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管理 软件管理方案(优秀9篇)

2023-11-02 17:13:23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了软件管理方案(优秀9篇),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软件项目管理 篇一

1.1软件项目管理的意识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软件系统开发的技术型企业,大部分都仅仅关注软件系统技术而忽略软件项目的管理环节,软件项目的内部人员大部分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然而缺乏足够的软件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技巧以及管理经验。

1.2软件项目的干系人问题

软件项目干系人一般就是软件项目有关系的人,主要包含参与软件项目与接收软件项目影响的人,分别有软件项目的策划人、软件项目的小组成员、软件项目的配合人员、软件的客户以及供应商等。软件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值与需求度在软件项目的制定过程中与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各个不同干系人的期望值与需求度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与执行软件项目时均衡这些人的期望值与需求度是十分困难的。

1.3软件项目团队内部分工合作问题

软件项目的执行过程包含多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各个不同角色与同一阶段的不同角色的具体任务有区别的,软件项目经理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有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细节问题,比如分工任务不清晰,会导致软件项目的相关人员相互推拖责任;尽管有时候分工任务十分清晰,然而员工相互之间没有充分配合,没有从软件项目的整体性出发考虑。

2软件项目管理的对策

2.1制定有效的软件项目计划

制定软件项目计划并非是要求写出一份说明资料或者是计划书,然而应当根据实际的软件项目情况制定一个符合软件项目的实施计划,这个软件项目计划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尽量能够充分考虑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软件项目计划要体现出实用性,可以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制定软件项目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总体情况,充分结合实际的项目执行情况尽可能降低软件项目的成本,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的执行计划。

2.2合理分配软件项目任务

软件项目经理把实际项目的任务分解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工作分解结构,这样能够充分有效地避免工作范围出现遗漏问题,为了达到项目任务分解的有效分配,能够使用软件资源的负荷直方图,从而能够确保工作任务达到科学合理的负载均衡目标。软件项目技术人员在承担管理任务之前,需要充分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执行项目的人员管理与沟通管理,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积累软件项目的实际管理经验,相应地加强软件项目的管理意识。

2.3软件项目成员的协调配合

软件项目经理在任务分解完成之后,把具体的工作责任合理地分配给相应的工作人员,同时需要强调各个员工之间的协调配合,完成各种不同的分工工作。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阶段通常包含了多个阶段,然而各个不同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应当注意前后阶段之间的具体衔接,确保前后阶段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

2.4增强沟通交流的主动意识

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情况:其一是要清楚认识到沟通交流的对象与内容;其二是应当清晰地了解沟通交流的主要目的;其三是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的合理限制,有可能在第一次沟通交流过程中无法顺利地进行,然而给对方时间仔细耐心地听完对方的话,对于关键问题应当合理解决。软件项目干系人应当增强沟通交流的主动意识,确保项目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良好沟通,从而有利于促进软件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束语

软件管理 篇二

致远软件构建了中国乃至亚太最大的协同管理软件服务体系,包括30余家分支机构、500多家客户服务和培训中心、1000多家合作伙伴、3000余名服务顾问,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包括产品支持、产品升级、产品迁移、应用集成、客户化开发、持续优化等全方位服务,更拥有VIP和个性化定制等超值服务。

北京致远协创软件有限公司(Beijing Seeyon Software Co.,LTD.,简称:致远软件)于2002年由创业团队联合用友软件发起创立。公司定位于协同管理软件领域,以中国文化思想为根基,融合西方现代管理理念,将组织行为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把业务管理与组织管理相整合,面向中国的企业、政府及其他组织的管理应用,帮助组织有效解决战略落地、文化建设、规范管理、整合资源、强化管控等难题,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致远软件的核心产品是标准化协同管理套件,包括:面向大型组织和集团型企业的A8-m协同管理软件;面向政府机关单位的G6协同管理软件;面向单一组织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A6-m协同管理软件;面向小型组织、学习型团队的A3协同管理软件;方便客户实现移动办公的的M1产品;面向大型集团、各级政府单位之间的跨系统、跨单位的信息交换中心;面向各种跨系统应用整合的协同扩展产品。

致远软件在组织流程引擎方面有自己的专利,在智能表单、流程管控、管理信息可视化、无线移动终端APP等方面也有成熟的技术。其中“二元工作流”让组织管理可以在严格的流程规范与灵活的人员调配方面实现有效集成。

致远软件以客户为中心,以“强强联合、引领发展、持续共赢”为目标,有机整合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与数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联手缔造了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协同软件产业生态体系,共同提供基于组织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应用解决方案。

迄今,致远软件的客户已超过1万家,分布于所有行业,遍布中国所有区域,包括部分海外地区。每天有超过300万人登录致远的协同管理软件。利用致远协同管理软件,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电龙源电力集团、中国化学、中国铁路物资公分有限公司、东方希望、北京新辣道集团、奇虎360、去哪网、稻香村、福建南孚、广州珠江啤酒集团、高露洁SIAS系统、河南第二件事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有限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工业集团、山东京博控股、青岛福日集团、山西国际电力、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大中华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徽记食品等企业成功实践了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让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落地执行,在企业内部形成高效协作,让协同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管理价值。

致远软件是北京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连续8年被第三方评测机构(CCID及CCW Research)评为“市场占有率第一”,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致远软件多年来累积荣获了诸多市场荣誉。

软件管理方案 篇三

引言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基础课程,从工程意义上讲是指软件开发、维护、管理等,从学科意义上讲是指软件开发相关的理论、原理、方法、技术等,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都很多。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计算机现代教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文字性内容及说明指导性的教学内容过多,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教学过程脱离实际应用,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反映课堂上讲授时能听懂,但课后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寻找创新人才培养新路。

