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7篇

2024-03-22 08:28:34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7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一

每次过年时,我都格外快乐。

因为,只要过年,大人们就一定会去买东西,我也就可以顺手取些小玩意。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在平时买,而非要在过年时买呢?这里头呀,可大有讲究。

平日里,大人们都省吃俭用,虽说还不到一块一元硬币都舍不得的地步,但是,至少不会随便给我们小孩子买玩的。可是呀,到了过年就不一样了,大人们出手都特别阔,我们可以多拿些吃的糖呀,卡片呀。总之,小件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在超市里买上了年货,离祭祖也就不远了。记得上一次烧祭祖菜的时候,足有十几个盘子,最中间用的碗放了一条红烧鱼。今年,也是这样。

和日常的吃饭不同,这祭祖的时候,可庄严的多。大人们在桌子正对门口的方向上摆了烛台,和一小杯土用来插香。每个人都一定要拜三次,许几个心愿,像什么出入平安之类的,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把用烛火点燃的香插进土里,再等上一会儿,说什么请神呀,先人的灵魂呀吃饭。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桌上的菜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会有筷子自动在虚空中漫步的灵异事件。外婆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相当于投影出了饭菜,所以对现实不会有任何影响。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不得看手机、电视,不可随便讲话,不然可是对它们的大不敬。吃完饭,就到了放鞭炮的时候了。

每次祭祖,外婆都会拿一大包用黄纸做的“钱”,有的画着鲜红的莲花,有的折成元 宝。把他们放进一个红色的炉子里烧掉,妈妈说这些钱可以让阴间的人花。先人们的灵魂可真幸福啊!每年都有人们给他们送钱。边感叹着,我去看那烈火,像无底洞一样蚕食着纸,那些被吃掉的地方,穿过无形的墙,到过阴间。看着那金黄明亮的火,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这世间只有这朵放着金光的花可以让事物来回穿梭于阴阳两界,而这花又有一种奇特的包容性,让人忍不住要扑上去。这恐怕才是飞蛾扑火的真正原因吧。送完了黄纸钱,我闲来无事,开始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竟想起了一件比看电视还要好玩的事,那就是——放鞭炮。

每次早几天的时候,爸爸都会去买一千多块钱的鞭炮。有些时候会少一点,但量也十分大。吃完饭到现在也没过多久,急不可耐的黑夜便侵吞了黄昏的余辉,那的一抹暗红在山尖沉寂,形成无尽的暗。随着第一道光和第一声炮响,黑夜的空间开始被切割,一把把“刀”直冲云霄,随之破碎,最后消失。有时还带点着夜的鲜血。好似炮为刀俎,夜为鱼肉。那砧板上的肉,的优势就是打不碎,再怎么切就是会很快愈合,好似对着空气一样。

十点早过了,放炮的人却越来越多。渐渐的,夜披上了新衣服,带上了新帽子。但是,这些都没有那用几村的灯火做成的鞋好看,红红的,亮亮的。

家乡的春节真让人快乐呀。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600字 篇二

我们濮阳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八就开始了,那天,人们采用米、枣、豆等八种不同的农作物煮成粥,取名腊八粥。吃腊八粥的时候,还习惯把腊八粥里面的米饭抹在枣树上,寓意是来年的枣儿结的像米饭一样疙疙瘩瘩。美味的腊八粥刚一出锅,就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在那一天,人们还会泡腊八蒜,把掰好的蒜瓣儿放进醋坛子里,再把醋坛子给封起来,到春节那天再取出来就着饺子吃,醋有了辣味儿,蒜瓣儿也成了翡翠的颜色,可谓是色香味俱全,无论是看着还是吃起来都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到了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说的小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芝麻糖,俗称祭灶糖。家乡还有句顺口溜:“二十三,祭灶官”也就寓意着吃了祭灶糖长大能当官儿。“二十四年下气,家家户户扫房子”,说明春节马上到了。

到了大年三十,大人们更是忙活的不可开交。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都要做。到了中午,伴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大家会做一大桌子的菜开始吃团圆饭了,年三十的晚上必须吃的是饺子,所以,在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狼吞虎咽的吃饺子。到了除夕之夜,才是真正好玩儿的时候呢!一家人聚在家里,边吃零食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午夜十二点钟,楼下又响起了鞭炮的声音。再过几个小时就该起床了,这叫起五更,起床后还是吃饺子,这次的饺子吃一半剩一半儿呢!这寓意着来年的“年年有余”!吃完之后,仍然不可以睡觉,因为在这一天,除了很小很小的孩子们,人们都会守岁。

