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读后感优秀9篇

2023-04-01 11:12:30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了《人类简史》读后感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一

每晚睡觉之前都会读上一会儿书,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姑且不管好坏,至少这是一种能让我快速入眠的方式。读上大概45分钟左右,眼睛就已经不听使唤了!

最近在读《人类简史》,本书又给我打开了知识认知上的又一扇门。我一直认为,所读的书不见得会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怎样的促进作用,但是有很多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认知这个世界,人类的过往,经历,以至于未来,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初拿到《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书,第一感觉上———“厚”,太厚了。而且粗略一翻,每一页文字都非常多,很少插图。便知道,这两本书肯定会花很长的时间来看!但是从这两本书的思维导图让我感受到,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将会用这两本书为我开启认知的一扇大门,这两本书将会为我构造多么宏大的人类认知观!

看书的速度实在是比较慢的!最近刚看到,有关智人的历史,内容太多;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数10万年前的智人,由于没有掌握火,不能煮熟食,而且食物短缺,能够为智人提供能量的高热量的甜食,少之又少,那时候唯有熟透了的水果。在这样的前提下,当一个智人女子在空旷的大草原上搜寻实物,发现一颗已经熟透了的苹果树,那么这个时候,她的第一选择肯定会先吃,吃到吃不下为止,因为如果被其他的大型动物发现,那么她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而这种对高热量甜食的喜爱,乃至于吃到吃不下的习惯,恐怕已经深深刻入了我们人类的DNA当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无法抗拒甜食的原因,肥胖也成为现代社会特别严重的健康问题!

但是,数十万年前的智人却没有肥胖这样的健康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他们为了躲避大型猎物的追杀,必须让自己跑的更快,更灵活;也比如他们因为食物短缺,不会固定的进一种类型的食物,而是多种杂食,也就不会因为食物不均衡而引起健康问题;也比如他们在生存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搬迁,如果因为肥胖等健康问题导致行动缓慢,那么这部分人注定会被部落遗弃;等等!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就注定了我们的健康会出问题,这是DNA遗传无法控制的!

我们现代人能够控制的东西太多,食物方面,可以做到针对自己的喜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不会因为我们身体需要各种元素而进食各种不同的食物,对甜食的喜爱也是深深的刻入了我们人类的DNA;现代人也不用躲避大型动物的残害,也不用把自己锻炼得异常灵活去跟其他捕食者竞争;现代医疗的发达,也不会让我们因为一些小疾病而被家人或者社会遗弃。总之,现代社会的安逸,确实让我们在某方面已经比不上我们的祖先:智人;DNA的遗传变异也在慢慢发生!但是,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我们也在不断的意识到种种问题;

关于,现代人的很多喜好,也许我们并未意识到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很多行为都是从我们远古的祖先:智人身上遗留下来的,这样的行为或者喜好,都是刻入了我们的DNA的。

读书,确实让我认识到了以前毫无意识的一些事情、行为或者习惯!也许下次,有人问题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吃甜食,我就可以回答他:这是我们远古祖先:智人遗留在我们DNA里面的!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看!以上均为个人拙见,同有《人类简史》的爱好者,欢迎你们留言讨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二

其实这本书一点都不枯燥晦涩,跟着作者一起沿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思考背后的动因,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特别喜欢书的后半部,书中很多讨论都不局限于历史的范畴,比如关于幸福和人生意义的讨论,以及一些大胆的预想:在科学的助力下人类可能最终脱离生物进化的轨迹,走入灭亡或者永恒。听完之后突然觉得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使命,会不会就是造出能最终能够替代自己的机器?随着科学裂变式的发展,人类可能最终解开生命和思维(灵魂)的秘密,那时候宗教和哲学是不是就都失去里存在的意义和基础?是一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

开始听《未来简史》,那只从树上下来的猴子,先是进化成了人,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步摆脱了饥饿、瘟疫、战争的威胁,开始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妄想成神啦。