刘强等人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通过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应用所学技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陈长清等人以企业实际软件项目贯穿软件工程的相关课程,引入企业工程师,合作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将企业的真实要求和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由文献分析可知,当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中尽管引入了项目开发,但仅通过让学生参加项目来学习软件工程课程知识,还不足以快速掌握软件工程的技术与原理,需要对项目开发中的一些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以加快学生掌握软件工程课程知识的速度。如何使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研究项目驱动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结合软件工程知识点,对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式组织,从而实现对项目开发过程进行知识显性化处理,以克服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增强软件工程的知识可见性、具体性、生动性和针对性。

1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

在项目驱动下,通过案例设计来突出每堂课的教学重点非常重要,因此针对选取的具体项目,如何设计典型案例来组织教学内容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的解决办法是:首先收集软件开发所需要的项目信息,然后针对项目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如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本文由收集整理细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运行与维护),结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时长,分段式选择和设计项目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案例,借助uml、visio图形、图表和动画等方式予以表达,并存储于案例库中。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两种方法学:传统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由于传统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各有优势、各有侧重,在项目驱动下,需要以这两种方法学为主线,并以软件工程的过程模型(由于两种方法学的模型又分成多种,因此需要根据项目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过程模型。图1中主要给出了传统方法学的瀑布模型和面向对象方法学的rup模型)作为设计案例的基础依据,借助各模型体现的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阶段设计案例以组织、联系软件工程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针对两种方法学所采用的不同技术、工具和方法,可以针对相同的项目内容,设计不同的案例,重点突出两种方法学各自的特点。

2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方式研究

为提高软件工程课程讲授的效果,达到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需要把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首先,针对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知识的程度和教学计划进度,从项目库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并选择针对该项目而设计的相应案例;其次,通过基于案例的分段情景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工程化方法,通过情景教学增加交互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教学过程中,选择并围绕所设计的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分段情景教学的指导、控制与交流脚本,对分段情景教学进行编排,包括组织小型项目研究团队、从团队管理者和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设计情景会话、教学过程模拟项目开发的实际场景等。通过研究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方式,借助所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段情景模拟,增加团队成员间的情景会话,加强该课程的易学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达到“练中学”的效果。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可以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扎实的实用实践技能,锻炼学生独立胜任项目小组成员角色的能力,并能独挡一面地完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角色任务。另外,针对课堂上的分段情景教学内容,课后组织学生以组建团队形式进行项目软件的分段式实践开发,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掌握软件工程化开发方法。

3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管理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对教学计划的制定、项目的选定、案例的设置、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的控制(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定、案例的选定、角色的安排、任务的安排、时间的安排、教学效果反馈)等内容进行管理。为对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进行连续有序管理,学院依托信息技术开发相关管理软件,实现对教学过程和课后实践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尤其是促进了个性发展,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空间。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管理系统的框架图如图3所示。

在图3中,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访问和使用该过程管理系统的功能。图3中所示的功能主要包括:项目的选取并添加到项目库、项目驱动的案例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情景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教学效果的评价和信息反馈等。开发该过程管理系统的关键是底层的项目库、案例库及教学资源库等基础资源的建设,其中,项目库和案例库的建设来自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部分。

4 结语

1)通过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促使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跟进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从而避免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软件管理 篇四

在快速变换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管理软件企业正在谋求变革。

首先是,向管理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升级。软件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下一代软件架构有两个趋势:一是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在SOA架构中,软件被封装成组件,组件进一步被打包成服务,软件的应用功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可以被注册、共享和重用。

二是实现业务流程管理(BPM),按照业务流程来管理和组织应用服务,而不是根据业务部门职能来划分软件系统,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跨部门的流程协作,保证基于业务流程的任务分配、绩效管理和风险监控。

因此,管理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升级其现有产品,向SOA架构转型,构建基于BPM的引擎,推出各类应用服务,管理软件企业则从“管理软件产品”的提供商转型为“管理架构和管理服务”的提供商。软件商无论是IBM、Microsoft还是SAP、Oracle,都想占据这个高点。

在SOA/BPM方面,IBM的研发和商业化明显领先。Oracle的先发优势不明显,为了增强其竞争力,收购BEA。Oracle本身一直是平台软件商,收购BEA后将进一步增强其领导力。SAP也不示弱,Netweaver技术架构已经整合到了SAP企业级应用的平台中。国内软件的反应也不慢,用友推出U9,对外宣称是全球第一款完全基于SOA的商业应用套件。用友、金蝶、浪潮等公司则积极与IBM合作成立SOA创新中心,推进SOA在其产品中的应用。

其次是,专业和行业差异化细分。管理软件企业在管理软件平台整合、统一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并购等方式提供专业化和行业化的差异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行业和不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管理涉及各个领域,如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物流、质量、设备、财务、人力资源、设计等,管理软件厂商在套装平台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和并购等方式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使得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另外,不同行业遵循不同特色,在标准产品的基础上,管理软件厂商推出了面对各个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例如,PORTAL在电信行业具有解决方案和市场优势,Oracle通过收购PORTAL获得了在电信行业的优势。

第三是,向决策管理软件升级,在业务流程规范和数字化的基础上,管理软件下一步的趋势是整合商业智能(BI)软件,推出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分析工具和决策工具,以支持管理决策。

Oracle收购海波龙软件、SAP收购BO软件,正是向这个方向的努力,通过收购他们很轻松地将商业智能增加到了现有的管理软件架构中。

第四是向SaaS服务商转型,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时代,产业链上下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虚拟的动态联盟,管理和商务将跨越企业内部的界限,动态联盟或虚拟社区内的企业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在线管理、电子商务将成为主流,新的演变趋势促使管理软件纷纷转型在线管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

