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8篇)

2023-12-20 10:54:58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作家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吸取《三国志》等历史资料编写而成的。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理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8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国演义读后感50字 篇一

三国演义讲的是刘、孙、曹三家之争,三国演义里面写了刘备、曹操、张飞、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等英雄人物。

书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出出惊心动魄的生死角逐,都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万分:奸猾狡诈的曹操,为何在华容道上狼狈鼠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怎样以一座空城抵挡住了十万大军的进攻?

此书教我们矫正身姿,让你行得正,走的远。

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二

《三国演义》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着,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1《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1《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每次阅读这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今天我又一次翻开《三国演义》这本名著,里面有很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故事,如,巧使连环计、诸葛亮三气周瑜、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等,都让我赞叹不已。

但今天我重点要讲的是曹操。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个奸雄,而刘备是世之枭雄。曹操看起来心胸狭窄,甚至还说过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不仅如此,他还猜忌自己的手下杨修会叛变。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忌之戒备之,直到后来杨修又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度不满和嫉恨,开始不喜欢曹植,并且还怀疑杨秀有谋逆之心。于是,趁着有一次打了败仗,以临阵脱逃、扰乱军心之名,杀了他。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多疑且阴险的小人。

虽然曹操有非常多的缺点,但是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惜才。当初他俘虏了关羽,没有像很多将领一样抓住敌人就杀,而是送他金银、美女、名马,希望将他劝降,甚至当关羽表明只要找到刘备就走的态度,并从曹操手上逃走时,曹操也只是叹了口气,不让手下追赶了。在邳城下生擒吕布时,也是如此,曹操舍不得吕布高强的武功,和带兵打仗的能力,思虑再三才杀了他。

再说刘备,他不比曹操武功高强,不比曹操聪明,但他心胸宽广,很仁慈。三请诸葛亮、诚恳的请老将黄忠归降、保护那些不愿归顺的将领的家人等等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正是因为他的仁慈,才请到了诸葛亮,才能用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使蜀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了大国

很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但三国演义中还是有很多人物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曹操这样,努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像刘备这样,心胸宽广,平日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要斤斤计较,要宽容的对待他人;我们要像赵云这样,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争当新时代好队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2《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全国这段历史。在这一时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说到《三国演义》,我感触最深的人物,便是关羽了。初见关羽,是在“桃园三结义”中,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一直流落江湖。他身高九尺,须长二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犹如天神下凡。他们刘关张三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其中,关羽是有勇有谋的义士。

关羽是忠义的化身,一路追随刘备的他,在“千里走单骑”中,和刘备、张飞二人走散后投奔于曹操门下。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依然不忘旧情。后因收到刘备的书信,决定千里寻兄,挂印封金。曹操挽留不住,为之感动,率众为关羽送行。后来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也重情重义,不乘人之危,放走曹操,甘愿领死。他忠、义、勇、智的故事,让世人传诵。

关羽不仅忠义,还是一个勇敢的豪杰壮士。在“温酒斩华雄”中,他只是一个马弓手,只有曹操看好他。关羽还没有喝温酒,“提刀便出”,不久提着华雄人头,“其酒尚温”。不仅说明了自己的实力,还使别人刮目相看。后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一路上遭遇层层阻拦,凭一己之力,斩获六员大将,有勇有谋,英勇无畏。

关羽个性鲜明,他忠贞不二,矢志不移,有仁有义,胆量过人,可惜结局不圆满。他的弱点就是过于自负,他因“虎女焉嫁犬子”拒绝了东吴的求婚,结果被吕蒙偷袭荆州,败走麦城,兵败身亡,蜀国因缺失一员大将,渐渐走向衰败。

“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这是对关羽一生高度概括的一副对联。关羽对后代人的影响还不止这些,现在各地还建有关帝庙,表示后人对关帝的缅怀之情。

关羽这种侠肝义胆、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令我钦佩。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现代人也要对他们的事迹有所了解,在学习与生活中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3闲来无事,捧起一本早已读过的《三国演义》,奇怪,平日里觉得无聊的《三国演义》竟觉得如此有趣,于是,我便将《三国演义》重新读一遍。

