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培训 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方案精选9篇

2024-01-30 09:35:5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该页是漂亮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方案精选9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方案 篇一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对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职教学中逐步开展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创设符合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环境,更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优化教W效果。文章选取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中人员培训这一知识点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思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选自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组织篇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结合参考教材、教学大纲、该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确定的课程标准、以及职业素养,将组织篇中复杂、琐碎的知识点,整理归类为组织结构、权力艺术、人员配备三大模块,以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化教学。其中人员配备分为以下四个项目: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招聘、人员的培训与人员的考核。文章知识点的设计就选自项目三:人员的培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培养合格的“培训专员”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将来绩效考评的学习提供条件。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管理素养,拓展职业生涯的宽度和深度。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接触了一年的专业课程训练,对于本专业的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在之前已经学习了计划、组织的基础知识,对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分析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组织和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培训的认识片面,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培养目标及重难点

1、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能准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规范格式;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职业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工作要领开展培训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前提,制作规范的培训方案是保障,灵活运用、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而归纳出本课程的重点是制作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难点是灵活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的实务操作。

三、教学策略设计

针对同学们没有进入企业观看企业的培训过程,学生的亲身感受性不强等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翻转课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

2、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喜欢玩手机、且方便携带的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课程资源及布置课前任务,方便同学们随时查阅资料,依托世界大学城建设专题学习平台构建信息化网络学习环境;利用视频、flas、小游戏、QQ、微信等信息化工具,解决实际困难,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培训的知识要求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准备、课堂实施任务、课后拓展提升三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图1所示:

(一)课前准备

课前引入翻转课堂,学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课前任务:

第一,浏览老师建立的专题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料,预习新知识,同学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上传学习平台,老师和学生共建课程资源库;

第二,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学生将收集回来的资料上传到小组QQ或微信学习群, 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着总结出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并将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检查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准备上课展示。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根据以前的课程安排,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模拟创立了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上一次课程学习中对岗位职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知识架构基础上,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领取任务单:对公司新入职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培训。

任务一:要有效的完成好这次培训工作,首先要确定培训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点开教师课前准备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岗位说明书,以及这次要参加培训的人员面试时提交的简历和面试评价单,各组依据这些材料展开开放式讨论,自行确定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配对闯关小游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选择正确的培训内容。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自我检查对选择培训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任务一的学习。

任务二:选择好培训内容之后,就应该据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任务二的学习,制作培训方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组内讨论制作一份培训方案,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制作的培训方案并将其展示出来,同时列出现实中企业对于该岗位的新入职人员所做的培训方案,大家一起分析之前在选择培训内容上的缺失,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出一份合格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格式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任务三:依据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工作,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三项任务。针对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混淆培训经理、培训讲师、培训专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让课前选出的最优秀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从资料库中调取出来进行讲解,从而确定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老师将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供学生们随时点开学习参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培训专员如何组织实施培训,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技能。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如果自己是培训专员会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呢?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制作微脚本,老师随机抽取一组同学依据微脚本即兴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上台表演并获得老师的现场点评,对于其他小组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微脚本表演录制下来,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选出最受欢迎的视频。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了解培训专员的岗位职责,锻炼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程的难点。

(三)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们完成大学城空间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借助学校承担的对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分组与各位培训讲师配合,实践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

(四)考核评价

借助信息化手段,老师能及时、全面的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整个教学环节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

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实现对学生技能的评价;通过小游戏和大学城在线测试自动记录的学习成果,实现对学生知识的评价;通过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实现对学生素养的评价。完成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四、 教学反思

本课程借助微信公众号,帮助同学们将课余零散的时间整合起来,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完成三项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采用视频和flas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利用配对小游戏、在线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辅导。利用QQ讨论群、微信等信息化工具保留的交流成果,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各种信息化资源融入教学中,信息化手段拉近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距离,学生明确了岗位职责。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已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完后同学们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高,学习热情高涨、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加强、自主学习和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升了职业修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教育部网站,2011

[2] 韩立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3] 张俊娟,穆卓辉,张朝辉。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继续教育,2015(10)

[4] 张莹莹,罗润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8)

大学生职业培训 篇二

失业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中国的两大失业群体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的――缺乏职业技能。大学盲目扩招和大学课程设置同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瓶颈,农民工技能培训不到位导致农民工工作效率低下遭淘汰,这都反映出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缺失以及重要性。对比国外的教育体系模式,大学、职业学校和技校都有一定的招生比例,而中国的院校设置几乎完全忽略这一比例。中国人应放下重道轻器的传统思想,重视职教,尽快发展市场调节下的职业培训模式才是当务之急。

职教:绊倒就业的一块石头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和农民工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首当其冲。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失业的原因,职业教育的缺失难辞其咎。

两次高校扩招都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展开的。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很快,而且是以不断提高技术和知识含量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那么对大学生的需求应当是比较强烈的。但中国经济发展是依靠出口导向的、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来推动,这样的增长模式可以吸收大量农民工,但对大学生的需求没有那么大。

