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案例 职业道德案例通用8篇

2024-04-08 21:40:12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职业道德案例通用8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职业道德案例的相关知识。

行业职业道德 篇一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企业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正反两方面形成了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职业道德荣辱观。职业道德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有:以珍爱生命为荣,以危害安全为耻;以自主管理为荣,以等靠依赖为耻;以一专多能为荣,以一无所长为耻;以精细规范为荣,以粗放马虎为耻;以节约降耗为荣,以低效浪费为耻;以诚信文明为荣,以假滑愚蛮为耻;以互助友爱为荣,以拆台内耗为耻;以勤劳奉献为荣,以懒惰自私为耻。

提出珍爱生命,凸显出企业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企业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煤矿很多事故都是行为不规范、生命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要依靠规范职工行为,建立道德荣辱观体系,提高职工生命的意识来保证。因此,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让职工认识到,安全是自身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敬畏并珍惜生命,如果在工作过程中违章蛮干,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更是对家人和企业不负责,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针对煤矿职工长期以来思想、作业习惯而造成等靠依赖的惰性和惯性,以及少数职工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的现象,企业提出了职工的自主管理。实现自我管理,就是要调动职工内在积极性,增强职工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消除等靠依赖的思想,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好自己的工作,增强职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律性。提出一专多能就是要解决部分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学知识、学技术风气不浓的问题。

这是实现班队自主管理,职工自我管理的需要,让职工清楚,靠本事吃饭,凭贡献拿钱,而文盲、没文化、没知识、没技能是耻辱的。因此,企业要培养一专多能的职工队伍,提升职工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实行精细规范管理,克服粗放马虎是企业现代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行企业自主管理的必然要求。要求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要力求做到简洁、直观、规范和有效,杜绝简单化、不注重实效的形式主义。

树立节约降耗为荣的职业道德荣辱观,也是要求每位煤矿职工都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节约降耗的良好习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体现煤矿企业职工诚信文明最淳朴的品质,提出诚信文明这一点就是要发扬优良传统,倡导文明,继续提升煤矿职工的形象。而提出、倡导和树立互助友爱为荣,以拆台内耗为耻的煤矿职工职业道德荣辱观,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树立勤劳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就是教育企业职工热爱企业,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践行职工职业道德荣辱观,应从以下方面和途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他律走向自觉的过程,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潜移默化,把职业道德荣辱观要求逐步灌输到企业职工的意识当中,内化在心,固化在行,化作大家自觉的行动。

加强矿情、形势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和直线宣传的形式,不断进行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教育,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人们享受到的成果,教育职工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做到知荣明耻。特别是要用职工身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用先进人物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影响和感召广大职工。

根据职工职业道德状况和教育内容,不断探讨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与安全生产相结合,联系安全生产实际,通过事故案例、亲情帮教和学习培训等形式,教育职工珍爱生命,注重安全,搞好自保、互保、联保,做到自主管安全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学习教育,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作用,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各种活动,宣传企业理念、企业精神、职工职业道德规范,陶冶职工情操,张扬职工才华与风貌。

行业职业道德 篇二

关键词:团支部+;幼儿教育;教师

职业道德建设幼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幼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受教者的整体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手段,幼师的师德教育难以获得本质性发展。将“团支部+”模式引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提高幼师的职业素养,帮助幼师形成新的教育观和职业观,还能使幼师的整体水平得到发展。

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现状

(一)教师职业认同不足

职业认同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不仅能提升主体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主体的工作热情,还能使主体的职业发展更清晰,有效发挥主体的自我效能。在当前幼儿教育环境中,大多数教师职业认同不足、倦怠,导致幼儿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和科学实施。部分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的精神,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无法以平常心、宽容心对待幼儿,给幼儿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二)师德培养手段单一

大多数幼儿园缺乏有效的培养手段,阻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发展,幼儿教师难以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影响幼儿身心发展。部分幼儿园依然沿用“老套路”“旧方法”,只简单观看视频和指导,没有从实际出发了解幼师的内在需求和职业规划,从而造成幼师与职业脱节的不良现象。