几天过去了,我终于将这本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看完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近百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其中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智谋无双的诸葛亮,武艺超群的关羽,多疑奸诈的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关羽,因为他不仅武艺超群,而且对兄弟肝胆相照,重情重义。

在关羽和刘备走散时,即使曹操对自己很好,他也丝毫没有忘记去寻找刘备的消息,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后面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才有了后来人们所说的武帝,成为了人们口中忠义的化身。关羽就如同抗日战争中的一个爱国将军,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背叛国家,背叛兄弟。这也是我们应该要有的一个底线。

由此我想到了我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小小的我不小心弄坏了我同桌的铅笔盒,我又害怕我的同桌责备我,所以,在他问我是谁弄坏他的铅笔盒时,我撒了谎,说:“我不知道。”后来,我越想越不安,又想到爸爸跟我说过的关羽的故事。于是,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实话告诉了他。但是没有想到,他竟然没有责备我,而是对我说:“其实我并不在意这个铅笔盒,只是想知道是谁弄坏的而已,既然你承认了,那就没事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对别人撒谎了。

只不过,武艺高强如关羽,也难逃被敌将杀死的命运。当年,关羽驻守荆州时,孙权久攻不下,他的谋士陆逊出了个计谋,就是以归顺之名。给关羽送酒送菜,麻痹关羽,而关羽毫未察觉他们的计谋,十分骄傲。这才有了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国小将杀死的故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关羽大意失荆州”。

记得我在三年级的时候,因为骄傲和大意,导致语文阅读题的答案偏离题目要求,还有做漏了两道题,最后只得了83分,实在是“关羽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啊!今天我才真正弄明白了当中的道理。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而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真理。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三国世界里面,我们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三国历史上的英雄对话。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4《三国演义》开篇有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这个烽火满地,狼烟遍起的年代,群雄逐鹿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其中,诸葛亮使我三为叹服。

读三国,不能不叹诸葛亮之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精通兵法,善于谋划。初出茅庐诸葛亮火烧博望坡;长江之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华容道上,诸葛亮智算曹操……这些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着实令人叹服。连周瑜临死之前也叹曰:“既生瑜,何生亮!”。然而,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智——在华容道上,诸葛亮若不派关羽而是派赵云或张飞等勇将便可一举除掉曹操。也许这正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若早早除掉曹操的话,孙权一方必会独霸天下,吴国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势力弱小的刘备,三国鼎立的局面才是对刘备集团有利的格局;而且也可以增加关羽对诸葛亮的好感从而死心塌地追谁他。

二叹诸葛亮忠贞不二,效死知已,这也是诸葛亮的一大特色。诸葛亮本来隐居在南阳的卧龙冈中,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感其诚而出山相助。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忠诚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呢?再来看看所谓的“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吕布——吕布本是先认丁原为义父,受金珠赤兔马的诱惑杀了丁原投奔董卓,后又认董卓为义父,最后又因迷恋美色与王充合伙除掉了董卓。吕布为人朝三暮四,难怪被人称为三姓家奴,而吕布与诸葛亮相比,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忠诚。

三叹诸葛亮不仅聪明、忠诚,而且心胸宽怀,知人善用。诸葛亮重用的文武大臣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才,可谓知人善任。诸葛亮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董允,向宠等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道:“侍中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畅通军事”。其心胸实属罕见。

诸葛亮哪充满智慧,忠诚,心胸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人格的光芒,令后人仰叹不已。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5《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

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

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

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

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直写到晋朝那个时代。

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广东2013年8月22日1:23:17初一:红桃A

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多样化 阅读推进策略

关于整本书阅读,从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和身边同行的引领方式中,笔者发现,教师会以“名著导读”的方式开启学生读整本书的阅读欲望,也会用“班级读书会”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读完整本书的感受。但能持续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全过程的教师,不多!笔者认为“导读―推进―总结”是一个完整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其中,“推进”是最重要的阅读引领环节,特别是一些古典名著或外国名著,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网、错综交叉的情节等,如果没有有效的持续的阅读推进方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往往会陷入“轰轰烈烈开始,悄无声息熄火”的状态。那么,如何将整本书阅读进行到底?笔者引领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学年的《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活动,通过运用多样化的阅读推进策略,取得了较理想的阅读效果。

