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 建筑论文范文(最新3篇)

2023-10-23 07:40:46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的建筑论文范文(最新3篇),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建筑学论文 篇一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 传统风水理论; 理性表达;

不容置疑的一点是,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传统风水理论被注入了一些迷信的内容, 这就导致很多人对传统风水理论有了一定的误解, 认为它只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鬼神之说。但是, 这种观念是以偏概全的结果。不容忽视的是, 剔除迷信成分, 传统风水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建筑。风水主要观察地势地貌, 主张将天道运行、地气流转和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与生态建筑学的某些方面不谋而合, 更确切地说,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传统风水理论能够更好地使建筑与自然彼此适应。“因地制宜”在构造建筑物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坚固程度和所用材料等内部因素, 又要考虑环境等外部因素。环境因素也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这也说明了传统风水理论在建筑物的构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物的选址

无论是古代皇帝选择陵墓, 还是平民百姓选择房屋, 都讲究要选择“风水宝地”。甚至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也经常讲究“风水”。这说明, 风水从古至今都是建筑物选址的一个方面。但是, 讲究风水不全是迷信问题。抛去迷信的风水理论更加注重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在选址的时候讲究风水, 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居住环境。例如, 在选址的时候, 要尽量避开岩石突兀、植被稀疏、地势险峻的地方;不要选择四周都被山体环绕并且四周而封闭的地形;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也不适合人们居住。

以上选址时要注意的风水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迷信, 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生态理论。在人类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已经证实了其可靠性。地势险峻的地形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 对人们自身安全也有一定的威胁。而四周封闭的地形一般不容易通气, 久住会损害呼吸系统。并且此类地形一般昼夜温差大, 不利于人们的居住。避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更是能够对人们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也有利于建筑物的持久[2]。

建筑物的朝向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 人们都讲究“坐北朝南”, 就连古代的皇帝也是坐北朝南的。皇帝“坐北朝南”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风水中认为此举能够攘外安内, 国家富强。坐北朝南是汉族先民传统的房屋坐向, 风水论中认为, “北为阴, 南为阳”。而这种观念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入人心。这其中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我国处于北半球, 冬季, 窗户和门面对南方能够接受更多的阳光, 从而提高室内温度。而适量地摄入阳光能够促进维生素的合成, 避免小儿出现佝偻病, 并且还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 提高人体免疫力。在夏季, 太阳高度角增大, 能够减少阳光的摄入, 保持室内凉爽。坐北朝南还能够避风, 这里主要是指避免西北风, 减少寒风对人体的危害。古代寺庙也大多是坐北朝南, 而且处于深山密林当中, 人们一直以为寺庙的所在地是“风水宝地”, 这跟上述家居房屋坐北朝南的原因相似, 同时, 因为在深山密林中, 依山傍水, 空气也相对比较滋润。

建筑物的细节设计

风水有各种各样的规律, 但这些规律从根本上来说是提醒人们根据实际情况来构筑建筑物, 例如, 安全问题、稳固性、持久性等等。风水中认为, 居室的进门不能对着厕所, 卧室的床也不能对着厕所, 房屋不能太矮, 否则就是大凶之兆。但这些都是有理论依据来支撑的, 不完全是迷信。比如, 回家的人打开门的时候, 假如厕所的门没有关严, 就会看见厕所里的人, 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卧室也是一样, 没有人愿意守着厕所的异味睡觉。而房屋太矮就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压迫感。

同时, 风水也认为家中布局、墙壁等等也能够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运气。就风水能够影响人们的学习运来说, 风水中认为墙壁应该隔音, 书桌应该面向窗户, 这是因为, 墙壁隔音能够避免学生受外界噪声的干扰, 从而能够专心学习和安心睡眠。而对于风水能够影响健康运来说, 风水中认为, 居室的光线不应该太暗, 床头不能朝冲房门。

这些都不完全是迷信, 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书桌面对窗户是因为, 学生学习疲劳之后, 抬头就能看家窗外, 有利于缓解疲劳和烦躁, 提高学习效率。风水中的这些理论给人们带来了好处,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有利于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居室里光线太暗就不能让身体接受足够的阳光, 而阳光能够促进人骨骼发育, 还能够让人的身体焕发生机。床不能朝冲房门是因为能够避免人头部受风, 避免引起头痛[3]。

