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 小学诚信教育案例优秀9篇

2024-01-07 15:25:25

关于诚信的教育活动方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关于诚信的教育活动方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编的小学诚信教育案例优秀9篇,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诚信教育 篇一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洁白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休息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

3.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形成原因

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的长期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入世和融入全球经济程度的加深,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3.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4.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1)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师教授诚信教育。(2)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不严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5.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时下,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冲击很大。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

1.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诚信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笔者认为,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再次,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

2.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教育

我们知道,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遣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管理育人中,管理干部、后勤职工和教师一样,首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在服务工作中要渗透诚信教育

由于服务性工作涉及到的大多是利益关系,诚信也就显得更为敏感和重要。因此,诚信无小事。充分发挥服务主体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在服务中进行诚信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基本途径。服务主体只有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实行优质服务,才会取信于服务对象。并且,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诚信教育。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服务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生活范围扩大了,高校的诚信教育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及时调整对策,更进一步从制度和教育两个方面努力,使诚信的链条不断延长和加固。

4.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教育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我们这里仅就高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含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如何体现诚信教育作些探索。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北师大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精神。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特别是要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

诚信教育 篇二

论文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倡导诚实守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构筑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并为高校加强诚信教育提出了思路。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二字简言之就是诚实守信,它体现在个人内在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方方面面:在做人做事方面要忠诚、正直、老实;在交友方面要表里如一、诚实、真诚;在政治生活方面要以诚待民、取信于民、上下崇信;在经商致富方面要践诺守信、和气生财、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在科技文化领域方面要严谨、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学术腐败。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原因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但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化,社会各阶层中出现了程度不一的诚信缺失,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大学生作为文化水平、思想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的诚信水平更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纵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令人担忧。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为:(1)学习方面诚信缺失,如考试舞弊,抄袭学术论文;(2)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如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恶意欠费;(3)求职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如制造虚假履历,就业协议违约现象;(4)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如恋爱动机不诚,网络欺骗,人际信任危机,诚信观念迷茫等。

大学生的这种种不诚信行为所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了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今社会上的确存在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制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

2、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失去生活基础;太封闭,没有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德育科学化,以考分取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3、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违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4、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日渐染而不知”。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采取了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现代诚信教育观念缺位,诚信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陈旧,诚信教育制度化建设滞后和诚信教育的校园大环境尚未形成等几个方面。诚信教育的总体效果离社会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1、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诚信教育合力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环境,营造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大学生诚信教育。具体措施有:完善市场信用制度,促进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提高政府诚信,打造信用政府;加强网络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全社会诚信教育,倡导言行一致,有信无欺,坦诚为人,踏实做事的良好风尚;加强学校和家长的互动交流,提高家长对子女道德培养的认识,从而实现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的良性互动。

2、开展诚信教育研究打牢诚信教育基础

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体制和机制,而且还要认真开展诚信教育研究,夯实诚信教育基础。学校应成立诚信教育的管理系统,从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校级领导,到院系领导,再到一般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干部,要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3、丰富诚信教育内容把握诚信教育规律

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可涵盖大学生学习考试、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助学贷款、择业就业等各个层面,具体来说应抓好忠诚正直教育、道德责任教育、规则法规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等方面内容。诚信品德形成规律,是指在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下,人们的诚信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经过多次循环往复而逐步形成诚信品德的必然过程。因此,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晓之以理,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认知水平。其次动之以情,增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情感。再次持之以恒,锻炼大学生诚信道德意志。最后导之以行,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养成大学生诚信行为习惯。

4、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明确诚信奖惩制度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是高校诚信教育的一大创新举措。诚信档案如实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信用评价,毕业时随学籍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诚信档案作为个人的宝贵资源,是学生的第二“身份证”,是学生进入社会、安身立命的“通行证”。这样,学生必将处处自觉地实践诚信品质的严格要求,追求信用评价的最高等级,争取在诚信档案中留下美好的记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倡导诚实守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构筑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学无信不才,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当代大学生应该诚实守信,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陆艳美。 浅谈大学生诚信问题[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小学诚信教育案例 篇三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摘 要:为增强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应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建构面、线、点交织的立体化医学生诚信教育。加强面上教育,提升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开展线上教育,完善医学生诚信评价监督体系和激励机制;实施点上关注,鼓励医学生进行诚信的自我修养与实践。

关键词:“5+3”培养模式;医学生;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106-03

“5+3”培养模式,即5年医学院校临床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2011年12月初教育部和卫生部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全新模式,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的卓越医学人才,能胜任各医学职业岗位。教育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培养模式已经在改革,新形势给医学生诚信教育带来了新课题。为探索增强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解决“5+3”培养模式下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经调查研究和实践检测,本课题组提出了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建构面、线、点交织的立体化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构想。