一、画一画,手绘群英图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实施推进策略前,笔者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五年级的学生(特别是男生)关于“三国”指哪三国,各国主公、名将分别有哪些等三国内容多多少少能讲个一二,有的学生不仅能讲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故事,还能把故事中人物间的关联介绍得比较清楚。“跳一跳摘果子”的状态最易激发兴趣,于是,笔者确定第一阶段的阅读推进方式为:画一张《三国演义》人物关系网。操作流程如下。

1.导读课

魏、蜀、吴三国中,我班学生对吴国人物了解最少。第一阶段的导读课,笔者向学生展示了3种吴国人物图,简要梳理了吴国主公、著名谋士和将士的更替情况,并推荐关于周瑜的相关章回片段,一起初步感受三国人物形象。

2.自由阅读

导读课后,学生采用目录式跳读的方式,用两周时间初步浏览《三国演义》,以人物为核心独立绘制“三国鼎立图 ”。

3.主题阅读分享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两周一次的阅读分享课上,学生分组展示各自作品,在聆听同伴介绍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无论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学生的作品基本达到了“教你一图看懂《三国演义》”的境界。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也在画中悄然滋生。

二、评一评,慧眼识英雄

《三国演义》人物众多,人物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展现到极致。学生自己读《三国演义》,一般只关注情节,进行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教师就有必要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引领,提高整本书的阅读价值。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语言相对较生涩,读着不如现代文学作品般流畅,如果单调地布置“选一个人物说说是个怎样的人”之类的阅读任务,学生读的动力较弱。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给第二阶段的阅读推进方式取了个比较新鲜的名字:“黄口小儿”评群英。操作流程如下。

1.导读课

(1)猜猜他是谁。(出示描写人物外貌的语段)

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当世之神仙也。

周瑜:面如美玉,唇若点朱,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乃庐江舒城人也。

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朱。

……

(2)以刘备为例,阅读第41回,从刘备携民渡江中感受其“仁德”,感悟具体事例与人物外貌相符合的人物刻画方法。

2.自由阅读

分3项主题进行为期8周的读书活动,给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制作“人物名片”。

3.主题活动(根据主题进行两周一次的分享活动 )

主题1:三国主公PK。第1~2周阅读关于曹操、刘备和孙权的相关章节。主题分享:你会选谁当主公?请陈述缘由。

主题2:三国谋士谁更赞?集体讨论搜集三国著名谋士,锁定相关章回,2周内自由选择几位谋士阅读相关章回。主题分享:我眼中的最佳谋士。评选出公认的十佳谋士,设慧眼奖。

主题3:三国名将我来评。选一位名将,采用给人物打分并说明理由的方式进行主题分享交流。

从主题分享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阅读感受是多元的,比如“最佳谋士”推荐中,半数同学推荐了诸葛亮,但也有同学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读后感。有同学推荐司马懿是《三国演义》第一谋士,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苦心经营的蜀国最终还是灭亡了。司马懿跟随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神不知鬼不觉中掌控着魏国,最后,为自己的子孙成功夺取江山奠定了基础,他是最有毅力和智慧的谋士。有同学推荐鲁肃为最佳谋士,认为他审时度势,在吴蜀两国联合抗魏中表现出的智慧令人感动。

同样,“给名将打分”中,关于张飞,有的人给他打90分,认为他是个艺高胆大、疾恶如仇的真英雄,第42回讲道:张飞在长坂坡仅率二十余人断后,三次大喝竟唬得曹军不敢逼近,刘备得以脱身。有的人给他打50分,认为他虽然英勇忠义,但脾气暴躁,经常鞭打士卒,还会因喝酒误事。

关于三国人物,学生的这些个性化见解,我们不必评判正误,在判断、辨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从《三国演义》的字里行间自然而然感受着真善美,初步思索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也正在此。

