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文言文翻译最新5篇

2023-11-08 02:25:43

对于文言文《管鲍之交》,大家可以尝试翻译哦。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分享的《管鲍之交》文言文翻译最新5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管鲍之交的故事 篇一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六(3)班 薛雯钰

指导:黄惠娟 215523

我要推荐的一本书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讲述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值得我们好好阅读一番。

这本书讲述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和暴君昏王、乱臣贼子。中华上下五千年,沧海桑田,朝代更替,在这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管鲍之交》,这个故事中最让人佩服的人是鲍叔牙,他处处为管仲着想,什么好处都让着他,直到后来齐桓公要命鲍叔牙为相国时,鲍叔牙却将这个很高的职位让给了管仲。鲍叔牙对管仲真是如同亲兄弟一般。鲍叔牙此等的热血情怀让人敬佩不已。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中,大家无不为蔺相如的足智多谋、机智勇敢所折服。蔺相如用巧计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以死相逼,逼得秦王无处可退,这是叫人拍手叫绝,蔺相如也因此功而被提升为大夫。

管鲍之交 篇二

鲍叔牙,也称鲍叔,出生于今天的安徽颖上,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与管仲属同乡同学。管仲家有高龄老母,生活极其贫困。鲍叔家比较宽裕,平素做些生意维持生计。鲍叔看管仲人很孝顺,做事精明,就与他合伙做起了生意,并让他代为管账、管钱。管仲的股份钱是东挪西借的,债权人催急了,管仲就私自将大伙的盈利堵上了自己的窟窿。年终分红时,管仲的那一份仍照拿不误。这下别的合伙人不干了,同样地投资,同样的辛苦,管仲凭什么要多拿多沾。退一步说,起码要尊重点你鲍叔,与你通个气吧。你看鲍叔咋说,人家不是贪,是家中太穷,又要面子,我等就不要细究了。私自挪用,分配不公,放在桌面上是说不过去的。可鲍叔如此豁达,众人也无话可说。

管仲毕竟是读书人,鲍叔决定让他打理生意,心想多赚点钱,好堵悠悠之口。可管仲不善经营将本钱赔了精光。当管仲怯怯地向鲍叔自责时,鲍叔虽心疼金钱,但还是宽慰管仲说,做生意哪有只赚不赔的,下次小心点就是了。鲍叔的大度与理解,让管仲感佩不已。管仲暗下决心,一生跟定鲍叔。

鲍叔不是池中之物,在那兵慌马乱的年月,读书人的机遇也必须在沙场上求得。鲍叔弃商从戎,管仲也随之入伍。鲍叔英勇善战,威望日隆,不久就升了官。可人们发现管仲在每次战斗中,冲锋在后,凯旋在前。人们认为管仲是个胆小鬼、是个投机分子,于是直接将他绑缚到上司跟前。鲍叔得知后向上司拍胸作保说:“管仲是我的兵卒我了解,他并非鼠辈,而是个孝子。他家有八旬老母,若他战死,就会一尸两命。”结果鲍叔降了职,管仲保了命。鲍叔虽因管仲之事受牵连,但他毫无怨言,对管仲仍一如既往地关照。管仲感动得流涕,叹道有鲍叔这样的君子为生死之交,此生无憾。

造化往往捉弄人,生死之交竟成了竞争对手。

鲍叔做了齐襄王弟弟公子小白的老师,管仲做了小白的哥哥公子纠的老师。那时齐襄王担心这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篡位,欲加谋害。两位公子被迫逃到各自的姥姥家,鲍、管各事其主,相安无事。

可齐襄王被杀后,两位公子认为有了继位之机,都以吊丧为名,日夜兼程往家赶。公子小白的姥姥家离齐国近。问题是谁先回家,谁就有可能做君主。管仲此时不顾与鲍叔的手足情深,只顾主人的尊位得失,毅然率部拦截公子小白。

面对气势汹汹的管仲,鲍叔劝道,你奔你的丧,我吊我的唁,你为什么阻止我们?管仲置若罔闻,形同陌路,毫不犹豫地拉弓射杀。还好射到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上,小白乘机装死,才躲过了一劫。要知道管仲是当时一等一的弓箭手,公子小白若不诈死,祸福难知。

历史往往就在一瞬间形成。公子小白先期抵达齐国,坐上了国君的宝座。在鲍叔牙的辅佐下,稳定了局势后,陈兵威胁鲁国。公子纠的姥姥家鲁国,只好将公子纠的头颅和管仲这个罪囚押送到齐国。

