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格式 学案格式精选8篇

2023-11-08 02:16:33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学案格式精选8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学案格式的相关知识。

学案格式 篇一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导学案 编写方法

目前,高效课堂改革在我县轰轰烈烈地开展,教育行政部门把各校开展高效课堂改革的情况纳入日常检查和年终考核中。对此,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并选定部分班级作为改革的领头羊。我不愿落后于他人,进行了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高效课堂改革的前提是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首要前提是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思路体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跟导学案编写质量的高低有很大联系。教师必须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如何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集体备课,集备课组力量,形成高效导学案

要有集体合作意识,不保守,不敷衍,不奉承,敢质疑。并不一定每一课都要自己编写导学案,备课组成员可以先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个单元的导学案编写,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补充,再集中研讨,提出疑问和看法,不断完善,更切合实际,形成定案。

二、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写

由于本备课组有五个成员,在编写个人导学案时,要求统一格式,便于使用。首先要求一课一导学案,不能一个导学案使用两节课乃至三节课。其次要求每个导学案按如下格式编写: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检测、总结归纳。

三、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

教师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要想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不切实际的。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同时阅读有关资料,设计的问题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从“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四、设计的问题的语言风格应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原则

既然是导学案,那么它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体现学生自己的思想,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开放性原则。如使用“你认为”、“说说你的看法”、“试归纳”、“试比较”、“你说呢”等语言,如在《辛亥革命》一课导学案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有效教学。

五、问题的设计要合理

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明了,不要出现含糊不清的表述,让学生能读懂题意;问题的设计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多、太碎,这样显得凌乱;针对高中生,设计的问题应尽量避免选择题的形式,因为目前考试根本不会考选择题;如果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学生就会对照课文填空,对号入座,抑制积极思维。一旦课文中找不到答案,学生就容易放弃。

六、问题的设计要层次化

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编写导学案时,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在“自主学习”一栏中,既然是自主学习,那么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基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如在设计高中历史选修二《明治维新》一课的导学案时,我设计问题:“1.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和组成力量分别是什么?2.尊王攘夷运动的主要领导、根据地和结果如何?”这些问题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基本可以自主解决。在“合作探究”一栏中,学生不一定能够自我解决,需要和本组成员共同探讨,才能够逐渐解决这些问题。如在教学《明治维新》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何能够取得成功?”学生单看课文是很难解答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集体的智慧才能回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合作能力,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总之,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导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长,让教师在教学中享受幸福。

参考文献:

[1]余明科。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高效课堂[J].华章,2010(16).

[2]张曙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3]李洪彦。高中历史学案式“自主程序教学法”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0(03).

学案格式 篇二

关键词:Excel;函数和公式;案例设计

电子表格Excel软件的使用是遵义师范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一个模块,它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具有完备的函数运算、精美的自动绘图、方便的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主要用来管理、组织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方便用户使用,其中本章节学生学习的一个重难点在公式与函数的学习上,如何设计一个综合案例能把常见的函数与公式使用尤为重要。

1案例设计

设计一个16级物理本科(1)班学生成绩表的案例,首先输入基本数据信息,然后把常用的函数和公式的使用进行教学。

2案例分析

(1)利用AVERAGE函数计算各科成绩的平均分。

(2)利用公式计算总评成绩,总评=平均分×0.7+操行×0.3。

(3)利用MAX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高分。

(4)利用MIN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低分。

(5)利用SUM函数计算各科成绩的总分。(6)利用RANK函数根据总评成绩计算学生排名情况。

(7)利用SUMIF函数计算男、女生总评成绩之和。

(8)利用IF函数计算等级,总评成绩大于等于85为优秀,小于60为不及格,其余为及格。

3案例知识点讲解

3.1公式

公式的一般形式为:=<表达式>。表达式可以是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和字符串表达式等,表达式可由运算符、常量、单元格地址、函数及括号等组成,但不能含有空格,公式中<表达式>前面必须有“=”号。

3.2函数

Excel2010函数是系统为了解决某些通过简单的运算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而预先编辑好的特殊算式。函数包括函数名、括号和参数3个要素。函数名称后紧跟括号,参数位于括号中间,其形式为:函数名([参数1[,参数2[,…]]]),不同函数的参数数目不一样,有些函数没有参数,有些函数有一个或多个参数。一个函数有一个唯一的名称。

4案例实践步骤

(1)用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分,选择I4单元格,选择【公式】选项卡下的【插入函数】命令按钮,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函数“AVERAGE”,单击确定,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在Number1中输入D4:H4,单击确定按钮,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学生平均分的计算。

(2)利用公式计算总评成绩,总评=平均分×0.7+操行×0.3。单击k4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i4*0.7+j4*0.3”,然后回车确定,再利用填充柄“+”计算其余学生总评成绩。

(3)利用MAX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高分。单击D12单元格,利用【公式】选项卡下的【插入函数】命令按钮,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函数“MAX”,单击确定,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在Num-ber1中输入D4:D11,单击确定按钮。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课程最高分的计算。

(4)利用MIN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最低分。单击D13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MIN(D4:D11)”。利用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课程最低分的计算。

(5)利用SUM函数计算各科成绩总分。单击D14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SUM(D4:D11)”。利用使用填充柄“+”完成其余课程总分的计算。

(6)RANK函数根据总评成绩计算学生排名情况。单击L4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RANK(k4,$k$4:$k$11)”,回车确定,再利用填充柄“+”计算其余学生排名。

(7)在学生成绩表中利用SUMIF计算男、女生总评成绩之和。先计算男生总评成绩之和,女生总评成绩之和方法相同,单击D15单元格,选择“SUMIF”函数,在弹出的函数参数对话框中,“Range”参数里输入“C4:C11”,在Criteria参数里输入条件“男”,在Sum_Range参数里输入“k4:k11”。

(8)利用IF函数计算等级,总评成绩大于等于85为优秀,小于60为不及格,其余为及格。单击M4单元格,在其中输入“=IF(k4>=85,"优秀",IF(0k4<60,"不及格","及格"))”。

