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精彩7篇

2023-06-13 08:14:05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了红楼梦读后感精彩7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红楼梦读后感 篇一

贾探春,是贾府的第三位姑娘,在许多《红楼梦》读者的心中,她不像林黛玉、薛宝钗等这样深入人心;甚至在不多了解红楼的人们心中,探春的名字是陌生的。但这不意味着,贾探春是个平庸无奇的女子,相反地,贾探春性格鲜明而强烈,是《红楼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细细品味这个人,还可以说十分精彩——

“才自精明志自高”,这是探春判词的首句。精明能干、志向非凡,可以说是探春的第一性格。

与其他多生感春悲秋之情的姑娘们相比,探春作出的诗总是别具一格。开菊花诗会时,探春的《簪菊》,其颈联“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的“短鬓”“葛巾”带有男子的隐喻,流露出探春的突出特点之一——她渴望能像男人一样,不用受诸多礼节束缚,“立一番事业”;又有尾联“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探春的傲骨与执着的气节便跃然纸上。从她的言语和与众不同的诗中可见,探春怀着施展才华的特别志向。

而探春既有实现抱负的理想,必然是有其出色的才能与这野心相配。

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里,探春“兴利除宿弊”,显示出她出色的理家才能。由于凤姐病了,而太太们不在,探春担起了理家的重担。探春知道贾府的经济遇到困难,因此做出一系列变革尽力挽回。其中有最具创新性的一项,是将大观园内的一些园地分给擅长的人打理,比如将一块观赏性的麦地交给擅长种麦子的妈妈照管,妈妈每一年上交规定的麦子可以用于饲养园中的鸟,而剩余的则由妈妈所得。这样一来,既可以省下一笔雇人专门打理景观的钱,又可以省下一笔买鸟饲料的钱。此计一出,擅长修竹、养花、种麦等的妈妈纷纷争着自荐,以获得赚外快的机会。又因为充公交剩的产物都由自己所得,妈妈们干活有了很大的积极性。这个改革措施一箭双雕,成为人们赞扬探春敏慧的经典。

才能过人甚至超越王熙凤,这样的人就已经足够令人心服口服了,但贾探春不仅在能力上出彩,她直率爽快、英勇刚烈的性格,更是让人敬佩。

说到直率爽快,大观园里还有一位醉卧花裀的史湘云,不过比起湘云年幼天真,探春的直爽更是出自无所畏惧、重情重义的本性。

抄检大观园时,王熙凤一行人来到探春住的秋爽斋,只见探春早已点好蜡烛,等待他们的到来。面对王熙凤检查丫头们物品的要求,探春只冷笑说自己就是贼王,要婆子们只搜自己的东西就好,还命丫头们将箱子一一打开。言语之上,是对贾府内部不和、自己人抄自己人的愤怒和悲哀;言语之中,又包含了对丫头们的包容和照顾。凤姐向来是敬探春几分的,所以并没有认真要查她的箱子,但陪同的王保善家的不知好歹,上前拉扯探春的衣襟。探春贵为姑娘,自然受不了奴才这样的侮辱,便明晃晃一个耳光打下去,让其自讨了个没趣。后文凤姐又到惜春的暖香坞去搜查,惜春慌张无措、拉出无辜的'贴身丫头入画而自保的反应,又更反衬出探春有情有义、直率爽快的可爱之处。

除了性格爽快,探春自我牺牲的英勇也十分令人动容。

虽然现存出自曹雪芹之笔的前八十回《红楼梦》中尚未来得及交代探春的结局,但众多的红学家和探轶学者根据探春的判词、画卷、《分骨肉》曲和八十回的情节暗示,目前最令人信服的结局是:探春为了挽救家族日渐式微的局势,重新博得皇室的重视,挺身远嫁和亲。作为千金小姐,她离开家乡,远嫁藩国,暗示其命运的诗词有“清明涕送江边望”“一帆风雨路三千”“恐哭损残年”等哀伤的句子,可见她的婚姻结局,比起薛宝钗等人为了前程、尤三姐等人为了爱情,更多了一分自我牺牲的无私和英勇。

