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读后感 《名利场》读后感优秀4篇

2023-09-05 16:44:23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了《名利场》读后感优秀4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名利场读后感 篇一

这几天,我一向在读《名利场》这本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不仅仅教会了我虚荣心就像一个魔鬼,不顾一切地追逐名利和荣华富贵,换来的只会是一场空,还使我们真真切切地了解到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不良风气,充分懂得了“浮华若梦”的意义。

书中一开始介绍到了两个主要人物——瑞蓓卡和爱米莉亚,一穷一富。除了金钱上的巨大差异,受到的待遇,以及性格更是截然不一样。瑞蓓卡口蜜腹剑、两面三刀、阴险狠毒,野心勃勃地追逐名利,是“金钱是唯一主宰”的思想,使她在学校、在社会都饱受歧视,人情冷暖扭曲了她的思想。而爱米莉亚,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到哪里都受人宠爱,成长路上几乎没有如何的困难阻挡着她,正因如此,她不需要努力就能进入上流社会,所以变得天真善良,甚至有点傻里傻气。经过这两个人物的一些介绍,更说明了英国社会就是一个追求金钱,荣耀的世界;也说明了追求名利不仅仅会毁了自我,还会毁了别人,正是所谓的“害人害己”。

我还觉得,这种不良的风气不止存在与19世纪的英国社会,更存在于此刻,无论何处,都显现着这种风气。书中写着,瑞蓓卡是一朵“飘零的落花”。可是,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一朵朵的“飘零的落花”,正是因为对生活的不服,对名利的不服,造就了她或者他们的追逐名利的脚步。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瑞蓓卡看似一步步地要走向上流社会的同时(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虚荣覆灭),我并不开心,反而感到恶心、厌烦;而天真善良的爱米莉亚虽然遭遇了种种不幸,我也很同情她,但她总比瑞蓓卡要好的多,不用做那些拼尽全力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事情。我想,作者萨克雷心里也必须是这样的想法。

最终到结局了,但却并不如我所想:一般的小说结局说不上十分圆满,但至少也让人欣慰。可是,在《名利场》里,虽然爱米莉亚最终和都宾过上幸福的社会,算不上是全部的杯具,可是急功近利追逐名利的瑞蓓卡却落得一场空,只好投身于慈善事业中……

这本小说里充满了作者萨克雷对名利世界的讽刺,对虚荣社会的讽刺。可是,他何尝又不是身在名利场中?瑞蓓卡、爱米莉亚、都宾都只是名利场中的几个代表,你,我,他们,以后都会踏入名利场,踏入这个险恶的世界。时代在变,而名利场永远不变。世人们,何时才能摆脱茫茫无期的名利场呢?

名利场读后感 篇二

《名利场》主要情节可分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描写已故穷画师的女儿利蓓加在离开平克顿女子寄宿学校后,暂住在富家小姐爱米丽亚家中,企图勾引爱米丽亚的哥哥以进入上流社会。此事失败后,利蓓加去毕脱·克劳雷爵士家当家庭教师,同时施展逢迎、拍马和勾搭等乖巧手段。而当毕脱丧偶后向利蓓加求婚时,她却已秘密嫁给了爵士的儿子罗登。另一条线索写纯洁的姑娘爱米丽亚钟情于轻浮空虚的军官乔治·奥斯本,冲破重重障碍终于和他结婚。但丈夫很快就厌弃她,另寻新欢。爱米丽亚一味痴情,即使在丈夫死后仍不肯改嫁。最后,利蓓加道出乔治生前曾约自己私奔的事实,爱米丽亚才和都宾结了婚。利蓓加后来又与年老丑陋的斯丹恩勋爵私通,因私情为丈夫窥破而遭抛弃。而斯丹恩则误以为罗登夫妇设局诈骗,也与利蓓加一刀两段,就利蓓加此潦倒。但是,本性是利蓓加纯善的,就像她所说“如果有5000英镑,我也是个好女人”没有5000她也是个好女人。爱米丽亚的哥哥回来后,认识到自己当年的错误,最终和利蓓加走到了一起。

爱米丽亚是一个柔弱温顺、善良天真的女人,一个爱人如己、怜悯他人的慈善者,一个忠贞不渝的“殉道者”。她是个平庸之辈,无力反抗命运,盲目地追求虚无的浪荡子的爱情。爱米丽亚似乎除了爱情以外从未有过什么人生目的。从学校毕业一直到她和都宾上尉结婚,她过的都是屈从、忍受的生活,整天沉迷于幻想之中,以个人为中心,连其母亲也认为她太过于纵容、迁就儿子,不顾父母家人。爱米丽亚完全接受男权社会的逻辑和规章制度,用自己的母性负担和自由换来“女性化”的虚假财富。她逐渐失去自己,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丈夫的恩施之上。这样在因女性气质受到赞扬的同时她也被指责为无知、无能和懦弱。她是一个庸俗的理想主义者和空泛的爱情至上主义的典型。作者萨克雷是这样评价爱米丽亚的:“她是一支寄生藤,只有在结实的老橡树上才能抽芽。”而她对于爱情是盲目而无知的。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心执迷于浪荡子乔治,对于深情而又有责任感的都宾视而不见。乔治甚至在蜜月里都想着和其他的女人私奔,他是个不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而都宾是个德才兼备的。军人,他深深地爱着爱米丽亚,他给予她及其全家无私的帮助,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而爱米丽亚不为所动,独守妇道。最终,还是在利蓓加拿出乔治约她私奔的纸条后,出于对乔治的失望和寻找生活依赖才投入都宾的怀抱。虽然最终二人终成眷属,都宾对她的爱已不如当初那般炙热。

