活常态,他曾与友人结集诗社名“未狂社”,其狂狷性格在诗作中有更为明显的反映。据统计,“狂”字在《疑雨集》中共出现74次,如“自笑猖狂浪得名,吟笺犹未破新正”(《试笔》)、“生成骨相多愁料,非为狂名故效颦”(《感咏》)、“狂歌烂醉更阑后,此意谁人识苦辛”(《独酌有怀》)、“几夜猖狂别恨侵,踏歌相送最情深”、“应恨狂朋漂泊去,明朝问谁拾钗游”(《丁卯首春,余辞家薄游。端己首唱骊歌,情词凄宕,征途吟讽,依韵和之,并寄呈|仲,以志同叹》)、“狂心难按是今年,花市湖堤早著鞭”(《未狂社诸君效剑南体》)、“更有一般同病在,狂名随处惹波澜”(《独居有怀端己|仲》)、“有才轻艳真为累,作计疏狂不近名”(《小试失意自遣》)等等。

其实王次回的“狂”并非一味无拘束的狂狷,而是更多地带有类似阮籍那种“佯狂”的成分。其《独酌有怀》有句云:“每夕杯觞求好梦,半生词赋属伤神。狂歌烂醉更阑后,此意谁人识苦辛”。此中便透露出“狂”的无奈与辛酸。若将此诗与李白的《对月独酌》相比,则能明显看出诗人都有一种寂寞的心情在里面,但李白尚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乐观情怀与浪漫气质,而他只能在狂歌烂醉后逐渐清醒的寂静深夜,感到知己难遇,无人能解隐藏在这狂放言行之中的苦辣酸辛。只得渴望醉酒后能有好梦,梦醒后藉作诗填词聊以,个中辛酸滋味唯有自知。

再如《半塘遇邑人庄敛之,同游虎丘山后,方舟抵锡山,获汲而归》,诗曰:“几拍歌声在半塘,感君同载不嫌狂。里中可语人偏少,世上无情事却忙。树石那知山后好,茶泉端爱雨前香。惠施欣与庄生对,不觉无言送日长。”此作表现出诗人对同行而不嫌他轻狂的庄敛之心怀感激,颔联后自注“予里中人百许,聚吴阊而登山者仅一二”。这反映出在当时的大多数人眼中作者是很不合时宜的“异类”,志同道合者是何等少之又少!王次回疏于常人、不为一般人所理解的作为以及他那狂狷不羁的个性,非常契合晚明的文人心态。而其诗歌与晚明尊崇自我、反对既定社会规则束缚的“童心”、“性灵”思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王诗中也时有对“苦辛”之感的流露、对境遇窘困的慨叹。这与其家道中落、抑郁不得志而潦倒半生有直接关系。侯文灿《疑雨集序》说:“次回先生穷年力学,屡困场屋。断瑶琴,折玉兰。坎坷潦倒,实有屈子之哀,江淹之恨,步兵之失路无聊,与杜少陵无家垂老之忧伤憔悴。而特托之于儿女丁宁,闺门婉恋,以写其胸中之幽怨,不得概以红粉青楼、裁云镂月之句目之也。”故集中有不少题为《自悼》、《强欢》、《鳏绪三十二韵》的作品,这多是类似阮籍“穷途而哭”式的“佯狂”,既是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这种不满无能为力的逃避,也是诗人对人生悲剧性的体认。

在诗歌理论方面,王次回虽然没有专著论述,但在诗中间涉一二。如《试笔》诗云:“诗家窠臼宜翻洗,人日慵拈薛道衡。”可见他在诗歌创作时十分注重创新,要做到不落前人窠臼。《无题诗四首》其三云:“从来不作多情调,羞读关雎第四声。”强调不为煽情而写情,所有笔下文字都是心中真情之流露。

阅读纳兰词,我们会发现其对《疑雨集》有多次引用。《饮水词笺》(李勖笺)是纳兰词的第一个笺注本和校本,所收三百余首词中提及王诗的地方有72处之多,虽不免有牵强处,但亦能从中看出纳兰词受王次回影响之大。此后在较权威的纳兰词注本《纳兰词笺注》(张草纫笺注)和《饮水词笺校》(赵秀亭、冯统一合著)中提到纳兰词对王次回诗句引用之处都有30余次之多。

