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王子观后感 埃及王子个人观后感(精彩6篇)

2024-04-26 12:57:16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埃及王子个人观后感(精彩6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埃及王子观后感 篇一

元旦,我看了一部动画片《埃及王子》。

这部动画片的主人公是摩西和兰姆西斯,他们从小一块儿长大,是最好的好朋友。

长大后,兰姆西斯成了法老王,他比老法老更加残暴,将希伯来人当作奴隶,每天命令他们干繁重的活,修建宫殿、金字塔。而摩西越来越讨厌这一切。有一天他明白了原来自己并不是埃及王子,也是希伯来人的后代。从这以后,让兰姆西斯放走他的子民。兰姆西斯当然不会答应。为了解救他的子民,摩西借助神的力量,和兰姆西斯不断的作斗争。面对巨大的困难也不退缩,最终将他的子民救出来,获得了自由。

看了这部动画片,我觉得我也应该学习摩西的勇敢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迎难而上,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做一个好学生。

埃及王子观后感 篇二

而且由当红影星韦基马及赖夫韦恩斯配音,乐坛两大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演唱主题曲,上映后即引起众人的关注。《纽约时报》评之为:“圣经史诗”,该片的圣经文化顾问指出:“旧约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民摆脱奴役,走出埃及的记载实际上已成为西方礼貌的奠基石。这一历史深深影响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的构成。”

多年以前,埃及法老下令要淹死所有的希伯来男婴。一位绝望的母亲把她的儿子放进篮子里顺河水漂走。孩子被埃及王后捡到并抚养成为埃及王子,名叫摩西。他和兄长雷明西斯一齐幸福快乐的长大。当摩西得知自我的身世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该片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的故事为创作蓝本,但是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并未因循守旧地照搬原著,其中也作了一些较大的改动,其中最大的一处便是把圣经中摩西与法老兰姆西斯之间的冲突改成了一段兄弟恩怨,只是双方各为其主罢了。在片中摩西与兰姆西斯始终都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即使双方的立场逆转之后,两人仍是彼此关心,这使影片变得更加人性化。摩西从奴隶到王子再到传教士的传奇故事几千年来一向被人们所传诵,人们赞颂着摩西对耶和华(上帝)的忠诚和他对和平、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本片以动画片的形式生动地演绎了这个被称作西方世界中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

在制作过程中不但动用了最先进的电脑动画而且还有数百位历史及宗教学者为本片担任顾问,有方·基墨和桑德拉·布洛克等好莱坞当红影星的幕后配音,更有乐坛中的两大天后玛莉亚。凯莉和惠特尼·休斯顿为该片演唱主题曲。这部被影评人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动画片极有可能打破卡通片未曾染指过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历史。

梦工厂为了带来一新耳目的视听场面,《埃及王子》动用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耗资近一亿美元历时四年才炮制出来。美术指导亲自去埃及取景,以求更忠实的呈现古埃及风貌。

片中运用了超多的电脑特效,总计在1192个镜头中,有1180个是由电脑加工而成,可谓将当时的电脑特效发挥至极致:清凉的尼罗河,瑰丽的夕阳及摩西分红海,几乎都是由电脑完成的。摩西分开红海那一段,虽然只有短短7分钟,但是由16位画师花上3年心血,经历318000个电脑制作小时完成。这是动画中首次出现超高真实度的水。据说当完成分红海这个镜头时,由于海水过于真实,动画师们不得不又将其改得稍假一些,以求与其它画面更加和谐。

这是一部彻底将严肃的宗教信仰化身成寓教于乐题材的动画作品,音乐的制作更是近十年动画音乐的绝佳典范,从动画惯用的百老汇音乐剧语法,配合故事题材背景的中东乐音、希伯来民谣,到史诗剧情片才会有的华丽大气魄,透过Hans Zimmer电子合成器与交响乐一番巧思铺排后,就会融合、互动、串联成一种壮阔格局,抑或是抓住中东音乐悠扬旋律里的思古幽情,挟浓烈情感凝聚成雷霆气势,加上《风中奇缘》词曲创作家Stephen Schwartz精简切中信仰、意志力的动人歌词,还有米歇尔。菲佛、以色列歌后Ofra Haza参与原声大碟的演唱,更听见中东音乐与百老汇音乐联姻而成的戏剧情感张力。Zimmer除了将世界音乐与管弦交响乐互通情感声息外,兼具灵魂福音与世界音乐的合声也烘托出人声与弦乐相互带动的丰沛情感;信念就在多层次的情感攀升中,燃烧出撼动人心的力量。