一箭之仇,怎能不报?公子小白确有杀戳之心;一代贤者,怎能不用?鲍叔实有举荐之意。小白怎么也没想到,任鲍叔牙为相时,鲍叔牙却坚辞不受,并甘居人下,推荐了犯上而不顾情面的阶下囚管仲为相。并列出了5点理由。鲍叔不计个人尊卑,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君子之量,让小白汗颜,于是国君小白摒弃前嫌,任管仲为相。之后,管仲在鲍叔的支持下,辅佐小白齐桓公成为一代名君。

管鲍之交 篇三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敬,又被称为管子。他是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也被誉为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管鲍之交 世代美谈

管仲家道中落,家庭贫困,而同村的鲍叔牙家里就富裕得多。他们两人年轻时常在一起。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当时被人们看不起的小商人,也与鲍叔牙一起合伙做过生意,但生意做得不成功。他还当过兵到过许多地方,也曾几次做过官,但多不长久。总之,他在生活上、事业上都很不如意。

鲍叔牙为人宽厚,对管仲一直很好,在交往中,管仲常常是占鲍叔牙的便宜,然而鲍叔牙却总是谅解管仲,帮助管仲,从不计较。

公元前674年,齐僖公去世,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太子诸儿继位以后(就是齐襄公),管仲与召忽辅佐公子纠,鲍叔牙则辅佐公子小白。可是当初齐僖公让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时,鲍叔牙却不愿意,因而常常称病不出。因为他觉得小白将来并没有继承君位的希望。管仲与召忽对此却不以为然,说这种事情目前还难见分晓。在他们的劝说下,鲍叔牙才接受了任命,竭力侍奉小白。

齐襄公的一些错误做法,使得具有政治远见的管仲和鲍叔牙都预感到齐国将来会有大乱。于是鲍叔牙就同公子小白逃亡到了莒国。公子纠和管仲、召忽则到了鲁国,鲍叔牙与管仲就这样分开了。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内乱终于爆发。齐襄公的堂兄弟公孙无知因为原有的特权被取消而恼怒,便勾结大夫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国君。公孙无知在位仅一年多,又被齐国贵族杀死了。齐国一时没有了君主,形势十分混乱。这时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与小白,都想赶回去继承君位。当时的情势是,谁能抢先回国,谁就能当上国君。

鲁国支持公子纠,便派兵护送他回国。而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比较近,返回齐国会快得多。为了夺得君位,管仲经鲁庄公同意后,便带人埋伏在路旁,以截杀小白,消灭这竞争对手。当小白经过时,管仲向他射出一箭,一下就射中了小白腰间的衣带勾。聪明的小白就赶忙咬破舌头,口吐鲜血,躺倒在地,装死以麻痹管仲。管仲与公子纠以为小白被射死,便放慢了回国的速度,而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迅速而秘密地回到了齐国,继承了君位,这就是齐桓公。

据《国语・齐语》记载:小白继位后,就要任命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推辞说:“我只是你的一个很平庸的臣子。你照顾我,使我不挨冻受饿,就已经很幸运了。如果想要治理国家的话,那就不是我所擅长的。要讲治国之才,就只有管仲了。”他诚恳地对齐桓公说:“我有五个方面都不如管仲:以宽厚慈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忘根本,我不如他;为人忠实诚信,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如他;制定礼仪足以使天下效法,我也不如他;立在军门之前擂鼓指挥,鼓舞士气,我还是不如他。”

听了鲍叔牙这番话,齐桓公沉思起来,接着说道:“管仲用箭射杀我,他是我的仇人啊。”言下之意,哪能用这仇人来当宰相呢?

鲍叔牙很严肃地解释说:“那是为他的主子出力啊。您若赦免了他,让他回来,他也一定会为您尽力的。”

鲁庄公听到小白当上了国君,使他们的计划破产后,非常愤怒。当即派兵向齐国进攻。齐国军队进行反击,很快就打败了鲁军。在胜利的形势下,齐国让鲁国杀死了公子纠,并要求交出管仲与召忽。召忽见自己侍奉的公子纠被杀,愤而自尽。而管仲却没有死,他被囚禁起来送到齐国,等待着他的是接受齐桓公的严惩。

在这关键时刻,由于鲍叔牙的推荐,齐桓公终于赦免了管仲,并让他担任相国,而鲍叔牙则心甘情愿地在管仲手下任职。

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曾很感动地对人说:“当初我贫困时,与鲍叔牙一起经商,自己总是多得利,但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实在太穷。我曾经几次做官,几次被赶走,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能,而认为我没有赶上好的机会。我曾几次参加战斗,几次逃跑,但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而是认为我家中有老母。特别是公子纠失败,我没有自杀,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苟且偷生,而是认为我不以小节为羞耻,乃是因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可耻啊。真是生我的是父母,而理解我的是鲍子啊!”