第一,纳兰词常引用《疑雨集》中的诗句,而反用其意。如《青衫湿・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是一首悼亡词,词中表现出作者对亡妻卢氏的深深怀念与痴情。其中“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句化自王次回《予怀》其二“也知此后风情减,只悔从前领略粗”句。王诗借明妃王昭君、魏文帝之甄妃的典故,叹息相会无年。两部作品中都透露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无奈与忧伤,但纳兰在词中反用其意,将王诗中情思渐消转为情意绵绵而不绝,更显真挚。

另外,《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化自王诗《湘灵》“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不辨花丛那辨香”化自王诗《和笑仪看灯》“不辨花丛却辨香”,都是反用诗意的显例。

第二,纳兰词在引用《疑雨集》诗句的同时,亦借用、移接其诗境。如《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词,抒写别后相思之情。上片追忆恋情,下片写今日之思,通过上下片情景的对比,突出相思之苦。其中“五字诗中目乍成”全句引用王次回《有赠》“矜严时已逗风情,五字诗中目乍成”句。王诗写诗人对女子一见钟情,并与其偷偷来往的情形。“尽教残福折书生”句化自王次回《梦游》诗其四“相对只消香共茗,半宵残福折书生”。王诗写主人公盼恋人连夜不来的相思苦闷。

《浣溪沙》(容易浓香近画屏)词,写与恋人初逢的场面。先是环境铺垫与渲染,进而写到初见之情景,下片主要写初逢后心绪慌乱的情绪,以明月作结,情形如画,生动传神。其中“风波狭路倍怜卿”句化自王次回《代所思别后》“风波狭路惊团扇,风月空庭泣浣衣”句。王诗以与作者交好的歌女阿姚的口吻写别后相思;“未接语言犹怅望”化自王诗《和端己韵》“未接语言当面笑,暂同行坐夙生缘”,抒写女子情愫的吐露。“才通商略已懵腾”化自王氏《赋得别梦依依到谢家》其一“今日眼波微动处,半通商略半矜持”,诗写曾让自己魂牵梦萦的女子终得相见时既欣喜又略带矜持的心态。

再如纳兰《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词写别后相思,上阕“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t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①化自王诗《寒词》之一:“从来国色玉光寒,昼视常疑月下看。况复此宵兼雪月,白衣裳凭赤阑干。”此诗写男女冬季情事。其意境略似,虽几乎全句引用,但相比王次回眼中月色雪影中的“国色玉光”,纳兰此词整体更显平淡语浅、流美深婉。

另外,《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但是有情皆满愿”套用王诗《和于氏诸子秋词》“但是有情皆满愿,妙莲花说不荒唐”;《金缕曲》(未得长无谓)“但有玉人常照眼”套用王诗《梦游》“但有玉人常照眼”;《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一片幽情冷处浓”化自王诗《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日幽香冷处浓”;《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玉钗敲竹信茫茫”化用王诗《即事》“玉钗敲竹立旁皇,孤负楼心几夜凉”;《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中“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化用王诗《骊歌二叠》“和暖和香上马鞍”;《百字令》(人生能几)中“刚是尊前同一笑”化自王诗《续游十二首》“又到尊前一笑同”;《浪淘沙》(红影湿幽窗)中“曾是向他里,瞥遇回廊”化自王诗《瞥见》“别来清减转多姿,花影长廊瞥见时”;《凤凰台上忆吹箫・守岁》中“如今但、一编消夜,冷暖谁知”化自王诗《灯夕悼感》“一编枯坐到三更”等等。

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遣词造句甚至词风方面,《疑雨集》对纳兰词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性德对《疑雨集》有很高的熟稔度,不论其套用、化用,还是正用、反用,都能做到不留痕迹、如同己出。这一方面体现出纳兰性德自身文学修养和写作手法之高,但更重要的是显露出纳兰对王次回诗歌写作倾向的认同以及二人在创作理念上的不谋而合――纯写内心、独抒性灵。从题材上看,纳兰性德的借鉴引用集中在《疑雨集》中的相思、爱情以及悼亡之作。

