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经济学读后感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优秀7篇)

2022-08-10 22:14:22

《小岛经济学》一书由彼得·希夫以及安德鲁·希夫所著,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了《小岛经济学》读后感(优秀7篇),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小岛经济学》的读后感 篇一

书中虚拟了一个只有3个人的岛屿,以捕鱼和吃鱼为生,慢慢地有人发明了渔网,大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逐渐多余的'劳动力被释放,应运而生更多的经济、金融产物和现象,比如储蓄、借贷、抵押、银行、政府、国际贸易等。相当的篇幅讲述美国和中国国际贸易的情况,当时美国国内经济下行,发放过多联邦储蓄券而缺少商品/黄金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美国送去了一艘一艘船的商品,换回的是大量的外汇,生产大于消费,而美国凭借着自己政治经济大国的地位,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让他享受着在国内印钱就能换取大量其他国家真金白银商品的待遇,消费大于生产。后来,中国手上美元外汇越来越多,也将自己放置在尴尬的局面上,如果不再购买联邦储蓄券,那么供大于求,可能到时联邦储蓄券贬值,从而导致手上外汇缩水,但是如果继续购买,不就意味着白白地又为他人输出了商品,自己的人民却提着裤腰带过日子。最后,中国选择了相对减少购买储蓄券,并扩大国内内需的手段。

本书的推荐中讲到“这是一本能够让上至90岁下至9岁的读者都能通过一本书洞悉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但实际上,建议对经济学和金融学有一定基础,并且对美国金融经济发展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阅读这本书。

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是坚定的奥地利学派学者,站在凯恩斯主义的坚决反面,崇尚看不见的手“市场”的调控能力,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过多的干预。而实际上,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凯恩斯主义,或者是新凯恩斯主义是主流,强调政府的有效适当干预是维持市场繁荣的必要条件,过早地留下自由主义绝对是正确的观念,未必是件好事,还是建议先对整个经济学有个框架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书中暗指非常多美国政府的经济、金融、民生政策,以及各个总统及金融领域关键人物的思想及做法,若是美国人民,因为长期处在相关的环境中,对书中影射的事件非常了解,容易产生共鸣和联想。但如果对相关历史事件毫不了解,可能也就产生了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的尴尬。

《小岛经济学》的读后感 篇二

从前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

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

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

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

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

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 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定了岛上的经济。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 篇三

资产、储蓄、借贷、利率、银行、雇佣、薪资、企业、政府、货币、通货膨胀、房价、公共建设、贸易等专业基础知识值得阅读。

但有些观点却有待商权。

书中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分析给人一种美国如今已经不堪一击的错觉。这也是本书阴谋论的一部分。书中对美国军事,农业等领先世界的领域一句带过;对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只字未提。

即便美国政府的一些历史行为带有一定的欺骗性,那也是几代美国政府几代美国人合力的结果。现今的美国民众还不是一如既往的只关切自身利益。真相与欺骗对他们或许并非那么重要。

书中对于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纸币等行为仅以“不理解”代过。给我一种得了便宜又卖乖的感觉。

中国深厚的文化历史拧成的民族精神力量是可怕的。虽然我不喜欢春晚的煽情,但也不得不承认它的效果是可以的。

作者如果希望通过阅读此书,美国民众看清政府的欺骗行为而有所作为那就乐观了。美国民众可能更欣赏为他们不择手段创造利益的政府将亏空部分转由他国买单的政策。

作者如果希望通过阅读此书,中国民众发现他们几代人辛苦的结果却使美国人生活的更好而愤起那也乐观了。中国民众的乖顺是从祖祖辈辈的基因里遗传下来的,是从历史悠久的文化熏陶中培养出来的。岂是一本书便能策反的!

关于自由经济,不少经济学家是推崇的。虽然自由经济是一种良性的经济发展,但由此造成的贫富差距,行业垄断,不仅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除了资本家,大多数民众也是反对的。自由经济的结果很可能是资本家的天下,政府与民众不再是社会的主导力量,这样的国家会辉煌一时却也可能只辉煌一时。

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适当调控,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却能使更多民众受益。国家的稳定发展长治久安,远大于自由经济所带来的利益重要的多。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 篇四

最易读的经济学入门读本!最有趣的经济学入门读本!但同时也是最偏颇的经济学读本,因而也是最不应该让初学者读的经济学入门书!

先说最易读。作为一本经济学读本,无论多入门,多基础,都免不了要下定义,立概念,然后在定义和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构建理论,而但凡概念和定义都是抽象的,距离生活很远的,都免不了会增加阅读难度,带来阅读困扰,而这里恰恰是这本书出彩的地方,堪称神奇的地方,也是其他众多经济学入门书所没有做到的,或者说做不到的地方,即全书基本上没有抽象概念,没有学术术语。正是因为没有令不少读者望而却步的抽象而费脑的语汇,就为本书的易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那么问题来了,没有了概念和术语,怎么去说明道理呢?答案正好与本书的第二个特点相关。

再说最有趣。没有了概念和术语,作者采用了一种老祖宗就开始使用,因而是最原始,同时又最管用的方式来阐述道理,通过讲故事,一个连续的故事来说明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在故事里,作者通过最朴实的,同时也是最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经济学概念,说明经济学逻辑,因而一方面很好的回避了经济术语的枯燥乏味,显著降低了读者的理解负担,另一方面又通过生动有趣、浅显而具体的语言和情景有效地增加了趣味性。不是采用不同的故事来分别说明不同的原理,而是采用一个连续的故事来说明所有的原理,所以连续故事本身对读者所自带的情节吸引力也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往往会令读者拿起来,就放不下。