鲍叔牙与管仲这种深厚的友谊后来被世世代代传为美谈,并被概括为“管鲍之交”成了典故。它往往是指那种知心好友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从不计较得失的深厚友情。

推行改革 富国强兵

齐桓公用管仲后,对管仲非常尊重,常常听取他的意见。

齐桓公面临的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局面,他很焦急,因而问管仲:“你认为国家能够安定下来吗?”管仲很直率地回答说:“那就看您了,如果您决心称霸诸侯,那么国家就能够安定富强,您要是没有这个决心,那可就难办了。”

齐桓公一听,就笑了笑说:“现在我哪敢说这种话呢?只能将来看形势再说吧!”

管仲却很严肃地请求齐桓公要下定这样的决心,当齐桓公没有肯定地表示时,他对齐桓公说:“您赦免我的死罪是臣的万幸。臣之所以没有为公子纠殉死,就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富强。若不是这样,那臣不就是贪生怕死么……”说完就想辞去职务。因为在管仲的心中,他的目标很清晰,那就是要使齐国富国强兵,称霸于天下。

看到管仲这样坦诚,齐桓公深受感动,他极力挽留管仲,并表示一定以霸业为己任。

又有一次,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各国之间暂时还比较平静,我想趁这时机加强军备,你看怎么样?”

管仲说:“不可以呀,现在百姓有困难,您应当首先想到百姓,先亲百姓,然后再考虑军备。与其重视军队,不如重视百姓。百姓安定了,军队才能可靠,您不把百姓放在首位而先加强军队,这在国外是对诸侯不亲,在国内是对百姓不亲啊!”齐桓公接受了管仲的意见。

在多次的谈话后,齐桓公觉得鲍叔牙的推荐是不错的,管仲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很信任他,把他封为上卿,尊他为“仲父”,把大权交给了他,让他来负责齐国的一切。

管仲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他反对空谈,力求实效。在齐桓公的支持下,他放手进行改革,这改革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发展经济,要使人民富裕起来。管仲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见《管子・牧民》)这就是说,一个国家富裕了,就能吸引远方的人才来;一个地方得到很好的开发,老百姓就能留下来;仓库里粮食充足,人们就会懂得礼节;丰衣足食了,人们就会懂得廉耻。话虽不多,但确实是唯物的。因为经济是基础,只有奠定了物质基础,才可能有社会的文明。

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管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他突破了过去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主张士、农、工、商这些行业都要发展,让从事这四种职业的人都能安居乐业。

二是“尽地利,官山海,正盐策”。这意思是要充分地利用齐国的优势。因为齐国地理位置良好,背靠大海,尽享渔盐之利。主张由国家来开发、管理矿产和海产资源,制定正确的盐业政策,实行国家专卖。这话是管仲在与齐桓公一次对话中提出的。齐桓公问管仲:“吾欲征税于房屋如何?”管仲说:“不可,那会妨碍百姓盖房的积极性。”桓公又问:“那征税于树木如何?”管仲说:“不可,那会影响人们种树的积极性。”桓公又提出要征收牲畜税、人头税等,也都被管仲否定了。当齐桓公提出“财用不足若何”这一难题时,管仲坚定地告诉齐桓公说:“唯官山海为可行耳!”意思是只有由国家来开发经营自然资源才是可行的。于是在管仲的组织下,齐国设立了铁官、盐官,实行盐铁专卖的政策。这样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又没增加百姓的负担,还能满足百姓生活的需要。

三是发展商业与贸易,与诸侯各国之间加强经济沟通与来往,开拓了齐国商品的外贸渠道。

在这些措施之下,齐国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百姓生活改善,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了当时一个富裕的国家。

在内政方面,管仲也进行了改革。管仲谈到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时说过这样的话:“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见《说苑》)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合乎民心还是违背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管仲就主张老百姓担忧劳苦,就要给他们欢乐;老百姓厌恶贫贱,就要使他们富贵;老百姓忧虑后继无人,就要养育好他们的后代。如果能满足老百姓的愿望,那么即使身处远方的人都会与你亲近,反之,即便近在咫尺,也会想不到一起,所以他总是劝齐桓公要减轻赋税,让利于民。

为了加强社会管理,管仲还在行政区划和机构方面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制度,颁布了法规,强调要依法治国,使得齐国的社会秩序明显好转。

