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精选5篇

2024-01-21 08:23:19

书包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案例教学法精选5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案例教学法浅探 篇一

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真实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与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基本环节及当前案例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优点 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可以看做是案例教学的雏形。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运用于教育界。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专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进入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结合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法着眼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主要优点如下。

1.能让学生得到内化了的知识,并逐步掌握疑难问题的处理。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使学生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些知识、才干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学生知识与才能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

2.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技能,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及增加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较大的自,他们的讨论与交流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主要起主导作用。

3.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从所处场景出发场景出发,分析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并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未来走上积累了工作经验,培养了处理能力。

4.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两难问题,培养反思意识与能力。学生从书本上了解到的有关内容,常常以“分析”的面目出现,难以有切身的体会,案例就把“两难”状况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5.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即使是结构性较强的知识,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可使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和运用,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推广较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应试教育模式,其主要表现为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在这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是没有地位的。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法的功效已渐渐被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认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1.课前准备

分为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教师的准备主要是指课程设计方面的,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学材料才能有机地组合起来,确定目标以后,再进行案例的选择。一般来说,教师首先要注意到不同的案例形式,然后从中选出与教学目标相应的案例来。比如,案例中包括说明性案例、历史案例、诊断性案例、决策案例,等等。教师在头脑中要有关于各种各样案例的概念框架,并掌握运用不同案例的方法。另外,就课堂本身而言,教师的准备主要包括内容的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的组织。学生的准备大致可分为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个人分析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与思考;小组讨论是学生准备阶段的第二种水平,是学生准备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组讨论提出的种种认识,常常超越个人的局限。由于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在讨论中会涉及案例中各种问题与认识,使课前准备更有效。

2.课堂教学过程

包括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前的“热身”、案例讨论和结论。这里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指不迟到,不占用课堂时间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可以按照案例要求重新布置课桌椅,准备提示板或其他设备,也可以和其他学生进行交谈,了解班级状况,了解学生对案例的准备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等。

案例讨论前的“热身”是指教师一上课并不是马上投入教学,而是运用与学生打招呼、讲故事、介绍本次课的安排或用其他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热身活动一般可分为宣布上课、讨论事先布置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引入三部分。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讨论以下类似问题:

(1)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

(2)哪些信息至关重要?

(3)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4)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

(6)应制订怎样的实施计划?

(7)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及如何付诸?

(8)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在许多案例讨论中,核心是解决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难问题或是作出具体的决定,所以案例讨论又可分为四个阶段:开始;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书包范文★www.shubaoc.com)讨论如何实施。

结论阶段就是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准备。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作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作总结,说明案例中的关键点及该案例讨论中发现的长处和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

3.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案例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把学生的行为作为注意焦点,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在案例教学中做得怎样,它分为学生行为的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

学生行为的评价与反馈包括课堂参与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主动性不够,就不能真正把握案例教学的真谛。有意义地参与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做出有意义的、对理解问题有帮助的分析;指出案例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某些方面;把前面所学的知识与正在学习的案例结合起来,并能引出合理的结论;提出其他人没有谈到的备择方案;提出行动或实施计划的建议;确定案例中关键性的假设;用图表等形式来表示案例中涉及的内容或问题或作出定量性的分析;做出有意义的总结。教师应在每节课后及时对学生做出的课堂评价参与,这样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考核案例分析的两种普遍运用的方式是测验和报告。

实例教学法 篇二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实例讲解;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引物污染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主的核酸试验应用越来越广泛[1],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是PCR技术初学者应掌握的重要内容[2]。不论是中学、大学实验课的学生还是实验技术方面的初学者对避免核酸污染等质量控制的意识均不强。由于PCR耗时较长,注意力不易集中[3],容易受核酸污染,必须设计空白对照才能及时发现假阳性结果[4],但枯燥的理论讲解学生不易接受,教学效果不好。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法。案例选择和问题设计是PBL教学法的主要切入点,对初学者理解抽象问题非常有帮助。本文围绕在一次PCR教学试验中发现空白对照管中有核酸污染的实例,遂把PBL教学法应用于枯燥的对照重复试验,理清了发现和判定核酸污染来源的过程,学生们反映教学效果很好,理解较为深刻。