第二章更多是探讨人与自然,特别是人和动物的关系。这一章不像是在谈论未来,更多的是回顾农耕时代,人类在封神路上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当作了众生的神。

后续几章对宗教做了更多的反思。联想作者来自以色列,也许对宗教的反思才是作者在这本书得真正想表达的吧。其中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宗教是一宗交易,灵性时一段历程。)它好像突然让我读懂了《少年派传奇漂流》里PEI对不同宗教的尝试探索过程的叙述,那其实就是描写一段spiritual journey,精神的历程。

《未来简史》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在阐述一个新的观点之前,总是会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做足够的介绍,让读者可以把握脉络。

特别喜欢作者对人本主义的阐释。作者把宗教的最终归宿交给了科学,把人类的发展归纳味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并预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物/互联网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或者说上帝)。这样的预言,以及作者对意识、灵魂的阐述注定是充满争议的。

这是两本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阅读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了多少知识,更在于跟着作者做了多少思考。

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阅读这两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 spiritual journey.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三

这本书是尤瓦尔·赫拉利编写的,主要是从10万年前到21世纪的人类发展史。

书里面观点特别独特,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在书中第十九章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里,描写了人类生命的意义。

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不管是中世纪那种超脱凡世的生活意义,或是现代人文主义、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上都完全相同,没有高下之别。像是可能有科学家觉得自己增加了人类的知识,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有士兵觉得他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不论是创业者想要开新公司,或是中世纪的人想要读经、参与圣战、兴建新庙,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意义,都只是错觉与幻想。

其实就像书中说的这样的,生命意义是个人自我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生命意义的理解,所以我觉得爱因斯坦说的那句can be counted counts and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说的特别好,因为意义这个东西源于个人,所以你自己才是最了解他的。

在书中第二十章智人末日里提到,有三种方式了能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生物工程,仿生工程与无机生命,并且这这里说明了很多科幻小说描写未来的场景就是宇宙飞船和人工智能这些,并没有考虑到生物工程,当一个人比我们各方面都强10倍的时候,虽然他是来自于我们但是其实他已经是新的物种,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他会如何面对我们。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四

《人类简史》对此进一步延伸,阐述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产物,并以此作为贯穿人类历史的一条主线。  最初的想象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无知,形成了诸如宗教、神灵和图腾等信仰,这种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识恰恰是区别一个族群与另一个族群的标志,族群就这样被想象出来了。随着一个地区或族群人口的增长,规范人际活动的秩序和规则逐渐形成,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尊卑贵贱。这种人们最初想象形成规则经由国家政权确立,就成为了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秩序、法律制度。  再来看经济,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元素是货币。早期货币的形态千差万别,金银、珠宝、贝壳等很多东西都能充当货币的功能,而赋予这些物品商品交换媒介功能的正是人们的观念——对贝壳货币价值的一致认可。例如在监狱里,由于大家的认同,香烟也能成为通用的货币。  当今的货币的想象成分更甚。原本毫无价值的纸张,政权声称以国家实力为支撑确认其具有其面值所代表的购买力,便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美钞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为人所接受,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想象他人同样能认可这一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所以说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是基于人们的想象而形成的。经济活动的规则也并非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由商人们长期交易逐渐达成的共识。  到底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先交钱或先交货?买到的货物质量不合格,能否退货或退款?企业破产了,企业负责人是不是要自己掏钱抵偿公司债务?要进行交易,双方必须想象对方会遵守同一套规则;成立公司,必须要想象其他人会认可公司背后所代表的一套制度体系和规则设定。围绕在大家周边的每一个品牌实际上也是一种想象。  大家看到iPhone,立马想到时尚和品质;看到Nike和Adidas,就联想到运动;看到劳斯劳斯,就想到奢华……我们不需要亲身使用这些品牌,它们所代表的内容就留存在脑海里了。离开了这些规则、公司、品牌的经济注定是无法进行的。  金融体系也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最典型的就是银行的账户金额。银行具有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存100元在银行,在保留一定比率的准备金后,比如说10%,剩下的90元又被银行贷给其它人,这样原本的存在银行的100元就变成190元。如此进行无限次数的存贷,最终银行账户的金额合计是1000元。这1000元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如果大家都去取钱的话,银行是给不出的。所以说储户账户里拥有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想象出来的,银行必须依赖于储户的这一想象,才不至于出现挤兑的情况。  至于文化,本身就有许多是纯想象构成的,而那些基于事实的描述也一定是带着想象的成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想象的结果。“桌子”一词很容易为大家理解,可能最先印入脑海的是一张四方的八仙桌,但它代表的物体本身的形态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或许是石头材质的,或许是缺了腿的,或许桌面上摆了一束花……但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人为略去了一些信息,这种重塑的过程就是一种想象。  想象构建了民族、社会、国家,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规则,想象构建了公司、品牌、金融……想象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构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构建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简史》的确是一本简史,它简单不是因为对人类历史浮光掠影,而是因为它以想象这一新颖的视角贯穿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层层推进、逻辑一致,拨开历史迷雾、化繁为简,令人读后思路为之开阔、耳目一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五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赫拉利写的一本人类发展历程的历史著作,讲的是人类如何经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这三大变革,从远古人类走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的能够创造生命的“神”过程。

