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为何叫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优秀6篇

2024-04-01 12:31:20

今天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萌发,那么二月二为什么叫作“龙抬头”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优秀6篇,仅供参考。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篇一

山西、山东、陕西、河南的许多地方有二月二祭龙王的习俗,比如山西马邑,农民这天在龙王庙祭献龙王。并在龙王庙附近会饮,叫做“开庙会”。陕西米脂的农民也在这天会集于龙神庙。杀羊祭祀。叫做“开庙门”。山东曲阜一带。在二月二玩龙灯,此前一天到城东南的龙王庙取水,举行祭祀仪式。给孔府挑水的水夫,这天要领一封香、一表纸,到南门外拉甜水的井旁焚纸烧香。河北赵县范庄,二月二有规模盛大的龙牌会。龙牌会崇拜的是龙牌,俗称‘龙牌爷”。龙牌平时供奉在会头家,会头负责每天上香上供,每逢初一、十五还有本村或外村的人前来烧香许愿。

龙牌会自二月初一开始,初四结束,会期四天。届时。要搭建专门的龙棚。称为醛棚。有道士举行打醮仪式,并将龙牌用黄慢大轿请到礁棚里,供人们祭拜。龙牌会期间,要唱大戏,闹社火。家家户户请亲待客、遨朋会友,是当地一年中最重大、最热闹的节日,相比之下,过年、闹元宵也逊色不少。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寓意 篇二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篇三

龙抬头,一个传统的中国传统习俗,一般在二月二就会举行,是庆祝春季的一种民俗习俗。由于龙的出现只有在二月二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就把这代表龙的活动定义 为“龙抬头”。

龙抬头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文物编年史中,一个故事记载称这是中国古代封建时代民间传统仪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由于它与春节的结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二月二的这一天,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元素就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传统的龙抬头活动多为民间传统,一般在农村中在2月2日舞龙,居民会在朝阳村的池塘中竖排于一起,形成一条水龙队伍。在装扮有民间面具的龙舞者们的带领下,此队伍穿越湖水,有许多子民追随他们庆祝“抬头龙”的出现,每到一处,就能欢聚一堂,在此过程中都带有一种节日氛围。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有什么说法吗? 篇四

2月21日是农历的二月初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龙节”,也是正月过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前后。大家都知道,惊蛰时节,天气转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百虫苏醒。相传,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经过冬眠的龙,就会被滚滚的春雷所惊醒,抬头而起,飞入云霄,给人间降下一场春雨,滋润万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有着极高的地位。因为龙不仅是人们眼中的“神兽”,还掌管着行云布雨的职责。在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古人认为,在新的一年,如果获得了龙的庇护,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食,剃龙头”。因为,春龙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每到春龙节,民间都有着很多的传统习俗。而“吃龙食”和“剃龙头”,就是春龙节这一天,非常重要的两个传统习俗。那么,“吃龙食”和“剃龙头”都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吧!

吃龙食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很多节日都有特定的饮食习俗。而在“春龙节”这一天,饮食习俗也有很多的讲究。并且,很多饮食都是以“龙”为名。因为地域不同和饮食文化的差异,全国各地所吃的“龙食”也不一样。

在北方,很多地方会吃饺子,名曰“吃龙耳”;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油炸糕名曰“吃龙胆”;吃猪头肉名曰“吃龙头”;吃肉花卷名曰“蒸懒龙”。而在南方的很多地区,这一天会吃馄饨,名曰“吃龙眼”;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鸡蛋名曰“吃龙蛋”等等。

剃龙头

俗语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因为民间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所以很多人都是等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才会理发,名曰“剃龙头”。人们认为,春龙节这天剃头,会让人在新的一年,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顺风顺水。另外,也有“从头开始”、“时来运转”、“运气抬头”、“丰收抬头”等寓意。

除此之外,二月二剃龙头,还要讲究四个“吉时”。1.早上7点到9点剪头发:龙子登基,登上皇位;2.上午10点到12点剪头发:金榜题名,英才卓绝;3.中午1点到2点剪头发:如日中天,大事天成;4.下午3点-4点剪头发: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二月二祭龙王是什么习俗 篇五

《二月二日即事》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的原因 篇六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为什么二月初二便“龙抬头”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据天津社科院教授介绍,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

教授还表示,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二月二前后,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专家解释说,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民俗专家表示,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_,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最新范文

消防安全横幅标语句子精彩3篇04-01

百日誓师大会誓词有气势【9篇】04-01

38妇女节放假吗【最新8篇】04-01

红色书籍推荐及推荐理由(最新4篇)04-01

《诫子书》教学实录(最新7篇)04-01

清淤工程施工方案【最新4篇】04-01

寓言故事三年级(最新4篇)04-01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优秀3篇)04-01

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最新9篇04-01

心理咨询师学习材料优秀2篇04-01

149 34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