二、王次回《疑雨集》对纳兰词风的影响

考察《疑雨集》对纳兰词深层次的影响,则是两者在风格上的趋同性,即“性灵”风格的展现。这与其二人深受晚明以来文学风气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明前期,前后七子以程朱理学为本践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但从明嘉靖后期开始,王守仁的心学逐步突破礼教的藩篱,摆脱理学束缚,主张“心外无物”,强调心内求理,“致良知”。后李贽进一步将其发展为更具反叛色彩的“童心说”,猛烈抨击儒家说教、理学正统,鲜明地要求维护“人欲”,意在撕毁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面具,可谓振聋发聩。后焦f在诗歌上推崇“性灵”,在《雅娱阁集序》中提出“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与李贽所言之“童心”一脉相承。戏曲大家汤显祖,则以自己的戏曲创作实践提出“情真”说,他强调无论诗文还是戏曲小说的创作,都重在一“情”字。而明末公安派亦强调文学要抒写性灵,表现真情,反对一味模拟。袁宏道在《序小修诗》中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对明末及清代的文学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考察晚明的社会风气,也与这种“性灵”思想密不可分。明末程朱理学失去了其学术思想上的统治地位,文人更多地去追求自身个性的伸展与狂狷性情的外露。张翰在《松窗梦语》中总结当时社会风气说“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则都是对个性解放的肯定,人的本身欲求的展现:从世情小说《金瓶梅》、白话短篇“三言”、“二拍”到戏曲《牡丹亭》,再到颇具文人雅致、生活情趣以张岱等人为代表的晚明小品文,无不强烈地显示一种酷爱声色、尚“真情”崇“性灵”的趋向。纳兰性德接受了自晚明以来文学风气,并选取王次回的《疑雨集》作为学习对象,最终形成“性灵”之风格。

除此之外,纳兰性德不囿于学习一时一人。在《原诗》中他对当时诗坛盲目尊唐尊宋风气以及由此导致的“万户同声,千车一辙”的现象提出批评,而倡导杜甫“转益多师”的诗歌创作。纳兰词中小调最工,既有唐五代《花间词》的传统,又宗北宋晏氏词风;而长调则广泛学习周邦彦、秦观、辛弃疾诸家。

相比于王次回,纳兰性德有自己明确的词学主张。他选录《今词初集》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舒写性灵”。在《渌水亭宴集诗序》中,他提出“无取铺张学海,所期抒写性情”的观点。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谓之性。亦须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才学之用于诗者,如是而已。”②对一味模仿、逞才逞学的作诗作文倾向一再提出批评。《填词》诗则针对词“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的说法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对韩、屈原、杜甫诗歌创作的对比得出词并非是只写欢娱,没有比兴的结论。他反复强调,文章是为抒发真情而作。

明确的理论主张,使得纳兰性德选择了王次回作为他的学习和借鉴对象。反过来,王次回的《疑雨集》又对纳兰词“性灵”风格的最终形成起到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而他词中自始至终所展现的灵动与真情,是打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原因所在。

注释:

①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修订本).中华书局,2010:38.

②纳兰性德。通志堂集(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6.

参考文献:

[1]吴承学,李光摩编。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晚明文学思潮研究[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崔海正主编,朱惠国、刘明玉著。中国历代词研究史稿:明清词研究史稿[M].山东:齐鲁书社,2007.

[3]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邱将宁著。明清江南消费文化与文体演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5]严迪昌著。清词史[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6]耿传友。王次回: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重要诗人[J].中国韵文学刊,2006,3.

[7]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8]纳兰性德著,张草纫笺注。纳兰词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9]吕慧娟、刘波、卢达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五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追悼会发言稿 篇六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你潇洒的身影和深情的笑容,有你顾盼的目光和关切的问候,但上天无情、你还是让我们感受到这突然间天人两隔、思念无涯的悲伤!我们只能祝福你:你在通往天堂的路上、请一路走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悼会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

追悼会发言稿1各位亲友:

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我们的至亲好友周和云。

7月25日,和云匆匆地离开了我们,去和蓝天白云相伴, 去和青山绿水为邻,英年早逝的残酷事实,令所有的亲朋好友为之扼腕叹息,无比悲痛。

和云啊,在你短暂的50年生命中,你是孝顺父母的好儿郎,是心痛妻子的好丈夫,是关爱儿子的好父亲,是教书育人的好老师,是老师们德高望重的好领导,是我们真诚以待的好朋友!