除高校扩招速度太快外,职业教育缺失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过去中国曾经有大批中专学校,后来又被取消,因为说起来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中专生,感觉上就低人一等。同时,中国大学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包括大学老师缺乏实际经验,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南沿海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制造业,先是迎来尴尬的企业“倒闭潮”,后又有大量企业面临关停情势,大批农民工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张秀兰在对农民工失业进行实地调查后得出结论:解决农民工失业问题,如果不是建立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前提之上,一定是失败的,而对效率的关注,更是职业培训成败的关键。

企业一直是职业培训的主体和主力。在过去中国有将近3亿劳动力,是通过企业开展的正规和非正规培训而成为合格劳动者的,而官办和民办的关系也是业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在民办职业培训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名校,这不但解决了急需的紧缺人才问题,给职业教育下一步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大学生职业培训 篇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问题 职前教育工作 具体实施建议

近年来,国家政府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工作,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推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面对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2009年以来的经济低靡,大学生就业形势犹如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的冬天已提早来临,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迫在眉睫。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由各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其中,大学生职前教育工作的不足也是一个方面。

一、大学生职前教育的定义

大学生职前教育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前以积极就业为目的,接受各种系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大学生职前教育主要分为两大块内容,一是综合性、常规性、规范性职业技能教育;二是面向既定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教育。

综合性、常规性、规范性职业技能教育目前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学生就业面试及礼仪知识指导等,面向既定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教育主要有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资格考证等。

二、国外大学生职前教育状况

目前,各国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职前教育。以就业指导为例。就业指导最早开始于美国,美国高校就业指导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通过就业教育指导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和职业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的发展。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它依据心理学、职业社会教育学的原则,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判断、咨询,帮助学生实现思想自我认识与自我价值。大学生就业指导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发展职业能力,帮助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和就业目标,并开展求职技能培训,指导学生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为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大学生服务,举办校园招聘和面试活动等。另外,美国的大学很早就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早在1947年哈佛大学就开始了创业教育,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也从1949年起就开始了。

日本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就业讲座,而根据社会之变化情况预测职业前景,并进行市场分析。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测试,发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潜在的学习、工作才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并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三、国内高校职前教育状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高校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涉及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就业过程中问题分析等诸多方面,对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指导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目前不少毕业生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等现象,部分高校指导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尽早根据人生目标和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岗位定向,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的就业更具有针对性。

(三)部分高校开设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指导大学生科学就业。

职前教育网络学堂针对学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不同层面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每位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进行课程学习的有效组合,也可以结合自身对职前教育的不同需求和自身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交由系统帮助提供一套个性化学习课程,做到最优化的科学课程计划管理。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300所高校引进该学堂并成功应用,其中包括98%的“985高校”和80%的“211工程院校”,且一致受到好评。

(四)各种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进入高校。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希望招聘职业素质高的大学生。各种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等纷纷进入高校,弥补了这个空白点。目前,例如教师资格证书、会计资格证书、律师资格证书(司法考试)、心理咨询师、报关员考试、企业培训师、电子商务师等报名异常火爆。

四、大学生职前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建议

(一)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职前教育意识。

目前,大学生职前教育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一部分学生认为学好学校的课程知识就足够了,对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不屑一顾。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仅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经过系统的职前教育,才能更具有竞争力而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必须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尽快树立起职前教育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职前教育是就业工作的一个必须环节,也是提升大学生自身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的一条必经之路。

(二)引导高校建立系统的职前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

目前,虽然各个高校都或多或少对学生进行某些方面的就业指导,但是高校并没有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职前教育系统。这样,学生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得到了加强,而不能整体提高就业能力。做好大学生职前教育,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职前教育综合性、常规性、规范性职业技能教育和面向既定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教育两块内容,建立完整的职前教育体系,完善学校的指导功能,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强和专业技能过硬的全能大学生。

(三)大学生职前教育体系的合理设置。

大学生职前教育体系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来进行分类设置,比如按照用人单位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类、政府机关类、外贸类、自主创业类等;按照用人单位行业性质可以分为金融类、管理类、教育类、文艺类等。这样会使职前教育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强化教育效果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性。

(四)寻找多种途径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职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应该寻找多种途径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践教学环节要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形势接轨。首先,可以增加大学生参观考察、就业实训、见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用人单位,了解社会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实践能力,使他们的职业选择顺应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的需要。其次,可以积极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例如,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先进典型或成功校友来校作报告、办讲座,组织刚刚毕业的学生与在校生进行交流与对话等,实现典型示范,发挥朋辈的指导与教育优势。再次,可以发挥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载体的教育功能。通过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

(五)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的自身建设。

大学生职前教育也包括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再教育。不过,职业培训机构与受训学员是一种消费和服务的关系,它是非指令性的,因此受训学员有权力选择任何一所职业培训机构。而一所职业培训机构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把好质量关,把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首要目标;其次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供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再次要加强与各类单位、企业的交流合作,便于建立实践基地,为培训学员推荐工作等;最后要设计和开发职业培训机构的其他服务项目。

(六)提高职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大学生职前教育,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专职从事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邀请各方面的专业人士、成功人士、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等作为兼职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现有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包括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负责就业工作的思政辅导员及职业培训机构教师等)进行系统培训,鼓励和要求他们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并取得证书。

此外,还应该设立一个学生就业推荐中心,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搜集就业信息,然后根据不同就业方向推荐学生就业,直接向就业市场输送合适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前政府需要重点关切的民生问题。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尽快建立起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大学生职前教育新体系,做好大学生职前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弥补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空白点,既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又让用人单位找到合适的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郑虹。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7,(03).

