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感想 社区服务感想范文(8篇)
志愿工作是需要的志愿精神的,我们要让这种精神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大家带来了社区服务感想范文(8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社区服务感想 篇一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全力推动下,在各街道(镇)、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一线的社区干部的辛勤劳动、努力拼搏下,我区社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谐社区建设呈现出“三个新”的特点。即:一是发展形象为之一新,主要是硬件上档次,软件上水平;二是亲民形象为之一新,主要是基层网络更实了、社区服务更活了、邻里关系更好了;三是对外形象为之一新,主要是社区亮点多起来、对外影响大起来了。在这里我就不多展开了。受今天会议的启发,我主要谈两点感想。
第一点感想是:今年以来,我区和谐社区建设呈现出两个“前所未有”
一是和谐社区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2年初,我区在街道召开了“和谐社会”这个口号提出后的第一个和谐社区建设部署会,紧接着在街道又召开了和谐社区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这两个会议,对推动全区的和谐社区建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的会议对和谐社区建设经验进行推广,同样意义重大。在前两次会议的推动下,我们的成果不仅仅是刚才几个参观点,主要是反映在社区普遍在硬件建设上提高了水平,突出的表现是以恒茂华城社区为代表的一批高档次社区脱颖而出,还表现在14个社区先后晋升为3星级以上社区。区财政已经按既定标准(三星级8万元、四星级10万元、五星级12万元)下发了奖励经费,实际上区财政在社区建设方面的投入要远远超过这个奖励数。如今,全区各社区已经基本解决了办公场地的问题;为提升社区干部的形象,我区在全市率先统一了社区干部服装,并在恒茂社区广场举行了隆重的社区干部着装仪式;对于正在开展的争当“社区好管家”活动,区委、区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保障;下一步,我区还将按照有关要求,按照两名干部配一台电脑的比例逐步加强硬件投入。所有这些,足以说明我区社区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
二是社区干部作用发挥之好前所未有。如果说社区建设是夯实基层基础,那么充分发挥社区干部作用就是社区建设的根本。社区是城市的基础,社区是社会的细胞,这个基础、这个细胞是由社区干部组成的。正如我们常说的,“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关门是一家,开门连万家”。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桃花镇、各街道的带领下,广大社区干部以服务百姓、构建和谐为己任,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流血出汗,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所以,我们每开展一项重点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做好社区层面的发动,只要我们做实了社区层面的工作,就不怕有问题、不会出问题。从这方面的意义来说,社区干部是功臣一点也不为过。
第二点感想是:建设和谐社区要有“两股底气”
一是社区工作要有领先的勇气。历来都有着“争第一、创唯一”的拼搏精神,要实现争先创优,首先看有没有领先一步抓好工作的勇气。在多年以来的工作基础上,现在我区社区建设的品味又有了新提升,有的社区甚至达到了一流的硬件水平,社区建设前进了一大步。当然,区作为一个老城区,还有大量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有的社区还没有达到3星级,跟先进的社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社区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对此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领先的社区要戒骄戒躁、保持先进。落后的社区要毫不气馁、奋起直追,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努力做到后发赶超、后来居上。关于下一步工作,我们在会上已经下发了几个文件,请桃花镇、各街道按领先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同时,各社区也要努力争取多方支持,做到因地制宜、稳妥推进。
社区服务感想 篇二
一、健全工作责任制,坚持常抓不懈
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居民群众的需要,把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各项工作具体化,并分解到各街道协会,注重“三个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抓责任人。区社区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作为全区社区志愿者活动的责任人,负责抓好全年度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和推进社区服务的各项目标任务,街道协会和各有关服务队确定专人具体承办。二是抓指导。区社区志愿者协会根据形势的要求,对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内容、方式、进度进行指导,务求紧扣形势,富有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志愿者活动的指导,我们实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属地管理”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由各街道社区志愿者协会统一进行组织协调,并指导辖内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厦港街道已率先启用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注册登记的志愿者分别为1484人和2887人,合为4371人。其他街道采用手工登记制度,登记志愿者有14640人。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坚持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开展大型集中性的社区服务活动1次,每月义务服务不少于2次,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做到队伍健全、人员稳定、服务活动落实。三是抓中心。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每年都有工作中心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在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中心带全面,以重点促推进,使社区志愿者活动年年有新发展。区、街协会、各服务队都拿出实招、真招,把社区志愿者活动这一凝聚人心的工程紧紧抓住不放,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去年是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年,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人人争当义务宣讲员。有的帮助社区开展创文明城市的宣传,如“亮灯工程”等;有的帮助宣传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到民主选举工作中;有的还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区居委会做贡献。街道山社区居委会是全市第一个直选社区,书画家是山社区志愿者中的一名骨干活动者,选举当天,他和几名社区书画家协会的会员来到“直选”现场赠送墨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社区换届表示支持。