回首往事,三十年前结下的情谊历历在目。作为学习委员,你学习上刻苦认真,生活上艰苦朴素,友情上诚实热情。岳阳师范四楼的那间教室,似乎还闪动着你孜孜不倦求学的身影;502寝室里,还回荡着你爽朗的笑声;校园操场上,留下了你课余漫步的足迹;亲手栽下的青松,记录了你成长的历程。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对你充满了怀念,让我们从不后悔有你这样的朋友!金鹗山可以作证,洞庭湖可以作证,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可以作证,我们之间的感情真的很深,很深。你怎么能舍得就这样离开我们啊,和云!今天,葆春大哥带着我们20多位同学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你送行,你看见了吗?

和云,你这一生很坎坷,特别是饱受病痛折磨的八年里,你靠着对生活的热爱,靠着对家庭的责任,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从不屈服,身心的苦,你从不向朋友们诉说。其实,我知道,我们之间还有好多知心的话没说够啊!可是,你就这么匆匆去了,留给我们的,只剩下无尽的悲伤和思念,还有太多的遗憾与牵挂。

酷暑炎天倾盆雨,苍天洒泪悼和云。和云,你走了,但与你相濡以沫近三十年的妻子,一定会一如既往地维系和睦的家庭;你风华正茂的儿子,一定会坚定地完成你未竟的教育事业;我们——你情同手足的学友,一定会以世间难得的真情继续关照你的妻儿。

如果真的有天堂,我相信,真诚、善良的和云一定到了那个无忧无虑、无烦无恼的地方。

一路走好,和云!

追悼会发言稿2我校德高望重的殷雪梅老师,为了保护六、七位小学生的生命,不幸被汽车撞成重伤,于x年4月5日凌晨1时,终因抢救无效,离我们而去。我校师生闻悉消息后,所有的老师脑中顿时一片空白,所有的师生心都为之一沉:先是用质疑的眼神对视着,因为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一现实,谁也不相信那么慈祥,那么善良,那么平易近人的殷雪梅老师会在一夜之间离我们而去。而当这一消息得到确认后,大家的眉紧锁着,大家的心绞痛着,女教师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掩面而泣,有的无声落泪;男教师也忍不住悲伤,有的泪水直流,有的热泪盈眶,有的眼圈发红;二(1)班的学生更是个个号啕大哭,其他班级的学生,有的失声痛哭,有的哽咽抽泣,有的则在不住地用手抹泪……整个校园成了泪的海洋,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失去敬爱的殷雪梅老师的巨痛之中。

最令人敬佩的是,我们的殷雪梅老师面对生死,连选择的时间都没有,只是出于她师爱的本能,用她宽广的胸怀、浓浓的师爱,在刹那间,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毛泽东曾为英雄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我们要对敬爱的殷雪梅老师说“你‘生得平凡,死得伟大’”。作为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你用平凡的业绩,塑造了教师的光辉形象;你用爱的乐章,谱写了壮美的人生诗篇;在最后关键的时刻,更是用师爱,延续了生命。你用默默的奉献,奏响了生命的凯歌;你用壮美的师魂,构建了不朽的丰碑!这丰碑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心中;这丰碑,将永远铭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

面对英雄殷雪梅的事迹,我们城南小学的全体师生,心情是沉痛的,内心是悲伤的,而沉痛与悲伤之余,我们又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我们为有这样舍己救人的老师而自豪,为有这样见义勇为的英雄而骄傲。我们全校教师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化悲痛为力量,向殷老师学习,用自己浓浓的师爱、满腔的热情、踏实的作风,继承殷老师的遗愿,勤奋地工作,用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业绩,安慰敬爱的殷雪梅老师的在天之灵。我们也相信,全校学生也会加倍努力,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殷老师给予他们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九泉之下的殷老师证明,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她的学生将来会和她一样的出色。

最后,请允许我轻轻地对殷雪梅再说一声“殷老师,您一路走好,安息吧!”

追悼会发言稿3各位领导、全体来宾、所有亲朋好友:

在这哀乐声声,哭声阵阵的悼念堂,我们大家都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x社区84岁高龄的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x,在此,谨让我代表中共x社区党总支部、x社区居民委员会向x老x表示沉痛哀悼,向所有孝眷、亲友表示亲切的问候。

纵观x老x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劳碌的一生;他的一生又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他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他性格直爽,团结同事,乐于助人,遵纪守法,老实本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党员,他一生以苦为甜,以劳为乐,他老人家为家庭建设劳碎了筋骨,为子女成长沤尽了心血,为党的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他为人忠厚、正直、善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典范,给后人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楷模。

x老x英灵已赴极乐界,典范犹蒸故里人,我们都要学习他爱祖国、爱劳动、爱家庭、爱生活的高尚美德,学习他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优良品德。希望所有孝家、亲友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工作,团结友爱,珍爱家庭,为共同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安全的新浏阳而奋斗。

最后,祝x林下安息!

