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议论文 班门弄斧的议论文优秀11篇

2024-04-22 22:37:07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是书包范文勤劳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班门弄斧的议论文优秀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一

今天,我就给在座的好多先后同学谈谈我的经历,也就是我的学历。我的经历,或者说我的学历,讲起来也简单,也不简单。说简单,就是三个字:靠自学。说不简单,就是一生中,遭受过许多次“劫难”。

现在,我们大家称“”是一场浩劫。如果从“劫”字谈起,那么我这一辈子碰到过三“劫”,我准备讲一讲我怎么度过这三场“劫数”的。这样,同学们也可以对比一下,把现在的环境,同我从前的那个环境对比,看哪个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如果今天的环境确实比我们以前的那个环境好,大家就可以更有信心地走到前面去。这就是我讲话的目的。我不是要在这儿宣扬自己,而是把我的经历给同学们作借鉴。

先说第一“劫”。这一“劫”就是从我们这所学校开始的。你们现在叫金坛县中了,我们当时叫金坛初中,最高班是初中三年级。在国外有时人家问我什么学历,我说,我的最高学历就是初中,金坛县初中毕业。人家问我有什么文凭,我说,我有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的文凭,除此之外,没有了。一直到去年才发生了一个变化,法国给我荣誉博士证书,现在总算有头衔了,以往都没有。我初中毕业是多少岁呢?我只有十五岁。后来又到上海进了一年职业学校。尽管那个学校给了我免交学费,不过还是交不起饭费,后来只好回家呆着。我的家,就在大桥那边,现在叫南新桥,从前叫大桥。我就住在桥东。在家怎么办呢?要是现在的话,没有机会上正规学校,也会有许多其他求学的机会,像电视大学啊,函授大学啊,我们那个时候可没有这个方便,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图书馆,我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还有一本很薄的50页的微积分,我就啃这么几本书。那时候我当然也不知道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感觉我们应该为国家出一点力,争一点光。我就这样开始钻研学问了。也许有人要说这是笑话,念了几年书就谈钻研了。那不是笑话!钻研并不是迷信,并不一定大学毕业才能钻研,也不是非有齐全的条件不可。实际上,真正肯钻研的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钻研。这是大约1925年到1926年的事情。我记得,后来大约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我又有机会回到这个学校里面来了。到这个学校来做什么呢?当会计兼事务。那时我的老师王维克,预备提拔我一下,预备搞一个初中一年级补习班,让我去教书。但刚有一个计划,不幸我的母亲在那年死了,我也生了重病。我病在床上六个月,腿就坏了。要是在今天,我的腿是不该坏的。现在都知道,如果生病睡在床上睡久了,不翻身会发生组织坏死,所以不管疼不疼要翻几个身,那个时候我们既请不起医生,也没有哪一个人告诉我这个常识,所以病后起来,就不会走路了。本来嘛,不生病,身体好,还可以多参加一点体力劳动,可是我的腿坏了。我家里原不宽裕,我一生病,那就更穷了。亏得那位王维克老师,在我身体好些后,还是让我参加工作,让我在那个补习班教了一个月的书。但结果有人告了我一状,说什么王维克校长任用不合格教员华罗庚。王维克校长是法国留学生,做初中校长,未免委屈,他一听有人告状,就不干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几乎没有办法了。继任的校长叫韩大受,他说,旁人上任要带会计来,我不带,就让你干,不过书万万不能教了,因为前任校长就是为了你任课而被告了一状的。这样我总算当了一个会计。有了一点办法,我就继续钻研下去。不久,清华找去任职,那大约是1931年。到了清华,他们碰到一个困难:怎么安排我的工作?这是个麻烦,因为,要在清华当助教,应当有大学毕业的资格,否则又是不合格的教员。

后来清华安排我当数学系助理。所谓助理就是管管图书,管管公文,打打字,办点杂事。助理已经很不错了,我继续抓紧学习。

过了一年半,他们让我教微积分。这一关是非常难过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资格啊!清华的教授会为此特别开会通过,让我教微积分。这等于说,清华大学承认我了,我可以抵得上大学毕业了。从初中到当大学教师,我前后大约用了六年半时间。通常初中到大学毕业要用八年。从这一点同学可以看到,学习要自己努力,努力就可以很快上去。

到1936年,我就到英国去了。1938年我从英国回来,因为那时候抗战了,有好多事情要做。回来后,清华就让我直接当教授了。从助教到教授,前后又是七年。现在有的人,身在研究机关,自己是大学毕业生,环境很好,又有书,又有杂志,又有导师,更重要的还有党的领导,但就是对赶世界先进水平没信心。要知道,到2000年还有20年啊,能不能赶上呢?从我的经历里面,同学们可以算一笔账,只要一点简单的算术知识,就可以得出解答。

以上是我早年碰到的困难。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旧社会,又没有书,又没有钱,又没有老师,甚至没有灯光,电灯黄黄的,一点儿光,看不清。今天,在党的关怀下,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我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一方面要珍惜现在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信心。现在很多人没有信心:能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啊?四个现代化能不能搞得成功啊?等等。从我的体会讲,我觉得有信心,赶得上。不过做个懒人可不行,要加强努力,才赶得上。

现在,再讲我生平第二“劫”。抗日战争期间,我从英国回来,当时后方条件很差,回到昆明以后,吃不饱,饿不死。那个时候,有句话叫“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记得有这么个故事:教师在前面走,要饭的在后面跟,跟了一条街,前面那个教授实在没有钱,回头说:“我是教授!”那个要饭的就跑掉了。因为连他们也知道,教授身上是没有钱的。

在那个时候,日本人封锁我们,而且还轰炸。在那种困境之中,许多教授不得不改行,有的还被迫去做买卖,他们跑仰光,去买点东西到昆明来卖。我住在昆明乡下,我住的房子是小楼上的厢房,下面养猪、马、牛,晚上牛在柱上擦痒,楼板就跟着摇晃。没有电灯,就找一个油灯使用。油灯是什么样的呢?就是一个香烟筒,放个油盏,那儿没有灯草,就摘一点棉花做灯芯。就是在这种微弱的灯光下,我从1940年到1942年完成了我的《堆垒素数论》,后来又跨入了矩阵几何。

抗战胜利了,我到美国去了。当了“洋教授”。我当“洋教授”也比较困难。别人是又有博士头衔,又有大学毕业证书,我却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人家还是让我当了教授。所以同学们可以看到,第一次在昆明的艰苦环境,由于坚持不懈,有了成果人家还是不得不承认的。