探春有“玫瑰花”的诨名,强势、刚烈在他人看来或许是拒人千里的硬刺,但玫瑰自有它明艳动人之处。探春固然是个奇姑娘,但她也有少女的活泼可爱和文人的脱俗情怀。在哥哥贾宝玉的面前,探春作为妹妹,经常有小儿女的烂漫举止,同时又流露出一位才女的雅趣。

黛玉初入贾府时,宝玉自行主张要赠“颦颦”二字给黛玉。宝玉向来行为与常人不同,府里的人都习以为常,只有探春快言快语,俏皮道宝玉“又是杜撰”,而宝玉也不恼怒,倒认真较起“杜撰”的真来。可见二人要好,禁得起打趣玩笑。《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里,展现了兄妹生活的一件小事情:探春把攒下的钱交给宝玉,请他出门时为自己在街市里捎点玩意儿,但她又不要庸俗的古董绸缎,却希望得到柳编篮子、竹制香盒、泥塑风炉这样的民间工艺品,足见其独特的审美喜好和贪玩的小孩性儿。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计划结诗社,向众人发请帖。她送给宝玉的请帖中,有描绘病中受到兄长关怀表达的感激之情,又有“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扫花以待”等句,尽显其风雅兴致。

志高才全、直率刚烈、英勇无私又不失情义和雅趣,贾探春是一个用笔墨勾勒出的有血有肉之人。无论是“蕉下客”,还是“红玫瑰”,探春的色彩,在荣耀富贵时锦上添花,也在风雨飘摇时期带来一抹曙光。像是霞光,惊艳了一众平俗的残云。

自《红楼梦》出世以来,诸位评论家、文学家、红学家为她的探索和评价付出了无数心血,而在这些评论之前,更是有作者曹雪芹尽“一把辛酸泪”将这部巨著写出。作为一个涉书未多的学生,纵使说出关于红楼的评论,也避不开众多评论大家的影响。写出这篇感触,不敢妄下断言,只是将我所知的一些情节又综合我读到的评论整理起来,希望复合出一个我心中立体、活泼的贾探春。班门弄斧,又想到各大家,羞愧不已,故作此言。

红楼梦读后感 篇二

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腐朽封建社会,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生来嘴衔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称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也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是因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独守空房,误了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却嫁给孙绍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社会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学的真谛就在这里。

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三

一个大家族,一个纯真女,一个多情子,荣华和富贵,奢侈和残酷,零落和悲情,真善和至美。.。.。.这就是我读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一—《红楼梦》里描述的情形。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应该说他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导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就连掌管全家的也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的'元春进宫当了皇上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其中,又有两个女子非提不可,那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于是就骗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得吐血而死。当贾宝玉看见她的时候,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也让我懂得了很多。它真不愧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果然内藏真经,书中对情节的描述荡气回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那里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心胸宽广的薛宝钗。.。.。.如此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不管谁看了一定都会像我一样爱不释手的!

红楼梦读后感 篇四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我第一次读完《红楼梦》的真实感受。有的人喜欢喝咖啡,浓烈而厚重;有的人喜欢喝茶,清新而恬淡。那么,品《红楼梦》是咖啡还是茶呢?答案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一开始,我认为《红楼梦》是一本枯燥的古书,可越读越被它吸引,它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感情。是作家曹雪芹老先生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被列为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黛玉葬花”。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在那个黑暗浑浊的社会,在那个争风逐月的大观园,想要获得幸福与自由,那简直是不可能。而书中的主人公――黛玉却恰恰拥有。“黛玉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黛玉葬花,是她不忍看美好的被污浊吞噬。而黛玉所展示的,便是一个很简单,却没有多少人做到的——初心。初心一直存在,只是没有人发觉,甚至开始慢慢地被别人遗忘,我想做的,就是想用这篇文章唤起你的初心,你压在心底的财富。黛玉的行为对我有启迪,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静静地看上一会儿《红楼梦》,就能平静许多,心中的斗志又能熊熊燃烧起来。

