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观后感 中国通史的读后感精彩5篇

2024-02-15 07:20:28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漂亮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通史的读后感精彩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通史观后心得和收获800字 篇一

我还未曾将中国通史看完,而且暂时看得不多,因为我觉得这要细看才能有所收获。一直看下来,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章“秦汉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老师说,历史是有联系的。学好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联系。所以,在我们正着迷于秦汉时期的中国发展时,也要看看,此时此刻世界是怎样发展的。

我们都知道,经过多年复杂的斗争,到战国晚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然而,秦以残暴的手段对待人民,在人民中播下了反秦的火种。秦朝就因为嬴政的暴政迅速走向灭亡。与秦的兴起大体同时,在南亚次大陆曾出现了孔雀帝国。相传,阿育王原来也是一个十分残暴的君主。但好在他之后学会了忏悔,派人四出宣扬佛教,并建筑了大量的佛塔。但由于其内部民族纠纷多,最终也走向灭亡。孔雀帝国和秦帝国都曾威震一时,也都昙花一现便瓦解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种整体的世界发展中看出些什么呢?

秦亡后,汉朝迅起。秦在客观上为汉的统一扫清了道路。汉朝对于秦留下的东西是批判的传承的。例如秦是焚书坑儒,而汉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西汉屹 www.shubaoc.com 立于东亚的时期,雄霸于西地中海的罗马共和国的骎骎东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际成为拥有一切大权的罗马君主。罗马的历史由共和时代转入帝国时代。在屋大维统治罗马帝国的时期,西汉的政权逐渐落入外戚王氏手中,公元25年,刘秀即位称帝。刘秀出身汉的宗室,所建皇朝仍然称汉,建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然而,历史总是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21年后,统一的东汉帝国被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代替。同时,世界的另一端罗马帝国已由极盛点逐渐下落。公元一至二世纪是四大帝国并存时期。此后它们延续的时间虽然不同,但都失去了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愕然发现,历史的发展有多么的相似啊!

我觉得中国通史真的很好,他并不是粗略的讲这个历史故事讲下来,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不同角度来阐述,让看者看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以此延伸到各领域。我会坚持看下去的!

中国通史读后感 篇二

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长和美丽。

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尧、舜、禹到最后的帝国——元、明、清,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用环环相扣、源远流长来形容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更迭并不为过,用波澜壮阔、异彩纷呈来形容中国历代所发生的大家一点也不夸张。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南朝祖冲之创造新历,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这样的历史不能不让人骄傲,这样的历史不能不令人神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将领:精忠报国的岳飞、被称为“飞将军”的李广、肃清倭寇的戚继光……当然,历代诗人更是数不胜数: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代才女李清照、旷世奇才苏轼……再说秦始皇,大家都

说他是个暴君,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个英雄。是他,统一了中国;是他,修筑了万里长城,建筑了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但是这在当时贫民百姓的眼里,他大兴土木,累死了众多的百姓,在他们眼里,这些建筑都是用百姓的血和肉搭建起来的坟墓,在他们眼里,他只是会

让他们苦不堪言的昏君,但他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中,是个伟大的英雄。

前人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可以帮助后人洞察世事,少走弯路,所以培根说:“读史使人睿智。”退而求其次,至少知史可以让你具有与众不同的学识和魅力。

有历史是一种荣耀,它是一个名族智慧的积淀。华夏文明博大精深,非一家之言所能道。愿大家都看看这本书!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 篇三

什么是通史?西文中没有与通史完全对应的名词,中国古代所谓通史的涵义与近代新体中国通史也有差异。近代新体中国通史的编撰完全是新史学思潮的产物,它寄托了新史家通过回溯历史来把握将来的热切期望。二十世纪初,史家理想中的新通史是一部能体现历史发展公理公例的国民发达史。起先章太炎等人希望用新思想为旧体裁决导新路,但结果证明传统纪传体不适合用来表现历史进化发展的秩序。日本学者那坷通世采用西式章节体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又综合了中国传统史学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因素,结果成功地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方方面面以一种历史进化发展的逻辑进行了重新叙述。

清末民初的通史编撰虽然大多会采用新的体裁和叙述方式,但是由于没有新的研究方法,大多数著作便不可避免地成为旧史的抄撮与压缩。对照新史学编一部国民发达史的要求,这些旧史压缩抄撮本的最大缺陷便是社会经济内容的缺乏。有鉴于此,民国以降就一直有学者提倡以纵断史代横断史,以文化史代政治史。更多学者意识到根本问题是方法的问题,只有在明辨史料和著作的关系,并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史料的基础上,,部理想的新通史方可期待。循着这一思路,通史编撰不可避免地会走向以专史和断代研究为取径,集众研究群力协作的新模式。