第三“劫”,是“”时期,我是“臭老九”,当然不能幸免。去年,外国又来邀请我去讲学,有的老朋友很关心,也有点担忧。他们说,这次华罗庚出国,可能要摔跤,可能要露底了。为什么呢?因为“”中,图书馆我也不能进,十几年不上图书馆了,还能不落后吗?不但如此,大家都知道,那时候我一方面是各处跑,搞统筹优选,是很忙的;另一方面,背后还要防“”的冷箭。虽然时时提防,还是被射了不少,甚至在1975年被射倒过。所以,有些朋友的关心、担忧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个上算的地方,就是“外通里国”。什么叫“外通里国”呢?就是外国知道我的名字,有书出版就寄一点给我。这样不通过图书馆,也可以知道一点国际行情。而且,他们不了解,我始终没有放弃理论研究。那时候,我身体还好,白天紧张地搞优选法,有时上午跑四个厂,下午跑三四个厂,一天跑七八个厂。尽管这样紧张,我没有放松理论研究。我的理论研究是晚上进行的。做我的助手也不容易,说不定晚上一点钟、二点钟被叫醒,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怎么搞。所以他们是很辛苦的。不过那个时候搞了理论研究还不敢说,因为如果哪一天我们暴露出来,有人就要说:你看这个华罗庚,用统筹优选作幌子,他实际上怎么不忘搞他的理论研究。这种人后来一看形势变了,他又改一个手法,说华罗庚就只搞统筹优选,不搞理论研究。反正这种人理论不多,实际也不高,但他有一种本领,手里有一根棍子,你搞理论他就打你的理论,你搞实际他就打你的实际。那时期我们的帽子当然不少,“唯生产力论”的帽子也戴过了,“以目乱纲”的帽子也戴过了。但你说你的,我的。我只知道统筹优选对人民有利,我要搞;我知道,没有理论就搞不出优选来,所以理论也要搞。

不过,我刚出国的时候,心里终究也不很踏实。为什么呢?因为十几年中虽然搞了一些理论研究,但毕竟遭到了损失,许多手稿也抄(编者注:指“抄家”)的抄了,偷的偷了,而且研究成果大部分没有写下来,或只写了一点草稿,在脑子里像散沙一样,像乱麻一样。如果出国以后,立即让我上台讲演的话,我还真有点担心。亏得去了以后开了两个学术性会议,会议后刚好暑假到了,有三个月时间,我就利用这三个月的时间,把研究成果部分整理了一下。整理好之后,我给了他们一个单子,单子提了十个方面。一般讲演提几个专题就够了,拿自己最擅长的专题就够了。可我们提了十个方面,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要在外国人面前炫耀一下,表示学问广、精、深,数学十个方面都可以讲?这不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是,到一个地方去,与其讲我自己所长的,不如讲我自己所短的。讲自己所长的好不好?我在这儿跟同学们讲一下哥德巴赫问题好不好?好,为什么呢?大家都听不懂。你们会得出个什么结论呢?华罗庚的话,大家都听不懂,一定是有学问的。可我自己有收获没有?我自己没有,得不到东西。所以我的想法是,提出十个方面来,好让人家自由选择。让他们选,他们一般选他们最好的东西,最拿手的东西。好,我就到你那儿讲你们拿手的东西。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切忌班门弄斧。可我的看法是反过来:弄斧必到班门!你要耍斧头就要敢到班门那儿去耍。在旁人面前耍,欺负人家干啥?你到鲁班面前耍一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说明我们工作就有相当成绩。俗话说:下棋找高手,找一个比我差的人,天天在那里赢他的棋,赢得每天哈哈大笑好不好?好是好,但你的水平提不高。如果你找高手下,每一次都输给他,输这么半年下来,你的棋艺能没有进步吗?所以我主张“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

这一次,我跑了四个国家,好几十个城市,做了好多次报告。反映怎么样呢?我给跟我出去的同志们说:你们向上面汇报,第一,人家给我讲的好话,你少吹点,如果要说一点的话,最好是有书面根据的。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外国人对学问还是很严肃的,不瞎吹瞎捧别人,不过我们也不得不防备一点,因为我这个七十岁的老头儿到那里去,人家大多是我的学生辈,你又是借了新中国的威信,又是科学院的副院长,人家捧你一两句会不会呀?我想是会的。所以我们情愿估计我们的差距比人家大一点,而不要估计我们比人家好。我们经常说,我们的文章达到了世界水平,可能某篇达到了世界水平,可整个加起来呐,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因为差距是指面上的差距,不是说我们有几个个别的人,他的数学很好,或者他的某一门科学很好,我们中国的科学就很好了。我们是一个面上的差距,是整个的差距,所以领导上再三强调,要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际真正的水平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的水平。当然也不排斥我们有若干特殊的人先搞好,搞得好。这次我在国外,也同国内一样,“人民来信”多得很。我只想给大家念一封信。有一位美国学者在荷兰听了我的报告,他是这样写的:“您在安呐本的演讲,是真正令人赞叹不已的。您向大家证明了,好的学者即使是在最恶劣的逆境中,仍然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绩,您使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和稳定环境中的人们,只能感到羞愧。”这个人我不认识他,他给我写了这封信。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即使是像“”这样的浩劫,也不能把我国人民压倒。由于我们能够坚持工作,结果还是做出了成果。这个成果还得到世界上学者的承认。而现在是“四害”除掉了,我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同学们想一想,现在环境这样好,我们应该不应该有信心呐?我想,你们是会作出叫人欣慰的回答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还会有困难呢?困难肯定有的。不过,现在看起来,就是有困难,也决不会比从前我们遇到的困难更严酷。

就是再有困难,我们还是可以克服的。我们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对我个人讲,是不是还会有困难呢?当然是会有困难的。除了其他困难,眼前就有一个是,自己有成果了,满足于现在的成果,甚至骄傲自满;国外有声名了,国内也有了,我可以歇口气了,可以不要学习了;而且我这个人年纪大了,就指导指导人家搞研究,自己少吃点苦吧。如果这样想,那就是一个危险,这是自己造成的困难。比如今天我在这里跟同学们见面,以老同学的资格给大家谈自己的经历,就很容易产生满足的思想。所以我要警惕。满足的思想是不能有的。因为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加多的劳动。所以,我顺便在这儿给同学们把自己的思想暴露一下,讲了之后,对我自己可能有好处的。

我为了经常提醒自己,所以我给自己写了几句话,叫“树老怕空,人老怕松。不空不松,从严以终。”像我这样的年龄,是很容易“松”下来的。当然并不是说年纪轻的人就不会松呀!年轻人如果要松起来,对不起,我就要以老学长的资格打他的手心啦!总之,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为人民服务一辈子。我常常对自己说:以前三次浩劫,都没有把我打垮,说不定很可能最后从我自己的思想上,在已经有收获的时候,自己打垮了自己。我一定要警惕。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二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前日打开电视,正好李义道长在讲课,其中提到老子的《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叫做“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为,知道的人不说自己知道,而不知道的人则说自己知道。确实,有很多人说“我知道”,其实什么都不知道,而那些内涵很深的人,外表看不出来,却什么都知道。但是仔细想想,却又有些茫然,老师是知者,难道说自己不知道?看来上列解释不尽其意啊!