1资料与方法

1.1学生情况及试验事件

小班教学,学生5人,教学过程发现空白对照管有核酸扩增,于是采用PBL教学法[5],以实例为引导,设计教学试验,结合实际图表,启发学生分层思维,最终引导学生们找到污染源。

1.2一般资料

组织来源为6份液氮冻存的SD大鼠肝脏组织。大鼠来源的Yes相关蛋白(YAP)引物两种,分别由美国Invitrogen和中国上海生工公司设计合成,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1.3仪器与试剂

荧光定量PCR仪为RocheLightCycle(2.0)系统,软件版本3.5。采用Trizol总RNA试剂提取总RNA,取材器械、冻存管及双蒸水(ddH2O)均经1%二乙基焦碳酸酯水处理。反转录试剂盒(DRR03S)及荧光定量PCR试剂盒(DRR041S)均购自TaKaRa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1.4方法

PBL教学法采用案例选择、问题设计、思维导图、情景教学等,以实例为线索,以学生为主导。

1.5试验技术方法

RNA提取应用Trizol、氯仿、异丙醇提取,75%乙醇洗涤RNA沉淀。应用凝胶电泳法(琼脂糖)鉴定RNA未被降解,以紫外分光光度计对RNA样品进行纯度分析和定量。反转录合成cD-NA按试剂盒配制反应体系。1.6统计学处理采用LightCycler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直观比较Ct值[6],Ct值越大,起始模板数越低。

2结果

2.1以实例为引导,使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核酸污染

PCR扩增试验结束后发现“空白对照管”的反应曲线清晰可见,说明该反应体系内有核酸扩增,可推断空白对照管反应体系内存在核酸污染。通过反应曲线图学生们对“假阳性”有了直观认识。

2.2问题出在哪里?

引导学生自问自答空白对照管中含有3种成分:ddH2O、引物及PCR试剂,其中ddH2O的配制、分装、加样过程操作较多,比较容易污染,而且ddH2O较引物和PCR试剂更容易获取,应作为首先排除对象。

2.3与学生一道设计验证试验

选用新的ddH2O作为对照,重复试验,同时原ddH2O同步参与重复试验,试验反应条件不变,引物不变,挑选扩增曲线较好的7号样品作为cDNA模板,观察在含新ddH2O的反应体系中是否有核酸扩增,结果见表1。通过比较PCR结束后的Ct值可比较反应体系的起始模板核酸量,Ct值越大,核酸量越小。

2.4ddH2O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学生们一致认为,B管和D管均无模板,但均有核酸扩增,Ct值差别不大(即起始模板数差别不大),所以2个反应体系均有核酸污染,且污染程度相近。因B、D这2管分别为不同的ddH2O,2次配制的ddH2O均有污染的可能性较小。特别是B、D这2管的Ct值相近,污染程度相同,故暂不考虑污染源是ddH2O。另外,学生们认为,A管和C管有相等数量模板,ddH2O不同,因Ct值差别不大,说明起始模板数差别不大,同样说明2次配制的ddH2O无明显差别。因此,前、后2次ddH2O均被污染的可能性均很小,综合分析后考虑为ddH2O以外的试剂有污染。

2.5教员思维引导,学生制订方案

教员提示:试验所用引物一般来自2家公司,每次所用引物是经过分装的。学生们思考后认为,分装引物过程存在污染的可能,如需验证引物污染,可以选取未开封、未分装的原引物。另外,可选用另一家公司的引物同时做对照,发现原引物出厂时已被污染。进一步重复试验,试验条件不变,目的是验证原分装引物中是否有核酸污染。见表2。Ct值很大说明起始模板的核酸量很小,Ct值为0.00,说明反应体系内不含核酸模板。

