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优秀10篇)

2023-05-05 17:45:42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您分享了《流浪地球》观后感(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一

中国电影科幻片《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中,票房稳居第一,它带着刘慈的科幻小说的信任与欣赏,因为这些所以我对《流浪地球》这部影片期望也特别高。

结果,这部影片所带给我的震撼已经远远的把我的期望给甩开了,这部影片中充分的体现出了人类智慧的力量,和感情的伟大。在浩瀚的宇宙中,渺小的人类在用他们渺小的力量来创造希望,来一起守卫地球。

我问你,机器人那么强大也那么理智,但是机器人为什么就不能统治世界呢?因为他们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给你最快的答案,但是那个答案却千篇一律,就算是人类最简单的围棋手遇上电脑,也一样不堪一击,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人类有着机器人永远也无法替代的东西——爱,“爱”,包括了太多,人类可以为了爱,所抛下一切,但是机器人不行,他们只会按照情绪来做,他们也不会拥有感情,因为这些,他们永远也不会是人类

无论最后的结果怎样,命运会将我们或者地球变得怎样,我们都要选择相信希望!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二

希望

三十一年后,太阳会极速老化,瞬间膨胀,那怎么办?电影中,人们选择了耗尽全部资金,在地球表面建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到另外的星系定居。为什么人们会在这危急时刻,冒着巨大风险,选择了这种方系呢?因为人们选择了希望。是希望驱使人们延续人类文明,才选择此方案。

在地球脱离预测轨道,即将撞上木星时,刘培强中校选择了协助地球上的救援队,自己奋不顾身地驾驶空间站,撞上木星,牺牲自己,让木星燃烧,让地球重回轨援任务。哪喂粉身碎骨。

任何情况下,都要条装了寿望之之,子远不要。道。为什么他会在生死之间,放弃莫斯机路人的“火种”计划,做出那样的举动呢?因为莫斯只是单纯地延续人类文明,没有想到过放手一搏。而刘培强却选样尝试,选择希望,帮助救援队一起完成最后机率为0的救援任务。哪怕是粉身碎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丢失了希望之火,永远不要。

亲情

“爸爸要执行任务,这是爸爸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务。

“爸爸,你真的会变成一颗星星吗?”

“真的。只要你数三,二,一,抬头!就看见爸爸了。”

这是电影中刘培强中校和做儿子刘启的一段对白。刘启小时候,爸爸给他说了那些话。十五年后,刘启因为误打误撞,不小心加入了救援队。而在地球毁灭之际,刘启爸爸曾经讲过的一句话给了刘启希望。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拯救地球的办法,却因能源不足而无法成功。这时,远在空间站的刘培强,没有任何顾虑地选择了撞击木星,牺牲自己。在即将撞上木星的时候,刘启含泪问爸爸何时才能见他,爸爸说,现在就可以,只要数三,二,一,抬头!就能看见他了。一瞬间,空间站撞上了木星,巨大的冲击力使地球重回轨道。刘启也喊出了十五年来未喊出的一声“爸”。

因为亲情,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为亲情,才危机化险为夷。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亲情。

希望与亲情,才让这部由刘慈欣写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把中国科幻片和家庭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今天这部感人肺腑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三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观的人不计其数。电影院里观众满满当当,为这样一部超越现实的作品“助阵”,宏大的场景、动人的情节、压抑的杯具……从津津乐道转向沉默无声,电影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园,北京、上海、济南、杭州……一个个地标在电影里出现,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极寒天气里,我们已经找不到丝毫的温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个个地球人送给了灾难,仅存的转移到地下空间,再也无法享受蓝天与空气,再也无法感受四季的完美。失去的,正是我们今日所拥有的;拥有的,正是我们明天要失去的。整个地球都是命运共同体,想尽千方百计,让地球能够安全的去流浪。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为人类命运的一叶扁舟,何去何从?这样的开头,实在让观众揪心。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黄色的校车、熟悉的大厦……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只能往远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园。可,家园在哪里呢?