追悼会发言稿4母亲的一生充满不幸和悲伤,但母亲又是幸福和快乐的,因为她给了我们生命,她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勤劳的双手和特别能负重的双肩精心哺育和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人。她从中体会着这种幸福和快乐。

母亲是脆弱的,她在春天就要来到的时候,突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遗憾。但,母亲又是坚强的,她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与困难搏斗,同疾病抗争。她一次次战胜了这些困难,她以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在我们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不倒的丰碑。

母亲是天下最贫穷、最不幸的母亲,她没有享受到我们给予的一丁点关心和温暖,但她从不怨天尤人。母亲是无私和善良的,她奉献了她的一切给我们,可她却没带走任何东西,就这样匆匆走了 。。。

今天,当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母亲的平凡与伟大,体会到了“珍惜”这两个字的份量有多重,以及失去亲爱的母亲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我们只能从心里衷心喊出一句话:亲爱的妈妈,您一路走好。。。。。。

追悼会发言稿5x们、朋友们:

大家好!

疾风劲吹,山水含悲。今天,我们肃立于x老人家的灵前,沉重悼念他老人家的逝世。x老人家于×月初×日凌晨不幸与世长辞,享年x岁。他老人家的逝世,使x的全家如天倒塌,似地裂开,撕心裂肺,悲痛欲绝。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传开,村里人无不含悲。他老人家的逝世,使x村失去了一位优秀村民,x组失去了一位好邻里,x老人家失去了朝夕相处有商有量的好老伴,x失去了可亲可敬的好父亲,缠藤子孙失去了慈祥的好祖父。为缅怀他老人家的生平典范,哀乐渲染追悼场,悲泪垂洒灵柩前。在此,我代表治丧小组向他老人家表示深切的哀悼。

追悼会发言稿 篇七

纵观___老同志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劳碌的一生;他的一生又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他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他性格直爽,团结同事,乐于助人,遵纪守法,老实本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党员,他一生以苦为甜,以劳为乐,他老人家为家庭建设劳碎了筋骨,为子女成长沤尽了心血,为党的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逝世追悼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逝世追悼致辞1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的交通局老局长——。_是享受县处级待遇的离休干部,因病医治无效于20_年6月12日5时40辞世,享年90岁。

_1920_年3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博山县青杨村。少年时代,由于家贫,自幼经历磨难,东奔西走,饱尝生活艰辛,但他政治志向远大,1940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3年8月在鲁中军区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区人武部部长,_x县兵役局科长。1958年3月转业到_x工作后,历任县人民委员会交通科副科长、科长、交通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后因身体多病,1966年2月经组织批准退休,1982年经洛阳地委批准享受县级待遇。

_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_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敌作战中,他冲锋在前,英勇顽强,五次负伤,荣立战功。1941年5月在鲁中军区二团二营四连对日作战中立功一次,1953年在灵宝县武装部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10月被广州军区授予大尉军衔,_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_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到交通局工作后,他始终坚持走群众工作路线,与群众打成一片,他艰苦朴素,深入一线,积极参加劳动锻炼。在改善洛界路、洛栾路时,他领导民工日夜苦干,胜利完成了建设任务,把两条公路建成了砂石路,晴雨畅通。他善于钻研,敢想敢干,努力学习养护管理知识,建立健全护路组织,巩固公路发展成果,为我县的公路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_离休后,仍继续关心支持我县的交通事业发展。

_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改革开放,坚持原则,大公无私,团结同志,艰苦奋斗,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革命建设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_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党员。我们悼念他,就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革命品质,学习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革命品格,正直无私,执着进取的奉献精神;我们学习他,就要化悲痛为力量,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凝心聚力,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为_x经济社会的提速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_安息吧!