利蓓加天生丽质,聪明,多才多艺。然而她却用这些优越条件游戏人生,愚弄他人,追名逐利。利蓓加在生活的逆境中,敢于抗争,勇于拼搏,不安现状,性格中有光彩的一面。但是她的性格中更多的

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黑暗面。她是畸形环境孕育出的一个“怪胎”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和庸俗实用主义者的典型。她试图和爱米丽亚的哥哥结婚,仅仅是由于他是收税官,有着令人欣羡的钱财,她与罗登的婚姻更是由于金钱,她以为罗登能继承他姑妈的财产,并能借此踏入上层社会。最终,追名逐利的她不仅被名利所误,身败名裂,被上流社会踢出门外,而且失去了温馨的家庭,甜美的爱情和宝贵的亲情。

从两位女主人公对待爱情婚姻和各自的人生追求的不同态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以及两人不同的命运,而追根溯源,爱米丽亚是由于违背人性的自己牺牲精神及盲目的爱情观念В利蓓加是由于不择手段的、唯利是图的、追求名利的人生追求。

读名利场有感 篇三

从丽贝卡和艾米利亚讲起,这二人才是真正的时代姐妹花,作为贯穿全书的两位女性,在她们身上发生的事都借着作者的手中的放大镜被无限放大在我们眼前。

丽贝卡和艾米利亚,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丽贝卡是穷人家出身的聪明妹子,还没发育就知道跟买画的达官贵族讨价还价,发育了之后那就更了不得,她眼中的男人就是货币符号的代言,爱情就是金钱的商标,她不断地趋炎附势,时刻准备攀龙附凤,有过几次飞黄腾达,也几次被自己的晚礼服绊倒,出场的男人大多都被她利用但她一个都不爱,她伤害了你不说还一笑而过,但是这样的丽贝卡对艾米利亚却是一片真心,因为艾米利亚,实在是太傻了。白富美,气质佳,看见喜欢的人就瞬间樱唇欲动、眼波将流,好姑娘都是相由心生的,即使最后家族败落,白富美依旧有白富美的操守,即使最后成为了大龄离异女青年,去见领走亲生儿子的公公时,拿的也不是盾和矛,而是几件衣服和满满的辛酸。

戈达尔说,如果粪便值钱,那穷人就不会有眼儿。丽贝卡才是真正懂得这句话的人,她就活在最底层仰望着繁星旁的土豪和贵族们,她作为一名战斗型冒险家,她的一生都如同开了挂。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所以丽贝卡从不舍弃,一直都没有想开过,更没有自己出世哲学。

名利场读后感高中生 篇四

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19世纪英国中上层社会,这个“闹哄哄的名利场”。当时的英国,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取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爆发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然而,封建势力也很强大,爵位仍是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故事中的女主角丽贝卡。夏普小姐就是以法国巴黎的某个公爵家族为荣耀和护身符,并为自己的纯正的巴黎口音和语法而沾沾自喜。而名利场上另一位“靠翻筋斗过活”的“涂着两腮帮子胭脂”的小丑别德。克劳太太也一直幻想着她丈夫的哥哥毕克男爵能念在兄弟的份上将爵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并为此煞费心思。

事实上偌大的一个名利场又有多少人为拉拢和巴结这些“勋爵”、“公爵”、“伯爵”甚至“男爵”之类的达官显贵而绞尽脑汁,甚至撕下那本就十分难说的脸皮呢?就连英国最有风度的公子自居的乔治。奥斯本上尉也能邀请到贝亚爱格思勋爵一家子赴宴而洋洋自得,虽然花了大把大把的英镑也是在所不惜。且“乔治的联队所隶属的那一师的将军请客,他得到了很大的面子,和贝亚爱格思勋爵的女儿的朗茜·铁色乌特小姐跳舞。”又因“靠着贝亚爱格思勋爵的面子,得到了一张邀请奥斯本上尉夫妇的帖子得意的不得了。

其实,当时的英国中上流社会里各式各样的人物们又有几个人不忙着争权逐利呢?

最新范文

杨修之死的启示读后感【优秀5篇】09-05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优秀8篇09-05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优秀7篇)09-05

读后感《命若琴弦》优秀9篇09-05

读《乌塔》有感【优秀8篇】09-05

读一本书读后感优秀9篇09-05

狼王梦读后感【精彩3篇】09-0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优秀4篇】09-05

读《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7篇)09-05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优秀5篇09-05

26 24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