5结语

在Excel教学中设计了学生成绩表案例,包含了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使学生理解了公式使用必须先输入等号,然后根据Excel中提供的+、-、*、/等符号进行表达式计算。函数包括了AVERAGE、SUM、MAX、MIN、RANK、IF、SUMIF等,主要使用【公式】选项卡下的插入函数命令按钮,然后根据不同函数的参数要求按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设置,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了函数的应用,其中RANK、IF、SUMIF这几个函数还需多加练习和体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石敏力,赵楠楠。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学案格式 篇三

关键词:学案导学 立足点 运作方式 评价标准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立足点

立足研究常态教学。常态教学是指教师平时的实际教学状态,那种集体长时间听评“化妆”,再加上多媒体课件打造而成的优质、公开、示范、竞赛场景的课,在教学中已经离我们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状态远矣。所以,我们最应关注的是教师的实际教学状态,多研究如何“吃好家常饭”,让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和发展。

立足教师与学生的“双赢”。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必须找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即学案。编制学案,进行教案改革,为教师减负、为教师提供广阔的研究创造平台和成长的坚实台阶,从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编制学案,落实课改新理念,形成课程意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力”,张扬师生个性,实现师、生、校的发展。

立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团队精神,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应建成学习型组织,教师的成长要结伴而行,必须在合作中打造团队精神,实现资源共享。相信每位教师通过学习、交流和实践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性,相信每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提倡集体备课,但集体备课并非都是全体教师存规定的时段坐下来研讨,存编制学案过程中,教师一人设计出学案后,找你认为最权威的人审核、补充后即可定案,当然多几个人交流,学案会更完善些。

二。学案编写与使用的运作方式

模式化。即确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无论课堂教学怎么运行,它都有基本模式可循,即“问题引入——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评价反思——学习小结”。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运行规律,也正是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根本性依据。

格式化。即依据模式制订学案的格式。尽管学案可以写得各具特色,但应有一定的格式才便于教师操作。格式是指学案的框架和基本程序,主要有:a.学案的名称。如我们规范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学案”;b.项目。包括年级、科目、设计人、审核人、编制时间等;c.课题;d.学习目标;e.学习指导;f.学习过程;g.反思与点评等。

栏目化。即把格式化的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学习过程等设计转化成令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教师在编制学案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把格式变成栏目,并在栏目中分层设计问题,为学生找到学习的落实点。

活动化。即把栏目策划成活动系列。教师要把静态的学案看成动态的活动式学习方案。把每一个栏目策划成一个或几个学习活动。

个性化。即指教师对学案的创新设计与灵活运用。教师通过自己创作和分享别人创作的学案成果,加以个性化理解并进行个性化教学,把栏目菜单和活动方式打造成精品,彰显个人教学风格。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我们把在课堂教与学巾用不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首要标准。

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栏目条理清晰,活动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联想加类比,考试加实践的学案课堂会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胜景。

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学寨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看教师是否关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评价教师能否实现成功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

看教师是否有开拓创新意识。强调教师要知道使用的教材只是一种版本、一个范例,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拓展创新有明确的三个导向:一要直通考试,让学生学有成绩,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二要揭示通法,加强“双基”,建构思想方法,形成迁移能力;三是考虑联系生活、实践和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与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DX【2010】G0199)的阶段性成果。]

学案格式 篇四

一、远离了课本

学校的导学案编拟是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组织分工编写,由于受到编写教师的专业水平、教研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编写出的导学案良莠不齐,其中出现的偏差之一就是远离了课本。

在编写的导学案中,对课本上的“链接”“章头言”“阅读材料”“数学实验”“探究拓展”等栏目几乎是置之不理,丧失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由于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以题目为主要内容的导学案上来,对课本上的阅读理解渐渐没有了兴趣和耐心,对他们而言数学变得更加枯燥无味,这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思考。所以,导学案与课本的关系如何定位,怎样充分利用课本这个“第一”教学资源,值得广大教师关注和探索。

二、弱化了探究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很多导学案是将数学概念从课本搬过来,“抠”掉关键词让学生填空,真正核心的是题目,让学生在课下先做题目,再在课堂上交流解法。结果仍然是围绕解题开展教学,“解法1”“解法2”“解法3”成为交流的重点。当然,这样做对于改变教师“一言堂”有作用,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情感因素也能得到激发。但“数学根本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的。”因此,导学案应该“导”在“玩概念”上。概念教学需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建构新概念(必要性),怎样建构新概念(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概念本质的认识,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学生完成这一学习过程需要经过“较慢”“较长”的数学活动过程。压缩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代之以教师的讲解告知,并“较快”转入解题练习,表面上显得教学容量大、效率高,而且学生记忆概念的文字表述可能没有太大问题,但通过概念教学的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基于此,导学案的编拟,特别是概念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包括问题的提出、学生的主体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导向,都要做出精心的预设。

三、压缩了空间

压缩了教师的成长空间。其一,实施导学案教学,一个年级备课组的全体教师都基于同一个导学案,客观上限制了教师的个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尽管导学案强调教师的二次备课,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教师主要还是“拿来执行”,特别是教学设计的主要框架很少再有大的调整,“二次备课”往往是一些题目的变式与引申。使用这样的导学案上课,一段时间下来,一些青年教师对导学案产生了依赖心理,导学案变成了“导教案”。其二,一些教师可能是在并未完全理解导学案的情况下走向课堂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如果教师既无课前的深度思考,教学设计又不是源自内心的创造,其课堂教学何来创造性,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三,一些青年教师可能失去了自身提高的机会,他们可能没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灵性。

压缩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可以想象,一个年级的上千名学生用同一份“方案”学习,其弊端在所难免。这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分析,按照导学案教学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导学案,不在有其他的学习资料,而导学案除了一些条目(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外,大多数是一道道冷冰冰的数学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有一些改变,学习解题、练习解题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旋律,而其他的学习形式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强化。