(三)管理模式较为松散

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将教师分为三个层次: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这三个层次的教师主体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优化和提升职业道德,从而促使各个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个性化的道德培养和职业规划。然而当前大多数管理者并没有从幼师主体入手针对性地运用培养策略,导致部分幼师缺乏职业责任感,对实际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存在厌烦、不理解工作等问题。(四)自我定位认知不清自我定位是主体认知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发展、专业成长的基础因素。然而在实际职业道德建设中,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缺乏专业指导,与家长交流缺乏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职业作用和教育优势,还会产生不自信等心理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幼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导致幼师在工作情绪、处理方式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二、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幼儿启蒙发展的“引路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幼儿主体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幼儿正处于认知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师正确指导和悉心培育才能使幼儿这棵树苗茁壮成长,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会对幼儿的外在和内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有助于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以促使幼师更主动地投入幼儿教育工作,为幼儿的基础培养指明正确道路。师德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品质,师德的有效渗透可以帮助幼儿在积极、热情的成长氛围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正能量,推动幼儿思想品德、认知的全面成长。第二,有助于强化幼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幼师保持良好的事业心态和职业操守,才能为幼儿健康成长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职业道德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而狭义的职业道德则是职业特征、关系及活动的纲领性规范。强化幼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可以促使幼师在职业行为和教育活动方面保持条理性、科学性及规范性,切实发挥教书育人、答疑解惑的职业作用。第三,有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序发展。环境是影响个体行为发展的外部因素,部分幼师在职业认知和行为品德方面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业务标准,导致幼师在执行和落实教育政策时“打折扣”,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加强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幼师在职业标准和政策执行上有目标、有尺度、有意识地采取行动,避免发生错误,保证教育行业风清气正。第四,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推进改革的迫切需求。幼师作为幼儿成长的“领航员”,其自身的职业道德对幼儿思想品德成长影响深远。增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可以确保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正确的方法引导,让他们在幼师言行举止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意识,对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团支部+”模式的概念及作用

“团支部+”模式是指在团支部委员会的基础上,为学校基层团支部工作提供一个项目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书记、支部团干、团员教师在基层团支部工作建设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实现三类群体协同育人。团支部作为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广泛性、直接性及联系性的发展特点,将“团支部+”模式运用于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对幼师职业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第一,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认识与修养,保证其职业道德良性发展。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标准,也是规范行为、提高质量的重要内因。通过“团支部+”模式的有效实施,以学校团支部为工作中心,层层渗透、环环引导,帮助幼儿教师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职业道德的内在本质,进而推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高质量发展。第二,有助于提高幼师的参与积极性,使职业道德培养活动与幼师主体形成有效联动,提高幼师的职业素养。相较于其他管理模式,“团支部+”模式架构稳定、协作高效、引导效果强,可以有效带动幼儿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育活动的整体性和组织性。“团支部+”模式从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入手,通过理论+实践的方法,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接受教育、在学习中完善理论、在活动中提升水平,对幼师的职业道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第三,有助于引导幼师关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优化和提升幼师的职业认同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团支部+”模式立足现代教育大环境,从问题出发、从细节入手,正确引导教师关注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育手段,充分发挥团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提高幼师的职业信念,优化幼师的教育方法,使幼儿教师真正做到有理想、有目标、有智慧,保证幼儿全面发展。

四、“团支部+”模式下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体方法

(一)明确发展目标

“团支部+”模式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相融合,明确发展目标是关键。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教育环境和职业道德建设也在发生变化。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首先,抓准旧问题。团支部应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与幼儿教师谈话、交心,掌握现阶段幼儿教师的职业困境和发展难点,再整体归纳成体系化的指导办法。其次,解决新问题。教育环境的变化导致职业道德问题不断增加,团支部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师德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保证师德建设的有效性。最后,树立新观念。根据师德建设中的新旧问题,结合幼师的发展特点和职业特性,帮助幼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培养幼师形成新的教育观念,保证幼师主体的自我修养和全面发展。

