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制度【最新8篇】

2023-12-15 08:40:49

在当下社会,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精心整编的资产管理制度【最新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进行资产管理范文 篇一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资金作为企业集团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在经济形势好的前提下,资金支持是企业进行扩张、收购等重大战略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形势放缓的情况下,资金是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保障。如果企业集团对资金管理不到位,轻则影响集团企业正常经营,重则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集团企业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充分认知并管理好企业集团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概述

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关键在于对各个业务部门的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并在企业层面予以协调安排,调度企业内部的现金资源,以保证和支持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需要。资金管理的一般模式也就是资金计划,即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现金收支预算。

企业对于资金管理不是简单的支付流程管理,企业在发展不同阶段对资金管理模式也会采用不同管理模式,企业在发展初期阶段,企业外部融资能力较弱,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为权益性资金,财务杠杆使用率低,财务风险相对较低,企业资金需求强烈,经营风险较高,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企业在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企业销售稳步增长,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企业资金缺口可以通过融资等渠道进行筹集,这阶段需要关注财务杠杆使用,此时,企业集团应该采用结算中心管理模式。后期,企业进入成熟阶段,企业集团业务模型已经成熟,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应日益紧密,企业集团应该采用资金分权管理模式。在企业集团经济下行阶段,企业集团应强化资金监管,环节经济下行给企业集团带来的影响。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支持中小企业等政策前提下,企业集团业务扩张迅速并具有多样性特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制定普遍存在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落后,没有随着企业发展需要而调整,形式主义强,或者企业制定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缺乏制度执行及监管,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着集团的资金管理,制约着集团企业的发展。Z集团在收购XX教育板块企业前,是否对被收购企业进行全面的调研,集团已经设定战略目标,如何正确评估被收购企业价值,收购后企业未来市场定位,从管理角度要有正确的判断,事前是否有完善的资金预算计划,对收购后的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如何监管。

(二)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随着集团企业发展,经营范围的多样性,集团企业对资金现状需求越来越急迫,传统的资金管理方法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集团成员企业众多,地域分布广泛,从管理角度迫切需要解决资金管理的相关问题,如何解决集团成员企业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的问题,如何监督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如何整合资金富余,使集团企业资金利用最大化,资金成本降低,资源整合,信息时代现有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信息平台不统一,缺少统一集中地资金系统,集团成员企业对资金流动的影响没有形成相关联的完整信息,监督管理机制系统建立不完善,集团企业对成员企业资金风险不可控,与金融系统合作不统一,造成资金成本高,资金循环不流畅,资金管理风险过高。

(三)资金管理人员不专业

集团企业领导一般都对公司集团发展战略等大的方向重视,对企业集团资金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资金管理就是简单的财务核算,因此,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部门都是从财务部门或者是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分离出来的,资金管理人员由非专业人员管理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人员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不重视,不能根据市场环境和政策对集团企业发展资金需求,提出科学的、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由于资金管理人员思想觉悟、素质、水平不够专业,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接受相关的系统培训,不能根据政策及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科学的管理方式,会造成集团企业资金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四)没有有效资金管理模式,无法有效监控资金使用

企业在资金运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计划管理,企业集团没有对集团整体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对资金使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监管不到位,缺乏对重大资金预警机制,从而造成资金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风险高等风险。Z集团在收购教育板块过程中,对资金使用没有进行全盘资金预估,造成前期收购成本高,后期市场运营资金不足,由于教育行业属于轻资产行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融资方式通常都是由集团总部提供担保,所以如何建立有效资金管理模式,监控资金使用是非常必要的。

资产监管制度 篇二

摘 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现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问题,旨在通过对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内容,使命与现状的分析,明确其中所涉及到的各主体在法律上的权责利,指出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中存在不足,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给出解决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不足的有效途径。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研究和分析,重点在于分析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明确其应然的法律调整方式,并尝试就如何从制度上解决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不足进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国有资产 监管 出资人 监管者

虽然近年来,国有企业却是麻烦不断,不光社会上对其市场垄断、低效率、高薪酬的指责不绝于耳,而且类似中石化天价酒事件、沧州农村信用社的巨额加班费、中石油团购住房等负面新闻频出。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质疑“国进民退”的声音。在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思考,我国的企业国有资产及其监管制度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现行的企业国有监管制度为何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应该如何对我国现行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进行改革?

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现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问题,旨在通过对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内容,使命与现状的分析,明确其中所涉及到的各主体在法律上的权责利,指出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中存在不足,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给出解决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不足的有效途径。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研究和分析,重点在于分析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明确其应然的法律调整方式,并尝试就如何从制度上解决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不足进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我国现行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我国现行企业国有监管制度由主体、客体、对象和内容四部分组成。主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出资人主体,包括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授权的,代表本级政府行使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行出资人职责,另一部分是监管主体,包括各级人大、政府、审计机关、国资委等等。对象是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客体是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内容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成。

我国以国资委为主体的现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主要是为了解决四个问题:一、落实国有资本的管理监督和经营责任,国家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建立产权明晰的国家所有权委托体制,形成对每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可追溯产权责任的体制和机制;二、国有经济布局和企业结构要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政府从管理庞大的国有企业群转变为控股重要企业和运营国有资本。国有资本由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集中,减少国有资本涉足企业的数量;三、政府设出资人机构,与公共管理职能部门分开,受政府委托统一行使国家所有权,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不再承担出资人职能,形成政企分开的体制基础;四、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出资人机构受国家委托拥有股权,依《公司法》以股东方式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在公司治理框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出资人不得越权干预。

从我国的《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条文中,不难看出以上目的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样的立法规定很好地解决我国原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改革所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中的一个,即由谁来具体行使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而关于另一个问题:在国家监管者与出资人之间怎样竖起一道屏障来实行监管者与出资人的隔离?并没有随着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而得到解决。

这样的立法规定很好地解决我国原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改革所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中的一个,即由谁来具体行使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而关于另一个问题:在国家监管者与出资人之间怎样竖起一道屏障来实行监管者与出资人的隔离?并没有随着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而得到解决。首先,虽然《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了国资委作为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这样一种职能,将其原来的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暂行条例》中规定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职能进行了剥离,使得国资委摆脱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样一种尴尬处境。但是在《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七章中将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职能赋予了各级人大、政府、政府审计机构和社会公众,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细化的规定和相关的物质权利保障,其中人大和社会公共缺乏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换句话说,在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营当中,真正有能力进行监管的可能只有各级政府,而同时国资委又是政府的一个特设机构,两者之间是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关系,也就是说我国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仍然没能摆脱其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的弊病。