最后是向移动电子商务转型,在国际上,软件厂商如Microsoft、IBM、Oracle、SAP等,早已开始了对移动商务领域的拓展,Sybase更是将其转型重点放在了移动商务。

总体上看,国内管理软件企业转型采取的仍然是跟随战略。国内管理软件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跟随国际管理软件厂商的发展趋势固然很重要,但突出本土企业的优势应是转型的重点。

软件项目管理 篇五

(1)模块的可分解性

模块的可分解性表示一个大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粒度来进行小模块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从而分解模块的复杂度。

(2)模块的可组合性

模块的可组合性主要体现在SOA提供的模块组合性和服务组合性。将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模块进行组合,形成更大的功能模块;通过不同服务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服务系统。

(3)模块的可理解性

模块的可理解性指模块的分解与组合要能够体现其功能性,方便用户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户是否会使用该服务,功能模糊,理解较难的服务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是模块化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的问题。

(4)模块具有自保护性

模块能够及时的排解错误,并防止错误扩展,当系统出现异常时,允许错误停止在该模块内,而不允许影响其他模块的应用,更不能破坏其他服务,这便是模块的自我保护性能。

2SOA的软件项目管理通用平台建设方案

一般而言,软件工程项目开发都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软件测试和维护等五个阶段,在建立基于SOA的软件项目管理通用软件平台建设中,需要将SOA技术穿插到软件工程的每个阶段中,模块化的设计在通用平台的建设中非常关键,需求阶段就要开始划分整个业务模块,然后对每个业务模块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概要设计将功能模块进一步优化,详细设计阶段将优化组合过的功能模块进行服务行业处理,最后提供一套可以注册、登记和订阅的服务系统。整个通用平台设计都呈现出SOA的模块化特点。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如果要应用SOA的模块化原理去管理软件项目,在开发设计的开始就需要将SOA的特色纳入开发中。根据需求分析文档对业务模块进行分类形成功能模块,接着对功能模块进行整理,从而将用户的所有业务需求变为不同的功能模块。这利用了模块的可分解性。

在设计阶段,根据模块化的可组合性,对相同功能模块进行组合形成,形成较大的功能模块,然后对这些功能模块添加接口形成不同的服务以供用户使用。这些服务可以供用户直接使用,只需要注册登记后,用户就可以进行定制化的订阅,满足其相应需求。同时根据不同权限,设置不同服务权限,方便软件项目管理。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软件项目管理常用功能模块进行封装,形成通用服务,定制化的需求作为定制化服务提供给不同的软件项目管理用户,保证不同行业的需求,从何形成通用化软件项目管理平台。

3结语

软件管理论文范文 篇六

论文摘要:随着软件行业特别是软件外包行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如何保证自身的信息安全成了摆在软件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软件企业现有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采用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系统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着重阐述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软件行业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软件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软件外包行业和IT行业的发展,软件企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在自身业务发展壮大的同时,软件企业信息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互联网和IT技术的普及,使得应用信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信息的价值在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网页篡改、计算机病毒、系统非法入侵、数据泄密、网站欺骗、服务瘫痪、漏洞非法利用等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据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的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5月~2008年5月间,有62.7%的被调查单位发生过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其中,感染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的安全事件为85.5%,遭到端口扫描或网络攻击的占31.4%,垃圾邮件占25.4%。

信息是软件企业的重要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财富”,分析当前的信息安全问题,有如下典型的信息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1)网络共享与恶意代码防控。

网络共享方便了不同用户、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等之间的信息交换,但是,恶意代码利用信息共享、网络环境扩散等漏洞,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对恶意信息交换不加限制,将导致网络的QoS下降,甚至系统瘫痪不可用。

(2)信息化建设超速与安全规范不协调。

网络安全建设缺乏规范操作,常常采取“亡羊补牢”之策,导致信息安全共享难度递增,也留下安全隐患。

(3)信息产品国外引进与安全自主控制。

国内信息化技术严重依赖国外,从硬件到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人。目前,国外厂商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文字处理软件、浏览器等基础性软件都大量地部署在国内的关键信息系统中。但是这些软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安全漏洞,使得恶意攻击者有机可乘。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型网络信息系统许多关键信息产品长期依赖于国外,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后果就不堪设想。

(4)IT产品单一性和大规模攻击问题。

信息系统中软硬件产品单一性,如同一版本的操作系统、同一版本的数据库软件等,这样一来攻击者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攻击过程的自动化,从而常导致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例如网络蠕虫、计算机病毒、”零日”攻击等安全事件。

(5)IT产品类型繁多和安全管理滞后矛盾。

目前,信息系统部署了众多的IT产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应用系统。但是,不同类型的信息产品之间缺乏协同,特别是不同厂商的产品,不仅产品之问安全管理数据缺乏共享,而且各种安全机制缺乏协同,各产品缺乏统一的服务接口,从而造成信息安全工程建设困难,系统中安全功能重复开发,安全产品难以管理,也给信息系统管理留下安全隐患。

(6)IT系统复杂性和漏洞管理。

多协议、多系统、多应用、多用户组成的网络环境,复杂性高,存在难以避免的安全漏洞。由于管理、软件工程难度等问题,新的漏洞不断地引入到网络环境中,所有这些漏洞都将可能成为攻击切入点,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入侵系统,窃取信息。为了解决来自漏洞的攻击,一般通过打补丁的方式来增强系统安全。但是,由于系统运行不可间断性及漏洞修补风险不可确定性,即使发现网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系统管理员也不敢轻易地安装补丁。特别是大型的信息系统,漏洞修补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因为漏洞既要做到修补,又要能够保证在线系统正常运行。

(7)攻击突发性和防范响应滞后。

网络攻击者常常掌握主动权,而防守者被动应付。攻击者处于暗处,而攻击目标则处于明处。以漏洞的传播及利用为例,攻击者往往先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然后开发出漏洞攻击工具,最后才是防守者提出漏洞安全对策。