[2]王浩。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革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3]吴洪伟,应方淦。丹麦青年职前教育述要。职教通讯,2007,(01).

[4]马继权,盘永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8,(01).

[5]大学生职前培训越发热门。校园心理,2008,(03).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篇四

论文摘要:承德是我省农业大市,要使农村经济尽快发展,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就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较快,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要加快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就必须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核心、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重点加强我市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盘活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对全市所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承德是一个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我省一个农业大市,要使农村经济尽快地发展起来,农民尽快地脱贫致富,就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最终“减少”农民。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地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先后成立了6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一、目前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面对我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依然存在,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不足且管理力量薄弱,很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训实习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配备不够齐全且整体素质不高,从而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培训规模不大。目前,全市农村存量劳动力还有163.52万人,其中近50%的剩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培训向二、三产业转移,尽管全市现有6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但大多数培训规模都比较小,目前教学用普通(数控)车(铣、钻、磨)床106台,各种焊机139台,电动缝纫(拷边)机125台,电脑1229台,钳工、电子、电工实验室工位301个,一次性培训能力只有85l0人,难以满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年,全市劳务输出100,970人,其中接受正规的技能培训只有1万余人。

二是培训工种单一。部分培训机构来源于企业和行业部门创办的技工学校、职工学校,过去主要从事本系统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随着产业的自我升级,原有的实训设备多数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加上近几年投入不足,专业设置仍然停留在机械加工等传统专业上。新办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经济实力不够,只能开设缝纫裁剪、美容、美发、计算机等一次性投入不大的专业,全市注册的63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其中仅服装、电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就有38所。由于专业选择空间有限,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想真正学技术的农村青年.只好到大中城市择校学习,增大了学习成本。而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青年来说,只能到附近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就业后仍然靠出卖体力挣钱。

三是培训层次不高。不少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缺少科班出身的职业教师,只能从企业、社会聘请一部分熟练工人任教,这些人“做功”可以、“说功”往往不行,难以完全胜任教学工作。另外,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多数尚未完成原始积累,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实训实验设备,造成学员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甚至有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被人们戏称为“理论学校”。有些办学机构负责人虽然懂得一般市场经济规律,但却不太懂得办学规律,缺乏有效的行政、教学、财务管理手段,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层次多只是初、中级,培训高级工和技师的办学机构只有承德技师学院一所学校,但是每年招收和培训的学生也不到i000人,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应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核心、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扎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部进行技能培训,保证全部合格并推荐就业。笔者认为,就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今后职业技能培训应当围绕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强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目前,我市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已经初具规模,但培训层次较低。今后应当重点建设好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以此推动各县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着力培植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等专业,力争全市建成五个省级示范专业。与此同时,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提升培训质量。

(二)盘活职业教育存量资源。组建以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为龙头的职教集团,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对全市所有职业教育机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切实解决好投入不足和资源闲置的矛盾,努力使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更加充分,效益更加明显。逐步将行业、企业技校、社会培训机构和部分县、镇成教中心、招生困难的普通高中撤并或挂靠到县职教中心和技工学校。

(三)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集资办学,鼓励外资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对尚不完全具备办学条件的允许在筹建阶段试运行,待条件成熟时再正式批准设立培训学校。对现有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帮助其尽快达标,长期不能达标的要予以撤消。对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公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培训补贴和教学服务方面一视同仁。进一步完善培训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质量的提高。

为全面加快技能培训事业发展,必须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统筹、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对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培训方向、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收费标准、就业安置等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情况,科学制定职业培训发展计划;进一步规范招生市场秩序,积极履行职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鼓励职业学校跨区域招生和与本地企业、异地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坚持职业教育以政府举办为主,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参与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服务,并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在企业建立生产开发和实验实习加工中心,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二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职业培训机构要及时改造和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拓宽专业领域,增强专业的应用性和适应性;要着眼地方经济,立足各类企业,面向农民培训,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研究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努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开放型、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满足求学者的丰富知识、增强技能等多种需要。

三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骨干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外地进行专业实践与考察;挑选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职教师资队伍;要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未来五年,全市公办职业培训机构70%以上的专职教师应达本科学历,80%以上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篇五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推动全市劳务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是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工业强市”的重要手段,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市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职业培训摆在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抓紧抓好。

二、明确加强职业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加强职业培训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为实现“工业强市”目标和打造“六大工业园区”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十二五”期间技能培训的目标任务是:“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不低于万人次,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万人次以上,力争对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或创业者进行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至少掌握一项初级以上职业技能,企业技能岗位职工普遍接受一次技能提升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紧紧依托现有技工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及新兴行业,建立所高、中、初职业技能相互结合的职业培训基地,其中:建立以培养高级工为起点的职业培训基地所、建立以培养中级工为起点的职业培训基地50所、建立以培养初级工为起点的职业培训基地30所。形成培训、评价、就业、创业“一体化”培训体系。