赫拉利通过这本书,描述了他观察人类发展的独特视角,告诉了读者许多知识点,并试图通过这本书,引起读者思考人生。看了这本书后我非常认同中文版序的作者的说法,赫拉利将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这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了我新的认知:

1、吃东西的时候要尽可能多样性,并每一种都不能吃的太多,这样对个人身体有利,我们常说的不挑食就是这个意思。

2、要理解人的欲望,很多东西都是人自己的感觉,比如他说,现代的人为了让自己的爱人快乐,就给他买大房子,让他出国旅游,而古代的法老为了让心爱的王后开心,就给她造个大金字塔。

3、要保持好奇心。作者认为到了近代欧洲人比亚洲能发展的更好,就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他们认为世界上还有很多他们未知的东西需要探索,所以欧洲人发现了美洲,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尽管中国郑和七下西洋远比西方的麦哲伦和哥伦布早得多,船也大得多。

4、国家和民族都是想象,是统治者为了更大范围的合作而编的故事。这一点直接颠覆了我以前所了解的世界观,但赫拉利说的又非常有道理,让你不得不信服。

5、要正视历史,人类的进步和扩张,总是伴随着其它动物甚至其它人种的灭绝,这里没有什么温情可言,也无对错可言。本书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反驳了许多大型动物的灭绝比如猛犸象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观点,其实历史最好就是事实,没有必要藏着掖着,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6、最后,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了现代技术革命可能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风险。这些技术包括当前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等。

总之,本书作为罗胖的《得到》上的镇殿之宝,信息量巨大,许多观点都令人耳目一新,是一本绝对值得一看的好书。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六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两部重磅作品。问世以来不仅在学术圈反响强烈,更引起大众广泛兴趣,比尔盖茨、Facebook扎尔伯格,还有我们北大怀有鸿鹄之志的林校长都推荐此书。作者1976年生于以色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下面是我在听这两本书的时候在一个读书群里的一些支零破碎的分享,或许可以引起你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编年史,甚至很少有关于历史事件本身详尽的描述。作者在融汇了人类历史、科学、文明认知的基础上,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归纳、总结、思考,试图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推演人类文明发展的明天。

在思考方式上,我觉得该书更接近哲学,特别是《未来简史》。以史为鉴,在历史的尘埃中探索、归纳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而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这些说到底是对人自身和周围世界,以及他们相互作用间的思考,应该属于哲学的范畴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哲学上的问题被科学解开,未来的“哲学”想必会是今日哲学、科学、甚至宗教的融合。在我看来,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反应了现代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性的思考以及推演,其思考的本质更像哲学家,总结历史仅是手段。