在全市降压供水期间,社区志愿者和残疾人、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二、拓展工作领域,坚持服务进社区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志愿者贴近群众的需求,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社区服务活动,促进了辖区人际关系和谐,辖区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实事蔚然成风,“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充分做到社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区居民群众营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以社区居委会专职志愿者为主,广大兼职志愿者为辅,各街道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志愿服务的方法和手段,在社区设立了“社区人才库”、“社区道德法庭”、“民意倾谈室”,开展了面向老年人的“银发安康”医疗保健服务、“十代三帮”,面向孤寡老人的“结对子帮扶”、“情满空巢”服务,面向残疾人的“家政”服务,面向青少年的“爱心妈妈帮教”和“维权岗”、“爱心网校”、“爱心学堂”,面向心理障碍人群的“悄悄话室”、“阳光热线”心理咨询服务,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市民沙龙”服务等社区服务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赢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三、关注弱势群体,开展重点帮扶
社区志愿者把帮助弱势群体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每年,结合重大节假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大型的社区服务集中日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修车、补鞋、修理钟表、家电维修、医疗咨询、义诊、知识竞赛、猜谜等服务活动。区、街社区志愿者协会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还积极帮扶社区弱势群体,一方面加强弱势群体的技能强化教育。去年我局下属的社区服务中心就举办了4期免费的家政服务培训班,开办电脑应用、维修、家政服务、法律咨询、园林绿化等适合社区就业的培训专业,传授他们一技之长,共有350人次参加了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弱势群体的观念转化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援助和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宣传下岗职工转变观念,自主择业,开拓进取的先进典型,使下岗职工进一步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增强下岗职工的就业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社区志愿者还积极援助特殊家庭的子女,开展结对子助学活动,社区志愿者还与贫困学生结对,捐款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此外,社区志愿者还利用暑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帮助居民管教好放假在家的孩子。让他们度过一个平安又有意义的假期。如街道夏令营就围绕“三个一”,即“学唱一首革命歌曲、听一场革命讲座、参观一个革命教育基地”,以“爱我、倡导文明、从我做起”为主题,以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百首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为主线,围绕爱国、环保、礼仪、法制、科技、文化等内容,引导辖区青少年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争当文明小使者”、“爱我、知我”——街情应知应会20条、聆听并学唱爱国革命歌曲及《之歌》、征文比赛、才艺大比拼、参观国防园、华侨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社区义务劳动、文明督导等30多项活动,并引导孩子们积极撰写活动感想,从活动中实现知识与乐趣的双丰收。
社区志愿者的典型事例还数不胜数。社区居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家电坏了,找黄师傅修去”。这是因为他们身边有个好邻居黄清根,黄清根一直利用休息时间免费帮大家维修家电。黄师傅的维修范围还真是全面,大部分“生病罢工”的电器经他“诊断”、“治疗”之后,一件一件又重新“上岗”了。久而久之,黄师傅在社区里成了个名人,纷纷慕名而来。黄师傅几乎有求必应,如果维修电器时缺少配件,他就耐心地告诉邻居们要到哪里买,大概多少钱,并承诺配件买到后,他可以免费上门维修。邻居们称赞黄师傅是个热心人。
社区的自从造船厂医务室医师岗位退休后,就当起了义务社区医生,为居民服务。已经当了邻居吴阿婆三十几年的“家庭医生”,平时吴阿婆要是不舒服就打电话给,立马上门。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高血压保健卡,高血压的老人成了她的固定病人,每周她都在社区或者上门为老人们体检,提供咨询服务。吴阿婆有高血压,即使不生病,一个礼拜也要四次上门,帮她量血压。年,她还组建了“夕阳红医疗队”,把社区的退休医生召集到一起,经常组织义诊。包里总是随身带着药,带着这些东西,买菜时也帮卖菜的小贩看病,游客在路上突然休克,她遇见立马“插手”,救了不少游客。免费帮邻居们看病送药,家里有一大橱子专门装药和药具,一个月自己得花几百元买药,大家都夸是社区志愿者的好榜样。
社区服务感想 篇三
从那些方面建设新农村呢?各地不同,宜分别对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按照工业带动型、现在农业推动型、自然增长型三种方式设计新农村模型,其具体工作内容为:
1、超前全面规划,内容分步实施。规划既要包括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等大的方面,又要包括城镇、中心村、交通、农林水、教育、文化、卫生、商业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及农业植保体系等行业规划。
2、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规划建设乡镇经济园区。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着眼经济增长,结合农民就业,加快创建乡镇工业园。上级政府对园区建设和农副产品加产业采取贴息扶持,基层政府对进区企业采取税收优惠的形式籍此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3、以规划促农村规范建设,以宣传更新农民观念。要在规划好交通骨干网络的同时,搞好教育、卫生、村庄、社区服务、商业流通的布局,并做好水、绿化各项配套工作。农村建设要大力道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做好农村特别小村镇的上下水治理及其农村垃圾物回收处理工作。农村基础设施跟不上,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就是一句空话。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的发展以后,农民才有条件消费。换言之,农民收入增加是启动农村市场的前提,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启动农村市场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成为新型农民,更新他们的生活观念、改造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转化他们的生产方式,这一系列的更新改造将提供巨大的需求,对整个国家经济的推动是不可限量的。
4、搞好乡镇园区建设,就近转移农民就业。以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特别是招商引资)。以就业为目的,以阳光工程为载体,加快农民劳动力向城市、向第二产业转移。积极搞好农民转移培训,放开城市户口,鼓励农民进园(城),实行城乡一体化,以此推动土地向种田和养殖能手集中,实施标准化种植和养殖。
5、创新土地承包方式,推动农民土地资产向土地资本转化,使土地朝着物权化方向迈进,允许土地在一定期限内转包,以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形成。
6、下大力气建立和培育农村要素市场,如土地的转包市场(如利用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组织,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农民转包责任田)、农业信贷资金担保、新型技能型农民的人才市场等。
