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 巴金《家》读后感【精彩4篇】

2023-11-19 01:32:19

《家》读后感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了巴金《家》读后感【精彩4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家》读后感 篇一

《家》这本书是著名的作家巴金在1931年创作的。这本书讲的是高公馆里有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他独断专横,凶残暴虐。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明、觉慧三兄弟和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

觉新是长房长孙,他的母亲早年不幸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位继母。觉新毕业后父亲强迫他和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孩结婚,生了两个孩子。

觉明是一个敢于与旧势力作斗争的人。他和表妹相恋,而高老太爷一意孤行,强令觉明和别的女人结婚,觉明不肯,他决定逃婚,最后获得了胜利。

觉慧是一个敢于公开反抗一脑子旧封建思想的祖父的孩子。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支持二哥觉明反抗旧社会给他们带来的阻碍,批判大哥觉新的无能。他希望大哥早日清醒。后来,他忍受不了旧式家庭的束缚,离家出走了。

读了这本书,我比较喜欢觉明和觉慧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他们敢于与旧势力作斗争。我懂得了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任人宰割,对不好的事情要敢于反抗并且坚持下去。

《家》读后感 篇二

捧着《肩挑一个家》,几乎翻烂了整本书,百看不厌,里面的一个个故事若隐若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其中有《立夏》、《棉花地》、《风雨彩虹》、《在这个世界陪着我》……但感触最深的,还是《她和爷爷抢书看》——李琳玉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李琳玉十岁、刚上四年级时,她的父母就离异了。父亲生病在家,但是她丝毫没有一点脆弱,反而变得更加坚强了,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成绩一点也没落下。谁知,当李琳玉上八年级时,患病的父亲突然离开了人世,爷爷奶奶承受不住晚年丧子的打击,先后病倒了。而她再次选择了坚强,深藏起失去父亲的痛苦,竭力帮助爷爷奶奶走出困境。之后,她每个星期借书带回来给爷爷看,使他们的生活充实了很多。正是这些特殊的经历滋养了李琳玉独立、坚强的性格,培养了她无私宽容的品质。作为班长,她每次都把举手发言机会让给同学,等到大家都不能解决的时间,她才挺身而出;她不和同学作无意义的争论,而是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李琳玉在20xx年考上了重点高中,她把心爱的辫子剪掉了,找了个借口,勉强答过了爷爷的疑问,在高中国庆放假时,她用卖辫子的钱给爷爷买了一副老花镜。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全都是李琳玉那悲惨的遭遇,但她没有一丝对人生的埋怨、自暴自弃,而是学会了坚强、独立。正如她的笔记本里所说:与其让人看到雷雨,还不如让人看到雷雨过后的彩虹!的确,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会选择退缩,面对挫折也没有一股韧劲。从这个故事、这本书中,我学会了怎样坦然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

读完整本书,它有时让我高兴、有时让我悲伤、有时让我激动、有时让我沉思。它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道理,我会让这些道理永远陪伴着我度过一个个人生过程,让这些道理滋养我的身心,净化我的心灵,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远。

《家》读后感 篇三

文章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描写女主人公玛特廖娜,虽然有自己本人的经历渗透在其中,但是作者把叙述者“我”的角色作用,把他作为一种客观视角,来与后面周围人对玛特廖娜的看法相对比。

“我”从监狱里出来后来到了一个偏僻的村落,四处都找不到满意的房子借住,帮忙的好心人最后才把他带到玛特廖娜的家。玛特廖娜的家四处破败,有门但形同虚设,大家都知道怎么进去,说明即使她家烂成这样,也有许多人前来拜访,也是所有人都来托她帮忙导致的结果。屋子内部也没有反转的好到哪里去,一样残破不堪,屋内阴森昏暗,墙体剥落,厨房里满是蟑螂,就连镜子都模糊不清。而住在这屋内的玛特廖娜最宝贵的就是开头提到的盖在她枯槁身躯上的一团破烂东西。这样的一个年迈花甲、腿脚不便的老太婆,却是大家有麻烦事、有苦力活要干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谁家的地要耕了,是找她;谁家的庄稼要收成了,是找她;集体农庄的活没干完,是找她……玛特廖娜热心肠地都照单全收,干得比谁都多,却从来不收报酬。明明已经不是集体农庄的人了,却还要被粗声粗气地拉去干活,并且自带工具,她虽有抱怨,可还是第二天一早就出门了。

好人没有好报。如此大德大善的人仍然得不到命运的垂帘。辛辛苦苦拿到了一点点抚恤金,周围人就风言风语,做个礼拜的小锅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偷走,更别说她那个一直记恨她的法捷了,处处为难她,最后还连房子都要拿走。

虔诚的教徒、好心的老妇人最后死在她生平最害怕的东西之下。死后还要遭受各种各样无凭无据、乱七八糟的诋毁,虚情假意的眼泪和追悼,死后都无法得到完全的平静。

一个用毕生良善在普渡众人的人,是这整个村庄的良心。可就像至善的耶稣也被〈WWW.SHUBAOC.COM〉钉死一般,玛特廖娜也没得善终。不是说善良不被提倡,而是说即使这样善良也是最被需要的。尘世浑浊,一滴两滴千滴万滴,集腋成裘,总有淤水变清澈的一天。像玛特廖娜这样的人也许会被那些愚民所渐渐遗忘,却在“我”和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家》读后感 篇四

读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为了觉民,觉慧的胜利而欢;还是为了琴,鸣凤的大胆而喜;或者是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爷的专制受到了打击而歌……总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难以用言语阐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家》中让每有一位读者热情,冲动和幼稚,《家》中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给予我们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不管碰到什么坎坷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冲下去,千万别想觉新那样一生充满遗憾和内疚。,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为了觉民,觉慧的胜利而欢;还是为了琴,鸣凤的大胆而喜;或者是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爷的专制受到了打击而歌……总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难以用言语阐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家》中让每有一位读者热情,冲动和幼稚,《家》中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给予我们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不管碰到什么坎坷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冲下去,千万别想觉新那样一生充满遗憾和内疚。

最新范文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优秀3篇)11-19

马克思靠谱读后感【优秀9篇】11-19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优秀10篇】11-19

《我们爱科学》读后感(精选8篇)11-19

关于《凡卡》读后感500字精选7篇11-19

拿破仑传》读后感(优秀8篇)11-19

会飞的教室的读后感优秀10篇11-18

斑羚飞渡的读后感500字(优秀7篇)11-18

《文化苦旅》读后感(优秀7篇)11-18

《意林》读后感【优秀3篇】11-18

26 29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