宗教传说和神话色彩掩盖了脸谱化的缺陷,人物性格被善恶、美丑的概念所代替。影片最值得一看的是它那令人瞠目的恢宏画面,从建造金字塔,到大漠风光,很多镜头和角度都具视觉冲击力。

影片中提到的以色列的人期望之乡: Tha Promise Land 在《旧约》里是上帝许诺给亚伯拉罕的后代的“流奶流蜜的福地”,即圣经中的迦南,由巴勒斯坦或其位于约旦河和地中海之间的部分组成的一个古代地区。按旧约全书,那里被认为属于“应许之地”。在西方文化中,福地是一个隐喻, 指人盼望已久的地方,在那里可获得充分的幸福和满足。如:早期的美国清教徒曾把北美洲称作上帝给予他们的“应许之地”。

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是犹太人中最高的领袖,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道德家、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出生于希伯来人的家庭,在埃及法老屠杀希伯来男婴是时被家人放在蒲苇筐中,藏在尼罗河边的芦苇里。后被法老的公主发现收养,成为埃及王子。他曾亲自和上帝接谈,受他的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PALESTINE),解脱他们的奴隶生活。他经过红海的时候,水也没有了,渡海如履平地;他途遇高山,高山让出一条大路。《圣经》上的记载和种种传说都把摩西当作是人类中最受神的恩宠的先知。

《埃及王子》中出现的犹太人盛大的节日,逾越节,犹太人的逾越节开始於尼散月十四日,连接七天。 逾越节原本分为逾越节和除酵节,但之后犹太人将两个节期合为一个。这两个节期是关连的。逾越节是记念在离开埃及的前一夜,天使击杀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却越过以色列人的房屋,拯救了以色列各家。除酵节是记念在埃及匆忙离开的苦境,当时甚至没时光让面酵发起来。

这部影片不仅仅仅是对圣经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刻的触及了东西方两种不一样意识形态的社会的根源,一神教与多神教文化的对立,对于研究东西方文化有着必须的现实好处;其人物刻画又体现了典型的“好莱坞”原型主角。

这部影片以信仰为主旨,信仰构成了一个人生命质量的支柱,期望为生命形式增色添彩,爱就存在于生命传承的历史长河之中。坚守信仰,怀抱期望,承载一颗爱的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创造美得真谛,以不致迷失方向。

埃及王子观后感 篇三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最爱的一部电影——《埃及王子》。这部片,也随着影像一幕幕的发展,变成了我的最爱。这部片改自出埃及记,电影中描述一位原以为自我是埃及王子的希伯莱人──摩西,带领族人走出埃及、拥抱自由的感人故事。电影的一开场,炎热的太阳、繁星的劳动,不管是老的、小的、强壮的、虚弱的,每一个希伯莱人都在辛苦地建造金字塔,用他们生命微弱的气息唱出内心的绝望、痛苦和信仰。才看到这,我的泪水已伴着他们的汗水留下。

跟随着摩西,我震惊、痛苦、悲伤又重新找到了期望,少了宗教的色彩,多了感动的音符。每一首歌、主角之间的牵绊、矛盾、冲突和他们对于自我信仰的坚定都使我动容。整场电影,悲伤的泪、喜悦的泪、满足的泪、感动的泪占据了我的眼和我的心。当摩西和他的族人最后到达那流着奶与蜜的土地后,除了感动和快乐,我的心浸在知足和感恩中,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感触。

“人生中的痛苦和快乐没有什么,而是你将它化成为什么。”电影中有个人对摩西这么说。也许,这天一切是那么不顺、那么灰暗;但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能够继续相信、相信期望,那,是别人怎样也剥夺不走的!这场电影,让我重新认识历史、认识生命、认识期望。

埃及王子观后感 篇四

这部电影是一个接一个的故事,感人、悲伤、快乐、愤怒,都集中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通过电影,人们搭建桥梁,分享相同的感受和相似的想法。也许情况就是这样。电影深受人们喜爱。我喜欢看电影。