7、建立健全农民的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要建立好养老保险以解决农民的养老之忧;要建立好医疗保险以解决农民因病返贫之忧;要建立好农业保险和农民互助社以解决农民生产的自然灾害之忧,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五保户和残疾人的救助制度等等。
8、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积极扶持和引导民间协会功能开展其章程内的各项事务,做到农民自己能办的事情让农民自己办;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公共财政理念推动乡镇政府事业单位改革。
9、建立健全村(居)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和制度规范,进一步落实“四民主、两公开”,积极做好村委及村干部直选等工作,不断提高村(居)民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基层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建设民主法治、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和城市社区。
此外,要大力开展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卫生、法律、道德等各项教育,以构建和谐农村的发展基础。
社区服务感想 篇四
姚柏良议员身为体育教师,一直以来,将田径场上锲而不舍、奋力拚搏的运动精神,转化成为居民排忧解难、争取权益的力量。担任观塘平田区议员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他为平田区居民做了诸多好事、实事。他说:做区议员是参与社会的一种表现,不应为名、为利,而应该尽一份责任,为社区作贡献。深爱体育运动,同样也深爱社区服务的姚柏良议员深信:运动,生命因此而亮丽;服务,生命因此而炫出色彩。
服务社区显热心
在香港区议会,具有双重角色的议员或许很多,但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同时又是区议员的,相对来说,不是很多。姚柏良议员即是区议会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服务社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方法与见解。
姚柏良议员服务的社区,居民居住的大多为公共房屋。房屋署通过招标聘请一些管理公司管理,在招标过程中,往往出价低者获得管理资格。“这些中标的管理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更注重人员的配合,而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作为议员的我们就要监督他们做好工作,让社区居民得以安居乐业。”
一直以来,姚柏良议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从事社区工作,“有没有做具体工作、有没有真正工作、有没有用心工作等等,居民心中都很清楚。”姚柏良议员十分关注居民亟待解决的事宜,热心帮助每一个寻求帮助的居民。“在社区工作,小事、大事都有,小到居民看不懂一封信要我们帮忙,但是无论大、小事,我都竭力帮助他们,让他们满意。”
未担任议员之前,姚柏良先生早已从事社区的义工服务,SARS事件中,他主动找到口罩及漂白水,率先向居民派发。“那时我才发现,自己这样投入地为街坊服务,是因为与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其后在街坊们的要求下,他决定参加2003年的区议会选举,在2003年的选举中,很多街坊自发组织为姚柏良先生派发传单助选,从中可以看出姚柏良先生广受街坊喜爱,可惜最终落败,他自己倒没过于沮丧,但街坊们都难过得哭个不停,纷纷激励他发扬体育运动的奋力拚搏精神,再接再励、勇往直前。在2007年的议会选举中,姚柏良先生凭藉长期体育运动锻炼的健硕的体魄,施展了“五分钟洗一层楼”的本领,顺利赢得观塘平田区议席。
自2008年1月上任以来,一年多的议员生涯中,姚柏良议员最大的感受是“任重而道远”。他说:“社区里的大小事务都与我有关,但决定权不在我的手中,我要做的就是将居民亟需解决的事向议会和有关部门反应,希望早日得以解决。”姚柏良议员服务社会的同时,不忘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贯穿其中,虽然与担任多届的议员相比,他在处理事务时或许不太熟练,经验也许不太充足,但他一直虚心地向其它议员学习、交流,同时他将体育运动中锲而不舍的精神带入社区服务,营造快速、快捷的服务理念,并创新性地引进教育理念,以期为更多的居民造福。
青少年工作特关注
姚柏良议员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工作,未参选议员时,一直做教师和青少年工作,十分了解青少年思想、心理活动,如今担任区议会议员的他,把之前青少年工作的经验引入社区服务中。在社区工作中,他经常组织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以推动青少年参与其中。如今,每年他都利用寒暑假或学生考试前夕在社区组织功课辅导班,帮助学生补习相关课程。“在平田区有一个会址,我们利用这个场地做一些公共培训。我通过自己做教师积累的网络找一些大学生开办暑期辅导班,有英文辅导班、中文辅导班、暑期作业辅导班等,其实开办辅导班在我还未当议员时就有。”姚柏良议员说,“我长期做青少年工作,有一定的大学生网络,让大学生参与社区,为社区学生辅导功课,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有一个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社区学生的成绩能得以提高。如今,我们已申请成立了社区图书馆,政府及时提供大量的书籍,方便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姚柏良议员的建议和积极推动下,成立了蓝田社区家长协进会,这是全港第一家社区性质的家长会,姚柏良先生担任创会顾问。家长会的成立,切实把教育延伸到社区,有效地加强了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更好地体现了社区服务的细致与贴心。姚柏良议员语重心长地说:“家长工作很重要,青少年直接与他们沟通、交流不是很容易,而通过成立家长会,组织家长们与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对推动青少年工作的成效相对来说要好一点。我希望透过建立这样一个家长平台,能达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让家长们将教育子女方面的困难与成效相互分享,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增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符合青少年需要的活动,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成立家长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与孩子得以悉心地沟通,让孩子得以更健康地成长。“我们举办的一些假期补习工作,都是邀请大学生义工,费用很便宜,家长的负担不大。”姚柏良议员为社区青少年所做的事切实从家长的角度考虑,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让孩子学到了相应的知识,而招募的大学生义工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自身的提升,可谓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早在学生时代,姚柏良先生已积极开展青少年工作并加入了青年大学生协会,进入后的第一年即成为干事,第二年即担任主席。在青少年工作上,他可谓经验丰富,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创新性地将青少年工作引进社区服务中。他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发展,努力解决青少年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通过与家长的紧密联系,让家长与孩子得以更好的交流与沟通,他不愧为青少年的知音、家长的知己。
回馈社会多感想
虽然姚柏良先生担任议员的时间不长,但是其早已行走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面对如何看待回馈社会,他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每一个人安顿好自己后,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别人,对社会多一点承担。”姚柏良先生服务社区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名与利,而是真正把服务的思想与理念贯彻其中。“我做社区工作不是为了居民的选票,而是希望真正为居民服务,我要让居民感受到我是在为他们做实事。”朴实的话语中,显示出姚柏良先生一颗真诚为社区服务的热心与决心。
