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优秀3篇)

2024-02-19 03:31:42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这里是漂亮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理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优秀3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篇一

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所选取的只是汤姆成长过程的一个片段,在不到一年时间的这个片段中,有许多内容并没有交代清楚,只是反复强调汤姆不仅喜欢而且将来想做的是马戏团里的小丑、拥有宝藏的海盗、具备侠客精神的强盗,以及没有任何规矩的野人。

首先是汤姆个人一些基本情况的缺失。书中没有介绍汤姆父母的任何情况,只是说是母亲去世,姨妈收养了他。书中还说,主日学校的校长十分严厉,教鞭和戒尺难得有闲着的时候------至少对年纪较小的学生是如此,只有年纪最大的男生或18岁、20岁的大姑娘才能逃脱鞭打那个年代。一般看来,15-16岁的男孩子都要出门工作了,所以估计汤姆的年龄在8至15岁之间,12-13岁较为合理。

汤姆似乎比周围的孩子懂得多,除了一些传统宗教、《圣经》方面的知识,英国历史中的一些人物也多少了解一些,还知道国王和总统。内心特别崇拜英国的绿林英雄罗宾汉,对他还有许多自己的理解和演绎。对隐士有自己的见解、死猫咒语、铜绿有毒、一些印第安人的习俗、西班牙海盗等等。

与男孩子们打架,汤姆很少输过,说明他个头不低,力气不小;他总是在不同的形势状况下,想出新的游戏,不仅转移兴趣、调节气氛、缓和情绪,还能说服大家接受,说明汤姆有一定的知识、阅历积累;小说中从未说明他是个爱读书的孩子,简直就是厌学,那么他的那些知识储备从何而来呢?玩各类游戏时,他是主日学校游戏“武装部队”里的头头,充当指挥一职,组织战斗,清点俘虏,打扫战场都是他愿意做并且非常胜任的事情,也说明他有一定的威信和领导力了;汤姆时常是游戏的中心、出格话题的中心,男孩羡慕、女孩倾慕的对象。最能展示他的魅力和领导力的是“粉刷篱笆、与哈克在墓地的经历、海盗三人帮杰克逊岛的冒险、与哈克鬼屋的探宝和与贝琪在卡迪夫山洞历险”,这些看起来都是小孩子之类的活动都显示出汤姆的杰出的判断能力和领导才华。他总有办法说服别人,鼓励别人,使别人信服,遇到困难时想出主意,并身体力行地去解决问题,在山洞受困的几天,完全就是一个有担当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汤姆鬼主意多,不服管教,随时惹事,几乎天天挨打,但全书自始至终都告诉读者汤姆特别的善良。对姨妈的爱和尊重,对野孩子哈克的承诺,对被指控为杀害鲁滨逊医生的嫌疑犯穆夫波特的内疚,对被困在山洞里的贝琪的鼓励、关怀和爱护,无不显示其善良的天性和自我崇高的道德感。

至于发生在19世纪50、60年代美国南方封闭小镇的日常,与汤姆快乐、不羁的天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知道汤姆和他的伙伴们肯定会在那些庄重的场合下“出点幺蛾子”的。

围绕着汤姆周围的人和事的描述以及汤姆内心的挣扎,作者马克吐温用幽默诙谐的描述,使汤姆的形象非常丰满,汤姆挨打,我们也能感受到痛,他的那些恶作剧,也让我们哭笑不得,这一切都使汤姆受到几乎所有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

《汤姆索亚历险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密西西比河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书中哈克贝里费恩是镇子里一个酒鬼的儿子,是村子里人见人嫌的野孩子,但是不受约束的他在随后的时间里发展出了另一段的传奇,记录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篇二

利用这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这本书读起来十分津津有味,让我手不释卷。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姨妈眼里,汤姆是一个坏孩子,他不爱学习,喜欢逃学去钓鱼、和流浪儿闲逛、玩冒险游戏,甚至会想办法去“追求”喜爱的女生。然而他却用自己的机灵、勇敢和智慧揭露了一桩杀人的罪恶,还发现了宝藏。汤姆最终用行动改变了大家对他的感受。

读了这本书,我有了很多的感受和想法。

一、我懂得了我们要有杰出的领导本事和智慧。当汤姆被罚刷墙时,仅经过几句话就让别人为他干活。所以,用统治力、领导才能和足智多谋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懂得了汤姆的活泼,欢乐的少年生活。童年是一个能够尽情犯错误、尽情玩耍的'时代,汤姆就生活在这个时代里。当我们长大后回忆起这些事的时候,会觉得十分趣味。同时,我也从他的玩耍中体会到了完美的友谊。

三、我们要有公正无私、不图私利、不畏强暴和坚持正义的优秀品格。当汤姆不经意间发现了一起谋杀案的真相后,勇敢地站了出来,指出了杀人真凶。这种品质也是我们很难做到的。

四、我们要有不放弃、不气馁、坚持到底、“不到最终一秒不停止战斗”的优秀品格。当汤姆被困刀山洞里的时候,他不断鼓励自己、提高勇气,最终在逃了出来。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本好书。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灿烂千阳,照耀我们成长。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顽皮、机灵、纯真、善良、朴实和坚持,让我们体会到完美的友谊、人性的美丽。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篇三