一、“5+3”人才培养模式下推行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5+3”培养模式以8年为一个完整周期,旨在通过5年医学院校教育和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分段式培养,实现学生职业胜任能力迅速提升,重在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临床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真正精于医术,诚于人品[1]。但是,有学生甚至教师误认为5年本科教育就是要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医学人文教育可以等到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时,学生自行在实践中学习和感悟。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人的诚信品格并不会与生俱来。如果医学生一味埋头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只会看“病”,不会看“人”,不会跟“人”说话,又怎能自发领会医学人文精神?如果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利为本,毫无诚信,又怎能理解大医当“精诚”?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个别群体的诚信缺失破坏了市场经济,污染了社会环境,医学界也受到了影响,如甘肃金塔县医院检验科捏造检验数据事件、湖南黄金大米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丧失诚信的典型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医学生的诚信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2]。医学生是未来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要改善医疗诚信状况最有效、最根本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医学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但其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领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他们日后要面对的是急需医生帮助的患者。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毫无医德的医生简直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追本溯源,只有在校是一名诚实守信的医学生,走进医院才能成长为一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因此,对医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诚信品格显得尤为必要,而且从时间上看,诚信教育必须贯穿整个“5+3”全过程,包括在校学习期、见习期、实习期和规培期,8年不断线教育,从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直到毕业后走进医院进入3年规培期还要继续开展。从空间上看,要覆盖校内和校外,整合校内外资源,不能只注重高校教育,忽视全社会联动。

二、加强面上教育:提升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医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医学生的特点,通过编写相关教材、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和煦温暖的诚信氛围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全面提升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一)加强组织领导队伍建设

“面”、“线”、“点”交织的立体化诚信教育得以顺利运转,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队伍保障。首先,组织领导是前提。医学院校要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健全和完善诚信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校内和校外、教育与实践、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诚信教育工作体系,保证医学生诚信教育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3]。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制定校级诚信教育方案,明确诚信教育的目标、内容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完善保障目标落实的相关制度。

要重视教师诚信的垂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是诚信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水平、经验和能力[4]。大师才能出高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诚信教育的渗透。同时,医学不同于单纯的人文学科,临床医学教学特别是3年规培期,不仅注重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还要求学生到病床边亲自动手,具有感性、形象等特征。医学生都很佩服和信赖临床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如果临床带教教师的理念有偏差,一句话就可以推倒之前所有教师带来的正面影响。因此,要注意提高医学专业教师特别是规培医院带教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使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在传授医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启发、引导和感染学生[5];通过言传身教及现实中活生生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强烈地认识到诚信对医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提高医学生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加强医学生的诚信认知

编写面向医学生的诚信教材,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相关选修课,以专题讲座形式授课。可安排社科部、学工处、团委、财务处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人员授课,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教学中除介绍有关诚信的基础理论、当代中国社会的诚信建设、诚信制度建设和个体诚信德行修养等知识外,要适应医学生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特别加入社会实践领域中的诚信,包括政治诚信、经济诚信、人际诚信、学术诚信等内容。还要注意普及征信知识,帮助医学生明确诚信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懂得运用一定的理财知识管理自己的生活费和奖助学金,明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借贷还贷,在诚信认知的基础上培养诚信道德品质。

(三)营造诚信环境,熏陶诚信品格

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社会诚信环境方面,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6]。目前,全社会正在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家庭诚信环境方面,“曾子杀猪”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家长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家长应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学校诚信环境方面,诚信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环境、制度等方面,在教学工作、日常生活和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加强诚信意识的渗透,实现诚信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要遵循认知规律,改变过去认为诚信是天生的或者认为诚信在实践中自然会产生的错误思想;改变以往认为诚信教育只是教师的一种责任,医学生毕业了就不用管他是否诚信的错误观点。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条件,让诚信走进宿舍、踏进社区、遍布医院、走上课堂、编进教材、跟进实验、进入临床。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校刊、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等媒介经常宣传征信知识、合理的理财方法,可增强学生信用意识。在宿舍、教室、实验室、医院科室等地悬挂张贴大医名家的肖像名言、学生制作的诚信医德宣传板报,提醒学生时刻牢记诚信的责任;组织医学生去社区开展义诊实践服务,可让他们真切地感悟到医患关系实为一种信托关系;定期到敬老院、中小学等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活动,传播宣传健康知识、关爱照顾老人,可让学生明确责任与担当。让医学生们时时处处都在接受和熏陶“春风化雨式”的诚信教育。

发挥校园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诚信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探索地方性历史文化资源、专业文化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融入诚信教育。例如,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到学校和规培单位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医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题举办现场征信咨询、典型案例教育、征信知识讲座、诚信专题讨论、诚信主题班会,并通过一些融入诚信教育内容的竞赛、娱乐、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及社会意义与价值,了解一定的征信知识和理财方法,树立信用意识,进而培养良好的诚信道德素质。还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医德,深入开展医学生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对传统医德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做到“大医精诚”。

