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观后感优秀5篇

2024-04-30 18:10:52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5篇美丽人生观后感的相关范文。

美丽人生观后感 篇一

星期日,我与爸爸妈妈观看了电影《美丽人生》,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他和每一位父亲一样像生命一样去爱自己的孩子,他为了保护儿子能平安活下去撒了一个谎,正是这份美丽的谎言创造了奇迹,体现了一位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爱。

男主人公圭里,他把自己喜欢的女孩叫做公主,他说自己是王子。他们结婚了,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原本生活很幸福,但是可怕的战争发生了,由于他们都是犹太人,所以都被抓到了集中营,母亲虽然不是犹太人但是她还是坚持一起去了集中营。

可出乎意料的是,在集中营里的生活十分苦,而且危险重重。为了让孩子不害怕,父亲说他们正在做游戏,这一切都是游戏的规则,就连严肃的可怕的军队也是游戏的参与者。为了能让见不到面的妻子安心,他冒险为妻子在广播里报平安。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毅然阳光,让儿子坚信这就是一场游戏,等他表现后,游戏奖品是一辆大坦克。

最终战争结束,为了保护儿子这位父亲被枪毙了,即便是献出生命他也不后悔。这就是伟大父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也许在我们经历最苦难的时候也要阳光面对,信念和阳光的心态一定会创造奇迹,因为最终孩子和妻子活下去了。知道多年后儿子长大了才明白了父亲的爱是多么的伟大,这个美丽的谎言有多伟大!

《美丽人生》观后感 篇二

影片用轻松诙谐的态度来对待使人无法承受的大痛苦,这是犹太人的幽默,这种幽默是一个饱受蹂躏的民族为了求得生存的一种技巧。年幼的儿子就在父亲的蒙骗下以游戏的态度来对待法西斯的种种暴行。影片结尾时,当法西斯的枪声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当联军的坦克隆隆开向法西斯主义者丢弃的集中营时,基多的儿子还天真地认为自己是游戏的胜利者——父亲告诉过他的坦克出现了——看到这里,我相信所有的眼睛都会噙满了泪水。影片的主题至此脱颖而出,在这荒谬的游戏中美丽与丑陋颠倒,恐怖与幽默并存,把美丽的人生当作游戏的恰恰是那些法西斯主义者。

这是一部以诙谐、轻松的手法表现沉重、悲惨的人生的故事片。主人翁基多是一个犹太人,在法西斯主义的铁蹄统治下,他和他的儿子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妻子朵拉虽然不是犹太人,但也毅然跟着丈夫与儿子一起登上了前往集中营的火车。爸爸与儿子关在一处,妈妈被关在了另一处,在比铁还冷的黑暗中,基多不能对孩子解释集中营中发生的一切骇人听闻的暴行,只能对孩子撒谎说,眼前的事情是一场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只要能够通过各种考验,就会得到最高分,胜利者将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于是,整部影片就在父亲饱含眼泪的微笑中展开了。

美丽人生观后感 篇三

有一种浪漫叫爱情,有一种感动叫父爱。浪漫的爱情,伟大的父爱同时充盈在这部影片之中,但最令人震撼的还是伟大的父爱。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父亲小心呵护着儿子纯洁的心灵,给孩子一个没有被污染的童年。

不让孩子受到民族屈辱,当孩子看到“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的标语时,父亲的解释是那样的自然:“各有各的爱好”;不让孩子受到惊恐,在集中营,在刀枪下,父亲为孩子编造谎言,那是多么美丽的谎言,一个游戏,得到1000分,给孩子一个惊喜,奖励真正的坦克。父亲巧妙地编排了游戏规则,让孩子忍住饥饿,忍住想家,忍住哭泣……为了不让孩子受伤害,父亲临终时滑稽的高抬腿,甩开胳膊,大踏步而过,藏在柜子里的孩子纯真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期望…… 美好的童年保住了,孩子幸福的一生从此开启了联想自己,作为父母,我们每个人都爱孩子,作为老师,我们都声称爱学生,往往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但当我们累了,烦了,就会对孩子发脾气,嫌孩子烦。有位哲人说过连母鸡也知道疼爱小鸡,不懂得有智慧的爱,不懂得艺术的爱,不懂得耐心的爱,人与动物何异?生活稳定心情顺畅时对孩子的爱还好说,生活不幸,心情低落时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对自己的孩子,对学生,我们应该把个人荣辱抛弃,控制好个人感情、情绪,让孩子不因我们个人的不良情绪而受到不恰当的待遇,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循循善诱,这是我们的职责。

看了这部电影我还感到: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无论生活中遭遇到什么,都要乐观对待,无论多么不幸,都要尽力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幸福的一生。

《美丽人生》观后感 篇四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叫我们观看《美丽人生》,天真的我们以为老师是那么的好,布置作业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是叫我们写观后感,有些郁闷。

我视力也是不大好,自己又没有眼镜只好拿着同桌的眼镜看,断续断续的,却也感人。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意大利,由罗伯托·贝里尼饰演的小人物─基多,来到图斯坎尼小镇追求他的理想与爱情,全然不顾法西斯主义之下的政府管制,在这里他与小学老师桃拉坠入情网。几年后,他们拥有了一个小男孩─约书亚,而基多也开了一间书店。但好景不常,在法西斯主义政府统治下,一家人失散,被关入集中营,爸爸和儿子关在一起,妈妈则被关在另外一处,在残酷无比的集中营里,爸爸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儿子仍保有童年的快乐与天真。最后,爸爸牺牲了自己,死于纳粹的枪下,而儿子回到妈妈身边。