感情是作品的纽带。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爷孙之情、同事之情、战友之情……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唯有这些感情值得让人落泪。看完这部电影,灾难我们能够咬紧牙关,情感却无法控制。人类的眼泪是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从大海边的陪伴开始,父子之间有了某种默契,语言传递着关心,行动诠释着大爱。当吴京扮演的父亲为拯救地球而毅然飞蛾扑火的时候,情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此处无声胜有声,多少观众已经无法按捺自我的情绪……那最耀眼的光芒,一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伟大,父亲的伟大,也看到了人性的义无反顾——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为因为他(她)把每一次行动当成诠释生命的意义的最好机会。

在很多人看来电影中主人公的果敢与坚毅为影片增彩不少。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仅有在苦难与艰险面前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回到个人,所谓勇敢是一种人生选择。并不是哪一个生来就是勇敢的,人在应对危险的时候,自保是本能。我们不能渴望每一个人在应对挑战的时候都如此坚毅果敢,选择是自由的,也是值得尊重的。勇敢的人有着丰富而趣味的生活,他们从来不担心在舒适的环境里一蹶不振,舒适对他们来讲意味陷阱还和考验。想到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假如生命还仅有七天,你会如何选择?电影给我们这样几个提示:和家人在一齐,安静而平和的与世界握手言和;心怀期望,勇敢去抓住最终的机会一搏……忽然明白:勇敢是对期望的坚持,是信仰所在,是人性中的光。

“冰终将会化成水。”在上海的鸿沟中命悬一线,两位剧中人感慨着上海的冰天雪地,以往的繁华烟消云散,冰冷冰冷的,世界还会好起来吗?正是因为这份相信,人才一次次的在灾难中获得永生。这个时代,期望是最珍贵的。想到一篇文章中说过:世界上没有最坏的事情,只是还没有结束而已。所有的事情在风云变幻之后都会有好的结果,要充分地相信。当受困于一片沼泽,要相信能够活着爬出;当乌云遮蔽了天空,要相信太阳依然光芒四射;当时光一年一年溜走,要相信青春是一种态度;当朋友离你而去,要相信生命里还有生动的相遇……相信爱,相信自我,相信世界,即使真的有一天地球去流浪,我们也能够始终坚持一份甜蜜的初心。

期望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每当灾难来袭,绝望之中的期望,尤为珍贵。地球在流浪,正如生命之舟在风雨中颠簸。拼死一搏,我们终将战胜恐惧,到达彼岸。爱的世界里,人类何尝不是在一次次流浪?有太多的真感情被藏在表象之下,信任断裂,自私与贪婪疯长,一张张脸已经扭曲变形。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不明白自我真正需要什么,不明白如何安顿好自我的心灵,不明白如何爱这个世界。粉饰的笑脸,空虚的灵魂,无以言表的不屑一顾,流浪,地球就是人的隐喻。冲破藩篱,需要人自身的勇气和力量。

电影中巧妙地插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道出回家的渴望。回家,让自我变成一道柔和的光。宇航员的回家是一种悲壮,地球人的回家是一份长情。家是人精神的寄托,无论走多远,都牵连着游子的心。《流浪地球》中地球再回到原先的位置变成了一种奢望,人回到地下城的路中变成了浩劫一场,越是难以抵达的,越是值得去尝试。回家之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曾背离。一次次外出,也是一次次回家,走得越远,家在心里越清晰。乡情浓郁,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未来已来,在春天里开出一朵朵生命之花,让我们在地球的怀抱里安静做梦。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四

今天说一说口碑大爆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相比同时间上映的电影相比,知名度与影响力都比较小,相比韩寒、黄渤、沈腾、周星驰这些响当当的人物来说,这部电影唯一可拿出手的`就只有吴京和刘慈欣了,尽管在这部电影火爆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电影和这两个人有关。

一开始可能这部电影的创作组也没想到本来期望是一个小众群体喜欢的电影,却成了全民叫好叫座的电影,其中吴京从客串到投资的新闻点也被挖了出来。

整体看这部电影,可以用优秀来形容,相比之前中国其他所谓的科幻电影相比,这部电影可谓是创世纪的佳作。当然这里面有刘慈欣很大的功劳,毕竟这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家。

电影故事非常完整,并且跌宕起伏,配合强大的后期效果,堪比美国大片。故事其中包含的天体物理知识也是让大家有了一次“受教育”的机会。最终电影实现了中国人拯救地球的优秀壮举。