二、我国现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之不足

现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资委作为政府特设机构所行使出资人代表职能与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相冲突,国资委越俎代庖行使了本该由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的职权,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更为重要的是,在国资委作为国资监管者的情况下,同时又拥有对国有企业经营班子的任命权,这样的情况使得即便国资委越权进行了不当乃至不法干预,预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权利保障机制对其进行拒绝,制约或申诉,也是十分值得怀疑的。

其次,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存在虚位。作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改革的两个重要成果,国资委的组建解决了出资人缺位的问题,而《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又以法律的形式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这样一种职能明确了下来。但是在解决了出资人缺位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又更加迫切地需要解决,那就是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虚位的问题。事实上,由于我国政体构制和现实国情的特殊性,真正能经常性起到监管作用的监管机构可能只有政府审计机关。而最近的一系列事件,也表明审计机构在监管国企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国家审计署对央企的审计,基本做到了公开透明。这样的体制设计可能导致的最后结果是:看上去是谁都可以管,实际上没人管。

最后,在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中,作为企业国有资产名义上的出资人,或者说出资人代表的集合体,人大的权力和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正确有力的体现。

三、对改进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建议

针对以上三点不足,建议通过对国资委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突出强化各级人大为主体的国有资产出资人的主体地位,在企业治理中引进一系列利益相关者,解决现有的国资委兼具出资人代表和行政监管机构的双重身份问题,明确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和行政监管机构的权责利,完善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一)对国资委的职能重新定位

为了构建更合理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可以考虑对国资委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其行使的出资人代表的资本运营的权力剥离出来,交给经人大立法成立的专业机构来管理。国资委只作为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来监管专业国资管理机构的运营。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构建了一个“缓冲带”,使得国资委在被剥离了出资人代表职能之后,就可以更公正和客观地专司国有资产的监督和行政管理职能,一来解决了我国现有监管体制下,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虚位的问题,二来政府也因此得以从直接面对市场的窘境中解脱出来。

为了构建更合理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可以考虑对国资委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其行使的出资人代表的资本运营的权力剥离出来,交给经人大立法成立的专业机构来管理。国资委只作为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来监管专业国资管理机构的运营。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构建了一个“缓冲带”,使得国资委在被剥离了出资人代表职能之后,就可以更公正和客观地专司国有资产的监督和行政管理职能,一来解决了我国现有监管体制下,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虚位的问题,二来政府也因此得以从直接面对市场的窘境中解脱出来。

(二)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对于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分担政府在这方面的部分职能

既然我国的企业国有资产一直都被定性为是全民所有企业,其持有者就理所当然地为全体国民,但由于全民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不可实现性,那么由全民的代表即全国人大来代行出资人职责也就是现行体制下顺理成章的选择。或者继续对我国现有的模式进行改良,即通过人大立法设立的相关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但在具体运作上应该改变现在由国资委直接行使出资人代表职能主管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模式,而将企业国有资产以委托经营或者信托的方式交给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行使,这些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可以直接对本级政府或者本级人大负责,由本级国资委进行监管。以上无论哪种模式都是为了使得现在同时兼具出资人代表和监管机构的国资委这样一个政府特设机构能抽身市场之外,

(三)进一步理顺人大、政府和企业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的位置,实现企业国有资产单独预算

应将企业国有资产从执法机构层面的政府体制中剥离出来,非企业国有资产则仍归政府负责,而经营性的企业国有资产的成立、撤销都应归于人大负责,从而政府得以专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同时,国资委作为政府下设机构也可由人大立法,使其名正言顺地成为与证监会类似的专门监管机构。这样做可以有以下几个好处:一则,政府职能实现了归位;二则,根据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公民以出让自己一部分权力为代价组建政府,是为了能够从中享受到正常的次序和对其安全的保证,而不是为了组建政府来和自己争夺利益;三则,由于企业国有资产从政府体制剥离,政府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预算也就可以从政府预算中独立出来,做到人大预算中的资产项目和经常项目两个账户的分开预算,有利于人大的预算监督。

因此,应将企业国有资产从执法机构层面的政府体制中剥离出来,非企业国有资产则仍归政府负责,而经营性的企业国有资产的成立、撤销都应归于人大负责,从而政府得以专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同时,国资委作为政府下设机构也可由人大立法,使其名正言顺地成为与证监会类似的专门监管机构。这样做可以有以下几个好处:一则,政府职能实现了归位。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其本来的使命就是应该以社会管理职能为主,剥离了其经营企业国有资产的职权,可以使得政府将其全部资源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上;二则,根据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公民以出让自己一部分权力为代价组建政府,是为了能够从中享受到正常的次序和对其安全的保证,而不是为了组建政府来和自己争夺利益。因此,如果政府出于某种政策的目的必须设立企业,那么首先就应该征得公民的同意,因为就公民个体而言,极可能成为政府这种设立行为的受害方,同时,这是现代民主的应有之义;三则,由于企业国有资产从政府体制剥离,政府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预算也就可以从政府预算中独立出来,做到人大预算中的资产项目和经常项目两个账户的分开预算,有利于人大的预算监督。在人大进行预算表决时,也可以以此为标准分开进行相关的预算审计,核实和表决。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政府的收支更加透明,而处于国家公权力下或者国有资产名下的经营性和管理性收支状况的分野,使得在人大进行相关预算时也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四)明确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责任范围,完善对于监管者的责任追究制度

首先,应该进一步强化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在各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的作用,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基金,由基金就企业国有资产向各级人大负责的方式,使得人大作为全民代表的机构得以直接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其次,在将国资委的职能重新定位之后,剥离其现在的出资人职能,专司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的职能,再进一步强化国资委作为监管者的责任,尽快进行相关立法,该将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人,避免有权无责现象的出现;最后,强化检察机关,政府的监察部门和审计机构对于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

首先,应该进一步强化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在各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的作用,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基金,由基金就企业国有资产向各级人大负责的方式,使得人大作为全民代表的机构得以直接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人大还应该加强对于企业国有资产的设立,合并,分离,撤销和退出各个环节的监管,必要时候应该以人大表决的方式对相关事项做出决定,还可通过设立常设或临时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调查,行使监管的职能;其次,在将国资委的职能重新定位之后,剥离其现在的出资人职能,专司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的职能,再进一步强化国资委作为监管者的责任,尽快进行相关立法,对国资委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过程中的越权行为和失职行为造成的损失如何赔偿和相关责任人的监管失察的责任如何追究做出具体而又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应该将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人,避免有权无责现象的出现;最后,强化检察机关,政府的监察部门和审计机构对于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检察机关负责对于涉及企业国有资产犯罪的追究和查处,政府监察部门则负责对于企业国有资产中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工作,政府审计机构应该对于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及时审计,做到防微杜渐。

(五)健全企业国有资产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权力,加强中小股东和职工代表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内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力,通过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这些常设机构之间实行分权,对公司管理层形成有力制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我国的相关立法中还应该以保护各方权益,防止内部人控制为目的,增加相关条款,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进行明文规定。