又一日,与女儿说起这个问题,闲聊之下倒有几个解释。

中国的文言文含义很丰富,表达却很简短,比如说这个“言”字,我常常读经,看到有“须菩提白佛言”,意思是须菩提尊者向佛主说,又见到“佛告须菩提”,也就是说佛主对须菩提尊者说,不要“言”而用“告”。通常大家很熟悉的《论语》用“子曰”,意为孔子说,而不见用“子言”,可见“言”是用在一定的范围的,而非同于今日的说。古代的官员用“进言”皇帝,黄帝曰如何如何,没有见到“曰”皇帝,皇帝“言”如何如何的。如此判断,“言”用在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前辈,凡夫对智者,而反之用“曰”,或者“告”。

我们回头来看“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可以解释为在比自己懂得更多的人面前,我们不能说自己懂了,自己知道,如果你在班门弄斧,则说明你无知。

而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比他们懂得多,当然要说,要教育他们,但不是“言”,而是用“曰”,或者“告”,如果在无知者面前都不说自己知道,那就大错特错了。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及其表现方法,熟悉其配画、插图的画法风格,进一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丰富的绘画手段表现单幅或者连环画面,在合适的机会利用学生的寓言配画作品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会寓言和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领悟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住寓言和神话故事的中心寓意,并选择恰当的情节把它表现出来。

难点:寓言或者神话故事中最能体现寓意情节的选择以及画面绘画艺术的个性化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寓言、神话资料,范作,学生作品等。

学生:寓言、神话资料及颜料、彩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角色表演(狐狸和乌鸦)

师:你知道这什么故事吗?选自世界上最古老、影响最大的寓言《伊索寓言》。由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富于哲理,在全世界流传两千五百余年而经久不衰。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为我们熟悉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配画上插图。(揭题)

二.新授

1.欣赏壁画、石画(出示古老的石画)

师:寓言和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文化产物之一。人类很早就会使用这种极古老的文学形式,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故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二千多年前的汉画像砖上画神话故事。都是人类生活智慧和艺术想象力的结晶。

2.什么是神话?说一说你熟悉的神话故事。

神话:通过对各色神话人物的塑造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沉香救母》《嫦娥奔月》《精卫填海》……)

3.什么是寓言?说一说你熟悉的寓言故事。使人趋向聪明、理智、沉稳。

寓言:通过简洁幽默的小故事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揠苗助长》《班门弄斧》《疑人偷斧》《杯弓蛇影》……。)

4.看图区分寓言和神话,进一步了解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5.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看图猜故事)

师:你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说出画面创作的要素)

生1:

我是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特点看出来的

师:(板书:主人公的特点)

生2:还要看故事的主要情节与场景

师:(板书:情节与场景)对啊,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或几个非常重要的故事情节,只要抓住这个主要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特点,就会很容易的表现这个故事了。

师:比如说揠苗助长,我们应该抓住哪个故事情节

生:农夫乐呵呵的正在往上拔禾苗。

师:狐假虎威呢?

生:……

三.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四.合作与互助

创作表现

1.小组讨论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寓言和神话呢?现在让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在讨论之前呢,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小的建议,你们首先来选择一个故事,再来分工合作,看看故事适合哪种方法来表现。

生:(讨论)

2.学生汇报

师:哪个组先来说说?

生1:我们组每三个人又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画一幅画。

生2:我们几个商量了,XX、XX和XX画背景。XX、XX和XX主要人物,最后我们几个一起来表演。

师:你们组太有创意了,让我们给他们掌声,鼓励一下,好不好?还有哪个组想汇报一下?

生3:我们想用彩泥来表现《

》。

生4:我们组想画寓言故事《龟兔赛跑》,一共画4幅连续的画。

师:那能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你们要抓住那四个主要的情节画呢?

生4:第一幅是起跑的时候、第二幅是兔子跑在乌龟的前面、第三幅是兔子睡着了,乌龟超过了它、第四幅兔子在奋力的追赶,而乌龟却取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师:看来你们所有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任务,那老师就期待着你们的作品了。

3.学生分小组创作

五.表演与展示

快乐评价

1.欣赏学生作品

师:(完成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欣赏各小组作品,说出你最欣赏的作品,在选择一幅说出应该改进的地方。

生:……

2.第二小组运用做好道具,上台表演。

生:(表演)

师:同学们,他们表演的好不好?

生:好

师: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再一次送给第()小组。

同学们,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神话让我们有一双飞翔的翅膀,寓言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道理,那么老师也希望,在今后的每一天一比一天过得更美好。

六.拓展与延生

激发兴趣

1.欣赏运用其他材料和方法表现的故事作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2.自行设计主人公,自编自演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

寓言和神话(造型大胆夸张)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四

阎都督摆宴的目的,是想在众人面前显示一下他女婿的才华,让其女婿将早已精心准备好的文章背得滚瓜烂熟,届时假装即席而作,好在众文士面前炫耀一番。于是。酒过三巡之后,阎都督提议大家即席题诗作赋,以助酒兴。

在座的宾客,知道内情的纷纷谦让,不明就里的却一个个摇头晃脑,浅唱低吟,引得阎都督与其女婿暗自窃笑。正在兴头上的阎都督心想,久闻王勃大名,也看过他一些佳作,但不知他能否“七步成诗”、有没有即席作赋的真功夫,于是便请王勃当场献技。想不到王子安竟毫不谦让,拿起狼毫,饱蘸浓笔走龙蛇起来。这不仅使阎都督大感意外,就连在座的众宾客也都斜眼看着王勃,以为他写的也不过是些老生常谈的文字而已。好在阎都督也是精通诗文,颇有识才之能,惜才之德,当他看到王勃下笔如烟云,满纸皆繁丽,字字胜珠玑时,开始惊奇了。特别是当他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绝妙佳句时禁不住拍案叫绝,抚掌赞叹道:“真天才也,当垂不朽矣!”于是。阎都督当即示意其女婿不必再“班门弄斧”了,并诚心诚意地邀请王勃坐到自己的身边,命人将王勃的《滕王阁序》精心装裱,高悬大厅中堂;又命将此“序”刻石勒碑,让其与滕王阁共存同辉。阎都督这一慧眼识才,礼贤下士的举动,引来满堂的喝彩叫好声。