三、填一填,畅聊战争史

《三国演义》再现了从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九十多年中,各封建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全书描写上百次各种类型的战争,但都不重复。从单刀匹马的厮杀到千军万马的混战,从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到营帐里的用计设谋,写得有虚有实,各具特色。如何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样一幅壮观的历史画卷?笔者把第三阶段的阅读推进方式定为:《三国演义》名战集萃。操作流程如下。

1.导读课

集体共读第48、49回,填写阅读卡并交流,欣赏影片《 火烧赤壁》。

(3)阅读小组活动:在时间纵序表上粘贴各次战役。

通过第三阶段的系列推M活动,学生对《三国演义》描写的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起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的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更可贵的是,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分享中变浓,即便是女生也能至少讲述一个三国时期的战争故事。

四、演一演,妙计心中藏

《三国演义》全书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集团和派别,为达己私利,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各种计谋贯穿全书的始终。书中随处可见智慧的碰撞、谋略的较量,而战场厮杀往往只用粗笔勾勒。感受千变万化的谋略也是此书的一大读点,于是,笔者将第四阶段的阅读推进方式定为:三国妙计大搜集。操作流程如下。

1.导读课

共读第95回和第140回,从“武侯弹琴退仲达”和“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中欣赏诸葛亮的妙计。

2.自由阅读

用手绘、做表格等方式记录:章回名、计策、妙计策划人、事件简介。

3.主题阅读分享

分阅读组搜集十条经典妙计,然后各组选一条妙计排演成课本剧、小品等参加主题分享活动。

这一阶段的阅读活动,笔者充分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五年级的学生对表演依然有一种特别的爱好。作为一种综合才艺展示,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塑造能力、对剧本的理解能力和对角色的感悟能力等等。为了演好角色,同组学生会对选定的章回进行一次次的阅读、探讨,研究人物的同时,还创造性地理解和活化作品中的人物。尽管学生的表演跟专业的不能相提并论,但他们认真演绎着,快乐地嚷嚷着还要继续排演第二条、第三条“妙计”,让这种阅读推进策略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五、赛一赛,积累大比拼

《三国演义》中富含成语、歇后语、经典语句等,读“三国”,这又是项不容错过的知识积累内容。整本书阅读到第五阶段,学生对书中的人物、故事、历史背景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五阶段的阅读推进方式为:三国经典大比拼。操作流程如下。

1.导读课

讲三国故事猜成语;巧连歇后语讲三国故事;读读三国经典语句,说说出自哪儿。

2.自由阅读

出一份三国知识竞赛卷(含成语、歇后语、经典语句)。

3.主题阅读分享

把每位学生的知识竞赛卷都张贴在教室里让大家互相欣赏、学习。

竞赛活动分两项进行。第一项为个人考级:根据经典词句积累的数量分成1~10级,每位学生自由申报参加考级,教师为其颁发证书。第二项为小组竞赛:学生根据试题组织形式丰富的“三国知识竞赛”活动,教师为获胜团队颁发奖状,参与者都获得一份礼物(家长赞助)。

五年级学生在生理上的蓬勃成长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小小孩,争强好胜成为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利用这一特点,第五阶段开展的“三国知识竞赛”活动有效地促发了学生再次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无论是个人考级还是团队竞赛,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参与阅读的成就感,这种成功的欢乐化成一股巨大的情绪力量,主题活动结束后,依然有学生继续主动认记着经典语句,查阅着成语、歇后语中蕴藏着的三国典故。

画、评、讲、演、赛,这一系列的阅读推进行为,把逐章阅读古典名著的单调形式化为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学生在集阅读与娱乐为一体的读书活动中兴致盎然地读着,分享着,从一个个人物中感受着人性的多样,学着多角度的客观评论方式;从一场场战役故事中欣赏着谋略创造的奇迹,激起多读书增智慧的欲望。虽然,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的版本不尽相同,但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中,他们对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渐浓,对“三国”这一历史时期有所了解,对作者的人物刻画、场面描写方法有所感悟,对经典名言、诗文能联系典故有所了解、积累。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外阅读便是读有所获的,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推进策略也是有一定成效的。

参考文献:

[1]周信东。导读推进题,让整本书阅读“芝麻开门”[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10):40-41.