吕思勉是二十世纪初著名的史学家之一,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社会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学术史、史学史、历史研究法、史籍读法、文学史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对中国通史的编纂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他编写的两部中国通史和四部断代史是用新的体例写出来的。吕思勉寓论于史,把他的真知灼见分散融合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对中国历史分期、中国社会的性质等问题都有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被陈寅恪称为“史学奇才”的张荫麟,曾以出众的才、学、识被同时代史家寄予厚望,张荫麟因病37岁即在贵州遵义逝世,其生前竭尽心力为中学生编著的历史教科书《中国史纲》也因此未能完成,仅到东汉为止。虽然残缺不全,但《中国史纲》凝结了张荫麟一生对历史的所学、所思,历来史家都对它赞誉有加,称其为近代史学家所写的比较成功的通史之一。蒋廷黻知识渊博,长于演说,他是南开历史系的创建者,他主持开设了西洋通史、中国外交史等课程也很受广大师生欢迎。如此集三位史学大家的研究精华的作品,读之使人不忍释卷,读之诗人晓古今。

中国通史观后感 篇四

我从小到大有过许许多多的理想。当看到幼儿园长发飘飘温柔美丽的女老师时,我就想到以后要当幼儿园老师。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明白幼儿园老师不仅要忍受学生的无理取闹,还要时时刻刻保持笑容,于是我知难而退。后来看到那些博士们总在电视上抛头露面,他们研究出一项又一项重大的科技成果,我在那时总会盯着他们看,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被人举国瞩目。而想在,我的理想却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

其实我从小就对历史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认为历史是枯燥又无味的,这是因为我的外公和妈妈对历史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据说妈妈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听历史故事,外公很欣赏妈妈的这份干劲,不惜花大价钱给她买了一套《中国通史》。如今妈妈已经把这本书翻了许多遍。现在他俩在一起时,除了谈论最近的生活状况之外,谈得最多的便是历史话题。他们总是一边喝茶一边讨论。妈妈有时会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外公听,外公也总会拿着书指指点点与妈妈一起说。我也总是探头探脑地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每当这个时候,妈妈都会讲一些历史故事给我听因此勾践、刘邦的故事我都已滚瓜烂熟。这便奠定了我热爱历史的基础。

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请的嘉宾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何兹全。他满腹经纶,讲起历史故事来口若悬河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我很敬佩他的口才,更巧的是他所讲的故事妈妈平时也有提到。后来我还了解到何兹全主要研究唐经济史、兵制史、寺院经济和魏晋南北朝史几个方面。他对西周封建说、春秋战国之际封建说和亚细亚型东方社会说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就“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同与异”发表独到见解。

看到何兹全的资料,再加上我平时受到妈妈与外公的熏陶,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

当然我深知,以我现在所学的知识,只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根本成不了历史学家。因此我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仔细钻磨《中国通史》,并且要多看历代皇帝的介绍等。不仅如此,我更要“不耻下问”,多与比自己“资历高”的人去讨论自己的看法和不解。

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地去看书,去实践,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

中国通史读后感 篇五

在《中国通史》的世界里游历了一番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感受到了在长江与黄河的孕育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怎样诞生的。

中国文化的魅力是随处可见的,比如你吃饭用的筷子,过年长辈给你的红包、压岁钱,你在课本上见到的汉字……它们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离不开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离不开我们的传承,它丰富多彩而又高深莫测。

在《官制》一章,吕思勉先生提到:“人的见解,总是较时代落后一些的,时代只有新的,而人之所知,却限于旧。“我感触颇深,也十分赞同这个观点。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越来越兴旺发达,很多老人却还认为:女人就应该好好待在家里。可是女人不是一样能够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吗?这只是有的人不能与时俱进罢了。

我觉得《语文》一章十分有趣:“中文构字,旧有六书之说,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又说:“转注是增加字的一种方法,假借是减少字的一种方法。”我有些不明白,去百度上查了一下,才知道“转注”是有相同意义的几个字,“假借”是有多个意思的一个字,我恍然大悟,原来语文有着如此大的学问。

诸如此类……

吕思勉先生用自己毕生的学问,写出这本《中国通史》,把中国文化展示给了每一位读者,他让我对中国文化充满了敬佩之情。让我在不同朝代看到了祖国大地的风光,让我在战场上看到了战士的勇敢与坚强,让我在京城看到了儒生们穿着长袍,下棋、评茶、奏琴,聊着更多的往事……

最新范文

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优秀9篇02-15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范文【4篇】02-15

读书笔记摘抄赏析人间失格3篇02-15

杰克韦尔奇自传读后感优秀4篇02-15

父与子读后感300字作文【优秀3篇】02-15

余华的《活着》读后感优秀4篇02-15

开国大典读后感的作文(精选6篇)02-15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后感【优秀6篇02-15

读有的人有感【优秀9篇】02-15

父与子读后感作文400字【优秀3篇】02-15

26 3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