(二)突出实施重点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师德建设中,团支部要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工作,突出实施重点,管控好幼师的教育行为,严格落实细节管理机制,使幼师形成良好的行为素养和职业习惯,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树立模范榜样;团支部还要加强队伍的纪律性和责任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处处做好带头表率作用,这不仅能提升幼师的职业形象,感染幼儿的内在心理,还能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行知合一的主体效果,更易于培养幼儿的认知和素养。其一,教师的语言。语言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重要工具,规范、文明、间接的语言可以使幼儿清楚地了解活动内容及学习方法,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认识习惯。其二,教师的风貌。展现精神风貌是师德培养的重点之一,良好的精神风貌更易于引导、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

(三)把握团队要求

师德建设是长期坚持、不断改进的教育工作,团支部应积极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把握师德建设的团队要求和发展目标,使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更加多样、多元,实现师德教育的培养意义。其一,抓牢重点。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重要的教育活动,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团支部应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着力提升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保证幼儿教师的整体发展。其二,创新形式。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不单单是教育培养活动,应该充分融合现阶段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计划,将师德教育与学校发展挂钩,从而形成新思路、新方法,为下一步教育改革提供新途径。其三,注重实效。有的放矢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发展的目标,深入了解并细化组织目标,把握各级教师的发展需求和方向,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采取行动、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教育作用,实现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发挥组织优势

团支部作为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与广大团员青年有广泛、直接的联系。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应充分发挥团支部的组织优势,将基层团委书记、支部团干、团员教师有效团结在一起,积极引导、深入落实,围绕政治学习、专业理论开展幼师职业道德建设,实现“基层团委+团干部+团员教师”三个维度教师职业道德协同发展。其一,加强政治学习。大多数幼师对政治学习与职业道德缺乏正确的认知联系,未能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哲学角度出发,学习政治知识可以帮助幼师更全面地认识问题,辩证地分析、处理问题,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加强幼师的政治学习可以有效升华其职业素养和政治观念。其二,学习专业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加强幼师专业理论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丰富理论、深化素养,增强专业能力。同时,还应进一步健全师德建设的培养、运行、考评及监督奖惩机制,使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五)建立长效机制

爱岗敬业对幼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状态起着决定作用。团支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关注和解决幼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实际问题,提高幼师的职业认同感,使其形成独特的职业魅力;结合幼师发展为其创设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评价机制,使幼师的工作责任感不断提升,激发幼师的职业行动力和发展力;除了做好物质和环境保障外,还应考虑幼师的心理需求,引入团支部谈心机制,定期组织团员教师进行思想汇报和交心活动,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心理需求,从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心理机制,发挥自我效能。师德作为幼师发展的根本,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在运用“团支部+”模式时应形成统一协调、成长成才、激励发展、动态监控及信息反馈等机制,使幼师保持积极、主动的发展状态,进一步保证师德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和有效落实。

(六)加强职业规划

行业职业道德 篇三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他们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收入不断增加,客户对于银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加上客户投诉抱怨越来越多,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切实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在当前形势下,很多商业银行都开始重视营业网点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改革了传统经营管理体制,促进各营业网点营销服务发展,完善银行业务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各营业网点来筹措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直接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商业银行服务大多是面向城市客户的,城市市场也是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只有开发经营好城市市场,商业银行才能实现更好发展。因此,促进银行经营网点转型,特别是城市银行经营网点的转型,是实现商业银行现代化转型的突破口。银行营业网点的转型除了硬件设施的齐全完备之外,至关重要的就是银行从业人员应当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真诚为客户服务。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根据银行服务特点,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道德品行的规范准则,它不仅包括银行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规范,也包括银行工作人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应当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

在员工培训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要高度重视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当然,加强银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一、相关概念

1.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人们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应当遵守的思想行为规范,它涉及到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是一种自我约束机制。

2.金融职业道德。金融职业道德是指金融行业工作人员应当遵守的思想行为规范。实际上,金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社会道德,它并非是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或者政府强制规范,主要是靠金融工作者自觉遵守,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以及行业固有文化传统。同时,金融职业道德也需要社会舆论以及职业教育支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道德比国家法律、制度规范具有更强的自我约束力,并且会时时刻刻影响从业人员。

