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中的较量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优秀6篇)

2023-01-26 08:00:17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的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篇一

晚上,爸爸翻来覆去地看一份杂志,心情格外沉重。当我悄悄走向前去,轻轻但又自豪地告诉他,我今年又评上“三好学生”时,爸爸却一反常态,并没有像过去那样夸奖我,而是严肃地对我说: “孩子,当个‘三好学生夕并不那么简单,如果你有志气的话,就趁着这个寒假,抓紧时间补补‘劳动’这一课吧。”说完,他便把手中的杂志递给了我。 拿起杂志,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一一《夏令营中的较量》。我越看越生气,越看越不服气。特别是看到日本代表团团长说的 “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这句话时,我差点气歪了鼻子!我心里想: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走路、做饭吗?我可不是那种 “娇”孩子。

要说走路,我身体壮得很,和日本孩子比,我保证不比他们差;要说做饭,那还不简单。明天我就开始干,一定得干出个样来,看看谁不是谁的对手。 放寒假的第一天,刚过中午,我就信心百倍地下了厨房。当我手指上缠着“创可贴”,围裙上沾满点点血迹,将一盘红肠摆上饭桌时,便开始垂头丧气了。看啊,那盘红肠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圆柱体”,还有“金字塔”,真可谓“千姿百态”了。这就是我用了两个多小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付出了“血的代价”换取的劳动成果吗?看着看着,我脸红了,我感觉不到切伤的手在痛,只感到羞愧。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我狼狈地打开房门。爸爸回家了,我忐忑不安地等着挨批评。爸爸一眼就瞅见了那盘红肠,急步走仁 前去,仔细地看r起来。突然,爸爸转过头,焦急地问:“切伤手了吧?快过来让我看看。”我有意识地将手藏在背后。爸爸一把将我拉过去,紧紧搂在怀里,责备地说:“孩子,你不会干活,爸爸是有责任的。你想学干活,有骨气。知道吗?半个世纪前,西方人称我们 ‘东亚病夫’,为了洗刷这个耻辱,几代人为之努力过,奋牛过;半个世纪后,日本人又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他们的对手,这也是耻辱。你知道爸爸看了这句话,心中是什么滋味吗?” 整个晚上,我一直被那句话折磨着,一直被爸爸的话震撼着。是啊,我们这一代还需要什么呢?学习条件、生活条件、物质条件,可以说应有尽有,但是生活能力呢?生存意义呢…… “不,我们这一代决不做耻辱的一代,我们会努力补上这一课的”我暗暗下了决心。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篇二

《夏令营中的较量》是一部著名的反映中日青少年素质差异的报告文学作品,由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孙云晓创作。该报告文学记录了1992年8月中日少年在内蒙古举行的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中充分暴露出中国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93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通过这个杂志,许多人们感到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不足。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夏令营确有其事,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但在文中事例截取过于片面。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夏令营中的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夏令营中的较量》的诗歌,评价作者“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孙云晓在2010年表示,《夏令营的较量》这篇报告文学,可以说引发了一场中国教育的大变革。首先是大讨论,直到现在为止这场讨论或者争论都没有结束。这篇文章被印了很多次。这17年来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国家已经把素质教学作为国家的一个主体教育思想,在中小学校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夏令营来说,许多学校、老师和父母都对夏令营有了新的理解,普遍地开展起这项活动。但是由于过度提高夏令营的重要性,而造成社会盲目跟风,比方说夏令营缺乏制度规范。现状混乱,名不副实,价格昂贵,另外由于担心意外伤害的发生,法律制度、保险制度以及安全行为训练上都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目前中国青少年的夏令营活动还处在比较低的生活水平。甚至有持不同意见的网友指出,孙先生的夫人陈延女士恰好曾经是在旅游集团任职,并且还当上了总经理的职务,因此质疑孙先生是否有炒作夏令营之疑。但另有不知名网友透露,神舟国旅集团成立于1999年12月,历任10位总经理,陈女士2005年上任,2009年就已经退休。此系列事件也说明《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影响之广泛,引起的争论之激烈。

不管《夏令营中的较量》中所举事例是真是假,唯一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中国的教育真的长期以往,那么,即使是那些假的事例终有一天会变成全中国人的噩梦。家长们啊,是时候放开你们紧紧保护的翅膀,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篇三

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看到,它确实不一般,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读后心里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日本孩子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坚强、抗风险能力,是我们中国的学生所比不上的,这是中国式教育上的缺陷。而日本家长的所作所为则给我们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一味的溺爱孩子只会害了他。

说实话,我对这种批判中国教育的文章已经屡见不鲜了,也可以说中国教育不容乐观的情况是人尽皆知的。

中国式教育是什么?简单一点来说,中国式教育其实就是“分数”。不论是家长、学生还是老师,这样的一句话已经充分说明“分数”在中国教育中的重要性:“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难道分数就可以说明一个人吗?在中国式教育上可能确实是这样的,可这个问题早就有了答案了,它毋庸置疑是错误的。

现在关于中国式教育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分”与“能”的关系了。我从没有否认过我不是一个高分低能的学生,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现在的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低分高能、低分低能、高分低能。高分高能的不是没有,只是因为太少了,万里挑一也不是不可能的。

中国虽然正在实施着素质教育,名义上是为改革中国式教育,其实又有什么成效呢?仔细想一下,这样的素质教育本质上只是把百分制换成了ABCD而已,这样的教育变革有意义吗?只是一句空话吧。

在将来的某一天,如果中国发生了危险,那么靠我们这一代能保护好中国吗,自己都保护不了吧。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篇四

刘颖

我感受到日本孩子的爸妈教育是多么严,能教育出这样坚强、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孩子,真是值的我们中国学习,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呢?

却远远比不上日本孩子,所以现在请我们打中国的孩子要自觉加强独立能力,还有家长也要严格培养自己的孩子,长大才是一个人才。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篇五

杨蓉蓉

读过这个故事后,体现出我们中国孩子的弱点。我觉得以后要多开一点这样的夏令营,让我们中国孩子发现自己的弱点。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他们其中有一个孩子照样生病了,可是这个孩子不放下包,也不肯坐车,他还说:"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这说明日本孩子和很坚强,但也说明我们中国孩子很虚弱。

我觉得我们中国孩子应该向日本孩子学习坚强,就算坚强不下去也要一定坚持下去。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篇六

李杨霄

我读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以后,我感受到了中国父母对孩子这种娇生惯养的`方法很不好的,因为娇生惯养会使孩子丧失独立和自己生存的意识,这样就应该向日本父母一样学习。日本父母让孩子学会了独立和自己生存的好习惯。

像现在很多很多的中国父母都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我家也是这样的,读了"夏令营中的较量"让我改变了这个在我家里发生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我以后要向日本孩子一样学会独立。

现在在丁老师的冬令营里有一个团队就是我们。我们要优秀就可以和小区里的团队比,还可以和昆明城里,中国的团队比。只要我们够优秀,就可以像"夏令营中的较量"里的日本学生一样优秀。

我不能落后,我要为中国争光!

最新范文

我的信念读后感(精彩5篇)01-26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精彩8篇01-26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300字【优秀6篇】01-26

开学第一课2022年读后感优秀5篇01-26

《非常女生》读后感优秀4篇01-26

晶莹的泪珠最新读后感【优秀3篇】01-26

两个小八路读后感500字(优秀5篇)01-26

《机器岛》读后感【精选5篇】01-26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优秀10篇】01-26

史记读后感【精彩9篇】01-26

26 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