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读后感 《青山不老》读后感精彩6篇

2023-01-26 14:51:12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书包范文为大家带来了《青山不老》读后感精彩6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一

这篇课文讲了在大西北,一位山野老农用植树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用了自己20xx年的光阴来植树造林。

“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这位山野老农的生命价值就通过植树造林来体现,尽管已经年过花甲,但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是不分年轻与否的。或许,这位山野老农这十五年来都是幸福、快乐的;或许,他站在高处,眺望着那一望无际的森林,望着这一大片由自己和另外几位老人一棵一棵亲手栽种出来的树,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种出来的这一大片树林,会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都值得了;或许,有些人,不理解老农的所作所为,就在他们问老农时,老农会欣慰的大声笑着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没错,青山是不会老的,他原本只是一位山野老农,但是,他和几位老人凭自己的双手,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中了3700亩林网,在他人看来,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但这位山野老农却做到了,老农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我认为,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在于他一生的意义,如果没有价值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像老农这样的植树造林精神,才算的上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青山是不老的。老农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二

十七年前,初中一年级,我第一次在课本里读到陆定一同志写的《老山界》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人告诉我老山界在什么地方,只是对文中描写夜晚景色的段落印象颇深。十一年前师范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教初中一年级,做老师的我在备课时第二次读《老山界》,此时为了上课查阅了一些资料才了解到老山界原来就在我所在的广西北部与湖南交界之处,但具体在什么位置还是不得而知。二年后我调至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工作。才真正知道一直这么熟悉的老山界原来就在身边,老山界就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内,从此我便经常宣读这篇文章,每读一遍就有一种新的感触。今晚又翻出原来发黄的课本,找到曾经背过、默过、考过的既熟悉又略感陌生的《老山界》,细细品味,再次阅读它时心中的感触,无法用言语和文字表达。

陆定一同志在文中所描述的贫穷的瑶民连饭都无法吃饱,苛捐杂税繁重,被汉人赶得到处跑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解放后在党中央的富民政策指导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现如今华江瑶族乡的瑶族同胞在广西四十八个少数民族乡中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已名列前茅,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之乡,竹海密林出金银,瑶族同胞安居乐业,幸福安康,这一点也许陆定一等老一辈革命家翻越老山界时也未曾想到。瑶乡处处在变,陆老也未曾想到老山界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唯一没有变的是地名雷公岩这个千古不易的地方,巡山时我曾亲身体味过它的陡峭,“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是悬崖”与陆老文中描述的一模一样,非常难爬,两腿发软,好象前面有一根草拦一下就要拌倒,气也接不上,心脏似乎要跳出来,浑身汗水浸透,汗水流到眼中,辣得眼睛也难以睁开,这时真想放弃不干了。站在石梯上休息,我耳畔似乎听到当年摔下山崖的马匹凄惨的尖叫,眼前似乎浮现出当年红军长征翻越雷公岩、老山界的情景,当年红军连饭都没得吃,照样攀过了,现在我们的条件比他们好多了,想到这些咬紧牙关,鼓足勇气终于战胜自己。从此以后工作中每每遇到困难,我都不由自主地想起陆老写的《老山界》,想起老山界精神。每次登上华南之巅,雄峙绵绵老山界时,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翻越过的老山界依旧那么巍峨,红军不畏艰险的精神依然在老山界上空荡气回肠。我常想,红军那么困难都挺过去了,和平年代难道连一个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我们都保护不好,建设不好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弘扬老山界精神,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定会建设成为广西的领头雁,成为全国一流的保护区。

再读《老山界》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青山不老读后感12 篇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读完后,我深受感动。

是呀,老人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义无仅顾的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而且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他是这么艰辛的工作。

但是,人们随着破坏森林,滥砍滥伐,使可再生的森林资源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必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在生活中,不爱惜自然资源,不懂得保护环境的现象难道还少吗?

是呀,课文中的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造福人类的精神,老农的精神不老,难道青山还会老吗?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四

文章开头便让人感到了浓浓的绿意:“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然而,文章所说的这个地方,竟是中国的晋西北,竟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恶兽盘踞之地!

读到这里,我不禁心中好生疑问:“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文章开头的那一片绿色?”没有错,这绿洲的出现,是因为那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65岁的他居然组织了7位老汉共同治理山沟。老伴过世,他顾不得悲伤,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绿化环境到死”的信念;他的女儿要接他去城里享清福,这不是81岁高龄的。老人应得的回报吗?人老了,过平静的生活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但是,他,不肯。他坚定不移的相信种树便是命运的选择,他执着地坚持着在旁人看来有些可笑、不现实的宿命,把屋后的青山认定为他最后的归宿!老人已跨过了八十岁的门槛,却还有宏伟设想:继续栽树。他这样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原本,他(她)(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他(她)要通过追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老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放弃了人生中一个常人最舍不得放弃的部分:逸。他从没有萎靡不振过,他把毕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命运的选择”,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实的,还有快乐——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快乐。老人对青山深深地爱着:他创造了它,它也帮助了他——它给了他信仰:坚持自己的抉择。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五

读了《青山不老》我为文中的老人而感动。

《青山不老》写了:老人为青山付出了许多年青春,把青山变成了美丽的绿洲。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与环境作斗争,绿化环境,保护环境。老人不容易才绿化了青山,造福人类。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对不起老人了。老人的女儿几次让老人享清福,但老人都不答应。老人一定想,自己还活着这段时间,得多种树,造福人类。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不顾自己为别人着想。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我明白了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六

《青山不老》,让我感动不已。

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住在一个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面对这艰难的环境去植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五年里老人共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创造了奇迹。

一位老人居然能把一片沙漠化的土地化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鼓励着他?是因为他一心向着祖国,觉得自己能为祖国做贡献来体现他的价值,这精神我们多么因该学习,我想只有老人能在十五年中支持下来,因为其他人都怕苦怕累。但老人在十五年里没有一次叫苦叫累,就连他唯一的女儿接他去城里也不去。你想想一位老人能在被人称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倒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漫天土”的普西,创造了一位老人十五年含辛茹苦,十五年不屈不挠,平凡的老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如果有一天,你幻想你睡醒了,看到窗外一大片森林,你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是可以的,只要我们努力植树,保护树木,总有一天沙漠也会变绿洲。

最新范文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优秀3篇)01-26

理想国读后感(精选8篇)01-26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优秀5篇01-26

三体读后感700字精彩5篇01-26

安全教育片观后感【精彩9篇】01-26

詹天佑读后感400字优秀10篇01-26

《与妻书》读后感【优秀5篇】01-26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优秀7篇01-26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优秀5篇】01-26

《沉思录》读后感【精彩4篇】01-26

26 10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