四、结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中仍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⒈现在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和身份的定位存在问题,首先,其名义上叫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构,实际上却行使着出资人代表的职能,有点名不符实。其次,作为政府一个特设机构,其行使的却是出资人代表的职能,仍有政企不分的嫌疑;

⒉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者现在是处于一种虚位的状态,表面上谁都可以管,实际上却无具体的单位对其专门负责,一旦企业国有资产出了问题,责任不方便追究;

⒊人大作为全民代表,国家的权力机构,企业国有资产实际上的出资人代表集合体,其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体现和完全发挥。

针对以上三点不足,建议通过对国资委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突出强化各级人大为主体的国有资产出资人的主体地位,在企业治理中引入一系列利益相关者,解决现有的国资委兼具出资人代表和行政监管机构的双重身份问题,明确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和行政监管机构的权责利,完善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⒈通过对我国现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中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和身份的重新定位,以使得我国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做到真正的名符其实,同时也使得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和监管者都得到明确,方便各方行使其职责,同时也可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机构和人;

⒉通过在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治理和监督管理中加强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构的作用,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对于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分担政府在这方面的部分职能,更方便人民代表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使得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治理更加透明和贴近人民,而不是政府的需要;

3.通过进一步明确人大、政府和企业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的位置,实现企业国有资产单独预算,减少政府与民争利的嫌疑,让政府的收支变得更加透明,而处于国家公权力下或者国有资产名下的经营性和管理性收支状况的分野,使得在人大进行相关预算时也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⒋通过完善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的监管责任,完善相关立法,增加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细化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使监管机构增强其监管意识,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在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的作用;

5.通过健全企业国有资产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权力,加强中小股东和职工代表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的作用,可以使得企业国有资产内部的权力之间、权力和权利之间得到合理的制衡,并照顾到企业国有资产相关各方的利益,保护好各方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主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09.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6.1.

[2]左学金,程杭生主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治理:国际比较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1.

[3]郑海航,戚聿东,吴冬梅等著。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国有控股公司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1.1.

如何进行资产管理范文 篇三

论文摘要:泰罗提出的标准化管理暴露出许多弊端。文章以发展的观点从管理的基础、优秀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桥梁等三方面阐述了科学管理中以人为本原理的运用。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的诞生是人类管理学科的一次飞跃和革命,它将人类的管理思想从抽象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具体科学的标准化管理,在近一个世纪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实践不断向纵深的延伸,标准化管理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了种种弊端,昔日的“科学管理”显出其明显的不科学成分。与此同时,以人为本,解决人的系统问题成为21世纪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一、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本的优先投入

“人力资本”来自舒尔茨和贝克尔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它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样就可以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然而管理总是要有人来参与的,要管理者能出色地执行管理的职能,员工能很好地完成其工作,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培养出优秀的管理者和出色的员工,即对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这也是21世纪“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也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通过投资得到的。不经投资的人只能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人,而不能称其为人力资本。因为他未受教育,不具备知识和相应劳动技能,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是毫无价值的。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才会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从而才可称为人力资本。然而人在接受这一系列教育、培训和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与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支出一样,以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渴望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是一回事,只是投资的方向不同而已。

在经济社会,不管是哪一种投资,其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期间内获得利益回报。这使得投资主体的确定显得有些困难。因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机会成本,故一般纯经济单位不愿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第一投资人。所以只好政府承担这一责任。强调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是因为优先投资于人力资本可以为进行整个经济活动奠定人力基础,从而产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以期达到: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减少较高的产出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良性循环。而作为第一投资人的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期的投资后,经济单位可作为第二投资人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再投资,从而获得比前期更丰厚的利益回报。从整个社会来讲,不管是第一投资还是再投资,都是对整个社会成员的投资,其结果是节约了社会资源,个人也得到了很多好处。

二、优秀管理者的素质:情商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络维在90年代初创造了“情绪智商”这一术语,简称情商,基本含义为:认识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现在的情绪如何,处于什么样的程度。妥善控制情绪。在认识自己的情绪的情况下应善于控制情绪。自我激励,随时激励自己振作精神、乐观向上,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认知他人的情绪。即能够察颜观色,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情绪以及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可能做出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和待人,以诚待人。

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一书,顿时引起全球轰动,情商的提出是对优秀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情绪和感情的支配,什么样的情绪和感情则往往使人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管理活动既然是一种系统的行为,那么它必须受情绪和感情的影响,而要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则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情商。

情商是人的性格的一种素质,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种涵养。它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防产生对工作不利的影响;如何激励自己经得起各种挫折,在逆境中成长;如何发奋向上、积极进取;如何为他人着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所以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它的核心是自控情绪,积极向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若能自控情绪、战胜情绪,则他具有特别的智慧,而这种智慧的获得不是生来俱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培养而具备的一种素质和修养。所以情商的训练已为发达国家的教育所接受,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教学生决策能力、情感的管理、压力的处理、同情心、沟通能力、坦诚、领悟力、责任感、勇于表达、合群、冲突的解决等。

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现代管理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而且它将成为科学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每个组织内部,都是由形形的人构成的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若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信息的交流,则会使组织信息链条中断,人员之间的关系疏远,组织内部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的产生。很难想象,一个人心涣散、人员之间互相猜疑的组织能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分析如何建立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沟通,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

管理通常被视为各个部属进行沟通的过程。它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去找寻部属所需要的,以及探查部属对其本身工作与公司所具有的看法,然后还要使部属人员知晓公司正在进行哪些活动,让部属参与管理的决策过程。在管理中强调沟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随正式组织的产生而产生的,所谓正式组织指管理人员及员工之间由于授权和职责分配所建成的个人间的关系,由于这种较为固定的组织关系的存在,从而使这种沟通具有一定的模式性和规范性,习惯称之为正式沟通。它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三个方面: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指下级人员以报告或建议等方式,对上级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和掌握下级人员当前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上级管理人员能迅速采取措施来解决或改善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另外,员工直接坦白地向上级说出心中的想法,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情绪和所受压力上获得一种解脱。下行沟通。下行沟通是依组织系统,由上级传至下级,通常是由主管阶层传到执行阶层的员工。这种沟通使员工能够了解、赞同并支持管理阶层所处的地位,这有助于管理阶层的决策和控制,并减少曲解和误传消息。平行沟通。平行沟通指平行阶层之间的沟通,例如: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大多发生于不同命令系统间而地位相当的人员之中,这种沟通弥补了其他沟通的不足,减少了单位之间的事权冲突,使各单位之间、各员工之间在工作上能密切配合,并增进了友谊。