大年初一可就和大年三十截然不同了!这一天,大街上热热闹闹!大人们要去亲戚、邻居家互相拜年!从初一到初七这几天吃完饭、放放炮、上上网、看看书,真是美哉!悠哉啊!人们都会沉浸在春节的快乐之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三

正月初五拜财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我觉得,年前祖宗是最重要的年前请祖宗也可以叫作“做羹饭”,是人们对祭祖的称谓。一般都是晚饭。这天,人们总要买来香烛冥纸,摆上酒席,虔诚地祭祀一番,也是为了感恩祖先并祈求来年的平安和财运。

今年,妈妈照常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并且我不需要上课的日子来做羹饭。大清早,妈妈就去菜场买了最主要的食材,回来立马准备了起来。下午,我们一家去墓地化纸锭回来后,马上忙活了起来。

第一桌:请六神;妈妈端上整只鸡(旁边还要放一把刀),整条鱼,整刀猪肉,素菜和豆腐,点了红的团子,还有水果和糖。随后,爸爸将六个小杯子整齐地放在桌子的东西两排,再倒上酒,摆上筷子。妈妈又拿出了香炉放在桌子北边,然后打开大门,用方言说了句:“来吃年夜饭咯!”以往,这个时候还会放鞭炮,但现在禁止燃放,我便灵机一动,找来了天猫精灵来放“无烟”鞭炮,楼下的住户听到这声音也开门纳闷。我和姐姐还有妈妈在门口铁桶里化纸锭,妈妈一边化,一边喃喃自语。烧完纸后再回到香炉前轮流磕头。磕完后,爸爸又在他们的酒杯中添了点酒。之后我们开始盛饭了。

吃了一会结束后第二桌就要开始了:请祖宗;这次要准备十二个酒杯和十二个碗,把整个的鸡、鱼、猪肉切块加热端上桌。同时,香炉也要换位置,从北边移到南边,大家就团团圆圆一大桌了,聚聚了。

老祖宗吃的差不多了,要走了,爸爸便把椅子挪了一下就结束了。仪式结束后,爸爸妈妈把酒和饭都倒了,我看着白米饭和酒就这样被倒入了垃圾桶,实在觉得太浪费了,毕竟粒粒皆辛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羹饭的方式也有了些改变,虽然这些行为看似迷信,愚昧,但实质包含了朴实的人们心中深深的情意。

家乡风俗的作文 篇四

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憧憬着,期盼着,幻想着,渐渐进入了梦乡。

我昏昏沉沉的,睁开眼睛一看,这是哪儿?我怎么会在这儿躺着?我爬起来,正想拍拍衣服上的灰时,却看到衣服上根本没有灰尘,我左看右看,怎么什么都没有啊?我慢慢地走着,突然“砰”一下撞上了一个东西,听到一些人的笑声,我正想找声音从哪儿来,这时有人在我的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顿时我的眼前出现了美丽的大楼、别墅、学校、真车对对碰玩乐城……很多东西应有尽有。我看到的马路很宽阔,呀!怎么没车呢?这时,我看到几名同学正飘在马路上,“真不可思议!”我尖声叫道。那几位同学听到后,就“飘”过来跟我说了原因,原来他们穿的都是磁悬浮力鞋,马路底下埋了厚厚的一层电磁铁,穿着这种鞋子走路很快。所以,出门就可以不开车,也避免造成交通拥堵或事故。

我也忍不住换上了磁悬浮力鞋,想去学校看一看。我猛的踮一下脚尖,十秒钟不到就到了一公里之外的学校。我刚站在学校门口,就被门一下子吸了进去,一瞬间就到了五年级一班教室。老师为什么不在?同学们拿着平板电脑在那儿“玩”,我愣了一分钟,才缓缓走到座位旁,发现自己的书桌上也有平板电脑,就随手拿起来看,原来是老师在讲课呀!我开始认真看了,可看了一小会就觉得眼睛疲倦了,便瞧瞧同学们,想知道他们为什么看这么长时间也不休息一下,仔细一观察才发现,原来他们是在平板上贴了一张蓝色的屏模,这大概是保护眼睛的吧!我摸了摸柜子,果然找到一张,便把它贴到屏幕上,眼睛还真不疼了呢!听完课程当然要做题才行,那作业在哪儿呢?研究了一下平板上,原来老师早把题放到电脑上了,同学们直接在电脑上做题,然后发给老师批改就可以了,真便捷呀!