(8)口令安全设置和口令易记性难题。

在一个网络系统中.每个网络服务或系统都要求不同的认证方式,用户需要记忆多个口令,据估算,用户平均至少需要四个口令,特别是系统管理员,需要记住的口令就更多,例如开机口令、系统进入口令、数据库口令、邮件口令、telnet口令、FTP口令、路由器口令、交换机口令等。按照安全原则,口令设置既要求复杂,而且口令长度要足够长,但是口令复杂则记不住,因此,用户选择口令只好用简单的、重复使用的口令,以便于保管,这样一来攻击者只要猜测到某个用户的口令,就极有可能引发系列口令泄露事件。

(9)远程移动办公和内网安全。

随着网络普及,移动办公人员在大量时间内需要从互联网上远程访问内部网络。由于互联网是公共网络,安全程度难以得到保证,如果内部网络直接允许远程访问,则必然带来许多安全问题,而且移动办公人员计算机又存在失窃或被非法使用的可能性。“既要使工作人员能方便地远程访问内部网,又要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就成了一个许多单位都面临的问题。

(10)内外网络隔离安全和数据交换方便性。

由于网络攻击技术不断增强,恶意入侵内部网络的风险性也相应急剧提高。网络入侵者可以涉透到内部网络系统,窃取数据或恶意破坏数据。同时,内部网的用户因为安全意识薄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将敏感数据泄漏出去。为了实现更高级别的网络安全,有的安全专家建议,“内外网及上网计算机实现物理隔离,以求减少来自外网的威胁。”但是,从目前网络应用来说,许多企业或机构都需要从外网采集数据,同时内网的数据也需要到外网上。因此,要想完全隔离开内外网并不太现实,网络安全必须既要解决内外网数据交换需求,又要能防止安全事件出现。

(11)业务快速发展与安全建设滞后。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业务急需要开通,做法常常是“业务优先,安全滞后”,使得安全建设缺乏规划和整体设计,留下安全隐患。安全建设只能是亡羊补牢,出了安全事件后才去做。这种情况,在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使得业务需要不断地更新,业务变化超过了现有安全保障能力。

(12)网络资源健康应用与管理手段提升。

复杂的网络世界,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内容,常见的就是垃圾邮件。在一些企业单位中,网络的带宽资源被员工用来在线聊天,浏览新闻娱乐、股票行情、,这些网络活动严重消耗了带宽资源,导致正常业务得不到应有的资源保障。但是,传统管理手段难以适应虚拟世界,网络资源管理手段必须改进,要求能做到“可信、可靠、可视、可控”。

(13)信息系统用户安全意识差和安全整体提高困难。

目前,普遍存在“重产品、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重业务、轻安全”的思想,“安全就是安装防火墙,安全就是安装杀毒软件”,人员整体信息安全意识不平衡,导致一些安全制度或安全流程流于形式。典型的事例如下:用户选取弱口令,使得攻击者可以从远程直接控制主机;用户开放过多网络服务,例如:网络边界没有过滤掉恶意数据包或切断网络连接,允许外部网络的主机直接“ping”内部网主机,允许建立空连接;用户随意安装有漏洞的软件包;用户直接利用厂家缺省配置;用户泄漏网络安全敏感信息,如DNS服务配置信息。

(14)安全岗位设置和安全管理策略实施难题。

根据安全原则,一个系统应该设置多个人员来共同负责管理,但是受成本、技术等限制,一个管理员既要负责系统的配置,又要负责安全管理,安全设置和安全审计都是“一肩挑”。这种情况使得安全权限过于集中,一旦管理员的权限被人控制,极易导致安全失控。

(15)信息安全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回报可见性。

由于网络攻击手段不断变化,原有《www.shubaoc.com》的防范机制需要随着网络系统环境和攻击适时而变,因而需要不断地进行信息安全建设资金投入。但是,一些信息安全事件又不同于物理安全事件,信息安全事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是间接的,不容易让人清楚明白,从而造成企业领导人的误判,进而造成信息安全建设资金投入困难。这样一来,信息安全建设投入往往是“事后”进行,即当安全事件产生影响后,企业领导人才会意识安全的重要性。这种做法造成信息安全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信息网络工作人员整天疲于奔命,成了“救火队员”。

为了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保护企业信息的安全,建立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无论是自身发展需求还是国际国内客户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希望或已经建立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如何提高组织的信息安全,通过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降低组织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的方法,来提高组织信息的安全性。由此可见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我们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下面我们着重探讨在软件企业中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我们将标识、控制和消除可能影响信息系统资源的不确定事件或使这些事件降至最少的全部过程称之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被认为是良好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2.确定范围

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之初,根据业务、组织、位置、资产和技术等方面的特性,我们确定了组织ISMS的范围,那么风险管理的范围应该和我们确定的ISMS的范围相一致。在软件企业中,我们要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覆盖地址、信息系统、相关资产等都纳入到风险管理的范围当中

3.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标识安全风险,确定其大小和标识需要保护措施地区域的过程,其目的是分离可接受的小风险和不能接受的大风险,为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置提供数据。风险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两种。定性分析方法是最广泛使用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文字形式或叙述性的数值范围来描述潜在后果的大小程度及这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对于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该方法通常更关注威胁事件带来的损失。定性分析方法在后果和可能性分析中采用数值(不是定性分析中所使用的叙述性数值范围),并采用从不同来源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主要步骤集中在现场调查阶段,针对系统关键资产进行定量的调查、分析,为后续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数据。在软件企业进行风险分析时,因为定量分析方法中的数值、数据不易获取,我们通常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风险分析又包括以下4个方面,针对定性分析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1)识别评估资产。