导学案的重要意义在于“导学”,即引导学生学,也就是教学生怎么学。但目前的导学案,更多的还是在教学生学什么,考虑让学生怎样学可能不够。因此,在应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把学生的学“导”好,这是我们以后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落套于形式

在导学案的编写时,一般要求统一的格式。但是,对于同一种格式并不一定适合每一种课型(如新授课、习题课、高三复习课),如果强行导学案编写的格式规范可能会使导学案落入“八股”形式。如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问题情境”等栏目对学生而言有多大意义呢?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学习落实的怎么样,并不在于写在纸面上让学生看到,而是教师心中要明确,要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备课、上课、学法指导、作业、检测等等)。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学习经验,面对即将开始学习的新知识,一般学生是难以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甚至目标要求是什么,他们可能都很难依据字面意思而理解到位。再如“重点难点”,学生在学习的开始知道有关文字的叙述也许并不重要,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得当的措施,实实在在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单靠学生记下一些文字表述,对学习能产生多少积极影响呢?明确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学行为的向导,对学生而言,则是要化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具体的学习行动。所以,我们的导学案上的一些栏目就有必要进行优化了。

五、异化了教研

学案格式 篇五

关键词:学籍档案;隐私保护

提供利用是档案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学籍档案也是一样。作为学生在校的原始记录,是学生掌握知识及其综合素质的证明,更是提供给社会参考的依据之一。做好学生学籍档案、提供学生档案查询服务是综合档案管理者服务学生的一部分内容。近来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大学、高中后,甚至初中毕业后就前往国外留学,从而令需要查找毕业成绩单、出具学历证明、查询中英文成绩等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电脑技术的发展,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假毕业成绩单、假学历证明的情况,进而令用人单位对学籍档案真伪查询情况也大大增加。但利用过程中由于客观的漏洞、主观的忽视,令学籍档案的隐私得不到足够保护,进一步造成假(证)中有真,真假更难辨。在越来越重视隐私保护的今天,档案部门必须加强对学籍档案的管理利用以及隐私的保护,防止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1 学籍档案的隐私性

1.1 隐私的定义

隐私,顾名思义,是指隐蔽、不公开的私事。“隐私”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周朝初年,但在当时的意思是衣服,也就是把不愿示人的藏起来的东西。[1]隐私权包括两个方面:通信秘密权和个人生活秘密权。个人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对其个人资料、财产状况以及生活经历等个人信息享有禁止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2]

1.2 学籍档案中的隐私成分

学籍档案是学生个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囊括了入学通知书、学籍卡、学生登记表、学年鉴定表、学籍异动记录表、毕业生登记表、各学年成绩单、奖惩材料、入党(团)材料等,高校学生还有实习报告、就业登记表、报到证等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可用于法律凭证的原始材料。

例如学生登记表中就记录了学生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亲属情况、家庭住址等个人情况,学生在校奖惩材料更是属于个人隐私,以上信息均是属于可以直接指向个人特征的私密信息,具有隐私性。[3]

2 学籍档案利用过程中隐私泄露的成因分析

2.1 相对应的管理规定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2007年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第一次有了较正式的规定。紧接着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包括隐私权在内的人身、财产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这是我国首次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隐私权的概念。但《档案法》中的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仅暗含了隐私权问题,没有真正对隐私权问题,作出系统、全面的规定,实施细则也没有详细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条目与档案内容相对应,导致档案工作开展中对于隐私权的问题无法可依,由此出现的一些隐私被侵犯的问题也难以得到实际的追诉。

2.2 档案工作者隐私保护意识不足

第一,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法》以外的法律敏感性不高,存在隐私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象。如部分档案部门因人手不足,往往会聘请学生助理或兼职人员协助查档或录入档案,当有查档者需要查阅学籍档案时,档案工作者直接让学生助理或兼职人员去调档,无意(或蓄意)查看了其他学生的学籍档案,并对他人的隐私进行传播,最终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伤害。对于一些经常需要查阅的学籍档案,为了方便没有放回库房,被其他来办事的人员获得他人的隐私而造成不良后果。

第二,因为科研的需要调用学生某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档案工作者在提供资料时,由于忽视往往没有对其中需调查的内容外的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敏感内容进行处理,就将材料提取送出,在送往邮寄的时候也没有对材料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造成他人隐私的泄漏。

2.3 对查档者的身份验证程序不完善

目前对于学籍档案查询有需求的大部分是学生本人或学生将就业(就读)的单位,单位查询往往都是正式来函,档案部门接到来函后将查询结果直接反馈至对方单位。个人查询现在大部分都是查档者来电或是委托在校的师弟师妹查询,对于来电查询,工作人员往往只是与对方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一些基础信息无误后,便将相关资料传真或扫描给对方,委托他人代为查询的,多是被委托人并无委托书就直接过来档案部门,请委托人致电档案部门说明此查询属实,则可以对该档案进行查阅。由于当今对某人身份证号码的获取并不复杂,档案部门对于身份验证的程序过于简单,从而令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查阅到需要的他人隐私。

2.4 软件漏洞导致学籍信息外泄

在2002年11月25日,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联合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档案部门都按照文件的精神执行,而且部分的学校也同时在推进数字档案网络化以便于利用,但由于使用的软件多样性和完善性的不同,对档案的隐私安全潜藏了较大的风险。如2010年3月,华商网登出一则名为《7万学生学籍信息被泄露上网 家长对此表示气愤》的报道,其中就是由于网站的“用户名验证机制” 被绕过后,从其他路径进入了网站,造成了西安市新城区近7万名的学籍信息泄露。

2.5 硬件设备的泄露

无论是已数字化学籍档案的利用,还是纸质版的学籍档案转化为数字化学籍档案,都必须通过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操作,且许多档案部门为了节约经费,往往会通过网络将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进行共享,由于这些设备都具有缓存,扫描过、打印过的文件都可以暂时保存在设备上,不法分子就可以运用网络对该设备的缓存进行扫描,获取他人隐私。