为了增强齐国的军事实力,管仲还采取了寓兵于民的政策。齐国除了建立了由齐桓公、上卿高子和国子统率的3支军队共3万人作为常备军外,还把国都的4300家居民作为后备军。平时各忙各的,战时即能参战。《国语・齐语》描述说:“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守则同固,战则同强”。这就是平常时日,大家欢乐地住在一起,办起事来非常顺畅,一到战时就会同生共死。要防守时能固守,要进攻时能冲锋。这样,就稳定了兵源,加强了军事力量。

有一次,在谈到要加强军队的装备时,齐桓公问管仲该怎么办。管仲就建议“薄刑罚以厚甲兵”。他具体地作了解释。那就是用缴纳赎金的办法来解决增添装备。也就是要作出规定,依据犯罪的轻重,用缴纳武器、盔甲等装备来减刑或抵刑。这样装备问题解决了,也没有增加国家和人民的负担。

尊王攘夷 齐国称霸

管仲不仅经济上、内政上和军事上进行了改革,而且在外交上也提出了明确的主张。齐桓公继位后,曾经与鲁国作战,与一些国家也有过交战,但都远没有胜利。而管仲认真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尊王攘夷”的主张。

此时周王室已经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所以必须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所谓“尊王”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朝天子是各诸侯国共同的领袖;所谓“攘夷”就是联合各国诸侯,共同对付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犯。打出这个“尊王攘夷”口号,就使得齐国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使其霸业更加合理合法。这样就使齐桓公可以用诸侯盟主的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时中原各国处于混战的状况,觊觎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夷、狄、蛮、戎等常来进犯。在这种情况下,管仲就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进行讨伐,使得齐国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齐国曾经出动军队打退了山戎对燕国的侵略,又粉碎了北狄对邢国、卫国的侵犯,保存了这几个国家。大大地提高了齐国的地位与齐桓公的威望。其后,面对南方楚国向北扩张的威胁,又会合诸侯国的军队共同伐楚,解除了各方对中原的威胁,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保卫了华夏的先进文化。

在管仲的辅助下,齐国强大了起来,齐桓公曾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周朝王室一次,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因此齐国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齐桓公声名赫赫,成为各国诸侯公认的霸主。

忠告桓公远离小人

辅佐齐桓公的管仲,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许多思想、理论、观点体现在《管子》一书之中,这书虽然并非管仲所作,但记录了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书中有些篇集中了他的观点,有些观点还很有价值。如在《管子・牧民》中就提到了著名的“礼、义、廉、耻”的四维说。强调“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形象地说明道德的重要,没有了“礼、义、廉、耻”就会国将不国。

管仲还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在《管子・权修》篇中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强调一个国家从长远考虑,就得树人,就得培养人才。这些观点至今还仍然很有意义。

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丰功伟绩,当他临终之时,齐桓公去看望他,他对齐桓公还有所忠告。齐桓公委婉地问管仲他之后,谁可担任相国时,管仲很坦诚地告诉齐桓公,他身边的那几个宠臣――易牙、开方、竖刁等都是奸邪小人,不可信任,并一一说明了理由。这易牙是王宫里的厨师长,很会逢迎国君。据说他为了讨齐桓公的喜欢,竟将自己三岁的孩子蒸煮了给齐桓公吃,齐桓公认为这是特别地忠于自己。而管仲告诉齐桓公,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人性,决不能用。那个开方是个卫国的公子,他舍弃卫国太子的地位来侍奉齐桓公,一呆就是15年,连父母过世都不回去奔丧。管仲说这样的人无情无义,哪还可能谈得到忠诚呢?谈到竖刁时,管仲也否定了,他说竖刁为了来王宫做事,便于接近您,竟然自残身体,这样的人违反人之常情,是别有用心,哪能相信呢?管仲劝告齐桓公,必须疏远这些小人,若相信他们,则国家必乱。最后,管仲推荐了隰朋,认为他才是担任相国的合适人选。

齐桓公开始还是接受了管仲的劝告,赶走了易牙等3个小人,任命隰朋为相国。但遗憾的是管仲去世后才10个月,隰朋也去世了。后来齐桓公又把易牙等人召了回来,宠信他们。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便开始作乱,他们堵塞宫门,假传君命,致使齐桓公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几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齐国大乱,直到宋襄公率诸侯的军队立太子昭为国君,即齐孝公,这齐国才开始平静。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主地位自然衰落了。

尽管管仲在世时没有为齐桓公驱除易牙之类的小人、没有解决好接班人的问题是一个遗憾,但是他在振兴齐国,在帮助齐桓公的霸业上是功勋卓著的,所以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

据《论语・宪问》记载,子贡对管仲很不理解,有一天,他在与孔子谈话时问道:“夫子,管仲不能算仁德之人吧?公子纠被杀,作为公子纠的助手,他不自杀殉难就罢了,竟然做了齐桓公的宰相,还去帮助他,这也太不应该了吧!”