在ISMS中所识别评估的资产有别于常见的固定资产,这里的资产主要指信息、信息处理设施和信息使用者。在识别资产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分类原则和识别粒度。在软件企业中,通常把资产划分为硬件、软件等方面,还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细分,也就是进行二级分类。

在评估资产时,我们要从信息的三个属性即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来评估资产的重要度等级。资产的重要度等级是我们进行风险评价的依据之一。资产重要度等级可以按如下定义和赋值:

①资产属于“高”等级重要度,赋值为“3”,该类信息资产若发生泄露、损坏、丢失或无法使用,会给公司造成严重或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②资产属于“中”等级重要度,赋值为“2”,该类信息资产若发生泄露、损坏、丢失或无法使用,会给公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③资产属于“低”等级重要度,赋值为“1”,该类信息资产若发生泄露、损坏、丢失或无法使用,会给公司造成轻微的经济损失。

(2)识别评估威胁。

我们应该清楚威胁一定是与资产相对应的,某一资产可能面临多个威胁。在识别威胁时,我们主要从威胁源来识别出相对应的资产所面临的威胁。识别出威胁后,综合考虑威胁源的动机、能力和行为,对威胁进行评估。例如软件企业中计算机面临病毒、木马攻击的威胁,这种威胁动机、能力较强。

(3)识别评估脆弱性。

脆弱性可以理解为资产可以被某种威胁所利用的属性,一种威胁可能利用一种或多种脆弱性而产生风险。我们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来识别脆弱性,通常采用文档审核、人员访谈、现场检查等方法。针对“识别评估威胁”中所举例的威胁,软件企业计算机可能存在未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或使用人员未及时升级病毒库等脆弱性。

(4)识别评估控制措施。

在我们识别出威胁和脆弱性之后,我们要针对威胁利用脆弱性产生的风险,来识别组织自身是否已经采取控制措施,并采取叙述性数值的方式来描述已采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的标准由组织进行制定,例如控制措施有效性可以定义进行如下定义和赋值:

①控制措施影响程度为“好”,赋值为“1”,该类控制措施已经对信息资产威胁和脆弱性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够满足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②控制措施影响程度为“中”,赋值为“2”,该类控制措施已经对信息资产威胁和脆弱性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需要增加辅助的控制措施满足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③控制措施影响程度为“低”,赋值为“3”,该类控制措施已经对信息资产威胁和脆弱性未起到控制效果,需要重新制定新的控制措施满足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是我们风险评价的依据之一。

4.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将风险与给定的风险准则加以比较以确定风险严重性的过程,其结果是具有不同等级的风险列表,目的是判断特定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或者是否需采取其他措施处置。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分析评估可能性和影响。

“可能性”指威胁利用脆弱性的可能性,“影响”指威胁利用脆弱性后,对组织资产造成的影响。在分析可能性时,我们主要考虑威胁源的动机、能力和脆弱性的性质。在评估可能性时,依据组织制定的评估准则,对可能性进行描述,例如将可能性进行如下定义和赋值:

①可能性级别“高”,赋值为“1”,威胁源具有强烈动机和足够的能力,防止脆弱性被利用的防护措施是无效的;

②可能性级别“中”,赋值为“0.5”,威胁源具有一定的动机和能力,但是已经部署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阻止对脆弱性的成功利用;

③可能性级别“低”,赋值为“0”,威胁源缺少动机和能力,或者已经部署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防止——至少能大大地阻止对脆弱性的利用。

在分析影响时,我们主要考虑威胁源的能力、脆弱性的性质以及威胁利用脆弱性对组织资产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造成的损失。在评估影响时,同样依据组织制定的评估准则,对影响进行描述,例如将影响进行如下定义和赋值:

①影响级别“高”,赋值为“l00”,该级别影响对脆弱性的利用:a.可能导致有形资产或资源的高成本损失;b.可能严重违犯、危害或阻碍单位的使命、声誉或利益;c.可能导致人员死亡或者严重伤害;

②影响级别“中”,赋值为“50”,该级别影响对脆弱性的利用:a.可能导致有形资产或资源的损失.b.可能违犯、危害或阻碍单位使命、声誉或利益-c.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③影响级别“低”,赋值为“10”,该级别影响对脆弱性的利用:a.可能导致某些有形资产或资源的损失;b.可能导致单位的使命、声誉或利益造成值得注意的影响。

参考“风险分析”中的例子,病毒、木马攻击的动机、能力很强,员工很容易忽略对杀毒软件病毒库的升级,病毒、木马攻击很可能导致公司重要数据的丢失或损坏,那么这种威胁利用脆弱性的可能性就比较高,影响也比较高,均属于“高”等级。

可能性和影响都是我们进行风险评价的依据。

(2)评价风险。

在评价风险时,我们需要考虑资产的重要度等级、已采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可能性和影响,通常可以采取叙述性赋值后依据组织制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计算的方式,计算出风险值,并根据组织制定的准则,将风险进行分级,例如将风险进行如下分级:

①“高”等级风险:如果被评估为高风险,那么便强烈要求有纠正措施。一个现有系统可能要继续运行,但是必须尽快部署针对性计划;

②“中”等级风险:如果被评估为中风险,那么便要求有纠正行动,必须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制定有关计划来实施这些行动;

③“低”等级风险:如果被评估为低风险,那么单位的管理层就必须确定是否还需要采取纠正行动或者是否接受风险。

5.风险处置。

风险处置是选择并执行措施来更改风险的过程,其目的是将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降低,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①行动优先级排序。

行动优先级排序主要依据风险级别进行,对于不可接受的高等级风险应最优先。

②评估建议的安全选项

评估建议的安全选项主要考虑安全选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③实施成本效益分析。

对建议的安全选项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帮助组织的管理人员找出成本有效性最好的安全控制措施。