三、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一)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围绕提高就业能力,依托指定培训机构,对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登记求职高校毕业生和复员军人,免费开展-个月(不少于学时)的实用技能培训,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重点,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在大力推行国家规划教材的同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大力培养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自编实用性讲义。按照“文化知识够用,专业技能过硬”的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达到初级技能水平或至少掌握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专项能力,使培训后的就业率保持%稳定。“十二五”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低于万人,每年培训万人次以上。

(二)深入开展创业技能培训。鼓励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学习开业申办、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以及扶持创业政策等相关内容,掌握创业知识和技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认定一批有条件的企业为创业实训基地,安排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创业者到实训基地进行不超过个月的创业实训,增强其创办企业的能力。“十二五”期间,开展创业培训不低于万人,每年开展创业培训人以上。

(三)积极开展城乡“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要结合产业发展对后备技能人才需求,鼓励城乡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院校免试参加-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初中毕业生以初级技能培训为主,高中毕业生以中级技能、高级技能培训为主。参加个学期劳动预备制培训的“两后生”,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可直接转为职业院校正式学籍学生,学习期限连续计算。要重点加大农村城镇化试点地区的优先培训力度,政策扶持要优先倾斜。“十二五”期间,开展城乡“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不低于万人,每年培训1万人以上。

(四)扎实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围绕提高技能水平,满足上岗要求,依托企业所属培训机构或社会培训机构,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机构要结合企业生产岗位实际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大纲,配置师资力量。鼓励培训机构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新录用人员培训授课。企业应根据生产设备情况,为培训学员提供实训条件。“十二五”期间,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不低于万人,每年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3万人以上。

(五)强化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术攻关、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技术工人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方面的培训。逐步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关键岗位(工种、工序)逐步设立“首席技师”或“技能带头人”职务,同时,大力推行“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研修”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内技师考评和使用制度,切实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为参加职业培训人员提供实训实习条件。“十二五”期间,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不低于15万人,每年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3万人以上。

(六)组织开展“万名技工”技能培训。以技工院校为依托,围绕“六大工业园区”建设,开展“万名技工”技能培训。鼓励、引导全市技工院校围绕确定的生物、化工、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五大基地,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力争每年培训1万人,基本扭转急需工种的短缺现象。

(七)继续做好“燕赵金蓝领”培训。承担培训任务的技师学院对具备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和转岗转业人员,通过技师学制培养或短期资格培训,提高其转业知识水平和岗位操作技能。要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培养方向,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大力提倡“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职工的业余时间,为企业职工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也可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授课教师,结合本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培训,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十二五”期间,“燕赵金蓝领”培训计划力争完成人,每年开展“燕赵金蓝领”培训人以上。

(八)认真做好“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培训。“城乡技能扶助计划”是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困难就业问题的关心,各地要切实加强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承担招生任务的技工院校要积极招收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以及工会认定的特困职工家庭成员;农村“低保家庭”或年人均收入低于国家收入人口贫困线以下家庭成员,年龄在-周岁之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且有就业愿望的成员到学校参加学习,提高技能水平,落实就业岗位。“十二五”期间,“城乡技能扶助计划”力争完成人,每年培训完成 人以上。

四、注重提高培训质量

(一)健全完善职业培训体系。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充分利用自身场地、设施设备、师资等有利条件,积极举办与自身优势专业相关的职业培训。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内部培训机构,提升企业内部培训能力和培训水平。

(二)大力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深化职业培训模式改革,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开展“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三年学制教育的实行一年半理论学习,一年半企业实践;二年学制教育的实行一年理论学习,一年企业实践的校企合作方式,既满足学校新招学生的运转,也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建立和拓展教学互动、滚动训练、定向助学(奖学金)、冠名班、互为基地、定向培养(订单式)、产学研一体化等校企合作培训方式;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每月来校讲座、指导。技工院校妥善安排学生进厂进行实习教学,采取校企共同指导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注重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继续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开展的名师培训和专业带头人培训,扩大市级骨干教师和转型教师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推动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践制度,畅通吸引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提升改造10所以高技能人才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四)建立完善就业供求与职业培训信息对接机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就业供求和职业培训信息网络建设,及时采集、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的专业信息,为各类劳动者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提供便利。鼓励用人单位到职业培训机构选择适合岗位需要的人员,引导职业培训机构根据供求信息及时开展紧缺职业工种的培训。

(五)加大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力度。围绕经济建设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六大工业园区”建设,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推动作用,广开渠道,多方式、多工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为全市各类技能人才搭建竞技平台,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达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目的,提高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要加大对优胜选手的表彰宣传力度,激励广大企业职工和职业院校师生技能成才、岗位成才。

(六)建立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要建立“培训前审核-培训中监督-培训后考核”的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培训开班前要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审核培训机构提供的教学计划大纲、师资配置和实训设施配备情况;培训过程中可通过定期、不定期现场检查,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电话回访、到用人单位咨询等方式,重点了解培训效果以及培训对象满意程度。要将职业技能鉴定(结业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培训质量的重要依据。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的,均应在培训结束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创业培训结业考核。