当我醒来,回忆着梦里家乡崭新的面貌时,我想:“干净的环境、多样的建筑、发达的科技。”这些不就是二十年后我家乡的新面貌吗,不正是祖国繁荣昌盛的缩影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五

在正月初七,我的家乡潮汕,有个特别的风俗——吃七样羹。

今年正月初七那天……“妈咪,今天晚上吃什么啊?有没有人来咱家啊?”临近傍晚我就开始叫嚷。“吃七样羹啊,每年的今天都要吃的啊!”妈妈站在灶前,低头忙着自己的。“嗯?是吗?那七样羹是由什么组成的?来历是什么呢?”我好奇了,眼巴巴地望着妈咪。“这个啊,是由大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芹兰七样菜组成的。来历嘛,相传,宋朝有一个官人,因被奸臣陷害,被贬江南,在正月初七这天,他去到了一个偏僻荒野,那时他饿得头晕眼花,随手摘了七样菜,煮了吃掉,后来他复职高升,回忆起这天,便让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吃这七样菜,也就是七样羹。还有一首相关歌谣呢,七样羹越吃越年轻,吃蒜才有钱可藏,老人吃了变年轻,小孩吃了面红青……”妈咪洗着菜,笑着说:“哦,那什么时候可以吃?”“一会儿。”

坐在椅子上,看着时钟,心里早被神奇的食物所吸引。与此同时,我也在小声地唱着歌谣……啊,什么时候可以见见它的真面目啊……这时间过得好慢,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再睁眼,是被那若有若无的香气“叫”醒的,我望着叫唤的肚子,飞奔去餐厅,一眼就锁定了桌上那盘七样羹,我迫不及待地坐下,眼前的七样羹美如画,七样菜周围的淡青色汤汁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如同一块打磨好的美玉,各型各色的菜如同穿着青裙子的曼妙女孩,那勾人的香气包裹着我,像是要带我去瑶池仙境……

“呜——”肚子在叫着,我有些不忍破坏这道菜,但最终还是夹起一块,送入嘴里,一下子,清甜的味道在我口中绽开,这鲜甜的口感刺激着我的舌头,我忍不住再吃一块……

吃饱之后,我抬头,看见父母对着我笑,“吃得很快啊,喜欢吧?”我才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好意思了。

七样羹越吃越年轻,吃蒜才有钱可藏,老人吃了变年轻,小孩吃了面红青……我摸着圆圆的肚子,哼着歌谣。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六

家乡的春节,隆重又随意,没有什么条条框框,讲究的就只是“团圆”二字而已。

腊月二十九,每家每户的大人们用红纸和竹条糊成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房檐上。而我们小孩子要做的,是在他们糊灯笼的同时放鞭炮。听着那种“呲呲”的轻响,就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细语。这两样必须要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寓意着来年屋内屋外都红火吉祥。

大年三十,鸡鸣一声,人们就醒。大人们去集市上采购,孩子们则穿上新的红衣服,女孩子们头上用红头绳扎两个朝天辫,男孩子们在手腕和脚踝处各系一条红铃铛。

年夜饭上桌,鱼和饺子都是必需品。一家人围坐一桌,道着些不咸不淡的家常话,无需华丽的词藻,最朴实的话语也能暖人心窝,兴奋和喜悦装满了每个人的眼睛。

十二点整,孩子们可以出门了。老村长在村口燃起烟花。所有人都如潮水般涌向村口,看一颗不起眼的小火种在空中崩裂,随机变幻成一把撑开的打伞,在夜幕中飞旋。这把伞还没消失殆尽,一朵金黄的金菊又灿然盛放,宛若一位孤傲的仙子,全身包裹着华丽流光,在村里人的注视下翩翩起舞。绚丽的烟花在黑夜中竞相绽放,那流光溢彩的点点光华都尽数撒进人们的眼瞳,照亮了天际,也照亮了人们的脸。