2.6引物

1(首次试验分装后的引物)为污染源学生们逐条分析:H管含标准模板,扩增同前,提示引物2可用。F管、G管无扩增,说明ddH2O、PCR试剂、引物1'(新开封的引物1原装液)及引物2(另一家引物公司设计及制备的引物)均无核酸污染。E管反应体系未加入cDNA模板但仍有核酸扩增,考虑引物1有污染,结合E管扩增曲线Ct值远远大于有标准模板扩增的H管,说明起始模板数很小,这符合试验中引物加样量较小的实际情况。全体学生一致认为,分装引物1内的核酸污染是污染源,推测是引物分装或加样过程中污染。

3讨论

案例教学法 篇三

笔者在电大法学教育教学中运用了法律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简称“框架—案例”教学法,经过不断的摸索,对这一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初步加以总结。 一、采用“框架—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我国普通高校在法学教学方法上是以讲授法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法律概念、原则、规则的语义、演化特征甚至规则间的联系为主;而广播电视大学则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远程开放教育,面向社会成人,为广大求学者提供继续教育(而非补偿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在法学教学方法上,应在帮助学生建立法律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方式不同于普通高校。 二、“框架—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本质 所谓法律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是指在法学教学中学生集中接受面授辅导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讲清楚学科的知识,为学生搭建一个该学科知识体系平台,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学科全貌、理论框架,以便使他们在自学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主动摄取知识,不断地充实这一知识体系。所谓法律案例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学中通过分析、讨论和研究教者所提供的案例,解释成文法的内容,解决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构建法律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案例教学活动主要解决的是学科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提出来的疑难问题以及运用法学理论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即法律适用问题。从而达到学用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采用精讲答疑式案例讨论教学法,注重学员对课程内容的事先了解和预习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因此,这种教学法对学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学员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教材、媒体资料充分地自学(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以充实理论知识,发现实际问题。它同时注重学员对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掌握和利用,学员要能主动充分地利用学校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网络环境,开展BBS讨论、采用Email交流,通过直播课堂实时答疑,利用校园网掌握教学信息,校园网提供的简便链接直接进入各类法律网站,浏览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学者观念和最新案例分析,以达到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全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三、实施“框架—案例”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首先运用“框架—案例”教学法能妥善处理好成文法和实践能力提高的关系,以为学生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框架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精选案例,通过分析讨论案例解释成文法的内容,答疑释难,精讲多练,学以致用。 其二是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使用这一教学方法,老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辅的,即从整体上为学生勾勒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挑选和编写案例,提供一般性指导,评价学生的表现等。而学生则处于主要位置,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主动地去学,去充实、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具体内容,从而在学习效果上也就会有根本不同。 其三是学习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并重。在初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而通过自学,不断充实这一知识体系,再通过案例讨论,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题。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把握案件关键点、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及综合运用法律的各项规则的能力,这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其四是符合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目的,符合在职成人学习的实际。这种教学方法的着力点就在于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人带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和分析讨论相关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使学习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和探讨性,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法学原理,并且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案例教学方式即可适用传统教育,也可适用远程教育。在传统教育中,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教与学以及学与学各方难以及时获得对方反馈,不利于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而远程教育基于因特网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应用案例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有利于组织学生探索学习、讨论学习和协作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案例,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障碍,因材施教,分别提供不同的参考资料或不同的接近于答案的提示,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组织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讨论或协作得出正确答案。 四、结论 “框架—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

案例教学法 篇四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讲授法的重要性,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即大班授课以及教师讲、学生听是目前的主要教学设计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不足之处是在这种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主张解放学生的思维,提倡在“做中学”。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中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在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案例教学方法就成为较为重要的手段了。