二、银行从业人员提升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职业道德对银行从业人员的工作具有相当大的约束性。银行职业道德规范是所有银行从业人员都必须自觉遵守的,它贯穿于银行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银行是一种特殊金融服务机构,因此,必须要加强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让银行工作人员懂得自我约束,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杜绝一切贪污腐败现象,从而树立银行良好信誉形象。

2.诚实守信是从事金融工作的行业基本要求。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坚持诚信原则,真诚为客户服务,充分满足客户不同金融服务需求,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银行、对客户以及对社会负责。这样才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三、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不良现状

银行从事的是金融服务行业,本身就有很多特殊性。从目前来看,我国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缺乏责任心、上进心,自私自利,对于银行规章制度往往视而不见,缺乏团队意识;有的银行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业务素质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现代金融服务需要;有的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缺乏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差,业务方面不求上进,行为不守规章。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在广大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商业银行日常中的工作,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银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它本身就有内部道德规范。另外,从社会地位、社会性质角度来说,商业银行会形成自己特有的职业道德体系。由于社会环境、经济制度以及群体对象不同,反映到道德上就会出现不同的道德规范准则。所以,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是目前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严格抓好这方面工作,切实提高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一) 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人格培养

金融行业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个人素养,要自觉遵守金融职业道德规范,这样才能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个人业绩。同时,加强银行从业人员人格培养,提高员工职业素养,这是银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人格属于个人的基本思想品德,这也是对银行从业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 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对每一名银行从业人员的最为基本的要求,作为一名银行工作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这也是自己职责所在。爱岗敬业是每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它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银行必须要求全体员工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工作,努力为企业做出贡献,这样才能提高银行竞争力,更好应对金融市场环境变化,树立银行良好信誉形象。

2.遵守法规,依法办事。遵守法规、依法办事,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对于构建法制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从事的是金融服务行业,银行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始终要有法制意识、规范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同时,银行管理高层也要自觉遵守法规,履行银行制度规范,给广大员工做出表率,保证银行业务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加强业务操作规范化。

3.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由于金融行业本身特殊性,银行从业人员必须要做到廉洁公正,这是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在利益分配过程中,银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工作人员必须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客观公正地协调处理利益关系,全心全意为客户服。

银行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钱财,假如缺乏自制力,很容易会起贪念,出现贪污腐败行为,这是违背银行职业道德规范的,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银行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廉洁作风,不能有任何自私自利思想,坚决反对一切假公济私、贪污腐败行为,自觉遵守法律制度规范,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4.认真服务、耐心解答。银行工作人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对于客户提出的要求和问题,银行工作人员要虚心接受、耐心解答,真诚热情地为客户服务。这是银行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随着社会进步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银行服务质量问题。研究分析银行投入产出问题,统筹部署,切实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完善经营管理体制,从而促进银行更好发展。

5.保守秘密、诚实可信。根据银行职业道德规范,银行从业人员应当为客户保守秘密,保护银行商业机密,同时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当前,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考虑到银行利益问题,银行员工必须要严格保护银行内部重要机密,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另外,银行工作人员要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真诚为客户服务,严格规范各环节操作。

行业职业道德 篇四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分析

人们在从事特定职业时,在特定的工作中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叫做职业道德,其中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例如职业思想、职业技能、职业观念等,是社会道德的组成成分之一,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而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具体展开论述。

(一)学生自身不重视职业道德

许多高职大学生的择业观并不正确,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已带有功利色彩,他们重点关注的往往是所求工作的工作地点和工资待遇,大学生几乎都有共同的愿望――大城市、薪资丰厚。但是他们在敬业方面并不突出,甚至缺乏奉献意识,过度强调奉献与索取应位于同等位置,功利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尽管他们有成就事业的志向,但是却大多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模糊,职业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且被动,缺乏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少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情感淡漠,在实习过程中,虽然有些大学生对待工作足够主动热情,但缺乏持久性,逐渐趋于平淡,而有些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冷淡对待服务对象。

衡量各个工作人员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职业道德意志是否果敢坚毅。当今大学生普遍畏难情绪较重,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做不到自觉克服所有困难障碍,不具备做出抉择的力量、坚持的精神。