最后再说这本书的偏颇。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像一颗大树一样会长出众多枝枝叉叉,这些不同枝叉之间会有分歧,会有争论,很多时候这些不同观点都有其合理性,或者说都从某个角度,某个维度对现象做出了更好的解释,但是单独拿出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真理本身,更可能的是把这些貌似矛盾的观点组合起来才更加接近真相。在经济学中也是如此,作者显然是坚定的奥地利学派,同时坚定的反对凯恩斯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是当前世界经济混乱之源,而且必将进一步带来混乱。

尽管作者的故事讲的很好,但是有关这些内容的故事只是强化了自己观点的表现力,并没有丝毫改变观点本身的真理属性,但是这样的表现力对于经济学入门读者来讲的话,可不是一件好事,很容易给这些读者带来先入为主的成见,因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初学者最好别看,如果要看的话,最好看到中间就放下吧。免得中毒啊,说到中毒,还有一毒,必须得提,故事中的中岛之国颇有映射中国的意味,尽管可能是作者的无心之作,但是读了以后免不了会浮想联翩,不过考虑到作者们这么偏激的学术观点,作出这么极端化的比喻和影射应该也是很可能的。不管怎么样,读了令人不舒服,提出批评,并旗帜鲜明的反对!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 篇五

作者观点:

本书的两位作者Peter D. Schiff和Andrew J. Schiff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坚定拥护者,因此全书都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指出凯恩斯主义是错误的甚至是极其危险的。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缓和自由试产的波动,政治家们偏爱凯恩斯主义的原因也在于他可以拿出一套解决经济危机的无痛方案。

奥地利学派则认为经济衰退是经济繁荣期所做出的错误决定的必然补偿,政府过度发钞,在短期内误导了人们对未来的决策,从而产生了暂时的繁荣景象。经济迅猛发展过后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衰退期。

本书通过讲述小岛上的寓言故事,联系美国社会的经济现象,介绍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三个重要观点:

1)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而不是消费。

2)改善恶化的经济状况,需要储蓄而不是消费。

3)经济不景气时,需要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

读后感心得体会: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的故事型经济学读物。作者用通俗的小故事把储蓄、借贷、货币的产生、政府职能、贸易、通货膨胀、金本位的破灭、房地产泡沫进行了串联,但需要读者对美国经济背景有所了解,尤其是后半部分。

由于本书作者是奥地利学派支持者,几乎全文都在批判凯恩斯主义,一部分奥地利学派甚至否认数学和概率论在经济学当中的应用,他们否定一切和政府相关的部门,认为只有纯粹的市场才能产生价格,近几十年奥地利学派的发展有走向极端的倾向。

我个人是支持消费的,每个人的消费都是其他人的收入,资金只有流通才能创造价值。

《小岛经济学》的读后感 篇六

这周温度突然下降,都要穿棉袄了的,再加上天气不好也在下雨。

读完了「小岛经济学」,对一些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一些新的认知,不过以前在这些方面也是有一定盲区的。然后就日常看书来慢慢提升这方面的认知。

小岛经济学围绕一个小故事展开,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扩大,以小岛中的鱼来举例,就算是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读了,也会很容易理解。

整本书围绕着捕鱼展开,随着人们生产力的变化,捕鱼量的变化来看经济的发展,还介绍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等人们成立政府以后,政府为选举的一些举措,执政人的一些举措使经济发展到一个不可控的地步,然后随之而来的是通货膨胀等一些经济问题。

读这本书可以更好地去理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大部分人对这些并不关心,可是你感兴趣可以去读读,总的来说大部分人还是要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一定了解,不一定要像科班出生那样了解那么多,可以像读读小岛经济学这本书,对经济发展这方面有一定认知,不存在说是一片盲区。

《小岛经济学》的读后感 篇七

一本对凯恩斯主义有理有据的极力抨击美国08年的金融危机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诟病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解决方法解决的只是孰轻孰重,这本书讲述的是从根本上的解决方案,它提供我们的是另一种逻辑方法与思维方式。

一下纯是本书观点与加入个人的一点点薄论:

本书批判了当代凯恩斯主义追捧者和不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一个重大的失误:不懂常识。凯恩斯主义受到政府的青睐,因为它提供的做法,提高了政府在人们心里的形象,同时鼓了自身的腰包。凯恩斯主义强调消费,认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并付诸以真理,导致种种错误的判断与决定。生产决定了消费,假设没有生产,那么我们消费什么呢?空气?gdp的假象使人们强迫蒙蔽了双眼,100w的空气被出售,那里也是被计算与记录的。

同时本书指出“货币实验”,导致货币的出现其本身就是最大的骗局,当然历史文明上货币的出现是人类的进步,但是权力者错误的操控导致经济的停滞与退后。

彼得认为生产促进消费,而不是一味的消费促进消费,为了消费而消费,房地产就是例子。

利率低,借贷多,借贷人增多,还不上就是一种浪费,大家纷纷买房,甚至零首付,利率提高房奴们傻了眼,这时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最新范文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精彩4篇】08-10

《老人与海》读后感(优秀2篇)08-10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优秀3篇】08-10

读《小巷》有感(2篇)08-10

波西杰克逊读后感作文【优秀7篇】08-10

慈母情深读后感优秀6篇08-10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优秀6篇08-10

读后感精彩6篇08-10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6篇)08-10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优秀7篇)08-10

26 3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