案例教学的正常运行要求其参与者学生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唯有如此学生才可能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避免在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中表现出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性。但也不要因噎废食。有的教师由于担心学生素质不高可能导致案例教学中师生无法配合。不敢采用案例教学法。只要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最初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训练他们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就会提高。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法学案例教学法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可以较低的成本弥补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对不足。而且,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怀疑精神,使得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案例教学法具有上述优点,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不足:法学案例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如同律师一般的法律思维,侧重于法律逻辑推理的技巧,可见其追求目标的狭窄:而且案例教学法忽视伦理说教,无视法律制度背景的阐释,长久适用此法将势必使得学生成为法律机械适用者,而非法学家,即单一运用此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兴趣单一,不符合培养多层次人才的目标。鉴于此,不能将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盲目扩大化,更不能完全采纳案例教学法而摒弃讲授法。要摆正它在教学中的位置,辩证处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确定适用哪种教学法时要看是否符合所授课程和所培养对象的特点。

二、如何选择与设计法学案例

在法学教学过程,教师经常要撰写案例。我们可能会模拟诸如司法考试等模拟考试题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有些类似于小说,把时间、地点、人物等诸多因素再加上编写者的主观虚构,还有小说一般的情节。其实,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通过描述引发学生“为什么”的思考,以此促使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效果、教学策略等教育教学问题。有时候教师自己设计的案例难免带有一种类似于小说的叙述方式。但案例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其真实性,不能是杜撰的事实。也不能从抽象、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代替。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编者的评论和分析,只是客观地描述事实发生的过程。案例不是直观、简单的问题,也无法通过一个公式计算或者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就能得到答案,它融多种知识为一体,需要回答者根据所设定的环境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思考,得出结论。所以撰写案例是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对当时情景再度的真实描述,以此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促使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反思,通过反思来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

日常生活中发生和存在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是很好的案例来源。在法学案例教学过程,除了自己撰写案例,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各种媒体上的真实案例,诸如人民法院案例选等文本上的案例。这些案例的优点是真实性和典型性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真实的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的,这些案例内容庞杂,鼻子眉毛一把抓。难以分清主次,不能直接作为教学使用。所以得进行加工处理并去除无效部分。挑选出直接与教学理论内容相关的部分,使得案例教学有的放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查阅过大量的法律案例。其中较为适合是北大法律信息网法规中心的案例。作为法学教学案例而言,应当密切结合法律规范而不能泛泛而谈,这些案例则直接针对法律规范编排。不仅如此,该网站上的法律案例数量极大,是以法院裁判文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比如针对合同法第113条的裁判文书就多达558例,具有较强的选择空间。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直接将裁判文书里的相关内容进行粘贴复制到课件或者教案里,省却了大量的输入时间和精力。该网站上的案例难易度参差不齐,应当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来确定所选择案例的难易度,但一般都应当具有一定的疑难性,以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认识到实际案例的复杂性,提高其全面思维能力。传统法学教育宣扬的是答案唯一性,其余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因为答案的多元性势必破坏法律所代表的正义。然而随着解构主义的兴起,人们已经开始接受了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那么法学案例的答案是否必须唯一呢?笔者认为,无需追求唯一,事实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法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实相似的环境,引导他们去独立思考问题,从不同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案例追求的目标是对问题的分析“过程”,而不是“最终结论”。案例本身所提供的资料不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而是借分析及批判思考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培养学生在一定条件和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案例本身的信息就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唯一的答案,只能是受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限制的多种选择。当然,案例本身所提供的资料必须涵盖学生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三、师生在法学案例教学中的关系

传统教学方法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完成认识性任务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者唯一的目的,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师道尊严的影响,课堂是单向“独白”式的价值取向。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造成师生间交往、对话的缺失。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来,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有机会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以案例讨论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平等的。在案例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变为引导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此时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包括教师在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在法学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任务并不轻松。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分析驾驭能力,这一能力是教师组织引导案例教学的前提和保障。此外,教师的职责还包括精心选择、编写案例。并指导课堂讨论,既要防止出现冷场也要避免学生对于个别问题偏执一端而破坏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克服重“面子”,倡慎重,崇谦逊,不当“出头鸟”等思维限制,调动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在法学案例教学中,师生关系应当是良性的师生平等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分担着学习的责任。师生同处于学习者的地位,师生间平等交往,课堂变成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案例教学法 篇五