[2]翟卫华。让整本书阅读丰厚起来――小学高年级阅读单导读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2,(28):49-51.

国演义读后感50字 篇五

我最喜欢读《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东汉末年,朝臣**,刘关张结义兄弟,把黄巾军的得落花流水,十八路诸侯扩张地盘,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官渡胜袁绍,刘备三顾茅芦,赵云单骑救阿斗等精彩片断。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最喜欢关羽,因为他忠肝义胆、一诺千金。我们应该学习关羽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他的这种好品质,让我们学会如何讲诚信,做一个正直的人!

国演义读后感50字 篇六

滚滚长江东逝流水不息,浪花淘尽无数英雄,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时的勾心斗角,曲直恩仇,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有社会形态依旧向前迈进,时间依旧增加,历史依旧演出。

混乱动荡的时代枭首也好,无名小卒也好,都存在过,最后也消于无形。雄心不在,霸权事业不再。

分是合的终了,和也是分的最后归宿。一切都成灰土,青山依然,落日依旧红。

国演义读后感50字 篇七

《三国演义》为罗贯中所写,是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书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争纷的`故事。

在书中,我觉得《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很精彩。由于诸葛亮博学多才、用兵如神,这使周瑜非常嫉妒,心怀诡异,他把诸葛亮看成东吴一患要害他,于是对他说:“三天里造十万只弓箭,不然要严惩!”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乘着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弓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我希望成为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

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八

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书籍记载着每个时期的变化,并将历史的长河慢慢在我们面前展现,其中就有名扬中外的“四大名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阅读《三国演义》个人有感范文,欢迎参阅。

阅读《三国演义》个人有感范文一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向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必须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必须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齐去找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能够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能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正因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透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好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阅读《三国演义》个人有感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代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正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从周朝末年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统一天下开始,楚汉相争,又并入于汉……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罗贯中笔下的庸王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董卓,心胸狭窄的周瑜,长厚的鲁肃,机智的孔明……这些鲜明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受到感染的就是关羽。文中描述的文字极其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骑一匹“赤兔马”,他降汉不降曹、秉烛夜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刮骨疗毒,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其所描绘每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笔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个性,突出人物的特点,还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战”令我最为激动,使读者都有身临其境之感,真为作者高超的笔法折服!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值得同学们学习!

阅读《三国演义》个人有感范文三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那一日,三位长相奇特的人相继走进一家客栈,他们一见如故,便决定在桃园结义,这一切仿佛是冥冥中注定。也许当时他们谁也没想到他们会干出一番大事业,但历史潮流让他们成了三国中最令人敬佩的枭雄。

读《三国演义》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战场的残酷,统治者的尔虞我诈以及那些将士们的赤胆忠心。作者将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而三国人物中我最喜欢那位红脸美髯的关云长。他不同于那莽汉子张飞,做事急急躁躁,不懂得为大局着想;他不同于那能够运筹帷幄的诸葛亮,整日煞费心机去算计对手;他也不同于那以仁义征服人心的刘备,却常常怯步不敢前进。

关公本名关羽,子云长,出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29年,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服群雄,辅佐刘备完成三分大业。他抚一把胡须,提刀上马,片刻华雄人头落地,杯酒尚温;他赤裸臂膀,手执棋子,面容平静,竟一点看不出华佗正在为他刮骨疗毒;他坐骑赤兔,手提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霸气非凡;他单刀赴会,不露惧色……他戎马一生,忠义一生,当麦城失利之后,他毅然选择忠于刘备,最终惨死,成了无头鬼。试想一下如果他受降,荣华富贵享受不尽,荣誉也是满载而至,天下格局会不会变化呢?可他万分敬重的大哥刘备对他有如何,也许只有关羽自己知道,而我所能读出来的是:曹操是十分看重关羽的,并极力想把他招录麾下。当麦城没有失守时,刘备完全可以去营救,但他还是为了所谓大局着想,放弃了兄弟。当关羽死后,曹操为他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可以说曹操对关羽的器重不亚于刘备,但为何关羽还是选择刘备,估计就是因为当年的桃园三结义吧,就是因为兄弟情义吧。