三、开展线上教育:完善医学生诚信评价监督体系和激励机制

为促进医学生将诚信认知转化为诚信行为,应将医学生诚信表现纳入考核,开展诚信评价和监督,建立诚信档案和激励机制。评价和监督的方式,由全校三级诚信教育的组成人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医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组织考评,再交由专门负责诚信评价的部门进行数据处理,后期反馈。具体措施有:诚信理论考试评价,依据诚信教育课程内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日常诚信评价,由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诚信事件加减分等构成,正向诚信事件加分,负向诚信事件减分。实现学生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要在评价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自身诚信的认识,督促大学生找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改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诚信监督的舆论氛围,督促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品德。还要注意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调动大学生提升自身诚信度的积极性[7]。

创建诚信档案。在客观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为每名同学建立诚信档案,这方面的具体工作包括诚信信息征集、录入诚信档案基本内容、诚信档案的管理与使用。信息的内容可包括政治诚信、经济诚信、学习诚信、就业诚信、人际交往诚信、网络诚信等,比如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资助等的资料是否真实,平时作业和毕业论文是否抄袭,考试是否作弊,荣誉称号、获奖证书是否伪造等记录。学校和规培单位根据每个医学生诚信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并加盖公章确认,将成绩和相关记录存入学生档案。诚信档案将对医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创业、借贷等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医学生诚信档案,可以督促医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和规培期间改正不良诚信行为,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8]。

完善激励机制。在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管理运用好诚信档案,将医学生诚信的状况与学生的操行评定、评奖评优、选拔学生干部、保送升学、推荐就业、学生入党等挂钩,传播诚信的正能量,让诚信的学生得到嘉奖,使失信的学生受到相应的限制或惩罚,强化医学生诚信行为,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舆论风气[9]。

四、实施点上关注:鼓励医学生进行诚信的自我修养与实践

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根据实施主体来区分,可以分为自律和他律。无论他律机制多么健全,总有其限度。他律的约束最终必须转化为自律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根本和关键就在于把诚信转化为医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10]。医学生诚信自我修养是指其按社会诚信规范要

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提高自己的诚信素养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提高自我诚信认知水平;提升自我人生价值追求;养成自我教育管理意识,学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塑造自我健康心理品格;在实践活动中以诚信作为自己行为的准绳,将诚信理念贯穿于活动中,做到理念和行为相统一;不断强化诚信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教育和修正。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医学教育注重专业实践且安排时间长、要求严格、服务对象特殊,因此,应注意医学教育和医学职业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鼓励医学生进行诚信的自我修养与实践。例如在每年新生入学时举行庄严的医学生宣誓,毕业生离校、进入规培医院开始实训时举行毕业生宣誓,让医学生感悟“大医精诚”;在人体解剖课上,教师示范学生如何庄严地对待尸体,让学生自我感悟对大体老师的感恩之情;在规培实训中培养学生严谨精细的钻研态度,使学生自我领悟诚信的重要性;在实验及科研中严禁捏造数据、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促使学生自我修正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等;在服务大众的义诊活动和规培实训中,让学生通过与基层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与交流,领悟诚信对处理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经过“5+3”8年不断线的学习、磨炼和陶冶,诚信才能走进医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由他律走向自律。

参考文献:

[1]亓来华,王成。“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教学改革的思路[J].医学与社会,2013,(12).

[2]祝娇娇,卢建华。从近期频发的医疗卫生事件看医学生的诚信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9,(7).

[3]刘桂芬。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4][5]游咏,田英。五年制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

[6]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诚信教育 篇四

诚信故事里有一个叫《门德尔松的坦诚》故事令我最难忘,故事里讲的是:着名的德国音乐家和钢琴家门德尔松,单凭《伊塔尔兹》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也非常喜欢他的曲子,一次,他出访去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女王在宴会上表扬了门德尔松,他羞得满脸通红,承认说这曲子是他妹妹创作的,只是当时的德国认为女性是创不出好作品,所以他妹妹为了发表,就署名门德尔松了。

门德尔松这种坦诚是世界上少有的,诚实的品格是可贵的,不能因为一丁点利益,就违背了诺言。诺言就是对自己承诺过的话,做出负责。一件发生在英国18世纪的诚信的事更是令人感动。

一名有钱的绅士在漆黑的夜晚里行走,他遇见了一位卖火柴的男孩,男孩哀求他买一盒火柴,绅士答应了,可绅士没有零钱,男孩说肯去帮绅士换零钱,绅士等了很久,始终不见男孩回来,只好拿着火柴回家了。第二天,又有一个小男孩来找绅士,原来这个小男孩是昨天卖火柴的男孩的弟弟,他是来替哥哥送零钱的,绅士问男孩呢?小男孩说哥哥在换回零钱的路上被马车撞了,正在家里躺着,绅士听了又着急又感动,连忙赶往男孩家。

在生活中,我也有不讲诚信的时候。上学时,我和同学约好了晚上一起去玩,可是由于我一边作业一边玩耍,做作业用的时间比平常慢了一倍,刚写完作业,同学就来叫我,我刚想答应,可又想起,我还没有弹琴,只能失信了。