散席后,阎都督又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家里做客。让座献茶后,叫来夫人和孩子与王勃见礼。他亲自陪同王勃在都督府的后花园游览,时而饮酒赏菊,时而临池观鱼。时而谈诗论文,时而感叹人生,真有相见恨晚、忘年至交的味道。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五

一、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训练

任何事物,就其特征而言,往往具有立体化、多侧面的网络结构,思维应该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思维常呈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成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道难关:思路闭塞,不得其门。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在于进行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就是对写作材料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与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结论的训练。如可通过“寻找联系”“举一反三”,来训练多角度思维。在写作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的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如,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可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面对这样的题目,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制约,消极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邹忌如何讽谏齐王”“齐王怎样对待纳谏”“纳谏后齐国的政治出现了何种局面”等问题上,即他们对课文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较为敏感,通常以此作为思考的基点,多采用既定的模式去审题立意。这样,势必会出现大同小异的写作现象。如要打破旧框框,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维,可引导他们就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维辐射,由文中的齐威王联想到唐太宗(相似)、周厉王(相反),以及向历代各王进谏的众多臣子(相关),等等。如此不断展开联想,让他们在思考着相似、相关、相反的问题的大脑中,产生创造性设想的心理环境――思维振荡场,形成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心理根据――“优势灶”,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的品质。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列出了以下观点:

①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

――从齐王悬赏纳谏想到的

②人贵有自知之明

――从邹忌两次窥镜谈起

③推己知彼,引君就范

――提意见应讲究方法和技巧

④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

――由妻妾客皆美邹忌说开去

以上几种观点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现实意义较强,而且标题也符合要求,观点③④尤其值得肯定。

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议论文写作中,有些问题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要使思维维系在适当的“度”上,就必须采用模糊化思维方式,从辩证角度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引导学生养成全面认识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故事、成语等语言材料,采用命题或半命题的方式,对思考的角度作相应提示,使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例如阅读故事《子产论政宽猛》后,我要求学生以“宽猛相济方为治国之本”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见解,对“宽”“猛”作辩证分析。一位学生在阐述“宽”“猛”的辩证关系时指出:仅仅施政以“宽”,人们容易消极懈怠;而一味施政以“猛”,人们又会因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而怨声载道。“宽”“猛”应对立统一,仅仅强调“宽”或“猛”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同时,这位学生还联系实际,指出了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偏废。由于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议论中较好地处理了想象与本质、全面与片面的关系,使思维维系在适当的“度”上,体现了辩证深刻的思维个性。

三、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

求异思维亦即发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指的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联系它的原形及其各种变式,从各个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以获得对这个问题较为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它占主导地位。如果在思维过程中换掉思维的某个元素或改变一下排列次序,那么事物就会起变化。对于写作来说,它要求写作者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与众人、前人所不同的意见、设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在写作教学中,可采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换元运思”的创造性思维。

“反弹琵琶”就是打破常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往往是针对某一几成定论的观点,提出相反的、看似与原来观点矛盾的见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六

在作文教学中,要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有创意地表达,表达出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受。新课程倡导写作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自由尽情发挥。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我们知道,“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内容和体裁的开放性。内容上,作文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题目,学生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思想不受任何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其次,学生可以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自由选择最拿手的体裁。这样学生“我笔写我心”,才能写出题材新颖、见解独到的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对写作内容不再做硬性规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的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由此产生的感受、情感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千差万别决定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

二、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古人主张写文章“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是值得欣赏的,因为它使人喜闻乐见,给人以新鲜感。

民主、和谐、开放、活跃,是创新课堂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可激活他们思维的氛围,培养学生用新的眼光、新的观念来审视事物、分析事物。创新作文,以“新”为贵,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思考方法,又要引导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想,巧妙构思,直抒胸臆,畅所欲言。如从相反的方向或某一侧面去思考,必能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比如作文《我的妈妈》,写妈妈如何对自己吝啬、严厉来反衬出妈妈对女儿的爱,这种逆向思维就很有新意。下面就从取材和立意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之。

首先,选材要新。在文章的选材上来说,要力求内容新颖,学会变换思维角度,拓宽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异向”思维,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考试》这个题目,一般同学马上轻而易举地想到文化知识的考试,而这些材料正是所有人都可想到的。要想写出新材料,必须抛弃直觉材料,炮衣题目本意,延伸思维。比如:可以选择对人的品格的考验。像在一次关系到自己人生前途的考试路上,遇到了因天热中暑晕倒在地却素不相识的人,众人无人相救。自己耽误考试去送他,还是为自己考试而置之不理,这样的材料写出了对人格的“考试”,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七

这天因为要弹棉花,做被子,街坊告诉我,潘家园东里有一家棉花弹得最好。于是我抱着一大包棉花找了去,顺3号楼往东走,没见着弹棉花的,却见着一座斑驳的老房,沿着老房往里走,发现里面还有一座大殿,东边残留着一段比较长的红墙。我二话没说,撂下棉花,直奔家取了相机――先留几张片子吧。晚上回家查了查,知道那是清朝顺治年间豪格王爷的长眠之处。

谦虚使人掉脑袋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深夜,皇太极连接班人都没来得及定,就一命呜呼了。他白天还忙里忙外,晚上就不行啦。你说这人经得住什么?皇太极尸体刚凉,也就是第6天,争夺老大位子的激烈争斗就在一家人之间打响了。

老大位子谁坐,按照游戏规则,应当由当时7个最有地位的人商定。这7个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谁不想当老大?