风水理论带来的心理影响

风水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安慰。确切来说, 风水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的心理需求。风水是人们长期观察自然环境之后得出的一些能够满足人们美好愿望的理论。例如, 风水一般认为在居室内悬挂吉祥物能够祛除疾病, 避开灾祸。风水能够改变人们财运的磁场。居室有好的风水, 人们住进去的时候就会感觉神清气爽, 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好心情。这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让人更加有精神去工作和学习, 事业运和学习运自然会上升。因此, 风水给予人们的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 人们这些美好的愿望的渴求不应该过度依靠于风水, 自己的实际努力还是十分有必要的[4]。

2 传统风水理论应用于生态建筑学中的意义

人们构造的建筑物本就不是一个绝对独立的个体, 它的存在与自然环境、人类息息相关, 相互依存。剔除迷信的传统的风水理论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长期以来, 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不断总结, 形成风水理论, 指导实践。在构造建筑物的过程中, 将更加理性的风水理论应用其中, 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条件, 促进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建筑与人和谐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做到可持续发展。风水还能够避免在构造建筑物时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同时, 传统的风水理论还能够在某些方面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 提供安全感。传统的风水理论是一种值得传承的历史文化, 其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3 结束语

在传统的风水理论当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迷信的内容, 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某一方面的缺点就排斥, 更不能用一种极端偏激的方式全盘否定。传统的风水理论能够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就说明它在某一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利处的。我国在建筑方面一直讲究风水, 而且风水是我国独创并且独有的, 并且传承至今, 可见其生命力是鲜活有力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 应该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来看待传统的风水理论, 并将其应用到时间和探索中去,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构建建筑时, 不仅要不断改进技术, 还要意识到传统风水理论在构建生态建筑学中的重要性, 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 构造高质量的建筑物, 在不断探索中进步[5]。

参考文献

[1]李春妍, 罗帅伟, 梁亚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制图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 2016 (01) .

[2]关长龙。中国礼数传统中的生态思考与实践[J].中原文化研究, 2016 (01) .

[3]钱畅, 王一方。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J].现代园艺, 2014 (22) .

[4]一丁, 雨露, 洪涵。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M].石家庄:河北科技技术出版社, 1995.

[5]翟振威。传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联系[J].建筑知识, 2006 (2) .

建筑论文 篇二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就在部分老一辈建筑师以他们近乎杰出的作品构筑中国建筑坚实平台的同时,两种不容忽视的力量正在把中国建筑界推向一个极至。对于前者来说,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奋斗以及年见丰富的创作经验的积累,就在当今这种日益优越的社会条件、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手段的北影下,那些仍然没有放弃创作、保持活力的老一辈建筑师不断推出了成熟而富有说服力的作品,下百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建筑的整体水平。后者当是更令人振奋的两股势力,一种来自于西方世界,由地道的国外名星建筑师及事务所、商业建筑师及设计公司,以及借用国外设计组织招牌的华人建筑师组成,他们以争取设计市场及获取设计利润为基本目的,通过他们的特殊身份和手段获得设计机会;另一种势力产生于本土,即中国的青年建筑师,他们中有土生土长但熟知世界建筑潮流的青年建筑师,有受过西方建筑教育并有过西方生活经历后回国工作的青年建筑师,这些人或者通过了正统的国内设计企业机制,替代着某些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思想上逐渐衷微的前辈人,或者通过盘根错节的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了无数的设计项目,得以实现他们的建筑理想,这两种势力共同的特点在于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独特的建筑理念和设计美学,不仅了解中国,而且了解世界(或者相反),他们把握时代脉搏,创造力旺盛,具有争强的劲头,正是他们的作品使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靠得更近,并使中国建筑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这三种基本群体组成了壮观的建筑阵容,在中国目前特定条件制约下,他们在建筑设计观念上具有某种显而易见的共通性,同时又显现出各具特色的个性,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一道阳光灿烂的建筑风景线,深入研究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这种共通性和个性特征。

①他们作品的创作大体遵循这样的规律:为满足现阶段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同一建筑中,以现代主义建筑的某种基本思想或某些设计原则为基因,综合运用多元的设计美学观进行创作:

②某些作品仍崇尚简洁纯粹的机器美学,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又兼具近似后现代的局部装饰趣味,建筑的形式美国微软公司仍作为设计的第一原则:

③某些作品通过某种方式的表达,试图表现对高科技成果的运用及与前沿科学的结合:

④某些建筑师对乡土地方文化带有浓重的卷恋之情,但他们又不泄一顾于一般简单直观的表达方式,建筑作品试图让地方文化通过"化显"的方式再现:

⑤某些建筑师追求作品的思想深度,从现代观念艺术那里受到启发,建筑作品带有神秘的色彩、个人的信码及抽象的表达方式。当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的时候,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基因就象一条无形的线索,把各自闪烁着异彩的建筑体联成一体,形成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趋势,为了便于展开对这样一种趋势的讨论,我们不得不给它帜上一个标签名,称它为"中国的新现代主义建筑";而上述三种建筑师群体的集合,自然就成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建筑师".