当物欲横流,世事变迁,圆滑易,守心难。那么初心,就更是值得珍藏的财富了。有了这笔财富,即使贫寒也不愧,即使受困也自由。《红楼梦》博大精深,次次读次次悟,不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红楼梦》读后感 篇五

我阅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书中人物的塑造、刻画生动: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心胸宽广的薛宝钗特别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是那么深入人心,可以让人为之研究一生。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我读到多愁善感的黛玉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一定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令我产生了无比的怜爱。她,无论是自己的离别仇恨,自己的伤心往事,还是草木枯荣,四季更替。她都会黯然泪下。也许她真如书中所写的绛珠草,来到世间“还泪”一般。她切实地向人们显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肠,她对于一切世间的丑陋、难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泪,这不禁让人觉得她有那么点“窝囊”,当然,这词儿并不怎么适合她。哎,黛玉真叫我又爱又恨啊!

相对于书中另一个主人公贾宝玉,他虽不是女孩,但一样是那么细腻柔肠。他与那些灵气、清秀的女孩相差无几,宝玉厌恶他人“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对丫环毫不歧视,反而他会挺起胸膛保护她们,怜爱她们当宝玉得知无力帮助她们时,他伤心欲绝。当他失去迎春、晴雯、黛玉时,他比任何人都想挽回这一切,但是他追求完美,他追求独道的美!内心的美,行为的美,在他身上散发着一种别人没有的美。他不是一位女子,但他更像一位愿意拯救那些女子“美”的勇士。与其他两相比,薛宝钗那宽豁开朗的胸襟无疑让人产生敬佩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恰恰相反,心胸狭窄,贪财,泼辣让人发指!

《红楼梦》,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果然内藏真经,对情节的描述荡气回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管谁看了都会像我一样爱不释手的!

红楼梦读后感 篇六

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明人李贽所谓绝假存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皆“赤子心”之谓也。

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真善美”,便被放在第一位。

想那宝姐姐,千好万好,但因涉及“伪”字,便难称完美。

其实,芸芸众生,伪者何其多也。“逢人只说也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世道复杂,人心险恶,戴上面具,是为了自我保护,所以也可以说“伪”者伪行,本是合情合理的。所以率真性情,才弥足珍贵。

《红楼梦》中活得最真的人,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史湘云赤子心

宝钗过生日,大排筵席,少不得看戏取乐。其中有一个小戏子的扮相,酷似黛玉。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再来看众人的反应,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其实,看出端倪的,何止这三个人,但没有人上来答谜解疑,皆因为“不肯、不敢”;而并非“不知、不晓”。

戏子,在那时,就是下九流的阶级底层;把一个人比作“戏子”,说是一种人格侮辱也不过分,更何况,大家都知道,林黛玉是那样一个敏感、小性子的人。但此时,却有一个女孩,一语道破,直言不讳——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接下去,是宝玉急了,黛玉恼了,那湘云也气了。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子,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下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却为何来,只因史湘云有一颗透明率真的“赤子心”。她不会说谎,她不愿伪装,她宁愿得罪人家,也不愿“违心”!

这就是人性之中,最为宝贵的一个“真”字。

在那“笑不露齿,行莫动裙”的脂粉堆中,这一个纯真女孩的不羁和洒脱,是多么难得啊,令人不由得拍案叫绝!她有一颗最纯真、最旷达、最潇洒、最美好的“赤子之心”,令人赞叹艳羡。不用刻意的斟酌词句,本身就是一首美诗啊!如果说黛玉,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那湘云,岂不是“豪放派”的灵魂人物吗?如果说黛玉的身上,闪烁着老子的出世灵性;宝钗的身上,体现了孔子的人世宏念;那么,湘云的身上,则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潇洒情怀。

道义心

人都说,老庄同道,但我今天也看到,有说孔庄一家的,所以我们看到,湘云的赤子心,是和她的道义心,融为一体的。

湘云,毕竟也是在封建社会、礼教家庭里长大的女儿,“三纲五常”定然不知不觉的,在她心里渗透已久;再加上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她过早的体会到了生存生活的现实意义和艰辛滋味。所以,她必须“适者生存”,她必须适应自己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为此努力扎根,不断攀援。