逝世追悼致辞2我校德高望重的殷雪梅老师,为了保护六、七位小学生的生命,不幸被汽车撞成重伤,于_年4月5日凌晨1时,终因抢救无效,离我们而去。我校师生闻悉消息后,所有的老师脑中顿时一片空白,所有的师生心都为之一沉:先是用质疑的眼神对视着,因为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一现实,谁也不相信那么慈祥,那么善良,那么平易近人的殷雪梅老师会在一夜之间离我们而去。而当这一消息得到确认后,大家的眉紧锁着,大家的心绞痛着,女教师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掩面而泣,有的无声落泪;男教师也忍不住悲伤,有的泪水直流,有的热泪盈眶,有的眼圈发红;二(1)班的学生更是个个号啕大哭,其他班级的学生,有的失声痛哭,有的哽咽抽泣,有的则在不住地用手抹泪……整个校园成了泪的海洋,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失去敬爱的殷雪梅老师的巨痛之中。

最令人敬佩的是,我们的殷雪梅老师面对生死,连选择的时间都没有,只是出于她师爱的本能,用她宽广的胸怀、浓浓的师爱,在刹那间,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我们要对敬爱的殷雪梅老师说“你‘生得平凡,死得伟大’”。作为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你用平凡的业绩,塑造了教师的光辉形象;你用爱的乐章,谱写了壮美的人生诗篇;在最后关键的时刻,更是用师爱,延续了生命。你用默默的奉献,奏响了生命的凯歌;你用壮美的师魂,构建了不朽的丰碑!这丰碑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心中;这丰碑,将永远铭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

面对英雄殷雪梅的事迹,我们城南小学的全体师生,心情是沉痛的,内心是悲伤的,而沉痛与悲伤之余,我们又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我们为有这样舍己救人的老师而自豪,为有这样见义勇为的英雄而骄傲。我们全校教师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化悲痛为力量,向殷老师学习,用自己浓浓的师爱、满腔的热情、踏实的作风,继承殷老师的遗愿,勤奋地工作,用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业绩,安慰敬爱的殷雪梅老师的在天之灵。我们也相信,全校学生也会加倍努力,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殷老师给予他们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九泉之下的殷老师证明,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她的学生将来会和她一样的出色。

最后,请允许我轻轻地对殷雪梅再说一声“殷老师,您一路走好,安息吧!”

逝世追悼致辞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朋好友:

群山俯首,草木含悲。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恸的心情,集聚在这庄严肃穆的悼念堂,沉痛悼念原__市水利局__水库管理所书记__老大人,缅怀他老人家一生,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在此,谨让我代表__镇党委、人大、政府对他老人家的辞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全体孝眷、亲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前来参加吊唁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__老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劳碌的一生,又是幸福美满、硕果累累的一生。他一生为人忠厚老实、谦虚谨慎、艰苦朴素、遵纪守法,对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于家庭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好同志;在下属眼里,他是一位好领导;在妻子眼里,他是一个好丈夫;在儿女眼里,他是一个好父亲。他老人家为家庭建设劳碎了筋骨,为子女成长沤尽了心血,为党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为人忠厚、正直、善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典范,给后人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楷模。

英灵已赴极乐界,典范犹蒸故里人。__老人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党员、一个好同志。我们都要学习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同时也希望所有孝眷节哀顺变,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多做贡献,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以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最后,谨让我代表__镇党委、人大、政府再次对他老人家的辞世表示沉痛的哀悼,愿他老人家地下安息,九泉含笑,回光返照,荫佑后昆;祝福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朋好友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逝世追悼致辞4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高山低头,流水不语,苍梧含悲,亲朋飞泪。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江口中学的老教师、老校长唐光启同志。

20_年8月31日 时 分,唐光启同志因病不幸在贵阳与世长辞,享年68岁。

此时此刻,悲痛和怀念开始进驻我们的心头。唐光启同志,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文化,1941年农历11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蓬(péng)溪县。1954年9月—1960年6月在四川省蓬(péng)溪县一中就读,1960年9月—1964年7月就读于贵州大学数学系。1964年8月分配至贵州省江口中学任教。1985年3月—1987年6月,先后成为中国数学教育学会、铜仁地区计算机学会和江口县教育学会会员,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3月—1993年4月担任江口中学副校长,1993年5月—1998年4月任江口中学教育督导员,同年7月退休。

唐光启同志的一生,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唐老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他始终热爱教育事业,正确传授知识技能,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30多年来,他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桃李满天下,师者风范有口皆碑,接受过他谆谆教诲的学子,感受到的是他一片殷殷春晖的慈父之心和循循善诱的良师风采。唐老在担任江口中学副校长和教育督导员期间,他既

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团结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参与、领导、监督江口中学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江口中学的发展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唐光启同志的一生,是忠厚诚实,与人为善的一生。唐老为人厚道、善良、正直。他襟怀坦荡,知书达理;谦和恭让,平易近人;生活简朴,艰苦朴素;他治家严谨,育儿有方,膝下儿女,个个学有所长,事业有成。

人生自古谁无逝,留取精神照后人。唐光启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犹在,人格魅力宛存,崇高品质励人。

斯人已去,长歌当哭。安息吧,唐光启同志!