资产管理报告 篇四

资产装备管理处

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4年中,资产装备管理处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响应院党委号召,严格按照年初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紧紧围绕学院发展大局,在推进全处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和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实现正确领导,科学决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学院发展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进行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警示教育,广泛开展学习模范民政干部周国知、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安阳交通局长张继先等先进典型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开好“双评”民主生活会,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解决了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相继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柯德馨同志在全院党员大会上的讲话》、《柯德馨同志在全院机关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文件,对院纪发字[2004]5号文件(学习“五抓”精神)、郧医办字[2004]30号文件《柯德馨黄铁柱同志在一封学生来信上所做的批示》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观看了关于职务犯罪的相关电教片,并从“河北第一秘”李真落马等事例,特别是太和医院发生的事件中吸取教训;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关心时事,了解中央政策动向,加强自我学习,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消除侥幸心理,保持警钟长鸣。

每位党员干部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自觉接受监督,并严格要求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在这一点上,主管院领导、装备处的领导班子为全处同志做出了表率,他们坚决按照国家、学校的有关规定办事,坚持原则不动摇;朱学连副院长全年拒收礼金近9万元,蔡兴华处长全年除为“阳光助学工程”向施工方募捐6000元助学捐款外,坚决拒收任何红包礼金(拒收金额估计超过万元);他和母亲生病住院期间,坚决谢绝任何施工方的慰问与探望;谢勇副处长一年承担几百万元的招标与采购,从不接受供货方的宴请与馈赠。由于领导以身作则,使得全处同志在工作上与建筑商、供货商保持密切协助,在生活上保持应有的距离,不拿不要,主动服务,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与赞誉。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注意把反腐败斗争同基建管理、设备管理购置等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考核,并不定期召开专题处务会,对基建项目实施情况、设备采购情况和全院教职工关注焦点事件进行院务公开。推行设备采购的分权管理、坚持招投标制度,有效防止了资金浪费和暗箱操作。作为学院与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的主要单位之一,我处一年的基建常规招待费没有超过两万元,并在基建工程立项,审批过程中为学校节约各种税费五十余万元。

2004年,通过省政府与院内招标采购的大批量或大型精密仪器共计350余万元,占领采购总额的68%。在基建及维修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从立项、报批、招标到施工管理,严格按制度、 规章操作。在基建及维修施工管理中,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反复强调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施经济责任追究制,质量责任终身制,透明化的操作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和领导的肯定,也使得党风廉正建设在实际管理工作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三、树立服务意识,养成良好工作作风。我处的根本职责就是为教学、科研做好服务。支部和处领导深知,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是影响服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决定着服务质量的优劣。有鉴于此,在工作中,把“树立服务意识,养成良好作风”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全处工作人员也向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对学生、对教职工、对社会上来我院办事的人员,能够热情招待。本着“高效服务、主动服务”的理念,能办好的事情,我们决不拖延;不能立刻办好的事情,我处同志也能耐心解释。自己能办到的事情,尽量不麻烦别人,并力求“上门服务”。

为保障新学期的正常开学,基建人员放弃休假,日夜奋战,终于在开学前使南区学生宿舍的一期工程交付使用;为完成白浪校区的资产转交,资产设备科的同志顶着烈日,战酷暑,早出晚归;为保证南区正常水电供应,综合科的同志想法设法到处向有关人员咨询,征求教职工意见,拟订了方案……全处人员的努力工作赢得全院教职工的认可。

四、存在的不足与整改措施

2004年的党风廉正建设,虽然做了大量具体而有效的工作,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反映在:

(一)、虽然实际工作中表现良好,但全处同志整天忙于具体事务,政治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化、严谨化。

(三)、工作细化不够,效率不是非常高。

2005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完善我处党风廉正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同志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响应院党委的号召,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整改,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使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形式多样化,坚持通过学习文件,观看电教片,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促进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国共产程》和《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把自律与他律、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守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权力,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公道正派用人,艰苦奋斗,务实为民。

(二)、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进一步规范各项责任制度,使其科学化、完善化。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继续坚持设备采购的分权管理。继续杜绝小金库,加强监督,从源头上预防根除腐败。

(三)、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有效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深刻领会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是党中央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做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切实有效的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

(四)、加强与审计、纪委部门的合作,主动接受监督。

(五)、进一步细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进行资产管理范文 篇五

关键词:信息政策政策制定政策需求

国家信息政策是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国家信息政策的研究源于对科技情报政策的研究。迄今为止,这一领域的研究仍以科技情报政策为主要对象。首先。研究者多是科技情报领域的专家学者;其次。在术语运用方面,“科技情报政策”的使用频率比“国家信息政策”要高得多。尽管如此,目前从宏观上对国家信息政策的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笔者以为,国家信息政策过程与所有政策过程一样.都是以政策需求为起点的.因此,在研究国家信息政策时.信息政策需求的分析应该受到足够重视。只有弄清了实际的政策需求背景。才有可能准确地界定国家信息政策问题,也才有可能使制定出来的国家信息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从而真正解决国家信息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的信息政策需求做一简要分析。

一、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所产生的政策需求

在当今中国,“信息是一种资源”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信息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资源。信息也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据有人估计。全世界每年约产生720亿条各种介质的信息,如果一条信息按100字节估算.则全世界每年生产的信息量约为72万亿字节。要从如此数量巨大、内容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确非易事。这就需要对信息实施有效管理,有效的管理是使信息成为资源的前提条件。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人们从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源中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查找出自己所需的最准确、最完整的信息,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普通公众对法律信息、娱乐信息、医疗保健等El常生活信息的需求与El俱增。而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级领导对各种决策信息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国家更是将信息视为一种战略资源。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号召“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国家通过各种传媒和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信息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信息意识大大增强,社会信息需求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信息资源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十分迫切。而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制定国家信息、政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所产生的政策需求主要包括:

(一)如何完整地收集文献信息资源。资源的积累是开发利用的基础.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得完备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在中国,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就一个国家而言,国内正式出版的文献的收集工作.在所有信息收集工作中,应该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中国的呈缴本制度实施的时间不可说不长.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以国家图书馆为例.1992年该馆只收到呈缴本3.3万种,离应收藏的数目尚差2万种左右。这说明呈缴本制度尚欠完善。其次.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在中国一直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大量的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产品报告等长期处于散乱无序的状态,在这方面。国家也一直未有系统的政策出台。许多非正式出版物所蕴含的信息,正好符合人们快、新、准的要求。因此系统地收集非正式出版物已刻不容缓。再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研、经济、贸易、文化等各领域均增加了对国外文献信息的需求,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收集所有国外出版物,这里就存在如何选择高质量的国外出版物、国内文献信息机构如何合理地分工等问题。以上所有文献信息收集方面的问题,都对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如何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它不会因为使用而贬值,相反,会因为被有效利用而增值,而信息的交流则为信息资源的增值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在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方面,中国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信息机构或部门之问缺乏合作,部门分割,门户林立,该交流的信息不交流,该公开的信息不公开。信息资源的闲置与短缺两个极端并存,用户得不到必要的信息,而一些生产和提供信息的部门却将宝贵的资源束之高阁,任凭其随时间的消逝而丧失价值。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对信息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需求。其次,为了促进信息交流,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建设正以较大规模、较快速度铺开。“八五”期间,中国政府投资250亿元.建设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等12个大型信息系统,为促进信息交流提供了条件,但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较难相互兼容、横向联网,为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造成了障碍。消除这些障碍,促进信息交流也对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开始注意增加信息栏目的比重,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经常传播各种娱乐、招聘、广告和商品供需等方面的信息。如何使这种信息报道标准化、规范化,如何减少其中的伪信息成分.增加其可靠性和合法性,这些问题也对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如何在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中正确选择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人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传递的能力与效率,使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开发和利用信息成为可能.从而革命性地提高了获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效率,创造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潜力无穷的生产力。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快、更新快、复杂多样化的发展,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把握技术、选择技术,如何正确地评估技术,及时地认识新技术的潜力以及决定技术的开发方向.尤其是如何结合本国的国情引进和利用技术等问题,对于信息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需求。特别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方面的政策需求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往往显得更为迫切。

二、信息产业的发展所形成的政策需求

从2O世纪5O年代起,信息产业从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兴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基础结构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据美国信息经济产业协会第26届年会报道,世界信息产业在2000年的市场销售额超过9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由于信息产业是一种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具有高增值、高投入、低损耗、无公害、先导性等特征,因而容易受到各国政策的高度重视,其发展前景是相当光明的。

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从几个主要行业来看,其发展规模和速度还很不够。计算机产业方面,“七五”期间,计算机产值年均增长19.4,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为世界计算机产值的3‰。中国的计算机产业虽在零部件产品方面有局部优势,但总的来说,基础技术落后,还是一种内向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软件产业方面,“七五”期间取得了一批攻关成果,但生产工程化的产品商品化程度低,软件人员力量分散,软件水平低.对软件管理差.大型软件主要依赖进VI,这种状况亟待改变。通讯产业在“七五”期间有很大发展,通讯与信息服务相结合.正在成为通讯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数据库产业方面,我国刚刚起步,数值型、事实型数据库的比重在提高.而文献型数据库的比重在下降,且数据库规模小,水平低.需求不足.服务落后。有关调查显示,自建数据库的利用率只有3左右。总的来说.中国的信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水平很低,有待进一步发展。而进一步发展信息产业,必然会对信息政策提出一系列的要求。

(一)如何改革现行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和信息企业的经营机制。首先,中国现行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一死二散三乱”的弊病,这在信息服务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咨询业为例,中国现有的咨询机构中,既有隶属于党政部门的,也有由派和群众团体兴办的。既有独立的咨询企业,又有事业型的附属机构,但至今仍没有全国性的归口领导部门和行业管理组织。国家对咨询业缺少规划和计划指导,没有明确的咨询业发展规划、发展步骤和目标.没有将咨询业纳入计划指导的范围制定政策和措施,任其自生自长。咨询业缺乏管理制度,包括市场管理制度、机构与人员资格审查制度等。国家缺乏对咨询人员职业道德标准确定的管理。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咨询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中国信息企业的数量不多,虽然比政策机关的信息部门有活力,但也存在着经营机制方面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对信息政策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二)国家应该如何扶植信息产业。世界各国发展信息产业的经验显示,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从技术上讲,信息产业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还会导致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从管理上讲,信息产业通过决策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会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从而解放和促进生产力.从经济上讲,信息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改变会把工业化经济引向信息化经济,并通过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在中国.发展信息产业将有利于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信息产业又是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国家扶植。政策应如何向信息产业方面倾斜,如何从投资上扶植信息产业,如何在信息产业各行业部门之间合理分配投资总额等等,这些问题也是需要信息政策给予解决的。

(三)如何推进信息商品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在信息服务业中,有事业型的,也有经营型的。长期以来我们的信息服务业大多以事业型为主。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信息的商品性质的确认,使得“信息是商品”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如何在信息服务业中提高经营型信息服务业的比重,如何提高事业型信息服务业中有偿服务的比重,这也对信息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需求。

(四)如何促进信息产业的均衡发展。信息产业能否均衡发展,不仅影响到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与经济效益.还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的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合理使用与节约国家对信息产业的有限投资,有利于建立最优的信息产业地区结构。然而,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很大.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有迟有早、有快有慢。如何促进信息产业的均衡发展,如何协调城市与农村、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如何协调各信息产业部门、行业之间的关系,这都对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需求。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运用产生的政策需求

1964年数字计算机的问世和第一颗通讯卫星的升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两个代表性事件,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结合构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以C+C(Computer+Communication)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从2O世纪下半叶开始,对整个社会文明带来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和非常广泛的变革后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更深更广地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不断产生出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和新难题。

在中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并不慢。2O年前甚至10年前,对一般中国人而言还相当陌生和神秘的计算机和复印机等,现在已被频繁而广泛地运用,而且中国现在已有不少的国际联机检索终端,光盘、多媒体技术、可视图文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也已逐步介绍到国内并开始被运用。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给许多国家造成过的问题,也同样是中国所要面对的。信息技术所导致的政策需求是强烈的和多方面的。而且新的政策需求还会不断产生出来。

(-)如何正确处理信息活动中的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问题。信息技术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轻而易举的复印、录像、复制和套录等技术手段,带来了大规模的侵权事件和令人震惊的纠纷,知识产权问题变得格外复杂和尖锐。首先,由于拷贝技术的发展,印刷体形式、磁存储形式和电子存储形式的信息都极容易被多次复制和扩散,使得知识产权、软件产权、数据库产权的保护难度上升,知识生产者和数据库生产者的利益受到侵害和威胁。信息领域中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问题,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其次,在联机检索系统的运用中,“套录”方式的运用意味着联机数据库有可能被分批“偷”出来。再次,在国际贸易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数据流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所有这些现象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合理分配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如何合理地保护知识产权?这些方面对信息法律和信息政策均提出了需求。

资产管理报告 篇六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执行及监管情况

(1)严格项目程序管理。

为了进一步规范投资程序,我公司明确了省工业公司作为全省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主体,公司综合计划部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具体责任部门。公司所属各企业基建、技改部门受企业和工业公司综合计划部双重领导,业务主要以工业公司综合计划部垂直管理为主,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必须在综合计划部的具体管理和指导下进行。

所属企业上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需要进行企业论证,并经企业投资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以文件的形式上报省工业公司。工业公司按照国家局批准的权限和要求,对于重大投资项目申请,组织专家论证后上报国家局,一般项目需要组织技术论证,经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上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或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做好项目审批备案