2.6 网站的泄密

信息化已经成为档案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电子文档有着其他传统载体不可比拟的传输性和便利性,对于数字化的学籍档案的利用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大部分数字化的档案都是保存为PDF或JPG格式,在查档和利用过程中,有的时候需要在两种格式之间转化,目前许多网站提供免费的格式转化服务,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将该档案资料在网上转化格式,未考虑到这些文档会暂存(或保存)在该网站的服务器上,从而成为学籍档案隐私泄露的高危因素之一。

3 对学籍档案利用过程中隐私保护的对策

3.1 完善制度,运用规范化流程加强隐私保护

第一,依法治校,制度先行。我们可根据《档案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及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等上位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籍档案资料的登记、借阅、复制以及工作人员操作守则等制度,根据查档者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审批制度与身份验证程序,令学籍档案在利用的过程中,充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不受侵犯。

第二,针对身份验证的实际情况。如果是单位来函查档,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写清楚所需要查阅的详细项目,对于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还必须尽可能联系当事人以确认真伪。对于个人查档,可考虑要求学生毕业时提供一个手机号,档案部门再发送由该生学籍档案随机生成的一维码或二维码作为查档时身份验证的凭证,如该生更换号码须在更换号码前书面告知档案部门及时修改,如果该生没来得及通知档案部门更换号码,档案工作者必须在核对该生姓名、身份证号码、专业等一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如毕业年份、奖惩信息等隐私性问题的深度确认,以求最大限度保护其隐私。

第三,针对网络传输学籍档案的实际情况。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风险性,所以档案工作者对于通过网络传输的学籍档案材料尽可能选择兼容性强、保密度高的文件格式。PDF文件格式可以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及独立于设备和分辨率的图形图像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4]可靠性、集成度都较JPG等文件格式为优,且PDF文件格式是国际通用的文件格式,因此对于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的学籍档案,应尽可能使用PDF格式保存。为了保护隐私要对其加上128位的AES随机密码保护或是其它如禁止打印、禁止复制或是汇入凭证档案等限制,生成的密码则通过该生预留的手机号码进行发送,尽可能确保其中的隐私信息无法被轻易获取。

3.2 提高档案工作者隐私保护意识

学籍档案在利用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隐私泄露问题就是人为的泄密。因此,在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化利用流程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隐私保护意识尤其重要。我们可利用档案同行间业务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业务知识的同时,可对国内外档案的隐私保护现状进行探讨,在探讨中不断强化隐私保护的在个人心中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类媒体,对一些档案隐私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宣传,对于在隐私保护中先进的人和事要大力表扬,对于的则要严厉批评和通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逐步形成自发的隐私保护意识。

3.3 保证电子设备的环境安全

电子设备在当今的学籍档案的利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电子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是隐私保护的基本条件。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档案管理的专门链路,对库房及涉隐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所在办公室采取严格的门禁管理,对涉隐计算机接入的存储设备要做好限制和登记,并由专人对电子设备进行管理,在利用的过程中实行视频监控。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学籍档案条目查询网络化、详细内容查询单机化相结合的办法,且在每一次查询利用都由两个及以上工作人员签名确认登记方可进行。同时还要做好电子设备所在场所的防火、防盗等工作,避免学籍档案的安全和隐私受到威胁。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查档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维护电子设备环境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隐私的安全保障。但此项工作并非能一劳永逸,档案工作者应多关注隐私保护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技术、新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令档案隐私的安全工作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雪。未成年人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04(下): 283-284

[2]法律考试中心组编。《2010 年国家司法考试最新增补法律法规及重点法条解读》[M].法律出版社,2010 年:第40 页

[3] 孙强。档案利用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探析 [J] .档案学研究,2014年第4期:40-43

[4] 郑益光。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工具――Adobe Acrobat [J].甘肃科技,2006年第12期:78-80

学案格式 篇六

【关键词】分析心理学 社会个案工作 程序

传统的个案工作程序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按时间顺序来划分,把个案工作程序分为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按服务内容来划分,把个案工作程序分为接案和建立关系、问题评估、制定方案与实施服务、结案及持续的治疗等几个阶段。在实践中,这些过程(包括其他模式划分的阶段)其实都是交叉的,也常常同时进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倾诉、解释、教育和转变的四阶段心理治疗程序。①该模式对治疗型工作关系的发展进程有着深刻的洞见,在社会个案工作程序中可以参考借鉴。

荣格的心理治疗模式概述

荣格提出了分析心理学的范畴,发展了心理治疗中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治疗实践中,荣格咨询师和治疗者持有一些根本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以促使案主对其真正自我更高程度理解的人格超越、转变和整合。为实现这些根本性的目标,荣格咨询师和治疗者通常帮助案主在其治疗过程中经历四个阶段:倾诉、解释、教育和转变。

荣格的四阶段模式是在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理论基础上的发展成果。因为分析心理学包含的理论差别极大,要采取一种无所不包的立场是极其困难的。于是在划分阶段或类型时,荣格以其谨慎的态度谦恭地表示,是“冒险”、“试图”、“临时性”地将治疗程序划分为这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尽管看起来似乎就是终点,对精神健康的恢复是足够的,但事实上没有一个是完整的,甚至转变都不是终点。

心理治疗最初开始于案主的“倾诉”以达到宣泄净化的效果。但并非所有的病人都能被带到靠近意识的地方,对这样的病人就需要引入“解释”—即第二阶段。弗洛伊德正是在此阶段对病人的移情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释。与弗洛伊德不同,阿德勒认识到了“教育”的必要性,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医患关系拓展到了社会交往。案主在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借助教育,才能改变原来的生活状态,并逐步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但个人间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医生应该抛弃一切过早得出的结论,从而把任何特定病例中的结论看作是假设性的。于是,荣格提出了“转变”阶段。在此阶段,要求医生也要面对病人的任务。这样,对治疗者关键的要求不再是医学文凭,取而代之的是人的素质。在研究上,弗洛伊德发现了致病原因;阿德勒提出了解决方法;而荣格则提出了检验效果的标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步。通过将传统的医疗方法上升为自我教育的要求,荣格将医患关系从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两人的治疗理念提升到了素质教育的高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心理学的一支,精神分析学极大地影响到了社会工作者,在20世纪20年代曾一度成为社会个案工作的核心指导理论并广获赞誉。精神分析理论在新弗洛伊德学者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并受到了社会工作者的持续关注。其中,很多学者研究了荣格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这既有整体性的研究;也有从具体知识模块来探讨其应用价值的研究。但有关荣格心理治疗与社会个案工作程序之间的相关研究还不多。据此,笔者将对此试作一些探讨。