可以看得出,这部电影在刘慈欣优秀的故事之外,学习了很多好莱坞的电影技巧,小人物的英雄之举,大人物的无比愚蠢,以及几次巧妙的返转,也是让电影有了强大的吸引力。

朋友圈中说电影比较好,主要看中的是电影的客户效果,这也从侧面显示出中国电影业的强大发展力,仅仅几年时间,我国电影各种类都爆发出优秀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过去不被看好的'科幻题材。

从整个电影的内容立意上来看,电影还是主旋律比较分明的,其中那个北京交通管理的提示音也是巨大的亮点。电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能力与号召力,这是主旋律抢占高地的具体体现,也是电影业的一个额外产物。

这部电影据说开始的时候经费很紧张,吴京投资以后才有了一定的好转。带着刘慈欣的优秀故事,带着吴京的投资,加上一支年轻优秀的创作队伍,这部电影背后是中国电影创作的无限春天。

最后,还是不得不感叹吴京的运气与眼力,又大赚了一笔。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五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就是吴京的《流浪地球》,现在说到吴京,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之前的一部《战狼2》不仅多次刷新了票房记录,更是让吴京在电影界中站稳了脚,不仅演技方面获得了无数赞赏,就连知名度也提高了不少,很多人都是因为这部电影,而重新认识了吴京这个演员。

自从吴京给观众带来了这么大的惊喜之后,很多人对于他接下来的表现也是非常期待,虽然现在还等不到他拍摄《战狼3》,但是好在大年初一,吴京就有一部新电影要跟大家见面了,这部电影就是《流浪地球》。有关注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这部电影是未播先火,除了吴京之外,还有我们熟悉的吴孟达也加盟了,目前为止,这部电影的呼声是越来越高。

《流浪地球》就在前不久举行了首映仪式,并且邀请了百位专业人士和影评人前去观看,而对于电影的凭借也在最近出炉了。可以说大部分的观众对于这部科幻片是高度认可的,并且口碑极高,大多数人都表示这部影片远远超出了预期,一直都备受担心的特效,却让观众一个个拍手叫好。

可以说每个影评人对于这部科幻电影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之前一直以“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进行宣传的时候,很多人都担心会不会播出之后又“扑街”了。但没想到的是,观影的后期却远远超出了预期,有些人甚至表示这部电影会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并且还称自己的认知被再次刷新了。不难看出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之高。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六

《流浪地球》是一部灾难片,如同《后天》,《2020》。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发现太阳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地球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逃离太阳系。人类建造了1万个行星发动机,遍布世界各地,把地球推离太阳系,前往4.2光年外的比邻星(也就是三体人的故乡)—这就是“流浪地球计划。完成这个计划需要经过2500年的时间,整整100代人。

我对电影很有选择性。较真的我今年春节就看了《流浪地球》,就像去年,我三刷了《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大火,并不是说这部电影真的拍的那么完美。这部影片,已经超越娱乐,超越了科学幻想是否合理的讨论,涉及到了价值观了。一部好的电影,会给大家带来思考。

影片体现的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当有一天地球要灭亡,西方思维会告诉你,造一艘诺亚方舟让少数人逃跑,而《流浪地球》会告诉我们,要带着地球和全人类一起逃跑,哪怕是流浪。就算世界末日,警察,军人这些为人民负重前行的人,还在坚守着他们的岗位。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为了地球要离开自己的孩子17年,后来更是无私牺牲;李光洁饰演的王磊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还在坚持,他的家人早已遇难了,他不是为了自己在坚持。有细心的网友更是发现,最后救援队到达的顺序是汶川地震时各国到达的顺序,先后是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刚子为了救爷爷牺牲,一句“刚子没了”是在致敬天津爆炸牺牲的消防员杨钢。.。

这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无数的小人物在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世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但从不被铭记。历史,从来都不是个人奋斗,而是通过一群人的共同努力,再加上一点运气。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贯穿全剧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成功的结果,也不是所有失败的任务就彻底没戏了,更不是说拯救地球只是靠着个别英雄的一腔热血和激情就可以办得到。危险来临,我们是否会有勇气去拼一把?希望我们在面临险境,绝望,低谷的时候,都能像影片最后说的:不论人类历史(我们的人生)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七