西方新现代主义建筑概念似乎不象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那样十分清晰,但从各种理论文章来看,似可将新现代主义者分成两类,一类以迈耶、罗杰斯、福斯特、文彦、博塔、安藤忠雄为代表,包括了英国高技派、法国新柯布西埃派、日本新表现主义派,美国白色派等等,他们对现代主义理念或空间严肃地进行了重新审视,在某种程度上维护现代主义建筑价值和艺术观,但他们在更广阔的程度上,具有独特的设计哲学及美学观念:另一类以埃森曼、库哈斯、盖里、屈米、莫菲西斯、赫迪克、李伯斯金等人为代表,这类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哲学更接近解构主义思想,"建筑作品以其分裂、解体、不稳定、不协调节器的形象引人注目","建筑作品的空间没有规律、变换无穷、耐人寻味".克斯曾说,80年代中期,看到纽约的一些批评家在罗杰斯和福斯特身上贴上"Neo-Modern"的标签,我意识到解构主义和埃森曼对现代(Modern)建筑而言,确乎是"新(New"的,所以我就杜撰了"新现代"(NewModern)一词,埃森曼假设了一种取代"人从他们的世界中心离"离的新现代建筑,去对抗原型关系和功能主义,并将新建筑置于一个迅速和分解的模式中,形成一种以可以认识、一系列没有意义的符号碎片来进行设计的方法。查尔斯。克期在《新现代主义》一文中指出,"正是这种近乎埃森曼的意识形态确切地定义了新现代义……建筑师直至最近,在使他们的建筑达到功能要求,并为进一步达到社会的需要而操心。现在,新现代主义者不再相信人文主义,他们设计的作品是形而上学的概念的自我表现游戏。他们不再是企图改变社会的乌托邦,而是玩弄现代主义形式的美学家他们最重要的信息不再是论理的,而是风格的、一种20世纪末苦专经营的、新巴洛克的装饰语法。"

新现代主义建筑的共同特点就象享利。希拉里所说的那样,Modern之New乃是在于建筑师比建筑重要,因为建筑师比建筑重要,每一个建筑师就都试图成为他"自己",或成为他正在创作虚构的答案。彼特。泼兰认为新现代主义的提法符合建筑动态的历史发展,这是一种有趣的、有力的、真正的建筑,在一个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表现了自我。

建筑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 高层建筑; 应用效果;

当前社会, 环境污染的现象比较严重, 能源消耗比较多, 土地资源严重紧缺, 高层建筑占地比较少, 能节省空间进行绿化设计, 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建筑学逐渐被应用到高层建筑设计中, 其重点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在应用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因此需要对生态建筑学的理念进行掌握, 将设计目标合理应用到实践中去。

1 生态建筑学概述

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是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 生态学和建筑学结合在一起, 是以自然系统作为基础, 构建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建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生态学知识和现代化技术结合在一起, 使建筑和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比较强的生物气候结合在一起, 能满足受众的基本要求。在高层建筑系统应用过程中, 需要对生态环境和构建要素进行分析和掌握, 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影响, 适应能源交换体系的要求[1]。

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近些年来我国生态建筑系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 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和材料有严格的要求, 针对运营管理的具体要求, 要从节能指标入手, 对节能设计模式和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生态建筑策略在建筑系统的后续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对应的建筑设计形式要求, 需要创造出符合生态规律的形式和模式[2]。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 其基本设计目标就是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消耗量。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将环境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 起到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实践证明, 生态建筑学理念的落实, 能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 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 使人们享受一个高质量的建筑环境, 使建筑生态;经济效益取得平衡。

生态建筑学的原则

(1) 节能原则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进步, 节能能源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最大程度改变现有的能源利用方式, 提高资源使用率。

(2) 环境友好原则

保护环境是生态建筑学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保护周边的环境不受到影响,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

(3) 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便于人们更好的居住, 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 最大程度满足人的基本需求。

2 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生态建筑学设计理念的具体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提前对建筑系统进行分析, 按照设计目标和属性要求落实。以下将对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舒适化设计理念