(七)切实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和创业培训考核质量。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鉴定考核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和加强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创新鉴定方式,改进鉴定手段,加强考评员队伍、质量督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确保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以鉴定促培训,以鉴定促考核,以鉴定促就业,坚持持证上岗、持证就业的原则。建立身份证号码与创业培训考核合格证书编码相一致的方法,健全考核质量控制机制,有效提高创业培训结业考核水平。

五、落实职业培训资金

(一)健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切实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复员军人提供技能培训,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根据其获得的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情况按照每人每课时元、最高不超过元的标准予以补贴。企业招收上岗和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按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创业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不超过元。对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能力考核的,并取得职业证书资格的,按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的予以补贴。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补贴资金要统一纳入就业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提高效率。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及时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设立职业培训专项科目,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自年起,就业专项资金中原则上每年应安排不低于的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递增,确保职业培训资金及时足额补贴到位。同时,要安排专项经费,对示范性职业培训机构建设、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城市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业教育部分,财政部门应足额给予拨付。凡有利于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职业培训工作,各级政府每年都要列入计划,统筹安排,由财政部门拨付足额经费给予大力支持。

(二)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各类企业要承担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应费用。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所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的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按照“统一征收、专户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三)加强培训补贴资金安全监管。职业培训补贴资金既要做到“应补尽补”,又要防止骗取、冒领补贴资金的现象发生。按照“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的原则,实行直补劳动者、直补企业和培训机构代领相结合的补贴方式。个人申领有困难的,可以由定点培训机构与参加培训人数签订协议并垫付培训费,按规定申请补贴。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补贴资金的审核和审计,确保补贴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六、加强组织领导

大学生职业培训 篇六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2)

关键词 :高职院校;培训服务;竞争力;职业教育

DOI:10. 16083/j. cnlci. 22 - 1296/g4. 2015. 08. 04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5 )08-0091-02

一、高职院校开展培训服务的意义

(一)服务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减缓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重要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能力也有义务积极开展各种职业培训,以满足当地建设发展和企业用工需要。

(二)提高社会知名度

高职院校通过各种培训服务可以扩大自身影响力。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多次承办全省交通系统各级培训班,通过培训,促进了各交通建设项目及企业领导对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了解,其中部分企业及项目已经成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及就业基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训工作不仅服务社会,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认同感。

(三)提高办学水平

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可以促进学历教育。通过职业培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的变化,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职业培训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需求,并利用合作企业关系在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得到支持。

(四)增加学校收入

高职院校职业培训还可以为学校创收。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而导致财务不宽裕,因此,除了地方财政拨款及学费收入外,开源节流是众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而职业培训可为学校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如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必将为学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高职院校开展培训服务的形式

(一)从业前培训

从业前培训指的是初次就业人员培养就业能力,获得职业知识,满足技能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进入用人单位的职工必须实行就业准人制度,上岗前取得相关证书,加强就业市场的监管,实行该重大举措,以确保从业者的质量,也为培训市场提供了机遇。

(二)学徒培训

学徒培训是指用人单位招聘学徒,通过生产实践,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生产技术或业务,从而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此种培训宜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学校有专职教师指导学员学习,在企业有师傅指导实践,学生顶岗实习即为此类。

(三)在岗培训

在岗培训是指不脱离当前工作岗位,对必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等进行教育的一种培训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专业知识、技能等在不断更新,原有的个人储备不能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工作效率,需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转岗培训

转岗培训指的是转移人员因转换工作岗位,需掌握新的技术岗位所需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为获取新的岗位资格而开展的培训。该培训为]二作岗位发生变化,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岗位,需要暂停所有工作完全投入到培训中,通过培训以胜任新的工作。

三、高职院校开展培训服务应具备的条件

(一)建立专门的培训部门

大多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培训部门,有固定的人员及办公培训场所,能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培训工作。但培训部门的人员和培训场所是有限的,要完成各种不同的培训会面临需要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单位共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问题。合作双方要认真负责地实施好自己承担的任务,共同参与、统一(www.shubaoc.com)规划、统一组织、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不能互相代替。

(二)建好培训中心

针对不同的培训服务建设不同的培训设施。有些共用的设施是必须配备的,可由学校或培训部门进行建设管理,如宿舍、食堂、会议室等场所及投影仪、扩音器、展示板等设备,根据不同的培训服务对象建设成能达到一定规模及标准的培训中心。针对不同的专业或需求的培训场所或设备可由相关部门或单位配备。

(三)打造优秀的培训团队

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培训团队是培训服务水平、能力的体现和代表,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团队,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开展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不同,其更加注重实用性,注重操作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对于一般理论方法可以从课本上学习获得。从培训内容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基于知识的升华,能学到在书本上看不到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开展好培训服务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打造各种完备的培训团队。培训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还应具备培训所需的专业技巧,他们一定要了解培训及实际工作情况,熟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及行业发展动态,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能给培训学员足够的技术支持,同时对培训工作有专门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

