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感想 实验心得和感想怎么写【优秀5篇】

2024-03-13 05:36:54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找到的实验心得和感想怎么写【优秀5篇】。

关注课上学生的讨论: 篇一

要上好通用技术课,学生讨论是必不可少的。通用技术学科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问题常常没有固定的答案,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设计的基本原则》中的《问题思考》,“下列产品的设计,主要从哪几方面考虑它的实用性”,就没有唯一的答案,这样的例子很多。而这样的讨论,也正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掌握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课堂讨论环节不只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尤其对于通用技术这门课,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了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实验感想 篇二

从刚到广州那天算起到现在已有接近四十天的时间了,在这一月多的时间里无论是从实验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学到了很多,感悟也很多。其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和老师,同学的那份情谊和学到的以前很少接触过的实验技能。

首先,从实验方面说起,在本科阶段我的专业是制药工程,在大学里无论是开设的课程和老师安排的实验课都是侧重于化学方面,接触的实验都是有机合成,就连我的毕业论文也是有机合成方面的,对于生物或者是微生物的知识知之甚少,实验反方面几乎是零。还记的我刚进实验室时的感觉,好多仪器都叫不上名字,更别提怎么去使用,完全是一种陌生的感觉。我刚来时的激情,或者说就从复试后的一直憧憬着实验会得心应手或运筹帷幄的梦想全都成了一个美丽的却经不起风吹的泡影,再加上刚来广州时的不适应,那时的沮丧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人都有留恋过去的通性,在那一刻起我突然发现我从未有过的喜爱我以前的学校,喜爱我以前的专业……

留恋归留恋,沮丧归沮丧,我自己选择的专业,我自己选择的方向,我都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从第二天起我就从最基本的学起,或着更直接地说是从移液器的使用方法这么简单的问题学起……开始了实验操作学习的同时也开始了理论知识的“恶补”——首先从冯延叶那里借了本蛋白技术手册,后来又从图书管里借了本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在空闲的时间就看看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一天,两天,三天……大约经过了一周的时间我已经完全熟悉了双变复性实验的流程和操作。还记得我第一次接种没有染菌时的激动,还记得的我第一次测蛋白浓度做BSA曲线R值达到0.99以上时的'那份喜悦,每一次小操作的小小成功都给我莫大的鼓励。还记得我第一次负责整个实验操作时的紧张和谨慎,现在想起都是一份很好的回忆。后来,冯延叶去负责纯化实验,剩下大约三分之二的包涵体实验要我独立完成,在后面的日子里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做实验,有时候要晚上11点回宿舍,虽然日子有些忙碌,但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充实……

在这一个多月的实验中我发现了有机实验和生物实验的明显不同之处:第一,就是量的区别,在有机实验中几乎都是以数百毫升的计量,1ml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在蛋白试验中1ml几乎是最大的计量单位,质量都是毫克级甚至是微克级,这就决定了在生物试验中要严格并且熟练的操作才能减小误差,例如:在测蛋白浓度时酶标板上的点样操作,不同的人操作或者说用不同的稀释倍数侧得的结果都会有很大的出入。第二,就是活性的区别,在有机合成中很多是不考虑生物活性的,而在蛋白试验中要时刻牢记它的生物活性,大部分时候都要把样本放在冰盒里或在接近零度的条件操作。第三就是染菌,在有机试验中大部分是不怕染菌的,而在生物试验中最怕的就是染菌,就像活性一样,“染菌”二字也要牢记。还有其他方面,在以后的试验中我会发现更多,同时我也会注意更多……

在实验中最值的注意的就是做好实验记录,当天的实验记录当天完成。一份好的实验记录能帮我解决很多后续的麻烦,我记得在我刚做第一次实验记录时冯延叶告诉我:“做实验记录不要怕麻烦,如果你看过公司的生产记录,你就有会知道我们的实验记录有多简单,多浅陋。”这一点在我以后的实验中也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当然在这段时间中冯延叶的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谨慎的实验态度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在生活中更有很多趣事和笑语。当刚踏上广州,听到了一口标准而又陌生的粤语时,当天天面对米饭缺少我和小娜的最爱——馒头时,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南北差异。当我们去华工和中大本校区时,就好像从热带沙漠走到了温带森林里的感觉,体会到了炎炎夏日走在林荫道上的惬意快感。当走到中大的“国立中山大学”的大门口时,体会到了什么是文化底蕴和视觉冲击力。当面对珠江时我突然想起了在青岛面朝大海时的那份开阔而又舒畅的感觉……当在李杉老师家集体看奥运开幕式时,体会到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激动……