一年多的议员生涯,姚柏良议员做了很多社区工作。在每两月一期的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他积极为争取社区内设施改善而努力。
社区居民投诉、切实关心居民健康等方面而不遗余力。在如今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事件中,他提倡“预防甲型H1N1流感、切勿掉以轻心”的思想,虽然目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对而言比较平缓,但是姚柏良议员认为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他除了要求清洁公司加强屋清洁与消毒外,还一直在社区出海报、派发口罩、消毒湿纸巾以及举办讲座等,以提高居民抗疫意识、加强个人与环境卫生。
姚柏良议员为社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关乎居民的需求、社区的发展,他从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造福社区出发,不为名利,而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居民,他认为回馈社会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
后 记
姚柏良议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直推动社区体育运动的发展,他自己除了热爱体育运动之外,还喜爱旅游和交友,他说:“我喜欢结交不同的朋友,而参加交流活动和旅游均可交很多朋友。”他的乐观、开朗也吸引了与他相处的人,也许这就是姚柏良议员广受居民喜爱的原因所在。
面对今后的发展规划时,姚柏良议员早已成竹在胸,他说:“目前在社区工作的义工、议员年长者居多,我希望推动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这样能让年轻人对社会有一定的承担,能多为社会服务,能多为香港的发展作贡献。”话语中,可以看出姚柏良议员早已规划好今后的道路。在服务社区的“赛场”上,他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体育运动锲而不舍、奋力拚搏的精神,敢为人先、不断创新,随着发令枪的响声,大步奔跑,直至终点。 (沈默程书香)
【人物简介】
社区服务感想 篇五
【关键词】社区矛盾;社区性;利益博弈;预防途径
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原有社会规范逐渐失去作用,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建立起来,使得社会处于一种“失范”状态,信任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化过程中最为稀缺的资源,社区不再是充满亲情和仁爱的净土,而是充满不平等和各种矛盾的大场所。本文通过社区性中人口、组织和文化这几要素,来分析邻里和社区互动中诱发出的矛盾,进而培析社区矛盾形成的诱因,以便提出预防与化解矛盾的途径。
一、社区性的基础要素:人口、组织、文化
社区是整体社会的缩影,社区的构成有多种要素,每种要素在社区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而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区性的基础要素。
(一)人口:不同类型社区的人的需求
社区人口是指具有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人群是构成社区的主体。人群因长期聚居在同一个地方而逐渐形成了多层次、成系统的内部交往关系,群体成员因共居一地而拥有共同的归属感。没有一定的人群,就没有社区。对社区的人口要素可以从数量、构成及分布三方面进行分析。人口结构与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密切相关,高档社区因为居民有着优越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对于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居民希望有更现代、更人性化、更科学的社区管理与社区建设。
(二)社区组织: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根据社区内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性质的不同,社区的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大类。在现代社区中,正式组织是社会正常运作的主要成分,非正式组织则起辅助作用。国内社区的正式组织包括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党委、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社区服务站等。非正式组织即社区民间组织,主要以本社区成员为主体,组织规模小;本社区区域为主要活动场所;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规范比较随意;成员间关系紧密,成员对组织有较强的认同感。正如德鲁克所言:“现在世界各大城市均已陷入一团混乱之中,当务之急就是建设新的社区,而这是政府或商业组织都力不能及的。这是非政府、非商业和非营利性组织的”1。由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群众团体组织或活动队伍,具有民间性、自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的特点,它是社区发展的重要主体,是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文化:智慧资本的发扬
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积淀而成的、并为广大社区居民所共享的那些价值观念、民风民俗、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社区文化是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基础。“智慧资本是一个社区的共同基础,是评价个人以及社区的目标时所参照的标准,它引导我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成为应该成为的人”2。社区的产生将各种各样的人们聚集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社区成员的个性、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互相融合,使社区成员在价值观上谋求共识,这就更需要进一步发扬智慧资本。发扬智慧资本,让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居民在共同的社区生活中因得到满足而对社区产生好感和依恋感,包括共同的荣辱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伦理观念以及某些共同的习俗。因此,重塑社区精神是现在社会中促进社区持续运行的重要基础。
二、社区矛盾在社区性要素中的凸显及诱因
前面我们提及社区性的要素,而什么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内力呢?社区的内在发展逻辑其实就是社区权力主体如何进行博弈。因此社区矛盾也是通过社区性要素,在这些主体进行博弈的同时所引发的。
(一)社区矛盾在社区性各要素中的凸显
随着对社区建设的重视,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日益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重视,权力中心也正由单纯的政府行政控制向半行政半自治的社区自治机构转移。中国城市社区的权力具有三叠组织网络: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正式行政权力网络,社会中介组织构成的非正式权力网络以及街道党工委对前两种网络渗透构成的党的组织网络。3而社区中存在的主要几个权力主体是街道、社区居民居委会、社区物业管理机构以及社区业主委员会。这些主体间的博弈就要在社区空间中呈现,它们的职责不清,义务不明,导致了社区矛盾。
1、社区管理主体职能不清引发矛盾