四、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培训服务的实践

(一)师资培训逐现规模

面向中西部地域多所相关职业院校,实行对口支援,开展教学交流,每年都以免费的形式培训70名以上教师。曾与教育部合作举办“中德师资培训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本校开办“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办“师资培训班”等,在开拓教师职业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与政府及企业广泛合作,进行各种培训服务

以全国公路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为根据地,有序开展对公路管理干部的培训,每年来自全国交通系统的学员达500人以上。广东龙浩集团有限公司与二级学院路桥工程学院合作举办“龙浩班”,学员除在校期间进行全日制专业培训外,在入职前由我院优秀教师及企业专家就其具体工作岗位共同进行岗前培训。学院还与省质监局、机械制造公司、物流公司等开展广泛合作,在促进学院发展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现学院已广泛开展各种培训服务,今后将会覆盖学院所有专业。

大学生职业培训 篇七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创业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实效,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企业职工都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和“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5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名,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初、中、高之比为25:45:30,基本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重点开展“学历+技能”、“外语+技能”培训。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在培训结业时均应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四)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根据劳动者就业需求,建立健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灵活采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方便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劳动者培训积极性。根据市场需求,全面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养,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训中心,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咨询服务等,提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根据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着力完善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训、创业见习相结合,与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相衔接的培训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整合职业培训资源。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组建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有特色、办学有规模、就业有市场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打响“职教”品牌。加强各类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依托省技师学院及其它重点职业院校建立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世界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建设1个部级、2个省级和2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5个省级、20个市级和20个县级创业培训基地,10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和定点培训机构。

(六)提升职业培训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建设2-3个市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培养20名省级教学名师、100名专业带头人、1000名“一体化”教师,职业培训专业课教师“一体化”比例达70%以上。深化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开发培训计划大纲和培训教材。推进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公布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三、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

(七)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内技能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贯通劳动者技能晋升通道。探索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从生产服务一线发现拔尖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制度。

(八)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丰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内容,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和制度化,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省、国家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一类技能竞赛前三名、省级一类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得者以及参加世界技能竞赛的选手,在市内职业院校任教的,可按规定程序优先招录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九)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他们开展相关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推行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采用企业建设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在企业班组、工段、实训(研发)中心等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创新、技术开发等活动,发挥技能大师“传、帮、带”作用,带动企业技能人才水平整体提升。

(十)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等级、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制度。用人单位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等方面享有与高等院校毕业生相同的政策。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均参照高等教育大专学历毕业生待遇执行;技师班毕业生各项待遇按照本企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有关待遇执行,经用人单位聘为技师、高级技师的,其待遇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切实加大职业培训资金的保障力度

(十一)增加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资金要积极整合、统筹使用、提高效益。确保各项政策性资金安排到位。统筹安排省财政补助经费和市、县财政应承担的经费,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建立按生均安排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经费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调整市、县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在按规定给予各项职业培训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应不少于2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规范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市、县政府可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0.5%,用于本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并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培训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个人通过国内公益性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资助和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准予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篇八

关键词:远程平台 终身职教 职教模式 劳动者

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职教手段已不能适应就业和生活中的现实需求。为此,我们认为现代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职教领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远程职教,加大远程职教平台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多元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职教模式,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教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一个优质的远程职教平台,促进广大劳动者形成终身职教模式。

一、政策及需求

1.国家把发展远程职教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2006年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适用于高技能人才的远程培训和现代培训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2006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关于做好高技能人才相关基础工作的通知》指出,拓宽培养途径,实施“高技能人才远程培训项目”,要求实施远程培训,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加快远程职教网建设,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师资远程培训,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共享平台,依据《职业技能培训多媒体课程开发标准》,组织课程的开发和评审,集合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为企业、技工院校提供服务,开发特色远程培训课程。

2.适合远程培训的主体

技工院校教职工等在职人员、未就业的高校及技工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及各级职教培训机构都是开展远程职教的主体。在目前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就业环境下,技工院校教职工等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及转岗压力很大,他们需要进行专门培训,单位组织零散培训成本较高。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这些人员很多,但比较分散,不具备集中培训的条件,若开展远程培训,就能使培训集中化、规模化,大幅降低培训成本,减轻单位及职工的就业压力。农民工和城镇失业人员也面临提高自身技能重新就业、再就业或创业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出现了很多新职业、新工种,劳动者为提高收入,不得不进行学习培训,但现有的职教模式不够灵活,结构不合理,成本也较高,尤其是新职业和新工种的教育培训,广大劳动者面对高昂的培训费用只能望洋兴叹,各级职教培训机构也面临着成本压力以及高昂的教育培训费用带来的生源问题。通过开展远程职教,可以在陕西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组织优质的职教资源和优秀师资,利用高质量的课件,结合各级职教培训机构的招生优势,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新职业、新工种的远程教育培训,从而大幅提升教育培训规模,降低教育培训成本。目前,未就业的大学生及技工院校毕业生非常多,他们曾在校园接受的就业培训非常有限,不能解决求职问题,一旦毕业后,这些大学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就很难再集中起来搞培训,但他们普遍具有在网上远程学习的经验,平时上网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远程培训是广大高校、技工院校毕业进行就业培训的最佳途径。