社会,是一种力量;自我,也是一种力量。有时候,它们就是这样的,在心里对峙着、交叠着,不可思议。

人,是社会的人;但人,也更应该具有“属于自我”的一点本性未泯,否则都是同一个“模型”浇筑出来的死气沉沉的“样板”们,即使再好,也是一种悲哀了。

在滚滚红尘中,莫失莫忘“赤子心”吧,宛如湘云。

侠义心

在《红楼梦》里,若论“侠气义气”。男子,当属柳湘莲、倪二等人;女子,湘云和探春则当之无愧。女扮男装的湘云,更多了一份英姿飒爽,由表及里,外在的豪气,如风;更有内在的侠情,似火!

大路不平旁人铲,湘云若是“男儿身”,又怎知不是一个“荆轲聂政”的再世,济世助人,侠肝义胆,或为好汉,或为英雄呢!竟觉得,湘云之于宝钗,像不像“李逵之于宋江”呢?

湘云的侠义心,令人浩然起敬。如此情怀,巾帼不让须眉。

其实,名士也罢,侠客也罢,英雄也罢,卸下光环,就是一个“赤子之心”,一片赤诚胸怀。

没有什么,比人性的“本真”更重要的了。

我心中的史湘云永远都是那么真……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篇七

一袭道袍,飘飘曳曳,宛如天外之人,高洁而不沾染一死凡尘,她就像那年盛开在她庵外的红梅,美丽而孤傲,妙玉的美丽是上天造就的,但她的孤傲却是命运使然的,自幼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之后孤身一人流落至此,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落得如斯之地步!她就像那一枚明珠却被误投于深海之中,贾府的放荡风气与藏圬纳垢,让她不得不因为保护自己而对别人冷目三分,甚而让别人觉得她“可厌”!无非就是因为她的无权无势与身份低微。

也许如果没有让她遇到玉贾宝,也许她没有爱上他,甚而为他走火入魔,也许她便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一生,即使一辈子面对清灯古佛,独自老去,她也不会觉得有一丝一毫的空虚,但她见到了他,这个第一个待她平等之人,第一个值得她为之倾心之人,第一个知她甚深之人,在妙玉心中,他是特别之人。

从受到宝玉称赞时的故作正经到一时真情流露时的面红耳赤,她难道真的是一个心如死灰的道姑吗?不,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十八岁的少女,仅仅是被封建礼教荼毒了思想,她有勇气爱上世俗所不容之人,却没有勇气去冲破那层束缚,她清楚的知道,一但自己不循规蹈矩地做尼姑,她便会与宝玉见面机会也没有,凭借了贾府的势力,岂能容忍此等伤风败俗的事情出现!她只能小心地收拾起所有的心绪,戴上副不可侵犯的圣洁面具。但她真的能如此度过余生?

虽然红楼梦中有暗示,妙玉会这里获得幸福,但我觉得高鄂的续书不无道理,在续书中,妙玉被强盗掠走,生死不知,乍看,很悲惨,但我觉得,让她在贾府中受心痛煎熬一辈子是更残忍之事,也许此后的她有了一些转机也未可知。

正如妙玉在给宝玉的帖子中写到:“槛外人妙玉遥祝芳辰”,槛外人”三个字大有深意,妙玉无疑是聪慧的,她用三个字向宝玉表明心迹,体现她不愿让自己涉足于这纷扰的尘世间,保护自己也保护自己所爱之人,人人都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千古悲歌,从来没有人注意到妙玉对贾宝玉苦苦思恋,黛玉无疑是幸福的,她毕竟还有一段美好的憧憬与爱情,但妙玉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有结局。

最新范文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4篇)06-13

《孙子兵法》读后感10篇06-13

2023年相约星期二读后感800字 相约星期06-1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说读后感【优秀4篇06-13

桃花源记读后感300字【优秀3篇】06-13

《物种起源》读后感【优秀5篇】06-13

菜根谭读后感优秀7篇06-13

红海行动读后感1000字红海行动观后心得06-13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400个字(优秀4篇)06-13

伊索寓言读后感50字优秀2篇06-13

26 194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