(1)社区党组织与居民委员的关系实际上是党政关系在基层的体现。居民委员会领导成员在法律上是由群众选出的,是群众自治性组织。社区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要协助居委会做好行政工作,而不应直接干涉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我们也看到,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有限,与居委会之间界限模糊。(2)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是政府在社区层面上设立的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当前的矛盾主要是居民对于社区服务站的职责不清,社区居民不知道社区服务站到底承办哪些业务。也不清楚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什么事情该找社会居委会,什么事情该找社区服务站,居民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因此,社区服务站工作是政府为居民提供均等化服务的基础,如果有效发挥了职能就可以化解大量的社区矛盾的产生。(3)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由于物业管理公司进驻社区的主要模式是“谁开发谁管理”,往往与开发商是紧密相连的。国家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法规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和约束,没有制定统一物业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物业公司可以自主的确定物业服务项目费用,很多情况下,物业管理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收取较高的物业管理费,但却不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4)小区业主委员会;如今在社区里面真正通过正规程序成立业主委员会的,业主委员会真正发挥作用的情况并不乐观。社区业主委员所遇到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大部分社区并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其二,业主委员会地位和性质不明。我们最常见的是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发生冲突。
2、家庭和个人在社区空间中引发的矛盾
(1)家庭组织。家庭矛盾,是私人领域的矛盾。家庭矛盾不像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会引起其他社区居民的关注。有些家庭矛盾带来的仅仅是家庭不和,不会上升到影响社区、社会稳定的层面。我们需要关注是那些会对社区及社会和谐造成影响的家庭矛盾。(2)社区居民及邻里关系。邻里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早期的社区中多为宅基地、房屋的使用、通行、通风、采光、排水等纠纷,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现代城市社区中则主要是相邻共同空间、空气污染、噪音、排污、住宅商用、装修等涉及隐私、环保等方面的纠纷。
(二)社区矛盾在社区性各要素中产生的诱因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社区性成为影响社区矛盾产生与维系的主要因素。内在的社区居民共同体与外在的社会(控制)结构两个社区性维度的互动使社区矛盾产生的透因。
1、社区层面的诱因
(1)社区环境的脏、乱、差4。环境是社区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社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区发展的条件。所谓环境,指环绕某一地域周围的境况。所谓社区环境,指社区所辖的地域周围的境况。5环境状况对社区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良好的社区环境能促进社区的进步和发展,恶劣的社区环境则会阻碍社发展。居民对居住环境的不满意。或外在因素对社区整体环境造成破坏都会导致矛盾的发生。(2)水电气暖公共服务机构缺乏沟通6。社区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主要由垄断的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燃气公司、供暖公司提供,产生的相应费用由各公司直接向最终用户收取。这些公共服务部门由于自行缩小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差,收费混乱,缺乏监督,常常引起社区居民的不满,导致社区矛盾的产生。(3)社区基础设施的落后、公共设施的短缺,这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前社区中常见的问题有道路交通系统无法满足现在的交通需要。尤其是早起建成的小区,缺乏建设标准,使得小区内道路普遍狭窄,不利于消防、救护、工程抢险等,存在着安全隐患。随着私家车的大量出现,小区停车问题成为业主、物业关心的主要问题。
2、个体层面诱因
这里的个体媒介主要是指居民与居民间发生矛盾的触发因素,这样的个体媒介有很多,不可能将所有的媒介都穷尽。这里我们主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这些媒介怎样导致了社区矛盾。(1)居民个人素质低;(2)宠物扰民;本来养宠物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在养宠物的同时,如果没有注意宠物给其他人的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会成为居民之间正常交往的障碍。(3)债务纠纷;因为某些突发状况而向其他居民借钱,并能够顺利借来,说明居民之间关系很好,彼此信任。人和人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体现了社区的和睦。而若一直向别人借钱,而不归还,似乎就有些违背道德了。俗话说的话:“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三、社区矛盾化解的预防途径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城市社区,在社区矛盾的预防途径上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了解民情民意,做到疏导公众情绪,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
1、搭建畅通民意的服务平台。在社区矛盾表现形式上,因为社区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社区居民利益考虑不周全而引发的意见、情绪性纠纷等浅表性问题,如果处理本当、察觉不明,很容易积累居民怨气、导致不满、引发冲突、积聚矛盾。对此类问题,应该构建一个表达居民呼声、回应呼声、疏导呼声的动态管理机制和预防配套措施,提供一个社区居民发表意见、畅谈感想、吐露真情、宣泄情绪的途径。
2、重视柔性的调解方式。社区矛盾的沟通化解只是一个必要的方面,除此还需对一时无法化解的矛盾进行疏导,使矛盾不至于因为矛盾主体的个人情绪、看待问题的态度、认识的观点而积累、积聚。在疏导过程中,减少心理压力和情绪冲动,使柔性引导得以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3、社区工作联席会。联席会是以“建设社区、服务群众、促进发展”和“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创建“特色社区”为重点,围绕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和整合社区的设施、人才、信息等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整体优势,通过社区管理机构、服务机构、驻区单位联合办公,联席解决与社区居民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方式,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质量,维护社区的稳定团结。社区工作联席会这一新型社区民间组织,在提升社区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鉴于目前社区矛盾形式具有多样性、矛盾主体具有多元性等特点,对潜在矛盾的主体进行多方沟通、对矛盾关涉的具体事项进行持续协调,不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社区矛盾进行分析,而且需要对不同的矛盾主体和关涉方进行多渠道沟通、多方面协调。因此,要充分关注社区矛盾的社区性及其各要素之间在矛盾形成中的不同变化,通过有效的调解手段化解社区矛盾,疏导不同主体利益的表达途径,建构共同的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于显洋主编。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黄晓星。社区运动的“社区性” ———对现行社区运动理论的回应与补充[J].社会学研究,2011(01)
[3](美)德鲁克基金会著,魏青江译,未来的社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朱建刚。城市街区的权力变迁:强国家与强社会模式—对一个街区权力结构的分析[J].战略与管理,1997(04),第51页
1彭定萍(1982-),女,甘肃卓尼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社区研究。