(二)职业道德教育缺失

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不能很好地认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甚至认为政治思想教育可以取代职业素质教育,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直接导致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缺乏。

职业道德作为一项包含学习、体验、内化等过程的系统工程,其教育应当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然而一些高职院校中尽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但这些活动所传达的职业道德知识之间,知识与亲身实践之间,常常不能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十分模糊、考评机制亟待完善;只注重传教表面课程,却忽视了这些课程实际应具有的作用;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并不能与专业教育相接轨,职业道德教育迟迟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甚至未将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纳入学生培养的整体目标。

高职教育关于定位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依据是职业性,而这也是其最大特色。然而许多高职院校仍保持传统的德育教育,其主要内容大多是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社会实践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性薄弱,显然这种教育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缺乏探索实践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精神。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措施

尽管高职大学生最终会毕业于不同的专业,然后就业于不同的岗位,但是高职院校应以诚信、敬业为重点开展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而且其中必须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等职业道德教育。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对高职学生职业理想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就业竞争与日俱增,而高职毕业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毕业后的前途能否合意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这样才有助于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未来职业并培养他们能够爱岗敬业。但在许多高职学校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方式都是选修,并没有把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收入教学计划、建立评价体系、按学分进行考核。以此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规范意识,从而在以后特定的工作岗位上严于律己,自觉认可职业规范。

不仅如此,还要重视教育高职学生择业观念与责任意识,因为不是说所有的高职大学毕业生都可完全随个人意愿去择业就业,所以要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而不是只注重工作地点、薪资。因而,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和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以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途径

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应遵守坚持持续性与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虽然十分重要,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要根据实际情况订立目标、分发任务、安排教育步骤,并进行调查使学生们在不同程度上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而且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特点订立不同层次、类别的计划,并且要做到有始有终。

还应遵守坚持主体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在进行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时,要直面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逃避差异,要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指导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职业道德养成这一方面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自己分析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加强相关队伍的建设

课堂是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最主要的渠道,因此,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教师对学生有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水准需要达到一定标准,而且必须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情绪、职业态度、职业纪律等职业道德要素,建设一支素质高、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也不容忽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密不可分,高职院校的质量几乎全部由管理者的办学理念、管理能力和事业心决定,所以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有责任感的管理者?伍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管理工作运行的重中之重。

行业职业道德 篇五

(1)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中职教育主线是培养生产实践的一线人才,因此,不能仍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理论,埋头学习的老套方法中,要用学用结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民主、宽松的教学方式。(2)为学生提供健康心理辅导。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开展各类心理讲座与心理咨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疏导,从而避免或消除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3)为学生提供培养进取意识。通过举办多种集体性的活动,比如:郊游、合唱比赛、拔河或者小组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团队合作和进取意识,锻炼他们社交能力,让其心理逐步与社会积极健康的主流思想接轨。

2.改善生源数量逐步减少的建议

学校要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人才需求方向的把握。有针对性教育培养学生,提高就业率,增强吸引力。大胆冲破办学方向单一,培养层次过窄的弊端,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办学:不能将招生对象仅定位为初中毕业生,还要面向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转业军人甚至农民工。要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将办学层次多元化,形成融五年制大专、中高级技工、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中短期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格局。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人数,减少教学资源浪费,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政府教育部门牵头,各中职学校紧密配合,尝试推动中职学校跨区域招生,甚至跨省招生。

3.改善生源质量问题的建议

对于生源质量状况的改善,职业学校不能被动地等待,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进行有效干预,这种干预必须贯穿于职业学校招生、教育教学以及实习就业的始终。招生环节的干预是基础,实习与就业环节的干预是关键,但是生源状况在根本上取决于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特色,职业学校应当致力于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4.改善师资力量不能完全满足职业教育需要的建议

具备行业职业道德。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具备行业职业素质。要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具备协调交往能力。要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办事,具有较强的交往协调能力;具备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5.改革教学模式单一化