根据我公司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权限范围内的投资项目,公司要求所属企业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在企业进行备案,由省公司负责进行抽查。对于省公司批准的项目,由省公司进行档案管理。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我省的投资项目档案管理,我们和北京五洲工程设计院联合开发了“*中烟工业公司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具体的监管工作。有关建设项目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号)、《*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政发[*]38号)以及地方政府关于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的要求,做好了地方政府备案工作。

(3)执行项目的审计和监督制度

在《*中烟工业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施办法》中,首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分级管理、合理授权,明确实施项目权限。第二,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管理,合理控制造价,明确了跟踪审计和决算审计的内容,将合同条款和工程进度、工程量、工程质量考核相结合,严格控制付款进度。第三,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的管理,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有效保证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管理。这样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就形成了企业的审计部门、第三方审计、地方政府的纪律监督部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体系。

2、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工业公司成立于*年9月。根据国家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烟草行业重大投资管理要求,我公司于当年9月,成立了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烟工〔*〕87号),主要负责公司所属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议和决定,并相继制定了《江苏*工业公司投资委员会工作职责》(*烟工〔*〕159号)。*年7月,为了加强烟草制品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及非烟草制品投资项目管理,按照国家局有关规范要求,制定下发了《*中烟工业公司关于烟草制品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办法》(*烟工〔*〕185号)、《*中烟工业公司关于非烟草制品投资项目内部审批管理规定》(*烟工〔*〕186号)。

*年12月,*中烟工业公司完成合并重组后,为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体制建设,规范投资决策程序,强化监管机制,先后制定下发了《*中烟工业公司对外事务印章使用规定(暂行)》(*烟工〔*〕344号)、《*中烟工业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暂行)》、《*中烟工业公司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暂行)》(*烟工〔*〕194号)、《关于加强基建技改投资项目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烟工〔*〕216号)和《*中烟工业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施办法》(*烟工[*]361号),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公司及其所属企业投资管理的权限、程序、操作过程以及必备的文件附件等。同时,所属企业按照省公司的要求,相应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详见企业附件)。

二、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专项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国家局*年全国烟草行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和全国烟草行业发展计划会议有关规范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专项规定,我公司按照国烟办〔*〕135号文件中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专项检查的要求,于*年5月份组织了全省所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专项检查活动。7月份,结合国家局下发324号文件《关于*年加强工程投资项目管理监督的实施方案》,制定了我省有关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贯彻文件,并按照要求进行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年8月底,我省所属企业均基本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自查工作。

1、投资项目自查的过程和方法

*年9月下旬,根据国家局全国烟草系统固定资产投资专项检查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和《关于烟草系统固定资产投资专项检查工作安排的通知》(国烟办综〔*〕372号)要求,我公司组织了认真的传达和学习,并按照电视电话会议和文件要求,在工业公司所属企业自查的基础上,由公司牵头再次组织一次全面的检查。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全国烟草行业整顿规范工作会议的要求,工业公司制定了《*中烟工业公司关于贯彻落实整顿规范工作六个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烟工〔*〕268号文件),明确了各个方案的责任部门、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其中《关于*年加强工程投资项目管理监督的实施方案》由综合计划部牵头组织,审计部、财务管理部、监察部配合实施。各所属单位根据《工作意见》的总体安排,制定了各自工作安排,并上报了工业公司。

*年5月上中旬,工业公司组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检查组,对全省公司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

检查方式主要是按照国家局、省公司近几年审批的固定资产台帐,查阅相关直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各类项目的合同、标书、批复文件等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实地检查。通过检查摸清了公司所属各单位近几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基本情况。

2、加快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工作

为了适应我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集中管理要求,我公司组织开发了“江苏中烟工业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今后凡属于国家局(总公司)、工业公司批准的基建、技改项目从投资项目立项开始,必须将各类原始资料录入“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国家局(总公司)和工业公司技术查询和控制,对于没有录入系统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复和实施。二是对于江苏中烟工业公司成立以来(*年9月)所有已完成的基建、技改项目,按照项目的实施顺序,补充录入,便于跟踪项目实施,指导和协调项目的管理。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三、我省工业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自查情况

1、全省工业系统累计完成投资自查情况

*年1月1日至*年6月3*日,全省工业系统经批准的项目总投资金额*2169.*万元,实际发生的投资金额16**.6万元。

2、全省工业系统完成投资项目分类统计

*年1月1日至*年6月3*日,全省累计完成投资项目

299个。其中烟机设备购置项目113个,基本建设项目23个,技术改造项目186个。

3、国家局批准的重点投资项目概况

(1)*卷烟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执行情况

*卷烟厂本期基建技改项目主要包括“十五”后期技术改造项目、制丝配套设备和物流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南厂区新建生产辅助综合楼项目、烟草专用机械购置、澄城分厂烟草专用机械购置、澄城分厂制丝线技术改造项目等,上述项目分别由国烟计[*]562号、[*]874号、[*]631号、[*]876号、[*]3*号和苏烟工[*]3*2号文件批复。“十五”后期技术改造项目批复建筑面积393*㎡,批复投资186*万元;制丝配套设备和物流系统技术改造项目批复投资19*万元;南厂区生产辅助综合楼项目批复建筑面积21*㎡,批复投资1868*万元(待建)。

(2)*卷烟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执行情况

*卷烟厂本期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十五”后期规划调整项目、62亩土地搬迁工程、烟叶仓库建设项目和其他相关配套工程,上述项目分别由国烟计[*]183号文件、国烟计[*]814号文件、国烟计[*]178号文件和江苏中烟工业公司相关文件批复。“十五”后期规划调整项目批复建筑面积65*㎡,批复投资175*万元。烟叶仓库建设项目批复建筑面积5114*㎡,批复投资77*万元。

(3)南京卷烟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情况

南京卷烟厂现有制丝及卷接包车间受原设计限制,不能适应制丝生产分组加工的需要。为进一步打造中式卷烟特色工艺,继续保持“南京”品牌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年第15号),南京市政府提供3*亩土地用于南京卷烟厂的技术改造工程。由于土地拆迁难度大、耗费时间长,经南京市人民政府协调,需要按照拆迁进度支付3*亩土地出让金。如不及时按照拆迁进度缴纳土地出让金,南京卷烟厂将失去进行技术改造的空间。江苏中烟工业公司根据拆迁进度分别批准南京卷烟厂支付土地出让金987.84万元、919.24万元、823.2万元。目前,土地拆迁事宜已接近尾声,项目进入供地阶段。

(4)格瑞公司投资项目情况

格瑞公司本期基建项目主要包括仓库楼和浴室综合楼项目,分别由苏烟工[*]165号(改工业备字[*]*8号)和改投资备字[*]*2号文件批复。仓库楼批复建筑面积8*㎡,批复投资98*万元。浴室综合楼项目批复建筑面积13*㎡,批复投资298万元。项目实施过程规范,均已经按规定向相关部门报批、备案。