二、特色及优势

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开展的远程职教,它不受时空限制、节约资源的优势成为现代社会劳动者接受终身培训的最佳选择,代表着职教事业的发展方向。远程职教运用视频点播、直播等教学方式,构建集视频教学、教师远程辅导、学员互动交流、专家视频串讲、统一联考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特色和优势如下:

可以共享优质师资资源;可以支持自由灵活方式的教育培训;可以快速推广热门专业;可以便捷、广泛地开展互动交流;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可以大幅降低教育培训费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将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拿文凭,而是为了拓展视野、提高工作技能,因此,远程职教将会成为大多数劳动者、高校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面向的主要人群及培训方式

1.技工院校教职工继续教育及有转岗需求的在职人员

开展此类人员的远程职教,应通过与广大技工院校等单位建立联系,扩大宣传。这些人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业务及技能基础,对新岗位的业务也有一些了解,可通过制作继续教育专业课件,或摄录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新岗位业务及技能视频,配以讲解及操作流程说明,制作成远程教育培训课件,通过在远程职教网点播的方式对各行业、各技工院校参加继续教育的职工,及转岗人员分专业进行集中短期强化培训,达到培训目标。

2.高校及技工院校毕业生

自高校实施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矛盾日益突显,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与就业压力不断加剧。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7年增加到495万,2008年超过了540万人。2009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600万人以上,加上往年未顺利就业的毕业生,今年全国将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占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一半以上,需要就业的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庞大,广大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高校和技工院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培训方面已有相关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但总体看来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及实效性,投入也相对不足,难以适应当前大学毕业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的形势。通过建立远程培训平台,针对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开发相应的远程课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强、可实际操作的短期就业培训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让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明确学校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掌握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二是就业心理培训,使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疏解负面情绪,解决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三是社交礼仪培训,使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明白社交礼仪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较好地掌握自身仪表着装、言谈举止及增进与人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常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就业求职之路做出良好的铺垫。四是求职技巧培训,内容包括生产实习单位的选择、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求职材料的准备与投递、笔试与面试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让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们在求职这一关键环节上做到认识到位、准备充分、切合实际、把握先机,全面凸显自身优势,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3.城镇失业人员

2012年陕西省失业人数为19.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2%。开展失业人员远程职业培训,可建立适合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的远程职业培训专业,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围绕就业岗位职业技术要求,结合失业人员意愿,安排必要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因此,开展失业人员的远程职业培训,必须开发以实用性技能为重点的远程职业培训课件,例如计算机基础、家政服务、烹饪、美容美发、创业培训等通用技能的远程职业培训课件,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失业人员还可在网络上接受就业形势、政策、职业要求、求职方法等职业指导教育。还可在远程职教网上开设以新经济增长点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定向远程培训,有利于自谋职业的多技能培训和以失业人员自愿学习为主的储备式技能培训,鼓励失业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扩大职业选择面。

4.农民工

目前,陕西省约有外出农民工450万人,其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约有230万人,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约占培训总数的一半,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只有51万人左右。大部分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不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问题十分突出。我们一是通过建立远程培训平台,在陕西省基层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远程培训点,利用统一规范的高质量课件为广大农村劳动力开展远程培训,组织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农村退役士兵和其他农村新生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劳务输出培训,组织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视频播放,以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为主,培训时间3~6个月,培训方向一是引导性培训,主要是通过视频播放宣传基本权益保护知识、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及求职技能等。二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开发民用建筑、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市政水电、城市环卫等课件,对农民工进行远程培训,再就近组织实训。三是对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利用统一规范的、高质量的创业培训课件,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重点开展企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市场调查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农民工创业的成功率。目前,组织农民工培训的各级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以套取国家补贴为目的,因此可以开发农民工培训的标准化课件,以把这些课件推广给培训机构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培训质量和规模,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至少掌握一项技能,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上岗要求。

大学生职业培训范文 篇九

建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牵头统筹规划,劳动、教育、农委、科技、财政、人事以及建设等行业管理部门按职能分工,落实各自工作职责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管理新体制。

(一)劳动保障部门根据试验区建设十年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目标和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任务,统筹安排“五三五规划”,健全完善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制度,全面覆盖城乡“五大类人员”:一是城乡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三是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四是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五是农业劳动者实用技术培训。统筹规划“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三是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制定实施“五个计划”:一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二是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导航计划;三是能力促创业计划;四是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五是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和岗位对接行动计划。

(二)教育部门牵头,劳动保障部门协助,重点做好新成长劳动力和初中、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学生(以下简称“两后生”)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三)劳动保障部门重点做好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

(四)农业、科技、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团体做好农业劳动者和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五)人事、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根据城乡统筹工作中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需求,促进发展公共职业教育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调整编制充实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教师力量。

(六)财政部门要根据城乡统筹工作中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需求,筹措资金,加大财政的建设投入。重点支持开展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和落实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的补贴投入。

