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三年级 寓言故事三年级(最新4篇)

2024-04-01 12:21:58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该页是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寓言故事三年级(最新4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寓言故事 篇一

自从狐狸花言巧语骗走了乌鸦辛辛苦苦找来的肉以后,乌鸦就怀恨在心,每天都在想:“我一定要让狐狸知道,坏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一天,乌鸦去沼泽地找东西吃。它飞来飞去,终于在水潭边找到了一个鳄鱼蛋,它眼珠滴溜一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这一定是个鳄鱼窝,我昨天读了《三十六计》中的《借刀**》之计,在这里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除掉狐狸呢?”

想着想着,乌鸦的目光落到了鳄鱼蛋上,它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蛋啄了个粉碎。乌鸦飞上树,向远处张望。它看见鳄鱼找食回来了,就赶紧飞过去,装做很惊慌的样子说:“鳄鱼先生!鳄鱼先生!不好了!刚才狐狸把您的蛋咬碎了,快去看看呀!”整个沼泽地都充满了鳄鱼的巨吼:“臭狐狸!”乌鸦看了,高兴极了,“A计划,成功!开始实行B计划!”

乌鸦飞到自己巢前,狐狸正巧出来散步,乌鸦便嬉皮笑脸地对狐狸说:“狐狸大哥,沼泽地有些食物,我带你去吃吧!”狐狸听了,心想:“这只笨乌鸦,自己不吃还给我,今天的饭不用愁了!”于是,它就跟乌鸦来到了鳄鱼窝旁,鳄鱼见到了狐狸,就像见到了大仇人一样,两眼冒着仇恨的火光。它大吼一声:“我还没去找你,你就送上门来了,既然这样,那我就让你尝尝血的代价吧!”说着就向狐狸扑去。

狐狸还没回过神来,就被鳄鱼咬死了。乌鸦见自己的计划成功,高兴坏了。它唱着胜利的歌,又飞到森林深处找美食去了。

三年级寓言故事 篇二

有一个读书人出外游历。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群儿童在拾柴禾。于是读书人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你们在拾柴的时候,谁先看到柴禾就先喊一声,这柴禾就归谁,后见到的人就不要去争夺了。你们能做得到吗?”

几个儿童都回答说:“我们做得到!”说着就都走开了,互相之间说说笑笑,非常友好,大家都显得很轻松、高兴。

这些孩子走着走着,忽然看到路边横着一些柴草,其中一个就先喊了一声:“看!那边有柴禾!”接着他便向那柴草跑了过去。可是,这些孩子忘了自己刚才许下的诺言,其余几个孩子也跟着朝那有柴草的地方跑去,结果争抢起来,继而互相之间打起架来,有的还使**鞭子和棍棒,有几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牙都打出血了。

那个读书人惊恐地看到了这情景,他急切地往回走去。他失望地叹道:“儿童为了这一点柴草都会如此争抢,何况天下人呢!天底下比小草大的利益实在太多了。人们在一般情况下,好像还能和睦相处,可是一旦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露出自私的本相,相互争抢打斗,怎能不受伤呢?”

可见有些人*常好像能和睦共事,而一旦利益当前,便一改往日的和善谦恭,反目相争,实在是要不得啊。

寓言故事三年级范文 篇三

1.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何谓寓言?“寓”即寄托、包含在内。“言”即讲道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通过一个假托的简单的故事,用比喻、象征或拟人等手法说明某种道理,常常带有讽刺或劝喻性的作品。寓言篇幅短小,内容单纯。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无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以简单的故事体现出来。也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处点明寓意。

写作寓言的目的就是借用比较短小、浅显的故事来表达比较重要、深刻的道理。寓言这一文学体裁主要有下面三个特点。

1.1 寓意于“言”,“言”此意彼,“言”小意大。《刻舟求剑》讲的是古代一个楚国人在乘船时,把宝剑掉到了江里,他在船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后,才在有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找剑。这样找剑,当然是找不到的。作者用这样的故事,讽刺了拘泥固执,不知变化的人。

1.2 主题大多带有讽刺性和劝喻性,着重说明不应当怎样做或应当提防些什么。如《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很多借口,虽然这些借口被一一驳倒,但最后还是龇着牙把小羊吃掉了。作者以此来提醒人们,要看清像狼一样的残暴凶恶的真面目。