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 受众对生活质量有了严格的要求, 在生活和工作中种要以建筑系统的功能性作为基础, 最大程度改善生态环境的设计趋势。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新型设计材料, 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影响的材料, 避免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以舒适化设计性能作为基础, 实施阶段需要对环境和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充足桌面照度, 避免建筑空间出现噪声干扰, 出现设计不合理的现象[3]。

自然体系的设计理念

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各类因素变化, 要对土壤、绿化以及水和空气等外部环境指标进行掌握, 以现实的环境作为基础, 为建筑系统的后续设计提供多种可能, 此外在后续落实过程中要创造多种可能, 减少建筑设备的数量, 以节能作为基础, 在高层分建筑设计和应用阶段, 合理应用太阳能资源, 以无污染的能源作为基础, 在系统应用过程中, 减少照明对建筑环境的影响[4]。

从建筑系统的生命周期来看, 决策阶段需要按照流程变化执行, 设计-建造-使用-拆除等, 针对类似生命体的变化, 高层建筑要设计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对采光系统、通风系统以及温度和湿度等进行掌握, 合理设计, 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高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在高层建筑空间设计阶段, 需要综合分析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形式, 以庭院空间的有效利用为基础, 对布局特征以及空间经济指标进行掌握, 以生态空间形式作为基础, 进一步考虑温度、自然光等要求, 进行分区化设计, 满足区域性设计指标的具体要求。在设计交通核位置时, 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性和结构均匀性, 还要考虑热工效应和环境舒适性。在设计平面空间布置时, 尽量以南北朝向为主, 从而使平面空间布置达到最有效。在组合设计阶段, 对建筑结构体系有严格的要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比较特殊, 为人类创造需要的自然能源和生物能源, 高层建筑设计阶段需要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 采用和生长环境相适应的结构形式, 以地段设计作为基础, 结合土地、环境和植被等特点, 全面分析区域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强调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筑物的表面设计

在建筑区域表面设计阶段, 对围护结构有一定的要求, 在表面设计阶段, 需要掌握共同作用, 以附属构件作为基础, 按照装饰功能以及表面设计要求实施。外墙、屋面以及底层楼板设计对共同作用下的建筑系统有一定的要求, 但是传统设计关注表面设计, 以装饰功能和视野变化作为基础, 存在建筑设计理念不合理的现象。在生态建筑学的要求下, 需要对生态建筑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合理应用自然光、风以及太阳能, 全方位的为受众提供健康的建筑环境。

生态和节能设计

近些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就,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协调性原则作为基础, 对能源进行充分的应用。实施过程秉承最小化原则和循环再生的原则, 生态节能应用过程中要对原则和比例进行分析, 根据自然环境以及要素等要求, 对建筑材料进行掌握后, 要以保护环境作为基础, 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资源, 注重自然通风, 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努力控制水的消耗, 减少污水量是关键所在。设计人员要掌握绿色植物、水以及污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管道系统进行掌握, 以建筑材料的设计作为基础, 充分开发和利用流失水, 在光合作用的影响下, 以保证人体健康作为基础, 绿色植物也与建筑相结合用于在排入周围环境前治理充满化学物质的肥水。在一些建筑实例当中绿色植物和其他生物甚至被用来把废水转化成饮用水。

3 结束语

针对生态建筑学的特殊性,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 对高层建筑设计系统进行分析, 以高层建筑的设计体系作为基础, 结合具体设计模式和要求执行。以生态学设计理念和要点作为基础, 合理应用建筑设计形式, 能提升建筑设计的优越性。本次研究中从舒适化设计理念、自然体系的设计理念、高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建筑物的表面设计、生态和节能设计等方面入手, 对建筑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 进而满足系统设计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金蕾, 王麟。江南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2, 08 (01) :6.

[2]涂靖。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 2012, 17 (13) :52+59.

[3]孙建川。探究消防电气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 2015, 01 (03) :222~223.

[4]陈剑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 2016, 33 (12) :55.

最新范文

节能减排实施方案(3篇)10-23

高级职称的论文范文最新4篇10-23

裁判员代表宣誓词范文(优秀9篇)10-23

关于感恩的文章范文(最新8篇)10-23

土木工程求职意向范文【9篇】10-23

护理护士论文范文(优秀9篇)10-23

承担责任范文(7篇)10-23

杰出班组长范文(通用5篇)10-23

创刊贺词范文精选8篇10-23

开学典礼仪式方案优秀6篇10-23

149 23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