④选择控制措施。

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的管理人员应确定成本有效性最好的控制措施,来降低组织的风险。

⑤责任分配。

根据确定的控制措施,选择拥有合适的专长和技能,能实现相应控制措施的人员,并赋以相关责任。

⑥制定控制措施的实施计划。

明确控制措施的具体行动时间表。

⑦实现所选择的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所实现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降低风险级但不会根除风险,实现安全防护措施后仍然存在的风险为残余风险,残余风险需经过组织管理者批示,若组织管理者批准即为风险接受,若组织管理者批示不接受,则针对该风险重新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处置直到组织管理者表示风险接受为止。

软件管理方案 篇七

【关键词】软件管理 资本管理 会计管理

一、概述

电脑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运行不可或缺的设备。无论将电脑用于办公、控制、设计哪一方面,应该说我们用电脑不是使用机器硬设备本身,而是使用在其上运行的软件。软件是通过网络操作、文字图形处理、多媒体播放、控制检测、数据检索处理、计算等功能实现知识加工和创新的工具主体,是现代高精度加工、大规模联动控制、远程协调工作平台、海量数据处理、高技术成果转让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主角。同一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换了安装的软件系统就可以改变它的作用,同类企业的软件系统差异决定了其技术和创利能力的不同。因此,脑力劳动工具的主体是软件,不是电脑本身。但是,原始的以实物管理为基础、以划分物权为目的的会计管理体系,仅仅管理了计算机硬设备的采购、折旧、报废等,即硬设备的资本价值形态转化的过程。虽然我们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等概念,但是,至今在现代企业,甚至在以软件为唯一劳动工具的设计、创意、分析等类型的企业,软件资产这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成分尚未成为财务核算和会计实务处理的主体,处于管理缺位状态。

二、当前对软件做会计管理的误区

目前,企业的软件产品购置分为两类情形:一类是设备的系统软件和专用设备配套软件,它与设备搭售引入企业资本管理程序中,以实物资本的名称和会计形式存在。作为设备的附件部分,随设备做固定产价值形态转化过程管理,直至报废核销;另一类是专业软件,它往往以技术引进合同、专项软件工程合同或维修合同等独力引入企业,当期以费用形式一次纳入成本,以一次性使用价值的或文档资料形式的实物成本消失在企业会计管理流程中。这两种会计处理方式都无法反映软件的独立创利过程。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软件做为智力劳动的工具已被公认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在市场上,以社会劳动成本和创新附加值为计量基础,以货币价值独立交换,早已走出与实物设备搭售的时代。在对其独立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承认以后,软件通常是企业投资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何在企业资本运作中进行类比实物资本做会计管理,反映其资本作用,如何在盈亏核算中完整、真实地描述其价值形态转化过程?

三、软件作为企业会计独立资产管理对象的必要性

不管是将软件作为硬设备附件还是材料、费用进行会计管理,都是简化了的、不负责任的、违背会计基本原则的。无可置疑,软件是企业有偿取得的,是企业为创造利润工具必须持有的;并且这类投入在现代企业投资结构中占相当比重,是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因此它具有明显的资本价值,具有资本管理的必要。特别是对软件开发、数据服务、媒体创意、创意设计等智力劳动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软件是企业技术差异、创利能力差异、技术积累的主体。因此,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成本注销处理是违背企业会计管理的目的,在利润实现过程中缺失了软件资本的价值实现必然是不真实的。

与计算机、数控设备等实物资本合体管理,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可以反映软件的价值实现,但是是极不完整的,因为软件与所搭载的硬设备不具有相同的更新周期和折损率。通常软件的更新周期是以月为单位计算,而硬设备以年为单位计算,在一台硬设备报废前,其搭载的软件通常需要多次更新投入。因此,与硬设备同期折损管理,无法真实反映其折损周期。事实上,软件更新存在投入逐年提高、累计新增投入高于原设备投入、甚至在企业当期成本投入中占到相当比例等情形,而目前的设备管理是无法计入,只有将后续投入简化为一次独立的采购或维修的当期费用支出,进入不适当的费用科目,闪过企业会计管理流程。这种关键主体缺位的会计处理无法反映软件的定期更新活动,缺乏对企业主要资本管理的完整性。

在当今社会,软件更新周期不同于硬设备更新周期,通常更新频率更高,更容易预测。因为,软件更新是在原系统基础上的完善,而硬设备更新往往是重新设计和搭建,软件更新与所搭载硬设备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开发企业往往在软件尚未完善前就与硬设备联合推出,同时规划了软件系统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升级更新的计划,并伴随着使用中发现的问题逐步完善,分版本推出。这一更新过程已经成为软件开发企业的必然生产模式,因此软件更新具有其特有的规律性。另外,软件的有效运行往往需要相应基础数据库、网络信息库、数据共享平台、安全软件等独立软件产品的支持,随着软件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这类伴生软件还在迅速增加,而这些软件产品的更新周期往往与主体软件不同步,使得软件更新维护工作更加频繁,因此企业的软件更新维护具有其特有的复杂性。

这些促使软件更新的动力因素决定了其与所搭载硬件的独立性,和特有的规律性和复杂性,要求软件产品使用企业必须重构管理体系,构建能够真实地反映这一资本运行规律、有效规范软件更新成本核算的会计管理方案。

四、可增值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

软件在企业会计管理中需要作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体,以按照软件的投入、折损、价值形态转移过程的特点进行有效管理。如何设置吻合软件价值转移的会计流程来适应软件更新、配套、维护等使用过程的复杂性,处理好其与所搭载硬件设备的折旧关系是会计管理的关键。

首先,软件的会计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软件应作为企业会计管理的独立主体,在资本账中的独立分类,也就是说要与设备管理科目并列设置软件管理科目。作为被管理个体,其物理名称要跟随软件使用寿命的全过程,其逻辑编号要具有唯一性。