他忠贞守义,赤诚勇猛,他是义气的化身,他是我们心中那个威风凛凛的武神。电影《关云长》讲述的就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剧中关羽外表刚劲,内心柔情,侠义忠贞,仿佛将历史中的那位武神活脱脱的搬进了荧屏,但又似乎少了点三兄弟彼此的信任,也许这就是关羽的遗憾。

余秋雨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有蕴含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苍凉

阅读《三国演义》个人有感范文四

今天,我看了一本《三国演义》,书中精彩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描绘了许多历史人物,有无能之辈何进、董卓、袁术,有勇无谋的吕布,足智多谋但心胸狭窄的周瑜和神机妙算、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还有鲁莽的张飞,重情重义的关羽,热爱百姓的刘备。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关羽,他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能文善武、所向披靡、功劳无数,无人能敌。虽然被曹操捉住,但任然还想着刘备等人的安慰。就连曹操也感叹万分呢!

还有一个人让我很崇拜,他帮刘备夺取天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计谋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他即使死后也忠心耿耿,不用说大家就知道了,对了他就是令后人称作谋策奇人的卧龙先生,谋略家—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是最有名的战役,先是孔明说服孙权与刘备一起打曹操;后说蒋干,曹操中计痛失蔡瑁,张允;接着说孔明草船借箭大气曹军;再说孔明借东风,曹军大败;最后说曹操华容道被袭。其中我对周瑜的连环计很感兴趣,因为书上没有介绍所以我只好自己去理解。我的理解大概是这样的:周瑜先让自以为是的蒋干把假信送到曹操的手里借刀杀人,随后让庞统献计把大小战船全连起来,以便火攻,最后用火攻把敌人一网打尽。

我还总结了一下曹操失败的原因,一、不三思而后行。若是想想的话也就不会上周瑜的当,把蔡瑁和张允杀了。二、过度的当机立断。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也不想想,诸葛亮要是设下埋伏的话那他的士兵也看不见呀,那样的话他不也亏了吗?三、曹操太相信人。要是他不听庞统的话也不会中周瑜的连环计了。四、曹操过度的自以为是。如果他走大路也不会使自己大败而归。

我还很喜欢诸葛亮的暗渡陈仓。诸葛亮在危难之时,敌人运出的假粮食是一些易燃物,被诸葛亮识破,把它点燃。趁机占领陈仓。又神不知鬼不觉的撤出,与司马懿大战时又用此招。打的司马懿闻风丧胆,不敢动兵。

三国演义让我知道了一段古代历史,还让我认识了许多英雄和谋略。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让我终生受益。

阅读《三国演义》个人有感范文五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国人物中我最佩服赵云。

在长坂坡大战中,赵云负责保护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战争混乱赵云与之走散,于是带领三、四十随从回去寻找,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却杀死淳于导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赵云把二人送到长坂桥险些被张飞误解其背叛刘备,亏得简雍解释澄清事实。于是赵云把甘夫人托付于张飞后又回头寻找阿斗,但此时只有他孤身一人,没有一个随从。乱军之中赵云又刺死了夏侯恩并夺得了由其佩带的曹操的宝剑“青罡”,后于一堵矮墙边寻到了糜夫人及其怀里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伤行走不便,把阿斗托付于赵云后不顾赵云劝阻跳入一口枯井自尽。赵云把阿斗背于身上,幸得曹操爱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赵云才得以在数十万大军中背负阿斗安全杀出重围。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阅读《三国演义》个人有感范文六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新范文

西游记读后感200字优秀3篇12-20

《哑舍》读后感8篇12-20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精彩4篇】12-20

读《说岳全传》有感优秀9篇12-20

矛盾论读书笔记【优秀10篇】12-20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精选10篇12-20

小兵张嘎读后感300字精彩9篇12-20

红楼梦读书心得800字【4篇】12-20

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优秀6篇】12-20

南京南京观后有感优秀8篇12-20

26 31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