作为一名二宝妈妈,已经有两年没有踏入过电影院了,年后有幸去观看了《流浪地球》。

当时不知道电影的任何信息,看完后感觉很震撼,后来才知道这是今年春节档大火的电影,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夸赞,有人批评。我也来谈下我的感受:总的感觉是场面很宏大,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

一万坐发动机推动地球前进、木星捕捉地球、宇宙大场景等特效十分震撼。地下城的红火热闹的过年氛围与地表零下八十几度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冰封下的北京、上海荒凉无比,所有高楼大厦都变成了废墟,废墟中出现的兰州拉面、东方明珠,显得这些场景是那么真实。在观影过程中,我总感觉冷,人都有些瑟缩,我想也正是这冰封场景对我的影响吧。

第二个感受是立意很新,以前看到科幻片或是外星人入侵保卫地球,或是星际大战。第一次有人提出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需找人类新家园,整个家园大迁徙,也去吃流浪地球计划。暂且不论想法的可行性,但是确实有新意。

第三个感受是不再一味的突出英雄主义,当然不是说影片中没有体现,只是不再是只强调英雄主义了。从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到受木星引力影响发动机出现故障,人类空前团结。当然,影片中的人物国籍,拯救地球的人物肯定是会受限制,毕竟这不是全球共同拍的片子。就像美国人拍的是美国人拯救地球,中国人拍的片子主角也只会是中国人。

但是片子的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不是只有中国人在拯救地球。比如在主角们还在前往苏拉威西的路途中,苏拉威西转向发动机就已经被修复启动了。还有在苏拉威西发动机喷射火焰时,其它两座发动机也喷射出火焰,只是高度都不够,才有了刘培强带着空间站撞进发动机喷射的火焰的情节。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国产科幻片,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八

《流浪地球》是我读过的第一部刘慈欣小说。十好几年前在网上读的,当时大刘还不怎么出名——至少我不知道此人。结果我一读就被他吸引住了。从此,我成了他的fans,追读了我能找到的他的所有作品。《三体》等小说还读了、听了不止一遍。

前几年就听说他的《三体》等将会被改编成电影。我十分期待。没想到第一部成为电影的大刘作品是《流浪地球》。没话说,当然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我的Idol。

毕竟已读过原著了,我以为自己要看的主要是特效,就像一个京剧发烧友,所欣赏的不是折子戏的内容,而只是演员的表演一样。没有想到的是,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几乎全新的故事。我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完全不知道故事的走向。

说“几乎全新”,是因为,电影还是使用了小说的大框架——太阳将出现能蒸发掉地球的氦闪,为应对此危机,人类成立联合政府,制造行星发动机,把地球开出了公转轨道,走向了星际流浪之旅——尽管讲的是完全不同的小故事。我记得小说以科学应对方法为背景(重核聚变技术、地球发动机),写的主要是哲学的故事(如做出预测的科学家因为氦闪没有如期发生而遭到处决)、伦理的故事(成为宇宙流浪者后,地球人婚恋观的改变),而我所看到的电影,展示的基本是一个灾难故事。

改变地球走向和人类命运的全球人类联合行动,怎能没有争议,怎能无阻碍地进行?这其中当然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作为不同的媒介,电影发挥自己在视觉冲击力方面的特长,讲几个与小说不同的故事,当然也是可以的。爱情的故事、亲情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人类勇气智慧和能力的故事。.。.。.这些统统都可以讲。

本片选择的是讲一个灾难的故事——因没有充分考虑到木星引力导致的地震对行星发动机的冲击,失去40%以上动力的地球将被木星吞没,只是因为几个小人物的偶发事件而于最后一刻得救。应当承认,电影的画面是令人震撼的。作为灾难片,它虽然还难及好莱坞大片《2012》、《后天》等,但它还是拍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高度。有人称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我觉得也还是可以的。

让我不满的是,它在情节设计上的一些不合情理之处。在2040年左右,也即距今仅20年后,人类就发展出重核聚变技术,令石头成为星际航行的燃料,推动地球这么大的飞船行动,并将达到千分之五的光速。如此科学技术,实在是太黑了!科幻当然得有想象力,这是可以的,事实上,原小说就是这么设定的。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拥有如此黑科技的人类居然还要利用木星的引力为地球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加速。利用一下木星的引力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怎么能让地球遭遇与木星相撞那么大的风险呢?这么大的风险,人类居然没有应对预案,居然在灾难发生前几天才知道,这太不可思议了!