小学诚信教育案例 篇五

论文摘要:会计诚信是会计应有的素质,本文在分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角度提出了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各行各业特别是会计行业的立业之本。但纵观近年来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和国内的银广夏、三九药业等上市会计造假事件,说明会计行业正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已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比如受利益驱动,失信成本低,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都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而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和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让我改变会计自身的缺陷,去健全监督机制和监督体系,我觉得有点好高骛远。但有一点,我能切切实实地做到、做好,那就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主体抓起,从源头抓起,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改善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公布和展出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资料、图片和案例,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比如,可以举办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演讲及辩论会,观看相关的电视、电影,以及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所谓“好土出好苗”,我相信,经过良好校园文化和氛围的长期熏陶,学生耳濡目染,就能养成坚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品质。

二、合理组织教学,全面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教育,并不一定只在会计职业道德课上进行,可以在所有相关的会计类课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例如会计基础课,在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时候,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教师可以重点强调这一点,因为客观性是会计质量最重要的要求,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刻意设计一些有助于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会计报表的分析中,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注意可能存在的会计造假等技巧,还可以举一些会计造假的反面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润物细无声”,经过长期的、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学生自然就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对学生严格要求,让“诚信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作业、考试、实习中都以诚信为本。如果存在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不管平时表现如何,都取消成绩,并予以严厉批评,给予相关处分。这种“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的以诚信为本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一位学生都特别重视自己的诚信度,生怕自己成为老师及同学眼中缺乏诚信的“小人”。由此及彼,在今后的会计工作生涯中,他们也必然会保持良好的操守,做会计行业中的诚信从业者。

四、聘请相关人员开讲座,突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平常教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之外,还应多聘请有关单位的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讲座。比如可以聘请有关会计人员来讲学,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聘请法院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用翔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学生对实际的案例非常感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正确地把握自己。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延续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性地阅读财经类报刊、书籍,浏览财经类网站,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也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雷又生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004(2).

诚信教育 篇六

关键词 国外 诚信教育 启示

诚信应当作为当今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但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不诚信的行为。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个人发展,还可能由于诚信缺失导致道德素质下降,社会环境恶化。通过了解借鉴国外诚信教育的经验,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开展诚信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国外大学诚信教育经验

(一)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大学诚信教育

美国大学通过签署荣誉准则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很多学校在开学初让学生自愿签署诚信准则,对学生在学校期间考试、作业以及科研等行为加以明确要求。美国社会对个人诚信非常重视,失信行为将被计入信用档案,在贷款、信用卡消费、求职等方面会有很大影响。

瑞士很早就将诚信原则纳入法律,作为其民法基本原则。瑞士国会1907年通过的《瑞士民法典》的第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人行使任何权利,或履行义务,均应以诚实信用为之”。

日本高校对诚信教育非常重视,向来认为“诚”就是一切道德行为的精髓。学校的诚信教育还会受到政府的监督,政府部门在学生诚信养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保证内容具体、充实、实用的作用。

新加坡整个社会都十分鼓励开展各项活动,尤其是对民众进行品格、道德方面的教育。新加坡大学的诚信教育之所以如此发达,与政府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息息相关。领导人的关注以及他们努力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不懈努力,都是促进新加坡诚信教育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

(二)开设丰富的诚信教育课程

日本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是人才健康成长的保证。专门设置“道德时间”课作为大学必修课,此外还有诚信课、道德课等独立课程,这些特色课程是具有权威性的官方课程,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之一。德国高校的诚信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神学、经济学等课程来实现,没有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主修的每一门课程进行研究学习,思考每一门课程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在学习中渗透诚信教育。

(三)日常道德行为管理进行诚信教育

国外注重诚信引导机制,注重对诚信行为的导向管理。以构建诚信社会、诚信校园、诚信家庭为主要目标,使大学生有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对自身的诚信要求。学校在约束学生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德国高等学校非常重视考试,有着非常严格的考试章程,只有必修课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美国则要求学生每一次作业、论文都上传与数据库里的文章进行对比,显示抄袭内容所占的比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道德压力。学生通过日常行为的约束,自发地形成了讲诚信讲道德的好习惯。

(四)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强化诚信教育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利用大众媒体向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要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潜移默化,渗透式教育。例如,在美国,各个大学的网站上通常都有荣誉守则等规范,此外部分大学图书馆主页上提供大量文献,方便学生查询论文写作相关要求,以及指导教师进行道德教育。德国大量运用网络资源,专门设立网页,邀请相关学者深入分析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每个地区都有当地报纸,通过分析社会问题,反映出心理原因及不诚信的严重后果。