在每天的实验中,去晚饭的路上和晚饭时间是一天中笑语最多和最快乐的时光,每天九个人浩浩荡荡的走在路上,经常光临的那家餐馆现在都给我们会员级的待遇,小娜和刘建师兄无疑是大家的开心果,每次都是妙语连珠和“相声”大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冯延叶同学也变的异常活跃,真是师兄“领导”加“训练”有方。

总之,在这段时间里有过沮丧也有过激动,沮丧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给了我一个适应和缓冲的余地,给了我冷静思考的时间。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是平坦笔直的,那么他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味的。”生活本来就是应该像正弦图像那样有π/2的时候,同样也有3π/2的时候,并且还是以2π为周期的……这个假期给了我提前体验硕士生活的机会,不知不觉中它的脚步已经靠进,我很庆幸已经提前度过了转折点,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最后,感谢老师们给我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和我一块做实验的师兄、师姐还有同学们的帮助。

实验感想 篇三

从7月4号到广州,不知不觉已经在大学城待了一个多月了。这是我第一次正式进入实验室,也是第一次实验成为我生活的全部,第一次把实验当成工作来完成。

因为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所以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到底会持续多少天。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个月的实验生活所带给我的种种,或明媚或忧伤,或甜蜜或苦涩,或愤怒或无奈,推心置腹的知己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远不是一篇实验心得所能表达的。但是,不管怎样,我确信,这段经历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原本明亮的色彩会渐渐褪掉,很多曾经刻骨铭心的细节会慢慢模糊,但是我会记得,08年的夏天,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是如何度过。

这一个月在实验室的工作,让我对以后的研究生生活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基本的实验操作。现在对转化、跑胶无比的熟悉,也无比的痛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心情还有点雀跃,师姐却说以后做实验会做到让你吐的。如师姐所说,这一个月,我天天(除了停电和停水的时候)和大肠杆菌、平板、试管打交道。我曾经很绝望地问师兄:“我以后能不能不碰大肠杆菌啊?”不过,我现在也知道,有些事情,你不能改变就只能去适应。所以,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并准备在以后的三年中继续这样的生活。

我现在知道实验室是一个很毒的地方,不能在实验室喝水吃东西,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护,化学试剂和药品很容易腐蚀皮肤,紫外线对人有很大损害,东西不要乱摸不能乱靠,实在避免不了的时候就要带口罩带手套;实验室的仪器要仔细使用,用完要清理干净,晚上离开的时候烘箱一定要关;分子克隆最怕染菌,操作过程一定要格外注意,枪头、试管、平板都要灭菌,超净台操作时要先用酒精棉球把能碰到的东西都擦一遍……总而言之,达到了来广州的一个目的:学习。我所学到的这些东西,对我以后的实验有莫大的好处。

我现在也知道,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能确定的东西坚决不能用。曾经有一天我们做了22个样品的挑菌,刚挑完,老师说我们用的培养基染菌了。我们只能把66支刚接完菌的试管洗掉,重新拿66支试管,写标签、贴标签、加培养基、挑菌,全部重新来过;有一次,我们用的一支loadingbuffer不是原来的盒子里的,结果点样的时候,样品浮在缓冲液中不下沉,跑出的胶片根本没法看,那一批的二十多个样品,我们又全部重做。实验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半点疏忽,一切都要严谨。

我现在也明白,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你不知道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出现,实验随时可能出问题。7月21号停电一天,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自以为万无一失。可后来才发现,因为干冰放的太多,存放在4度冰箱里的平板出现很多气泡,里面的菌落爆裂,全部不能用了;8月2号通知停水一天,我们安排好了实验,结果3号又通知停水3天,我们整个实验进程生生地拖后了2天;按照原计划,分子克隆这部分4号就可以全部结束收尾,但是一直到8号才最终结束,因为最后一批样品我们反复做了四次:第一次,诱导后过夜培养,摇床不知为什么自己停了,没有蛋白表达;第二次,接种后培养,放进摇床的试管被甩出来,菌液一滴也不剩;第三次,设定好37度的摇床,培养两个小时后竟然显示内部温度-9度,急忙去拿试管时却发现试管温度高的烫手,摇床的内部温度足有60度,所有的菌液都不敢用,只好做第四次。