(5)南通烟滤嘴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项目情况

江苏中烟工业公司以苏烟工[*]85号文批准南通烟滤嘴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改造项目,批准投资5*万元;后南通烟滤嘴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南通市环保局和南通市规划局意见分别于*年11月*日和*年3月28日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变更,申请增补费用48*万元,江苏中烟工业公司论证后以苏烟工[*]235号予以批准。该项目于*年1月开工,目前主体结构已封顶,正在进行公用工程设备安装工作,预计11月份投入使用。

四、我省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情况说明

按照国家局、省工业公司有关投资项目管理规定,在工业公司组织的检查和企业自查中,主要发现了以下投资过程中的问题:

1、项目招标超前的问题

淮阴卷烟厂在国家局批准“十五”后期规划项目后,因地方政府征用土地拆迁时间影响了总体规划的实施,后根据拆迁后的情况结合企业的总体规划要求,省公司以苏烟工[*]*号文件,上报了《关于上报江苏中烟工业公司所属淮阴卷烟厂“十一五”技术改造项目申请报告的请示》。由于企业考虑到实施期间正值企业所在地淮安的雨季,以及部分项目整体性、连续性和相关性等方面的问题。先期对部分项目进行了招投标工作,并签定了相关合同。在省公司5月份组织的专项自查中,及时发现并制止了该问题。省公司要求淮阴卷烟厂全面停止合同执行,以国烟计[*]183号文批复的175*万元投资金额为准,不得再进行施工,等待国家局的批准文件。目前该项目投资全部停止,投资金额控制在国家局批准的175*万元以内。

2、存在项目先期运作的问题。

*年国家局以国烟计[*]562号《关于徐州卷烟厂“十五”后期技术改造项目的批复》,批复了徐州卷烟厂“十五”后期技术改造工程。徐州卷烟厂在总体规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因考虑实施项目施工的优化和项目报批时间,在实际施工中对高架库物流系统、锅炉房、部分附属工程等部分建设内容在没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先期进行了项目的招标和部分的实施,涉及的先期投入金额8*万元。为此,我公司向国家烟草专卖局转报了徐州卷烟厂的检讨,得到了国家局领导的谅解,对配套项目及时给予了批复。

3、部分项目超支问题

徐州卷烟厂在实施国烟计[*]562号《关于徐州卷烟厂“十五”后期技术改造项目的批复》项目中,由于先期对项目设计要求不高,后考虑到地质条件复杂,防火、环保、节能要求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设计变更等原因,造成了工程实际发生费用超出了预算批复投资额约35*万元。虽然在在批复总投资15%以内,但是在项目的报告中未做具体的汇报。

五、相关建议

1、加快出台相应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

国家局组织进行的实施六个方案中,关于*年加强工程投资项目管理监督的实施方案,提出的《烟草行业投资项目招投标实施办法》,目前尚未出台,使得在对照检查、制度修改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执行标准。

2、有关投资项目的建设标准不应一刀切

对技改投资的建设标准方面,以企业年实际产量(年生产能力),职工人数等因素,划定投资总额范围,生产用房、辅助用房、办公用房及附属设施的建筑面积以及单位面积的施工标准,应修改后出台。但是应考虑到各省的发展情况不一,地方建设相应的要求不一,以及各省的发展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不宜规定过细、限制过死,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际操作。

3、建议国家局组织开发统一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为规范烟草系统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透明度,建议国家局组织开发统一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招投标管理、投资项目的合同管理、投资项目的资金给付管理、投资项目的统计管理等。同时适当增加系统管理及数据录入人员的数量。

4、建议在技改项目中对节能减排给予倾斜。

如何进行资产管理范文 篇七

资产总是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从资产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来看,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一般而言,货币资金管理较为系统与规范,收支严格,且由财务人员专业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发生差错概率较小。而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类繁量大,管理环节多,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更换频繁等原因,管理上容易遇到一些问题:

(一)跟踪管理尚有欠缺

在实际工作中,集团各关联单位生产用固定资产如车辆调拨等,固定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存在脱节现象。而一些非生产用专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由于其移动方便,随着时间、人员、部室的变化,资产交接不及时,某设备在哪里是否在用不容易查清,容易形成账实不符,也无法通过盘点查清盘盈盘亏的原因,难以明确相应的责任人。

(二)资产处置有待明确

一是为了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一批硬件设施更新后,退下来的旧资产一直闲置无从处理;二是有的单位对超过使用年限、处于报废状态的资产未能做到及时上报处置,堆放仓库导致丢失、损毁。三是使用部门(或单位)擅自处置固定资产而不通知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不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造成账实不符。

(三)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日常资产管理环节还存在诸多制度空白,比如外单位捐赠的资产如电脑等,企业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未达到固定资产入账标准,而直接费用化的资产,平时该如何管理;公务车分类属于生产用还是非生产用;闲置资产如何处理,固定资产报废如何规范按流程操作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为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无缺,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果,在集团资产管理部的带领下,集团本部和各二级单位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积极沟通,紧密配合,各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目前缺乏的是管理的系统整体性和协调的全面权威性。为此,一是要大力宣传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使大家明白对企业财产的管理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有责任,增强保护国有资产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强调“统一领导”,既有分类归口,又要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三是各管理部门应配备有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强,懂业务的专职人员。因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同时应在使用单位内部设立兼职的设备管理员或称作二级设备管理员,强化资产跟踪管理意识。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加强资产管理,制止或减少资产流失的有力保证。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资产管理流程,明晰资产管理责任。企业应当根据各资产的特点,从资产购置、使用、转移、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分析、归纳、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并针对资产的业务流程,找出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按物登卡、凭卡记账;使用部门领用固定资产必须签认后才能移出;不经批准,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固定资产。借用固定资产须经报批手续。人员调动前应完成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固定资产的报废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办理。对一些专用固定资产如电脑、打印机等,由于其移动方便,管理上容易滋生漏洞,针对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应制定特别的管理措施,将资产管理责任到人,加大使用和变动的监管力度。

(三)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公交企业点多、线长、面广,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大,盘点工作繁重,需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加快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和提升,迫切需要一套符合公交企业管理要求的系统,比如选用以实物管理为基础,采用国际成熟的条形码技术为特点的优秀管理软件。通过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来实现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的集中控制,将实物及时登记入账,经常对软件进行升级,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取得快速便捷的效果,为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辅助管理决策工作,保证相关决策的正确性。

(四)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固定资产在公交企业总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企业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把它作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单位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资产清查要抓落实,动真格,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依法办事,照章理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个人,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核算部门和使用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