看到灭顶之灾后,人类联合政府,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库、权力机构、科学家基本是束手无策,在地木发生碰撞前一周就放弃了一切努力。这种人类,也未免太没毅力了!而中国一位十几岁的叛逆少年,以及他的宇航员父亲,却轻而易举地想出了对策,并不惜牺牲自己成功地加以实施,最终挽救了地球,这未免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事情往往不是那么顺利,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高达11km、可以推动地球的发动机有些卡壳。他们不是运用别的机械的力量,而是花几十分钟或几小时组织了百十人“撸起袖子”,靠人力将其推过去,这也未免太low了!

中国拍科幻片,以中国人为主角,让中国人去拯救世界,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让我感觉羞愧的是,里面的中国人,脾气太暴躁,爆了太多的粗口——譬如,男主角不但不肯认父亲,开口骂父亲,居然还叫养育自己的外公为“老东西”。中国人为什么要这么不冷静、不礼貌,为什么要这么暴躁呢?

虽然存在一些不如我意之处,但作为中国科幻起步阶段的作品,《流浪地球》还是及格的,就算是科学上的硬伤,也不比《X战警》、《钢铁侠》之类美国电影多。我愿意推荐这部电影。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九

今年春节,电影《流浪地球》将中国科幻电影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和爸爸当然不会错过看电影的机会。我们一回到杭州就一头扎进了电影院。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将迅速老化和膨胀,地球将被吞没。为了拯救地球,全人类真正团结起来,在联合国空间站的指挥下,在地球表面建造了数万个行星推进器,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场面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特别是在地球无法摆脱木星巨大引力的情况下,其他国家救援队已经放弃自救,中国CN171—11救援队的4名成员已经竭尽全力推动巨大的点火撞针重启行星发动机,利用喷射火焰点燃木星表面的氢气,利用氢气的爆炸冲击波将地球推出太阳系轨道;但是因为撞针太大,他们已经耗尽了防护服的力量,无法成功。

这时,女主角韩朵朵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向全世界呼喊:亲爱的叔叔阿姨们,我现在很害怕,我害怕失去对。的一切,现在我明白了什么是希望。希望在我们这个时代和DIA一样珍贵!我们决定选择希望!就是这句话,让大家重新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回到了救援点,成功启动了行星推进器。

希望是灯塔,照亮人生的方向;希望是一股清泉,唤醒心中奋斗的力量;希望是春风,播下成功的种子;希望是我们心中永无止境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经历坎坷,但只要心中有希望,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都要勇敢的去争取,去争取,永远保持目标,不要忘记自己的主动心态,乐观的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成功!

虽然经过地球人的种种努力,行星推进器的火焰没能引爆木星,但最终,主人公的父亲驾驶一艘载有30万吨燃料的宇宙飞船,引爆了木星,牺牲了自己,拯救了世界。是我们中国人做到了这一点,体现了我们不屈不挠、永不放弃、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无畏精神。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十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看了一部中国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可谓是中国科幻片的一个里程碑。我最喜欢刘启,他活泼、勇敢、不怕困难。

未来,人们发现太阳正在急速膨胀,并且在不久之后整个太阳系都会被太阳吞噬,最终爆炸。为了自救人类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提出了一个叫做流浪地球的想法,就是把地球强行带离太阳系。

最新范文

铃芽之旅观后感优秀3篇05-05

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优05-05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600字(优秀4篇)05-05

电影《满江红》观后感优秀8篇05-05

榜样7观后感500字(优秀4篇)05-05

《小孩不笨》观后感(精选3篇)05-05

烈士陵园观后感(6篇)05-05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05-05

《平安行·2020》观后感个人优秀4篇05-05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优秀3篇05-05

27 16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