其中最有资格的,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弟弟多尔衮,两个人各有一拨势力。老帮主的那拨马仔都拥护豪格当老大,多尔衮的那拨人都拥护自己多哥。在中国历史上,老大嗝儿屁了,要么长子接位,要么弟弟掌权,哪个都有效。

十四日一大清早,拥护豪格当老大的马仔们,就在大清门前成群结队地发誓,一定要咱们豪哥当老大,这样咱们一辈子都能吃香的喝辣的,谁反对就谁,并且调来了护卫营,把商定继位者的会议地点――崇政殿给围了个水泄不通,连大清门也增加了人手。那阵势,只要豪格不手软,一声令下,把不拥护自己的人全做了,然后对外宣称他们谋反,齐活。

可人这种动物,有时候,就败在一念之差。

崇政殿的东庑殿上,会议正式开始,由礼亲王代善主持。一上来就站出俩马仔,提议皇长子继承老大位子。多尔衮一听就急了,大声呵斥:你们俩人说这话不够斤两,“下去!”这俩马仔也不是好惹的,他们的手下已经把这里包围了。多尔衮见势头不妙,想退。这时候豫郡王多铎也急了,嚷着:“你要是不做老大,那这个老大就得是我!太祖遗诏里可有我的名字。”多尔衮见又出来一个竞争对手,就劝他说:“那个遗诏里面不光是你一个人的名字,还有豪格呐。”多铎小声嘟囔着:“不让我当,也行,那就让代老哥当。”代善心说了:就这架势,我敢当吗?于是说自己骨头老了,当不了老大,还是叫皇上的长子来担纲吧。

这时候,一切都变得对豪格有利。优势有时候变成劣势,就在于优势这个东西太麻痹人了。豪格琢磨大局已定,马上就要做老大了,玩儿个谦虚吧,就冲大家伙说:“我福少德薄,哪能担当得起?”豪格本想这样一来,自己的人再一忽悠,顺势坐上老大的位子,显得多有档次。

谁知郑亲王济尔哈朗说,既然豪格自己已经放弃了,那就让豪格的弟弟福临继位吧。多尔衮也顺水推舟,说:“皇子里面,长子豪格说不干,那就让弟弟来吧。只是他年龄偏小,这样吧,就让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帮助他管管事。”于是顺治继位,多尔衮辅政。豪格从此不仅失去了帮主地位,最后还失去了性命。

一张臭嘴丢了命

豪格错失老大位子,心里堵得慌,仗着皇兄的地位,没事儿的时候就和马仔们说:“多尔衮有什么本事?我们都是一家人,谁不知道谁呀!就他那个身子骨,别的不成,就会得病。他不是个有福气的人啊,活不了多久……”这话背地里说说也就罢了,可他豪格浑不吝,到处嚷嚷。

顺治上台第一年(1644)刚7个月的时候,豪格的一个马仔,据说还是什么八旗的最高将领,可能是被人策反了,出来举报豪格“图谋不轨”,散布危害多尔衮的言论。“图谋不轨”是杀头的罪,何况多尔衮还是摄政王。多尔衮立马召集诸大臣开会,先把豪格的得力马仔们一个个给杀了,罪名是“附王为乱”。轮到处理豪格的时候,皇上急得没法,想出一主意,整天地哭,茶不思饭不想。多尔衮一看皇上都这样了,就暂时饶了豪格的项上人头。又过了仨月,顺治迁都北京,高兴,一个劲儿地给手下们加官进爵,借此机会,豪格又恢复肃亲王爵位。

顺治三年(1646)三月,多尔衮命豪格率兵去打张献忠。豪格不愿意去,心里一大堆意见,一去两年,还就真把张献忠灭了。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张献忠在一座古塔中见着一块石碑,那上面刻写着这样的文字:“造者于化龙,拆者张献忠。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说的就是他早晚叫肃亲王给灭了。所谓“吹箫不用竹”,“箫”字去了竹字头,就是一个“肃”字,张献忠被肃亲王豪格射死。

在外面足足干了两年,顺治五年(1648)二月,豪格率人马胜利班师回京。顺治帝在太和殿请大家足撮了一顿。一个月之后,就有人举报郑亲王济尔哈朗,举报信中正好有两条罪名和豪格说得上话。一条是陈年旧事,说皇太极见上帝的时候,他们“谋立肃王(豪格)为君”,“擅谋大事”也就是私下里为江山做主;第二条是说郑亲王偏袒豪格,“向与肃王同谋,心生怜悯,显令僭越”。罪名成立,判决郑亲王济尔哈朗死刑,后来缓刑,改从轻发落,降为郡王,罚款了事。郑亲王济尔哈朗原是豪格的保护伞,弄他就是弄豪格,伞倒人歇菜。处理完济尔哈朗,两天后,多尔衮又召集诸大臣开会,这回就剩下豪格了,也弄出了一条死罪。多尔衮像模像样地说:“不管怎么说,豪格也是我侄子,不忍心啊。”多尔衮的马仔们知道主子就想弄死豪格,于是强烈要求处死豪格。最后皇上下令免豪格一死,撤销其一切职务,监禁。

最后,豪格一口气没上来,死于狱中,才 40来岁。

死因的传说与

豪格的死因,说法众多,有说是自杀的,就豪格那脾气,也有可能。还有说是多尔衮谋杀的。说豪格班师回京,皇上派摄政王多尔衮在永定门外列队迎接。按照礼节,豪格是多尔衮的侄子辈,应该先拜谒皇叔多尔衮。多尔衮已在帐中埋伏好了刀斧手。豪格只身一人,只有一名叫王忠的太监跟随,进了帐中,还没有回过味儿来,刀斧手们已冲出来。王忠见势不妙,一把按倒豪格,自己扑在豪格身上,不过那刀太猛太快太利,不一会儿功夫,两人血肉难分死于一处,最后装在一口棺材里。

豪格一死,多尔衮把他的漂亮老婆弄过来,留作二奶。不过豪格的儿子也因此捡了一条命。

没两年,多尔衮突然死了。顺治自己说了算,立马给长兄豪格,恢复名誉,立碑表彰。乾隆四十三年(1778),豪格配享太庙。

清初,肃亲王豪格的王府在玉带桥东岸,也就是现在正义路东侧,有10位老大住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毁了。后来变成使馆区,王府只好迁到北新桥船板胡同,规模小多了,不过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老北京不是有句顺口溜吗――“礼王府的墙,豫王府的房,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豪格进中原打仗不仅灭人,还聚敛银两。

像狗熊一样地死,像英雄一样地埋葬。《燕都杂咏》有首诗歌:“名王昭伟绩,马鬣认崇封。不见吹箫竹,惟余偃盖松。”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八

一。把不是分论点的句子说成分论点

例1 文题:留一道缝隙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中心论点)

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一)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