1.3 篇幅短小,内容单纯,故事能发人深思。《狐假虎威》讲的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恐吓群兽的故事,它能启发人们憎恨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势当做自己的威风,以吓唬弱小者的人的卑劣行径。

2.寓言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方法

阅读寓言,要学会准确地把握寓意,防止“及表不及里”,或牵强附会地理解。运用寓言,要注意有的放矢、掌握分寸,防止生搬硬套、滥用误用。寓言教学,首先应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而言,寓言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感想。其教学难点是小学生不易分清故事和含义。因为寓言讽刺的真正对象不是寓言本身的形象,而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和事。一些学生在学习寓言时,往往只懂得讲寓言的故事,而讲不出寓意,或将寓言的故事情节当成寓意,这就是寓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及表不及里”的现象。因此,寓言故事应讲究教学方法。

2.1 寓言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1 引导学生感受寓言中描写的形象,寓言的寓意是包含在故事情节中并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的。学生只有在具体完整地感知寓言中的形象后,才能领会寓言的寓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分析,因为寓言的形象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的。

2.1.2 通过预读领会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在阅读中抓住简短的语言文字,认真领会每句话的含义。只有细细咀嚼、品味,才能更好地体会出寓言所包含的寓意来。

2.1.3 揭示寓意。学生只有在感受了寓言中的形象之后,才能领会它的寓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将寓意告诉学生。揭示寓意是个复杂的过程,教师也只有分析了寓言中的形象,使学生在了解了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再揭示寓言的寓意,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2.2 教学寓言时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教材选取的大多是古代寓言,所以寓意含蓄而深刻。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形象为主的,领悟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包括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有一定难度,所以,让学生理解寓意,教学时就要力求化难为易,注意下面几方面的联系。

2.1.1 与现实联通。寓言教学需在虚构与实际之间游走。寓言用虚构的故事、夸饰的情节道出恒久的道理。天真的孩子会在课堂里无所顾忌地喊出:“老师,这是假的!”那么此时老师要以合理的方法让学生把知识和现实有效地联系起来,以便孩子的理解和应用。

2.1.2 与古文接通。寓言教学需在今文与古文之间转换。小学课本中的寓言故事都是以现代白话文的形式选入的,虽然读来明白如话,但从语文课的角度来讲,古代寓言在经过翻译之后,其语言失去了典雅、庄重、凝练和隽永的意味。这是一种遗憾。儿童时期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期,利用这个时机学习一点文言文事半功倍,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提高艺术鉴赏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三年级寓言故事 篇四

小花狗驾着船到海上钓鱼。到了中午,炎热的太阳照下来,真让人受不了。不一会儿,小花狗就浑身冒汗,嗓子眼直冒烟。

他到船里找饮料,发现饮料箱全是空的,连一滴水也没有,小花狗气坏了。这可怎么办呢?

“唉,我真傻,这蔚蓝的海水,不是喝不完的饮料吗!”小花狗想着,跑到船尾,捧起海水就往嘴里倒。海水又咸又苦,不但没解渴反倒更渴了。

噫,这是怎么回事?他正准备喝第二口,忽听到小海鸥在人头顶大声地喊:“小花狗,你不能喝海水!”

小花狗怀疑地问:“你整天喝的,不都是海水吗?为什么我不能喝?”

小海鸥落到船板上,说:“我身上有一种叫‘盐腺’的器官,能过滤海水,把浓度高的盐液排除体外。而你身上没有长盐腺,喝了浓度高的海水,盐液排不出去,会使你的体液失去*衡,严重的话会脱水**的……”

小花狗懊丧地说:“我要有盐腺该多好!”

边读边想:听完故事,你能说出人不能喝海水的原因吗?那么,海鸥能够喝海水的原因是什么呢?

最新范文

清淤工程施工方案【最新4篇】04-01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优秀3篇)04-01

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最新9篇04-01

心理咨询师学习材料优秀2篇04-01

新的一年的祝福语优秀2篇04-01

一个人熬过了所有的说说经典5篇04-01

安徽高考数学知识点【最新8篇】04-01

英文祝福语(7篇)04-01

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精选8篇)04-01

装修开工大吉祝福语最新5篇04-01

149 34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