1(美)德鲁克基金会 著,魏青江 译,未来的社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2页。
2(美)德鲁克基金会 著,魏青江 译,未来的社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62页。
3朱建刚,城市街区的权力变迁:强国家与强社会模式—对一个街区权力结构的分析[J].战略与管理,1997(04),第51页。
4于显洋主编,社区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169页。
5《城市社区建设指南》编写组,城市社区建设指南[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第178页。
社区服务感想 篇六
论文摘要:服务学习来在美国发展迅猛,成效颇丰。反思是服务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服务学习的始终。它的实施促进了服务学习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参与者在学术课程学习、个人发展和公民意识及责任感形成等方面的发展,也对我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有一定的启示。
服务学习起源于2O世纪前美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地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服务学习活动,其中在美国的实施较为完善。1990年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法》将服务学习定义为:学生或参与者通过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得到发展,这种服务在社区中进行并满足社区的需要,与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机构、社区服务计划以及社区相协调,有助于形成公民责任。它与学生的学术性课程或参与者参与的社区服务计划的教育因素相整合,发挥促进作用,同时为学生或参与者规定时间,对服务经验进行反思。反思是服务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实施促进了服务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服务学习中,反思应在服务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即在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三个阶段进行,并且内容涉及广泛,从表层的事实、体验反思到原因分析再到深层的应用思考。
一、反思的理论基础
反思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源于杜威。杜威认为反思有助于发现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特别联系,能帮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学习中的反思使得思考、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行为、进一步学习之间相互联系。杜威的理论为大卫·科尔柏的“经验学习”模式奠定了基础,在此模式中,反思是引导改变、发生学习的基本要素。金(King)和凯迟纳(Kitchener)的“反思判断”模式对反思进行了的探究。他们认为学习者的反思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反思阶段,准反思阶段和反思思维阶段。在前反思阶段中,学习者把知识与简单的观察相联系,将知识视为绝对确定或是暂时不确定的。在准反思阶段,个人开始理解知识,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问题也是不容易解决的。他们开始运用证据,但很难证明他们自己的想法,也很难得出明智的结论。最后,在反思性思维阶段,知识不再被看作是被给予的,而被看作推理调查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认识到解决方法和推理判断是建立在数据和调查基础上的,并会根据新证据进行改进。
在服务学习的反思中,通过多元参与,让学生明白不同看法与意见存在的原因,明晓他人的立场,而不是局限在自我狭隘的圈子里,学生高级思维技能因此得到了提高。当高级思维技能融入到反思行为中,服务学习的经验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更深入且更有意义。
二、反思的过程阶段
服务学习中的反思应在服务学习的任何时候进行,所用时间可以从十几秒到几小时。在具体的服务学习项目中,反思至少要在三个阶段进行: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
1.服务前的反思
当学生选择服务项目,准备进行服务时,学生检验他们有关该服务项目的信念、假设、态度及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例如,学生对即将提供服务的社区机构的一位客人(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在采访之前,学生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方便讨论。在客人离开之后,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你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采访中了解到了什么以前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改变了你对即将一起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先前的看法?如果有,改变是什么?它们会怎样影响你的服务计划?你下一步该怎么办?通过与教师、同伴、社区代表交流,学生也可以从多角度了解服务。把新了解到的情况运用到服务项目计划中。学生成为主动信息搜集者,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
2.服务中的反思
学生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和撰写心得等方式来参与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学生总结和评价他们的经验,理解同伴的想法,并把所学运用到服务项目中。反思使学生有机会向同伴学习、进行评价、获得反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的工作并给予反馈。例如让学生在日志中记录服务体验,然后在班上分享这些体验。反思过程随着学生叙述他们的体验、分享彼此的观点看法而推进。教师在服务活动和基本技能(例如写作)等方面给予学生反馈。
3.服务后的反思
学生通过回顾他们最初的信念、假设和态度来评价自己的发展。同时也要评价服务项目,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反思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简单陈述、写作:角色扮演、讲演、录像、书信、论文、音乐、舞蹈等。
三、反思的内容
服务学习中反思不是浅层次的报告,要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公民责任感和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按照反思程度可以将反思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1.参与者叙述细节。不加判断和解释
叙述内容包括: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服务主题是什么,哪些人得到了服务;项目的结果是什么;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件;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有什么感想;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
2.参与者讨论他们的感受、看法。分析服务经验
这里又分为三个方面:①关于参与者的反思。你是否学到了新的技能:是否听到或感受到了让你惊奇的事:有哪些重要的感受和想法:你的经验与你所预期的有哪些不同之处,及其影响。②关于接受者的反思。服务是否增强了被服务者自身生存能力;在服务的社区中学到了什么。③关于社区的反思。社区中最需要什么:服务项目如何满足这些需要:会对社区有什么影响;给社区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④关于机构团体的反思。机构团体怎样合作;咨询了哪些问题;其他人是如何帮助你的;如何做决定。
3.参与者思考服务经验更广泛的意义并应用于学习