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二)……

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三)……

老师在给学生讲如何拟分论点时,把“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说成分论点,说它们都是论证中心论点“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的。这是不妥当的。这三句话只是段前主旨句,有些主旨句确实是分论点,有些并不是。像这里的三句话就不宜说成分论点。判别段前主旨句是否分论点,关键要看它们与中心论点的逻辑联系。对中心论点“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进行论证,主要的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说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围绕这个问题分点分条地来论证,就可能产生分论点;围绕这个问题一段段地举例,就只能是举例。

例2 文题:实话实说

开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观众众多,得到观众的喜爱。这很难说是值得高兴还是让人悲哀。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要做到说实话(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实话实说成为关注焦点和社会热点,究其原因,是现实生活中假话太多。当说实话不能为人带来什么,而说假话却可以带来实惠的时候,说假话就成为一种必然。(论据:周正龙因“虎照”引起全国关注;南京一老太太诬蔑一小伙子撞伤她,要求赔偿。)

分论点二:同时,实话实说这一话题受到关注,也反映人们并没有完全丧失说实话之心。在假话横行的社会,人们依然存在说实话的希望。(论据:巴金等)

分论点三:实话实说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个人修养与道德。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风气,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做到只说实话。(论据:社会生活,个人经历等)

结尾:也许说实话真的无法给你带来什么,但是真正的个人修养是不以利益为前提的。只有说实话的人才能坦荡从容地立足于世,只有说实话这个社会才能构建和谐,所以,我们要说实话。

一般而言,分论点是一句话。老师在课堂里把文章中间三个段落的前面两三句话都当作分论点,属误判。中心论点是“我们要做到说实话”,那么,论证的工作主要的就是:围绕它分点分条来论说“为什么”要做到说实话或“怎么样”才能做到说实话。老师所说的三个分论点其实就不是能够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文字。本文不是典型的用几个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议论文,老师却把段落前面的话都当作分论点,容易造成误导。

二。分论点中的关键概念互相交叉

例3 文题: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分论点一: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分论点二: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分论点三: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分论点四: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永不满足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进取开拓的精神”和“力争上游的精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它们之中存在因果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从逻辑分类的角度看,属严重犯忌。

例4 中心论点:要善于班门弄斧

分论点一:班门弄斧,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分论点二:班门弄斧,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分论点三:班门弄斧,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激情。问题与上例相似。

例5 中心论点:贫困,是一本没有写字的作业本(有很多事需要做),但可以让人做满各种各样的作业。

分论点一:让人写上丰富多彩的文字。

分论点二:让人画上绚丽多彩的图案。

分论点三:让人记录生动感人的故事。

分论点四:让人倾吐真挚深沉的情感。

分论点三与分论点四是交叉关系,又一起从属于分论点一,逻辑不严谨。

例6 中心论点: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做俭以养德的表率。

分论点一:领导干部俭以养德,是我们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分论点二:领导干部俭以养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分论点三:领导干部俭以养德,是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分论点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俭以养德不仅是素质要求,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分论点五:俭以养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都至为重要。

分论点三与分论点四属概念交叉,分论点五中的“一个人的成长”与分论点三和分论点四是从属关系,“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分论点一是交叉关系,逻辑不严谨。

例7 中心论点:坚持就是胜利。

分论点一:坚持需要内在动力,即明确的目标。(生存本能,活着出去)

分论点二:坚持需要主观意愿,即意志力。(相信自我有能力,能面对,能坚持)

分论点三:坚持需要客观条件,即物质基础。(周围必须有最低要求的生存条件,比如水,比如氧气等)

分论点四:坚持需要他人合作,即不断在改变的其它因素。(鼓励与帮助,比如同事的鼓励,外面的救援等)

分论点二的“主观意愿,即意志力” 与分论点一中的“内在动力”是从属关系;分论点四与分论点三是从属关系。逻辑上不严谨。

三。分论点在表述时有语病

例8 中心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分论点一: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

分论点二: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给人以自信,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

分论点三: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昭示人们拥抱明天的太阳,战胜与自己对抗的一切。

“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表意不清。

例9 文题:爱,用心来传递

分论点一:请露出笑容,把心澄静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

分论点二: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

分论点三: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

没有“澄静”这个词,属生造,“把心澄静清澈”,表意不清;没有“焙烘”这个词,属生造,“把心焙烘加热”,表意不清。“把心放宽飞翔”表意不清。在拟分论点时,是要注意句子的整齐凝练,但这必须是以准确清楚的表达为前提的。以文害意,文理不通,就不好了。

例10 中心论点:坚持就是胜利(明确提炼分论点的角度。从“怎么样”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一:坚持需要韧性。

分论点二:坚持需要不坠之志。

分论点三: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

分论点四:坚持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可说“耐得住寂寞”,也可说“耐得住孤独”,但“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显得重复。论点或分论点是文章关键的语句,它们通顺准确与否,不是小事。

四。一个分论点中包含了两个内容。

例11 中心论点:如何才能有涵养

分论点一:要有涵养,就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

分论点二:要有涵养,就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

分论点三:要有涵养,就要高扬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前进。

分论点四:要有涵养,就要不断读书丰富人文素养。

分论点一中有两个内容:“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既然是拟分论点,并且把这种方法作为行文的基本方法,就应该条分缕析,整齐匀称。这也是逻辑清晰严密的内在要求。

例12 中心论点:不要轻易说“不”。

分论点一: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遭遇挫折时,更加理智更加坚韧。

分论点二: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面对苦难时,更加沉着更加勇敢。

分论点三: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这是一篇高考高分作文中的分论点,仔细分析起来,其实还是有毛病的。“遭遇挫折”与“面对苦难”属于交叉关系,“坚韧”与“沉着”、“勇敢”也属于交叉关系,不严谨。尤其是,每一个分论点都包含了两个内容,论述时未能都同时兼顾,造成分论点与论述分论点的文字脱节。这也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在拟分论点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见到其他的问题:各个分论点逻辑起点不同一,没注意分论点中的关键概念的逻辑层级关系,以及子项可以穷尽母项等等。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九

首先,形式灵活自由。在杂文里,信件、广告、传单、药方、电视剧本、广播、演讲、应用文等,随时可以拿来借用,甚至网络BBS、新闻、采访、现场直播……都可以当作杂文的形式来实验。故而杂文总给人一种创新的印象。从2007年考试大纲来看,杂文可以以所有文体的面目出现。