现在我习惯于每天晚上回宿舍后跟文峰讨论第二天要做哪些事情,力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为有时候一点点东西想不到,就会影响整个实验的进程。做实验要心中有丘壑,最好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设想到,这样无论出现什么意外都可以从容应对。而且这样可以对将要做的实验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有什么不清晰的地方可以马上讨论解决,第二天实验就会顺利很多。实验出现问题的时候,把情况跟师兄师姐说一下,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就问老师。我已经了解做实验最忌讳自己埋头苦做,要跟别人交流,要向别人请教,因为自己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实验事半功倍。

这一个月的实验也让我交到很多很好的朋友。我的舍友兼搭档——曾文峰,是我来广州除了实验以外的最大收获。我们俩是本质上很相似的人,虽然以前生活的环境不同,但是相处起来却非常融洽。在实验上,她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有时候我会很情绪化(譬如得知不能按时回家的时候),也很容易分心,她总是能够督促我继续实验。而且她心思比我细很多,总能把准备工作做地很充分。所以,有时候我想要休息,文峰常常会说:“咱们的试管不多了,要赶紧洗了去灭菌。”或是“明天要处理34个样品,先把EP管写了吧。”我就会装作可怜兮兮地说:“文峰,能不能让我歇一会儿啊?”然后,整个实验室的人都笑起来。

还有我的师兄刘建,我所学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他教我的。我对分子克隆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所有的实验操作都是他做,我们在一边学,然后他看我们做,最后我们自己做。师兄教会我们转化以后,自己负责电泳这项工作,因为制胶跑胶会接触有毒物质;需要晚上做实验的时候,师兄会说我们不用来了,他一个人做就可以;我们有时候很无聊,师兄会让我们去他宿舍上网,尽管这样会占用他和他女朋友交流的时间……

还有师姐王海鹰,不仅在实验上帮我们很多,还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陪我们,陪我们去广大,陪我们去上下九。生活上有什么问题也是先问她。还有冯延叶,虽然和我一级,但已经是资深专业实验人士。他做实验严谨有条理,操作更是熟练,而且懂得东西很多。我们实验中遇到什么麻烦,都会请教他。还有华南的老师,不管是从实验上,还是生活上,都很照顾我们。还有很多其他人,虽然不在一个实验室,但是因为这样的机缘,也成了朋友。

所以,除了广州的天气很热,热的睡不着觉,热的我长了一身痱子,热的我夜宿实验室;除了这里的太阳很毒,把我晒得就算打包空投到埃塞俄比亚也不会有人怀疑我的肤色;除了回家日期一拖再拖,比原来老师承诺的生生晚了近十天;除了实验很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中午只能叫外卖,午饭要2点才吃,晚饭要8点以后;除了食堂的饭菜难吃又很贵,而且因为实验时间的缘故我们要经常出去吃,花费更是不菲;除了老是出现意外状况,不是停电就是停水;除了宿舍在7楼,每次回去爬楼都会气喘吁吁;除了宿舍从来没有热水,洗澡只能用凉水,床上有很多小蚂蚁,咬得身上一个个红红的大疙瘩……以外,这一个多月得实验还是很好的。

虽然心得有很多,但是真要用文字来描述的时候,才发现,文字还真是苍白。总之,这一个多月的实验经历,酸甜苦辣一应俱全,但是得大于失,甜多于苦,笑多过泪,这段经历,我不后悔。

备好课——仔细钻研教材: 篇四

《通用技术》新课程要上得好,上得生动、精彩,要求我们的教师对教材必须深刻理解,因为这是教学中的精髓,它能帮助教师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所以备课时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实验心得和感想怎么写 篇五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最新范文

新员工培训方案优秀9篇03-13

个人安全的责任书(通用4篇)03-13

家访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7篇03-13

龙年春节拜年祝福语文案优秀3篇03-13

早安问候语2024最新句子优秀5篇03-13

2024年龙年春节微信朋友圈祝福语【优秀03-13

开学感想优秀6篇03-13

新员工培训通讯稿【通用5篇】03-13

新员工培训通讯稿优秀4篇03-13

会议新闻稿优秀4篇03-13

149 33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