二、国外大学诚信教育对我国诚信教育的启示

(一)构建良好的道德环境

诚信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相互配合,诚信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开端。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孩子的性格习惯形成非常重要。家长自身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会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让孩子形成比较正确的价值判断。此外,家长不能只关注学生成绩,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学校积极开展激励活动,对诚信班级、诚信个人进行表彰,在学校形成人人讲诚信,以诚信为荣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播、宣传画等方式加大诚信的宣传教育,时刻提醒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教育仅靠教师课堂上单纯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学习中与老师的交流是最直接近距离的,所以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做好表率作用,言传身教。

一个人的品格发展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学生比较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就要有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形成浓郁的诚信氛围。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利用媒体资源,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宣传诚信思想,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要让媒体多做正面引导,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道德观。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力量,用国学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

课堂学校是开展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除了开设德育课程以外,还要推动诚信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去,使德育教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传统的诚信教育方式以说教为主,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种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没有说服力,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甚至逆反心理。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诚信教育的方式,运用新的教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理论宣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诚信素养,养成讲诚信的良好习惯。

在校期间要让学生多接触社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接触真实案例,自己去判断和总结诚信的重要性。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树立诚信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建立诚信评价监督机制、奖惩机制

建立有效的诚信评价机制,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以及学校、企业能够清楚看到学生有哪些失信行为。诚信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学生从入学开始是否及时缴纳学费、是否申请助学贷款、上课出勤、作业是否抄袭、考试有无作弊、求职资料是否真实、有无违约、是否参加社会活动等各方面表现,综合评定诚信情况。

诚信道德对学生而言是无法量化的,因此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十分必要。学生在入学时除了学籍记录以外增加诚信档案的建立,详细记录诚信评价体系的内容。学校对诚信档案加以宣传,让学生知道严肃性和重要性。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真实具体得记录学生行为,并且将诚信档案加入教务系统,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的诚信档案,如果有失信行为要及时改正,防止更大的错误。学校要定期对诚信评价进行反馈,奖励在诚信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公开表彰并在诚信档案中予以记录。加大违背诚信行为的惩罚,如取消评优资格、取消保研资格、取消申请助学金资格等。学生的诚信档案要伴随一生,进入个人档案及个人征信系统,在求职和贷款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诚信意识,能够让学生看到诚信对个人的重要影响,从而约束个人行为。

(作者单位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诚信教育融入高职的实践研究――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为例”课题,课题编号:zjxh-2015-002,课题来源:连云港市职教协会。]

参考文献

[1] 陈发祥。我国高等院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2] 马建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多维度考察[J].教育探索,2013(2).

小学诚信教育案例 篇七

一、教学中案例选编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

所谓导向性,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导引作用。一般的案例反映的是特定领域内的具体现象,因此,在选择、编写和分析的过程中其价值导向性并不十分突出。而思想教育是关系到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当前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相互激荡,每个事件“所反映的思想信息也必然是复杂多样的,人们基于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和对它们的看法也会各有不同。这些看法中难免会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1]。而案例的选编和分析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但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允许出现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危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2.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选编某一案例所要达到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法应服务于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案例选编的目的必须与教学目的相契合。思想政治课的每一章节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如果案例选编没有目的性或其目的与所要体现的教学内容的目的相互脱节,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相反会引起学生思想的混乱。

例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明确“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辨别是非、善恶、荣辱的能力。

据此,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选编这样两个案例,一是“三鹿奶粉事件”;二是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的事迹;三是“七旬老人闹市摔倒无人去扶”事件。第一个案例就是要通过“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事例说明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下,当前存在着许多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的现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时从反面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遵守市场运作的规律,唯利是图,损害消费者利益,就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第二个案例是要通过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们明白“在我们的社会中,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处于何种岗位,也不论能力大小、职务高低,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不同形式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第三个案例是通过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的客观分析,引导学生们去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并能够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3.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案例的选编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疑点问题。

首先,教师应吃透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使案例的选编紧紧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如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这一内容中,重点和难点问题就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展开的: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学生们怎么做才是为人民服务?将其作为重点,是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将其视为难点,是说“为人民服务”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但在学生的印象中其又似乎“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十分神圣”。因此,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去实践为人民服务,就成为一个难点问题。选取新时期的“雷锋传人”郭明义作为教学案例,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典范,撞击学生的心灵,对其产生强大的震撼力,使学生们相信普通人同样也可以为人民服务。

其次,案例的选编应紧扣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特色,切实描准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疑点问题。案例教学的独到价值,就在于“它犹如一条纽带,在硬邦邦的理论与活生生的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教与学之间开辟了一条航线”[2]。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空洞无物,枯燥乏味,而且书上的和老师课堂上讲的往往与现实不一致,自己心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堂中得不到解决,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并以此要求学生时,学生就提出这样的疑问:“在现实生活中,诚实守信的人往往吃亏,而不诚实守信的人经常占便宜,我们为什么要讲诚信呢?”并且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由于诚信而“吃亏”,由于不诚信而占了“便宜”的现象。比如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销售者违反了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赚到了大把钞票;比如自己身边有些学生平时不学习,靠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手段蒙混过关。针对这些疑问,教师编写“三鹿奶粉事件”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没有诚信就没有前景,虽然一时获利,但终究行之不远,“三鹿”的垮塌就是明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整个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二、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教学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一个“育人”与“自育”的问题。一方面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要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在教育者的影响下进行自我修养和主观改造;另一方面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也要接受来自学生的教育,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进行自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育人”与“自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统一的,都是教育的主体,都具有主体性;也都是教育的对象,都具有主导性。整个案例教学活动就是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客体间的相互理解,以及主体与客体间的交互影响。不同在于,教师的主体性是以“导”为主加以体现,而学生的主体性是以“动”为主加以体现。