行业职业道德 篇六

导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甚至熟悉自己的学生,当学生出现状况的时候,导师作出应对,找出对策,这种帮助应该是及时、有效的,这不仅逐渐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而且学生将身心受益,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复合型人才。远程教育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不受空间的限制,是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导师制是高等教育上的一种改革和探索,更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能够营造一种开放、生动和受教育者真正参与学习设计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得到最为充分的发挥。另外导师制也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能有效弥补管理上的缺陷。

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

(一)行政管理专业的导师制活动

自2011年秋季开始,为了深化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山西电大基础教学部决定以导师制为抓手,以省直开放学院为试点,以开放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为对象,实行导师制。导师制由学业导师、学外导师、学友导师组成四个教学小组,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导师制自实施以来,先后开展了多次活动,诸如入学教育活动、学习指导活动、学习交流研讨以及素质教育考察参观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业导师就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学习准备、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就中央电大在线平台、山西电大在线平台的使用及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课程网络考核等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技术培训。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学位申请要求、教育部统考课程、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学业导师和学外导师还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辅导。并重点就入学以来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了思想上、学习上的疑惑与困难,以及入学初期面临的各种学习难题。为了帮助学生在期末取得优异成绩,课程的学业导师还在网上专程开辟了课程期末复习专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政管理专业通过建立导师制,努力将开放教育的学生引导到“个别化”、“自主化”的学习模式上来,真正把导师制活动落到实处。

(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

实行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导学员体制出现了不少问题,导学员负责学生工作却不代课,很多学生却仅有一位导学员,工作做不到位,也不可能去教导每个学生做人、做学问,从而导致高校导学员工作难以开展。代课教师作为导师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要跟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理想追求确定适当的导师,同时也有利于导师根据科研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选择自己看中且能担任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的学生,更有利于在培养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磨合。

以制度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大学新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实行导师制,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健康发展。导师与学生一确立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适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导师制工作当中,向导师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导师制的发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由此可见,导师和学生是在互动中协调有序进步的。学习小组活动与个性化学习指导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与学习小组活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高校中普遍的学习组织形式。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应采取自由组合与教师调剂相结合,教师是导师制活动的主要策划者,指定学习方案和学习目标,再选出一位学习成绩好,责任感强的学生当组长来分配工作,每一位小组成员通力配合,将个人目标与小组成果和教学计划三者有机统一,小组之间也相互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个人的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因而,以导师制为平台,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同小组学习教育相结合是推进导师制更稳、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导师制相辅相成,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网络学习指导与传统指导相结合。网络指导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指导模式相比,它是一种可协调性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中的导师,应该关注网络学习中各个成员的需求,引导与帮助他们通过网络途径学习。显然,这种网络学习模式比较先进,根据导师与学生双方的兴趣、意愿与需求,进行指导、沟通。由于模式的灵活性、开放性、自由性,其活动组织难度很大,也不容易控制其发展进度。若组织不力,很容易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在效果方面,传统指导模式是一对一,针对性强,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体现效果,而网络指导模式则由于其指导的开放性难以在短时期里有直接效果,而是需要慢慢使学生熟悉、接纳这种模式后,才能逐步体现它的效果。因传统指导模式有时间性,也就是在教学期限内的教育,往往在毕业后这种指导关系自然结束,只有极少数的关系会延续。而网络指导模式因多种交流联络软件的发展,使得关系大多数可以自然延续,这种关系容易在良性互动中延续下去。从而使学生长期受益,甚至在今后,导师也会因此转换角色受教受益。

三、实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导师制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导师资源不足。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变革,院校自主招生逐渐扩大,每年新生人数有增无减,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但是师资队伍与入学新生形成明显差距,师资队伍显然不足。导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出类拔萃,而且在学术领域也要有所建树,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显然,符合要求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足,这样就自然形成一个导师带多名学生,也就使学校导师制有其名而无其实。我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行政管理专业目前教师资源不均,另外,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行政和科研任务一样不少,本来就师生比例失衡,造成困境更加窘迫。导师责任心不强。大多学校不重视大学生本科生导师制,因为从来都是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大学里一般都是导学员制,而作为教师本身也不重视本科生导师工作,看不清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一些教师认为,作为教师只要负责授业,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与个人素质有关,学的好坏无关自己的事,把教书和育人从思想上割裂开来。即使在指定了学生后,学生见导师次数也很少,甚至从未谋面,更谈不上履行导师职责,这样的导师制如同虚设。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有多数学生对导师制知之甚少,被动地接受导师制,同样导师也不负责任,没有切实贯彻好导师制,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今后的择业都极为不利。