(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要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还要管理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要切实做到固定资产增加有“上账”,处置有“下账”,变动有“调账”,清理有“对账”,“做账”有合规合法的凭据。为此,要加强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及核算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只有这样,资产管理才能及时、高效。

(六)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集团资产管理部和各二级单位应不定期通过召开会议、经验交流等形式组织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思想政治角度、业务应用领域等方面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规范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三个及时”,即:一是做到及时入账,对新增的固定资产及时履行入账手续;二是做到及时核对、盘点,防止管理不善造成人为损失。三是做到及时上报,对该核销、报损的资产要及时上报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三、结语

资产管理报告 篇八

资产管理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一)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局固定资产管理,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管理机制、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彻底摸清家底,最大程度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益,20**年12月10日至12月31日,根据县财政局要求,我局精心组织了全局固定资产自查工作,现就在自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做如下汇报。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根据财政局现行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目前我局对价值2019元及以上,如电脑设备、打印机、相机、机器、机械、工具、生活办公用具等物品,以及上级配发、自行购买的各类警用装备类物品分别进行了定义以及明确的划分规定。

二、自查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自查工作,把自查工作作为2019年第四季度的重点工作之一。警务保障室总体负责,各部门负责人配合固定资产自查小组,负责对全局固定资产的自查工作组织实施,相关职能科、室、所、队进行了明确分工。

(二)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自查工作共分为准备、自查、总结和验收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固定资产自查小组,确定自查范围及工作职责。

(三)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本次自查的重点工作落在自查阶段和总结阶段上。自查阶段主要工作是自查小组对全管理处的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进行自查、盘点,落实资产存放地点、资产状况等,如实填写固定资产自查系统。对自查中发现的需要报废、报损或作其他处臵的固定资产,要求查清原因,提出处理建议。总结阶段对有异议的项目再次清点确认,确认后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各自查工作组对“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进行相互复核确认,连同自查工作总结交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审阅。

三、自查的主要成果

我局领导和各部门都能高度重视自查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该项工作的落实。

经过此次自查,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一是全面落实了我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及低值易耗品及上级配发、自行购买的各类警用装备类物品的各项基础信息,特别是针对一些实物信息与资产下转资料不相符的情况,我局以现场实物盘点为依据,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补充、修改。二是进一步完善了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以及使用部门的使用台帐的信息登记,做到帐实、帐卡、帐帐相符。三是自查出一批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和各类警用装备类物品。在此次自查后汇总上报财政局申请报废。

四、下一步资产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完善制度。今后我局将根据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新要求,制定适合我局实际、便于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二)明确职责。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要求、分级管理、各尽所能,各负其责的新机制。

(三)加强管理。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规范程序,把好出入关,健全账、证、卡,加强核算,确保资金账、实物账一致。

(四)严格检查。各部门对各自管理的固定资产每年进行一次自查,对于违规情况进行通报。

(五)抓好落实。重点做好日常管理和制度落实工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的督促检查,搞好协调、衔接,督导各部门抓好落实,努力把管理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资产管理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二)根据财务资产清查工作的相关制度、政策,我单位已按时完成资产清查的主体工作,现将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产清查工作总体状况分析:

(一)资产清查工作基准日:20**年7月15日--8月10日

(二)资产清查范围:固定资产第二-----第九类

(三)资产清查工作具体实施情况:

我单位领导对本次资产清查工作十分重视,因合校,需对很多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入账,确实是任务重压力大。为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首先成立了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总务主任为资产清查专门负责人;其次,组织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学习资产清查工作的相关制度、政策,明确资产清查工作要求;第三,在领导小组的监督指导下,总务处对本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各项材料进行集中分析、简化,把跟学校有关的各个项目化解为表格式分发到各分管口,然后逐校进行审核、验收。第四,确认资产清查最终结果,并填好报表上报。经过努力,终于按时完成资产清查的主体工作。

(四)资产清查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资产清查,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管理工作,更有效地保护了国有资产。但清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学校的一些设备属于已经淘汰产品,旧的课桌凳已到更新时期,却未履行正常资产报废手续,暴露出学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显示了日常管理工作不够扎实。

二、对资产清查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我们将以本次资产清查作为提高学校资产管理水平的一个契机,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实物管理,对于清理出来的有问题资产,及时报批并进行账务处理。针对资产清查工作发现的问题,作进一步地分析,在分清是管理责任,还是制度漏洞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更有效地管理、维护、利用学校的固定资产。整改措施如下:

1、组织校管理员认真学习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阐明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性,引起各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

2、进一步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登记造册,建立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工作流程,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提高其使用率。

3、固定资产的管理严格实行责任制:每一件物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使用与维护人名下,由负责该固定资产物品的保管人管理好,防止物品的损坏和遗失。

4、要求各校保管员定期(每个月)对学校的固定资产清查一次,如发现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和损坏现象,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否则应负相关责任。

5、校领导加强监督工作,将不定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抽查,以更有效地管理、保护国有资产。

6、固定资产要做到合理使用,管理完善。对因玩忽职守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财产损失者,当事人必须立即写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根据情节按有关规定处理。

资产管理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三)济宁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查清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根据济纪发10号文件的精神和具体工作部署的要求,我单位极为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领导班子,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按照联席办发《关于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专项调查清理的实施方案》通知的要求,为顺利开展、按时完成本单位的自查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相关人员为组员的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检查自查领导小组,下设临时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对我校的国有资产拥有、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盘点。

二、工作起止时间

我校于20**月13日至20**年5月25日期间对本单位各类固定资产拥有、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工作。并将自查结果自25日起在本单位公示栏、门户网站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检查。

三、检查主要内容

1、单位基本情况;

2、单位领导情况;

2、土地、房屋、车辆等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情况;

3、各种设备、图书文物的占有使用情况;

4、债权、债务等账务情况;资产的盘盈、盘亏;已报废、损毁、盘亏资产长期未清理问题;

5、账外资产问题;

6、未经批准自行购置政府采购目录内商品问题;

7、对外借款、投资难以收回形成潜在损失问题;

8、对外担保及成立经济实体、企业出资不到位而承担连带责任问题;

9、资产转移未及时办理调拨、过户手续问题;

10、未经批准出租、出借、出售固定资产问题;

11、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应缴未缴财政专户问题;

12、其他。

四、自查工作结果

经自查,我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未发现有上述问题。

最新范文

超市的规章制度怎么写【优秀9篇】12-15

手术室管理制度(最新5篇)12-15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优秀9篇12-15

疫情防控管理制度(最新9篇)12-15

网吧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优秀5篇】12-15

车间管理制度通用3篇12-15

管理考勤制度通用3篇12-15

公司管理制度(精选5篇)12-15

企业规章制度最新10篇12-15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最新5篇12-15

135 14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