社会个案工作核心服务过程的模式建构

文章将社会个案工作的“核心服务过程”理解为社会工作者向案主提供服务的主要过程,此概念不多涉及部门管理上的程序。相对于心理治疗而言,社会工作方式具有双方关系平等化、服务方式人性化、工作场所生活化、助人方式灵活化等特点。因此,四阶段程序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必然随之延伸到广泛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不再囿于治疗室中的医患关系。基于此,为便于实务需要,笔者将荣格治疗的四阶段模式进行了扩展,提出了适应于社会个案工作核心服务过程的“新四阶段”模式。即,第一阶段:引导倾诉,建立信赖关系;第二阶段:解释不足,培育优势意识;第三阶段:教育观念,拓展社会交往;第四阶段:自我转变,实现价值传递。笔者将以荣格理论的视角对新四阶段中的相关内容及意义作出分析说明。

第一阶段:引导倾诉,建立信赖关系。在开始阶段,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整个服务过程的开始。但存在于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间的那些意识和无意识的感情和态度却会严重影响双方的沟通。对案主来说,任何被隐藏的东西都是一个秘密。保持秘密就像心理上的一副毒剂,它使秘密的保有者与集体疏远,使人际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被隔离。隐藏的另一种方式是对感情的克制。当感情受到克制时,它容易像无意识的秘密那样孤立和扰乱案主,让案主背上沉重的负罪感。

无论是秘密隐藏还是感情克制都会限制案主与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的发展。因此,在第一阶段要积极地与案主建立交往,引导案主通过倾诉释放压抑的情感和秘密,从而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信赖,愿意阐述影响问题的各方面因素。在这样一个支持和肯定的情境中公开表达那些和各种经历及问题相关的情感,案主往往能超越他们原有社会印象的局限,并体验到人性中的新方面。这种情感表达,有利于案主提高对影响他们生活的各种心理力量的认识和理解。最终,案主能够感受到一种更深的心理完整性和生活意义的实现感。

总之,第一阶段所建立的信赖关系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阶段的助人效果。尤其是那些并非主动求助的案主(如辍学儿童、网瘾青少年和心理障碍患者等),能否获取他们足够的信任从而使其乐意分享信息直接影响着治疗服务的成败。此阶段在整个服务程序中具有基础性的功能,因此在没有取得有效成果前,不能操之过急地进入到下一阶段。否则,很多问题和因素都会因为交往关系的不成熟而被潜藏起来,结果工作程序过度到了下一阶段,效果却无法高质量地保证。当然,目前还没有直接具体的标识可以表明此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可以转入到下一阶段了。但仍有很多的细节信息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去判断此阶段的目标实现到了何种程度。例如,案主与社会工作者交谈时的距离远近;案主是否愿意对他人提起社会工作者等。总之,在基础型的第一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起足够的信赖关系,对整个助人过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阶段:解释不足,培育优势意识。在服务中,案主与社会工作者交往关系的形成不仅与实际外部生活—他们的经济条件,住房状况,日常生活方式等有关,还可能会牵涉到其早年经历所产生的影响。有些案主在倾诉完以后却不愿离开。由于倾诉的行为,案主似乎牢牢地与社会工作者拴在一起了。这种令人困惑的联系被弗洛伊德恰如其分地称为“移情”,其与家长依恋特别相似。移情现象在那些依恋社会工作者的案主身上表现得非常清楚。

弗洛伊德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解释了这种依恋的本质—它是由无意识的幻想造成的。透过移情分析,当事人将会显露自己在无意识里深藏的情感意念及欲望。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若能以真正的关心和诚恳与案主交往,并辅以适当的安排,那么,这种关系将不仅能提供一个供以往经历再现的场景,还能使案主获得早期依恋中与现在问题相关的积极力量,并使其对那些仍有影响的因素感受到不同的意义。培养案主移情的积极性,无论是被理解为当下关系中的信心产生因素,还是被理解为孩童时期形成的可信赖一面的有效应用,都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

弗洛伊德将移情主要归因于人的力比多。因此,弗洛伊德的解释方法立足于对人的阴影一面的详细解释,从问题视角对病人进行治疗。荣格指出,人的阴影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阴影,而是投下阴影的身体,即人本身。于此,荣格心理学从整体论的角度发掘了人性中闪光的一面。在对案主优势性的强调上,荣格心理学和丹尼斯·萨利贝的理论殊途同归。萨利贝提到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要践行优势视角,强调了在实务中从案主缺陷方法过度到强调案主资源性的重要意义。②尽管很少从理论、原则或实践的角度将其扩展或系统地表达,但数十年间优势视角一直是社会工作知识领域中的一部分。如今,优势视角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已成为一种模式。

在第二阶段,通过解释案主的阴影以及无意识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心理功能的过程,有助于案主接受现实并将自己从道德失败或社会挫折中解脱出来。案主作为个体是有能力的、可激发的、抗逆的和值得尊重的,且有一系列的才能和资源可被用来提升他们当前的状况。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去识别、追加并调动案主的个人与环境资源,从优势视角帮助他们培育关于生活情境和问题的新的意识,从而为其重新开始健康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教育观念,拓展社会交往。当案主倾诉完个人感受,并经社会工作者解释以后,现在案主所面临的是学会建立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许多案例中,即使最彻底的解释也只能使案主成为一个“充分理解却仍然无能为力的孩子”。问题在于用弗洛伊德的快乐及其满足理论来进行的解释是片面的,因此是不够的。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在此阶段弥补了弗洛伊德的不足。阿德勒的理论哲学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存在,人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对人类问题的解决需要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发展人们的社会兴趣。阿德勒的理论表明,用社会发展欲求比用快乐原则来解释许多人际关系的障碍者,结果会更加令人满意。③