二、完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制度

按照城乡统筹的覆盖城乡“五大类人员”和发展“三个层次”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统筹规划,加快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制度,为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提供合格劳动力,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者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一)职业技术教育要以职业技术院校、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成人教育机构、部省市属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构为基础,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积极开展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以下简称“双证制”)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开展“两后生”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落实职业教育院校学生、技工学校学生、“两后生”的生活困难补助和奖学金制度。

(二)职业技能培训以公共培训机构、社会力量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为基础,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以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根据促进城乡比较充分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制度。

(三)农业劳动者实用技术培训由农业管理部门牵头,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等公共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补充,通过财政投入,开展免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三、整合城乡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源

(一)完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牵头的职业技能培训职能。

1.组织实施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公共技能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劳动预备制度、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和特殊工种持资格证书培训上岗制度。

2.根据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要求,制定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计划,并牵头组织实施。

3.负责按国家政策规定统一编制全市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负责职业技能考核、技能鉴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颁证工作。

4.加强社会培训机构和社会鉴定机构服务管理,做好各类技能培训机构、技能鉴定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职业技术教育职能。

1.组织实施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学历教育、技术教育。

2.组织实施农村实用技术的学历培训和成人教育。

3.组织实施职业技术教育中落实“双证制”要求。

4.组织全市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开展初中、高中“两后生”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工作。

(三)完善农业、科技、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团体牵头的实用技术培训职能。

1.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2.组织实施农民素质教育、绿色证书培训工程。

3.组织实施农业劳动者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4.组织实施建筑行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工夜校培训工作。

5.组织实施“星火科技培训示范工程”,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

6.组织实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技能培训、女性就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

(四)完善各行业管理部门督促用人单位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职能。

1.组织企业广泛开展员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工作,监督企业提足用好成本列支的工资总额2.5%的职工教育经费。

2.督促行业内企业开展特殊工种工作岗位员工的持证上岗培训工作。对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殊工种、特殊岗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普通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五)鼓励企业建立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开展内部培训培养产业技术工人,鼓励无条件实施内部培训的企业与有资质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政府给予企业和培训机构相应的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

四、完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市场对接机制

建立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制,构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就业市场需求对接的信息网络和产需结合的衔接平台,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市场运行的新机制。

(一)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构建企业用工需求和职业技术院校和各类技能培训机构共享的信息平台,政府各职能部门积极协作构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公共信息交换平台,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牵线搭桥;鼓励引导职业院校、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产业发展输送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企业用工需求提供技术工人。

(二)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专业设置要对接市场需求,社会培训机构技能培训项目要对接企业用工,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要对接企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结构,主动同本地区的大型企业、大集团公司进行目标对接,设置培训工种和技能科目,进行储备式、协约式、订单式的培训。组织企业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导航计划”,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中级技能、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梯次发展,满足地区各工种产业技术工人的市场需求。

五、建立购买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成果机制

加大对公共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投入,加快建立我市基础性的公共实训基地,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模和壮大技能培训机构,通过建立购买成果机制,大规模、高质量地培养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城乡劳动者。

(一)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财政加大对企业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的投入,适度提高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标准。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经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政府按照初次取得的相应职业资格等级实行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分级补贴支持。

(二)加强对公共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服务,以技能培训达到的职业技能质量标准和实现就业为目的,建立城乡劳动者定点技能培训机构招标机制,对已认定的200余家城乡劳动力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实行“奖优汰劣”的动态管理。

(三)完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补贴制度。技能培训补贴的标准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物价、财政等部门按职业技能培训成本的80%确定;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学生生活困难补助和标准由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相关补助政策规定执行。

1.经初次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补贴标准,按培训成本的80%确定;经职业技能培训初次进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补贴标准,按技能鉴定成本确定。

2.经初次技能培训取得国家、全省统一标准培训合格证书的补贴标准,按培训成本的80%实施分段补贴。即城乡劳动者经培训合格并发放统一合格证书时给予70%的补贴,实现就业后再给予30%的补贴。

3.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活困难补助和学费补助按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六、健全完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评价考核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要以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为基本标准,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取得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基本标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全省统一培训合格证书为基本标准,农业劳动者实用技术培训以取得全省统一标准的绿色证书等合格证书为基本标准,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政府给予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均以统一的评价考核标准作为衡量标准。

(一)完善职业技术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的设立资质审批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按国家规定和办学要求,师资力量、教学规模、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补贴制度与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考核评价标准挂钩,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评价考核标准体系。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财政等职能部门对全市职业技术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培训后达到的质量和完成的数量及培训成果制定统一的评价、考核、补贴标准。

(三)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和证书管理办法,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大纲和技能鉴定标准为统一标准,加快建立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考试中心,实行全市统考制度,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质量监督检查力度,落实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质量责任制,提高技能培训实效性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四)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要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和实现就业为目的,实行分级分段财政补贴。

最新范文

大学生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优秀7篇】01-30

职业生涯规划书结语【优秀4篇】01-29

职业生涯规划书(通用8篇)01-29

大学生职业规划环境【最新9篇】01-29

职业生涯规划书【通用8篇】01-29

职业生涯规划书【最新9篇】01-29

职业生涯规划书【9篇】01-29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通用4篇)01-29

职业生涯规划书(3篇)01-28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优秀7篇】01-28

128 159547