应考虑以下问题:这个服务项目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社区经常发生哪些与服务项目相关的活动;是什么促进了该服务项目的成功:什么阻碍了成功;怎样运用所学: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同伴及社区参与者分享:如果由你来负责项目,你会在哪些方面改进它;如果你能再参加一次这个项目,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四、反思的成效
1.在学术课程学习方面的成效
反思有助于学生思考服务与学术课程的联系,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如:阅读、写作、交流和高级思维技能。比林在2002年的研究中发现,服务学习中的反思能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参与度、考试分数,改善作业完成情况,并能减少留级率。服务中的反思能鼓励学生处理根源复杂的问题,学生学会综合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2.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成效
这方面的影响包括:对自身变化的意识、社区感:对个人生活的掌握。另外有研究表明,影响还包括:对差异性和所有人的尊重,胜任感、乐观的态度,与成人和同伴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对服务进行反思有助于年轻人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自信,增强自我权利意识,更好地完成目标。另外,对没有产生积极成果的服务学习项目进行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
3.在社会活动参与方面的成效
1999年艾勒(Eyler)和贾尔斯(Giles)研究发现,反思能打开新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使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1996年艾勒(Eyler)、贾尔斯(Giles)和施密德(Schmiede)研究发现,参与批判性反思的学生更易于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并解决社会问题。反思也使学生在服务的背景中形成认同感,尤其是对社会机构、社会关系和道德政治意识。
五、启示
事实上,我国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反思的重视。这种缺乏反映在没有特定的反思环节安排,反思只存在于交流总结阶段,且这种反思总结限于学生的收获,忽视了深层次的分析等。
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如上述),服务学习中的反思在学术课程学习、技能、个人发展、公民意识和社会活动参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实,反思对我国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样重要。通过反思,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现象和原因,更深地体会知识、技能的真实意义及公民应尽的责任,同时使高级思维技能得到发展。
社区服务感想 篇七
一、立足现有课程体系,挖掘公民教育资源
为有效实施公民教育,在西方许多国家都开设了公民教育课程。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现有课程体系中尚无相对规范的公民教育课本,在这种状况下,实施学校公民教育需要立足现有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散见于教材中的有效教育资源。
毫无疑问,德育课程是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载体。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所涉及的民主法治、政治参与、公平正义、国家制度、民族团结、和平发展等都是与公民教育相关的内容。
简单罗列如下:
除了现行德育课程以外,历史、语文、英语、地理等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中也涉及了相当多的公民教育素材,是实施公民教育很好的内容。
以历史学科为例,最早具有制度性的民主政治就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的城邦时期,通过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公民”概念的源起及其最初要义。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公民”概念消失了,但在历史学习中仍可以通过对封建专制下臣民人格的反面解读,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现代公民理念。进入近现代史,更是可以通过历史上无数次人权斗争、民主运动等历史事件感悟公民行动。“读史可以明智”,从过去看现在,从现在思考未来,努力推动符合时展需要的公民教育实践。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教育,没有关注健康的公民人格的塑造,于是,科学在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同时,却助长了一些社会阴暗面的滋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努力去挖掘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中公民教育的有效资源,高举科学、正义、责任、文明的伟大旗帜,让公民的人格坚守成为一种必然。
当然,即使现有课程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公民教育资源,也需要教师悉心发现,努力发掘。还应该注意到,这些有效资源只是散见于各课程之中,缺乏系统性,需要作必要的整合,与此同时,相关学科之间也需要协调一致,使公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公民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实践学校公民教育的极佳平台。
1.在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实施公民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接受性学习”而言的,要求学生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强调从实践中直接获取知识和体验。
首先,要加强对课题选择的指导。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首先需要同学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周围社区的问题出发,选择一个课题。一个好的课题研究方向,是高质量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是关涉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成功与否的首要环节。此时,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一个公民的身份,从公民的视角去关注课题选择,会对学生的公民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其次,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当同学们以一个公民身份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积极引导便成为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同学们以支持和鼓励,不仅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更要让同学明白权利义务,明确规则规范,知晓社会责任等等。
最后,在课题结束后,要及时召开成果汇报会,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课题成果的机会,让同学们谈谈课题研究的一些感想。这不仅是对课题研究活动本身的一次有意义的反思提升,更是对自身公民实践的一次反思提升,从而让公民意识在反思中得以升华。
2.在社区服务课程中实施公民教育
开设社区服务课程,旨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时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义务服务,要求同学们以服务者、志愿者的角色,以一个公民的身份走进社区,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服务。