当软件作为会计实体进帐,其购置合同中的硬件成本与软件成本分离,硬件的安装及必要的实物配套投资归为设备管理,软件的培训、配套、预付升级费用归为软件管理。在时间维度给出使用时间估算和更新周期,按照估算的使用时间换算出折损年限,按加速方法计算年度折旧率和折旧额。注意,不采用平均折旧方法的主要原因是软件的后期更新投入总会发生,且软件实效期较短,因此要对以发生部分快速折旧。折旧年限应不大于所搭载设备的折旧年限。不同于设备管理,软件管理应计入更新时段,其具体时间应直接由原始开发公司提供或相关信息分析得出。

多软件的系统配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不同软件间的不同组合用在不同的岗位、完成不同的作业。由于软件具有无成本复制特点,可以同时安装在多台计算机上独立或联合运行。因此,软件间没有确定的配套、隶属关系,不同于设备系统的配接关系稳定,会计管理的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复杂问题,采用软件个体管理账和分类帐并行记账方法处理。由于不同软件的生命周期和折损等管理要素不同,软件应该按使用组合需要拆分,各单元独立记入个体账,拆分组合单元以相同折损年限、折旧额、更新年段归为一体的原则归并,对于一个系统中的软件建立一个分类账。对于跨系统使用的软件,在购置规划期应该明确拷贝数,按照规划的实用拷贝数分拆计入不同系统的分类账中。因此软件的个体帐与分类帐不逐一对应,但总金额相同。这是由于软件特有的可无成本复制性导致配套关系的非树形拓扑关系。总成本核算以个体账为基础,效益核算以分类账为基础。当有计划外的新增复制,其新建系统分类帐可以以零成本计入。

采购的新增软件要分辨是已有软件的配套软件、已有软件的更新软件、还是新的独立使用的主体软件。如果是主体软件,将在个体账中独立计入,增加分类账,并以零成本或残留成本计入所配套软件;如果是配套软件,将在个体账中独立计入,要按购置规划要求的复制目标追加到各相关分类账中,同时成本平分。如果是更新软件,在两个账目中都不增加单项,只是追加成本,及更新成本分摊到残余有效年限折损。也就是说,在购置软件时,如果是主体软件,会在分类账和个体账中分别增加单项;如果是配套软件,只会在个体账中新增项,在分类账中不增加独立项。当软件组合独立的或与设备配套再次销售时,其成本基础可以从软件分类账中核算。

个体账如同设备账,对企业进行总体资产及其折旧管理;也有利于软件的版本管理,及时发现版本更新或使用有效期到期,启动更新或安全管理工作流程,以降低企业软件安全风险。而有了分类帐,就可以实现以主体软件为核心的收益成本核算,掌握不同软件资产的创利能力差异,也可以如实反应软件的资本价值转化作用和各部分盈亏状况。如:将软件折损与设备折旧、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比较,可以看到软件的创利贡献率。从而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如实反映软件的作用,使企业重视软件的更新、成本投入、安全和风险,更有效的进行实际资本管理。

五、结论

构建软件管理科目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体现软件与硬设备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真实、全面、完整的反映以软件为主体创利企业的运行机制;二是在科目日常管理中可以如实提供软件配套、更新的特殊过程信息,并避免许多投资不合理的进入当期费用账;三是理顺了软件配套关系网络不逐一对应的复杂拓扑关系,实现了软件创利能力计算,并体现了其集成的增值性,不会因为概念上的软件投入在资产成本中占比小、创利能力强而被忽略。在财务管理之外,有利于企业从资本的高度增强对软件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建立有效地更新、换代、维护机制,提高企业运行的安全性,降低风险,建设现代高技术企业管理体系,使软件资产及创利能力算得清。

【参考文献】

[1] 陈彦卓:软件资产的企业价值[J]. 软件世界,2005(10)。

[2] 刘超:关于计算机软件资产的账务处理[J]. 中国工会财会,2004(6)。

软件项目管理范文 篇八

[关键词] 软件项目管理 需求管理 沟通与协作 风险管理

一、引言

从上个世纪中期到现在,软件产业迅猛发展。软件产业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软件危机产生了,这是因为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需求。软件危机的产生促使人们开始研究软件开发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 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 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项目管理更强调项目负责人的作用和团队的协作精神, 其组织形式灵活, 更加关注人的因素, 关注客户和服务客户, 着重于提高软件项目研发的效率和质量。在本文中,对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管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最后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的几项经典技术。

二、需求管理

软件需求是每个软件开发的开端与基础。在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双方必须全面地尽可能细致地讨论项目的应用背景、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操作界面要求、与其他软件的接口要求,以及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各种评价标准。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可以首先分析客户原有系统的建设情况,对客户的原有产品进行分析,明确建设目标等。

需求管理对软件项目能否最终实现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任何的软件项目都必须进行合理的、细致的、一致的需求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正确合理的软件开发计划,软件项目才能顺利地开发完成。

三、沟通与协作

软件项目管理中的沟通与协作是指信息的交流, 是使信息发挥积极作用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协作是指和谐地在一起工作的活动。沟通技术可分分四类:(1)正式书面沟通, 包括项目文档和备忘录、项目里程碑和交货时间表、需求变更和错误跟踪规程、数据字典、系统分析模型( 用例图等) ;(2)正式口头沟通, 包括状态审查会、需求评审会、设计评审会、代码评审会、用户测试, 项目定期例会等;(3)非正式口头沟通, 包括小组碰头会、同行讨论、与直属业务领导讨论等;(4)电子沟通, 包括电子邮件、内部bbs 等。协作技术包括资源合理配置、开发步骤有序化、工作目标一致化、提高关心程度、信息共享等。