几轮烟花放完,便原地支起一个火堆,大家都围坐过去,绕着篝火唱歌跳舞,好不热闹。随后在火堆上架一个小水壶,每个人都从自己家里挖一瓢水,倒进壶里。人们盘腿而坐,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朗声唱着村歌“……起篓子,起篓子,家家都有钱……”待到水壶咕噜咕噜地直叫唤,老村长就把水壶拿下来稍微放凉。待到水的温度差不多能喝,他就两只手捧着壶,把它贴在胸前,虔诚地闭上眼,嘴里喃喃地念叨着,许着愿,言毕,拿起水壶喝了一小口,便传至身边人。随后他尽力挺了挺佝偻的肩背,瞧着水壶经过一双又一双手,嘴角的弧度慢慢的越咧越大,炽热的火光给他苍老的眼神带去些许温柔和活泼。当水壶最后又传至他手上时,他笑了,火映亮了他的眼,竟有了些年轻时的豪放与灵气。“也不知道我这老骨头能撑多久啦,不过看到咱们村里人如今生活的有滋有味,家家团圆过年,我这心里啊,高兴呐。祝大家以后更好啊,哈哈哈哈……”老村长说着说着,大家眼中都渐渐湿润了。

“千门万户庆团圆,送旧迎新贺新年。误把红灯做笑脸,明年福运又当头。”这大概是对家乡的春节最好的写照。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七

我的家乡坐落在连州的一个小山村,一出门就会看见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再配上那一把把风力发电的大风扇,有时候风扇还会发出嗡嗡的叫声,就犹如勤劳的小蜜蜂。我们家乡的人非常热情而且直爽,老妈常自嘲说那是“开门见山”的缘故。

在我的家乡有个非常非常热闹的习俗,那就是中秋节的舞“火龙”,要说这火龙它却不是真龙。它的龙珠是由柚子与龙香组成的,龙头与龙身是由稻草和龙香组成的。而所谓的龙香用料则是平时人们祭拜的那种香的原料,它只是做得比别的香更大些长些,因为这样舞龙的时候才会更耐烧,不用时常的换龙香。

中秋舞龙时间为三天,八月十五吃了中午饭,村里有经验的。中年人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搬来割稻谷时准备好的稻草在村里门楼的大树底下就开始编龙了,先把龙头弄好。接着编龙身,这龙身的编法其实就跟女孩子编辫子是一样的,可别着简单要编出二三十厘米宽,十几米长的“大辫子”还是挺费手劲的,如果舞龙的时候不小心拉断了可是要倒霉的。

吃过晚饭大概七点钟的时候,咚咚咚咚锵,罗鼓声喧天而起。这时只见十几个早以准备好的赤膊青壮年,大声喊道:“舞龙咯”,他们把准备好的龙珠、龙头、龙身等,先在一头插上一根直径五厘米左右的小木棍,以便舞龙时操作。龙身一般是九至十三人,取其吉祥之意,舞龙的青壮年们迅速的把香点着再快速的把香均匀的布满在龙珠、龙头、龙身上。

一切准备这时指导员一声令下,十几个赤膊青壮年齐刷刷的把龙举起,那龙珠上下翻动,那龙头摇来晃去,那龙身则是S形的,那龙香发出的光芒是火红火红的,表示生活定会红红火火。仪式开始要先祭拜村里的祠堂、水井,这时的鞭炮声是小量的。

祭拜完了也就即将进入高潮了,只见那龙珠像个圆圆的大火上下翻飞,逼真的龙头也跟着摆动,龙的身躯也跟着一摇三摆的出现了。“嘿哈”舞龙者双臂用力龙舞动着,活灵活现生动极了,更像一条真正的火龙在半空腾跃。

咚咚咚咚、锵锵锵,锣鼓喧天,人们的情绪顿时高涨,只见天上有紫色、红色……各色的烟花,光彩夺目。还有的观众把鞭炮往舞龙者的身上扔,别看他们打着赤膊,可他们并不害怕把鞭炮烧伤,据说挨的鞭炮越多来年的生活也将越红火。

这就是我们家乡带有传奇色彩的中秋节,据说舞火龙能避邪、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最新范文

银行存款证明电子版(5篇)03-22

家乡的风俗作文(5篇)03-22

最新燃料管理制度规范优秀5篇03-22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6篇)03-22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4篇】03-22

成长之路作文600字(优秀6篇)03-22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优秀4篇】03-22

一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精彩7篇03-22

我的家乡风俗作文优秀7篇03-22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9篇03-22

6 37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