逝世追悼致辞5元2012年九月二十八日(古历八月初十),是令我们全家万分悲痛的日子。秋风无情催老树。敬爱的父亲在历经人生八十六个春秋的风雨后与世长辞了。几天来,我的眼前无时不刻不萦绕着父亲的音容笑貌。追思他老人家生前的点点滴滴,不禁心潮翻滚,感慨万千!

父亲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我的祖上家境本很殷实,后遭败落。父亲生于1923年古历冬月11日,他六岁失去双亲,靠替人放牛混口饭吃度过了童年,后来又做长工打短工,苦不堪言。他经历了旧中国战火纷飞的苦难岁月。1948年被国名党军队抓去当壮丁,深夜冒死逃生,潜入池塘,躲过追杀。五、六十年代困难时期,他既要投入党的工作,又要承担家庭重负,与母亲一道,一穷二白,茹苦含辛,抚养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其中寒苦,非言语能够表达。

父亲的一生是勤俭的一生。年少时的苦难生活造就了父亲勤劳俭朴的本色。“勤俭不怠,辛劳一生”是他的全部人生。他七十多岁高龄还在耕田,八十岁时还经常喂牛、砍柴。只要能动,他就要做点事情。他和母亲一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一生不沾烟酒,粗茶淡饭,节衣省食。七十年代在白螺道班工作时,为了节省每次2角钱的车费供我们读书,他总是步行柘木到白螺。1979年夏季的一天,为了节省5角钱车费,他搬着从岳阳买来的一床晒簾摸黑从白螺渡口走回来,深夜才到家。儿女们成家立业了,他生怕增添儿女的负担。记得每次到我的小家里来,同我吃顿饭就满足了,给他钱,最多只要20块。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解放前他曾经冒死逃离国民党反动军队。解放后他毅然于1950年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白螺区中队任班长,从事镇-压_的工作。1952年至1956(年,先后任官薛光明初级社、高级社副主任、主任;1957年入党,1957年至1961年任付桥大队党支部书记;1962年至1967年任付桥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1967年至1977年任付桥大队贫协主席;1978年至1980年任白螺道班班长。在30年工作历程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生正气,不谋私利,是农村干部的典型代表。他为党的事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58年大跃进时期,他作为党支部书记因不肯虚报浮夸粮食产量,受到无情的批斗,备受屈辱。他在五、六十年代艰苦的工作岁月里积劳成疾,以至晚年体质每况愈下,经常患玻特别是在开挖四湖总干渠时,熬坏了左眼,造成终身残疾,但他从不因此向组织提任何照顾要求,只是偶尔看到很多同时代干部享受退休金,有些失落,便自宽自解地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没有读书,当不了国家干部。我安慰说:你的儿子是党的领导干部,儿子养你的老,就是组织上养你的老。他听后很满足,很乐观。

父亲走了。他没有任何牵挂,但有着对生活、对亲人们的无限眷念。他没有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无法用金钱来衡量,那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人格和勤劳俭朴、为人善良的优良美德,我们一定会并将教育我们的后代继承和发扬。我们也一定会并将教育我们的后代孝敬健在的母亲——张奶奶,让她老人家安享晚年,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大地啊,你此刻为何如此格外肃静,也许是大千世界正在为父亲静默致哀!天空啊,你此刻为何如此阳光明媚,原来是美丽的天国在召唤父亲的灵魂,露出灿烂的笑容!

最新范文

班会发言稿(精选9篇)01-05

10分钟实习动员大会发言稿【通用5篇】01-05

主持会议的开场白大全【精彩8篇】01-05

英文的演讲稿【精选6篇】01-05

家族聚会发言稿精彩5篇01-04

团结协作演讲稿【优秀9篇】01-04

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发言稿【2篇】01-04

学生会发言稿【10篇】01-04

8分钟发言稿多少字【精彩5篇】01-04

六一儿童节发言稿(优秀10篇)01-04

120 28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