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陆游《书愤》赏析精选6篇

2023-12-19 04:57:32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里最重要的考试题目,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整编的陆游《书愤》赏析精选6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 篇一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译注参考:

1、 程千帆.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xx:532-533

2、 何小颜.豪放诗三百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152

3、 邹志方.陆游诗词选:**书局,20xx:106-108

4、 张永鑫.陆游诗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150-152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显示全部

赏析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 显示全部

艺术特色

诗的开头写的是年青时的认识和志向。“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因此,一个“艰”字就饱含着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愤,也包含着报国无门的无奈。然而,在那时,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却像山一样。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贴切,可以从山之高联想到豪气万丈,壮志凌云,也。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显示全部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国庆见闻记叙文 篇二

早晨,当我走出居住的阳光小屋,我立即被草原上的节日气氛包围住了。我身边的小屋上,蒙古包前,都飘扬着鲜艳的*,在蓝天白云下格外夺目,庄园处处彩旗飘飘,草原上的农庄、村落、渡假村都能看见招展的红旗,还有贴着的大幅标语:"庆祝国庆","祖国**"等等,到处一派节日景象。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们到了一个接待游客的农家小院,宽敞干净的小院里,停着主人的越野吉普车,进入客厅,有醒目的家庭影院,两边是待客用七八间小屋,每屋4个单人息梦思床上摆着整洁的被子,一脸幸福的主人说:牧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真要感谢*的**好,我们种树种草,发展旅游业,我们家这些房子都不够用了,现在又在村东头建了一个更大的接待小院,明年你们再来条件就更好了,别住度假村,住农家院吃农家饭。

是啊,没有*就没有新*,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祝愿我的祖国更美好,更富强。

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建议书 篇三

各位同学们,老师们:

学校的环境不是很好,有人随意的吐痰,乱丢纸榍,上课用完的鞋套乱丢,乱踩小草。我对大家提一点建议。

1;吐痰吐在垃圾桶。

2;把纸榍扔在垃圾桶

3;上课用玩的鞋套仍在垃圾桶。

4;不可以乱踩小草。

上面是我的建议,为了我们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学习,请大家加油!

xxx

20xx年x月x日

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建议书 篇四

同学们:

地球爷爷有46亿的高龄了,我们应该保护他,爱护他,不要在破坏他了,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星球,我们要竭尽全力的保护他。有很多很多的原因致使地球毁灭,例如:人类和动物都离不开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给我们提供了氧气生存,而且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还维持着大气成分的平衡,还可以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和空气的污染,防止水土流失等,如果我们不保护这些植物,反而破坏它们,那么人类将会受到惩罚,如果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使地球的毁灭。还有,我们所用的塑料袋,塑料袋几乎是每个家的家庭必备品,每天有很多很多的塑料袋被扔出去,然后这些被扔出去的塑料袋又被人烧了,塑料袋的烟味是有害我们的神经系统,还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且原来的清新空气也没有了。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要浪费,我国的淡水资源不多,已经被列为贫水国家之一了,我们更应该节约用水。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地球的健康,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尽量少用塑料袋,买东西是挎个篮子,把东西装篮子里。

二、用完的水可以用在别的地方,如:洗完菜的水还可以冲马桶,淘米的水还可以浇花。

三、要有计划地砍伐森林,并及时补种,大量植树种草,禁止过度放牧。

四、我们要保护动物,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但是,如果我们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各种资源的枯竭。所以我要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家园吧,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吧,不要再伤害它了,要知道,任何降临在大地身上的事,终究会将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建议书 篇五

市*的**们:

你们知道吗?地球在渐渐的被白色气体感染。

地球的树木一天天在减少,白色污染在慢慢扩大,人类浪费水浪费电浪费纸,人类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使白色污染增多了,不仅仅是白色污染增加了很多,浪费资源也有很多,有许多人吃饭前洗手后水龙头没有关紧,人们晚上看电视时喜欢眨,睡着睡着就睡着了,还有现在的小孩子用了几页就把笔记本扔到垃圾桶里,现在的大人还不知道本子和纸张是怎样来的吧!是人们砍伐树木,然后经过许多的工程才做成的,还有,比如说《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讲不能破坏地球,假如地球的资源都枯竭,我们很难从别的星球上得到补充,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说了一个老人在*的晋西北,最西件利亚大风常来的地方,是干旱、霜冻、尘沙、风暴等对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的地方种了许多树。他的同伴__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我些都是多么伟大的奇迹啊!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更好的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 篇六

原文: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赏析1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句指隆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大有区别的。

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时,当韩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胆尚轮囷”(《观邸报感怀》),他还跃跃欲试。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赏析2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

艺术特色

诗的开头写的是年青时的认识和志向。“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因此,一个“艰”字就饱含着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愤,也包含着报国无门的无奈。然而,在那时,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却像山一样。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贴切,可以从山之高联想到豪气万丈,壮志凌云。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最新范文

五言绝句格律(推荐最新7篇12-19

吃拿卡要心得体会(5篇)12-19

《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及翻译优秀512-19

ABCC式词语及解释(优秀5篇)12-19

美文摘抄【精选10篇】12-19

古诗文《师说》原文含翻译(3篇)12-19

反字的读音和意思精彩5篇12-19

新员工入职心得【优秀7篇】12-19

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优秀4篇12-19

读书卡内容(8篇)12-19

149 27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