四、风险管理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预算和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风险应对方法,做好风险管理计划。

针对软件项目中的风险管理问题,不少专家、组织提出了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型。 常见的主要风险管理模型如下。

1.sei的连续风险管理模型(crm)。sei crm模型的风险管理原则是不断地评估可能造成恶劣后果的因素;决定最迫切需要处理的风险;实现控制风险的策略;评测并确保风险策略实施的有效性。crm模型要求在项目生命期的所有阶段都关注风险识别和管理,它将风险管理划分为五个步骤:风险识别、分析、计划、跟踪、控制。

2.barry boehm模型。boehm模型的思想核心是:10大风险因素列表。针对每个风险因素,都给出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实际操作时,boehm以10大风险列表为依据,总结当前项目具体的风险因素,评估后进行计划和实施,在下一次定期召开的会议上再对这10大风险因素的解决情况进行总结,产生新的10大风险因素表,依此类推。boehm模型的基本形式可描述为:re = p (uo) 3 l (uo) ,其中re表示风险或者风险所造成的影响;p (uo)表示令人不满意的结果所发生的概率;l (uo)表示糟糕的结果会产生的破坏性的程度。

3.软件工程风险模型( ser im) . ser im模型要求从技术和商业两个角度对软件风险管理进行剖析,考虑的问题涉及开销、进度、技术性能等。它还提供了一些指标和模型来估量和预测风险,由于这些数据来源于大量的实际经验,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五、软件项目管理技术

1.cmm。cmm是美国卡纳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 /sei)提出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的一系列方法,它基于组织对关键过程域的支持,定义了软件过程成熟度的五个级别。级别1 (初始级)描述了不成熟,或者说是未定义过程的组织。级别2 (可重复级) ,级别3 (已定义级) ,级别4 (已管理级)和级别5 (优化级)分别描述了软件过程成熟度级别递增的组织。和这些级别相关的kpa是:级别2: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级别3:组织级过程焦点,组织级过程定义,培训大纲,集成软件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间协调,同行评审。级别4:定量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理。级别5:缺陷预防,技术更新管理,过程更改管理。

2.cmmi。cmm i被看作是把各种cmm集成为一个系列的模型中。cmm i的基础源模型包括: 软件cmm2. 0版(草稿c) , eia - 731系统工程,以及ipd cmm( ipd) 0. 98a版。cmm i也描述了5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级别1 (初始级)代表了以不可预测结果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过程包括了一些特别的方法、符号、工作和反应管理,成功主要取决于团队的技能。级别2 (已管理级)代表了以可重复项目执行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组织使用基本纪律进行需求管理、项目计划、项目监督和控制、供应商协议管理、产品和过程质量保证、配置管理、以及度量和分析。

3.psp。psp (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个体软件过程)是由cmu /se i开发出来的,它的推出在软件工程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可以说是由定向软件工程走向定量软件工程的一个标志。psp为基于个体和小型群组软件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途径,例如如何制订计划,如何控制质量,如何与其他人相互协作等等。在软件设计阶段, psp的着眼点在于软件缺陷的预防,其具体办法是强化设计约束准则,而不是设计方法的选择。因此, psp保障软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设计质量。

六、小结

本文分析研究了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管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最后结合实践,提出并分析了软件项目管理技术。我们相信随着软件工程的发展和进一步成熟,软件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实际项目中,我们要坚持改善软件工程的管理,并在实践中总结适合自身的经验,这样才有利于管理技术的进步和软件项目的顺利完成,创造出更高的品质、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php metzger,john boddie. 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控制与人员管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rajeev t shandilya. 王克仁译。 软件项目管理[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软件管理方案 篇九

方案介绍

和勤立足本土,深谙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结合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打造出以职位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战略为导向的全员参与式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机构管理和职位管理是对组织机构和职务职位体系的设置、变革和历史进行管理。人事管理是对员工入职、转正、调动、离职等业务和员工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是对各种人事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续签、终止和解除等业务进行管理。

考勤管理是对员工的考勤、休假和加班业务进行管理。薪酬管理适应各种薪酬制度,通过定制的方式适应薪酬改革。统计分析功能可灵活定制各种统计报表、分析图表。

招聘管理提供招聘业务完整过程的管理。培训管理提供对培训的内容、对象、结果、资源的全面管理,记录培训业务全过程。

绩效管理是面向企业全员参与的绩效全过程解决方案,支持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能力管理是对匹配分析人员实际能力与职位要求能力的符合程度和人员能力开发的管理。

人力成本管理是对人力成本总量指标、构成指标及效益指标的全面管理和分析。领导及接班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技能操作人员管理,可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门户平台是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式,系统提供了四类组织角色:高层、HR、经理和员工。管理平台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系统管理模块。

方案亮点

解决方案全面满足中国大型集团化企业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全B/S结构,采用新一代Web2.0、AJAX技术;灵活可定制的体系架构,元数据驱动,支持系统的持续扩充;采用先进的时间模型、关系模型,完整记录组织、职位和人员变化的轨迹;贯穿系统的分层分批处理和局部刷新技术,提高了页面响应性能。

适用行业

和勤eHR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适用于中国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资委管控的各级大型企业。目前主要覆盖的行业包括能源行业、航空行业、钢铁行业、港口行业等。

最新范文

成语庖丁解牛优秀5篇11-02

汇编语言【精选6篇】11-02

小学英语话剧剧本优秀3篇11-02

情人节红包祝福语(最新4篇)11-02

幼儿园重阳节节目串词【7篇】11-02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6篇11-02

研讨会方案(3篇)11-02

家长会欢迎标语(精彩5篇)11-02

爱情公寓经典语录(精彩9篇)11-02

青蛙写诗(优秀4篇)11-02

149 24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