用自己的话说,只能说:“平凡的影片,感动真挚的心吧。”我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代替他们,父亲是伟大的,尽管他是一个撒谎的父亲。在我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却异常高大,因为父亲对孩子的那种爱是无人能及的。他的谎言保护了一个孩子的幼小心灵,在他生命接近完结的时候,他也不忘身处垃圾箱里面的儿子,同样是用滑稽的动作来博得儿子的一笑,让儿子更加的确信他自己身处在一个游戏之中,我看到这儿,我哭了。

同时,我也为纳粹的而感到耻辱,连一个孩子都不放过。你们还是像我们一样的人类吗?你们还是文明又有知识的欧洲人吗?你们的绅士风度呢?你们只是为了一场战争,有必要这样大张旗鼓的夺取了全成7000多人的生命吗?你们到现在还不知道你们的错误吗?你们觉得你们是应该的吗?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你们的益处是什么?有益处吗?

现在才明白,你们为什么现在要求大家和平相处,不能够发动战争,原来是为了保卫自己在那个战争时代窃夺回来的战利品,你们现在再充当有知识的欧洲人了,当年呢?你们当年犯下的罪过难道我们当代的人们都看不见吗?你们还记得吗?我也还记得圆明园,与这个小城镇的命运一样,就像是面临着死亡的命运,可怜的是小城镇的是7000多个人的性命,而圆明园只是中国的珍奇异宝罢了。你们的颜面呢?我想,你们的颜面无存了吧。

我同情的是那个孩子,同样我也在为他感到庆幸,他躲过了那场灾难,我想他应该每天都是在与纳粹们玩“捉迷藏”,这是一种以生命为赌注的捉迷藏,结果就是这个孩子生命的终点。

我在想,他还是那么的小,还是一个孩子啊……

《美丽人生》观后感 篇五

电影的前半部分讲述了犹太青年圭多和女教师多拉的邂逅。在经历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他们如愿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几年后,父亲奎多与儿子乔舒亚被抓进了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奎多用天真乐观的谎言,保护了儿子纯洁的童心,自己却未免除死亡之灾,最后的最后也无法与家人团聚。

电影里首先给人鲜明映像的是男主奎多,其貌不扬,一蓬如鸡窝的乱发,还有点地中海的趋势,动作语言极度夸张,为人处世轻浮圆滑,就是这样一个带有强烈喜剧色彩的人物,戏谑的背后却有一颗纯粹美丽的心,有对美好人生的诠释与追求。

电影的前一部分,奎多似乎只是个滑稽搞怪而带有一些浪漫色彩的人物,他可以为自己的公主多拉假扮访问学校的大使,为了逗笑多拉,他能使出浑身解数,展现出喜剧演员的天赋;他可以在暴雨天为了不让多拉鞋子沾水,变戏法般地变出红地毯,纵使自己已成了落汤鸡;他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绿马王子,在多拉的婚礼上带着她潇洒走出现场,逃离这场只有利益和金钱的噩梦但在影片的中后期,这样晴天般爽朗欢快的剧情却迎来了二战时期的残酷现实。音乐一转,描写集中营的序幕徐徐拉开,沉闷的基调涌入还未消散的轻松气氛,影片正式进入主题。轰鸣声踏碎清晨的鸟叫,意大利的天空乌云密布,奎多和儿子乔舒亚因为身体里流淌着犹太的血统,被送往残酷无情的集中营。为了保护儿子,奎多给喜爱坦克的乔舒亚编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一场决定生与死的游戏。如果他能够不哭,不找母亲,不挑食,那么他们就能得到一定的分数,而游戏的1000分终极大奖,就是一辆货真价实的坦克。这个游戏一直持续到了纳粹战败,准备逃离集中营的那天晚上,可是奎多却因为急于寻找妻子被纳粹抓住枪决枪声响起,他留给荧幕的,只剩下一个滑稽搞怪的背影。面对奎多浮夸的步伐,我们再也笑不出来

还没来得及对战争和种族性命做出什么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思考,他就被死神抹去了踪迹。这是他面对死亡的豁达与浪漫,是他为儿子作出的牺牲,勾起了我内心强烈的挣扎和共鸣。有遗憾,有谴责,也有敬佩。奎多对死亡的坦然与勇敢,引发了我们对战争和种族命运的探讨,高度升华了电影的主题,不仅赞颂了伟大的父爱,也是对当时无情战争的猛烈抨击。活在和平年代当下的我们,不用面对冷酷残暴的纳粹兵,不用面对随时架在脖子上的镰刀,不用为了一块黑硬的干面包而不断透支自己的体力

珍惜现在的一切,珍惜生活赐予的每一份礼物,不辜负来世一趟,度一场美丽人生。

最新范文

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精彩优秀4篇04-30

观后感少年黄大年500优秀8篇04-30

为了和平观后感800字优秀12篇04-30

2019国庆节阅兵仪式观后感优秀8篇04-30

脱贫攻坚特别节目的观后感心得感想5篇04-30

《青涩记忆》电影观后感【优秀5篇】04-30

观看2021开学第一课有感心得优秀8篇04-30

我是接班人全集观后感优秀12篇04-30

315晚会直播观后感个人感悟2021优秀3篇04-30

电影观后感大全400字【优秀12篇】04-30

27 40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