从根本上说,阿德勒的方法始于第二阶段;他用以上观点解释症状,并在这个程度上求助于案主的理解力。阿德勒的贡献在于认识到了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他努力尝试用各种教育手段使案主成为能正常适应社会的人。阿德勒确信,健康的人际关系—即社会适应性和正常性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甚至是一个人最渴望的结果和最适当的成就。阿德勒学派怀着教育的目的,帮助了那些已经学会认识自己的病人发现通向正常生活的道路。不管有多少理解,如果没有新的习惯来代替症状,病症就不会消失。但是习惯只能通过训练形成,而适当的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手段。

通过支持、鼓励和帮助(即教育),人们去适应风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工作者在第三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于其他学者的观点,荣格指出,要为所有案主描述出具体的咨询技术以便有效地帮助他们通过服务模式的第三阶段几乎是不可能的。荣格谈到,任何在此阶段需要做的都要明确地做出来;而且,咨询师要通过道德支持和对案主的努力给予鼓励以扮演好朋友的角色。

高质量的社会工作关系,一方面既是有效帮扶案主的介入方式;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又要有利于案主的人格成长与社会发展。因此,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密切交往的同时,要适时地开展教育。通过教育观念,使案主提升能力,拓展社会交往,逐步建立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这种帮扶模式培养了案主的独立性,体现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阶段:自我转变,实现价值传递。助人服务是相互影响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案主和社会工作者这两个完整的人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帮扶中,两个主要的因素走到了一起,也就是说,这两个人谁也不具有固定的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这个阶段,案主和社会工作者都要通过提升他们的自我转变能力以发展出一种新水平的自我认识。

社会工作者也是普通人,因此同样会经历案主方面的内容并受到影响,即产生“反移情”:社会工作者的当前经历包含了过去事件—无论是以再唤醒或再体验方式—的某种映现,而这与他们现在所帮扶案主的现实情况可能有所关联。总之,在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当中,带来了互相的转变。在这种交流中,更稳定、更坚强的人格将决定最终的结果。

因此,如果社会工作者希望对案主施加适当的影响,他自己就必须不断地努力达到他的治疗要求。在助人关系当中,治疗者遇到的所有指导原则以及其中包含的重要道德责任都可以归结为一条规则:你希望怎样影响别人,你就要作一个怎样的人。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向案主传递的知识观念必须是可被践行的,而其验证过程则需社会工作者同时来完成。这种可被信任的示范效应是前面所有帮扶阶段能否产生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一旦社会工作者无法实现自我宣称的目标,治疗贡献就仅仅停留在了向案主介绍了某些知识的层面上,而这些知识的实质能量还是社会工作者自身所尚未确知的。于是,由此产生的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及对其能力的怀疑,更会对帮扶效果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在最后阶段要求社会工作者迈出从教育他人到教育自己这一步,这是社会工作者要求案主转化自己,以便最终实现目标的必然结果。

由此,在第四阶段,亲躬的社会工作者成为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者和实践者。案主随着现实目标的完成,从社会工作者的帮扶中也同时获得了一种真实可信的价值观。于是,曾经的被教育者—案主,如今便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角色,继续将这种观念传递给他人,而且可以由他人不断地传递下去。于是,社会工作者最初的工作便具有了“种子”般的功能,实现了价值的再生传递,最终为整个社会的健康福利与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转变阶段把教育实践通过彼此共证的方式转变成了教育规律,是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不断提高过程,是更深层次教育目标的实现。

结语

社会个案工作核心服务过程的“新四阶段”模式,在实务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模式程序模糊、收效缓慢,理论上的分析在实践中还未能一蹴而就地应用。但这种服务模式却提供了从工作关系及其质量成效的视角重新审视个案工作程序的新思路,深值探究。以此,希望“新四阶段”的个案工作模式,在更多的有教辅特征的行业(如教育、医护、养老、社区矫正等)中也能够发挥价值,从而为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注释】

①Jung, C. G. 1971. Problem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collected works of CG. Jung(vol,16)2nd e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55.

②Saleebey, Dennis. 2005.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the (4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pp.1-10.

学案格式范文 篇七

【一】

为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 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教师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党性意识、规矩意识,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根据《中共xx市xx街道教育总支部委员会关于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xx教党字〔2016〕x号),结合我校工作实际, 现就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中国共产程》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教,切实解决党员干部教师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幸福xx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二、活动内容

(一)“学”,评选“两学一做”优秀学习感悟。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以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为基本依托,结合党员集中培训等活动,采取支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通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教育实际增加自选内容,系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师德规范,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为师、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在深入学习、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每个党员写出不超过 100 字的感受最深的短语。5 月初,通过支部讨论,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党员 “两学一做”优秀学习感悟,上报街道教委党总支和教育局党委。

(二)“做”,评选“两学一做”优秀党员。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要立足教育岗位,引导广大党员结合思想、工作、作风实际,坚定信仰信念、强化政治意识、树立新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切实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始终保持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做到日常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候冲得上去,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上奋发有为,在推进改革、教书育人、提升质量、促进稳定上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的风采。6 月底前,结合庆祝建党 95 周年,择优评选出表现突出的“两学一做”优秀党员上报上级党组织。

(三)“创”,评选“两学一做”模范单位。

落实好“两学一做”,要注重活学活用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把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要通过全体党员人人参与公开承诺、挂牌上岗、志愿服务,以及创建党员“先锋岗”“示范区”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把学习践行党规、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的热情体现到履职尽责、推进具体工作中去,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积极参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等工作,扎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规范学校管理、提升师德师能、教育作风改进、校园安全稳定等各项中心工作的落实,积极争创“两学一做”模范单位。