(二)完善导师制的主要措施

开展导师一帮一教学活动,优化师资配比。我们给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能给予年轻教师专业的帮助和指导,这种指导关系有利于双方,指导教师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整个导师制的良性发展,使年轻教师可以尽快适应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当然也有利于整个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指导教师越是无私,教学指导越有效果。然后逐级导学,由资历深厚的导师根据专业背景指导年轻教师,再有年轻教师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的办法选择学生。这样的阶层关系,有利于提高导学效率,合理配置师资。本科生导师的工作难度不大,但要付出时间、精力来辅导、关心学生。本科生的导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切实的专业指导,导学有画龙点睛之效,这就要求导师本人要有坚实的综合性社会知识和优良的教学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将教学环节节节相扣,上下贯通。

进一步合理化导师制运行模式。要使导师制更加有序有效的运行,要继续开展并且深化实行资深导师和年轻教师有机结合的模式,也就是将我们行政管理专业现行的“一帮一”的教学活动深入的贯彻执行。从制度上要确保人性化的选择导师,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消极怠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我们要为大学生尽可能按照不同阶段来确立不同导师,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缩短学生的适应期,先由导学员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详细介绍学校基本情况,提供方方面面的帮助,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当学生进入高年级,时机成熟后,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意愿,再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导师,较快的提高学习和科研能力。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使本科生导师制事半功倍,以合理的师资获取最大的收益。

加强师生互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导师“学习和生活都要关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良师益友。但事实上导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不够,导师制名不副实。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通力配合才能使导师制有序发展,其中任何一方的不配合,就会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是导师制的核心内容,才能使导师制落到实处。我校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实行导师制以来,为学生解决了不少实际的问题,导师的持续关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导师的沟通也帮助学生消除了一些学习疑难,无形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导师还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学生从中受益后,就化被动为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以致用,导师制名副其实地有序运行。2012年5月6日上午,基础部组织行管专业全体导师和开放学院11秋、12春行管专业50余名本科学生赴山西博物院参观学习,学习感受厚重的山西历史文化。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作为导师制深化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活动,得到了全体导师制成员的广泛赞誉,大家普遍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赏析的饕餮大餐,也是导师制开展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通过参观学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行业职业道德 篇七

论文摘要: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是趋激烈。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们应该如何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和严肃思考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才的就业渠道也发生了翻天搜地的变化。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和实用型劳动者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但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熟练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适时地接受职业道德和就来、创业指导,特别是要做好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对提高青年学生素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l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及其作用

1.1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涵义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做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称之这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这是道德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达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所说的养本意是培养性情或陶冶情操。“养成”连用,是指人们自觉学习、磨练、培养和陶冶性情,达到良好品质和理想人格的功夫。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道德立国的国家,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更加突出。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业者按照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二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我修养形成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

1.2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

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可以使从来者做好本职工作,形成平等友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的需要,促进行业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俄们处在讲人权、讲人性、以人为本的春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一个人在职业上是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是他人生成功的重要保证,而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则决定着他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一个实际的行动胜过一打空洞的纲领”。要使职业道德规范为从业人员所认识和实践,并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来,成为个人职业道德行为中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必须通过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锻炼来实现。养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那么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该如何养成呢?

2.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而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的载体是日常生活。因此要体,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即自觉的行为。

一是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二是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2.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离不开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一个从业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他所拥有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和信念,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知识和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亲自体会专业和行业具体而又丰富的职业道德内涵。

首先,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其次,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2.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

一是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二是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2.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自我修养是指个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各种实践中,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道德品质中有目的地“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2.4.1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内省即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一定的道德要求同个人主观需要、动机和兴趣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靠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斗争,即“内省”来解决。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依据道德要求和规范不断评价自我言行,进行自我反省,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内省”一要严于解剖自己,善于认识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二要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三要有决心改进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2.4.2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周恩来总理生前有段名言:“要把思想改造着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b不然,你的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侨他是这样说的,终生也是这样做的。青年学生应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从他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提倡“慎独”是重在自律,即在道德上自我约束。真正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5在职业活动,卜强化