孔子回答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今天都还得到好处哩!要是没有管仲,我们恐怕都要被外族征服了,披头散发,穿那左开襟的衣服啦。我们哪能要求管仲也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的信义,自杀在溪沟边上,而让谁也不知道呢!

孔子是从大处着眼的,他认为管仲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保持了周朝的礼乐文化,这是大功大德,对保存华夏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评价很高。

东汉末年的诸葛亮隐居于南阳之时,也常自比于管仲、乐毅(燕国的大将),可见诸葛亮对管仲的敬佩与推崇。

管鲍之交范文 篇四

管鲍之交的原文如下: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鲍之交的译文如下:

管鲍之交 篇五

一、信任学生能够当好干部

每接手一个新班,班主任老师都要深入学生中进行多方面的调查,选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同学,让他们当班干部去管理班级,这似乎成了铁律。无疑班干部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小助手,一个班级的好坏,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联。选定了班干部,我们就应该放心放手让他们各尽其能,充分地信任他们。我们的心中应该坚定这样的一个信念:他们一定能行!

一次,我们班级中因为包干区卫生不达标而受到批评。我没有因为这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发雷霆。我将直接管理我们班包干区的副班长叫到操场(因为操场上人比较少,这样做最起码可以避免伤了她的自尊)和颜悦色地询问包干区的事情来。不想,我话还没有说完,她就“哇”地一声哭开了。我暗自庆幸:我没有将她带到办公室询问。(办公室询问,不管对错,她的自尊心定会受到伤害)。我没有即刻阻止她的哭泣(因为哭泣是发泄心中不满或者委屈的最直接的方式)。等她稍微平静了些,我再启齿相询。不想,她的回答和我的假想大相径庭。我原本以为,是由于她的疏忽而遗忘了检查自己班级的包干区卫生。哪知,她是因为去帮助别的班级搞卫生而耽误了检查,我们班级被批评的直接缘由也被她搞得一清二楚。原来是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放学时没有及时将书包的拉链拉好,在跑着出校门的时候,书包里的几张纸飘落在了我们班级的包干区上……多好的一个学生哪!如果我不闻不问地对她呵斥一通,后果该是多么严重呀!当然,在实际的工作中,班干部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可我们必须充分信任他们,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正确地引导。要知道“人无完人,孰能无错”的道理,况且,他们还只是孩子!

二、信任学生能够带好学生

我所说的学生,前者当然就是学习、品德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而后者在某些方面较前者而言,就有较大的差距了。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时不争的事实。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认识到他们的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因材施教,各展所长。学优生固然讨人喜欢,但不好好调教,也可能适得其反。没有训犬员的调教,再好的猎犬也只能混同于家犬。此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些学优生各自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恰当分配,让他们做小老师去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既然已经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他们,我们就应该充分相信他们有能力去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最棒的。千万不能再持有怀疑的态度。对于学困生,有些老师对他们有偏心,久而久之让学困生自己也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每天都是忧心忡忡又怎能有心去喜爱学习、提高成绩呢?我们就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尊重他们的人格,经常找他们谈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学优生利用时间去辅导他们,带动他们的学习,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当然,转变一个人的学习观念、提高他们的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该抱定“铁杵磨针”的信念。

三、信任“捣蛋鬼”明天也风流

“捣蛋鬼”总是让人见而远之,教师见了头疼,同学见了讨厌。越是这样,“捣蛋鬼”越是产生报复心理,越是去捣蛋,这样也会使他越来越恶作剧,更让老师、同学不得安宁。其实,这样的学生其本质不见得有如何的卑劣,他们只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因为没有过人之处而不被人注意,此举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罢了。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去亲近他,去关心他,去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去给他生活的勇气,让他抬起头来。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到:要使一个班变成和谐班级,班主任不仅要信任学优生,还要信任学困生,更要信任“捣蛋鬼”。

最新范文

《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优秀411-08

大学生课堂自我介绍英文【最新4篇】11-08

学案格式精选8篇11-08

圣诞信息4篇11-08

人力资源管理心得体会(最新7篇)11-08

网站建设方案(优秀4篇)11-08

故事表演主持词串词经典范文优秀3篇11-08

qq个性说说心情短语(经典3篇)11-08

《关怀的人生》阅读答案【精选2篇】11-08

给老婆写的道歉信(通用4篇)11-08

149 2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