1.学生的主动性

一是自觉性(而非依赖性),即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直接传授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不再依赖教师对每个问题都给出现成的统一的答案,不再因为离开了教师而无所适从,不知学什么和怎么学,而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自我支配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充分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和学习潜能。

二是能动性(而非被动性),即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不再只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再游离于整个教学活动之外,而是主动地参与教学准备和课堂建设,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积极互动、相互沟通,在一些共性问题上能形成共鸣。同时在学习中能体现积极主动的精神品格和思谋策划的调控能力、组织能力。

三是创造性(而非机械性),即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机械地接受、照搬、背诵并在考试中复制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再是课程上完了思想政治教育也就结束了,不再是学归学做归做的知行脱节,而是把整个教学活动作为主动发掘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在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和自身的思想问题,最终形成探索和求新的学习品格。这是学习主动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

2.教师的主导性

在思政课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教学要做到既不越俎代庖又不放任自流,是比较难于把握的。它一方面要求教师真正认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保护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要在教学过程的管理、指导、设计等方面下足功夫。

具体来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领导、指导和编导。

一是要做课程的领导者。这里所谓领导者,并不是说教师要高高在上做学生的官员,而是指教师必须强化自身责任意识,注重教学管理,善于驾驭课堂,敢于坚持原则,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侵蚀,摒弃陋习与偏见,对待学生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认真的教学态度、严格的教学管理、精彩的教学设计、厚实的知识积淀、真诚而睿智的人格魅力,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二是要做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者。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在课前指导学生组成课外小组,根据教学内容阅读相关材料,选择和编写教学案例;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真诚、自由的学习和交流氛围,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对于学生的观点,应及时择要记录和跟踪点评,讨论结束应加以全面小结,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编导者。教师要像电影导演一样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宏观掌控和整体设计。比如,应系统地考虑如下问题:课程目标的确立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案例教学方法的选择之间是否构成了必然联系?所选案例涉及哪些学科领域,需要准备哪些理论知识?要解决什么样的主要问题?希望训练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以及实际的能力和水平来给他们分配角色,创设教学情境?课堂讨论的时间和进度如何把握?等等。

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着教学的目标,保证着教学的基本秩序;学生的能动发挥体现着教学的意义,决定着教学的最终效果。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构成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激发、相互促动、相互影响,共同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

1.课前准备

一是案例的选编。案例选编既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启动环节。在这一重要环节上,要努力让学生全面介入,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一人包办。授课教师应根据案例选编的基本原则,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案例的选择和编写。

二是问题的提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案例教学而言,至关重要。应该说这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案例的编写、课堂的讨论、课后的总结评价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否则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将是盲目和无序的,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既能体现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于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讨论呢?我们仍以前面提到的“雷锋传人”郭明义的事迹为例。结合这个案例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作为一名学生,你如何做才是为人民服务?你如何理解和评价郭明义的幸福观?这两个问题至少体现了三个原则,一是目的明确(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二是紧扣案例;三是联系实际(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

2.课堂讨论

一是过程的设计。这里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要事先对课堂讨论程序进行设计。包括:课堂由谁来主持,是老师自己还是学生;案例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是口述、文字还是视频;哪些学生应当在课堂上鼓励发言;讨论问题的逻辑顺序和时间如何把握;如何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课堂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如,讨论过程中出现冷场和陷入僵局怎么办?讨论过程中偏离主题怎么办?讨论过程中双方因观点不同过于火爆怎么办?等等。

二是气氛的调控。首先,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轻松、和谐、自然的讨论氛围,教师既不要以自己的思维定式去影响学生,也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更不要把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作为标准去强加于学生,而是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尽最大的努力去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参与案例教学讨论。其次,教师要对整个课堂讨论的气氛及时加以调控,如,冷场和僵局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启发诱导,使讨论继续进行;当出现课堂气氛过于“热烈”、“火爆”,学生因观点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时,应注意及时“降温”,以防陷入无谓或无休止的争论,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秩序。

3.总结评价

第一,教师要对整个课堂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评价,包括案例的选编、问题的讨论、不同的观点、分析的思路、运用的方法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等方面。要从理论上作出精辟的概括和总结,要对讨论中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补充阐述或提要性分析;尤其不可忽略的,是还要给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加以指引,留下余地。同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参与水平、合作精神、行为举止等方面,要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