其次,杂文最主要的手法是讽刺。杂文的针对性很强,只要这世上还有荒谬的事情,杂文就大有用武之地。在批驳的同时,给敌人以辛辣嘲讽,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此外写杂文常常要通过贴切的比喻,或者运用类比、讲故事、成语典故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形象性。例如,鲁迅就将杂文比喻为“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的“小小的显微镜”,很生动地显示出杂文精悍的特点和战斗的作用。

综上,杂文表达自由,可谓变脸大师,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一定要有内容、有主题、有思想、有感情。在此基础上,怎样更有利于表达,就怎样写。

高考作文使用杂文须结合高考作文要求,这里强调几点。我也学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将其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

立意有的放矢,形式有模有样

杂文创作只须针对社会现实,而高考作文首先面对60分的作文题。

杂文对文章针对性的要求比议论文高,不摆出错误的观点,不拉出嘲讽的对象,也就没有杂文。要牢记这个“的”――你要击中的作文题。

前面说杂文可以看成是文体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文体,是变脸大师。你可以写信件、广告、传单、药方、电视剧本……但写信件就是信件,写药方就得像个药方,这就叫“有模有样”。

[发展等级]

一、立意新与形式新并重

杂文欢迎创新的结构形式,而考场作文特别注重恰当的结构形式。

立意上求新则更为重要,即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言他人所未言,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如和是清代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近几年在电视荧屏上频频“亮相”,甘肃考生《致和的一封信》就以书信体与之交流,利用时空错位,亦幻亦真,亦庄亦谐,亦正亦反,以生动幽默的笔触,剖析了和肮脏的灵魂,使历史和现实巧妙地叠印在一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又如前几年福建考生的一篇为曹操“平反”之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众人眼中的“白脸奸臣”,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位才华盖世的“治世能臣”,侃侃而谈,有理有据,引人入胜。

二、知识性与幽默感并存

好杂文少不得引经据典,也离不开机智幽默。没有满腹知识,不懂幽他一默,杂文就杂不出水平和境界,杂文就缺少可读性和感染力。

名人格言、诗词歌赋,是杂文用典的极好内容,但用典提倡“推陈出新”。杂文作为针砭性非常强的文体,它必须立足于生动鲜活的现实;说古,也要取意于解决现实矛盾和人们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班门弄斧”历来用于讽刺那些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但时代变迁,一经思考,我们也许会有新的认识,其实“班门弄斧又何妨”?

杂文是文字的漫画,杂文一般都含有幽默和讽刺的因素,幽默和讽刺能使杂文更充分地释放思辨的理性力量。真的幽默,毫不造作,常从平淡中揭示崇高、于荒诞中提示理智、在任性表达中提示警策真理。对于不公、对于丑恶、对于阴暗,幽默的言辞往往比严肃的抨击更有杀伤力。

三、把握分寸,激浊扬清

高考作文常有道德指向,考生的价值观全在其语言的分寸感里,对付敌对势力,如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论”以及伪科学,须抓住其要害尖锐地“冷嘲加热讽”,务必穷追猛打而后快;对普通老百姓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讽刺,是诤谏性的,既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消极作用及其思想根源,又要注意把握分寸,抱着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态度。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十

关键词:作文教学 培养思维 方法

文章是思维的产物,整个文章的写作过程都需要思维来牵引。整个写作活动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没有思维,整个文章的构思活动、写作活动、修改活动,都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思维能力的强弱、思维品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和水平。

一、巧妙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思维的严谨性表现在作文上,主要是审题时周全缜密,立意时准确鲜明,表达时精确通畅。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并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与调控,防止偏题跑题。

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作文命题的提示语。作文题的提示语,是审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命题者往往通过提示语,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对象进行限制,或界定内涵,或指明方向,或规定范围。第二,要引导学生化面为点,化虚为实,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善于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最能触发自己感想的人、事、景、物来写,要以小见大,以微衬著。第三,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去捕捉写作的相关的信息,寻找立意的支撑点。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品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开阔写作思路,拓展选材范围,丰富文章内容。但是,联想又不是天马行空,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要放得开,收得拢,行文时注意点题和过渡。写作教学中,针对题目,巧妙引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的思考也就逐层推进,思维的严谨性自然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变换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要让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变观察和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固执己见,不拘泥于陈旧的方法,机智地解决问题。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能为学生设计体现思维转化的问题,这样可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拓宽思维的广度,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一定要使学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思维灵活能使学生想他人所未想,发他人所未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一是在以偏概全上发现问题,有些观点为了突出要强调的内容,往往把话说得比较绝对,难免以偏概全。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其片面性,提出求异观点;二是在武断上发现问题,有些观点虽揭示了一般规律,但往往会忽略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难免有些武断,求异型作文正可抓住其武断之处反弹琵琶。如“班门弄斧”,它的原意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后来就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一个“弄”字由“舞弄”演变成“卖弄”,这个成语便有了贬义。但到班门去都是卖弄吗?敢于到班门弄斧,也是有勇气、有实力的体现,有的可能是去请教,能及时得到行家的指点,促使自己更快地进步。三是在观念的陈旧上发现问题,例如有些格言、俗语体现出的观念,在某一历史阶段可能是对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已明显暴露出它的陈旧与落后。如“酒香不怕巷子深”,它在古代确实能反映商品的生产者对自身商品质量的自信,但在当今工业化大生产时代,暴露出的问题是生产者对商品宣传的漠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不仅重视产品的质量,更重视产品的宣传。

三、辨析是非,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批判性地看待问题,不盲目跟随他人或现成的观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热烈讨论、细致辨析,所选择的材料要有一定的迷惑性,不能一眼就看破了,还要有一定的时代感,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辨析的过程中逐步弄清事情和道理的是非对错、高低优劣。指导写作时,引导学生去分析具体问题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批驳的对象要有所侧重,要挖出错误的根源,如果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更好了。

四、挖掘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维品质。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发展等级有“深刻透彻”这一项,共列举了三条:一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是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举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提供一些富有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延伸、拓展,从而对问题的本质属性及规律产生比较深刻的理解,挖掘出普通、常见的表象下潜在的本质属性,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才有可能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思路变得豁然开朗,笔底也必然会文思泉涌。

五、拓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主要表现为思路宽广、思维发散,能够用多方面的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选择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观察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1.一题多练。就是改变以往一个作文题目只对应一个写作要求的方法,因为作文教学要训练的点较多,一题一练既耗时又限制学生的思维。