职业活动是检验一个人职业道德品质高低的试金石,是职业道德养成的关键途径。

2.5.1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的信念

“内化”是指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规范变成个人内心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原则,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奉。它是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意志的结晶,也是人们职业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只有这样的职业道德行为,才有坚定性和永久性。

2.5.2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职业道德教案 篇八

论文摘 要: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探索的过程。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掘自身潜能的客观规律,践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教师若能高屋建瓴地运用案例,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在长期探索案例教学中不能盲目效仿,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基础环节。首先要坚持以下教学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面临的对象大多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因此,这是进行职业道德与指导教育的最佳契机。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成功学生的案例,最好是本校或本专业的;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

二、目的性原则

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激发职业道德情感,指导职业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知识统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单纯去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追求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教材上结论性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越辩越明,互通有无,把德育主线落在实处。

三、互动性原则

教学互动可以避免“教”与“学”的割裂和教学惰性,其中“生生互动”会使学生互相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互动”会使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更新教法,成为教学的主导。

四、实践性原则

“明理笃行”是各教学法育人的最终价值取向。而案例教学是最省时、最经济的“社会实践”。面对纷繁复杂的职业生态环境,教师要利用案例教学“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奠定职业人生的根基,绘就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总之,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同时又要贴近学生生活,收集整理与大纲要求相符的案例,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学中应重点选择。

一堂成功的德育课,应该有起伏有致、张弛有度的节奏变化;有循序渐进、动静相生的过程优化;有人性关怀、寓教于乐的角色转换。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不容置疑——课堂。教师要驾驭好案例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一、抓住课堂。精雕细琢。环环相扣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案例教学课堂,教师应做以下努力:

1.细读案例,自主探究

这个起始环节必须抓牢,否则如建空中楼阁,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本课程中的案例,人物形象光彩夺目,可读性、趣味性都很强,易于学生阅读。

2.讨论案例,集体攻关

这是培养组员合作精神、集中智慧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书上案例。然后进行陈述、讨论,也可将另外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务必要展开,但不得走过场。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小组长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号召力;二是控制小组人数,5-7人为最佳;三是议题应集中,不宜宽泛;四是轮流发言,不让小组长唱独角戏;五是限时完成,“超时下岗”。

3.案例评价,提炼升华

在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要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引导学生辨清是非曲直,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案例评价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以达到对主题探究的升华。

二、知行统一,纵横交织,铸就人生

孔子十分推崇“力行”的道德教育。他说:“力行近乎仁”,成功的职业课教师必须践行“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规范内化为个人内心坚定的情感、意志和信念,并将之外化为个人自觉行为,大胆实践。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案”与“理”脱节

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误入顾此失彼的歧途:对案例印象深刻,但忽视理论提炼。

2.教学时间难于调控

在教学中,教师“预设”与学生“实作”往往难于掌控,因此教师应随机应变处理偶发事件。对于“节外生枝”的教育资源,应向课外延伸。对于“冷场”状况,教师要“加温升热”,可用“降难”“化小”“切实”之术以启之。

3.善用现代教育手段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课堂,具有大容量、超时空、交互式、多感官等特点,将会对德育工作增加效能。职业课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案课件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让学生有身l临其境之感,优化育人环境。

总之,教材淡化了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原有的学科体系,围绕德育主线进行了内部取舍,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职业课中案例教学更需要教师身体力行,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方能彰显它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李书华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学习与训练教育科学出版社

最新范文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精选7篇04-09

寒假优秀家访典型案例范文推荐【优秀804-08

初三英语教学案例(精选6篇)04-08

心理案例分析【通用5篇】04-08

幼儿园优秀教学案例分析优秀14篇04-08

师德师风建设优秀案例最新4篇04-07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优秀13篇)04-07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优秀11篇】04-06

事故案例分析优秀4篇04-05

品牌理念怎么写案例最新3篇04-05

148 34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