还记得那堂历史课吗,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她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埃及王子。这部电影,随着视频场景的发展,已经成为我的最爱。这部电影是根据《出埃及记》改编的。它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摩西是一个希伯来人,他认为自己是埃及的王子,带领他的人民离开埃及,拥抱自由。电影开始时,烈日和星光灿烂的劳动,古老、渺小、强大和弱小,每个希伯来人都在努力建造金字塔,用微弱的生命气息歌唱他们内心的`绝望、痛苦和信念。只看到这一点,我的眼泪已经被他们的汗水留下。

跟随摩西,我震惊、痛苦和悲伤,又找到了希望,少了宗教色彩,多了感人的音符。每首歌,角色之间的联系、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们对自己信仰的坚定信念,都深深打动了我。整部电影,悲伤的泪水,快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情感的泪水占据了我的眼睛和心。当摩西和他的人民最终到达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时,除了感动和快乐,我的心沉浸在满足和感激之中,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受。

"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把它变成了什么。"电影中的一个男人对摩西说了这些。也许,今天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么阴郁;但是在我们心中,我们可以继续相信,相信希望,也就是说,别人怎么也剥夺不走!这部电影让我再次了解了历史、生活和希望。

埃及王子观后感 篇五

这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埃及王子》的电影,看完电影后,我感触颇深。

《埃及王子》讲的是:埃及国王要建王宫,就抓来无数外族百姓来当牛做马。他们干活还要挨打,背上的疤永远也好不了,女人生的孩子他们还要夺走喂鲨鱼。一位被抓起来的母亲为了救自我的孩子,用木盆让他漂流,最后漂到了王后的花园水池,王后心地善良,让他当了王子。他有了一个名字:西雷。他在国王与王后的保护下长大了。但人们的痛苦勾起了他的记忆,他离开了埃及,放下了荣华富贵。最后,他把自我的人民解放了出来。

我觉得那个西雷他太伟大了,在死亡的追逐下还能为人民讨回自由和快乐,他是民族的英雄!

同时,我又想起了那些痛苦的子民,埃及的法制太可恶了!让外来的人去建王宫,自我吃喝玩乐。那些人民要搬石、拉大石像,干不动了挨鞭子,没有一个人是正常死的,而是累死的,打死的。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生活太好了,这样的生活我们还不知足,还与别人比。看了《埃及王子》后,我想到了要珍惜此刻的生活,做一个支持正义的人。

埃及王子观后感 篇六

在刚开始播放《埃及王子》这部动画时,我对它并没有特别的印象,也没有过多的兴趣,可能是因为我对埃及的历史了解得不深吧。对于埃及,我仅仅知道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

但在后来,《埃及王子》却以它高超的动画技术和动听的音乐渐渐吸引住我的目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逼真的狮身人面像、波涛汹涌的海洋和摩西的母亲在用篮子把儿子送走时,所唱的那一首优美的歌。歌中饱含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恋恋不舍于对儿子未来的希望与祝福。

当然,《埃及王子》中并没有缺少梦工厂动画中惯用的搞笑情节。在沙漠中,骆驼把摩西的头发当做食草,结果把被埋在沙里的摩西拖了出来;红海分开时,在两侧形成了两堵高高的水墙,透过一侧的水墙,观众看到一条遨游的大鱼……这些景象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影片里的人物形象虽然并不像有些动漫里的人物唯美,却很逼真,人物的性格也十分鲜明。

埃及王子——摩西,在开始爱恶作剧,并没有太多的责任感。在他了解到自己的身世后,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奉了神的旨意,最终带领希伯来人走向了自由幸福的道路。

而他的哥哥,兰姆西斯(拉美西斯二世)却有着身为储君应有的责任,每当摩西给兰姆西斯惹下麻烦时,每当兰姆西斯烦恼时,摩西会帮兰姆西斯解围。因此,兰姆西斯和摩西的关系非常要好。但两个人却都有着自己的责任,于是生命的轨迹背道而驰。在兄弟俩的感情破裂时,我也为他们而感到惋惜。

最新范文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范文【9篇】04-26

电影《2012》最新观看心得精彩12篇04-26

庆祝祖国七十周年阅兵式观后感_观阅兵04-26

家长《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篇04-26

影评作文【精彩8篇】04-26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10篇】04-26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13篇】04-26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精彩12篇04-26

唐山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优秀6篇04-26

国庆大阅兵70周年观后感(优秀12篇)04-26

27 4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