2.文体不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写作天地。这种不限并不是让学生将文章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而是让各类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施展自己的才华。擅长写记叙文的,可以写成情节曲折的记叙文;擅长写议论文的,可以写成旁征博引的议论文;擅长写散文的,可以写成柔婉真挚的散文等等,充分展示学生的才情。

3.变换角度。同一个作文题目,因选择的视角不一,分析方法不一,写作的侧重点可能也就不一。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变换审题的角度,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经过辨别,最终选择一个好的视角来行文。

六、调动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十一

一、单字激活,赋予动态美

古人作文、写诗最讲究炼字造句,炼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精心挑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很多的古诗词往往因为一个动词的妙用而意境顿出,这也就有了贾岛“推敲”的千古美谈,再看看“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些诗句中“绿”、“闹”、“说”这三个动词的妙用,使得诗句的意境幽美而深远,诗意醇厚而浓香。

对于像“墙”、“桥”、“窗”、“路”……这样单个名词的话题作文,拟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紧扣话题,精心选择一两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文章的标题就会眉目传情,双眸生辉。例如:

1.以“墙”为话题:掀掉心灵之墙;打造“穿透”心墙之术;高墙内外的期盼

2.以“窗”为话题:擦亮你的窗口;别关上你心灵之窗

3.以“桥”为话题:搭起生命之桥;守住你精神家园的大门;理解,串起你我他

4.以“路”为话题: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在你脚下;人生短暂,紧要处就几步

5.以“树”为话题:头顶烈日,脚踏大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匍匐大地,根深才能叶茂

6.以“灯”为话题:黑暗中的使者;点亮心灵那盏灯;来自灯的温馨;人生航行需要航标灯

二、巧借诗词,翻出新意美

古典诗词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借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不仅能唤起人们对古典诗词美好意境的回味,又能引发人们对当今现实的深刻认识。如:

1.教室里头夸先进,听取掌声一片

2.才气才露尖尖角

3.失败不是无情物

4.“减”学生苦,“增”学生苦

5.人生自古谁无搏?

6.我寄希望与明日

7.问君何能尔,努力能成功

8.师言抵万金

以上标题是以学生谈学习为话题的拟题,借诗的形象,翻出新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利用修辞,增强情趣美

修辞就像是一道大餐中的食盐,缺其不可。用好了修辞,就会使标题有新意,有情趣,从而熠熠生辉。如:

1.拟人:草原在哭泣;小鸟在呼唤;绿化,绣出一片新天地;归来吧,自信!;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

2.夸张:减负刮起“龙卷风”;千年等一回;师怒一声吼,地球抖三抖;千年月色,万年情

3.对偶:坐着读书,站着做人

4.比喻:诚信是金;尊重是张通行证;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5.对比:鲜花与荆棘;勤奋与懒惰

6.顶真:读书乐,乐读书

7.回文:“打假”岂能“假打”

8.反语:培养不孝儿女八招

这些标题运用了修辞,因而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深沉,或文采飞扬,就像一盘盘美味佳肴,脍炙人口。

四、巧卖“关子”,妙设悬念美

评书表演艺术家之所以能让观众、听众欲罢不能,除了故事精彩,情节生动,和其娓娓道来,妙语连珠的精湛技艺外,还在于他们对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他们总是在情节的最关键之处打住,给听众留下一个悬念。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标题的拟定,也可以翻新俗语或成语,以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悬念。如:理直“气”壮;班门弄斧又何妨;做“贼”心不虚;临时抱佛脚也管用;旁观者未必“清”;成人之美非君子;弄虚作假升级版;“破罐子”不破摔。

也可以巧卖关子,留点悬念,以吊读者的胃口。如:欢笑中的叹息;追求生活中的那截树枝;十六岁,老朽了;考试魔鬼定律;两个女孩一台戏;一只老鼠的手记;谁的眼泪在飞;我与168,不得不说的故事。

以上作文标题,个个都吊足读者的胃口。其实,在拟定文章标题方面,除了议论文的标题可以直露一点,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外,记叙文的标题大多可以含蓄一点,诗意一点,不把话说实说尽,给读者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这样的题目才更有吸引力。

五、巧用歌词诗词,转换意境美

话题作文的拟题,也可以根据话题的需要,正面模仿或反面模仿名句名诗、俗语或成语,为我所用,从而展示出文章标题独特的艺术魅力。请看:

1.“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2.“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4.“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5.“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6.“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

7.“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

8.“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再比如巧借俗语、成语等:

1.君子动口不动手

2.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3.弄斧定要到班门

4.道是无情却有情

5.有心本可贵,诚信价更高

6.酒香也怕巷子深

7.每逢佳节倍思“清”

8.“忠言”也要“顺耳”

六、巧用标点,构筑形式美

有人说,标点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此话不假。不少优秀的文章,精美的段落,总是巧妙地借用标点,“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正如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最后一句:“活该。”一个句号,力透纸背,对法海之流予以辛辣的讽刺。此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系列的标点符号,巧妙而准确地表情达意。

在近年来的中考中,不少考场作文的标题也成功地靠妙用标点,巧配文字,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之感,增添了文章标题的形式美。如:

1.成功的伴侣――诚信

2.诚信,难道也要“出口”转“内销”?

3.那人,那山,那狗

4.生活――网?网!

5.,?!……与他

6.5〈2=0

7.?+。=!

8.爱?爱!

巧用标点,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形式美,也增加了标题的意蕴,使文章的标题更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如上面的《,?!……与他》,用文题中的四个标点写出了他“豆芽菜似的身材,爱发问的习惯,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产生了“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艺术效果。再比如《5〈2=0》,用文题中的数字和符号“〈”“=”组合,反映了当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情况:在学校五天的学习,比不上双休日里的放松,最终教学效果等于零。既形象、生动,又含有哲理,是一种有个性的创意。再如《?+。=!》,网瘾使“他”陷入困境,学业一落千丈,父母老师伤透了心,怎么办?最后经过家长、老师的一番开导,“他”终于结束了那场令人不堪回首的噩梦,句号用来表示悔过和醒悟。经过努力,“他”成功了,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最新范文

读《飘》-议论文作文【优秀13篇】04-23

关于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作文800字议论04-22

关于合作共赢的作文议论文通用11篇04-22

幸福议论文优秀9篇04-22

有志者事竟成议论文(优秀9篇)04-21

站直了做人议论文【优秀6篇】04-21

关于梦想议论文作文素材5篇04-21

知足常乐的议论文优秀10篇04-20

坚守自我,不忘初心作文900字(3篇)04-20

凡事都要全力以赴作文【优秀11篇】04-20

29 39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