第二,教师要对教学所用的案例质量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所选案例与教学目的是否契合,是否体现了导向性、思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是否能够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案例教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第三,评价总结是案例教学课的升华和深化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关键。在总结评价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语言的恰当与分寸的把握,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热情,又要观点鲜明,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立场。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增强教育实效性,就必须大力改革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通过精心选编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案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必将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产生较大推动效用。

参考文献

[1] 戴艳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诚信教育 篇八

某高校调研人员做了一项为期4周的“诚信度”调查实验。调研人员在教学大楼入口处设置一个无人售货的“诚信小卖部”,柜台所有商品均贴上价签,旁边放置自动投币箱,所售商品均为学生日用文具、矿泉水和小零食等,并在收货柜台处张贴无人售货制度。第一周,诚信小卖部的商品消耗量很大,每天补充短缺的商品。周末结账时,调研人员将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实收账款与应收账款差额较大,回款率不太理想。调研人员决定在下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诚信度,看能否改变销售状况。第二周,在柜台旁安设一个未开启的摄像头,并贴提示:诚信第一,请拿货后主动投币。结果发现回款率有一定提高。第三周,调研人员举办诚信承诺签名活动、开展有关诚信诗词鉴赏活动,如:对“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等古诗词欣赏解析比赛,并对积极参加的同学发放小礼品。第四周,晚上免费放映电影《阿甘正传》、《美丽的故事》、《雷锋》等;实验结束后。通过“诚信度”调查实验表明,一是各周的回款率均占在60%以上,表明多数人具有一定的诚信度,自觉买单。二是随着介入诚信教育的深入,商品销售的回款率不断增加,回款率由最初的61.1%上升到实验结束时已经达到92.8%,也表明学生的自觉性、诚信度在不断的增加,诚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大学生出现“诚信问题”原因剖析

诚信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要,是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从小到大,诚信教育伴随始终,小时候听过的美国总统华盛顿砍树的小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小学时,老师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欺骗老师同学;中学期间学校也教育我们要诚信考试不作弊。但在高校中,却仍可见不诚信的例子,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学术研究、社会活动和就业求职过程三个方面,如编造请假理由逃课,考试作弊,学术造假,伪造求职简历等,这些值得我们深思诚信缺失的原因何在?通过诚信实验、社会调查分析,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2.1应试教育机制中诚信教育的缺失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是很重视,主要体现在学业成果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教育引导不积极和监督制度不到位三个方面。首先,大学“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严重,过分看重学生的个人成绩,如考试成绩、竞赛名次和比赛得奖等,而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够重视。这些能在某些学术上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会受到表扬和奖励,造成学生把学习的重心放在了取得最终结果的事情上,甚至为得到奖学金而在考试中作弊。其次,大学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课程或讲座较少,对出现诚信问题的学生处理不严厉,如学生考试作弊,一般只给口头警告,或轻度处分,不足以让学生认识到诚信问题的严重性。再者,大多数高校平时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多在事后给予批评教育,导致学生从诚信思想上放松,对投机取巧、舞弊的思想未能及时纠正。

2.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空前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于形势发展,而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及时的跟上社会制度变化的步伐,从而导致了正确引导的缺位,给西方资本主义和各种思潮的渗透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人民群众的诚信观念和价值观念处于混乱迷茫的状态。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为数不少通过弄虚作假而获利的现象,如“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还有部分高校的领导和教师,不以身作则,参与学术腐败、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金钱或地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身处“失信”的文化氛围,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上还不成熟,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迅速转换、信念的矛盾冲突、物质金钱的巨大诱惑,导致部分学生容易迷失方向,面对利益的诱惑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3中小学教育阶段对诚信教育程度不够

目前中小学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迫于升学的压力,教育现状仍然是重成绩而轻品德。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发育的最重要的时期,而大部分学生埋头学习理论文化知识,无暇顾及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甚至某些教师有纵容学生为取得好成绩在考试中投机取巧,导致部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一些不正之风。

2.4学生自身素养和家庭氛围

学生自身的诚信品质修养不足、诚信价值观和自身道德观的背离也是诱发诚信问题的重要原因。自身的素质与家庭、朋友、社会关系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家长的教育理念、名利观以及诚信认知和对待诚信的态度决定了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轻品德而重成绩,轻身教而重言教,轻过程而重结果,轻道义而重利益”的误区,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过程。某些学生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采取欺骗、作弊等来掩盖其真实学习状况,长此以往养成了欺下瞒上的坏习惯,在校欺骗老师同学,在家欺骗父母;有的父母因工作、事业的繁忙,在孩子出现困惑迷惘时未能及时指导,且还有的经常在孩子面前谈一些商场的尔虞我诈,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家庭背景不同,学生素质也各异,导致学校教育难以从同一个层次进行,留下一些的诚信教育死角。