在两部书中,作者反复论证一个贯穿始终的观点:信仰(并非单指宗教信仰,而是对一切人类凭意识创造出来的概念的信任和服从,比如金钱、国家、公司、宗教、主义等等)让人类可以大规模合作,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进化进程。说白了就是精神的力量无比强大,人类其实是一直在别人和自己的忽悠中前行。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书中让我们了解到现代人的祖先智人如何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行种族清洗,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一支。与此相比,在伊甸园里偷吃个苹果那根本就不算个事儿。如果人类有原罪,这才是原罪!书中还有个有趣的说法:爱说闲话(gossip) 让智人更聪明,从而灭了其他人类。

在后农耕时代,人类对记账的要求催生了文字及数字符号的发明,而在计算机时代0、1两个数字又构成了所有数字信息的基础。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最初发明,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但书中说小麦驯化了人类那段就很扯了,好像小麦有意识似的。

货币、帝国、宗教对人类融合的影响及塑造是非常有趣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宗教部分,更激起人对一些相关话题的浓厚兴趣,比如像基督教这样在早期可以说是充满暴力的一神教,最终为什么会完胜相对宽容的多神教,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还是必然,甚至是切合了一些人性中更深层的东西。

个人觉得这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它引发人的思考,其知识性的叙述甚至结论性的成果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在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思考的诚意,觉得他是在认真思考那些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和现象,并不是以偏概全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听到近代部分,越来越有趣了。科学和帝国相互助力,终于使西方文明今天能够主导世界,资本对战争及世界格局影响,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对人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真是有了更深一点的理解。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七

以前阅读,有个习惯,一般是选择初版时间在10年、20年以上的经典书籍,很少阅读当代的作品!后来渐渐发觉,对于人文社科类的书籍,这个习惯尚可!但对于科技、经济及最新思想动态方面而言,就不适合了!在收听罗振宇节目的时候,多次听其推荐《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必然》之类的书籍,忍不住也想一睹为快,犹豫了好久,还是下单了!罗振宇推荐书目,现在都成了热门了,不过得承认,被推荐的书籍,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不过,这些书籍,动辄大几十块,几百块,还是有点小贵的!

很多牛逼的书籍,都是中信出版集团最先出版的,碰到中信书籍,你就买了吧!不过价格贼贵,比如这本《人类简史》,全价68元,七折买的!转念一想:投资大脑才是最好的投资,况且出去喝酒打牌,浪费的钱,够买多少本好书了,不能让贫穷限制了自己前进的步伐!不过,没有购买这些书籍的小伙伴也不用担心,哥会陆续整理一些读后感,把书中的精华提炼,陆续发布,关注哥的公众号就够用了!

告诉朋友们一个秘密,在汉口崇文路有家旧书店,所有旧书按斤称,真心便宜,不像其它旧书店,旧书卖的比新书还贵!喜欢阅读的朋友,购买时效性不强的书籍,可以考虑去那里淘宝,你会有惊喜发现!每天下午五点左右,会有新到的旧书,很多成色很新,抢到就是开心,哥在那里守候过很多次!全副真心告诉你,绝对不是广告,哥只是觉得那家书店真心划算,是爱书人的一大福地!湾哥家没有大书房,买的旧书已经没有地方放了,计划把所购书籍阅读完之后,再去更新一批!

说回《人类简史》,关于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自行百度!鉴于这部书脑洞开的太大,作者学识太过渊博,哥才疏学浅加上时间有限,估计要分四次才能把读书笔记发完,今天就先写个总览!后续文章会尽可能的按照原文整理,是小伙伴们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精华内容!

作者把人类历史进程,以三大革命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使只知道这三点,足够出去吹牛逼了!:

1、 认知革命:语言出现,智人过着群游群居的采集生活,采采果子,捡捡坚果,撵撵小动物,幸福无比,无压力无烦恼,与其它动物并无不同;

2、 农业革命:驯服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家禽家畜等,大规模种植养殖,谁驯服了谁?