社区服务课程的意义不在于获得2个学分,对同学们来说,让他们走出校园,参与社区服务,培养了参与意识与能力,提升了公民技能,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公民实践。
在社区服务课程中实施公民教育需要构建起学校与社区的良好关系,包括多样服务项目,详细的方案设计,充足的岗位准备,灵活的操作机制,完备的事后评价体系等,最终通过社区服务实现学生由学校公民向社区公民的转变。
3.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公民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同学们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学校层面,我们把组织学生开展军训活动和班级值周管理活动作为工作重点。
组织高一新生走进军营,参加军训,不仅有助于增强同学们作为一个公民的国防意识,还有助于培养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形成强烈的纪律观念、合作精神等。班级值周制,是指高一、二年级各班在全校范围内轮流值日一周的制度,目的是让同学们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来,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实践一个公民应有之责任,训练其未来参与社会的应有技能。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实施,才不至于让学校公民教育流于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培养的公民意识是深刻的,它会逐渐内化为一种品质,并转化为一种公民行为。
三、积极开发隐性课程,推进学校公民教育
相对于显性课程来说,在学校情境中以一种内隐、间接方式呈现的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从物质层面的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到精神层面的规章制度、课堂文化、学校精神等等,都对学生未来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相比学科知识更深刻、更持久,在实施公民教育时,很有必要予以开发利用。
1.改造课堂生活,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意义的课堂上,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课堂教学师生在人格上不平等,这是对学生公民权利的否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公民行动,作为教师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个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尊重学生,就要将学生作为平等主体看待,没有优生差生之分,没有家境背景之别;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心理及个性发展,立足于学生学情设计目标,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组织教学,唯有教师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公民意识才有可能得以培养。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课堂中实践公民行动,需要倡导一种建立在自由、民主基础上的充满交流、对话、讨论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师生是课堂生活的共同主人,学生作为课堂的经营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自由交流、讨论甚至争辩,让知识在交流对话中生成,让智慧在讨论争辩中迸发,这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当然,课堂当中的民主平等交流和自由对话并不等于不要课堂纪律,在课堂教学中仍然要讲究规则、规范,允许自由争辩并不意味着目中无他人,否则,只会陷入伪民主的泥沼中。
2.实施民主管理,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校制度的制定者,良好校园氛围的营造者。学校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是学校的隐性课程,制度建设不是学校领导的事,更是广大教师及至同学的事,公民教育就要培养起学生的独立人格,积极参与的精神,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制度的建设中来。制度因问题而出,制度的修订与完善过程需要同学的积极参与。学校应畅通学生反映问题的渠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有学生反映教师吸烟问题,学校因此出台学校在公共场所禁烟的相关制度。作为教师,在学校管理方面也应该率先垂范,面对问题不回避。有学生通过校长信箱反映,早晨到校时,面对值周学生的鞠躬行礼一些教师不予理睬的问题,校长不遮掩,在全校职工大会上宣读此信,从此,情况大为改观。如此点点滴滴,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对同学来说更是一次次可贵的公民实践。
让学生成为活动方案的设计者,多彩校园生活的主宰者。正是由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才使得校园生动起来,学生生活充实起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之中蕴涵着丰富的公民教育隐性课程。以往的校园活动,同学仅仅是被动参与者,自主性未被尊重,导致一些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实施公民教育,有必要让学生成为校园活动的设计者,让同学们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的各个环节,真正成为校园生活的主宰者,在校园活动中感悟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养成公民技能,实践公民行动。
社区服务感想 篇八
山东大学哲社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高鉴国
我谈几点感受,一个是从“张刚大篷车”的现象来看,首先它是媒体交流的平台,从我们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它也是一个有形社区服务的供给平台。它现在做了很多工作,超出了普通的媒体交流的功能,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张刚大篷车”有什么特点呢?我觉得,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有一种研究方法叫行动研究,就是导致一个变化,促成一个变化,然后研究一个变化,比如实验室研究,就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导致变化、研究变化。从媒体的角度,我引申出一个概念,或者叫想法,叫行动报道,就是推行一种服务,促动一种变化(这种可能是积极的变化),然后去报道这一变化。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特点。
我不知道,在媒体当中,在新闻当中,这种现象,这种参与性的方法是不是可行的方法。
另外,我看了看专刊,活动内容非常多,涉及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安全、文化、教育等等。如果对100期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它确实围绕社区居民生活的需要进行,包含方方面面。至于哪个时期,围绕哪个活动重点,以后可以具体分析,看“张刚大篷车”是如何具体地贴近社区生活需要的。
另外,我有一点建议和感想。第一就是定位,刚才谈到了行动报道这一初步的想法,将来作为媒体,是以行动为主还是以报道为主,还是兼而有之?如果以社区服务的行动为主的话,这里头也有定位问题,是专业服务、志愿服务还是兼而有之?因为这些都涉及到服务方法和服务伦理的问题。将来,从专业服务的角度,可以与政府职能部门更好地沟通,可以更多地进行研究,推动、反映他们的专业服务和专业管理。这也是媒体推动社会发展的很好的方向。
最新范文
初次和你相遇范文优秀2篇12-12
木兰诗范文(最新3篇)12-12
投标服务承诺书优秀8篇12-12
做饭心得体会【通用8篇】12-12
烈士周昆训英雄精神心得感悟优秀6篇12-12
儿童节祝福语短信优秀5篇12-12
经典红色革命文化诗词(最新9篇)12-12
心语集【最新5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