《汤姆·索亚历险记》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故事围绕汤姆·索亚和一群孩子追求自由生活和冒险展开,成功塑造了汤姆这个聪明机智、调皮捣蛋又勇于冒险的孩子形象。笔调快活温和,语言诙谐幽默,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作为教材中的名著选段课文,本文“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现形式无疑是一种创新。作为一篇编排独特的略读课文,本课导读要摒弃精到的讲解,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故事情节与汤姆·索亚一起历险,感受阅读的快乐。

一、读封面,期待“历险”

解读:一部小说的封面应该包含丰富的信息,比如作品的名称、作者的姓名,以及与某个精彩情节相映照的插图等等。拿到一部小说,读者也往往是首先被封面吸引,并通过读封面初步感知作品,产生阅读期待。因此,有效的名著导读,用好封面是第一步。

策略:这部小说的译本很多,老师应该选择封面构图醒目、主题鲜明的译本,让学生第一眼看到原著时眼睛就一亮:哇,这本书一定非常有意思,我真想赶快读一读!从而迅速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教学时老师可以出示原著,让学生说说从封面上读出了哪些信息,再猜想小说的主人公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经历了怎样的危险。

二、读梗概,走进“历险”

解读:课文首先呈现了故事的梗概,十几万字的小说被浓缩成寥寥百字,对人物、情节和环境都进行了高度概括性的介绍,且字里行间处处潜藏着动人的悬念。这一编排,是为了让学生抓住关键,整体把握名著的内容、故事的进展和结构,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习浏览、了解事件梗概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高年级阅读目标。

策略:通过读封面,学生已经具备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候老师抛出问题: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在三分钟之内读完这本书,并大致了解汤姆经历了怎样的危险?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阅读整部作品时,浏览前言或梗概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把握主要内容和结构,同时也能引发我们产生更多的疑问,期待在作品中获得答案。

故事梗概的导读环节可以这样设计:首次速读,试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梗概后的感受→二次浏览,用小瓣题概括汤姆的五次历险→再次浏览,从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读一读,找出情节之间互相矛盾的地方或自己的疑问,在课文边上作批注→交流,体会梗概部分语言的凝练与结构的完整,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惊险。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想与汤姆一起历险的热情,为后面的阅读作铺垫。

三、读片段,感受“历险”

解读:第二部分是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梗概中不足百字的内容,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却能展开如此丰富细腻的情节,刻画出如此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这个片段中,波莉姨妈和撒切尔太太的悲痛绝望,笼罩在小镇上空的悲痛、凄惨的阴影,都因为汤姆、贝琪出人意料地回来而烟消云散,悲与喜的强烈反衬使故事充满了喜剧气氛;而这次历险情节是以汤姆夸张与吹嘘来呈现的,一连串的“如何”再现了曲折的情节,把汤姆刻画得淋漓尽致,小主人公顽劣却又不失勇敢智慧的形象跃然纸上;法官为了避免其他孩子去山洞探险,找人把山洞封住,却歪打正着地把真正的强盗乔埃困在了洞中,这样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把这个详写的片段和略写的梗概对照起来读,不由得让人折服于作家敏锐的观察和传神的语言,感受到这部经典的语言魅力,这也正是编者的编排意图所在。

策略:老师可以用“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情节”作为话题来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浏览精彩片段,了解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找出这个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对照梗概中的悬念自由阅读片段,关注、感受汤姆的此次历险。

引导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对作品的兴趣点不同,对情节的感知也不同,只要能通过把握情节,品味出作品语言的精妙、行文的巧妙、人物特点即可。

四、读原著,深入“历险”

解读:读梗概,等于是让学生跳出作品,站在风景的高处看全貌,形成整体印象;读片段,则相当于把学生引到某一处风景,指导他们细细观赏,感受风景的特色。但是,完整的风景是怎样的?欣赏风景的过程体验是怎样的?还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走一遭才行。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原著,跟随主人公汤姆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种种危险,一起困惑,一起思考,一起成长。这才是真实有效的阅读。

策略:为了将阅读落到实处,我们可以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比如:

1、聊名著:可以聊书中的人,谈谈对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也可以谈其他你感兴趣的人物,还可以介绍人物特点,让其他同学来猜他是谁);可以聊书中的情节,说说最有意思的是哪些情节,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聊书中的环境,说说小说中哪些环境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2、学表达:可以围绕“在这部小说里,你找到了你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吗?你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个话题,就整部作品或某个章节写读后感。也可以小组合作,选择感兴趣的部分改写成剧本并表演,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可以针对小说中没有写到的,而自己又很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补写。

最新范文

父亲的病读后感【优秀10篇】02-19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300字(优秀9篇)02-19

雨果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优秀2篇】02-19

《红辣椒》读后感【精选7篇】02-19

阿拉丁神灯读后感精彩6篇02-19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精彩5篇02-19

读《转动时光的伞》有感(优秀3篇)02-19

荷塘月色读后感优秀8篇02-19

《我是猫》读书心得【优秀10篇】02-19

《理想国》读后感【10篇】02-19

26 35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