三、组织领导

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活动,是 2016 年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一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学校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有序推进活动顺利开展。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提供有力保障,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要搞好结合,坚持整体推进。

要将“两学一做”主题活动与教育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要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对教师的教育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学校管理规范年”“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努力推动教育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三要强化指导,确保活动实效。

学校专门成立“两学一做”主题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个活动的指导调度,学校要定期向街道党总支报送活动开展情况及工作动态。

【二】

为进一步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调动和凝聚全全校党员的力量,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奋力推进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根据区委、办党委文件精神,学校支部将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亮牌对标争先锋”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开展“亮牌对标争先锋”活动是区委深入学习贯彻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看齐意识不强、党员观念和服务意识弱化、工作标准和要求不高、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等突出问题的有效举措,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引领发展的有力抓手。

全校党员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主题定位和现实意义,自觉向区委要求看齐,将主题活动贯穿工作全局,亮出勇气与担当,对出差距与问题,作出榜样与表率,为文化校园、安全和谐校园、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鼓足干劲、凝聚力量,身先示范,做出楷模。

二、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和党的十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严实为标准,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通过亮牌树形像、对标抓提升、争先促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党建工作质量、党员干部素质、服务群众水平、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为打赢教学质量提升攻坚战、实现素质引领、全面推进新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主要内容

开展“亮牌对标争先锋”活动,亮牌是基础、对标是关键、争先是目的,三者互相促进,融为一体。通过以上率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实现抓党建、强治理、促发展、惠民生的目标。

(一)亮牌树形象。

围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做实亮牌行动。一是亮出党员身份。全校在职党员在工作时间佩戴党徽上班,引导党员亮明身份发挥作用。二是亮明职责任。设立公示栏,向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公开工作岗位,接受监督。三是亮清承诺事项。年初,结合学校全年工作任务,制定公开承诺事项,通过公开栏等途径公开公示;党员围绕履行岗位职责、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品牌等方面作出公开承诺,并制定党员个人承诺书,在一定范围公示公开。

(二)对标抓提升。

围绕“上级要求、工作标准、先进典型、群众期盼”认真查找差距,抓好整改提升。

一是明确对标标准。

党支部对照服务型党组织“六有”标准要求,结合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进行对标。党员教师对照“四讲四有”和好老师的标准要求,围绕做张明俊式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对标。

二是实行清单管理。

对标深查细照,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建立目标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问题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更新一次。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对标清单报中心校党总支备案,党员教师对标清单报学校党支部备案,并在一定范围予以公开。

三是抓好整改落实。

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研究对标落实工作。四是开展述职评议。党支部每年针对对标落实情况开展一次述职评议,接受党员教师群众监督。支部书记要向全体党员教师、群众代表述职,接受评议。党员教师的对标落实情况,以党支部为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开展述职和评议。

(三)争先促引领。

围绕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业务工作标兵”精心组织各类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评比活动。每季度由各党支部开展一次党员示范岗评比活动,每年度开展一次评选活动,引导党员争先进、创佳绩。二是表彰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党支部要培养树立1-2个办级以上先进典型,着力培树一批在全办、全局、全区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使党员教师学有榜样、干有目标,以点带面促进全局工作。三是深入开展向***同志学习活动。在全校党员教师中广泛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党员前往***生前所在支部参观学习,推进学习活动深入开展。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学校支部把开展“亮牌对标争先锋”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成立“亮牌对标争先锋”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支部书记)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

(二)加强实践探索。

充分借鉴党建工作中形成的有益经验,继续深化和拓展群众工作体系建设、“三联共建”、在职党员进一线、大家访等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能落实、党员能做到、群众能认可的新载体、新方法、新举措,不断提高“亮牌对标争先锋”活动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加强推进党支部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中展示先锋形象。

(三)加大舆论宣传。

充分发挥网站、微信平台、QQ群等媒介作用,宣传学校开展“亮牌对标争先锋”活动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工作内容,大力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树立典型,抓点带面,集聚正能量,深化活动效果。

(四)强化督促指导。

学校将把党员开展“亮牌对标争先锋”活动情况,作为党员教师年度考核、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定期采取抽查、交流等形式加强督查指导,全面了解各党员参与活动的进展情况,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

根据**区教育工委关于印发《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工委〔2016〕12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坚持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

在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立足单位实际,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从党员的思想状况、文化水平和工作学习出发,注重融合结合、抓细抓实,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尊崇、遵守党规,自觉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敬业修德、勤学奉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

二、主要举措

(一)学习讨论

1.明确学习内容。

认真组织学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等重要法规制度和《谈治国理政》《重要讲话文章选编(领导干部读本)》。

同时,还要组织学习关于党员教育管理、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基本规范、基本要求,特别是市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实施办法(试行)》和区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2.抓好学习研讨。

全体党员要按照要求认真进行自学,在此基础上,按照“三会”的要求,党支部每季度召开1次全体党员大会,每月召开1次支委会,每月集中学习1—2次。分别围绕区委确定的3个专题组织党员学习讨论。

第一个专题围绕学习贯彻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等内容。

第二个专题重点学习党规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依法治国等内容。

第三个专题重点学习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等内容。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集中学习讨论,带头谈体会、谈认识、谈不足;其他党员要结合学习专题,联系自身实际,踊跃发言,交流心得。

3.丰富学习方式。

对领导班子成员,要高标准、严要求,从严督促落实自学时间,紧密结合领导工作实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对教师党员,要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必要时抽出节假日、寒暑假安排集中学习讨论;运用微党课、微动漫、微视频、微组织生活会等,满足党员学习需求。

(二)专题党课

1.全面落实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制度。党支部每季度至少上1次党课。党支部书记要结合实际为党员上党课。“七一”前后,结合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活动,围绕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合格共产党员,集中安排一次主题党课。

2.增强党课实效。讲党课注重采取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形式,讲深讲透党的理论、党规等基本内容,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

1.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年底前,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会前,支部班子及其成员要面向党员和师生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查摆突出问题,进行党性分析;会上,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