3、 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使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智人摆脱了饥荒、疾病、瘟疫,但智人幸福吗?下一步的智人如何发展?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八

1、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儿

很显然,这是一部哲学书。只不过它囊括的不仅仅是“历史哲学”,而是包含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彻悟。近38万字的体量看似挺唬人,不过套用下熊逸老师的语调,姑且侃一句,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儿——在海量的知识中,全书简明扼要地勾勒出智人“从动物到上帝”这个发展进程的原因、方向以及有待解决的终极难题。

(1)在万千物种中,为何是智人脱颖而出:“想象”这种独一无二的能力为动力源。

(2)几万年的发展进程中,智人的进化方向是什么:“解放生产力”为总方向,导出了3次关键革命。分别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3)未解决的终极难题:智人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2、人类的语言最独特之处

“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正是基于这个独特的功能,人类依靠“集体想象的虚构事物”为纽带,形成大规模的合作,而且这个规模没有上限。

3、“解放生产力”为总方向

(1)认知革命

依靠“想象”这种独特的能力,人类能将完全陌生的人联合在一起展开协作,这初步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

不过,更关键的还不在于此,而在于“正由于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是以虚构的故事作为基础,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

(2)农业革命

植物驯化了智人。

改变所讲的故事,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由“想象”虚构的神灵、国家、法律。.。.。.人类在几万年的历程中逐渐从部落发展到社群、到国家。

(3)人类的融合统一

改变所讲的故事,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宗教”使得人类跨越社群、跨越国界,进一步地融合统一。

(4)科学革命

人类发展到农业革命的末期,生产力水平受限,绝大部分人认为人类今后的日子最多不过维持现状,甚至会变得更糟。人类就这样在这种困境里困了几千年,读书笔记。结果就是经济冻结、无力成长。改变所讲的故事,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一直要到现代,基于对未来的信任,我们才发展出一套新的系统,才终于有办法跳出这个困境。在这项新系统中,人类发展出“信用”这种金钱概念,代表着目前还不存在、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货品。

然而,全球能源和原料这个蛋糕是否有限?这再一次限制了人类的发展。

改变所讲的故事,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但是,又一次,靠着“想象”的力量,人类发明了“进步”这个概念。【所谓的“进步”,是在承认我们的无知之后,认为只要投资进行研究,一切就能变得更好。】在过去的500年间,这种关于进步的概念,说服了全球的人民,将越来越多的信任交付给未来。

4、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篇九

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举例来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会“禁止男性进行光合作用”,“禁止女性跑的比光速快”,或是“禁止带负电荷的电子互相吸引”,就是因为这讲了只是白讲,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许多人认知的“自然”和“不自然”并不是生物学的概念,而是基督教神学的概念。神学上所谓的“自然”,指的是“符合创造自然的神的旨意”。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的身体,并且让每个肢体和器官都有特定的目的。如果我们使用肢体和器官的方式符合上帝的设想,那就是个“自然”的活动;如果不符合上帝设想的方式,就成了“不自然”。然而,演化本来就没有唯一的目的。器官的演化没有唯一的目的,而器官的使用方式也不断在变化。现在人体的所有器官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原型,而现在所有的器官都不只做着原型所做的事。器官之所以演化是为了某种特定功能,但等到器官存在之后,要用作其他功能也并无不可。以嘴巴为例,嘴巴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最早的多细胞生物需要有办法将营养成分送进身体里。而虽然现在嘴巴仍有这种功能,但我们还能用嘴来说话、亲吻,战士还能用嘴来拔手榴弹的引信。难道,只因为我们最早那些像蠕虫一样的祖先在6亿年前没有用嘴做这些事,嘴巴的这些功能就变得不自然了?

最新范文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优秀6篇)04-01

女生贾梅读后感【精选8篇】04-0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优秀10篇)04-01

名著读后感400字(精彩4篇)04-01

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字【精彩10篇】04-01

简爱读后感600字(优秀8篇)04-01

路遥《人生》读后感【优秀3篇】04-01

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优秀5篇】04-01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04-01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6篇04-01

26 14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