3加强和改进诚信教育措施

针对大学校园出现的诚信问题,通过对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并结合诚信度实验得出,要改变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度,综合考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完善诚信教育体制,将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目前诚信教育管理制度尚未在各大高校形成系统而完善的体系,但一些高校已对某些方面的诚信制度进行了构建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可为我们建构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如在诚信档案制度方面,中国海洋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将大学生的在校的诚信表现情况记录在《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诚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7]。高校应该从各方面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考试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与考评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学和有章可用,在全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做好诚信化建设。

3.2优化诚信教育环境,让学生潜移默化改变自己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应为学生树立“诚信标兵”,让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学习。学校可以定期播放关于伟大人物和道德模范的电影,鼓励学生学习伟人英雄的精神和美德;经常举行关于诚信教育的讲座,吸引学生参与评价和指导,从中体会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在校教师和领导也要作诚信的楷模,给学生做好诚信的榜样,营造诚信文化环境。老师不得欺骗学生,要说到做到,在日常的教学与指导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以德服人,让学生从心里佩服和尊敬,并感染学生去模仿;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平时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学风,最终得到学生的认可。

3.3加强诚信美德宣传,引导学生诚信待人

学校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宣传诚信美德,通过学生的参与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彻底根除不诚信的思想。也可以组织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引导签名的学生要遵守自己的承诺,在考试中不作弊,同时带动其他的同学也参加到诚信考试的队伍中来。

3.4完善诚信监督机制,辅助实施诚信教育

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把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制定相应的监督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于有失诚信的现象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让学生认识到不诚实的后果严重,这样在学生毕业之后走入社会,才不会因为诚信问题犯下大错。比如:在考试考场中安视频装监控设备,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观察学生的考试纪律情况,对违规的学生进行通报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制定奖惩制度,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现象进行表扬的加分等奖励;由学生组成的团体监督校园中的弄虚作假的现象,一旦发现及时进行教育指正等。

4结论

诚信教育 篇九

【关键词】教育诚信;诚信友爱;育人环境;优化氛围

诚信友爱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立身之本,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办学品位的需要。而在诚信教育中,教育诚信处于前沿地位,若教育失去诚信,则受教育者不可能形成诚信品格,整个社会的诚信大厦将难以建立,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现实社会的要求,诚信教育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诚信教育是树立诚信意识的基础

在观念上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诚信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诚信行为的强大动力。不论是谁,如果按所规定的诚信意只去行动时,都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情绪体验,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感。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诚信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做事。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的首要步骤。

在内容上立足现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在大学校园,诚信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以思想品德修养课等形式进行的,由于大学教育长时期的封闭性,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道德必须在实践中习得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诚信品质的主要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正确对待诚信的人和学会做诚信的人。诚信教育的关键也是实践。在教师的教育下,学生在实践交往、处事中养成诚信习惯,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对人、对事,体现诚信品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深切地体会诚信的重要意义,更深切地理解诚信,让学生在“理论—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地提升诚信品质。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诚信教育效果。

在方法上开拓创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在大学德育教育中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教师首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教师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教师在诚信教育中首先能诚信为人、诚信育人。诚信,是一位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温度计。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是在课堂,课堂不仅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一个讲究诚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学生。教师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学习水平、工作作风……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将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教师不但要做到“教书有术尽心,育人有方耐心”,而且必须做到既言传,又身教,成为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同时要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增加诚信教育的效果。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应该注意教育环境的营造,在全员德育的大氛围下,创设诚信环境,做到环境育诚。

二、净化育人环境创造诚信的社会平台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上、整体性、融合性和渗透性。

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

二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特别是要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

三是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我们不但要重视教师的榜样教育作用,要重视文本的教育教学作用,也要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成长,将会给学生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烙印。优化教室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请使用礼貌用语”等宣传牌。整个教室范围比较整洁、清新、优美,好象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良好公德的养成。

四是制度有保障,如建立诚信档案,信用评价指标,信用奖励机制,信用监督机制等。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

诚信教育关注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维护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道德创造的丰富性。这是诚信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为此,无论我们采用何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信念、养成诚信习惯、实现诚信教育目标,都要以真挚而深厚的“爱”为情感的基础,同时严格要求,激发起学生坚持诚信行为的自觉性。诚信教育要创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的合乎人性的环境,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开展诚信教育。通过诚信教育,进一步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大学生伦理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诚信教育,既是立人之本,而最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本。

参考文献:

[1]张理华。现代教育科学论,1997年中册

[2]于爱军,孙文中。班主任培训教程,香港教育出版社

[3]张德伟。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

最新范文

“锦城在线”的管理会计课程案例教学优01-07

生物学科教学案例(优秀9篇)01-06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范文精选9篇01-06

2024年赌博心得体会文章(案例【5篇】01-05

服务案例范文(优秀9篇)01-05

体育教学案例范文(最新10篇)01-05

班主任案例分析(精选10篇)01-05

班主任教育案例【优秀5篇】01-05

教育心理学案例及分析【最新8篇】01-05

案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最新10篇】01-05

148 2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