2.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对照党员标准,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每名党员进行评议。根据民主评议等次,对优秀党员予以表扬,对有不合格表现的党员,按照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稳妥慎重给予组织处置。

3.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以“两学一做”为主题,召开年度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抓好整改

1.深入查找问题。

把查问题、找问题、改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始终,学校党支部要深入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要采取设置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师生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师生群众的意见建议,查实找准党组织班子和党员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

2.切实整改问题。

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逐一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公示;党员个人要列出问题清单,认真整改。通过整改,切实解决一些学校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边,党对学校的领导弱化或缺失等问题;切实解决一些学校“重业务、轻党建”“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解决党组织活动和工作不经常、不正常,参与重大决策机制不健全,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切实解决一些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党建意识淡漠,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工作消极懈怠等问题;切实解决一些教师党员价值取向扭曲、师德失范,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妄评乱议、随波逐流等问题。

3.引导党员发挥作用。

对党员领导干部,重点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引导他们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对教师党员,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他们敬业修德、教书育人,争当“育人标兵”;结合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承诺践诺、结对帮带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直接联系服务师生群众。

4.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注重把学习教育与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与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做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切实用推进工作的成果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效。

三、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副校长、副书记及相关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制定方案,强化组织保障,落实主体责任,做到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

2.确保教育成效。

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确保上级要求不变通、不走样,还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基层党支部的活力,提升广大党员参与学习教育的热情。广大党员要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

党支部在深入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要引导教师党员严格对照及“四有”合格党员的标准,分别制定“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对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边学边改,立改立行,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学案格式 篇八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教材内容 教学案例 存在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目前,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学大多采用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等导学功能。走进现在的课堂,常常会发现学生人人手持一份(或一本)学案。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否真正在有效地利用学案呢?通过观课、议课及自己的实践,笔者发现学案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下面分5个方面阐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学案无序化,与引导“自主学习"不匹配

学案应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目的、有程序、有题例的课堂学习活动方案,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上,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在全面解构教材、对教材作二次加工的基础上编写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文本。而目前,有些学案往往粗制滥造,随意编写。

【案例1】某教师设计的《化学2(必修)》中“乙醇”的学案:

任务1: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乙醇或含乙醇的物质?有什么用?请填写在表1中。

任务2:我们知道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将你所知道的关于乙醇的性质总结在下面。

探究实验1:盛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钠,现象是钠沉在试管底部,反应缓慢。请解释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

该学案存在3个问题:(1)无“学习目标”。(2)把“乙醇的用途”(学生已熟知)作为一节课中要解决的2大任务中的1个任务,显然,没有把握好课标中的重难点。(3)说是学生探究实验,但已告知现象,何以探究?这样的学案就存在无序化的弊病,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匹配。

【对策】编写学案应有一定的基本格式,以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把握知识重难点,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如何质疑、如何落实、如何拓展。我校化学教研组研究开发了一个学案的“基本格式”,见图1。

其中,“课堂识真”是学案的核心,根据具体课型及内容,可适当调整改变其中的4个环节。如复习课,“自主探究”可改为“自主建构”;习题课,则改为“自主展示”。经过3年试用,效果很好。

目前,学案构架的形式丰富多彩,格式不一定要统一,但必须要有学习目的、学习过程(问题设置、自主探究、思考交流、归纳小结)、检测反馈。且要符合:学习目标定位清晰可达成;重难点定位明确易突破;预习内容定位基础易上手;活动安排定位准确易实施;当堂巩固定位变式保效果;课后作业定位分层显拓展。只有学案遵章有序,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2 学案求异化,与教材教学内容不结合

学案应缘于教材,根植于教材,学案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内容,学案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感悟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因为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再组织,是专家团队深思熟虑后的结晶,所以只有将学案和教材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有些学案为了追求新意,撇开教材,随意设计,还美其名曰:学案不能成为教材的复制品,不能简单重复教材。其实,这是不尊重教学规律的体现。

【案例2】“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内容,人教版教材上有[实验3—3],介绍了操作内容。而某老师设计的学案中,却只字不提书上的实验内容,只给了一个情境:“南方商人在焊接铜或银器制品时,焊接头处变黑,影响美观,这时趁热将接头处放入酒精中蘸一蘸,结果光亮如初”。请模仿此原理,设计实验并操作完成。

该学案存在3个问题:(1)学案和教材间“两张皮”,学生到底是看学案,还是看教材,无所适从;(2)学生要按学案要求设计实验,需先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才能设计,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是很难快速完成的,且给出了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对于初学有机化学的高一学生,就让设计全方位的实验方案,是有问题的。在这位老师使用该学案教学的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乱作一团的场面。

【对策】编制学案一定要以“教材”为基础,真正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现行教材有很多栏目:“思考交流”、“实验”、“学与问”、“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每个栏目都有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少关注任何一个细节都会造成缺憾,我们应开发和利用好这些栏目,比如:“思考交流”让学生真正讨论起来;“科学探究”让学生真正探究起来;“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动手完成;“资料卡片”让学生认真阅读,提炼有效信息。

我们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开发教材、利用教材,也可适当重组教材,才能编出好学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学案习题化,缺失了“导学”的基本功能

学案应是学生自学的提纲、课堂导学的助手、课上反馈训练的工具、课后梳理知识的蓝本。一份好的学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建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而目前,有些学案只是编制了一些习题,讲完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后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上对应的习题,还振振有辞:加强落实、及时反馈。殊不知,习题根本起不到导学的基本功能。

最新范文

大学生课堂自我介绍英文【最新4篇】11-08

圣诞信息4篇11-08

人力资源管理心得体会(最新7篇)11-08

网站建设方案(优秀4篇)11-08

故事表演主持词串词经典范文优秀3篇11-08

qq个性说说心情短语(经典3篇)11-08

《关怀的人生》阅读答案【精选2篇】11-08

给老婆写的道歉信(通用4篇)11-08

《邓稼先》阅读答案4篇11-08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优秀10篇】11-08

149 24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