【关键词】税法课程 案例教学法 教学效果

引言

《税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该课程以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为中心内容,以流转类税法、资源税类税法、所得和收益类税法、财产和行为税类税法特定目的税类税法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税收在国民经济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普遍影响以及在财税工作中的重要性,税法课程在国内外财经类专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都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甚至定位为核心课程。

一、 案例教学法在《税法》课中的运用现状

现在,全国财经类大学有厦门大学、上海商学院中有部级的税法精品课,高职院校中有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广州番禹职业技术学院、蒲田学院等省级税法精品课程。案例教学法在这些学院税法精品课的教学与实践均已普及运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的税务(企业税务会计)专业是2008年辽宁省教育厅批准的辽宁省普通高校高职品牌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税法》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精品课程,本课程授课教师先后都不同程度的采用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均受到学生好评。

二、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 案例教学法与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阶段

(1)选编案例阶段。在给税法学生选编案例时要选取篇幅较短的中小型案例,因为今后的实践工作要求他们有基本的纳税申报常识,根据学时,一般选取30至40个左右案例为宜。(2)分析案例阶段。在系统全面讲解有关概念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运用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分析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思考案例,并提高自学能力。(3)讨论、总结案例阶段。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更多的要求他们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全部面前,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讨论结束后,对各种方案逐一点评,指出不足和需要补充的地方,并适当加以鼓励,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中最关键的是案例的真实性及典型性

教学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而且能被学生理解。传统的案例有可能来自于参考资料,缺乏可信度。任何过于理想而脱离实际的案例都将给学生以误导,从而失去教学的意义,而在我院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所采用案例很多来自真实的案例。这是由于我院已与国瑞(连锁)税务师事务所、阜新啤酒集团和福棉纺织有限公司、阜新双汇集团、大连方圆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验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合作,这些企业或中介机构在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就被运用到学校的课堂中, 校内的“假项目假做”逐渐被校外企业的“真项目假做”所取代。

三、特色与创新点:案例教学法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取企业纳税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在课堂还原和重现经济业务流程,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操作完成各税种的计算申报的任务,实现学生熟悉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因为学生最终是要面向真的工作,正如用木制刺刀练习过刺杀的士兵最终还是必须用钢铁的刺刀进行练习一样的道理,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真刀实枪地进行操练。为此,我们通过案例教学法,设计以完成真实工作项目为目的的“纳税项目中心”,通过这个按照“教学企业”理念设置的项目中心给企业记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真实的工作项目。由于真实的工作项目有限,在项目中心就会有一些项目小组完成的是复制的工作项目,但是操作的要求与真实的完全一样。我们把这种在项目中心完成复制项目的实践教学称之为“真项目假做”。

四、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角色扮演、模拟练习、按既定程序自学、电影、录像等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向许多国家有关专家做了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是:在提高分析力上,案例研究位列第一,在知识传授、学员接受度及知识留存力上位列第二,在综合培训效果上位列第一。案例教学法通过对社会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自觉地溶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处理问题,明辨是非,提出自己的方案,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如此,采用案例教学法,不管是书面分析报告,还是口头表述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都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极好训练,有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提高竞争能力。

最新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01-21

房地产策划方案例【优秀7篇】01-21

真实法律案例分析优秀3篇01-20

初二语文教学案例【最新8篇】01-19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典型2000字【精选5篇01-18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热门精选3篇01-18

校园安全案例范例优秀4篇01-18

房地产策划案例(精选8篇)01-18

项目管理案例【精选5篇】01-18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最新6篇01-18

148 30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